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林森

林森

林森(1868-1943),原名林天波,字长仁,号子超,福建闽侯人,国民政府主席。

林森早年毕业于鹤龄英华书院。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 参加同盟会。武昌起义后策动九江新军独立,成立九江军政府,任民政长。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议长。1913年去日本,后加入中华革命党。1917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任广州大元帅府外交部部长。1921年任国会非常会议副议长,并一度任福建省省长。1924年任中国国民党中执委委员。1925年与邹鲁谢持等在北京西山开会,反对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1927年南京国民党政府成立后任立法院副院长、院长,1931年曾列名弹劾蒋介石。1932年起任国民党政府主席。1936年12月西安事变时,代理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力主和平解决事变全国性抗战时期,宣传团结抗日,后致力于废除美、英不平等条约。1943年8月,因车祸死于重庆市

学者林友华评价:林森之一生,适当中国民众从事英勇斗争以求取自由及永久团结之际,其在此一伟大工作中之热情,对于中华民国之建立,一如其睿智之见解,及卓越之学者风度,对于中华民国三十年来之进步者然,诚有无法估计之贡献。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林森,字长仁,号子超,原名林天波。1868年3月16日出生于闽侯县一个商人家庭。林森幼时随父亲迁居福州市,其父亲开一间小店铺维持生计。1876,林森进入美国教会创立的培元学堂读书,1881年1月毕业。同年2月,进入美国教会办的鹤龄英华书院读书,于1887年毕业。毕业后又前往台湾西学堂就读,1890年毕业,又进入台湾电报学堂读书。一年后,被分配到台北电报局工作,之后就与福州省亲郑氏女结婚。1893年,林森妻子病重去世,此后他终身不娶,以他三弟儿子林京过继为子嗣。

革命前期

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林森及所在单位台北电报局同仁与学堂学生积极编组义师,还投入黑旗军刘永福帐下,在与日军对战中,全军覆没,但林森机智脱身逃回福州市,在福州继续进行反清革命活动。1898年,林森因积极从事革命活动被列为“乱党”,为避免被捕的危险,林森再次离开福州,前往台湾。在寄居台北市朋友家的期间,林森加入了兴中会。由于日警侦查甚严,林森就考取台南法院嘉义支部任通译为掩护,继续从事革命活动。1899年春,林森奉孙中山之命与林雨时一起在福州组建兴中会福建分会,为了掩护工作,两人还分别应聘闽县、侯官两地高小学堂任教,以此进行革命宣传及人才培养等工作。1901年,林森前往上海电报局工作并继续从事革命活动。1902年,考入上海江海关工作,筹建了“旅沪福建学生会”,后林森被此学生会推举为会长。1904年初,林森口述,蔡人奇笔记,编成《闽警》一书,由上海复初书社刊印发行。1905年,林森率领福建学生会全体会员正式加入同盟会。

辛亥革命

1909年,林森被调往九江海关工作并结识了吴铁城,还秘密组织了中国同盟会九江支会并出任“支会主盟人”,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后又在九江繁华地带公开设置“浔阳阅书报社”,自任社长。1910年,林森以创办商团保护商民的名义,成立了军事训练班。在军训结束后,便开始办商团。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前,林森他们即与上海市陈子范、湖北的詹大悲建立联系,10月10日武昌起义后,便立即策动九江的新建陆军标统马毓宝于10月23日宣布独立。随后成立九江军政府,马宝为都督,林森任副民政长,吴铁城任总参议官。他们曾联系海筹等海军舰艇起义,并共同商定了统一江西省和援鄂、援皖等决策。同年11月,林森被推举为江西出席临时参议院代表,九江商会还特地制作一面镌刻“功在民国”的匾额送给林森。 并且在此月中旬,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先后在沪、汉、宁开会,林森为江西代表,曾参加上海市、南京会议,同其他代表一起制定了“临时政府大纲”,并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反袁拥孙

在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成立后,林森是作为福建省的议员参会并被当选为临时参议院院长。此后,参议院开始制定《临时约法》的工作,不久清帝退位,袁世凯假意表示赞成共和,孙中山被迫向参院提出辞呈。之后由于在开会时对于迁都问题出现了新旧议员冲突的混乱局面,林森难以主持会议,申请辞职。辞职后回到福建,按照孙中山的指示组织国民党福建支部。1913年4月,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在北京开幕。林森作为福建省选出的参议员参加大会。同年9月,由于不能容忍袁世凯专权,离京南下,回到家乡。10月,袁世凯当选中华民国第一任正式大总统,随后下令解散中国国民党,撤销国民党的党员的国会议员资格,林森也在撤销之列。12月,林森前往日本东京拜见孙中山,填写誓约加入中华革命党。

发展国民党

1913年年底,林森在临赴美洲前,孙中山特赠密电码本以便联系。1914年2月,林森被推为国民党美洲支部副支部长,3月被推举为民国维持会会长。5月,到达美洲大陆,奉孙中山之命积极开展党务工作和向侨胞募集捐款活动。7月,国民党美支部所设讨袁筹饷局,定名为“民国维持会”,林森被推举为会长。在繁忙的党务工作、募捐筹款工作之余,他还十分关注华侨的中国文化教育,曾经亲自担任华侨子弟小学的中文教师。11月,林森以旧金山中国国民党美洲支部代理部长的名义,致函各分部请认捐远东通讯处经费,并抵制袁世凯派人在美借款活动。之后又当选美洲中国国民党支部长。年底前往古巴募捐筹款。1915年,前往加拿大纽约工作。同年5月,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以承认其帝制为交换条件,全国反对。于是,林森就到纽约与冯毓宝自由晤面,促使其去日本与孙中山共谋国是。孙中山鉴于当时的局势,给林森回电继续实行革命,用革命制止瓜分,所以林森在美洲继续致力于革命活动。7月,林森仍被选为美洲旧金山民国维持会会长。7月底到8月初,林森组织全美各埠国民党恳亲大会。1916年6月,袁世凯去世,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宣布遵行《临时约法》恢复国会,段祺瑞出任国务总理。7月,林森从旧金山起程回国,回国后去北京向刚恢复的国会报道。9月,与张继居正等人商组成立“宪政俱乐部”,之后被分裂成四派,林森一派的被称为拥孙派,积极贯彻孙中山的主张。

第一次护法运动

1917年1月,黎元洪重新召集国会于北京。6月,黎元洪在段祺瑞及其督军团的压迫下宣布解散国会。随之而来的就是黎元洪征召张勋入京来讨段,后张勋实行复辟,段讨逆,丁巳复辟失败。在张勋复辟期间,国会议员电请总统黎元洪南下护法。7月份,孙中山筹组护法政,并在广州市召开非常会议。在广州的国会开幕上,林森参加大会,讨论组织政府的问题。8月,大会通过《中华民国军政府组织大纲》,决定组织护法军政府。9月10日,孙中山宣誓就职,安国军政府正式成立。随后出师北伐,护法运动正式开始。11月,林森为支持护法大业,前往日本,联络侨领杨寿彭,向日本洽购飞机等军械。一年多后,这批飞机运抵广东省,奠定了护法空军发展的基础。12月,林森前往南亚菲律宾等地向华侨募捐以支持护法运动。1918年春,林森从南洋回到国内,之后孙中山特命林森署理军政府外交总长。4月份,林森于孙中山联合通告驻华各公使,宣布北京政府非法,并且奉孙中山之命前往上海市,联络议员南下,以召集足够人数在广州市召开正式国会。5月,国会召开非常会议,决定将大元帅制改为政务总裁合议制以排斥孙中山。林森听到此消息,要求国会延期改组,但是此时的国会对林森等人的意见置之不理。之后孙中山的权力被剥夺,离开广东省。林森回到广东后,在国会中尽力调和各方关系以贯彻孙中山的护法主张。8月,林森南下广州的国会议员召开联合会议,决议否认北京政府非法召集的新国会。10月,广州国会以压倒多数选举林森为参议院议长,嗣兼宪法会议议长,于是拥孙派在国会中的力量得到加强。

巴黎和会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林森与邹鲁等人联名请求孙中山代表中国出席在欧洲举行的和平大会。后面广州参众两院召开联合会议,由参议院议长林森担任大会主席,作出了两项决定:第一,解散北京非法国会;第二,徐世昌退总统位,作为停战的先决条件,坚持进行护法斗争。1919年1月,巴黎和会开幕,中国作为战胜国派代表参加了会议。巴黎和会召开之时,中国代表在和会上提出的山东省问题被拒绝。2月18日,广州国民大会举行,林森担任大会主席。大会通过组织外交后援会,由国民派代表赶赴巴黎,争取在会上撤销中日之间一切不平等条约;抵制日货等决议。同月,南北和平会议在上海开幕,但是和谈无果。孙中山提出议和“以恢复国会自由行使职权为唯一条件”支持广州国会的护法战争。3月2日,国民外交后援会在广东省议会召开干事会成立会,林森当选为会长。4月29日,林森在广州市主持了黄花岗烈士的公祭活动。5月10日,林森主持会议反对北京政府的“善后大借款”4亿元,并在之后极力主张反对对于南北和议的再行让步。6月底,在全国人民强大压力下,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合约”上签字,之后国会召开参众两院联合讨论外交问题。林森等人致电协约国各国会,表明中国人民誓言必争国家的领土和主权以及民族尊严的严正立场。10月10日,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加“中国”两个字以区别于民国元年的国民党。

第二次护法运动

1920年春,桂军为了谋求同北洋政府妥协,停发国会维持费,大部分议员离粤,林森亦于4月去上海市。11月,陈炯明率粤军回粤,孙中山再至广州市重整军政府。1921年1月,林森回到广州,国会复在广州开非常会议,林森为议长。4月,林森主持两院联合会议审议通过《中华民国组织大纲》,非常会议选孙中山任非常大总统,并于5月5日就职,林森代表国会授印并致词,随后孙中山发布对内外宣言,组织正式政府。8月,国会非常会议做出出师北伐的决议,明令出师讨伐,以谋国家统一。10月,孙中山开始计议北伐,林森曾为此致书海外筹款,之后孙中山到达南宁市陈炯明商量北伐大计,随后启程赴桂林市,组织大本营筹备北伐。1922年5月,孙中山以陆海军大元帅名义下令北伐,兵分三路,开始北伐,之后北京政府大总统徐世昌发布辞职令,想让黎元洪复任,广州市非常国会不允许。6月,陈炯明叛变图谋杀害孙中山,孙中山离粤赴沪,于是被迫停止北伐,第二次护法运动也失败了,广州非常国会也消亡了。之后孙中山改编北伐军为东路讨贼军,进攻陈炯明,并任命蒋介石为东路讨贼军参谋长。10月,北伐军攻占福州市,福州召开福建省各界公民大会,林森被推举为福建省长。

大革命时期

1923年2月,许崇智率军回粤,福建就被北洋政府控制,林森失去在福建的军事力量,被迫辞职。同月,陈炯明退走惠州,孙中山广州市大元帅职。7月,林森被任命为大本营建设部部长,兼治河督办。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改组了国民党。林森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但他却反对孙中山的三大政策。7月,孙中山被授为国父,同月月底,林森出席檀香山的太平洋粮食保存会议,大会结束后前往欧美访问。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辛酉政变,囚禁贿选总统曹锟,驱逐溥仪出宫,并邀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之后孙中山决定北上,但是在12月,孙中山肝病发作,月底,孙中山抱病入京。1925年3月孙中山去世,孙中山丧事筹备委员会成立,由林森等12人组成。随后,林森与邓泽如等人前往南京,勘定墓地,选定建筑图案,在南京紫金山开始筹建孙中山两周王陵,担任总监工。6月,广州市大元帅府改组为国民政府,之后,国民政府在广州正式成立,林森、廖仲恺等人为委员,以汪精卫为主席,同时组成了国民革命军。在此期间,林森担任援助沪案代表大会的主席,并发表演说声援五卅运动。8月,廖仲恺去世,林森等人审理“廖案”,主持公祭廖仲恺,并在之后接任廖仲恺的中央常务委员一职。1925年11月,中国国民党召开“西山会议”,林森是这次会议的重要人物之一,并多次担任会议主席,又被推举为“西山会议派”的中央常委兼海外部部长。1926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广州市召开,这一期间,林森生病,在西山会议派的上海市“二大”仅出席一次,后被推举为海外部部长。随后上庐山修养一段时间,又返回家乡隐居。3月,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汪精卫随之辞职。

大革命失败

1927年1月,广东国民政府迁往武汉。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7月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相继叛变革命。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又一个国民政府,同武汉的国民政府对立,汪精卫在武汉也开始“清党反共”,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9月宁、沪、汉三方合流,在南京成立特别委员会,林森是该委员会会员,但由于身体欠佳,未到会。后此委员会因中国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加剧被无形解体。年底,林森从福州市回到南京,致力于中山陵建设。1928年,特委会成立前,蒋介石下野后于1月重新上台,并在南京召开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改组国民政府,林森任国民政府委员。9月,国民党中央常务会议决议林森为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并当选为立法院副院长、国民政府委员。10月,国民政府实行五院制,林森任副院长。1929年1月,林森被特任为侨务委员会委员长。3月,国民党召开三全大会,林森被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之后他还是孙中山陵墓建筑的主持人和迎榇专使之一。从1929年2月到1930年12月,民法委员会初步完成了民法的法典化。林森主张编订民商统一的法典,实行民商合一的编制体例。1930年1月,林森被任命为党史编委员会委员之一,并多次主持了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民国二十年(1931年)2月下旬,胡汉民因同蒋介石发生矛盾被扣。3月,国民党中央常会决定由林森任立法院院长。事前他已出国赴菲、澳、美、英、德、法诸国慰问侨胞并视察党务,于是院长职务由邵元冲暂代。4月,邓泽如等四监委弹劾蒋介石,尚在国外的林森挂名四监委之内。 5月25日,林森列名在唐绍仪等二十二人要求蒋介石在“48小时之内,即行引退”的联署通电中。28日,反蒋派在广州市组成“非常会议”,形成“宁粤对立”局面。由于林森和粤方几个要人关系较密,粤方曾把他的名字列在里面。6月2日,因挂名通电弹劾蒋介石,林森被南京国民党中央开除党籍,并下令通缉。同月,国民党中央常会决定由林森担任立法院院长。7月,林森视察美洲、欧洲完毕,开始在瑞士度假,为时3个月,10月回到南京。11月,林森出席中国国民党“四大”第二次会议,并担任会议主席。

担任主席

1931年九一八事变过后,蒋介石对日本帝国之一采取不抵抗政策,遭到全国人民的坚决反对。11月,林森出席国民党“四大”会议,担任会议主席。12月,蒋介石被迫第二次下野,林森被推为代理国民政府主席,之后,国民党第四届中央监察委员推定林森为临时常务委员。12月22日,林森担任在南京开幕的国民党四届一中全会主席,后次会议确定国民政府主席为国家元首,不负政治责任。之后,林森被选举为国民政府主席,于1932年元旦就职。

抗战期间

林森任主席后不久,发生“一二八”中日淞沪之战,国民政府暂迁洛阳市。1932年3月,蒋介石东山再起,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掌握中国国民党统治的党政军实权。林森本来就不具有实际职权,此后更是形同虚设。1933年3月,林森被当选为中山文化教育馆理事。5月“塘沽停战协定”后,国民政府迁回南京。10月,林森被推姘为第五届全国运动大会名誉会长。11月,发生福建事变,林森出席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讨论福建事变问题。1936年11月,林森提出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的八项主张。12月,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12月13日,林森出席在中央党部召开的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和中央政治会议的联席会议,在谈到对西安市张学良、杨虎城要不要出兵讨伐时,明确表示“讨伐令不可下”,极力主张和平解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民政府又迁往重庆市,林森于11月抵达重庆。1938年3月,林森主持中国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议决召开国民参政会。4月,林森通过《抗战建国纲领》,选举蒋介石为总裁。12月,汪精卫叛逃投敌,林森决定开除其党籍。1941年12月,林森以中国国家元首名义向德、意、日三国宣战,并于此后致力于废除中国和美国、英国等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车祸逝世

1943年5月10日,林森的司机因车速过快致使车辆撞到了电灯柱,车子发生了震动,当时林森感到不适。5月12日,林森在准备去接受挪威大使递交的国书的途中,在车上晕厥,发生脑出血偏瘫。6月下旬,病情略有好转,神志清楚,即由国民政府迁回林园官邸继续休养。之后林森病情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7月21日,林森病情又加重,于8月1日19时04分逝世。林森的灵堂设在林森的双河桥林园主席官邸。8月2日为公祭日,党政军官员首先进行了公祭。重庆市全市停止交通三分钟,民众肃立,鸣礼炮101响。上午,国民政府各要员亲临恭祭。下午,移灵至大礼堂之后,开始大殓。8月7日,国民党中央、国民政府为林森举行隆重的公祭。8月15日下午2时,延安市各界数千人在边区大礼堂举行了隆重的公祭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大会。9月7日上午,公祭林森的典礼分别在重庆的山洞双河桥、市内的新运服务所以及夫子池忠义堂举行。11月17日,国民政府以国葬之礼将林森安葬于重庆双河街林园内。此外,全国各地也纷纷举行悼念活动,祭悼林森。

人物成就

政治

林森参加反割台的武装斗争,为保卫台湾、建设台湾做出独特贡献。辛亥革命前,林森在台湾工作并从事革命活动有10年之久,亲身参加了反对日本割台的武装斗争,他在临终前还特别嘱托同僚“一定要光复台湾”。

林森创建革命团体福建学生会,致力反清革命。1903年春,在上海江海关工作的林森发起组织了“旅沪福建学生会”。这是比1904年2月的“华兴会”、1904年7月的“科学补习所”、1904年11月的“光复会”成立更早的革命团体。林森还编辑《闽警》一书,指出了华族所面临危机的严重性,呼吁国人奋起救亡图存,为唤醒民众发挥了重大作用,为辛亥革命做了思想舆论的准备。

林森成功领导九江起义、策动海军反正,为稳定辛亥革命大局做出杰出贡献。1911年10月23日,林森领导九江起义,部署周密,措施得力,光复九江,并且保持了政局的稳定。九江起义胜利后,林森进一步策动了清海军“海筹”“海容”“海琛”等主力舰起义,参与策划了增援武昌的举动,还推动了“镇江起义”、上海市和南京的光复,为稳定辛亥革命大局做出重大贡献。

林森为中国国民党改组及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国民党一大”筹备召开做出贡献。1923年10月25日,孙中山委派胡汉民、林森、廖仲恺等九人为临时中央执行委员,汪精卫、李大钊等为候补执行委员,米哈伊尔·鲍罗廷为组织教练员组成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由是林森作为国民党核心人物之一,参与全面负责国民党改组和筹备召开国民党一大的工作。“一大”期间,林森又被孙中山指派为五人主席团成员之一,在大会的核心领导人之列,共六次担任大会执行主席。林森任执行主席的次数仅次于主持会议八次的孙中山。大会选出中央执行委员24人,林森榜上有名,还当选为海外部部长,后来又曾一度成为国民党中央常委。

林森首倡尊称孙中山为国父。林森是孙中山先生的挚友,当孙中山两度出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时,与他合作的参议院、国会议长都是林森。1939年11月,林森领衔与石瑛张知本等12 人提议尊称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国父,获得批准,由国民政府 1940 年4月1日,明令公布遵行。

林森是“元首虚位”政体的实践者,为抗战做出重大贡献。林森是在1931年底出任国府主席的。由于林森是年高德劲的超然人士出任“虚位”元首,他的上台有利于人心的维系、政局的稳定,起了中枢机构平衡器的作用。事实上,林森成为元首后,中国国民党内部历时多年的新建陆军阅混战、派系纷争严重的局面大有改变,基本稳定下来,实现了暂时的统一,而统一稳定确有利于抗敌御侮。随之,无论是1932 年初的“淞沪会战”,还是在 1937 年七七事变后的全民族抗战中,林森更是以极大的热忱、坚定的立场、毫不含糊的态度投入到抗战救国大业中。在西安事变中,林森被推为代理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坚决主张和平解决。林森在抗战初期就再三阐述了“坚持长期抗战”“持久战争”“全面抗战”的思想。1941年12月9日,林森以中国国家元首的名义发布我国对日本宣战令。

文化教育

创办中国航空教育

林森创办了中国航空教育,在其推动下,飞机于1903年12月才首次试飞;1911年秋,在美国进行飞机长途试飞。而在1916年春夏,林森在美国创立华侨研究飞行的“民强学校”,并集资购买练习飞机,林森亲自出任飞机队队长,聘请美国人教学,他还提议选择党中青年进入美国航空学校学习,以造就中国航空人才。后来,民国时期的民用航空、空军的领导骨干多出于这批培训出来的人才,如李光辉、张惠长、杨仙逸等20人,数年后学成返国,为祖国服务,成绩斐然。

弘扬孙中山及革命烈士精神

1919年1月起,林森在孙中山大力支持下筹建黄花岗烈士墓,并于1923年4月29日在广州市主持了盛况空前的公祭黄花岗烈士活动,大力弘扬烈士的革命精神,激发国人的爱国热情。孙中山逝世后,林森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到孙中山后事的操办上。他出任“总理葬事委员会”分管工程建设的常委,又兼任陵园管理委员会主任,为中山陵的建设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1929年盛况空前的孙中山下葬中山陵的“奉安”大典活动中,林森出任“特派迎株专员”的首席代表,确保移灵奉安大典的顺利进行。

法制

林森参与了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筹建工作,被推为临时参议院院长。临时参议院是当时中华民国的最高立法机关,担负着繁重的开国制宪、建章立制以及审议国家大政方针的工作。在林森领导下,临时参议院修订了著名的《临时约法》。在护法运动中,林森兼任非常国会宪法会议议长,主持制宪工作。

外交

在“二次革命”中,林森奉孙中山之命到美洲主持中国国民党党务及侨务工作,成功地为革命筹得大量款项;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林森出任国民党中央首任海外部部长,后兼任侨务委员会委员长,成为中国近现代侨务工作开拓者。

主要作品

书画

林森喜好书画,尤擅画松,书学颜柳,南京、苏州市上海市及川、桂、黔等地多有其题字书丹

文学

林森的言论文章,大多被收入《林子超遗集》和《青芝老人遗墨》中。

人物评价

中国清末民初的华侨领袖、民主革命家、教育家黄乃裳:林君在沪组织福建学生会,聚东西洋及省内外福建学界名人于一堂,共同研究政治、社会、文化事业,为改革中国的准备,其旨趣实堪为世人所崇拜。其关怀公益,嘉惠后进,实当今中国之第一人。其国尔忘家,公尔忘私,尤属难能可贵。

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自如兴中会至今,无一事无一役不是笃行革命宗旨而不稍怠。

美国国务卿康德尔·赫尔:中国自此失一举世尊敬爱戴之领袖。林主席之博爱慈祥,使所有觐见者为之感动。林主席在中国古典传统,现代学术及政治方面,均被认为卓越之学者。其品格及人格上之特殊性质,于其生前职位,更加增威望。总之,林主席之英明判断及坚毅勇气,于指导中国应付其已遭遇并已克服之艰难时际,要为极大之助力,林主席天赋之资质,于奋力图争之艰辛岁月中,尤具特殊价值。此一哄争今日在继续进行,反抗其暴戾贪婪之仇敌。美国人民对林主席之逝世,深感于争取公正高尚生活方式之共同战争中,已失一忠实之友人。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林故主席之一生,适当中国民众从事英勇斗争以求取自由及永久团结之际,其在此一伟大工作中之热情,对于中华民国之建立,一如其睿智之见解,及卓越之学者风度,对于中华民国三十年来之进步者然,诚有无法估计之贡献。

大公报社论《敬悼林主席》:林先生在党为端庄凝重的元老,在国为雍容垂拱的主席,都有旋乾转坤扶持国运之伟功。推崇林先生者谓其年高德,羡慕林先生者谓其清福无量。而不知即在此年高德劭、清福无量的八个字中,于党于国,都叨其潜移默化之鸿。林先生不问细事,但遇大关节目,则坚持大体,铮铮有声。林先生任国民政府主席十二年,实在是中华民国理想的元首。林主席生活简素,和易近人,仪容潇洒,而道德崇高,正足象征文化古国建设新邦的平民元首。林主席雍容垂拱,不问细事,给国民政府主席树立一个模范,也给中华民国创为一种政制。

学者林友华:林森“毕生尽萃于华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功在国家”的特殊贡献。

人物关系

轶事典故

平民元首

林森身为元首,却过着平民化的生活。衣着方面,他经常身着黑色或蓝色大衣旗袍,戴灰绒呢帽或黑色礼帽。饮食也很简单,喜欢吃清淡素食,几乎烟酒不沾。在国难时期,更是简单朴实,每天只买两角钱的肉。林森喜欢轻车简从,习惯独来独往,除了司机外,平时不喜随带侍从,了解民间疾苦。路上遇见农夫乡民,经常下车和他们闲话水蛇麻;有时独自漫步街头商店,与市民聊天,态度和蔼可亲,很多和他谈过话的人,还不知他就是国家元首。

夫妻情深

1893年,林森妻子病重,于是林森回福州市探亲。最后妻子不幸病逝,林森悲痛万分,誓不再娶。此后终身过着单身生活。后来以他的三弟的儿子林京过继为子嗣。

书法家

林森还是一位功力深厚、颇具大家风范的书法家和联坛高手。他在抗战大后方陪都奔忙于国务活动之余,潜心于书法创作、理论研究及楹联撰写,有不少独特建树,常有精品力作问世,并与于右任等书法大家多有交流。林森之书法以楷书魏碑最具特色,其字结体严谨,工整秀雅;字人,平易真切,又力透纸背,彰显劲节,颇具传统功力和人文风骨。

收藏之谜

林森身居高位,深居简出,一生不嗜烟酒,喜欢收藏。他的住所里,到处摆设着各种古玩。闲暇之时,常常赏玩再三。在他收藏的众多古玩中,有一件林森极为珍视的东西:一具白骨骷髅。林森并将它摆在居室的显要处,十分刺目。他常独自对其凝视良久,陷入深深的沉思。根据相关资料记载,10 多岁的时候,林森读书时,便由家中长辈作主,迎娶比他年龄大的郑氏为妻。婚前他与郑氏素不相识,从未谋面,故婚后并无感情。而他对自己的表妹却十分倾慕,一往情深。1893年,林森的发妻郑氏突然患病,不久不治而亡。这时林森跟表妹的感情更加浓烈,难舍难分。正当他们热恋的时候,林森表妹的父母突然决定将女儿许配给一个华侨巨商的儿子。婚事是背着表妹悄悄进行的,等到表妹知道时,一切都已成定局,难以改变了。后来,表妹找到林森,表示要和林森私奔,但是林森拒绝了。后来,表妹上吊自杀。林森非常悲痛,便收下了这具白骨,摆放在了住所里,从此不再亲近女色。

爱古玩而简朴

林森虽好古玩,可生活简朴,对一些价值高的又不舍得高价购买,也不用自己的地位去接受馈赠,大多都是单纯的玩了一下后就再还回给来人,既然送又送不得,买又买不起,所以古董商们就专门带一些价廉物美的玩意,来给林森赏玩,这些东西便宜,也好看,林森也负担得起,看中了就直接买了。所以林森家中古玩虽多,但大多都不是高昂之物,放在家里自己欣赏一下就行了,拿出去卖是没什么价值的,据说林森去世后,后人根据他的遗愿,将家里收藏的几百件字画和古玩放在南京牌楼里展销,所得款项全数捐给故乡闽侯县的中学,结果在一众收藏中值钱的只有两幅苏轼的手迹,其他的都是一些便宜货,让人哭笑不得。

后世纪念

林森墓

林森墓位于重庆市歌乐山双河街山洞林园,在林森公馆右前方,为圆柱形土石墓冢。墓冢坐北向南,墓直径13.4米,高3.2米,占地面积976平方米,墓冢弧形转角左右各18级,四周有圆形石栏杆,高80厘米,宽30厘米。墓冢前有扇形墓碑,上有中国国民党党徽。正中楷体阳刻“国民政府故主席林森之墓”,系国民党元老居正题书,隶书“中华民国三十五年七月二十一日立”。墓碑宽2.86米,高3.68米,座长3.28米、宽0.7米、高0.79米,碑后墓志文系叶楚伧撰文、吴稚晖篆额、居正书丹。墓前为长方形石坝,长28.2米、宽22.65米,石坝前有中央回纹、云雷纹,左右各42级梯形踏道。

林森公馆

林森公馆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程埔头七星巷。民国十年(1921),由闽侯县尚干乡民集资兴建。林森公馆是林森在榕期间曾居住的地方。这座坐西向东的三层中西合璧建筑呈“T”字形,2009年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

子超楼

子超楼位于南京总统府中轴线北端,1935年建成。内设林森的主席办公室,蒋介石的总统办公室,李宗仁的副总统办公室,秘书长办公室,国务会议厅等。子超楼由无锡籍建筑设计师、毕业于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建筑科里昂分校的虞炳烈设计,南京鲁创营造厂承建,耗资106952银元。子超楼是中国新民族形式风格代表建筑,也是典型的民国时期行政管理建筑。1936年元月,称为主席办公楼。1948年5月,改称总统府办公楼。1943年8月林森在重庆遇车祸逝世后,该楼以林森的字命名,称作子超楼,以资纪念。

林森故居

林森故居位于闽侯县详谦镇凤港村,坐北向南,单进,进大门为天井,左右厢房,主座面阔三间左右厢房,主座面阔三间,进深五柱,两侧封火山墙。

林园

林园坐落在重庆市沙坪坝区歌乐山的峡谷中,背倚青山,前临老成渝公路,后靠古庙新开寺,是抗战期间蒋介石和林森在重庆的官邸,因林森逝世葬于此,故称。

林森县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10月10日,国民政府为纪念林森,而将他的家乡闽侯县改名为林森县。1950年4月,林森县复名闽侯县。

林森国民小学

在中国台湾,以“林森”命名的国民小学有嘉义市林森国民小学、台北市林森国民小学等。

林森路和林森街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重庆市有一条林森路,是以林森的名字来命名的,1950年为纪念重庆解放而更名为“解放路”。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0月,中华民国上海特别市政府将宁波路、泰山路、庐山路统合更名,分称林森东路、林森中路和林森西路,以纪念林森,到1950年才被更名为淮海路。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清廉可风的林森.福州市人民政府.2023-10-06

乡贤林森.中国民主建国会.2024-01-16

林森.辞海.2023-07-31

国民党曾为林森举行国葬 蒋介石亲往祭奠(图).中国新闻网.2024-07-16

林森在重庆的笔墨情缘.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2023-08-16

民国主席林森,为啥在卧室里放了一具白骨骷髅?.搜狐.2023-08-31

中国近代史上有哪些有趣的事件?.知乎.2023-08-31

这些建筑见证辛亥福州光复.福州市人民政府.2023-08-16

..2023-08-16

建党伟业.豆瓣电影.2023-08-16

辛亥革命.豆瓣电影.2023-08-16

百团大战.豆瓣电影.2023-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