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季槐是国槐中以生产槐米为主的优良品种。其具有国槐的生态学特性,喜阳、抗旱、耐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格,适生范围广,发展空间大。

物种简介

双季槐国槐变种,一年开两次花,结两次槐米。具有国槐喜阳、抗旱、耐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格,适生范围广的生态学特性,发展空间大。

栽培技术

接穗选择

从5a生以上的健壮树上选择无病虫害、发育充实、芽体发育好的一年生枝为接穗。

接穗采集和保存

春季使用的接穗,可结合冬剪采集,或于萌芽前15d采下,放入地窖中或背荫处,用湿沙埋好。沙的湿度以手捏成团、手展即散为好。注意隔时洒水以保持沙的湿度。夏季和秋季嫁接所用接穗要随采随接。采后立即去掉叶片以减少水分蒸发。距离远的,要将接穗装入塑料袋中保湿,袋口敞开以利透气。

嫁接时间

3月下旬至8月中旬都可以嫁接,但在夏季38°以上的高温天气中成活会受到影响。

嫁接方法

1、木质芽接

此种方法不受砧木接穗离皮与否的限制,可在生长期任何时候嫁接。操作时,在接芽下方0.80cm处向下斜切一刀,深达木质部0.30cm左右,再从芽的上方1.50cm处带木质向下斜切与下端切口相交。以同样方法在砧木平滑处纵切,切口大小与芽片相当(注意不要小于芽片),然后去掉切块嵌入芽片,使二者形成层对准,若砧木切口过宽时,可对准一侧形成层,最后用塑料条扎紧,露出接芽。

2、插皮接

插皮接在砧木较粗并易离皮时应用。方法是先在砧木需要嫁接的部位选光滑无疤痕处将砧木剪断或锯断,削平断面。然后选一段带2个~3个芽的接穗,将接穗下部削成4cm长大削面,在大削面的反面削0.50cm的小削面,并轻削两侧皮层,以利增大砧、穗接触面。再从砧木断面皮层上纵切一刀,深达木质部,长3cm左右。同时,用力轻拨两边皮层,将接穗长削面朝里,顺裂口的皮层徐徐插入,使接穗削面外露0.50cm,这样有利于愈合组织形成,使砧、穗牢固结合。然后绑紧包严,以免失水进风影响成活。

嫁接后管理

1、剪砧。

春夏芽接苗10d后即可剪砧,7月份以后嫁接的第二年春萌芽前剪砧,剪砧时不可剪到接芽处,要留2.0cm~3.0cm的距离。

2、浇水降温

夏季芽接苗剪砧后,高温天气(40℃左右)会影响成活甚至炙死砧木地表以上部分,此时浇水可降低地表温度,提高成活率。

3、除萌剪砧后及时除萌,一般除萌2次~3次,枝接的也应及时除萌。

4、解绑无论是芽接还是枝接,都不要急于解绑,如果解绑过早,往往导致已萌发的接芽死亡。一般在接芽长至30cm以后再解绑。

施肥技术

栽植双季槐的地方多是十分干旱瘠薄无水源的地方,这种地方的双季槐施肥应注意两点:一是施肥深度一般应在12cm以下。二是在干旱山区,雨季施肥能够充分发挥肥效,使树木生长旺盛,提高产量。

整形修剪

树形及结构

树形宜采用小冠疏层形。其树体结构是:有中央领导干,其上着生6个~8个主枝,分为2层~3层。第一层3个主枝,每个主枝上着生3个左右侧枝,层间距1.0m以上;第二层2个主枝,每个主枝上2个侧枝,层间距80cm左右;第三层1个~2个主枝,无明显侧枝。主枝开张70°左右,干高60cm~70cm。

整形要点

中央领导干延长枝,1a~3a生树剪留长度60cm,3a以后剪留长度50cm。主枝在1a~3a剪留长度50cm,3a以后剪留长度45cm~50cm。第二层主枝要插在第一层主枝空档。各主枝上侧枝按顺序排列,奇、偶两边分开。要注意控制竞争枝、把门枝。处理好各级枝间的从属关系,要求中央领导干生长势强于主枝、高于主枝,主枝强于高于侧枝。

修剪方法

幼树适当多留枝,以短截为主,一般不宜缓放;多年生衰弱树全树进行回缩,疏除弱细枝,不能进行环割、环剥、扭梢等一系列果树上的修剪技术。

防治方法

病害

双季槐病害很少,个别种植区域零星有腐烂病发生。该病主要危害枝干皮层,病斑初期呈褐色水渍状圆形斑,后期下陷,皮层软腐。防治方法:一是刮除病斑,二是喷打甲基硫菌灵多菌灵等药剂防治。

虫害

危害双季槐的主要是蚜虫,其次个别地方有槐尺蠖等。蚜虫危害嫩梢及米穗,槐尺蠖幼虫蚕食叶片。

防治方法:可结合防治蚜虫混合用药,可用呲虫林加氯氰菊酯等一次性防治。

槐米采收

槐米有三成花蕾开放时即可采收,宜早不宜迟,否则影响第二季槐米的正常生长。米穗有多长就剪多长,不可剪得过重,否则严重影响第二季槐米的产量。一般在上午10:00前采,采后即晒,24h即干,即使不太干,也不怕褐变影响质量,降低价格。如在下午采,则装在袋中不要晾晒,次日再晾晒。

带穗的槐米在特制的大锅中蒸10min左右再晒,可以防止褐变,更重要的是可以使槐米芦丁含量提高2个~3个百分点,售价也会随之增长。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