1. 简单百科
  2. 冈瓦纳古大陆

冈瓦纳古大陆

冈瓦纳古大陆,又称南方大陆或冈瓦纳大陆,是一片位于南半球的古老大陆。其形成始于海西运动时期,而解体则发生在燕山运动时期。冈瓦纳古陆的存在影响着地球上的生物和地质演变,是地球历史上的重要地质事件之一。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冈瓦纳古陆曾经经历过海西冰期,这一时期的冰川活动对地貌和气候产生了深远影响。

冈瓦纳大陆这一概念最初由奥地利地质学家修斯(Eduard Suess)在《地球的面貌》一书中提出。南半球各大陆发现了相似的岩系和化石,基于这种相似性及其他证据,将这个古大陆命名为冈瓦纳大陆。目前,学界对冈瓦纳大陆的主要块体组成基本达成共识,但对一些微型地块的来源存在争议。大约3亿年前(晚石炭世),冈瓦纳大陆主体位于南半球中高纬度带,羌塘地块已从超大陆北缘裂离并向北漂移,而拉萨市地块仍与冈瓦纳大陆相连。

冈瓦纳古大陆在古生代经历了三次较大的冰期,分别是晚奥陶世至早志留世、晚泥盆世至早石炭世以及晚石炭世晚期至二叠纪。这三次冰期的冰盖分布在冈瓦纳大陆的不同区域,其中晚奥陶世至早志留世的冰盖主要分布在西冈瓦纳大陆,而晚泥盆世至早石炭世的冰盖则主要分布在南美板块。至于晚石炭世晚期至二叠纪的冰期,冰盖分布在冈瓦纳大陆的各个主要板块上,且存在时间最长、范围最广。这三次冰期的冰盖中心点位置都靠近南极点,但并不完全重合,这表明气温是影响冰盖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并非唯一因素。冰盖的分布还受到盆地动力学、地形、冰川属性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在中国的陆块中,仅晚石炭世晚期至二叠纪冰期对西南陆块群(如保山市地块、腾冲市地块、拉萨市地块、羌塘地块等)产生了影响。

概述

冈瓦纳古陆(冈瓦纳大陆),是一个假设的存在于南半球的古大陆,也称南方大陆,它因印度中部的冈瓦纳地方而得名。在印度半岛,从石炭纪侏罗纪包括其下部的特征冰碛层到较上部的含煤地层,统称为“冈瓦纳(岩)系”。南半球各大陆都发现有这一时代的相似岩系和化石,根据这一相似性和其他证据,便给这个推论为统一的古大陆命名为冈瓦纳古陆。

概况

冈瓦纳古陆又称南方大陆。大陆漂移说所设想的南半球超级大陆。包括今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亚以及印度半岛和阿拉伯半岛。上述各大陆被认为在古生代及以前时期曾经连接在一起。“冈瓦纳大陆”是奥地利地质学家休斯(E.Suess)于1885年在《地球的面貌》(The Face of the Earth)一书中提出的。根据印度中部冈瓦纳地区石炭纪侏罗纪地层――“冈瓦纳系”得名。休斯认为,非洲、印度等大陆具有相同的地质历史和古植物群,过去曾经是一个统一的大陆。石炭纪一二叠纪时,南方大陆的大规模冰川活动已由非洲、南美洲澳大利亚、印度等地发现的冰岩所证实。该古陆上发育的大冰盖,其中心在南极洲东部和非洲南部,冰盖由此辐散出去。古地磁资料也表明,当时这一带靠近古南极,大冰盖分布于古南纬60°以内。二叠纪时期,南方大陆占优势的植物群是种子蕨类植物舌羊齿属,其分布遍及南美洲、中非南非、澳大利亚、南极洲和印度,而在包括北美洲格陵兰、欧亚大陆在内的北方大陆则没有出现这类植物。一般认为,冈瓦纳古陆在中生代开始解体,新生代期间逐渐迁移到现今位置。

发现历史

1885年,奥地利的地质学家、大地构造学家修斯注意到南半球各大陆上的岩层非常一致,因而推断它们曾经是由拼合在一起的原始泛大陆分解而成的,他将这个原始古大陆称为“冈瓦纳古陆(Gondwanaland)”,又称“南方古陆”、或“冈瓦纳大陆”。“冈瓦纳”是印度中东部的一个地名,“冈瓦纳古陆”的范围包括了现代的南美洲、非洲、南极洲澳大利亚以及印度半岛和阿拉伯半岛,有人认为还包括中南欧和中国的喜马拉雅山脉等地区。

早在1620年,英国哲学家培根就注意到南美洲东海岸与非洲西海岸彼此吻合的现象,并提出了西半球曾经与欧洲和非洲连接的可能性。1668年法国的普拉赛又认为大洪水以前,美洲与地球的其他部分是相联的。20世纪初美国的地质学家泰勒和贝克分别作过大陆漂移的设想,并进行过各大陆的拚接。1912年,德国气象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并在1915年发表的专著《海陆的起源》中作了详细论证。近代古地磁学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更精密地拚接冈瓦纳大陆提供了可靠资料。

地质证明

地质资料从各方面证明了“冈瓦纳古陆”确实存在过。

首先,拚接的各陆块不仅海岸线轮廓吻合,而且可以按地平线以下2000米(大陆坡中点)的等深线互相精确地拼合。

第二,各陆块在地质构造方面极为相似,甚至可互相连接。如非洲巨大片麻岩高原的岩石组合和褶皱方向同巴西的相一致;非洲南端东西向的二叠纪褶皱山系与阿根廷同期褶皱山系一致;印度的片麻岩褶皱方向与非洲及马达加斯加一致,并可与澳大利亚连接等。

第三,各陆块有相同的古生物群。例如,三叠纪时,各陆块上都广布着陆生爬行纲水龙兽属(Lystrosaurus)动物群。

第四,各陆块上普遍存在石炭二叠纪冰碛层,并与含舌羊齿属(Glossopteris)植物群的煤系地层交错出现,表明当时古气候完全一致,经历了一次大冰期,冰期与间冰期交替出现。

第五,把冈瓦纳古陆于石炭纪中期拚合后,各陆块上的古磁极位置和磁极游移曲线都能很好地吻合。地质记录已详细表明了冈瓦纳古陆的历史。元古代时,冈瓦纳古陆内部的很多地区、如非洲西部、中西部(刚果)、南部(卡拉哈里),以及南美、南极洲澳大利亚印度等已形成若干相对稳定的地台。早古生代时期,上述各地台分别聚集成东冈瓦纳(印度、大洋洲、南极洲)和西冈瓦纳(非洲、南美洲)两大部分,各具独特的地史特征。而在早石炭世以后,才形成具统一地史特征的冈瓦纳古陆。

但从晚石炭世起,古陆内部出现差异升降,形成陆内裂谷。在晚古生代,统一的冈瓦纳古陆与北边的劳亚古陆之前为西窄东宽、形如喇叭口的古特提斯洋所分隔。中生代三叠纪时,非洲东部马达加斯加形成狭窄海沟,预示着冈瓦纳古陆开始解体。侏罗纪末至白垩纪印度洋大幅度张开。印度与澳洲和南极洲分开,逐渐向北漂移,南大西洋明显扩张,北美洲南美洲分离。进入新生代时,南极洲向南漂移,最终与澳大利亚分开,形成了今日的陆海格局。到了近代,红海开始形成,阿拉伯半岛脱离非洲,东非裂谷初露端倪,预示东非将有进一步的分裂,新的海区或大洋又将诞生。

地质特征

推断曾位于南半球的原始古大陆。又称冈瓦纳大陆或南方大陆。其组成大体包括现代的南美洲、非洲、南极洲、澳大利亚以及亚洲的印度半岛和阿拉伯半岛。这一名称是奥地利地质学家E.修斯根据印度冈瓦纳地区晚古生代和中生代的地层命名的。上述几个地区某些共同的地质特征,以冈瓦纳地区最为典型。南方的冈瓦纳古陆隔特提斯海与北方的劳亚古陆相对。1620年,F.培根已注意到,南美洲东海岸与非洲西海岸彼此吻合。F.B.泰勒在1908年、H.B.贝克在1911~1928年分别作过大陆漂移的设想,并进行过各大陆拼接的研究。1912年,A.阿尔弗雷德·魏格纳详细论证并拼接了各大陆。地质构造、古气候、古生物的证据,证明冈瓦纳古陆曾经存在。根据地质资料表明,元古宙时,冈瓦纳大陆的各陆块已形成几个相对稳定的地台区,如西非地台、刚果地台、卡拉哈里地台、南美地台、南极洲地台、澳大利亚地台和印度地台等。早古生代时,这些地台分别聚集成西冈瓦纳(非洲、南美洲)和东冈瓦纳(印度、澳大利亚、南极洲)两大陆。早石炭世(见石炭纪)后,形成具有统一地史特征的冈瓦纳大陆。晚石炭世以后,大陆内部发生差异性升降运动,形成一些陆内裂谷。侏罗纪末期(或白垩纪),印度洋张开,印度陆块与南极洲-澳大利亚陆块分开。白垩纪时由于南大西洋的扩张,南美洲与非洲分离。新生代时,澳大利亚与南极洲分离;由于红海的形成,阿拉伯半岛脱离非洲。至此,冈瓦纳大陆全面地解体,逐渐形成现代的海陆分布。

地质年代

冈瓦纳古陆存在的年代,有人认为是古生代初或更早至部分中生代,另一些人则认为主要是晚古生代。它是一个有特殊动植物发育的大陆块,包括非洲、马达加斯加、印巴次大陆、澳大利亚、南美和南极大陆。冈瓦纳古陆的分裂,一般认为是古生代以后才开始的。早期有些地质学家曾设想那是由于印度洋和南大西洋等地区的此大陆的连结部分的陆沉所造成的,从而又出现了冈瓦纳陆桥的假说;而后来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它们是由于海底扩张推动大陆漂移而导致分离成现在的位置。

参考资料

地质地球所等揭示华南陆块与冈瓦纳北缘汇聚始于埃迪卡拉纪末期.中国科学院.2024-03-17

古生代.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2024-03-17

青藏高原的核心来自南半球冈瓦纳大陆.国家发展门户网.2024-03-17

..2024-03-17

..2024-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