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团菌(英文名:legionella)是一类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短杆状,无芽孢,直径0.3~0.4μm,长度2~3μm,端生鞭毛。已经发现58个种,70多个血清型。最佳生长温度35℃。
军团菌的命名来源于1976年在美国费城退伍军人年会时发生暴发流行而得名。参加聚会的约2000名士兵中有221人感染了肺炎,其中34人死亡。1978年国际上正式将这种病命名为军团菌病。军团菌病多发于夏末秋初季节,可散发,也可呈小的爆发流行。
军团菌主要途径是经呼吸道传播,常见的从饮用水系统、空调冷却水和热水器水等与人群密切接触水体以气溶胶的形式经呼吸道传播给人。军团菌的感染,尚无有效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以防疫为主。要重点做好水源管理,对水源质量的定期检测,控制军团菌的传播途径,加强室内空调系统和饮水系统的卫生管理,对人工管道系统进行定期消毒,减少军团菌生长。军团菌病临床上有三种感染类型,即流感样症状样型、肺炎型和肺外感染型。流感样型亦称庞蒂亚克热,通常持续2—5天,潜伏期从几个小时至高达48小时。为轻症感染,表现为发热、寒战、肌肉酸痛等症状,持续3~5天症状缓解,预后良好,X线无肺炎征象。肺炎型亦称军团菌肺炎,通常潜伏期在2—10天。军团菌肺炎起病急骤,以肺炎症状为主,伴有多器官损害。患者出现高热寒战、头痛、肌痛剧烈,开始干咳,后出现脓痰或咯血,常伴有中枢神经系统和消化道症状,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死亡,死亡率可达15%~20%。肺外感染型,为继发性感染,出现脑、肾、肝等多脏器感染症状。治疗军团菌病有效的抗生素还有大环内类和喹诺酮类药物等药物治疗。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军团菌病列入传染病报告范围。
军团菌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前四位病原体之一,约引起2%—9%的感染,依水污染情况不同,可引起约10%~50%的医院获得性肺炎,军团菌感染的流行情况不明,血清抗体水平调查显示正常人群军团菌抗体阳性率为5%~30%。上海市地区曾调查371份空调冷却塔水样,其中有185份检出军团菌,检出率高达49.19%,军团菌对热有较强的抵抗力,能在0~63°C温度下存活,10~45°C水比冷水更适合军团菌生长。
命名
1976年7月,在费城参加美国退伍军人大会的人员中爆发一种病状相同、原因不明的细菌性肺炎,从死者肺部组织中分离到1株革兰阴性杆菌,命名为军团菌。该研究内容发表于1977年。1979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召开第一次军团菌病国际学术会议,将该病原细菌命名为嗜肺军团菌,将该疾病命名为军团菌病。
历史
发现过程
1976年7月,在费城参加美国退伍军人大会的人员中爆发一种细菌性肺炎,短时期内221人感染,34人死亡。初步的流行病学分析显示,致病微生物很有可能是通过空气传播,但是传染源还不清楚,可能是聚会总部的宾馆或周围地区的宾馆。人与人之间的传播证据不明确,许多宾馆工作人员具有免疫力。实验室检侧了患者的组织和血清标本,以研究疾病是否与细菌、病毒、真菌、衣原体、支原体或者毒素等感染有关,对4个患者采集了肺组织标本,进行豚鼠接种,分离到1株革兰阴性杆菌。该菌可以接种于鸡胚的卵黄囊。以该细菌作为抗原检侧血清标本,使用抗人一IgG荧光抗体标记物。设立对照,结果显示,111个有临床症状的患者中,101人的血清标本表现为抗体滴度升高。以下结果证明分离到的革兰阴性杆菌为该病的病原体。该研究内容发表于1977年。
国外
自1976年在美国费城首次发现军团菌病暴发之后,在欧洲、澳大利亚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相继发现军菌。国际上,多个国家已将军团菌肺炎定为法定传染病之列。WHO也将其列入传染病报道范围,全球每年都有数起军团菌病暴发流行。
多伦多市东部士嘉堡七橡树护理院2005年9月25日开始暴发呼吸道疾病。127人感染疾病,17人死亡,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实验证明,导致疾病的军团菌是由老人护理院楼顶的冷却塔滋生出米的,通过制冷系统产生的水滴传播到空气中。然后通过楼房通风系统人口进入老人居住的房屋。
2001年-2006年间均与发生军团菌病例,2001年,西班牙东部城市穆尔西亚首次发现了178个军团菌肺炎病例。2003年,西班牙最大规模感染一次,有750人患军团菌病,310人实验室确诊,1人死亡。
荷兰在1999年首次发生军团菌肺炎疫情,180多人患军团菌病。经流行病学调查,白2月19日至2月28日,共有77061名访问者光顿荷兰花展。参观花展的人雕中有133人确诊,55名疑似患者,11%病死率。后经查实,是由于温泉水喷淋系统被污染,通过喷雾军团菌形成气溶胶感染参观者。
1985年在英国中部斯特拉福德镇首次暴发军闭菌病,68人染病,23人死亡。1998年,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暴发军团菌病,共226个病例,25人死亡,2002年,英国西北部沿海的坎布里亚郡暴发军团菌病,125人感染,3人死亡,此次爆发由坎布里亚文体艺术中心的中央空调系统故障引起的。
2000年4月,墨尔本市,游览新落成的水族馆的人群中发生军困菌病暴发。到6月份,共报道有119个确诊军团菌病病例,4人死亡(病死率3.6%),后经查实,此次军州菌病暴发的原因是空调冷却塔被军团菌污染。2023年8月26日,波兰热舒夫大学临床医院发言人表示,又有一名军团菌感染者死亡,死亡人数已升至8人。
中国
1982年,南京市首次证实了军团菌病。1985一2005年,中国正式报道13次不同规模的流行,其中10次由嗜肺军团菌引起,1次由麦氏军闭菌(Legionella macdade)引起,另1次由博兹曼军团菌(Legionella bozemunae)引起,还有1次未进行鉴定。自1982年以来,在北京、天津市、福建省、浙江省、四川省、广东省、山东省、哈尔滨市、山西省、河北省、辽宁省、新疆等地都有病例发生的报道。上海市自1994年首次发现该病病例后儿年内,又从患者及环境中检出近60株军团菌,尤其在环境中,包括地铁站、影院、医院、大型宾馆酒店及百货商场、办公楼的空调系统、地表含藻水和淋浴设施中都检出了军团菌。军团菌病在中国并非法定报告传染病,在临床上由于症状不典型和医生经验不足而被忽视。中国虽然屡有军团菌病例的报道,但是没有实验室确诊病例,即没有患者菌株的分离。2011年,中国军团菌研究小组开始开展具有肺炎症状的长期住院患者军团菌感染监测。从某医院的1个病区确认4例军团菌感染患者,其中1人分离到嗜肺军团菌,其他3例嗜肺军州菌特异核酸片段扩增阳性。
分类
使用16SrRNA分析研究,进一步证实军团菌属是在γ-变形菌纲(Gamma proteobacteria)内作为1个单独的单源亚群。在军团菌属内,同一个种的菌株间脱氧核糖核酸至少有70%是相关的;然而,种与种之间DNA相关性小于70%。这符合细菌命名委员会对细菌属与种之间分类系统的一致性。军团菌的系统发育非常接近Q热的病原体伯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 burneti),这些微生物有类似的细胞内生活方式,并且可以利用共同基因去感染它们的宿主。
军团菌属的种和血清型在不断地增加,已知军团菌属有58个种,70多个血清型。人类军团菌感染80%-90%由嗜肺军团菌引起,嗜肺军团菌有16个血清型,其中血清1型最常见,博兹曼军团菌(Legionella bozemanii)、长滩军团菌(Legionella longbeachae)、菲氏军团菌(Legionella feeleii)、哈氏军团菌(Legionellahackeliae)、海伦山军团菌(Legionella sainthelensi)、圣灵军团菌(Legionella spiritensis)、红荧光军团菌(Legionella erythra)和昆氏军团菌(Legionella quinlizunii)等每种有2个血清型,其他每种只有1个血清型。某些军团菌不能在常规军团菌培养基中生长,命名为军团菌类似阿米巴病原体(legionella-like amoebal pathogens.L.LAPs)。这些被分离的细菌需保持它们与其原生动物宿主共同培养。脱氧核糖核酸-DNA杂交和16S r信使RNA基因分析是鉴定军团菌菌株和新种的确定性程序。此外,对特殊菌属需进行序列分析用于军团菌属的分类。
病原学
形态结构
军团菌菌体大小(0.3-0.4)μm×(2-3)μm,显著多形性,常是梭形。在肺组织和人工培养物中,为两端钝圆或圆锥状直杆菌。无荚膜,无芽孢,有端生鞭毛。菌体形态易变,在组织中呈短杆状,在人工培样基中成长丝状和多形性。常用Giemsa染色(呈红色)或Dieterle镀银染色(呈黑褐色)。
生物学特征
革兰染色阴性,在普通培养基上不易生长,需L一半胱氨酸、铁离子等,需氧,含2.5%CO₂有利于生长,适温35℃,适宜pH为6.9~7.0,生长缓慢,初分离时需4一10天,灰白色细小针尖状菌落,有光泽,有时出现棕色色素。过氧化氢酶阳性。氧化酶弱阳性。水解淀粉和明胶。
在活性炭—酵母浸出液琼脂(buffered charcoal yeast extract 琼脂,BCYE)培养基上,3-5阿仑膦酸钠形成1-2mm、灰白色有光泽的S型菌落。若在BCYE培养基中加入0.lg/L溴甲酚紫,菌落呈浅绿色。该菌不发酵糖类,可液化明胶,触酶阳性,氧化酶阳性或弱阳性,不分解尿素,硝酸盐还原试验阴性。
分子生物学特点
军团菌DNA中的G+C含量为39%,对自然界抵抗力强,在水中可生存415天。在1%甲醛、70%乙醇或0.125%戊二醛溶液中,1分钟死亡。
免疫学特征
军团菌主要有O抗原和H抗原。根据O抗原将本菌分为1-16个血清型。其中1型是从人群分离到的最常见血清型,也是1976年军团病的病原菌。中国主要流行的是1型和6型。该菌的外膜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致病性
军团菌在真核生物宿主细胞内,它破坏小泡传输,产生空泡,阻止吞噬体-溶酶体融合,从而在细胞内复制,最后,完成胞内复制的细菌从宿主细胞中逸出,导致宿主细胞死亡。
传播机制
传染源
受感染的人和动物排出的军团菌污染环境、土壤和水源,成为该病的传染来源。军团菌污染的各种水源为主要污染源。军团菌病患者咳嗽与吐袋所产生的飞沫含有军团菌、但由于这种飞沫颗粒较大而无法定位于人类肺泡中,军团菌病迄今未见人传人传播的报道。尚未证明患者和动物为该病的传染源。
自然环境中被污染的水体
在自然环境水体中,军团菌是常见的细菌。常见于地表水、湿润土壤和被热废水污染的湖水和河水中。
人工水环境
供水系统:如果供水管道系统温度适宜,管壁形成积垢和生物膜,就会为军团菌的大量繁殖提供适宜的环境和营养条件,成为传染源。
空调系统:开放式冷却水系统、储水箱、接水盘、蒸发冷凝器、湿润器、喷雾器内表面等部位的水都可受到本菌污染,成为传染源,并通过形成带水的飘浮物或极细小水滴,经空气感染人体。
景观水系:人工喷泉、旋流池水等军团菌能生存的水环境。
在饭店、办公楼、大型商场(超市)、医院和旅馆等处曾多次从供水系统和中央空调系统内分离出军团菌。尤其在温度较高的人工水环境系统中,嗜肺军团菌的检出率明显超过其他人工水环境系统。
传播途径
军团菌感染的主要途径是经呼吸道感染。气溶胶、原虫是军团菌传播的重要载体。军团菌污染的水由于多种原因变成感染性气溶胶悬浮在空气中,军团菌的菌体微小,人在正常呼吸时,会将含有军团菌的气溶胶同时吸入呼吸道内、而引起感染军团菌。
饮水与黏膜接触能否引起感染尚未见报道。1991年曾报道3例胸骨创伤军团菌感染病例。经查证由于沐浴或更换敷料时军团菌直接植入胸骨创伤部位而引起感染。与实验性军团菌病豚鼠混合饲养的健康豚鼠未见感染,
在大多数流行中,病例都是单个地发生于数周之内,很少有续发病例、因此、人传人播散的可能性似乎可以排除。虽然在患者的痰中有病原体存在,但还没有人传人传播的报道。
感染机制
军团菌是一种兼性细胞内寄生的机会致病菌,能侵入人类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以及水生环境中的原虫中并寄生(巨噬细胞和阿米巴虫为两种主要的相关宿主细胞),感染常与吸入气溶胶中军团菌数量、菌株毒力大小以及机体抵抗力有关。
含大量军团菌的气溶胶吸入后,直径小于5μm的颗粒可直接进入呼吸性细支气管和肺泡,借助Ⅳ型鞭毛、热休克蛋白和外膜蛋白,军团菌黏附于宿主细胞,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后,军团菌可阻止吞噬体溶酶体融合,逃避机体杀灭。进面大量繁殖导致宿主细胞死亡、军团菌释放,引起新一轮的吞噬及释放。军团菌感染产生的毒素以及某些代谢产物和酶类可造成组织损伤,由此导致肺泡上皮和内皮的急性损害,并伴在水肿液和纤维素的渗出,而经支气管、淋巴管而经过血液播散到其他部位,而引起肺外多处系统损伤。
易感人群
各年龄段的人群普遍易感,特别是患有慢性病或有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以及长期吸烟者都是易感人群。军团菌病的易感者包括:老人,幼儿,嗜烟酒者,免疫缺陷病者,透析或器官移植患者,肿瘤和糖尿病患者,原有肺部其他疾病的患者等。
社区感染的军团菌病病例多为吸烟者、嗜酒者及建筑工地居民。院内感染的军团菌病病例多发生在肾透析、肝硬化、脏器移植、恶性肿瘤、白血病、接受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以及气管炎或肺气肿患者。
影响个体的易感性的因素主要有: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病死率亦呈同样趋势;报道发病的多为老年人;发病以男性多见;吸烟组的发病率为不吸烟组的3.4倍,随吸烟量增加危险性增加;免疫功能受损危险性升高;肿瘤、糖尿病、肾病和肺气肿患者易感性升高。司机罹患军团菌病的概率是一般人的5倍,主因可能是:车辆的雨刷水箱加一次水,往往要很多天才会用完,箱底常留有残水,因此易变成生病原的温床。据英国的统计,约有超过20%的军团菌病病例,是通过汽车雨刷水箱感染的。
潜伏期
军团菌从临床表现上分为两种:庞提亚克热和军团菌肺炎。庞提亚克热,通常持续2—5天,潜伏期从几个小时至高达48小时。军团菌肺炎,通常潜伏期在2—10天。
临床表现
军团菌病临床上有三种感染类型,即流感样型、肺炎型和肺外感染型。
流感样型
流感样型亦称庞蒂亚克热:为轻症感染,表现为发热、寒战、肌肉酸痛等症状,持续3-5天症状缓解,预后良好,X线无肺炎征象。
肺炎型
肺炎型:典型病例前驱期可有疲乏、全身不适、淡漠、肌痛、头痛等。90%以上有骤起的发热达39.5一40℃,半数以上患者持续高热,3/4的患者同时伴有寒战,3/5以上的患者有心动过缓。相对缓脉有提示诊断意义。患者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一般不明显,有时早期可有轻度干咳,3-4天后出现少量非脓性痰,呈浆液性或血性,稠厚黄脓痰少见。1/3的病例有胸痛,症状进展很快,可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咳嗽少痰,脓痰尤其少见,常需与支原体、衣原体、病毒等所致非典型肺炎相鉴别。但该病临床表现更重,且常需收住ICU。早期常有无痛性腹泻,水样便。1/4的患者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神经系统受累多见。有精神状态异常者约占30%,次为头痛(29%)。头痛多位于前额部,程度较重,且不常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同在。大多数患者肾脏受累较轻,主要为蛋白尿和血尿。感染亦可累及心血份系统,引起心肌炎、心包炎等,并可引起低血压、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皮肤改变罕见,可出现多形红斑等皮损。米克狱德军团菌可导致皮肤脓肿。
肺外感染型
肺外感染型:为继发性感染,出现脑、肾、肝等多脏器感染症状。
肺外表现即多系统损害较普通肺炎突,临床医师在肺炎伴有明显肺外表现时应想到军团病的可能。体格检查时军团菌肺炎早期常有中毒性而容、高热、相对级脉、肺部啰音等。以后多数患者出现肺实变体征。呼吸急促与肺部受损程度成正比,但与影像学范围相比,体征常较轻微。
诊断检查
诊断
诊断原则
1.应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及临床表现和常规实验室检骏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2.确诊需依据患者双份血清军团菌抗休恢复期较急性期增高4倍或以上或军团菌培养阳性。
诊断标准
病史诊断
流行病学史:全年均可发病,多数发生在夏秋季节。中老年病例较为多见。有慢性肺病病史者、免疫功能低下者、器官移植者、建筑工地施工人员、2周内的旅行者以及吸烟者较敏感。如发现2例或以上的成组病例,应该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同时对可疑军团菌病病患者的标本,如痰、血液、胸水、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军团病的分离培养,还可从外环境如宾馆,医院、电影院等的空调系统冷却塔水、淋浴水、湖水、井水、池水以及地表面污水中分离军团菌。
症状诊断
临床表现:非肺炎型和肺炎型。
非肺炎型:临床表现类似感冒,症状:发热、咳嗽、头痛、肌痛和胸痛,但无肺炎。病程3-10天,可自愈。
肺炎型:亚急性起病,症状:发热、头痛、寒战、咳嗽或痰中带血,胸痛和肌痛,部分患者有恶心、呕吐、腹泻、相对缓脉,有此患者尤其是儿童,可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如妄、幻觉甚至昏迷等,重症患者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休克或因菌血症产生的肺外器官感染。X线胸片显示肺有浸润性阴影,部分由胸腔积液,重症患者有肺脓肿甚至空洞。
检查项目
临床诊断:满足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常规实验室检查、细菌抗原检测。
确诊病例:满足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常规实验室检查、军团菌培养、细菌抗原检测。
检测方法
常规检查
多数血沉加快,血白细胞计数增高,部分由中性白细胞核左移,可能有乳酸脱氢酶、血清谷草转氨酶,胆红素升高或有蛋白尿,低钙血症和低磷血症,血尿并不多见,但镜检时尿中可有红细胞。痰或气管内抽吸物作革兰染色和一般培养,军团菌病为肺炎克雷伯菌,但初代分离革兰染色着色不明显,而且培养的阳性率很低。
特异性检查
军团菌培养:以痰、支气管抽吸物、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或胸水为标本,在含N-2-乙酰氨基2-氨基乙烷磺酸(ACES)的酵母浸膏培养液(BCYE)中培养军团菌。
细菌抗原检测
直接荧光抗体法(DFA):取呼吸道分泌物标本,用荧光素标记的抗军团菌抗体直接与标本作用后观察细菌形态,优点是简便、快速、特异性好。缺点是敏感性低,且只能用于嗜肺军团菌的检测。
尿抗原的检测:患者在感染军团菌后3天,尿液中即会产生一种具有热稳定性及抗胰蛋白酶活性的抗原,通常采用金标法对此抗原进行检测,特异性、敏感性均较高;缺点是只能检测嗜肺军团菌血清型1型,对其他军菌引起的感染会漏检。
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
采用间接荧光抗体法〈IFA)、试管凝集试验(TA)等方法检测军团菌特异性抗体,起病时及3一8周后2次血清军团菌抗体滴度呈4倍或以上增长,单次抗体大于1:256(1FA),或凝集抗体从1:40呈4倍或以上增长或1次凝集滴度为1:320(TA)者,可确定有军团菌感染。
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
随着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和脱氧核糖核酸探针技术,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且快速、简便,但操作要求极为严格,其中军闭菌引物的选择是R检测技术中的关键。分子生物检测方法可作为军团菌病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X线诊断
X线胸片显示肺部有浸润性阴能,部分有胸腔积液,重症患者有肺脓肿甚至空洞。
鉴别诊断
军团菌病与其他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肺炎衣原体肺炎、真菌性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以及肺结核等鉴别。
军团菌肺炎的特点是肺外表现突出,尤其是伴有不明原因的钠血症或低磷血症,痰革兰涂片仅见大量中性粒细胞而罕见细菌时,应怀疑军团菌肺炎。影像学表现的多样性和与临床表现不匹配,也是军团菌肺炎有别于其他肺炎的重要依据。不管在发病时还是在恢复期,X线异常改变常晚于临床症状。有的患者发病后3天才出现X线胸部浸润阴影,而有的患者经合适的治疗甚至已出现疗效后,胸部X线异常仍继续进展。胸部X线异常,阴影吸收缓慢,超过6周者常见。虽然军团菌肺炎可以出现少量至中量的胸腔积液,但两侧胸腔积液或伴大量胸腔积液的肺炎不支持军团菌肺炎的诊断。
干预治疗
药物治疗
早期应用有效抗范药物是成功治疗军团菌肺炎尤其是重患者和免疫受损患者的关键。抗菌药物以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药物为首选。美国FDA推荐使用的抗菌药物有甲红霉素、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等。其他有效的药物尚有克拉毒素、环丙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多西环素、替吉环素、利福平等。
对需要住院者,提倡给予静脉应用红霉素、阿奇霉素和光谱诺类,病情好转后再给口服药物以完成疗程,其他如多西环素、克拉霉素亦可选择。严重感染(尤其需机械通气者)、免疫抑制患者或对单一红霉素效果不佳者可联合利福平和大环内酯类或隆诺酮类之一应用。亦可考虑氟喹诺酮类加大环内酯类,如左氧氟沙星联合阿奇霉素治疗。
对其他军团菌如米克戴德军团菌肺炎治疗类似。国外研究表明左氧氟沙星疗效优于大环内酯类药物。临床治疗倾向于使用不良反应较小的阿奇霉素或氟喹诺酮类。
其他支持对症治疗同一般肺炎,如积极纠正低氧血症、酸碱失调及水、电解质失衡,必要时机械通气。对免疫抑制者,应尽量停用免疫抑制剂。
辅助治疗
其他治疗诸如降低体温、止咳、化痰,以及加强呼吸道引流等措施。
少见症状的治疗由于部分军团菌病患者病程中可出现神经、精神症状,腹泻、低钠血症等症状,因此针对这些临床症状应积极给予恰当的对症治疗,如纠正低氧血症、纠正低钠血症等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筹乱, 积极抢救休克, 呼吸衰竭、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胸腔积液量多时,可穿刺或插管引流。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应作血液透析治疗。一般不提倡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预防免疫
尚无军团菌特异性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医院空调冷却水、辅助呼吸机等所产生的气溶胶颗粒中能检出此菌。因此,应加强水源管理及人工输水管道和设施的消毒处理,防止军团菌造成空气和水源的污染,是预防军团病扩散的重要措施。
流行病学
美国的一项调查研究估计每年军团菌病的发生病例数在10000一15000,这大约是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报道病例数的25倍。这项研究指出大多数病例是散发病例,由于发生源确定不太容易、造成聚集性病例报道事例不多。
军团菌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前四位病原体之一,约引起2%—9%的感染,依水污染情况不同,可引起约10%~50%的医院获得性肺炎,军团菌感染的流行情况不明,血清抗体水平调查显示正常人群军团菌抗体阳性率为5%~30%。上海市地区曾调查371份空调冷却塔水样,其中有185份检出军团菌,检出率高达49.19%,军团菌对热有较强的抵抗力,能在0~63°C温度下存活,10~45°C水比冷水更适合军团菌生长。
可终年流行,但夏秋季节更多见,资料显示旅游者占发现病例的10%—89%,故凡与旅游者及旅馆或其他建筑物有关联的肺炎流行应怀疑军团菌感染的可能。各年龄人群均可发生该病感染,危险因素包括高龄、吸烟、酗酒、糖尿病、慢性肺部疾病、终末期肾衰竭、器官移植、系统性红斑狼疮、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化放疗、血液透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等。
参考资料
军团病.世界卫生组织.2023-08-04
军医科普:要命的军团菌感染.中国军网.2023-08-01
军团杆菌 感染.默沙东诊疗手册.2023-08-04
波兰热舒夫市已有8人因感染军团菌死亡.今日头条.2023-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