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士仁
傅士仁,字君义,一作士仁,幽州广阳人(今北京市),三国时期蜀汉与孙吴将领。驻防荆州公安为关羽部将,但受到关羽轻慢。在吕蒙“白衣渡江”袭击荆州市时,与糜芳一同不战而降,间接导致关羽被俘身亡。《三国演义》中结局是在夷陵之战中欲复归刘备,但被刘备愤怒所杀,与正史不同。
史书上一般都记载其姓名为士仁,然而《三国志·蜀志·关羽传》有一个地方写作傅士仁,《三国演义》乃至《资治通鉴》的一些章节亦将其记为傅士仁,后世学者多认为是史书传钞过程的谬误。
人物生平
先后为关羽部将、吴国将领。
起初在蜀汉为将时,士仁是驻防在荆州的关羽的直属部下,受到了关羽的任用,并屯驻于战略要地——公安。但是,关羽对待士仁、糜芳的态度却非常轻慢,以至于士仁、麋芳二人都心怀不满,与关羽有隙。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北伐襄樊,命二人供给军资,但士仁、麋芳二人没有完成任务,关羽放出话要惩治二人,二人皆恐惧不安。再加上关羽对士大夫们的姿态一直很骄横,二人素来与之不合。同年,吴将吕蒙偷袭关羽驻防的后方。士仁、麋芳皆叛迎孙权。
降吴后,未见记载,而同时降吴的糜芳附传其兄麋竺,有过参与孙吴一些战争的记载。两人受到东吴士大夫的轻视大致是可以推测出来的。
姓名争议
傅士仁应该叫“士仁”还是“傅士仁”,存在一定争议。按照《三国志·吴书二·吴主传第二》、《四库精华·三国志·卷五四·吕蒙传》、《季汉辅臣赞》、《三国志·卷四十五·蜀书十五·邓张宗杨传》中提到的名字是“士仁”,而《三国志·蜀志·关羽传》、《资治通鉴纲目·卷十四》、《华阳国志·卷六·刘先主志》中提到的是“傅士仁”。《华阳国志校注》里面认为,疑“傅”字衍。
史籍记载
《三国志·邓张宗杨传》,载有杨戏的蜀汉辅臣赞。陈寿补云:糜芳字子方,东海人也,为南郡知府。士仁字君义,广阳区人也,为将军,住公安,统属关羽,与羽有隙,叛迎孙权。郝普字子太,义阳人。先主自荆州市入蜀,以普为零陵区太守。为吴将吕蒙所谲,开城诣蒙。潘濬字承明,武陵人也。先主入蜀,以为荆州治中,典留州事,亦与关羽不穆。孙权袭羽,遂入吴。普至廷尉,濬至太常,封侯。
《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又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县,将军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己。自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於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羽善待卒伍而骄於士大夫。
《三国志》吴主传:二十四年……先遣吕蒙袭公安,获将军士仁。
《三国志·杨戏传》:古之奔臣,礼有来偪,怨兴司官,不顾大德。靡有匡救,倍成奔北,自绝于人,作笑二国。──赞糜芳、士仁、郝普、潘濬。
士仁字君义,广阳区人也,为将军,住公安,统属关羽;与羽有隙,叛迎孙权。
历史评价
杨戏:古之奔臣,礼有来逼,怨兴司官,不顾大德。靡有匡救,倍成奔北,自绝于人,作笑二国。
李贽:①傅士仁真反也,罪不容诛。②若傅士仁,孟达,则反国之贼也,罪不容诛矣。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小说《三国演义》中,其名“傅士仁”。小说第75、76回称他为“士仁”,但第83回又改称他为“仁”。襄樊之战前夕,关羽令傅士仁、糜芳二人为先锋,结果两人夜间饮酒,不慎引起军中大火,烧毁军器粮草。关羽怒欲问斩,因费诗出面劝谏而止,改打两人四十军杖,并罚糜芳守南郡、傅士仁守公安。
刘备入川时,傅士仁与关羽、糜芳共守荆州。白衣渡江攻打关羽时,傅士仁杀死关羽的催粮使者并诱使糜芳一起投降孙吴,致使关羽失去援助而死亡。蜀汉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刘备征伐东吴时,傅士仁和糜芳杀死东吴将军马忠,复投降刘备,但刘备认为二人因势急而投降,并非本意,同时恼怒二人背叛关羽致使关羽战死,遂将二人凌迟处死。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傅士仁(三国时期蜀国将领).读历史.2024-03-13
傅士仁.名人简历.2024-08-01
第七十五回 关云长刮骨疗毒 吕子明白衣渡江.国学网.2024-05-27
第七十六回 徐公明大战沔水 关云长败走麦城 .国学网.2024-05-27
第八十三回 战猇亭先主得仇人 守江口书生拜大将 .国学网.2024-05-27
第七十三回 玄德进位汉中王 云长攻拔襄阳郡.国学网.2024-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