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豚鼠

豚鼠

豚鼠(学名:Cavia porcellus)又名天竺鼠,属于豚鼠科、豚鼠属。豚鼠身长约为203-254毫米,体重约为700-1100克,雄性体型大于雌性。身形短粗,头大身圆,四肢短小,无尾只遗留尾巴的残迹,前脚形似豚,故名豚鼠。花瓣状的小耳朵长在头部的顶端,小而圆的眼睛位于头部两侧,吻部为三颌形。

豚鼠为驯化品种,历史上原产于南美洲,而后作为一种人工养殖动物被引入到全球众多国家。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以在从地平线到海拔4000米的各种生态环境下生存,亦可在-7~22℃的环境中正常生活。豚鼠是常见的宠物、实验动物和肉用动物。

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豚鼠的野外种群被认为已全部灭绝,其仅生活在饲养环境中。2020年豚鼠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规范禁食野生动物分类管理范围的通知》,禁止在中国以食用为目的饲养。

命名与分类

最早为豚鼠命名的是瑞典博物学家林奈(Linnaeus, 1758),porcellus 有小猪的意思,Cavia则是洞穴的意思。

化石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9000年,其驯化始于约公元前5000年。16世纪欧洲人在南美洲的殖民统治导致它们被引入欧洲,并最终传遍了世界。

与豚鼠亲缘关系较近的物种是玻利维亚豚鼠(Cavia tschudii)和巴西豚鼠(Cavia aperea),豚鼠与其交配后可产生可育的后代,而豚鼠与艳豚鼠(Cavia fulgida)的后代是不育的。所有欧洲豚鼠都是16世纪运出南美个体的后代,而南美洲现存的豚鼠遗传多样性更为丰富。中美洲加勒比地区的豚鼠也是在约公元前500年来自南美个体的后代。

形态特征

外部形态

豚鼠身长约为203-254毫米,体重约为700-1100克,雄性体型大于雌性。身形短粗,头大,身圆,耳朵和四肢短小,无尾只遗留尾巴的残迹。前足有四趾,后足有三趾,每个趾都有突起的大趾甲,脚形似豚,故名豚鼠。花瓣状的小耳朵长在头部的顶端,小而圆的眼睛位于头部两侧,耳朵和鼻子之间,吻部为三颌形。

自然条件下,豚鼠是轻微远视的。豚鼠具有双色视觉,不能区别蓝色和绿色。

解剖特征

豚鼠骨骼由颅骨、椎骨、肋骨胸骨、前后肢骨和阴茎骨组成。每侧上下颌各有门齿1枚,前臼齿1枚,臼齿3枚,门齿终生生长。

豚鼠的胃壁非常薄,黏膜呈皱状。肠管较长,约为体长10倍,其中盲肠约占整个腹腔的1/3,这是草食性动物的特征。豚鼠心脏位于胸腔前部中央,淋巴系统较为发达,肺部淋巴结对刺激具有高度反应性。其大脑半球没有明显回纹,只有原始的深沟和神经,属于平滑脑组织,但较其他同类动物发达。

雌雄豚鼠腹部均有一对乳头,但雌性乳头比较细长位于乳腺表面。雌性具有无孔的阴道闭合膜,发情时张开,非发情期闭合。雄性睾丸并不下降入阴囊,阴茎松弛时被会阴皮肤覆盖。女性外生殖器呈Y型皱褶的是雌性,呈一条直缝的是雄性。轻压会阴部,伸出阴茎的是雄鼠。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豚鼠原产于南美洲,在世界各地均有饲养,其野外种群已灭绝。肉用品种个体以南美洲为最多。

栖息环境

豚鼠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可以在从海平面到海拔4000米的各种生态环境下生存,如岩石地区、草地、森林边缘地带和湿地等。它们亦可在-7~22℃的环境中正常生活。

生活习性

防御行为

豚鼠胆小,喜欢安静,对外界突然产生的响声、震动或环境变化十分敏感。豚鼠通常会有两种主要的防御机制:即静止反应和分散反应。单个豚鼠遇到威胁时会首先呆滞,僵直不动,耳朵竖起,直到危险过去,这是豚鼠的“静止反应”。一群豚鼠遇到威胁时,会发出吱吱的尖叫声,然后四散逃跑,这样可以迷惑捕食者,这是豚鼠的“分散反应”。

声音行为

豚鼠主要可发出以下几种声音。

社群行为

豚鼠喜群居,通常为一雄多雌一起生活,也可一雌一雄成对生活。一群中总会有一只处于领导地位的雄性,它们平时一般集体采食、活动、休息,休息时会紧挨在一起。其性情温顺,群内极少互相争斗,但陌生雄性之间较容易发生争斗。

节律行为

豚鼠在黄昏和黎明时分比较活跃,下午大多用来休息,它们的主要活动是进食、梳理毛发和互动行为。

摄食行为

豚鼠以禾本科杂草为主食,青草、菜叶等植物都喜欢食用。冬季将玉米秆、麦秆、稻草、花生秧等粉碎加点小麦麸即可满足其生长需要。由于其不能生成维生素c,所以要在其饲料中适当补充。

豚鼠对于苦味不敏感,但对于甜味和咸味很感兴趣。

豚鼠的粪便分为两种,一种是干硬的,一种是较软的富有弹性的。第二种富含益生菌和粗蛋白,豚鼠一般会再食用,以便提高对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吸收率。豚鼠盲肠特别膨大,约占腹腔的三分之一容积,对粗纤维的需求比家兔还多。

繁殖与生长

交配与繁殖

雌性发情周期为13-20天,持续1-18个小时。雌性发情期间,雄性接近、追逐雌性并发出低鸣声,随后出现嗅、转圈、啃舔及爬跨动作,有时还会在雌性身上用尿液标记。雌性交配时呈脊柱前凸姿势,后半身抬高,交配完成后表现为舔毛,雄性迅速跑开。交配后雄性分泌物会在雌性阴道内形成栓塞,阻止其他雄性与之交配。

豚鼠性成熟周期35天,交配期每年6次,怀周期60-65天,每胎产子数4-8只,寿命在4-5年,寿命与品种营养及养环境关系密切,有报道可存活8年。哺乳期15-21天,母鼠有互相哺乳仔鼠的习惯。

生长发育

初生的豚鼠即有被毛、牙齿和视力,生后4小时就能行走和进食,3-4天后就能进食固体食物,独立生活,属于胚胎发育完善动物。约14天断奶,在与母兽分开后,幼崽会发出急促的尖叫来召唤母兽。

新生豚鼠体重约为50-100克,2月龄鼠体重可达约400克,雄性3月龄、雌性2月龄性成熟,5月龄体成熟,雌鼠重约700克,雄鼠约750克。豚鼠一般在体成熟后才能进行繁殖,繁殖期一般为1.5年。其寿命一般为4-5年,作为宠物可达12-15年。

人工饲养

美国豚鼠育种协会(American Cavy Breeders Association)认定了13个品种。短毛品种有阿比西尼亚(普通和缎毛)、美国(普通和缎毛)、泰迪(普通和缎毛)和白冠毛,长毛品种有王冠、秘鲁(普通和缎毛)、丝毛(普通和缎毛)和特塞尔卷毛。颜色有黑色、奶油色、红色、丁香色、米色、藏红花色和巧克力色等类型,毛发有长毛、短毛、卷毛和无毛等类型。有卷曲长毛的个体一般都有遗传缺陷。不同品种的形态具体如下表:

笼舍环境

豚鼠生活的笼舍应保持安静,可安装空调或排风装置以保持温、湿度和充足的新鲜空气,垫料可采用不具机械损伤的软刨花或洁净的干草。豚鼠攀爬能力较差,笼舍可不加盖,但笼舍内应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并有让豚鼠可以躲藏的地方。

饲料配比

在饲养时要注意营养均衡,数量合理,干净卫生,豚鼠才能茁壮成长。

豚鼠属粗纤维饲料动物类型,自身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c,豚鼠饲料应注意维生素C的补给。维生素的缺乏常导致动物肘关节肿胀,行动困难,体质衰弱。并易感染细菌性肺炎、急性肠炎和霉菌性皮炎等。可饲喂新鲜的水果蔬菜或添加维生素C的饲料。

疾病防治

豚鼠的常见病是寄生昆虫、肾病、肠道菌群失衡和脱毛。防治寄生虫要定期驱虫,防治肾病要适当足量喂水。精饲料投喂要适量,若肠道菌群失衡应适当补充益生菌。若脱毛要补充食物中的纤维素,并为豚鼠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避免其压力过大。

种群现状

豚鼠只生活在饲养环境中,其野外种群已灭绝。2007年南美洲的饲养种群数量稳定在约3500万只,主要集中在古巴危地马拉厄瓜多尔哥伦比亚秘鲁玻利维亚等国。全球饲养种群数量不详。

2020年豚鼠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规范禁食野生动物分类管理范围的通知》,禁止在中国以食用为目的饲养。

主要价值

养殖价值

豚鼠的驯化在公元前5000年就开始了。安第斯山脉的大多数人把豚鼠叫做盖伊。豚鼠性格温和,外表可爱,易于饲养不易生病,和其他家养动物易于相处,是较好的伴侣动物。

豚鼠肉高蛋白低脂肪,皮可制毛皮,粪便可做肥料,可家庭饲养也可大规模饲养。

科研价值

1870年豚鼠首次被用于动物实验。最早的实验豚鼠品系是英国培育的短毛豚鼠,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兽医学等领域。主要可用于药物学、传染病学、免疫学、营养学、耳科医学等方面的研究。

参考资料

Cavia porcellus (Linnaeus, 1758) .COL .2023-06-07

Cavia porcellus.Animal Diversity Web.2023-06-07

..2023-06-07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规范禁食野生动物分类管理范围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3-06-12

..2023-06-07

..2023-06-07

..2023-06-07

..2023-06-07

..2023-06-07

..2023-06-07

..2023-06-07

..2023-06-07

..2023-06-07

..2023-06-07

..2023-06-07

..2023-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