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启疆
罗启疆(1902年11月-1940年4月5日),苗族,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达车乡张坝堰人。1920年考取省立法政专门学校,1922年进入云南陆军讲武学校,后又进入庐山军训团第一期和陆军大学函授班深造,原国民革命军第82师师长,死后追赠为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
1902年11月,罗启疆出生于一个军伍家庭,从小爱好军伍生活,经常跟随父亲办团务、练乡勇。1922年,他进入云南陆军讲武学堂第18期求学。1924年毕业后,罗启疆加入川军罗觐光师部,被委任为师警卫营营长。
1925年,国民革命军第10军(军长王天培)到松桃苗族自治县招募兵员,罗启疆被委任为教导师第1团团长,随即北伐。1926年,罗启疆改任军直属独立团团长。同年10月,罗启疆率部协同友军击溃北洋军阀卢金山部。次年4月,又在韩庄、官庄和沙沟一带击溃军阀张宗昌部。此后罗启疆因功升为少将团长。1927年7月,第10军整编,罗启疆团编入第30师,罗启疆任副师长,代理师长职务。不久,王天培赴南京被扣杀,队伍溃散。罗启疆率部投武汉桂系,奉李宗仁、白崇禧密令,剪除蒋系独立第二师师长贺对廷,因功任师长。1930年初,又归附蒋系何成浚部,任独立第34旅旅长,驻湖北恩施。
1930年秋,罗启疆奉命前往鄂北随县、枣阳市一带参与围剿豫鄂皖边区红军。1932年10月,他率部在枣阳新集阻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因其作战顽强,受到蒋介石嘉奖。1934年冬,罗启疆又奉命前往湖南常德、桃源县一带阻击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但被中国工农红军击败。
1937年7月,七七事变爆发。罗启疆电请率部赴华北前线抗日,蒋复电待命行动。“八一三”淞沪事变爆发后,日军进犯上海市,罗启疆率部开赴太仓市,据守浏河镇,继而在常熟市、福山镇、无锡等地与日军激战。南京失守后,罗启疆亲临前沿阵地指挥,攻克宁国市的日军阵地扁担山。1938年,率师参加武汉会战,在石灰窑、苇沅口、半壁山一线阻击日军,并派一个团挺进敌后开展游击作战,予敌以重大杀伤。1939年9月第一次长沙会战中,奉命进攻,一举收复平江县,乘胜追击并最终击溃日军。会战结束后,罗启疆部受到战区指挥部的嘉奖。
1940年4月,罗启疆率部驻守岳阳黄岸一带,突患重病,猝然病逝,终年38岁。得知其死讯后,中国国民党政府追赠他为陆军上将,生平事迹交国史馆编纂,葬于衡山。罗启疆曾获得过国民党政府颁发的126号四等云麾勋章、国民党军事委员会颁发的78号纪勋章、国民党政府颁发的78号革命十周年纪念勋章。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02年11月,罗启疆出生于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苗族自治区达车乡张坝堰。其父罗青云是武举人,为当地团总,家道殷实,颇有势力。母亲张夫人为其父正室。罗启疆从小爱好军伍生活,曾在贵阳省立模范中学读书,跟随父亲办团务、练乡勇。1920年,罗启疆考取省立法政专门学校。1921年秋,罗启疆率壮丁100余人,投靠川军罗觐光师部,任连长。次年入云南陆军讲武学堂第18期,吕振羽朱德元帅同窗求学。1924年,罗启疆从云南陆军讲武学堂毕业回原部队,被委任为师警卫营营长。
革命经历
投身北伐
1925年,国民革命军第10军(军长王天培)教导师师长吴勉安(松桃县大坪人)回松桃招募兵员,罗启疆被委任为教导师第1团团长,随即北伐。1926年,罗启疆改任军直属独立团团长。同年10月,罗启疆率部协同友军击溃北洋军阀卢金山部。1927年4月,北伐军与军阀张宗昌部激战于津浦铁路。罗启疆率部攻克韩庄,后于官庄、沙沟击溃敌军。战后罗启疆因功升为少将团长。
军阀混战
1927年7月,第10军整编,罗启疆团编入第30师,罗启疆任副师长,代理师长职务。不久,王天培赴南京被扣杀。何应钦等密谋夺取第10军军权,暗中拉拢罗启疆,排挤王天培的亲信。但罗启疆感恩于王天培,不为所动,并寻机率亲信人马离开。1928年春,罗启疆率部到达湖北英山,与桂系取得联系,暂住武穴市。不久,他奉令截击蒋系独立第2师(师长贺对廷)。由于双方实力差距过大,罗启疆假意投诚,设“鸿门宴”,智擒了贺对廷。随后,罗启疆因功升迁为独立第2师师长。同年冬,罗启疆部被整编为51师(师长李品仙)153旅,罗启疆任旅长。
1929年春,唐生智接任第5路军总指挥,153旅移驻河南巩县。罗启疆深知险恶,带一个连回家省亲,妥善解决了与姚雨珍弟兄的杀父之仇,在松桃苗族自治县各界人士中产生很大影响。罗启疆趁机组建起3个团,因投靠毛光翔不利,适值川军赖心辉22军途经秀山,被委任为第4师师长,开赴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30年初,因变故,经与武汉行辕主任何成浚接洽,罗启疆部暂编为第19旅,间接成为蒋系的建制军队。
围剿红军
1930年秋,暂编第19旅改为独立34旅,罗启疆担任旅长,奉命调往鄂北随县、枣阳市一带参与围剿豫鄂皖边区红军。1932年10月,他率部在枣阳新集阻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该役罗旅作战顽强,伤亡800余人,受到蒋介石嘉奖。随后,罗启疆在随县创办干部学校并自任校长,招收青年学生,培植势力。他从连队中抽调下级军官、军士任教官,招收学员达600多人。罗启疆又在湖南泸溪私设兵工厂,重金聘请技术人员,制造枪炮。1934年冬,罗启疆部奉命前往湖南常德市、桃源县一带阻击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但被中国工农红军击败,只得困守常德。1935年初,进攻湘鄂川边区红军,尾追红军至永平、华坪县。同年冬,他率部经过松桃时,到各中小学慰问,赠送纪念品,在送给毕业班每个学生的毛巾上,欣然题辞:“内讧频仍,外侮维艰,未来重任,责在青年。”
1936年夏,桂系以蒋介石不抗日为由,公开反对蒋介石。罗启疆部奉令驻防榕江县、三合(现三都水族自治县)一带,监视桂系行动。罗启疆吕振羽李宗仁、白崇禧达成秘密协议。1937年春,调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黄平县、三穗以及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一带担负保护京滇公路和清剿土匪的任务。
浴血抗日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罗启疆电请率部赴华北前线抗日,蒋复电待命行动。“八一三”淞沪事变爆发,日军进犯上海市,罗启疆率部开赴太仓市,据守浏河镇、大场、绿渡桥一线。当时日军并未向该线进攻。直到日军从乍浦镇登陆,威胁后方,全线被迫后撤,罗启疆旅于常熟市、福山镇、无锡等地与日军激战。南京失守后,罗部转战安徽南浔一带,攻打宁国市的日军阵地扁担山,以掩护全线出击。罗启疆亲临前沿阵地指挥,反复冲锋,三次肉搏,终将日军击退,夺取了扁担山,因连续作战,伤亡惨重,损失极大,缩编为一个团,由张鹏霄任团长,编入吴奇伟的第4军90师。罗启疆奉命回松桃苗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重建队伍。
1938年春,罗启疆在松桃、秀山、花垣县一带,以预备第13师名义,组建新兵3个团,开赴江西分宜、新余市一带驻防。不久,预备第13师在新余奉命与原湖北省荣锦芳的82师合编为新82师,罗启疆升任中将师长,取消预备第13师番号,正式纳入国民政府陆军序列。10月,武汉会战爆发,新82师开赴湖北大冶,防守石灰窑、苇沅口、半壁山农场一线,阻击日军。这一线阵地多次受到日军猛烈攻击,激战数日,损失较大,退守湖南岳阳的黄岸市、灵官桥、蒋家大屋一线。
新82师拨归79军辖制,军长夏楚中是蒋介石的嫡系,他撤销了82师原有的旅编制,把6个团缩编为1个建制团和1个转战补充团。对此罗启疆颇为愤慨。同年,日军进攻长沙市,新82师奉命在平江县、浏阳一带阻击日军,担任相士山、麓孤山一带敌后游击任务。罗启疆派麾下毛定松团率部插入敌后,挺进至毗连通城、崇阳县、岳阳市三县间之药始大山,开辟作游击根据地,对敌展开军事与政治斗争。毛团首先控制了敌占区的维持会,从而获得日军活动的情报,掌握日军活动的规律,采取小部队夜袭、扰袭,并乘敌军运输补给品或换防时,中途伏击,给日军造成较大损失。日军的作战指令特别指出:“当心罗匪毛支队的游击。”
1939年夏,罗启疆师驻守湘北。9月,长沙市第一次会战中,79军奉命从北面进攻,在王甲本师从正面强攻受挫后,罗启疆师接令沿岳麓山渡捞刀河,从侧翼袭击长沙北门;攻占北门后,掩护全军正面反攻长沙。考虑到敌人装备优良,又占据有利地势,且戒备森严,罗启疆召集团长以上军官研究进攻方案及兵力部署,决定利用夜间,组成若干梯队,轻装秘密接近,出敌人不意突然袭击。先头梯队一经得手,后续梯队迅速跟进扩大战果,巩固已经占领的阵地,等待友军配合作战。罗启疆派杨恩贵团组成第一线突击梯队,亲率毛定松团组成第二线突击梯队。杨恩贵团在夜幕中顺利渡过了捞刀河,向防守北门之敌军发起攻击,由于敌军炮火猛烈,据险顽抗,一时难以得手,毛定松团再次发起进攻,经过反复冲杀,终将据守北门之敌击溃。82师攻占北门后,迅速巩固阵地,并向两翼席卷。此时各友军亦按计划同时向敌军发起猛攻,终将日军击溃。各地报纸对于收复长沙市和82师的战绩给予宣传。罗启疆部亦受战区指挥部嘉奖。
不幸病逝
1940年4月,罗启疆率部驻守岳阳黄岸。4月5日,罗启疆突患急性盲肠炎,虽就地手术,但仍不治去世,终年38岁。其部下官兵和当地群众听闻罗启疆死讯后都悲痛不已,纷纷哀悼。罗启疆病逝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来褒扬令:“罗启疆积劳病故,殊堪震悼,着追赠陆军上将;遗迹交国史馆编;葬于衡山。”当时黄岸市师部在驻地举行隆重哀悼活动近一月,并派员赴衡山营造墓穴和墓碑,运往安葬。
主要成就
包括如下:
北伐战争
1925年罗启疆加入北伐军,之后率部多次击溃北洋军阀卢金山部和张宗昌部,因功升任为少将团长。
抗日战争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罗启疆积极抗日。南京失守后,罗启疆亲临前沿阵地指挥,攻克宁国市的日军阵地扁担山。1938年参加武汉会战,罗启疆一边在前线阻击日军,另一边派人挺进敌后开展游击作战,予敌以重大损失。1939年9月第一次长沙会战中,奉命进攻,一举收复平江县,乘胜追击并最终击溃日军。会战结束后,罗启疆部受到战区指挥部的嘉奖。因战功卓著,罗启疆曾获国民党政府颁126号四等云麾勋章、国民党军委会颁78号纪勋章、国民党政府颁78号革命十周年纪念勋章。
家庭关系
人物评价
“罗启疆积劳病故,殊堪震悼,着追赠陆军上将;遗迹交国史馆编纂;葬于衡山。”——中国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发褒扬令
这位在中华大地戎马倥偬二十年,身经百战、纵横捭阖、风云一时的贵州省爱国青年将领,就此光辉结束了他的一生,长眠于祖国南岳名山。——松桃自治县纪委监委评
“汉简应彰新战绩,精灵永奠好河山。”——时任国民党第九战区司令长官、湖南省省长薛岳为罗启疆撰写墓联
轶闻趣事
牢狱之灾
1916年-1917年间,贵州东南部边区盗匪横行,民生困苦。当地驻军不仅不剿匪,甚至暗中勾结土匪以扩充势力。罗父当时负责地方民团事务,触犯了当地恶霸的利益。于是他们勾结驻军团长,以莫须有的罪名将罗启疆抓去铜仁市关进监狱,用非法手段逼迫罗家交罚款一万元大洋。罗父为救儿子,变卖田产几近破产,仍差两百元无法凑齐。后来幸得军阀豁免余款,罗启疆才被放了出来,但他已被非法关押整整一百天。
匪口脱险
罗启疆出狱后不久,暂居家中以避风头。一天从亲友处骑马返回,离家还有几十里时,路边突然冲出五个土匪,其中两人持枪,两人持刀,一人空手,气势汹汹逼着罗启疆跟他们走。起初罗启疆不知是土匪,还质问:“我是罗某,你们想干什么?”土匪狞笑道:“少废话!我们等你很久了!”于是土匪们绑着罗启疆翻山涉水,天黑时到达四川秀山、川河一带。途中罗启疆曾偷听到他们密谋:拿到赎金后就撕票,以报复罗父当年严厉剿匪的旧仇。当晚四个土匪下山找吃的,留一人看守。深夜,看守犯困打盹。罗启疆假装睡觉,暗中等待机会。待看守鼾声如雷,他悄悄挣脱绳索,摸到一块石头猛砸看守的头部,随后在夜色中朝来路狂奔。罗启疆不敢走大路,只能在荒山野岭间跌跌撞撞逃命,直到听见鸡鸣狗吠,天已微亮。远处出现一座城池,罗启疆仔细打听竟是湖南省边境的边城镇,距离川河足有一百多里。若在平日,两天也走不完这段路。
相关争议
关于罗启疆病逝后,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发褒扬令,追赠其军衔为陆军上将还是中将在不同资料中存在争议:
“罗启疆。。。殊堪震悼,着追赠陆军上将/中将;。。。”
本文采信的是陆军上将论。
后世纪念
南岳忠烈祠,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衡山香炉峰下,于1939年动议筹建,1940年破土动工,1943年6月底竣工。它是原国民政府为纪念抗日阵亡将士而建筑的大陆唯一一处大型抗日烈士纪念两周王陵,占地230余亩。所有抗战阵亡将士奉准入祀台湾忠烈祠。1944年,南岳忠烈祠遭日军破坏。新中国成立初期及“文革”期间,南岳忠烈祠也遭到严重破坏。1984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来南岳瞻仰忠烈祠,当即指出“抗日烈士为国家、为民族生存而牺牲了,应该重视,应该纪念”。1987年,全国政协提出修复意见,之后由衡阳市政府全面修复。现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忠烈祠由祠宇和墓葬两大部份组成。祠宇为宫殿式建筑,共五进,依次由三孔牌坊、七·七纪念塔、毛主席纪念堂、纪念亭和享堂组成。木石结构,碧瓦红根,飞檐翘角,建筑设计与南京中山陵极为相似。祠宇四周青山绿岭中,分布着13座烈士墓葬。其中,有阵亡和病故将士罗启疆等10座个人墓葬;有国民革命军整编第七十四师、60师、140师3座集体墓葬。墓塔高耸,华表相望。无论是堂内亭中,还是墓前塔上,均镌刻着中国国民党军政要员如蒋介石、林森、何应钦,白崇禧、孔祥熙等60多人的挽诗、挽联、题词,其中,享堂正门上方悬挂的油漆鎏金横书木匾“忠烈祠”三字,为蒋中正亲题。整个忠烈祠外观朴素典雅,结构严谨坚实,气势恢宏磅礴,气氛庄严肃穆。
南岳忠烈祠铭刻着中华民族抵御侵略、奋勇抗争的历史以及中国人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出的巨大牺牲和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它是中华民族团结御侮、共赴国难的象征,是凝聚两岸情感、促进国家统一的重要组带和桥梁,其存在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关作品
参考资料
史海钩沉丨行伍将士罗启疆.铜仁市纪委监委.2024-03-17
抗日勇将罗启疆.铜仁机关党建.2025-04-09
民革湖南省委在南岳忠烈祠祭扫抗战烈士墓.中国新闻网.2025-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