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
仙人(xian ren),神话中传说人物。
人物来源
仙人信仰起源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已经开始有了仙人信仰。仙人的根源当起于古人对于自然种种神秘的传说和一些拥有超凡能力的人。如在《山海经》和《楚辞》,《离骚人《九歌》、《天问》等篇,都显示着超人间生活的仙人意识。那种超人是不老不死,不为物累,游息自在,无事无为,故为道家所羡慕。
人物经历
发展壮大
到了战国时期,神仙信仰已经相当广泛。这时,出现了许多记载仙人传说的著作,书中载有不少关于仙人、仙境、仙药等传说的文字。仙人的观念也渐渐发展起来。如《庄子·逍遥游》中有这样的描写:“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风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它,如《列子》书中的《汤问篇》、《黄帝篇》、《周穆王》,屈原的《离骚》、《天问》、《九歌》等都将仙境描画得美妙而神秘,其仙人亦被描绘成外生死、极虚静、不为物累、超脱自在,能腾云飞行的神奇人物。汉代的《淮南子》、《史记》中亦有类似的描述。
在战国时期,天文地理底知识发达,欢衍一方面从自然现象底变化附会阴阳五行说以说明人间底命运,一方面依所知底地理以寻求仙人住处。方土及文学之士又增益许多怪异的说法,仙人与不死药的信仰因此大大地流行,到秦始皇,更为隆盛。仙人观念进一步流行开来。
《史记·封禅书》说:自齐威、宜之时,驻子之徒论著终始五德之运,及秦帝而齐人奏之,故始皇采用之。而来毋忌、正伯侨、充尚、羡门子高,最后皆燕人,为方仙道,形解销化,依于鬼神之事。驻衍以《阴阳人《主运》显于诸侯,而燕芬海上之方士传其述不能通,然则怪迂阿诙苟合之徒自此兴,不可胜数也。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流州,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自,而黄金银为它闭,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及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云。——世主莫不甘心焉。及至秦始皇并天下,至海上,则方士言之不可胜数。始皇自以为至海上而恐不及矣,使人乃资童男女入海求之,船交海中,皆以风为解,日:“未能至,望见之焉。”其明年始皇复游海上,至琅邪,过恒山,从长治市归。后三年游喝石,考入海方士,从上都归。后五年,始皇南至湘山,登会稽并海上,冀遇海中三神山之奇药,不得,还至沙丘,崩。
始皇到处封禅,求不死之药,可以说是最热心求神仙的第一人。刘彻死后,这信仰更加发展,汉武帝大肆求仙不亚于千古一帝秦始皇。
同时《列子》所记的神仙故事,可以看出秦汉人追求仙人住处而达到长生不死地追去。仙人住处,只是理想国,不必是真境,如化人宫、华前国、终北国、列姑射山是。神仙住处,是不死国人以为实有其地,可以求到底。
词语
词语信息
【词目】仙人
【拼音】xiān rén
【释义】神话和童话中指神通广大、长生不老的人。
详细解释
亦作“仙人”。
参考资料
道教史 第六章 神仙底信仰与追求.随便看看吧.2017-12-24
示例引用.汉典网.2013-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