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衡山

衡山

衡山,又名寿岳、寿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五岳”之一的“南岳”,位于湖南省中部的衡阳市南岳区,主峰祝融峰海拔1300.2米。

衡山山体主要构造为峰林状花岗岩断块,呈现出沟谷纵横、险峰林立的地貌形态,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衡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是以主峰祝融峰为中心,周边约18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包括祝融峰、天柱峰、紫盖峰等山峰。主要由山下景区和山上景区两部分组成,山下景点主要有南岳大庙、水帘洞等,山上景点主要有祝融殿、忠烈祠、福严寺、方广寺等,以及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时令与气象景观。在历史上,衡山长期受到古人的尊崇,开展了大量的祭祀、游玩、宗教活动。此外,宗教文化、香祖文化等在衡山上也得到发展,有众多的古建筑、诗词歌赋等文化遗存,是一座文化名山。

2006年,衡山入选首批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名录。2007年,入选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衡山位于湖南省中部的衡阳市南岳区,横跨6个县市,横亘于湖南向北敞开的马蹄形盆地中南部南岭山系北侧、衡阳盆地北侧、湘中盆地西侧。地处北纬27°02'~27°26'N,东经112°33'~112°47'E。衡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是以主峰祝融峰为中心,周边约18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

气候

衡山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由于垂直高差达一千米,形成上中下三层明显的气候垂直分异现象。山顶与山麓有较大温差,山顶年均气温为11.3摄氏度,山脚年均气温为17.5摄氏度。全年降雨丰富,空气湿度大,山顶年均降雨量为2045.48毫米,山脚年均降雨量为1440毫米。衡山雾日多,浓度大,年平均可达252天,为长江流域四大“雾山”之一。因衡山山顶区域冬季寒冷,降雪较多,积雪时间长,形成冬季气象景观。

地质地貌

衡山的整体地貌特点为峰林状花岗石断块,位于幕阜山-衡阳-都庞岭复式背斜中的浏阳-南岳隆起带,是湖南省中部丘陵盆地中耸立的一座孤山。受侏罗纪燕山运动时期地质运动影响,主体母岩部分因地壳强有力的挤压,形成衡山花岗岩的断裂构造。花岗岩断块又组成峰林状的垒形中山地貌,群峰突起,整体似梭状穹形,构成现在的主体地貌。同时,历史上四个不同地质时期所残留下来的侵蚀剥夷面,又让衡山自上而下分为四级阶梯,整体地势由祝融峰向四周倾斜,呈阶梯排布。此外,衡山的地表在地质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沟谷、岩洞和石蛋。岩洞多位于衡山中上部,如观音岩、皇帝岩等。石蛋是在侵蚀、剥蚀或重力崩塌作用下,形成的大小不一的石块。

水文

衡山区域,形成以衡山山体为中心的梭形放射状水系,其水系是湘江水系的组成部分之一。衡山水系是湘江水系的组成部分之一,沿山谷分别向东西方向流出,水资源丰富。衡山山脚由东至南往西为湘江环绕,衡山自然保护区内有62条溪流流入湘江,是湘江的重要水源之一,水流量共计19130万立方米。此外,衡山区域内有多处池潭、湖泊,有龙池、黑沙潭、石涧潭、华严湖、福寿湖等。

生物多样性

植物

截至2015年,衡山保护区有植物2000余种,包括维管植物266科、973属、2149种(含种下等级),苔藓植物共计48科、101属、152种,蕨类植物门35科、71属、221种,大型真菌15目、37科、83属、173种。其中,列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银杏、伯乐树、南方红豆杉这3种;列为二级保护植物的有香果树闽楠金钱松篦子三尖杉等13种。古树共有4816株,其中500年以上的古树有24株,树龄最长的是福严寺内外的4株银杏,据石碑记载,迄今树龄长达1440年。2024年,衡阳市南岳区南岳树木园的工作人员在开展“南岳衡山模式植物的收集与栽培”项目野外调查时,发现了在南岳衡山匿迹65年的毛柄金腰

动物

截至2015年,衡山保护区有野生动物2119种,包括鱼类4目11科27属30种,两栖纲2目8科23种,爬行纲3目9科44种,鸟类13目38科98属148种,哺乳纲有7目18科39种,昆虫17目186科1835种。其中,列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云豹、林麝、黄腹角雉这3种;列为二级保护动物的有鳞甲目、大灵猫、小灵猫、黑耳鸢、大鲵、虎纹蛙等33种。

主要山峰

祝融峰

祝融峰是南岳衡山最高峰,海拔1300.2米,“祝融峰之高”为南岳风光“四绝”之首。因纪念人文祖先火神祝融氏而命名,此外,在古语中,“祝”意为持久,“融”意为光明,祝融有“永远光明”的寓意。祝融峰上有祝融殿、望日台、望乡台、望月坛等景观。

天柱峰

天柱峰,海拔1061米,位于南岳区延寿村境内。其上又有两个峰顶,形如双柱插天,故名天柱峰。《九域志》记载:“名山三百六十有八柱,此为第六柱也。”峰顶有八角垂檐亭阁,作为观火警的瞭望塔

紫盖峰

紫盖峰,海拔1029米。《舆地纪胜》中有“在南岳。有紫霞笼罩之状,其形如盖”的记载。南岳诸峰都朝于祝融峰,只有紫盖峰,面南挺立。紫盖峰下有水帘洞风景区。

回雁峰

回雁峰,海拔96.8米,居南岳七十二峰之首,是南岳七十二峰从南到北的首峰。回雁峰的命名存在两种说法。一说是北雁南飞越冬,至此气温适宜,不再南飞而北归。另一说是山形似雁,呈张翼回翔之态。千年古刹雁峰寺座落于此,已有1500年的历史,历代高僧在此传经布道。

岳麓山

岳麓山,又名灵麓峰,位于长沙市西南、湘江西岸,海拔300.8米。因其南接衡山为尾峰,是南岳之足,而命名为岳麓山,是佛教的“湖湘第一道场”、道教的第二十三“洞真墟”福地。山下有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的岳麓书院。山腰有距今1700多年历史的古麓山寺,该寺是湖南省佛教的发源地和中心。

历史沿革

西汉以前

人类社会早期,因不解自然现象,导致人们产生了山岳崇拜。衡山地处长江以南,物产、资源丰富且周围大山均不如其雄伟壮观、变幻莫测,故使得衡山成为南方地区山岳崇拜的中心。据《尚书·舜典》记载,早在夏商时期,舜帝就曾巡视南岳衡山,并且有了“望余山川,遍于群神”的祭祀制度。但此时仅是南岳形象和山岳祭祀制度的形成和萌芽阶段,并没有形成旅游地的功能和格局。周代时,衡山开始出现祭祀、参拜建筑,至秦朝时,山顶已有祝融祠,山下有名堂等建筑。在当时统治阶级的层面,已经将包括衡山在内的五岳视为“三公”。

东汉至隋唐

至汉代时,朝廷官方根据国土疆域重新定义五岳,因为衡山地处江南,地处遥远,于是朝廷将南岳改封为安徽霍山,衡山失去岳名。直至隋朝,随着国土疆域的扩张,才于隋开皇九年(589年)重新诏定衡山为南岳,随后衡山南岳的地位一直延续。在唐朝时,李隆基封南岳神为司天王,自天宝五年后(746年),祭祀活动常年进行,或一年四次,或一年一次,最迟两年一次。

宋代至清代

宋代为中国礼制建筑发展全盛时期,赵匡胤、太宗、赵恒重修礼仪制度,频繁祭祀,其中就包括定祀南岳衡山。宋太祖定祀南岳后,即下诏修缮南岳庙,岳庙在此时达到了极大的增扩。宋真宗时期,南岳衡山之神由王升帝,建筑形制也相应升高,发展至顶峰。宋金对峙时期,南宋偏安江左,五岳之中,只有衡山未陷于金,建筑未遭到破坏。清光绪山志详细介绍了由元及清南岳庙的修庙沿革,元明清三代,南岳庙虽重修11次,仍然保留宋代的形制与规模。清末,社会募捐1.2亿两白银,历时三年重修南岳大庙,另外还相继修和增建了上封寺、寿佛殿和祝圣寺、御碑亭、御书楼等庙宇和建筑。自宋朝开始,虽然祭祀时间不固定,但是每逢国家大事,均会遣派官员及时祭祀,元、明、清各个朝代则均沿袭祭祀旧制,历朝历代有据可查的祭祀活动达近300次。

因朝廷的重视和宗教的发展,衡山逐渐形成旅游地的格局和功能。祭祀、参拜活动使衡山修建了栈道、驿道、水道等交通设施,以及市场、邮亭、客栈、酒肆等商业活动场所。

近现代

民国初期之后,开始加强山中基础设施的维护。1931至1949年,衡山为中国国民党的军事重地,胜利坊和景亭均修建在这一时期,部分寺观得以修缮,奠定了现存南岳庙和其他寺观的风格样式。

抗日战争期间,日军轰炸侵占衡山,进行了大肆破坏,衡山的人文景观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1938年,日军轰炸南岳,炸毁了南岳庙正殿东前角下檐、正南门重楼和右碑亭,祝圣寺二山门也被炸毁。1944年,日军侵占衡山,损毁了南天门、上封寺

1949年后,文化大革命期间,景区内的建筑、文物毁坏严重,直到改革开放后进入快速发展期。

主要景点

衡山风景区主要由山下和山上两部分组成,山下景区主要有南岳大庙、水帘洞景区等,山上景区主要有祝融殿、忠烈祠、福严寺、方广寺等。

山下景区

南岳大庙

南岳大庙位于南岳古镇北侧,赤帝峰下,是中国南方地区规模最大的庙宇建筑群,也是国家祭祀、民间朝圣的重要场所。南岳大庙最早位于祝融峰上,隋朝时,为了方便祭祀朝圣,迁移至山下。南岳大庙平面布局采用的是九进制,由南至北依次为星门、奎星门、正南门、御碑亭、嘉应门、御书楼、正殿、寝宫、北后门等九进,占地面积达12万平方米。东西两面各有八个道宫、八个佛寺,构成了佛道两教共融一庙的独特宗教文化。

南岳大庙乌头门、奎星阁、正南门、御碑亭、嘉应门、御书楼、寝宫等建筑组成。棂星门是南岳大庙的正大门。正殿是南岳大庙的核心建筑。正殿前侧,有占地上千平方米的广场,左右两侧有用于焚化香烛的宝库。在正殿前,是16级石质台阶,台阶中设有一条汉白玉浮雕龙,被称为拜殿龙。屋脊中央有重达千斤的青铜葫芦,两侧有重达三百斤的青铜宝剑,用为玉貔貅避雷。大殿正中央供奉的是祝融火神,神像高6.3米,火神两侧供奉的分别是金吾将军和六部尚书。正殿内外共设有石柱七十二根,象征衡山七十二峰。

水帘洞景区

水帘洞位于衡山紫盖峰下,南岳大庙东约4千米处。《一统志》《福地志》中记载水帘洞古名朱陵洞,唐朝称其为紫盖仙洞。道家认为水帘洞是道家三十六小洞天的“第三洞天”,即“朱陵太虚小有之天”,简称“朱陵洞天”,相传为朱陵大帝居住的地方。晋代,此处曾先后聚集“南岳九仙”(亦称“九真人”)道教真人参玄修炼,羽化登仙。道教石刻《还丹赋》也位于此。唐宋以来,历代名人题刻多达130余处,现还完整保存着“镇岳飞天法轮”“朱陵太虚洞天”“不舍昼夜”“高山流水”“夏雪睛雷”等摩崖石刻42处,堪称“南岳天然碑林”。

水帘洞前有建于宋代的道观朱陵宫,屡废屡修,现存建筑为2000年重建。由牌坊、灵官殿、吕祖殿、朱陵殿、三清殿、慈航殿、财神殿等组成,占地面积1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水帘洞入口处有形状既像熊熊燃烧的火焰,又像仙桃的巨石,其上刻有“朱陵洞天”。象征着给人们带来光明、温暖、长寿、幸福,有吉祥如意的寓意,因此又称如意石。入口前还有嵌有“水帘洞”三个鎏金大字的汉白玉石拱龙凤桥,其桥身是由两根直径约80厘米、高约3米的汉白玉蟠龙石柱支撑,水从石柱龙口下流过,汇聚而成桥前的龙口潭。桥两边对称的亭子为太极龙凤八卦亭。

进入水帘洞溯溪而上,可以看到“天地同流”“醉眠观瀑”的摩崖石刻,“醉眠观瀑”石刻旁即是醉眠湖。穿过石刻可以看到金牛潭,在金牛潭上方是水帘洞核心景点水帘洞瀑布,瀑布高达50余米。瀑布下有投龙潭,瀑布对面有始建于唐朝的雪浪亭,清朝李元度重建,正对水帘洞景观。

山上景区

祝融殿

祝融殿位于祝融峰峰顶,古代用于祭祀祝融,因而命名祝融殿。原为司天王庙,隋朝移至山下。最早名为司天霍王庙,后来又改为天尺庵、开云祠等名,直到清朝时期才定名为祝融殿。

祝融殿分为两进,由花岗石垒成,殿顶采用铁瓦覆盖,《南岳志》中记载其作用为“罡风不能动摇,冰雪不可冻裂”,以避免恶劣天气破坏。殿门刻有“祝融峰”,寓意殿融于峰,峰即是殿,殿与峰浑然一体。左右门上刻着《诗经》中的“寅宾出日,峻极于天”。殿中正首供奉的是火神圣帝祝融,亦称南岳衡山之神,两侧供奉的则是六部尚书。在祝融身后,供奉的是观音菩萨、护法雷神以及南岳佛教开山祖师慧思和尚。

忠烈祠

忠烈祠位于香炉峰麓,是中国大陆最大的国家级抗战烈士纪念两周王陵。忠烈祠最早由蒋介石于1938年11月在南岳选址修建,1939年由湖南省省主席兼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主持筹建,1940年破土动工,1943年6月落成,共占地230亩,耗资180多万元。主要由祠宇和墓葬两大部分组成。其依山而建,由东南至西北逐级升高。忠烈祠是我国建筑最早、规模最大的抗日战争纪念地之一,也是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纪念地之一。

祠宇共五进,依次为前门牌坊、“七·七”纪念塔、纪念堂、致敬碑、祭厅,均坐落在同一中轴线上,全长240米,花岗石阶296级。忠烈祠正门上方镶嵌的“南岳忠烈祠”五个鎏金大字,是由原国民政府湖南省主席兼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所题写。“七·七”纪念塔,形如五颗竖置的石雕炮弹,中间一颗最大,直径为1.2米,其余四颗直径为0.8米,象征汉、满、蒙、回、藏族人民联合抗日。塔上镌刻了国民政府军政要员蒋介石林森孙科何应钦白崇禧孔祥熙等人的题词、挽诗、挽联百余处。塔的背面刻有薛岳题写的《七七纪念碑文》。纪念堂正中矗立一块高达6米的汉白玉石碑,碑上刻有薛岳撰写的《南岳忠烈祠纪念堂碑记》。两侧为展览室,陈列着关于南岳与抗战及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忠烈祠的图文资料。致敬碑,是为纪念淞沪会战的最后一次战役安亭战役中牺牲的将士而修建。亭中纪念碑原刻有安亭战役史事,因忠烈们的英勇事迹难以用文字来表述,需要用心缅怀,现改为无字碑。祭厅正门上方的“忠烈祠”鎏金匾额,是当年蒋介石亲笔写的原物。匾额上的“烈”字少了一点,一说是蒋介石有意少写了这一点,一说是书法艺术的处理方式。其内呈十字型,可以容纳五百人。正厅的后部为讲坛,讲坛的后面有一块汉白玉石碑,碑中间题有“抗日阵亡将士总神位”字样。

墓葬共有19座,位于祭厅两侧山峰的苍松章柏中。墓葬包括郑向明、孙明瑾、彭士量、章亮基罗启疆、赵登禹、陈石经、赵邵宗等将军12座个人墓葬,7座集体墓葬。最大的集体墓室为国民党37军60师师长董煜收的在上海、安徽、湘北等战役中阵亡将士的遗骸2728具。墓庐内有董煜师长撰写的墓志铭,上书“精忠报国”四字。

1996年,忠烈祠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被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此外,被列入全国重点红色经典旅游景区名录。

福严寺

福严寺位于南台寺右上方的掷钵峰山腰上,创建于南陈光大二年(568年),原名般若(bōrě)禅林,是南岳佛教开山祖师慧思大师所建。唐先天二年(713)禅宗七祖怀让辟为道场,以磨砖作镜悟化僧马祖道一皈服禅宗,并通过道一将南禅“顿悟”之法弘扬天下,故又有“天下法院”之称。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改称“福严禅寺”,寺名沿袭至今。其后,福严寺几经兴废,乾隆五年(1740)御赐《藏经》一部,现存建筑系清晚期与民国前期所建。

福严寺由山门、知客堂、岳神殿、大雄宝殿说法堂、方丈楼等五进组成,两侧有禅堂、斋堂、说法堂、藏经阁、方丈室等。寺依山而建,砖木结构,单檐硬山顶,除大雄宝殿盖黄色琉璃瓦外,余皆小青瓦。山门开在主体建筑中轴线左侧,门额题“天下法院”,门联为“六朝古刹;七祖道场”。知客堂前廊柱上刻联“福严为南山第一古刹,般若是老祖不二法门”。在岳神殿侧,有一棵三人合抱的千年银杏,1976年遭受雷击,两年后枯木逢春,如今枝繁叶茂。岳神殿后置天井,沿左右分设的15级石阶而上至第四进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中供奉有青铜铸造的释迦摩尼和十八罗汉,以及香樟木雕刻并贴金的观世音佛像。福严寺在南岳佛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宋陈田夫《南岳总胜集》称其为“岳中禅刹之第一”。

方广寺

方广寺位于西侧莲花峰下,南岳高僧惠海创建于南梁天监二年(503年),唐朝称其为方广圣寿寺,宋代为方广崇寿禅寺,是南岳最古老的佛教寺院,以林深、寺深、山深而著名。该寺由山门、正殿、祖师殿三进组成。山门石牌坊上刻有“方广禅林”,正殿中供奉有佛祖释迦牟尼佛、接引佛、药师琉璃光佛三尊木佛,这三尊木佛为高僧惠海在梁天监二年(503年)建寺时所雕刻,被誉为镇寺之宝。

时令与气象景观

雾凇与雨凇

雾凇景观多出现在每年11月至次年3月,衡山山体上部湿度大,气温突然降至0℃以下时,附着于低温物体上的雾滴冻结或凝华成乳白色冰花,凝结于树枝或树叶上,厚度达4-5厘米,形成雾凇景观。雨凇多出现在1月和2月,雨丝不断而气温突降至0℃以下时,附着于物体上的雨滴立即冻结成冰,愈结愈厚,形成雨凇景观。

佛光与佛灯

气象条件适宜时,阳光透过上方的云层或薄雾中的微小水珠,发生衍射,在山顶处形成“佛光”。此外,衡山还有佛灯现象,李元度描写金简峰的圣灯岩:“每阴晦之夜,灵光上下,如秉烛然”,即描述佛灯。佛灯与佛光类似,为地理与天气共同形成的自然现象。

特产

云雾茶

南岳云雾茶主要生长在海拔800~1100米高度的广济寺、铁佛寺、华盖峰等地带。云雾茶从唐朝以来就作为向皇帝朝贡的“贡品”,陆羽的《茶经》中记载“茶出山南者,生衡山县山谷”。其外形紧细,卷曲秀丽,冲泡后以色绿香浓、味醇、形秀著称。南岳云雾茶也被当地人称为"寿茶",是"湖南省十大名茶"之一。

观音笋

春季,衡山山高多竹,俗传观音娘娘生日(农历二月十九日)前后,适宜采摘山间鲜嫩肥壮小笋。山上寺庙宫观僧道多食素食,对竹笋菜肴的制作甚为讲究,有多种烹调方法。采摘的笋可去壳洗净,稍煮,取出晒干,置茶油浸泡贮存。成品呈条状,形如凤尾,色泽淡黄油亮,肉质细嫩,松脆爽口。或是竹笋破土时,用缸罩住,压石头,待其它竹笋新叶长出时,即笋长满缸,色白嫩甜,可作笋片炒食,也可将笋煮熟,制成笋饼、笋块等。

雁鹅菌

衡山盛产野菌,品质以雁菌为最好,一般生长在松树林间。每逢农历三月和八月大雁飞越衡山时,适宜采摘,也因此被命名为雁鹅菌。该菌色浅棕,形如伞状,大小不一,质松肉肥,可以用于调汤、烧肉等多种烹调方式,味道鲜香,滑嫩可口。

文化活动

抢头香

衡山是传说中的祝融葬身之所,得到历朝“庙享”,自古以来香火旺盛。人们于除夕当晚零点,抢先去南岳圣帝庙焚烧头香,争烧新年第一炷香,俗称“抢头香”。抢到正月初一的头炷香的人,能获得南岳菩萨关照和庇佑。1994年起,南岳佛、道两教推出了“幸运香火”活动,为争烧新年第一炷香的人们举行盛大的祈福法会。

南岳庙会

南岳庙会,为庆祝南岳天符大帝诞辰而举行,成形时间不晚于南宋,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抗日战争时期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因战争和国内环境影响受到了一定冲击,后重新开始蓬勃发展。南岳庙会举办于每年腊月初八到正月十五,主要的举办场地为南岳大庙祝融殿、天符庙,庙会主要分为春节庙会、天符庙会和“赶八月”庙会三场,庙会中的民俗活动主要是祈福求寿、驱邪消灾、社火狂欢等。2021年6月10日,南岳庙会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及扩展项目名录。

相关文化

宗教文化

道教和佛教在衡山上得到发展,并修建了众多建筑。自东汉起,衡山的宗教建筑数量增长迅速。

东汉时期,张道陵进入衡山,标志着道教在衡山上正式发展。道士入主衡山之初,山中以自然景观为主,人文景观主要有为修炼栖居发掘的洞穴石室,以及建造的道观。至魏晋时期,山上道观修建众多,如华数观、衡岳观。晋泰康年间,魏存华到衡山修道,开创了正一派下的主要派系上清派,至清代建观,后更名为黄庭观。元末明初,张三丰到达九真观进行修道,全真道派进入衡山。

南梁天鉴年间,佛教开始传入南岳。奠基者慧思大师在南岳创立了衡山的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也标志着佛教开始中国化。南北朝时期,佛教逐渐开始在山上修建庙宇,先后建成方广寺、南台寺、善果寺、般若寺等。南岳佛教大师六祖慧能的弟子南岳怀让和青原行思大力弘法卫道,形成了禅宗思想南岳、青原两大派系,使得南岳衡山由此获得了佛教禅宗“一花五叶”“五叶流芳”的赞誉。

民国初期之后,新科学技术和文化思潮的广泛传播,使衡山宗教开始衰落,宗教建筑的建设和扩张进入停滞阶段。

香祖文化

据考证,南岳衡山是中华香祖文化的发源地。南岳衡山祭祀和民间朝圣、朝香习俗是在对人文始祖炎帝神农氏的崇拜,即对南岳圣帝崇拜的基础上产生并受佛、道、儒三教思想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颂香文化”。古代文献对炎帝神农氏的文字记载始于战国时期,香祖师炎帝神农氏善于取火、存火、管火、用火,并在南岳衡山一带活动,并教百姓取火熟食等,作出了巨大贡献,当地百姓建造了众多祠、庙、殿,终年祭祀,香火不绝,以感恩炎帝神农氏。

教育文化

唐朝中期,邺侯书院创建于南岳,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书院,是唐代宰相李泌隐居读书的地方。自唐以来,南岳衡山书院的数量一直居于全国之冠。曾国藩在《重修胡文定公书院记》中写道:“天下书院,楚为盛,楚之书院,衡为盛。”其中,宋代胡安国父子定居南岳衡山,建春秋楼,创建文定书院、碧泉书堂,潜心研究理学和传播学术思想,开创了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上独树一帜的湖湘学派。而且,以朱熹为代表的闽学和以张栻为代表的湖湘学,两派会讲于岳麓、石鼓,开自由讲学的先河,奠定了衡阳市在中国哲学思想史上的地位。南岳衡山书院文化具有深远影响。

神话传说

衡山一带有众多关于炎帝神农氏的神话传说,包括祈神降谷种、天降嘉禾、“尝百草”为民治病等。相传,炎帝神农氏将治府设于长沙市,把家安在衡山朱陵洞。他和他的部落在这一区域活动了约500多年。为尽快普及农具制造技术,炎帝派儿子柱率技术人员赴郴州市之乌龙白骑山教民制造耒,为感恩炎帝神农氏,当地百姓改乌龙白骑山为耒山,将山下的沤水更名为耒水。秦置郡县时,在耒水之南建县,即今耒阳市,教民种五谷于淇田之阳。后来,“天降谷种”,他又教民拾之播种,果然长出了禾穗,因名“嘉禾”,故有“天降嘉种,遍地长禾”的典故,为嘉禾县来历的传说。此外,炎帝命大臣赤粪氏制作杵臼,用以剥谷粒;命赤松氏为丙师,作《燧书》,以教民取火熟食;命岐伯氏作《神农本草经》,教民医药等,他死后葬在湖南的鄙县。

寿文化

衡山被称为寿岳、寿山,寿文化渊源流长,渊源于汉代,发展于唐宋,兴盛于当代。祝寿词寿比南山中的南山便是指的衡山。唐朝时,李隆基就曾派道士至衡山水帘洞投金龙玉简,祈福求寿。衡山上现有众多关于寿文化的石刻。

诗词

宋代著名的理学大师朱熹张栻曾于赵昚乾道三年(1167年)冬冒雪游衡山,历时七天,共得即兴唱酬诗149首,编成“唱酬集”传世,“朱张雪霁”从此也传为佳话。

清代学者潘耒于1699年正月冒雪游衡山,游后得出“观日出于崂山,观云海于黄山,今观雪于祝融峰顶,为平生奇绝之游”的结论,还总结了南岳衡山的12大雪景,并留有“雪凝雪霁者皆好,云含云开态总奇”名句。

在南岳七十二峰中,除紫盖峰外,其它山峰都环拱主峰——祝融峰,呈朝拜状。唐代诗人杜甫对此作诗《望岳》:“南岳五峰尊,峰峰次低昂,紫盖独不朝,争长业相望”。唐代诗人韩愈有诗《游祝融峰》:“万丈祝融拔地起,欲见不见轻烟里。”

画作

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作为山水题材进入文人画家的视野始于明代中期,如陆治创作于1570年的《衡山七十二峰》,萧云创作于1636年的《南岳七十二峰之图》。他们以纪游、代游或卧游的性质观照七十二峰山水意象,主要集中在回雁峰至岳麓山之间的自然景观。清一代,文人、僧人、官吏等多群体开始参与到七十二峰意象的审美建构,在艺术风格开始呈现出不同的视觉形态,以视觉意象的加深与主观情思的表达为主要特征。如文人画家王宸的水墨“七十二峰”,宫廷画家沈振膦的青绿“七十二峰”,官吏刘权之的寿意“七十二峰”等。

开发与保护

民国时期,当局政府成立了南岳管理局,开始对南岳进行现代化开发。开始有计划地营造森修建登山公路。

1951年,针对南岳的保护和开发,湖南省成立南岳特别区,主要负责文物保护、植树造林、兴建旅游设施等工作。1978年,南岳管理局资费近3万元开始修缮庙宇建筑,1980年,经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衡山开始对外开放。

1982年,衡山被国务院评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1984年,南岳区人民政府成立,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次年设立旅游局,并颁布实施《南岳衡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对中心景区实施重点保护。

2005年12月1日,《湖南省南岳衡山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正式实施。逐步对方广寺、水帘洞、卧龙潭等袁区进行详细规划。

2007年,衡山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重要事件

2006年,衡山入选首批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名录。

2007年,衡山入选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参考资料

“一山一庙”走向了全域旅游 外交部将向世界推荐南岳.百家号.2023-05-05

湖南省南岳衡山自然保护区.湖南省林业局.2023-05-05

南岳衡山发现匿迹65年的毛柄金腰.今日头条.2024-03-30

南岳衡山.生态中国网.2023-05-05

紫盖峰文旅片区项目.衡山县人民政府.2023-05-05

..2023-05-19

..2023-05-19

..2023-05-19

南岳山中究竟有哪些珍宝?.南岳区人民政府.2023-05-05

走近湖南衡阳南岳庙会:穿越千年时光,焕发非遗新彩.衡阳市人民政府.2023-05-05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1984年).中国政府网.2023-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