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澜沧江-湄公河

澜沧江-湄公河

澜沧江—湄公河(Lancang-Mekong River),也叫大湄公河,是世界第九长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吉富山,后流经云南省后于南阿河口出国境,后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后于湄公河三角洲流入南中国海,中国境内名为澜沧江,长度2198千米,境外名为湄公河,长度2711千米。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面积81万平方千米,年流量475立方千米,主要的支流有子曲拉萨河、流沙河、蒙河、锡河等。

澜沧江—湄公河的具体演化历史有待进一步研究。其河谷可能是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导致喜马拉雅山脉隆起、挤压所形成的。地质构造上是西南三江构造带和华南加里东褶皱带向南或南西的延伸。流域地势整体北高南低,地貌有山地、河谷、平原、高原四类。流域内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地域差异显著。在澜沧江段,由北向南可以划分出高原气候、温带、亚热带、热带等气候类型,北部长冬无夏,中部气候四季如春,南部及地热河谷属于北热带气候,长夏无冬。湄公河段则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为旱季和雨季。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内生物种类多样,多以亚热带、热带物种为主,动植物种属繁多,仅中国云南省流域就有木本植物超过5000种,有望天树、伯乐树等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昆虫已知种类达12000多种,脊椎动物已知种类达1798种,其中在鱼类中有290种是在中国仅见于云南的特有种。有蜂猴滇金丝猴等51种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还有许多濒危物种,如印度支那虎伊河海豚爪哇犀牛等。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内分布着各国的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以及联合国设置的生物圈保护区等多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地。较大的自然保护地包括位于中国境内的三江源国家公园、云南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以及位于柬埔寨境内的洞里萨湖生物圈保护区。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在170万年前便有原始人类活动,4万年前人类开始踏足这一流域。西汉末(公元1世纪),上游源头地区被纳入中原王朝统治,同时期下游湄公河三角洲出现扶南。公元6世纪,湿梨多补罗(Shrestapura)城在下湄公河流域建立,成为了高棉王国的中心。杨坚时,弘化公主吐谷浑王。隋炀帝发动了对吐谷浑的征讨战争,公元609灭吐谷浑,设西海郡河源郡,控制了青海湖东部和南部广大地区。公元7世纪中原王朝重新控制了澜沧江源头地区,直到吐蕃控制该地区。13世纪上游地区重新被中原政权统治,此后未变。16世纪葡萄牙探险家安东尼奥·德·法利亚(Antonio de Faria)成为第一个驶入湄公河三角洲欧洲人。19世纪下游地区开始被欧洲英法海底隧道两国殖民统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流域内的老挝柬埔寨越南等国独立并统一,最终形成今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地缘格局。

澜沧江—湄公河一直是流域内沿岸城镇之间的主要交通路线。目前湄公河只有下游550千米可通航。缅甸、老挝、泰国等地航道较为通畅,但老挝—柬埔寨边境的孔恩瀑布,阻断了航运河道,切断了上下湄公河。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有丰富的水力资源,澜沧江流域内已建水电站11座,老挝境内已建、在建及规划水电站总数达到100座。流域内拥有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孔恩瀑布、吴哥窟等主要景点。此外多种矿产资源也在流域内分布,包括澜沧江流域的铅锌矿和湄公河流域的黄金、石油、宝石等矿藏。

作为东南亚地区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保留着柬埔寨印度教文化留下的文物古迹,如吴哥窟;也存有佛教文化遗留下的宗教建筑,如塔銮寺和以老挝芦笙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流域内生态环境的共性还造就了蕴含在各民族文化之中的象文化。

命名

澜沧江—湄公河分为中国境内和东南亚境内两端,其中中国境内叫澜沧江,东南亚境内叫湄公河。

澜沧江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名称。先秦时期,《尚书·禹贡》和《山海经》分别记载澜沧江为“黑水”和“洛水”。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澜沧江称“劳水”,又名“兰沧(仓)水”。《华阳国志·南中志》行者歌:“汉德广,开不宾。度博南,越兰津。渡兰沧。为他人。”黄懋材的《澜沧江源流考》便认为“澜沧之名始于此”。又《水经注》:“永昌郡有兰仓水,出西南博南县。”兰沧(仓)水即澜沧江中游干流流经博南山一段的名称。国瑜先生考证汉朝时期流经益州郡牂柯郡交趾郡而入南海的劳水为澜沧江。

唐朝时期,发源于昆仑山脉之诸水,山北者一般称河,山南者一般称江,兰沧水源于昆仑以南,故被称作“兰沧江”。明朝时期,李元阳称:“澜沧江,俗名浪沧,源出金齿,流经府西南二百余里,南至车里。”胡蔚按:“兰沧江,即黑水也,源出吐番鹿石山,本名鹿沧,流入滇境,首过丽江府,今废兰州市,故名兰沧,讹名澜沧,今又讹为浪沧。”因此可认为澜沧江之名源自本名“鹿沧”与地名“兰州”的结合,原为兰沧,后因同音异写,讹化为澜沧。

澜沧江在西藏自治区境内又称扎曲,藏语意为月亮河。

湄公河的正式名称“Mekong”来源于高棉语中的“Mekongk”,其中“Me”意为“母亲”,而“Khongk”则被认为是一个高棉语中的梵语借词“Ganga”,也就是恒河的名字,所以湄公河的字面意思也就是恒河母亲。

位置境域

澜沧江—湄公河是一条位于亚欧大陆东南部的河流,流域范围介于8°33′N—33°45′N,94°40′E—108°55'E之间,北靠长江流域源头,东临长江流域上游、红河流域和越南沿海地区,南接南中国海,西靠怒江流域、湄南河流域。澜沧江—湄公河源自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吉富山,向南流经中国西藏自治区、云南省以及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和越南五国,最后在湄公河三角洲注入南中国海。流域范围囊括中国西南部、老挝、柬埔寨大部分地区、泰国东北部和越南南部。澜沧江—湄公河落差为5500米,在中国境内称为澜沧江,全长2198千米,流域面积16万平方千米。中国境外名为湄公河,全长2711千米,流域面积81万平方千米。

成因

澜沧江—湄公河的具体演化历史有待进一步研究。其流域内不同河段形成的时间和所遭遇的构造运动均有所不同,总体来看上游河段形成时间较早,而下游河段较晚。澜沧江—湄公河的河谷可能是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导致喜马拉雅山脉隆起、挤压所形成的。在上游的澜沧江河段,根据河谷中花岗石沉积岩的形成时间推测,其成形时间大致在古生代。中国边境至万象河段,发现有暴露的火山,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形成时间与河流上游相近,因此可以推测该河段的形成时间大致在中生代和古生代,并且受到过火山运动的影响。万象柬埔寨边境一段,其河道在中生代时期形成,随后在第四纪时期被一层薄薄的冲积层所覆盖。在柬埔寨境内,河段形成时间可以精确到三叠纪,并且越靠近下游地区来自晚近时期的冲积层便越厚,河段的形成越来越依靠河流的冲积作用。在第三纪时期,泰国境内的地堑和半地堑的运动导致了一个新盆地的抬升,导致这一地区的河段为适应地形变化而发生了大幅变化。河口三角洲及其海岸线最早的形成时间大约在更新世,其现代形态的形成则更晚,大约在6000年以前才形成的。

地理特征

气候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气候整体受到西南季风和东北季风的影响,形成了长度大致相等的雨季和旱季,雨季盛行西南季风,旱季盛行东北季风,越靠近下游地区受季风影响越大,但因为纬度、海拔的变化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季风气候,包括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德钦县以上的澜沧江上游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温和湿润,冬季寒冷干燥。以德钦为代表,年平均气温在10℃以下,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为-4℃,最热月为7月,年平均气温为13℃。年降水量638毫米,旱雨季不明显,仅在6、7、8月降水稍多,在100多毫米左右,其他月份稍少。日照时数为2118.2小时,无霜期为150多天。

德钦县以下至景洪市澜沧江中下游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干燥。以景洪为代表,年平均气温在10℃以上,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为15℃,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为25℃。年降水量1193毫米,6~10月为雨季,11月~次年5月为旱季,雨季占全年降水量的73%。年日照时数为2126.6小时。

景洪市至湄公河河口的广大流域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集中在雨季。以万象为代表,年平均气温在25℃以上,且每月的平均气温不低于20℃,最冷月为12月,平均气温为23℃,最热月为5月,年平均气温为29℃。年降水量1714毫米,5—10月为雨季,11月到次年4月为旱季,雨季占全年降水量的90%。在老挝境内由于地形影响存在几个雨量高值区,其波罗芬高原的北松年降雨量最多达3987毫米。

地质

地质构造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在地质构造上是西南三江构造带和华南加里东褶皱带的向南或南西的延伸。该区的大地构造单元可分为中缅倍足纲块、印支陆块和华南陆块3个一级单元。中缅马陆块介于西部雅鲁藏布江印缅山脉结合带和东部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澜沧江—文冬—劳勿结合带之间。它由4个微陆块及其间规模较小或南延趋势不清的结合带构成,具有亲冈瓦纳的特性,这四个微陆板块覆盖了澜沧江流域的西部地区,其中的腾冲市毛淡棉微陆块的南段为实皆断裂;中段为潘隆(Panlaung)断裂,均为地质活跃地区。印支陆块西界为澜沧江—清莱—文冬—劳勿结合带,东界为金沙江—哀牢山-马江结合带,陆块核部结晶基底见于南东的昆嵩地块和北西的昌都地块,覆盖了澜沧江流域的东部地区和湄公河流域北部、西部、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印支陆块也由4个微陆块和介于其间的结合带构成,其中的长山微陆块或褶皱带更可能是华南加里东褶皱带的向南西延伸。哀牢山—马江结合带则是南部印支陆块和北部华南陆块的分界,其中作为印支陆块的长山微陆块(或褶皱带)相当于华夏微陆块,充当着湄公河流域在中南半岛的东部边界。

地层

澜沧江一湄公河流域拥有古生代、中生代、三叠纪新近纪第四纪时期的地层。古生代和中生代地层在澜沧江流域和湄公河中上游均有分布,上游澜沧江流经的河谷便是古生代和中生代花岗石、沉积岩构成的狭窄峡谷,中国边境至老挝万象地带的湄公河流域中,也分布着古生代和中生代时期的沉积岩、以及中生代时期的火山岩。三叠纪、新近纪时期的地层除了在上述地区均有发现外,三叠纪还是柬埔寨境内河段埋藏最深的地层,上面覆盖着露头的新近纪地层。而第四纪地层普遍分布在整个流域,其中湄公河三角洲的地层几乎全部为第四纪地层。这种地层构造使湄公河的河床主要为基岩河床,较少形成大面积的曲流、牛轭湖、断流区和广阔的洪泛区。

矿产资源

澜沧江流域是中国重要的成矿带,这里拥有蕴藏量可观的石色金属、黑色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和作金属矿藏等现已发现矿产154种,探明储续的80多种,其中以铅锌矿为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钨、锡、汞、锑矿其次,主要分布在三江流域地区。

湄公河流域的矿产资源包括黄金、铜、铅、锌、锡、煤、宝石(主要是刚玉,即红宝石蓝宝石)、石灰石、油气。其中大部分并未被开发利用。泰国境内的莱伊带黄金资源丰富,位于此地的同坤(Tungkum)公司可以年产17485盎司黄金。

地形地貌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地势整体北高南低,在不同流域地区分布着山地、河谷、平原、高原等不同类型的地貌,大致可以划分为澜沧江上游、澜沧江中游、澜沧江下游、湄公河北部山地、呵叻高原、东部山地、滨河平原等7个地貌区。最高点为中国青海省的果宗木查雪山顶峰,海拔为5514米,最低点为湄公河三角洲入海口,海拔为0米。

澜沧江上游地区指昌都以上的流域地区,其中的河源附近地区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属高原草甸区。主要地貌类型有:河谷平原、高山和冰川,又以高山地貌为主,其最高点为怒山山脉的太子雪山主峰,海拔6740米。而在杂多一昌都段则是高山一河谷平原地貌向高山一峡谷地貌的过渡类型,两岸山地海拔5000~5500米,河床高程3150~3500米,形成一些深切500~1000米的“V”型峡谷。

澜沧江中游地区指昌都以下至云南功果桥区域。该地区为典型的高山一峡谷地貌。高山与峡谷相间,地形起伏大,流域狭窄,高山与峡谷的相对高差为3000~4000米,流域最狭窄地段两岸分水岭只有20~25千米,是全流域相对高差最大的区段又是全流域最窄区段。

澜沧江下游地区为功果桥以下至南阿河口区域。攻果桥至景云桥段为中山宽谷区,是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带。该区域地形破碎,河谷切割强烈,主河谷仍为“V”型,高山峡谷相对高差为3500~1000米。景云桥至南阿河口,呈中低山一宽谷(盆地)地貌景观,海拔500~1000米,河谷底宽150~300米,最大可达800~1200米。同时还有一些小盆地散布在山间。

北部山地包括缅甸掸邦高原东部区、泰国北部与老挝交界附近山地及老挝北部山地,由群山和山间盆地组成,是云南省高原向南延续的部分。这一地区流水侵蚀强烈,使这一地区的地形支离破碎,许多山岭与河谷相对高差达600多米,海拔最高的山超过2800米。

呵叻高原位于泰国东北部,西界为碧差汶山脉的丘陵,与泰国中部平原毗邻,南部边缘为泰柬边境的扁担山脉,高原东部和北部分别与其东部和北部山地的山麓丘陵接壤。高原海拔150~300米,地势由西向东倾斜较平坦,高原西部和南部边缘较高为100~800米。

东部山地通常被称为长山山脉,其东西坡分别在越南和老挝境内,位于湄公河左岸流域内。区内地形复杂,山地北部狭窄,愈南愈宽;其东坡陡峻,急速下降到狭窄的沿海平原;其西坡较缓,大部分流域面积汇到湄公河。长山山脉西麓自老挝川高原南端向南由几个连绵的波状高原组成,这些高原自北向南分别为老挝的甘蒙高原、波罗芬高原、越南的昆嵩高原和多乐高原。

滨河平原指万象以南沿湄公河干流分布的一连串河滨平原,这些平原通常左岸面积较大,由北而南主要有:万象平原、北汕平原、沙湾拿吉平原、巴色平原、柬埔寨境内湄公河左岸的向东部山地过渡平原,以及大湖盆地和湄公河三角洲地区。湄公河三角洲指以金边为顶点,湄公河河口海岸线为底的三角形地带,向西扩展到泰国海湾,东至韦科河东边支流。河流泥沙淤积和海水的综合作用使三角洲淤积继续向金瓯半岛的南和西南方向扩展,每年扩展约60~80米。

土壤

湄公河—澜沧江流域中的澜沧江流域土壤具有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地域类型变化大等特点。流域分布有18个土类,其中主要有红壤、棕壤、赤红壤、砖红壤、石灰岩土紫色土、棕色针叶林土、高山草甸土、水稻土等土类。北部高山区主要以棕壤、棕色针叶林土及高草甸土为主;流域中部以红壤、石灰岩土、棕壤为主;南部则以赤红壤、砖红壤等为主。水稻土广泛分布于各坝区、河谷。土壤母质主要为片麻岩、大理岩、滨海—浅海相沉积的砂砾岩、白色砂岩夹紫色砂页岩、褐煤层及泥岩,以及河流两岸的洪积母质,土壤质地黏重,养分贫瘠,通透性差。

湄公河流域土壤种类则相对较少,有低活性强酸土、变性土、黏绨土、薄层土等9组土壤。其中以低活性强酸土分布最广,基本在湄公河三角洲以外的地方均有分布,构成湄公河流域土壤类型的主体部分。其次为潜育土和冲积土,前者主要分布在柬埔寨境内,尤其是金边一带,后者主要分布在湄公河三角洲,构成当地主要土壤类型。

生物多样性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因其独特的地理条件而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当地的气候、地质、地形和河岸塑造了河流生态系统的各种类型。据统计有20000种植物物种,430种哺乳动物、1200种鸟类、800种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以及1300种鱼类。并且持续有新物种被发现,在1997年至2007年期间,至少发现了1068个新物种。

虽然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生物多样性丰富,但随着流域内经济活动的发展,其生物多样性也受到了多方面的威胁。该地区野生动植物和栖息地面临的威胁包括水电大坝的建设、气候变化、非法野生动植物贸易和自然栖息地的丧失。湄公河委员会认为,虽然对湄公河流域的过度开发可能会导致一些野生动植物灭绝,但威胁湄公河流域生物多样性的最主要因素是环境的污染。例如湄公河三角洲地区河流的营养物质水平相对较高,一些地区出现了富营养化,导致伊河海豚等动物体内的重金属含量不断增加,如果这种污染持续增加,将会对流域内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威胁。

针对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存在的生物多样性问题,世界自然基金会、湄公河委员会和各国政府通过森林监测、推动可持续生产、加强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的执法工作、科学修建水利工程等措施来保护该流域的生物多样性。2015年的大湄公河次区域领导人峰会上,中国、老挝、缅甸、柬埔寨越南泰国6国发表了一份部长级联合声明,表示“湄公河次区域未来的繁荣将取决于及时有效的投资,以保护和提高其自然资源。”

植物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定义的24个“植物多样性中心”之一,其维管植物多达20000种,仅云南省境内的木本植物便超过5000种,缅甸、老挝、柬埔寨、泰国、越南等国树木种类达200多科、7000余种。能组成森林的树种大约有2000多种,包括流域内针叶阔叶混交林中常见的杉木王、樟木、冷杉属云杉等,以及季风雨林中常见的柚木花榈木榕树等。流域内还有多达11,000种被子植物门,其中估计约50%的开花和结实植物都是该地区特有的。在2002年越南森林中发现的金柏(Xanthocyparis vietnamensis)被认为是一种针叶乔木,与北美的努特卡柏木密切相关,并在同年被列入IUCN红色名录。2004年发现的排香草属 harmandii可以在柬埔寨老挝泰国找到。湄公河流域的老挝地区被认为是人类探索最少植物国家,时常有新植物发现,例如2007年在老挝甘蒙省发现的精致的蓝色花卉龙胆属 khammouanensis和芒毛苣苔属 mendumiae等。

湄公河流域多数地区被森林覆盖,其植被类型为常绿和半常绿森林,主要分布在越南、老挝和柬埔寨。在柬埔寨、老挝中南部和越南中部的平原地区,也分布有一些落叶低地森林。

动物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共有430种哺乳动物、1200多种鸟类和520种爬行纲。哺乳动物中常见的物种有分布在澜沧江上游地区的野牦牛、羚羊等,以及澜沧江中下游流域和湄公河流域的野猪、草兔、山羚、熊、猿、猴、象、虎等。包括濒危动物印度支那虎、伊洛瓦底江江豚属爪哇犀牛等,有多达70种哺乳动物物种是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特有的。流域内的越南地区有25种灵长目亚种,包括濒危的灰腿短臂猿、黑腿短臂猿和红腿短臂猿。鸟类中常见的物种有孔雀、锦鸡、金丝鸟、翠鸟科白鹭犀鸟科鹧鸪、杜鹃、鹦鹉等。越南单独拥有约850种鸟类,还有120多种鸟类是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特有的。爬行纲中常见的物种有蟒蛇、龟类、鳄鱼、巨蜥属、蜥蜴等。该地区生活的520种爬行动物中,有200种是独有的,此外该地区还有该地区还支持着世界上最多样化的非海洋龟类动物群落。大约有280种两栖动物在此发现,其中150多种是特有的。在老挝存在着165多种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包括岩蟒、缅甸蟒和眼镜王蛇等物种。

湄公河流域拥有1300多种鱼类,常见的鱼类包括红鱼、鲤鱼、沙丁鱼鲇形目三文鱼、鳗鱼、金枪鱼、墨鱼等。许多物种是特有于该地区的,包括湄公河巨型鱼和世界上最大的家鱼之一的巨型湄公河鲤,以及其他几种巨型海鹞鱼。按长度计算,湄公河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水道,比亚马逊河每单位面积所孕育的物种数量更多。

自然保护地

澜沧江—湄公河流经多个国家,其流域内分布着各国的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以及联合国设置的生物圈保护区等多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地,其数量至少在30个以上。较大的自然保护地包括位于中国境内的三江源国家公园、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以及位于柬埔寨境内的洞里萨湖生物圈保护区。

三江源国家公园

三江源国家公园地处中国青海省西南部,主要山脉有昆仑山脉主脉及其支脉可可西里山、巴颜喀拉山脉唐古拉山脉等,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总面积19.07万平方千米。保护区中西部和北部为河谷山地,多宽阔而平坦的滩地,分布有大面积以冻胀丘为基底的高寒草甸和沼泽湿地。东南部唐古拉山北麓以高原低山缓丘、高原河湖盆地、冰缘冻土等地貌类型为主,属青藏高原气候大区,特点是冷暖两季、雨热同季,全年无绝对无霜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湄公河的发源地。其主要保护对象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保护长江、黄河、澜沧江—湄公河的源头,保护淡水供给;二是保护原始、大面积的高寒生态系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也是中国面积最大、全球海拔最高的世界自然遗产;三是保护高寒生物种质资源库,保护区内有野生维管植物2200余种、种子植物50科832种,分布有唐古红景天、羽叶点地梅属水母雪兔子等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1种,雪豹藏羚、白唇鹿、野牦牛、中国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84种。

云南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

三江并流”是指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这三条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大江在中国云南省境内自北向南并行奔流170多千米, 穿越担当力卡山、高黎贡山、怒山和云岭等山脉,形成了世界上罕见的“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观。保护区面积达170万公顷,包括位于中国云南省丽江市迪庆藏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9个自然保护区和10个风景名胜区。海拔在760米到6740米之间,有118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其主要保护对象除当地的自然奇观外,还有当地的物种资源。这一地区占中国国土面积不到0.4%,却拥有全国20%以上的维管植物和全国25%的动物种数。目前,这一区域内栖息着珍稀濒危动物滇金丝猴、羚羊、雪豹孟加拉虎黑颈鹤等77种国家级保护动物和秃杉、楞、红豆杉等34种国家级保护植物。2003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

洞里萨湖生物圈保护区

洞里萨湖生物圈保护区(The Tonle Sap Biosphere Reserve)位于柬埔寨东北部,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生物圈保护区,成立于1997年。其中的洞里萨湖(Tonle Sap Lake)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北边是东热山脉(Dong Rek Mountain Range),西南是豆蔻山脉(Cardamom Mountain Range),在东部还有其他小山丘所环绕,这些山丘将湖盆与湄公河分开,总面积1483339公顷。整个保护由三个区域组成,分别是洞里萨湖、拉姆萨尔(Ramsar)公约保护区和洞森(Stung Sen)核心区。其中的洞森(Stung Sen)核心区中有着丰富的植被,包括200多种维管植物。鱼类是整个保护区最大的动物种群,但除此之外,保护区也生活着食蟹猕猴(Macaca fascicularis)和毛鼻水獭(Lutra sumatrana)等其他动物,其中还有亚洲鳍趾(Heliopais personata)和大秃鹳(Leptoptilos dubius)等17中濒危鸟类。

自然灾害

洪水和干旱是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最为常见的自然灾害。湄公河下游流域每年都会发生洪水,这些洪水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每年发生的洪水会推动流域内渔业的发展,保证河流形态的稳定,并沉积泥沙以提高周边土壤的肥力。洪水带来的年均效益约为80亿至100亿美元。但洪水也有可能对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生命安全造成影响,大、中、小水灾平均每年会造成约6000-7000亿美元的损失,仅柬埔寨越南两国的洪灾损失就占该地区年洪灾损失总额的三分之二左右。

与洪水不同,干旱往往只会给沿岸国家的居民带来社会经济困难。湄公河下游流域一直受到严重干旱的影响。湄公河三角洲由于缺水和海水倒灌,经常导致水稻和其他粮食作物的产量下降。当地的年渔获量也会随着干旱的到来而下降。同时水位降低,还会使得依靠河流运输货物变得困难,产生一系列负面的社会经济影响。

从2019年5月开始,湄公河下游就持续遭受严重干旱影响。柬埔寨老挝报告的湄公河水位达到40年以来的最低值,而泰国报告的水位是100年来最低的,6500万依靠湄公河生活的人民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在柬埔寨,当地农村的灌溉用水能力仅为正常年份的20%,农作物产量和当地农民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在越南檳省,由于湄公河水量骤减,大量海水倒灌,导致河水盐度急剧上升,一年中有长达四个月的时间河水都是咸的,导致整片的田地和树木枯死。

流域水系和特征

水系组成

澜沧江—湄公河属太平洋水系,包括支流水系小行星3789境内的子曲昂曲、金河水系和中南半岛上的蒙河和锡河水系等。从源头中国青海省吉富山算起,澜沧江—湄公河总流域面积81万平方千米,年流量475立方千米。其中,中国境内段被称为澜沧江,流域面积为20.6万平方千米,全长2198千米,在中南半段段被称为湄公河,全长2711千米,流域面积60.4万平方千米。澜沧江的主要湖泊有洱海洞里萨湖。地下水天然补给量为904亿立方米,可开采量为255亿立方米,主要开采的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水。

干流河段

澜沧江—湄公河干流全长4909千米,流域面积81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七长河,亚洲第三长河,东南亚第一长河。总落差约5060米,年流量475立方千米。大致可分为从源头—昌都市段、昌都—功果桥段、功果桥—万象段、万象—巴色段、巴色—河口段。

源头至昌都段长594.4千米,主要支流有子曲拉萨河,两者在昌都相汇成澜沧江,流域面积53800平方千米。该段河道是全流域河道比降最大的河段,平均比降4‰—4.5‰,是全干流比降的10~15倍,且水系较发育,干支流多以斜交相汇而呈“树枝”状分布格局。

昌都市—功果桥段全长821千米。该段是全流域最窄的河段,这里分水岭一般只有30~40千米,最窄处只有20~25千米。

功果桥—景云桥段全长821千米,流域面积33405平方千米。该河段进入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带,地形破碎,河流切割强烈,主河谷仍为“V”型从南北向转向东南,水系特征不典型。

景云桥—万象段全长1852千米,主要支流有南班江,流域面积210791平方千米。该河段主河谷仍为“V”型,地形破碎,主河道流向多变,有相腊、班相果等10个急转弯。

万象—巴色段全长754千米,主要支流有锡河、蒙河,流域面积为246000平方千米。该段河段在蒙河河口处流向发生90°急转变为东西向,此后河道弯曲、河谷宽浅、河网发育。

巴色—河口段全长890千米,主要支流有巴萨河,流域面积为265000平方千米。该河段在金边,被一分为二,东侧仍叫湄公河,水量较大,河道水系混乱;西侧则叫巴萨河。两者都最终流入太平洋

主要支流

澜沧江—湄公河主要支流有44条,多数位于湄公河段。澜沧江段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大于1万平方千米的支流有3条,大于1000平方千米的支流有41条,大于100平方千米的支流有138条,一般支流较短,多为20~50千米,天然落差特别大,一般200~3000米,主要支流有子曲扎曲、金河等。在湄公河段,大致可以把支流分为左岸支流与右岸支流。左岸支流贡献大部分雨季流量,主要有桑河、南通河、南俄河等,右岸河流水量相对较少,主要有蒙河和锡河等。

子曲

子曲扎曲澜沧江干流青海省境内名称)左岸一大支流,干流全长299千米,流域面积12852平方千米,中国青海省境内干流长277千米,流域面积8212平方千米,子曲流域呈条状,羽状水系,一路在峡谷中曲折穿流,河床多为石质,多年平均降水量525.1毫米,多年平均径流量28.03亿立方米。

拉萨河

吉曲为扎曲右岸一级支流,又作解曲,流出中国青海省后称昂曲。吉曲发源于中国青海省与西藏自治区交界的唐古拉山脉瓦尔公冰川,海拔5660米。干流全长520千米,流域面积16872平方千米,青海省吉曲流域面积9461平方千米,条状流域,羽状水系,干流偏于流域左侧,较大支流均发源于右侧,河床以砂砾石为主。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571.9毫米,多年平均水面蒸发约950毫米,多年平均径流量33.28亿立方米。

流沙河

流沙河发源于中国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布朗山区,全长129千米,流域面积2163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南木央河、南木养河、南开河、南混河等, 海拔在1200~2000米之间。域内有4个主要坝子:中、上游有遮、勐混和勐海坝子,下游经景洪市坝子汇入澜沧江

蒙河

蒙河(Mun River)位于泰国东北部,是湄公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呵叻府,从西向东流经武里南、素林、乌汶府,于乌邦哈坦尼省的空坚汇入湄公河。全长673千米,流域面积71060平方千米,海拔17~1309米。年降雨量在800~1800毫米之间,主要分布在5月中旬至10月中旬的雨季。多年平均流量720立方米/秒。

锡河

锡河(Chi River),又称栖河,位于泰国东北部的中心地带,是泰国境内最长的河流,全长946千米,流域面积49476平方千米,被山地和高原所环绕。上游地区为陡峭的地形,下游地区为宽广平坦的洪泛平原。年均降雨量1150毫米,多集中在5月中旬至10月中旬的雨季。

桑河

桑河(Tonle San River),又称塞桑河,横跨柬埔寨越南两国,流经越南的吉莱省和昆仑屯省,以及柬埔寨的腊塔纳基里省和上丁省,全长237千米,主要支流有达克布拉河、达普西河、萨泰河等,流域面积19250平方千米,平均海拔737米。由于地形原因,该流域非常适合开发阶梯式水电和小水电项目,已建成桑河3号水坝、桑河二级水电站等多个项目。

南俄河

南俄河(Nam Ngum River),位于老挝北部,全长1403千米,主要支流有南利河(Nam Lik River),流域面积17000平方千米,年平均降水量为2000毫米,是老挝川圹省和万象省最大的河流。

主要湖泊

洱海

洱海,位于中国云南省大理,古代文献中曾称为洱海、昆弥川、西洱河、西二河等,为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洱海北起洱源县,长约42.58千米,东西最大宽度9.0千米,湖面面积256.5平方千米,平均湖深10米,最大湖深达20米,蓄水量30亿立方米。洱海北有弥苴河和弥茨河注入,东南汇波罗江,均为澜沧江水系的河流。

洞里萨湖

洞里萨湖位于柬埔寨中部,属于湄公河水系,是东南亚第一大淡水湖。湖水在雨季和旱季规模差距巨大,雨季时湖面面积超过12000平方千米,宽度达100千米,深度可达9—14米,蓄水量约为80立方千米。旱季结束时会缩小至2500平方千米,深度为1米,蓄水量约为1立方千米。巨大的湖面面积和水量让洞里萨湖成为周边地区重要的水源,也造就了世界上生产力最高的湿地生态系统之一。湄公河的入湖水量占洞里萨湖总入湖水量的50%。

地下水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内地下水天然补给量为904亿立方米,可开采量为255亿立方米。其分布总特征表现为:孔隙水主要分布在南部三角洲平原、河谷盆地和山间谷地区;岩溶水沿着横断山脉山脉和他念他翁山脉一带分布;裂隙水则广泛分布在整个流域的中部。在水资源量方面,裂隙水最丰,其次为岩溶水,孔隙水最小。裂隙水分布比较广,水量分布散,供水意义不是很大。岩溶水具有不均一性,差异很大,尤其以管道流为主的地区差异更大,增加了开发利用的难度。孔隙水分布比较集中,大部分孔隙水集中在湄公河三角洲万象平原、凯山丰威汉市平原等地,为整个流域内重要的地下水供水区域。

水文特征

径流变化

在功果桥以上的地区,受冰雪融水补给作用,河川径流年内变化相对缓和,枯季(11月~4月)年径流量占年径流总量超过20%。而功果桥到金边的广大流域河川径流年内变化主要受西南季风降雨控制,年内、年际非均匀变化明显,且支流大于干流。在金边以下地区,因受洞里萨湖的枯季调节和潮汐影响,河川径流年内、年际变化相对较小。在湄公河三角洲地区,9月河川径流量较3月季风降水开始前约增大30倍。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径流变化特征为功果桥以上的地区流域狭长,集水面积小,汇集水量少,径流年际变化主要受上游来水影响,其丰水期、枯水期出现的年份大多也和上游相同。功果桥以下地区,随着大支流增多,汇集水量增大,下垫面的气候条件差异性大,其丰、枯水年出现的年份都有所不同。至下湄公河流域丰水年径流量大约超过平水年10%以上,枯水年则不及平水年的90%。丰、平、枯水年的分布情况在万象大约是25%、50%、25%,在桔井为20%、60%、20%。

在径流空间分布上,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多有高大、南北向山脉,其制约了水系与河谷的发育,并阻挡和迫使主要降水天气系统—西南季风的暖湿气流抬升、降温、降压、产生大量降水。西南季风和地形成为影响流域地表径流空间分配两大关键因素。流域内径流空间分布总的规律是,流域内单位面积拥有水量下游多于上游、左岸迎风坡多于右岸背风坡高山峡谷区的谷地带均属少水区,呵叻高地是最大少水区,也是全流域单位面积产水量最小区。桑河流域是最大丰水区,也是全流域单位面积产水量最大区。

水资源

澜沧江—湄公河河口平均流量为15000立方米/秒,居世界第八位,总水资源量为4750亿立方米。其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总的来说下游多于上游,左岸多于右岸,平原多于谷地。全流域平均径流模数为0.0189立方米/秒*平方千米,澜沧江段平均径流模数为0.0146立方米/秒*平方千米,湄公河段平均径流模数为0.0207立方米/秒*平方千米。上丁至桔井段单位面积水资源最丰富,平均径流模数为0.0527立方米/秒*平方千米。以国家为单位来看,老挝拥有的澜沧江—湄公河水量最多,占全流域水量的35%,缅甸最少,占2%。

水质

澜沧江—湄公河总体水质较好,受污染程度低。澜沧江段天然水pH在7.6~8.4之间,符合各种水质标准的要求。干流水质良好,除景临桥断面及勐罕渡口断面COD达Ⅳ类标准外,其余各断面水质均达Ⅱ类标准。 主要污染指标为镉,其值为0.015毫克/升。污染严重,水质达不到Ⅴ类标准的占全水系的16.7%。湄公河的年平均pH值为7.3~8.0。Ca、Na、Mg、K等20种化学参数均符合WMO的饮用水标准,受污染程度较低。

水源补给

澜沧江—湄公河补给方式多样,在不同河段拥有不同的主导补给方式。在昌都市以上地区,属地下水一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夏、秋、冬季以雨水和地下水补给为主,春季以冰雪融水为主,两者约各占年河川径流量的50%。昌都以下至功果桥,雨水补给成份逐渐增大,河川径流属雨水一地下水混合补给类型,但两岸短小的支流仍属冰雪融水补给类型。功果桥以下,流域区主要为亚热带、热带气候,雨水补给居主导地位,愈向下游,径流年内分配愈集中,秋季径流较春季径流增多。

河流泥沙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不同河段受制于多种自然社会因素,在泥沙来源、含沙量方面有较大不同。在攻果桥以上广大地区,人口密度小,耕地稀少,垦殖率低,流水侵蚀作用弱,河流泥沙含量小,平均为0.80千克/立方米,河流泥沙以悬移质为主。而在澜沧江中游地区,地形破碎、土表松散层厚、水土流失问题突出,导致澜沧江含沙量大幅增加,年均含沙量最高可达1.45千克/立方米。湄公河流域的含沙量受季节影响大,雨季最高时可达2.5千克/立方米,旱季时最低可达0.2千克/立方米左右。

水温

由于澜沧江—湄公河呈现准南北的流向,导致河道水温的分布呈现南北向梯度较大的特征,随纬度增加,水温逐渐降低。7月,位于北纬27°的塘上站测得的水温为14℃,北纬21°的允景洪市站测得水温为22℃。在年际变化上,澜沧江—湄公河夏季水温高而冬季水温低。位于上游的水温最高值出现在低纬处的7月,可达26℃,最低值出现在高纬处的1月,在2℃左右。

人类活动

历史沿革

史前时期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中的澜沧江流域在170万年前便有原始人类活动,在中国元谋县出土有元谋猿人遗址,是亚洲已知最早的原始人类。“夏河丹尼索瓦人”则在距今至少16万年前便出现澜沧江—湄公河源头的青藏高原,4万年前古人类开始驻足的青藏高原,大约2至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小柴旦人”便出现在青海省广袤的高地,属于中国远古文化的“新人阶段”。而在湄公河流域,琅勃拉邦地区被认为在公元前8000年便有人类居住。

封建时代

在先秦时代(公元前221年以前),澜沧江流域居住着羌戎各部,西汉末(公元4年),王莽在今海晏县三角城设西海郡,置太守,澜沧江—湄公河的源头地区正式纳入中原王朝郡县制中。同时期,湄公河三角洲出现了扶南,是湄公河流域最早的文明,属印度柬埔寨文化。随后这支高棉文化演变成了真腊(Chenla)王国,范围囊括如今老挝境内的瓦普寺(Vat Phou)。

公元6世纪,湿梨多补罗(Shrestapura)城在下湄公河流域建立,成为了高棉王国的中心。公元7世纪中原王朝又重新控制了澜沧江源头地区,直到吐蕃控制该地区。

公元9世纪万象建城。同时期,历史学家们认为在金三角地区有一个由傣人建立的文明,他们从中国西南部迁居于,其首都和贸易中心Souvanna khom kham建于今老挝境内的湄公河流域。在11世纪,他们的疆域一直扩展到今越南境内,但随后他们便遗弃了他们的首都并迁移到今天泰国北部地区。同一时期,占据澜沧江流域大部分地区的云南省先后被南诏大理国统治,直到13世纪元朝在云南建立行省,才重新回到中原王朝的统治下。

公元14世纪,第一个老挝王国在湄公河流域建立。16世纪葡萄牙探险家安东尼奥·德·法利亚(Antonio de Faria)成为第一个驶入湄公河三角洲的欧洲人。一个世纪后,荷兰人杰里特·范·韦斯特霍夫(Gerrit van Wuysthoff)率领一支探险队历经两年到达万象。

近现代

1866年至1868年间,法国探险家欧内斯特·杜达德·德·拉格雷(Ernest Doudard de Lagrée)和弗朗西斯·卡尼尔(Francis Garnier)领导一支探险队探索了从胡志明市云南省的湄公河流域。此时,中南半岛很多地区已经沦为英法海底隧道两国的殖民地。19世纪末,法国再次尝试区找到一条可以航行通往云南西部“香格里拉”的航道。最终他们在东阔岛(Don Khone)和东德岛(Don Det)建设了铁路系统以绕过障碍继续向上游前进。1900年,彼得·库兹米奇·科兹洛夫(Pyotr Kuzmich Kozlov)发现了澜沧江—湄公河在青藏高原的源头。

20世纪初,法国基本控制了湄公河流域地区,并在次地区建立了法属印度支那。1946年至1954年,中南半岛地区掀起了独立热潮,湄公河流域各国纷纷开始独立斗争。1957年,湄公河流域下游调查协调委员会在联合国主持下成立,最初的成员包括柬埔寨老挝泰国越南。1970年,印度支那战争期间有大量炸药沉没在湄公河的柬埔寨段。这些未引爆的炸药除了对渔民构成危险外,还给桥梁和灌溉系统的建设带来了隐患。1995年4月5日,柬埔寨、老挝、泰国和越南在泰国清莱签署了《湄公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合作协定》,史称《湄公河协定》,标志着湄公河委员会的正式成立,对湄公河流域的管理进入成熟期。

交通运输

数千年来,澜沧江—湄公河一直是流域内沿岸城镇之间的主要交通路线。整体上看,澜沧江—湄公河流经的地区依次为云南省、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其中上湄公河流域国家——缅甸、老挝、泰国航道较为通畅,而湄公河在流经老挝与柬埔寨交界处的巴色时,有一处瀑布——孔恩瀑布,阻断了航运河道,大大削弱了柬埔寨、越南两国参与湄公河航运设施建设的积极性,成为阻隔上下游通航的最大障碍。其中中缅边境至老挝会晒段长约300千米的航道,可保证全年150吨级船舶顺利通航,水量充沛时300—500吨级船舶也可顺利航行,达到了6级航道标准。

港口方面,澜沧江段的港口主要集中在中国云南省思茅港景洪港就是最大的两个。东盟各国已建成的澜沧江—湄公河沿岸主要的航运港口码头有12个,缅甸有索累、万景、万崩等3个;老挝有6个,包括琅勃拉邦、会晒、班相果、万巴伦、 班赛和孟莫;泰国有2个,除泰国最大的港口——清盛新港外,还有一个清孔港;柬埔寨只有一个金边港越南在湄公河流域没有建设港口,其国内内河港口只有一个西贡港,位于越南南部湄公河三角洲之东北,是越南南方共和国最大港口。

运输船舶方面,2009年与湄公河航运相关的企业在中国已经拥有大约40家,其中货运运输的船舶114艘,中国籍96艘,整体运力达2.53万吨;客运船舶4艘,运力244客位。老挝、缅甸、泰国三国有100多艘,货运船型为250吨级,200吨级以上船舶54艘(占47%);目前三国进行货物运输的主力船型大多处在250—300吨级,其中吨位最大的达到380吨级,超过300吨级的约有16艘。从运输船舶构成分析,主要以货运为主,客运少,运力有限。

客货运方面,湄公河进出口货运量从2003年至2007年持续上升,2007年高达近40万吨。2008年以后,受亚洲金融危机及地区政治动荡影响,货运量有所下降。截至2011年3月,中国完全由湄公河航道实现的国际贸易进出口总额达300多亿人民币。澜沧江—湄公河水上旅游客运量普遍较少,大部分游客并不倾向于选择乘船去东南亚。至2009年,中国国内已经有多家旅游客运公司,增加定班旅游客运,投入高速船、豪华旅游船共490客位,开展了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旅游。直到2011年,举世震动的“10·5”10·5中国船员金三角遇害事件发生后,该区域的旅游包船出境水运一度被喊停。直到一年后,即2012年10月17日,国际旅游包船客运才正式复航。

水电开发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全流域落差有5500米。中国境内澜沧江流域落差有5000米,宜建高坝,因而澜沧江流域水力资源更为集中,且主要集中在干流上,流域内已建成11个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20910兆瓦。全流域水能资源蕴藏量为90060兆瓦,可开发量64370兆瓦,其中澜沧江流域占总可开发量的42.5%,湄公河流域占57.5%。

老挝是湄公河流域中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已建、在建及规划水电站总数达到100座(占流域水电站总数的73.5%),其中干流水电工程装机容量为10417兆瓦,占干流总装机容量的70.9%,支流已建738兆瓦。泰国是流域内经济条件最好的国家,但水资源占有量最少,已建有7座水电站,均位其国家北部的湄公河支流上,装机容量共745兆瓦。 境内有7座已建水电站,均位于湄公河支流上,总装机容量1204兆瓦。柬埔寨由于内战,境内水资源开发进展不大。在前苏联的援助下在支流兴建了4座小型水电站,使总装机容量达20万千瓦,之后又建有一座较为大型的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1兆瓦。缅甸境内水资源几乎未开发,仅有些小型灌溉工程。

苗尾水电站

苗尾水电站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旧州镇境内的澜沧江河段上,是中国“西电东送、云电外送”战略主要水电项目之一,枢纽建筑物主要由砾质土心墙堆石坝、左岸溢洪道、冲沙兼放空洞、引水系统及地面厂房等组成,电站正常蓄水位1408米,相应库容6.60亿立方米,电站装机容量1400兆瓦。

南欧江梯级水电项目

南欧江梯级水电站项目位于老挝境内湄公河左岸的南欧江,分两期开发。2016年4月,一期项目三个电站(二、五、六级)实现投产发电,二期项目四个电站(一、三、四、七级)开始建设。全流域雨季总装机容量1272兆瓦,年均发电量约49.66亿千瓦时,保障老挝全国12%的电力供应。截至2020年年底,已发电装机容量达1062兆瓦,累计发电量超63亿千瓦时。

沙耶武里水电站

沙耶武里水电站位于老挝北部沙耶武里镇以东约30千米、万象上游350千米,装机容量1285兆瓦,以发电为主。沙耶武里水电站是老挝首个在湄公河干流建设的大型水电项目,主要向泰国供电。2012年11月7日,正式开工建设,并于2019年建成。

地区争端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面积广阔,流经中、缅、老、泰、柬、越六国,各国因为其所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情况、社会发展需求和文化认同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对澜沧江—湄公河开发利用利益考量的区别,造成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各国长期存在水资源的争端与矛盾,包括河流流量争端、河流泥沙争端、生态安全争端、河流管辖权争端等。

2010年3月东南亚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旱情,这些国家认为,中国在湄公河(中国境内称为澜沧江)上游修建水坝导致其旱情加重。泰国民意报》称“虽然都没有降雨出现,但湄公河水位还是会几近涨跌,这和中国在上游的大现建设有关。”据路透社2010年3月的报道,四个东南亚国家就此问题向中国提出交涉,但中国官员认为,湄公河干旱与中国大坝无关。此外湄公河下游国家还担心中原地区在上游地区建设的大坝会拦截河流泥沙,从而对自身农业生产造成影响,特别是来自上游的沙量减少会对洞里萨湖的湖底肥力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到周边的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

河流管辖权争端主要集中在中国政府与湄公河委员会之间的矛盾上。湄公河委员会是柬埔寨老挝越南泰国为管理湄公河流域事务而共同设立的合作管理机构,一直想邀请中国加入到其中来。但中国政府出于对澜沧江下游地区管辖权的考虑一直未加入到委员会中,仅同委员会保持合作关系。湄公河委员会提出的《湄公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合作协定》要求中国只要涉及到澜湄流域的综合开发问题包括澜沧干流水资源,就需要与湄委会或湄公河下游国家达成合作协议,这对中国的境内水资源的自由开发将会产生限制影响。

环境问题与保护

环境问题

水污染

澜沧江水系受到轻度污染,23条主要河流37个监测断面中,达到二类标准水质优断面占21.6%,达到三类标准水质良好断面占37.9%,达到四类标准水质轻度污染断面占21.6%,劣五类标准水质重度污染断面占18.9%。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生化需氧量和总磷。其水质有恶化的倾向,其原因可能有水电开发和水库建设、金属矿采选、冶炼、工程施工。

湄公河流域的水污染问题较轻,主要的污染是重金属污染问题。湄公河三角洲流域鱼类中的各类化学元素含量等于或低于世界其他地方鱼类体内的含量,并且银、镉、汞、和铅等有毒元素处于相对低的水平,但的含量偏高,已经是三角洲地区和中老边境主要的污染元素,在局部区域的砷含量在10—30微克/。其原因有部分是自然起源的,例如地下水砷污染,柬埔寨地下水的平均砷含量可达到217微克/升。也有部分是工业、农业生产造成的。此外采矿业的发展导致了汞污染。柬埔寨桔井省和上丁省之间的地区鱼和海豚中汞含量较高,当地居民头发中的平均汞含量也高于其他气度,达4.4毫克/克。

水土流失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上游的澜沧江流域和中南半岛的中部高地。其中澜沧江流域以不到20%的流域面积带来了整个流域近一半的沉积物,估计每年有6000万吨。中南半岛的中部高地的公河, 塞桑河和斯雷博克河三条支流为干流输送了大量沉积物。流域水土流失主要原因为土壤的自然侵蚀和人为的加速侵蚀,包括因降雨、地形、岩性、构造而带来的自然侵蚀,和人为乱砍乱伐导致森林建设、水库建设导致的泥沙累计效应带来的加速侵蚀。

植被退化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整体植被覆盖较好,高植被覆盖的面积占总面积的61.9%,主要分布在中部、东部和南部。但自20世纪末开始,湄公河流域国家就开始了对流域内森林的大规模砍伐活动,致使湄公河流域南部和东部出现了植被退化现象。在1990年至2005年间,这些国家共砍伐了155万公顷的森林,并且在2000年后记录到了森林减少速度一直在增加。2016—2019年间,整个流域内的植被覆盖情况都在恶化。这些数据折射出的现象便是该地区植物资源的迅速流失和相对缺乏可持续管理的情况,老挝越南柬埔寨泰国等地都出现了侵占保护区用地的情况。不过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森林退化不仅受人类活动因素影响,也受到自然因素影响。在流域北部以裸地和干旱草地为主的地区,其植被生长受降水的影响较大,经常因为气候变化而发生植被退化。而在流域中南部,这类情况相对少见。

环境保护

针对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存在的环境问题,流域各国都开始实施一些保护工程并展开跨区域合作。在工程上建设环境友好型水坝,例如中国的糯扎渡水电站河段生态保护。自2005年开工建设起,糯扎渡大坝便一直以建设环境友好型大坝为目的。在河段温热带鱼类4~8月的产卵期,实施叠梁闸门四级取水方案,减缓水库低温水下泄,为鱼类创造了近天然水温的产卵繁殖环境。其次为保证大坝上下游鱼类遗传交流,糯扎渡水电站大江截流后实施网捕过坝,在春、秋季对中国结鱼、 红鳍方口鲃、云南四须鲃、长臀刀、中华刀鲇等当地5种本土鱼类进行天然捕捞,每年有效过坝放流共计上万尾。最后是开展了河岸带植被恢复工程、水土保持工程。电站工作人员引入能固土、生长迅速植物种植在河岸周边地区,同时致力研究混播草籽、混种树木,将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结合起来形成高中低立体绿化。工作人员还挑土上山,在石头上垫土造地,创造出一块土质松软的绿地来种植树木。

在交流合作方面,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自2000年初开始,在中国-东盟框架、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机制下,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果。2016年“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保护”成为中国-东盟环境合作的九大优先领域之一,此后,一些专门针对环境保护合作的研讨班、发展论坛、经验分享和联合研究陆续开展。2005年由亚洲开发银行亚行等资助的“大湄公河次区域核心环境项目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项目”开启。其一期项目主要活动包括开展西双版纳州生物多样性廊道规划、通过自然恢复、人工促进恢复和混农林改造,示范廊道关键地段的生态恢复等。项目二期包括以纳板河—曼稿廊道为示范廊道,开展廊道管理机制的建设和社区层面的廊道建设示范,建立核心环境项目的环境信息系统(EIS)等。截至2018年环境核心项目第二阶段结束之时,该项目共建了包括西双版纳和广西靖西等在内的8个生物多样性廊道试点,以及中越喀斯特、湄公河上游地区(老、缅、泰、云南省)等7个跨界生物多样性保护景观,对总计超过260万公顷范围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保护。

风景名胜

澜沧江—湄公河是世界第九长河,流经6个国家,广阔的流域面积分布着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历史遗迹等多种类型的风景名胜,共计有50多个主要的旅游景点,大部分为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等自然景观类旅游景点,例如老挝的孔恩瀑布、中国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等,此外还有柬埔寨吴哥窟遗址和越南的圣母大教堂等人文景观类景点。

2015年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国际游客接待量达到5790万人次,其中泰国的游客接待量最大,而缅甸的年均增长率最高,其次是老挝和柬埔寨。中国境内流域地区的国际游客到达量较低,但每年接待超过2亿国内游客。超过65%的国际游客来自亚太地区内,其中中国为最大的游客来源国,其次为马来西亚韩国。2015年,中国是柬埔寨、缅甸、泰国和越南的第一或第二大国际旅游客源市场。泰国是老挝和缅甸的主要国际旅游客源市场,热门旅游城市包括金边胡志明市万象等。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位于中国云南省勐腊县,于1959年建立,全园占地面积约1125公顷,收集活植物13000多种,建有38个植物专类区,保存有一片面积约250公顷的原始热带雨林,是中国面积最大、收集物种最丰富、专类园区最多的植物园,也是世界上户外保存植物种数和向公众展示的植物类群数最多的植物园。2011年成为中国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园内有热带雨林民族文化博物馆、棕榈园、奇花异卉园、百花园等景点,其中的热带雨林民族文化博物馆是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系统介绍热带雨林及其居住在该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的博物馆,有热带雨林厅和民族森林文化厅两个主要展厅,展示了热带雨林的重要性以及生活在热带雨林中的民族对森林的利用,共有1000多件藏品。

塔銮寺

塔銮寺(That Luang Stupa)位于老挝首都万象,据传自公元前307年被建造以来便一直被使用。而有迹可查的历史记载到,塔銮寺由万象的第一任总督负责建造,是一个高约9米,宽10米的窑式结构建筑,后在1566年被加上了佛塔,并在1953年进行过整体的修复。现状矗立在万象里的这座金色佛塔高45米,金色中心装饰与细长的莲花蕾曲线外形相呼应。据信里面有佛陀的遗物,是老挝最重要的文化古迹。

沙格庙

沙格庙(Wat Si Saket)位于老挝首都万象老城中心,是1828年罗人统治崩溃后唯一保存完好的古寺,由阿努冯国王于1818年建造。这座古老的寺庙完好无损地保留了其最初,是老挝最受欢迎的寺庙之一。在大雄宝殿内,院墙有数百寸,共有6840尊被摆在上面。

孔恩瀑布

孔恩瀑布(Khone Phapheng Falls)位于老挝南部的占巴塞,靠近柬埔寨边境,是当地湄公河上的一个瀑布群。孔恩瀑布是东南亚最大的瀑布,阻断了从下湄公河到上湄公河和澜沧江航道。其特点是拥有成千上万的岛屿和无数的水道,因此得名“Si Phan Don”,意为4000座岛屿。 瀑布群中最高的瀑布高达21米;有着连续9.7千米长的急流。瀑布的平均流量接近1.1万立方米/秒,最高流量记录则超过4.9万立方米/秒。 此外瀑布还是濒危鱼种巨无齿𩷶栖息地,据说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家鱼,长达3米,重量高293千克

吴哥窟

吴哥窟(Angkor Wat)位于柬埔寨暹粒市(Siem Reap),是东南亚最重要的考古学遗址之一,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据说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筑物。该寺庙建立于高棉国王苏利亚瓦尔曼二世统治时期(公元十二世纪),占地约208公顷,历时37年才完工。整座建筑以大石一块块砌成,没有石灰水泥,更没用上钉子梁柱。吴哥窟的建筑可分东西南北四廊,每廊都各有城门。而建筑的主要形式可分为两种,庙山和回廊,它们都是高棉文化的特有形式。寺庙中心有一个五角形塔楼,代表印度教神话中天神的家——美茹山,上面装饰着大量的浅浮雕和众多的守护神,这是高棉人强烈宗教信仰的证据。

圣母大教堂

圣母大教堂(Notre Dame Cathedral )位于越南胡志明市,现今胡志明市的地标之一,是法国殖民者为满足宗教和社区的需要在1876年开始建设的一座天主教教堂。于1880年4月11日建成,建造所用砖块全部从法国设计制造并运往越南。15年后,教会又加入了最独特的两个60米高铜钟塔,形成了被人们所熟知的双塔结构,其建筑风格是罗马建筑与中世纪晚期哥特式建筑的混合体。教堂还具有特殊的问号含义,当人们想到西贡时期时,都会先想起这座特殊的象征。

世界遗产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共有8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主要集中分布在中国云南省老挝柬埔寨

琅勃拉邦古城

琅勃拉邦古城位于老挝北部,曾作为老挝历史上南掌的首都。它是19世纪至20世纪欧洲殖民者建造的传统建筑与老挝城市结构相融合的突出典范。它独特的镇区保存十分完美,表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传统相互融合的关键阶段,分布着融合了老挝传统建筑风格与法国殖民建筑风格的各式建筑与艺术遗产。其中大多数建筑都是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只有寺庙是石制的,而一层或两层的砖房则是该镇殖民元素的特征。 琅勃拉邦的许多佛塔或“瓦特”是东南亚最复杂的佛教寺庙之一,装饰华丽,布满着雕塑、版画、绘画、镀金物品和家具。于1995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班清考古遗址

班清考古遗址位于泰国乌隆他尼省,是迄今为止在东南亚发现的最重要的史前定居点,于1966年首次被发现。它展现了公元前1495年到公元前900年该地区人类文化、社会和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阶段,提供了该地区农业发展以及金属工具的制造与使用的考古证据。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

普洱景迈山古茶园文化景观位于中国云南省,由当地布朗族傣族民众遵循始于10世纪的传统,历经千余年培育而成。这里是一片茶乡,森林和茶园环绕的多个传统村落掩映在古茶树间。古茶树的传统林下栽培方式适应了山区生态系统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并与当地社区维护的管理体系相结合。人们笃信“茶祖”,他们相信茶树有灵、自然有灵,这里的传统仪式和节庆活动与这一信仰密切相关。

相关文化

影视作品

2006年,由中国、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等6个国家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大型电视系列片《澜沧江—湄公河》于广西桂林举行了航拍首航仪式,其主题为“和平、友谊、合作、发展”,主要拍摄内容包括了这6个国家的地理、自然资源、经济、文化、宗教、人民生活及社会现状等。系列片共分20集,每集50分钟,全部采用高清技术拍摄,预计在2007年全部制作完成后,自2007年7月起在这6个国家电视台的黄金时段播出。

2016年,由:张涵予彭于晏孙淳等人主演、林超贤导演的电影《湄公河行动》上映。该片根据中国籍货船“华平”号和缅甸籍油轮“玉兴8”号在湄公河孟喜岛水域被劫持、13名中国籍船员遇害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中、老、缅三国联合将凶手捉拿归案的故事。

文学作品

《渡澜沧江》

清 田榕

长虹一跨并槎浮,博望真夸万里游。要隘地矜三齿险,承平人散八关愁。

江于上下疑无底,天到西南欲尽头。黑水穷源何处是,哀牢山郡县古梁州。

《澜沧江》

牛焘

派落西荒外,洪涛卷地来。滩高飞怒雪,峡迫鼓潜雷。

野渡绳争溜,岩梁栈欲摧。东南雄保障,声震渤溟。

《众神之河》

《众神之河》讲述了诗人于坚从2004年开始,对澜沧江—湄公河从源头到入海口进行了多次考察,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创作了这部包含地理事实、人文现实、诗意、哲思的长篇散文,这是中国大地散文的一个重要收获,也是于氏散文的一部力作,传记式地描写河流的散文在中国这是第一部。这部作品中记载着现代化在世界范围突飞猛进的今天,这条河流依然保持着许多原始的风貌,敬畏自然和神灵。

文物古迹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共有46处中原地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卡若遗址

卡若遗址位于昌都市卡若区,海拔3600-3800米,距今5500至4400年间,可分为早(5500-4700BP)、中(4700-4300BP)、晚(4300BP以后)三期,是新石器时代的一处重要遗址。该遗址最早发现于1977年,文化层堆积厚度达到100-160厘米,是西藏史前遗址中罕见的、堆积保存较为完整的遗址。遗址内发现有石砌建筑遗迹,是一处石器、陶器、骨器等遗物。1996年卡若遗址被列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曼春满佛寺

曼春满佛寺位于景洪市勐罕镇(橄榄坝)曼春满村中部偏南。曼春满佛寺是由门亭、佛殿、戒堂、佛塔、僧,鼓楼组成,占地面积约3667.88平方米。曼春满佛寺始建于公元582年,在公元1260年重建,后又在公元1742年、公元1796年进行了两次修缮。曼春满佛寺历史悠久,建筑精良,气势雄伟,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南传上座部佛寺建筑的经典之作,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是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2013年3月5日国务院将其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共有30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主要申报国为中原地区越南

老挝芦笙

老挝芦笙是一种形似排箫的吹奏乐器,由多个长度不一的竹管制成,且每根竹管上装有一个金属簧片。演奏者通过气腔向排笙内吹气,发出的声音则取决于竹管的长短。芦笙音乐因其和声的丰富多样而流行于老挝各地,它通常是乡村节日的一部分,老挝人民伴着笙乐载歌载舞已经成为了这些节日的习俗。家庭在传播芦笙音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老挝许多社区中都设有芦笙演奏协会,年轻人们可以在那里学习这门艺术。201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高棉皮影戏

高棉皮影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柬埔寨吴哥王朝之前,被当地人们认为是一种供奉神灵的表演。高棉皮影戏的木偶由一整块的皮革制作,工匠在晒黑的皮革上画出想要的人物,这些人物通常是神灵,然后将其固定在两根竹棍上,舞者便用竹棍控制木偶来表演。传统上,皮影戏的表演在夜间户外的稻田或寺庙旁举行。表演时会用一个巨大的白色荧幕作为舞台背景,在荧幕后面升起大火来让观众看到木偶的影子。

泰国假面舞剧

泰国假面舞剧是一种集音乐、声乐、文学、舞蹈、仪式和手工艺元素为一体的表演艺术,包括优雅的舞蹈动作、器乐和声乐表演以及闪闪发光的服装,多用来展现印度教神话故事。泰国假面舞剧是泰国宫廷几个世纪以来培育的高雅艺术,但它也可以被来自不同社会背景的观众解读和欣赏,具有很强的教化功能

中国传统茶叶加工技术及相关社会实践

中国传统的茶叶加工技术和相关的社会实践涉及茶园管理、茶叶采摘、手工加工、饮茶等知识、技能和实践。茶叶生产者根据自然条件和风土人情,开发了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和红茶六大类茶。当将各种花和其他植物添加到茶水中时,可生产出2000多种具有各种色、香、味的茶产品。茶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家庭、工作场所、茶馆、餐馆和寺庙中都可以泡茶或煮茶。它是社交以及婚礼和祭祀等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茶相关的活动来迎接客人并建立家庭内部和邻居之间的关系的做法对于中国的多个民族来说都很常见,为社区提供了一种共同的认同感。

民族文化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广泛分布着亚洲象,当地各族人民在与亚洲象的互动中诞生了流行于整个流域的象文化,在中国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老挝泰国都可以见到许多与大象有关的文化元素。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文化还受到华人的强烈影响,例如来到湄公河三角洲的华人移民就为当地带来了天后信仰,并让天后信仰成为了当地高棉人、京族的一种民间信仰。

象文化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两岸广泛分布着亚洲象。千百年来,当地人民与亚洲象的互动交流以及各族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便塑造了流域内独特的象文化。有的地方认为大象表示“吉祥如意”“万象更新”和“国泰民安”,有的则把大象当作吉祥物、神灵收藏、祭祀和供奉,甚至有的地方将大象作为和平的信使、友好的象征等。在中国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流传着“百万大象之河”的传说。人们视象吉祥,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以象为主题的艺术形式,例如傣族的手工织锦编制了各种象图案。

老挝将首都取名为“万象”,就是表示很多大象聚集的地方。原始时期,大象被这里的人民视为强大的原始神灵,后来随着柬埔寨的扩展,印度文化对大象的膜拜被传到了老挝,大象成了富饶、丰收和智慧的象征。此外,在佛教教义中,生命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而大象是成为人类之前的最后一个过程。

泰国则是世界上的产象大国,素有“大象之邦”之称,已经成为了国家的象征。泰国国王偕同王后在1960年访问欧洲十四国时,赠送给这些国家元首的礼品也都是柚木雕大象。泰国以佛教为国教,大象被认为是佛教的圣物。在曼谷卧佛寺中的佛案上,象雕是和佛祖摆放在一起供人们祭拜的。泰国大象以白象最为珍贵,所谓白象并非全白色,凡是金黄、银白、嫩绿、淡红等肤色的大象都被称为瑞象。事实上,是外国人误把“瑞象”译为“白象”,久而久之就这样沿袭下来,泰国也被称为“白象王国”。

天后信仰

天后信仰原本是中国东南沿海一带的地方信仰,与靠海洋谋生的人紧密相连,随着华人移民来到湄公河三角州后一并传入当地,成为了当地华人、高棉人、京族的一种民间信仰。一般认为妈祖宋朝元祐(1086)在莆田宁海作为圣墩而开显的,在廖鹏飞的《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是关于天后信仰已知最早的记载“姓林氏,湄洲岛人。初,以巫祝为事,能预知人祸福,既殁,众为立庙于本屿”。传至越南湄公河三角洲后,天后信仰进行了一定的本地化,与越南其他神灵附会、牵连,或成为越南母神。整个湄公河地区共有天后宫70座, 其中54座由华人创建, 其余16座由越南人所建。越南全境一共有134座天后宫(庙)。

重大事件

湄公河惨案

2011年10月5日,“华平号”和“玉兴8号”两艘中国商船在湄公河被劫持,13名中国船员全被杀害,12人被抛尸入水。当天泰国媒体发布消息称:泰国军方查获两艘中国商船武装贩毒,发生交火激战,导致船员死亡并掉进水里。消息一出,舆论哗然。案发第二天,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公安局组成调查组,深入“金三角地区”地区暗访,在与老挝群众交谈时,发现了可疑线索,推测泰国媒体发布的消息并不属实。

同年10月24日,中国派出以公安部副部长张新枫为团长的高级代表团赶赴泰国,了解相关案情,督促泰方尽快破案。在中国政府倡导下,10月31日,中老缅泰四国在北京决定建立湄公河流域安全执法合作机制,为协作侦办专案奠定了重要基础。11月3日,公安部、云南省公安厅、西双版纳州公安局以及国内相关执法部门组成了“10·5”案件联合专案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禁毒局局长刘跃进任组长,抽调200余名精兵强将全力破案。之后专案组抓获一名在中国贩毒的缅甸籍犯罪嫌疑人。据交待,向他收取保护费的是糯康组织的一个小头目,也是糯康组织旗下一条船的船长。抓住这个船长,就能了解到糯康组织的内部情况。顺藤摸瓜,缅甸人岩相宰很快被专案组抓获,经过审讯得知,10·5”案件是糯康组织干的。

2012年4月20日,经过多次线索的获取与摸查,专案组终于将糯康组织的二号头目桑康·乍萨抓获。4月25日,迫于不断的“突袭”压力,东躲西藏的糯康准备再次进入老挝一侧。当天下午,糯康刚在老挝波桥省的码头下船,就被警察发现并最终被抓获。5月10日,糯康被依法由老挝移交给中方。在看守所,糯康承认他是组织头目,交待了所犯罪行,并表示“杀害13名中国船员是他犯下的大错”。此时,糯康组织基本被摧毁,看到大势已去,其他成员纷纷向缅甸军方投降。“10·5”案件的直接实施者、糯康组织4号人物翁蔑也主动向缅甸军方投降,标志着“10·5”案件主要犯罪嫌疑人全部归案,湄公河“10·5”惨案成功告破。

参考资料

新华网:我国遥感科学家发现澜沧江(湄公河)源精确位置2002年10月26日.新浪网.2023-10-10

澜沧江.igsnrr.2023-12-26

公园基本概况及核心价值.三江源国家公园.2023-10-11

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中国政府网.2023-10-11

Request Rejected.Tonle Sap Biosphere Reserve, Cambodia.2023-10-11

National Parks.visitlaos.2023-12-26

非凡十年|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守护中国最美森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23-07-20

【云南国保全辑(一)】古人类遗址.艺旅文化旅行 .2023-07-28

揭秘青藏高原4万年前的人类活动.新华网官方帐号.2023-07-28

青海简史.青海省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2023-07-28

HISTORY OF THE MEKONG.We Are Lao.2023-10-12

建置沿革.云南省人民政府.2023-10-12

Milestones: 1961–1968.Office of The Historian.2023-10-12

Milestones: 1969–1976.Office ot The Historian.2023-10-12

链接|《湄公河大案》与湄公河毒情 .微信公众平台.2025-04-24

园区介绍.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023-10-13

waterfalls.Tourismlaos.2023-10-13

Angkor Wat - Heritage of Humanity and World Wonder.Ministry of Tourism, Cambodia Official Website.2023-10-13

Angkor.UNESCO.2023-10-13

Vientiane Capital.Tourism Laos.2023-10-31

澜沧江-湄公河两岸的象文化.中国科学院.2023-10-13

Mekong river - ‘Mother Ganga’ of Southeast Asia..Mathrubhumi.2023-10-10

澜沧江.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地理.2023-07-20

Depiction of the Mekong River.True Indology.2023-10-10

自然资源.德钦人民政府.2023-10-30

2022年景洪市基本概况.景洪市人民政府.2023-10-30

World Reference Base.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2023-10-11

Greater Mekong proves an ark of biodiversity, with 380 new species in a year.mongabay.2024-01-05

Protecting Biodiversity in the Mekong River Basin.wwf.2024-01-05

GMS Countries Renew Efforts to Boost Investments in Natural Assets.adb.2024-01-05

云南省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条例.云南省住建厅.2023-10-11

Flood and Drought.mrc mekong.2024-01-05

Mekong Drought Enters Fourth Year; Worst Conditions in 60 Years.voa news.2024-01-05

Disasters.open development mekong.2024-01-05

Mekong River at its lowest in 100 years, threatening food supply.national geographic.2024-01-05

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洱海.昆明市科学技术协会.2023-10-30

【江源科普】澜沧江-长江技术经济学会.长江技术经济学会.2023-10-11

云南大理洱海风景区.央视网.2023-12-26

水上浮村——柬埔寨洞里萨湖.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柬埔寨大使馆.2023-10-30

Assessing Climate Change Impacts on River Flows in the Tonle Sap Lake Basin, Cambodia.mdpi.2023-12-26

青藏高原16万年前古人类如何被发现?考古学家揭秘“夏河人”.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官方帐号.2023-07-28

青海: 古羌人的前世今生.青海羚网.2023-07-28

Milestones: 1953–1960.Office of The Historian.2023-10-12

Cambodia: Demining in the depths.the world.2024-01-05

History .mrc mekong.2024-01-05

Navigation.Mekong River Commission.2023-10-12

华能苗尾水电站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2023-10-13

南欧江梯级水电站累计发电量超63亿千瓦时,有效改善当地民生.中国政府网.2023-10-13

XayaburiDam.Earth Rights International.2023-10-13

四国将就旱灾与中国交涉 中方否认与建大坝有关.中国法院网.2023-10-31

China fails to build trust with Mekong neighbours.The Third Pole.2023-10-31

大湄公河次区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24-01-05

开挖到哪里 绿化到哪里——糯扎渡水电站的生态印迹.新华网.2023-10-31

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合作核心环境项目云南示范项目.http://www.yeco.org.cn/detail/202008300255279I0BTL.html.2023-10-31

greatermekong.GREATER MEKONG SUBREGION TOURISM SECTOR STRATEGY 2016–2025.2023-12-27

民族博物馆:品味植物文化的盛宴.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023-10-13

7 must-see attractions in HCMC.Vietnam Travel.2023-10-13

胡志明市圣母大教堂.Arrival Guides.2023-10-13

Thailand.UNESCO.2023-12-27

China.unesco.2023-12-27

Cambodia.UNESCO.2023-12-27

Lao People's Democratic Republic.unesco.2023-12-27

Town of Luang Prabang.UNESCO.2023-10-31

Ban Chiang Archaeological Site.unesco.2023-12-27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UNESCO.2023-12-27

CCTV.com.新华网.2023-06-29

湄公河行动 (2016).豆瓣电影.2023-07-18

全球连线|《湄公河行动》:毒品不绝,战斗不止.新华社.2023-07-18

《渡澜沧江》.古诗文网.2023-10-13

《澜沧江》.古诗文网.2023-10-13

众神之河.豆瓣读书.2023-10-31

众神之河——从澜沧到湄公.中国知网.2024-01-14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国家文物局综合行政管理平台.2023-12-27

西藏昌都卡若遗址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中国西藏网.2024-01-05

曼春满古佛寺 ▏沉淀千年的民族文化.微信公众平台.2024-01-05

Lao People's Democratic Republic.unesco.2023-12-27

Cambodia.UNESCO.2023-12-27

Elements on the Lists .unesco.2023-12-27

Thailand.UNESCO.2023-12-27

China.UNESCO.2023-12-27

China.UNESCO.2023-12-27

老挝正式宣布笙乐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际在线新闻.2023-10-31

东盟文化.中国文化网.2023-10-31

Sbek Thom, Khmer shadow theatre.UNESCO.2023-12-27

Khon, masked dance drama in Thailand.unesco.2023-12-27

为了国家尊严和人民利益——湄公河惨案侦破始末.中国政府网.2023-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