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吕壹

吕壹

吕壹,三国时孙吴人,受孙权用为心腹,任中书典校郎,监察中央和地方州郡文书事。壹为人险狠,曾经诬陷宰相顾雍左将军朱据等人。后因诬告事发,被斩首。

人物生平

吕壹极受孙权宠信,玩权弄法,大臣潘濬步骘陆逊时时刻刻上书指责。潘濬甚至打算把吕壹刺杀。

吕壹有门客违法,被建安太守郑胄所杀,吕壹非常愤恨,于是中伤郑胄,孙权立刻禁郑胄,后因潘濬、陈表上言,郑胄才得以释放。

吕壹还曾诬告江夏区知府刁嘉“谤讪”,孙权向百官调查,百官都不敢违逆吕壹,纷纷赞同。只有是仪表示没听过此事。最后因为是仪的坚持,刁嘉方得以无事。

吕壹陷害宰相顾雍黄门侍郎谢厷去向吕探问消息,吕壹表示不乐观。但是谢厷却巧言,只要顾雍被免官,将由潘濬接任宰相。吕壹畏惧潘濬,只好放过顾雍。

吕壹又陷害孙权的驸马朱据,控告身为左将军的朱据私吞军饷,拷打朱据幕府管理财务的军官,并将该官打死。朱据怜其屈死狱中,为该官安葬。却被吕壹认定是心虚的证据。朱据只好自我监禁,等候孙权审查。后来孙权发现朱据是清白的,于是说:“连朱据都会被诬告,何况一般的官吏百姓呢?”愤而将吕壹处死。

相关记载

三国志

虽然吕壹是吴国中后期较为关键的的人物,但其人并没有自己的传记,只能通过在他人传记中的相关记载来描述这个人物:

初,权信任校事 吕壹,壹性苛惨,用法深刻。太子登数谏,权不纳,大臣由是莫敢言。后壹奸罪发露伏诛,权引咎责躬,乃使中书郎袁礼告谢诸大将,因问时事所当损益。礼还,复有诏责数诸葛瑾步骘朱然吕岱等曰:“袁礼还,云与子瑜、子山、义封、定公相见,并以时事当有所先后,各自以不掌民事,不肯便有所陈,悉推之伯言、承 明。伯言、承明见礼,泣涕恳恻,辞旨辛苦,至乃怀执危怖,有不自安之心。闻此怅然,深自刻怪。——《三国志集解·吴书二·吴主权》

权尝问: “书传篇赋,何者为美?”泽欲讽 喻以明治乱,因对贾谊《过秦论》最善,权览读焉。初,以吕壹奸罪发闻,有司穷治,奏以大辟,或以为宜加焚裂,用彰元恶。权以访泽,泽曰:“盛明之世,不宜复有此刑。 ”权从之。——《三国志·卷五十三·吴书八·张严程阚薛传第八》

久之,吕壹、秦博为中书,典校 诸官府及州郡文书。壹等因此渐作威福,遂造作 障管之利,举罪纠奸,纤介必 闻,重以深案丑诬,毁短大臣,排陷无辜,雍等皆见举白,用被谴让。后壹奸罪发露,收系廷尉。雍往断狱,壹以囚见,雍和颜色,问其辞状,临出,又谓 壹曰:“君意得无欲有所道?”壹叩头无言。时尚书郎怀叙面 辱壹,雍责叙曰: “官有正法,何至于此! ” ——《三国志·卷五十二·吴书七·张顾(雍)诸葛步传第七》

夫校事,吏民之仇也。先帝末年,虽有 吕壹、钱钦,寻皆诛夷,以谢百姓。今复张立 校曹,纵吏言事,是不遵先帝十八也——《三国志·吴书十六·潘濬陆凯传》

典校郎 吕壹诬白故江夏区 知府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 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三国志·吴书十七·是仪胡综传》

吕壹历白将相大 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权叹曰: “使人尽如是仪,当 安用科法为?”——《三国志·吴书十七·是仪胡综传》

钱大昭曰:程晓以为校事之官,魏 武特置。然孙吴亦有校事 吕壹,操弄威柄,丞相以下皆畏惮之。岂一时弊政,彼此亦相仿效 乎?——《三国志集解·魏书十四·程昱传》

资治通鉴

吴主使中书郎吕壹典校诸官府及州郡文书,壹因此渐作威福,深文巧诋,排陷无辜,毁短大臣,纤介必闻。——《资治通鉴·魏纪·魏纪六》

参考资料

吕壹.三国演义电子辞典 - 数字三国.2024-08-25

东吴的政治事件“吕壹案”,显露孙权的多疑,导致群臣人心惶惶.中华网.2024-08-25

三国志(裴松之注本).国学网.2018-05-01

资治通鉴 魏纪·魏纪六原文.古诗文网.2024-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