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咸宁市

咸宁市

咸宁市(英文名:Xianning City),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下辖地级市,地处湖北省东南部,湘鄂赣三省交界处。咸宁市国土总面积10033平方公里,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61.67万人。截至2023年,咸宁市辖4县、1区,代管1个县级市

咸宁市地处长江中游南岸、幕阜山北麓,地貌以山地、丘陵、平原为主;属典型的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充沛。咸宁历史悠久,夏商为荆楚地,秦属南郡,汉属江夏郡,明清属武昌府。解放以来,咸宁先后分属孝感市、武汉、大冶专区,1965年设立咸宁地区,1998年底撤地设市。

咸宁市在湖北省经济排名中处中游水平,形成了以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加工、休闲旅游,现代纺织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2022年,咸宁市完成生产总值1875.57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3.3:39.4:47.3。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1732元。境内有京广铁路、武广铁路、106国道、北京—香港公路、京珠高速等交通干线穿过,长江沿辖区北缘流经,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咸宁市是一座宜游宜居的生态休闲旅游城市,旅游业是重要的经济产业。截至2022年,咸宁市拥有包括国家AAAAA级景区赤壁古战场在内的近70个各级景点,以及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3项;青铜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在咸宁市交相辉映。

名称由来

咸宁称谓起源于赵恒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取《易﹒乾》“万国咸宁”之义,将永安易名咸宁。“咸宁”与“永安”“咸安”词意相通,皆寓意国泰民安、天下太平。

历史沿革

先秦至南北朝

咸宁市行政建置比较晚,但境内各县(市、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西周姬诵时(公元前1030-前993年),咸宁属楚鄂王封地,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分楚地为4郡,江南南郡。汉属荆州江夏郡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发生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东汉末咸宁属孙吴。汉初置沙羡县,咸宁、嘉鱼县赤壁市属之;崇阳县通城县属南郡下隽县。

吴黄武二年(223年)置蒲圻县。西司马炎太康元年(280年)平吴,改江夏郡为武昌郡东晋晋成帝咸和间(326—334年),大量河南汝南流民举族南迁至江夏并将当时的沙羡县改为汝南县,设治涂口(今金口)。司马曜太元三年(378年),咸宁属汝南。刘宋孝武帝孝建元年(454年),分荆、湘、江、豫4州,地增郢州,复置江夏郡,咸隶郢州江夏郡。南齐时,移郡治于沙阳。萧绎承圣三年(554年),分郢州置北新州,又于沙阳置沙州,咸隶沙州。陈因梁制。

隋唐至宋元

杨坚废郡实行州县制,开皇九年(589年),废江夏郡立鄂州市,改汝南县为江夏县,咸隶江夏县。隋大业年间(约601-617年),撤鄂州复设江夏郡,咸隶江夏郡之江夏县。

李渊武德四年(621),改江夏郡为鄂州,咸隶鄂州江夏县。唐安史之乱(755-763年)后,藩镇割据与朝廷对抗,社会极不稳定,唐中央政权开始采取削藩措施以削弱地方割据势力。李豫大历三年(768年)割江夏县南境金城、丰乐、宣化三乡置永安镇,直属鄂州。南唐保大十三年(955年)升为永安县,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置嘉鱼县五代十国吴杨溥乾贞二年(928年),改永安镇为永安场。

北宋干德二年(964年)置通山县。北宋开宝八年(975年)置崇阳县。宋景德四年(1007年),避永安陵名,改为咸宁县。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置通城县。公元1135年,崇阳、通城复并,1145年复析。

孛儿只斤·忽必烈至元(1264-1294年)中置行中书省,改州为路。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鄂州路,隶湖广行中书省。成宗大德五年(1301年)又改鄂州路为武昌路,统七县,咸宁其一。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二月改元武昌路为武昌府,领州一县九,次三咸宁。

明清时期

明洪武九年(1376年)分元湖广行中书省为湖广、广东、广西三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司”,但习惯仍称“省”),咸宁县隶湖广布政司武昌府。明朝末年,农民起义爆发,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张献忠在黄州称西王,攻占罗田后,又挥师攻破汉阳、江夏,沉明楚王于江,称大西王。同年秋,攻克咸宁、蒲圻、长沙。清圣祖康熙六年(1667年)裁湖广省,分设湖北省,府、县均袭明制。

中华民国时期

1911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废府设道,咸宁隶属湖北省江汉道,后又废道直隶于省。民国十五年(1926年),在汀泗桥和贺胜桥两场北伐大战中,咸宁的工人、学生、妇女等群众团体和革命政权相继建立,农民运动蓬勃发展。民国元年至二十年(1931年),咸宁县隶湖北省江汉道。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通山属湖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其他县属第一行政督察区。1936年,通山改属第一行政督察区。1938年6月中国共产党湖北省委员会成立,7月,省委派何功伟同志到鄂南建立抗日根据地。1949年5月16日咸宁县解放,隶湖北省大冶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属中南军政委员会湖北省大冶专区。1952年5月中南军政委员会改设为中南行政委员会,撤销大冶专区,所属各县分别并入黄冈孝感2专区,咸宁县隶属中南行政委员会湖北省孝感专区。1959年12月,隶属武汉市;1961年改属孝感地区。1965年6月咸宁专区成立,辖咸宁、嘉鱼县赤壁市通山县崇阳县通城县阳新县鄂城区、武昌9县。1968年咸宁专区改称咸宁地区。1975年11月和1979年11月,武昌、鄂城分别划属武汉市、黄冈市地区。1983年8月,撤销咸宁县,设咸宁市,1986年5月,撤销蒲圻县,设蒲圻市。1996年12月,阳新改属黄石市市。1998年6月,蒲圻市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赤壁市。

1998年12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咸宁地区和县级咸宁市,设立地级咸宁市。咸宁市设立咸安区,以原县级咸宁市的行政区域为咸安区的行政区域。12月22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复,原咸宁地区的赤壁市由咸宁市代管。

地理

位置境域

咸宁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地跨东经113º32′-114º58′,北纬29º02′-30º19′。东邻黄石市,南接九江市,西接荆州市,北靠武汉市,总面积10033平方公里。

气候

咸宁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热充沛;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754.5小时,年平均气温为16.8℃,年平均降水量为1577.4毫米。

春季一般为3月下旬到5月下旬,冷空气活动频繁,暖湿气流逐渐活跃,多阴雨天气,常有低温冷害发生;夏季为5月下旬到9月下旬,平均气温为27.8℃,6~7月多梅雨,期间降水多,强度大,易发生洪涝灾害;秋季为9月到11月,气温下降,雨量减少,秋高气爽;冬季为12月到来年2月,寒冷干燥,均温5.8℃,雨量只占全年12%,冷空气活动频繁,且有寒潮和冰冻,伴有降雪。

地质

咸宁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幕阜山北麓。主要处于Ⅰ级构造单元扬子陆块区内,Ⅱ级构造单元为下扬子陆块(叠加盆地),Ⅲ级构造单元为江汉—洞庭陆内盆地(Ⅱ1-2)和幕阜山被动边缘褶冲带(Ⅱ1-3),四级构造单元有华容断隆(Ⅱ1-2-2)、通山台缘褶冲带(Ⅱ1-3-1)、九宫山后碰撞岩浆杂岩(Ⅱ1-3-2)、咸宁台坪褶皱带(Ⅱ1-3-3)。区内主要经历了克拉通基底形成阶段、克拉通及盖层形成演化阶段、新生代大陆边缘活动带发展阶段三个阶段,由于各个构造发展阶段应力场的作用方式不同,导致不同的应变特征及组合排列方式,因而也形成了不同的构造格局。区内出露有元古代至新生代地层,岩浆活动主要集中于通山的九宫山一带。

地形地貌

咸宁市属湖北东南低山丘陵区,地势南高北低,岭谷平行相间,山丘盆地参差,为其地貌特征。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兼有平原、盆地、高山、岗地、湖泊,类型多样。山区、丘陵、平原分别占全市总面积的27.8%、55.8%和16.4%。其东南边缘属幕阜山脉,自西南向东延绵于湘、鄂、赣三省边界,海拔高程1000米左右,其中通山县九宫山老鸦尖海拔高程为1656米,为全市极顶。此地以花岗石为主,构成中山和低山丘陵,山间沟谷纵横,地面破碎。

在大幕山区与沿江平原之间为起伏不平的丘陵地带,并有小型山间盆地及沿河小平原错落其间。丘陵地带石灰岩广布,岩溶地貌发育,溶蚀洼地溶洞、落水洞常见。沿长江一带,地势低平,河网港,湖泊众多,纵横交错,为平原湖区。

水文水利

水文

咸宁市北临长江,境内岸线约126公里。全市境内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大小河流62条,河长2134.1公里。按集水流域分为金水、陆水富水黄盖湖及梁子湖五大流域。在省政府公布的全省湖泊保护名录中,咸宁市共有39个,总面积291.6平方公里,正常蓄水面面积289.21平方公里,正常蓄水量18.5亿立方米,其中斧头湖和西凉湖分别为湖北省第四和第五大湖泊,黄盖湖为全省最大的跨省湖泊。

富水发源于幕阜山北侧,流经通山县阳新县两县于阳新县富池口注入长江,全长194.6公里,流域面积5310平方公里,其中咸宁境内流域面积2504平方公里。

金水河发源于咸宁市鸡鸣山东北坡,向北流经武汉市江夏区斧头湖,继续北流,在江夏区金口街办注入长江,全长144公里,流域面积2616平方公里(咸宁境内全长136公里,流域面积2181平方公里),其中斧头湖以上干流称为淦河,贯穿咸宁主城区,全长76.6公里,流域面积854平方公里。

陆水为长江中游右岸一级支流,因三国孙吴名将陆逊驻军屯田于此而得名,全长219.1公里,流域面积4008平方公里,发源于幕阜山北侧、通城县冬桃山下,由南向北流经通城、崇阳县赤壁市嘉鱼县等四县市,于嘉鱼陆溪镇注入长江。

黄盖湖为湖北省湖南省省的界湖,左岸湖南、右岸湖北,流域面积1538平方公里,上游干流称新店河(又名河),发源于赤壁、崇阳、临湘市三县交界的十字坳,在风咀下入黄盖湖,再由鸭棚口河铁山咀注入长江;其中咸宁境内河长140公里,流域面积414平方公里。梁子湖区流域高桥河发源于咸安区区大幕双垄村,流经咸安、大冶市鄂州市等地,至鄂州市太和镇注入梁子湖,全长69.5公里,流域面积990平方公里;其中咸宁境内河长38.4公里,流域面积494平方公里。

水利

全市现有堤防工程182处,总长度1019.16公里,达标长度254.03公里。境内长江堤防全长146.79公里。其中:长江干堤93.92公里(包括赤壁干堤、黄盖湖堤、嘉鱼护城堤、三合垸堤、四邑公堤),连江支堤11.87公里(包括柳山堤、五湖堤、毕家堤和鸭儿湖堤),簰洲湾镇民堤41公里。共有大中小型水库562座(含陆水水库)。其中大型4座,中型19座,小型539座,总库容20.78亿立方米,其中调洪库容6.75亿立方米,兴利库容12.39亿立方米。大型水库有陆水水库、青山水库、南川水库和三湖连江水库。大中小型灌区520处,灌区总灌溉面积180.0237万亩。其中跨市灌区1座,大型灌区2座,重点中型灌区10座,一般中型灌区21座,0.2—1万亩小型灌区66处,50—2000亩小型灌区415处,纯井灌区5处。

南川水库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兼有发电、城镇供水和生态补水等综合利用效益的水库。从2017年开始,咸安区先后投资6300多万元对南川水库进行全面除险加固,增强了水库蓄洪能力,保障了下游20.4万亩农田的灌溉安全。

青山水库位于崇阳县城南10公里处,总面积441平方公里,总库容量4.48亿立方米,平均水面18平方公里,拥有大小岛屿500余座,所处位置常年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每年一级空气质量达340天以上。

土壤

咸宁市境内主要分布有中亚热带的红壤,还有潮土、水稻土、石灰土以及紫色土等非地带性土壤。主要成土母质有泥质页岩石灰岩石英砂岩、红色底砾岩第四纪红色黏土、近代河流冲积物等六种。南部通城县、崇阳和通山县成土母质以页岩、花岗岩、灰岩等岩石为主,第四纪红色粘土次之;中北部咸安区嘉鱼县赤壁市土质以第四纪红色粘土为主,土层深厚而肥沃,页岩次之。土层水热条件均较优越,有机质累积深厚,自然肥力较高。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22年,咸宁市耕地面积172841.76公顷,耕地主要分布在赤壁、嘉鱼、崇阳县等地,占全市耕地的55.74%。种植园用地16150.28公顷,种植园用地主要分布在嘉鱼、赤壁、通城县等地,占全市种植园用地的67.70%。林地585787.52公顷,林地主要分布在通山县、崇阳、赤壁市等地,占全市林地的70.71%。草地16155.54公顷,草地主要分布在通山、崇阳等地,占全市草地的92.58%。湿地3169.37公顷,湿地主要分布在嘉鱼县、赤壁、通山等地,占全市湿地的77.16%。城镇村及工矿用地58367.69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较大的是咸安区、赤壁、通城等地,占全市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的58.46%。交通运输用地14658.85公顷,交通运输用地面积较大的是咸安、赤壁、通山县等地,占全市交通运输用地的60.80%。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00879.55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主要分布在嘉鱼、赤壁市、咸安等地,占全市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77.44%。

矿产资源

咸宁矿产资源贮量丰富,全市已发现59个矿种、69个亚矿种,包括能源矿产4种、黑色金属矿产3种,有色金属矿产4种、贵金属矿产2种、稀有—稀土矿产10种、冶金辅助原料矿产3种、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5种、建筑材料及其它非金属矿产13种。在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中,金、钒、稀有—稀土、水泥灰岩、地热、锑、冶金白云岩、长石硅石河砂饰面石材等十一种矿产资源储量大,开发利用条件好,为咸宁市的优势矿产。其中:、铍、稀土砂矿、锑、正长石钠长石白云母、镁白云岩和地热9种矿产居全省同类储量之首。

截至2021年,咸宁市有煤矿38处,铌矿24处,钽矿24处,金矿11处,钒矿8处,锑矿3处,锰矿石2处,镁矿2处。全市各区、市、县均有矿产分布。其中煤矿主要分布在通山县赤壁市崇阳县;金矿主要分布在嘉鱼县、崇阳;稀有—稀土矿、长石矿主要分布在通城;钒矿分布在通城、崇阳、通山、咸安

森林资源

咸宁市林地共585787.52公顷。其中,乔木林地427688.60公顷,占73.01%;竹林地46634.95公顷,占7.96%;灌木林地29560.39公顷,占5.05%;其他林地81903.58公顷,占13.98%。林地主要分布在通山、崇阳、赤壁等地,占全市林地的70.71%。截至2021年,咸宁市森林覆盖率达51.05%,森林蓄积量1713万立方米。

水资源

全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80.12亿立方米,折合深度813.6毫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21.24亿立方米,地表地下重复计算量18.77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82.59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占全省7.8%,位列全省第5位,武汉城市圈第2位。全市多年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750立方米,高于全省及全国平均水平;亩均占有水资源量2790立方米。

湿地资源

据第二次全省湿地资源调查结果,咸宁市湿地面积有88731.07公顷,其中自然湿地51814.18公顷,分别为:永久性河流18376.24公顷、洪泛平原7463.41公顷、永久性淡水湖24028.4公顷、草本沼泽1946.13公顷;人工湿地36916.89公顷,分别为库塘22242.86公顷、运河输水河3318.33公顷、水产养殖场11355.7公顷。

截至2022年,咸宁市已建立6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和3个省级湿地公园,其中:赤壁陆水湖中国湿地公园总面积12568.52公顷、通城大溪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931.97公顷、崇阳青山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2248.76公顷、通山富水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3821.80公顷、咸安向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5952公顷、嘉鱼珍湖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592.99公顷、咸安金桂湖省级湿地公园总面积517.00公顷、通山望江岭省级湿地公园总面积257.48公顷、崇阳浪口省级湿地公园总面积416.67公顷。

生物多样性

动物

全市有两栖动物爬行纲、鸟类、兽类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约32目81科460余种。其中,两栖类2目7科43种,山区以棘蛙类为优势种,丘陵地区以树蛙科、雨蛙科为优势种,平原地区以黑斑侧褶蛙金线侧褶蛙等为优势种;爬行类4目9科45种,常见的有锦蛇乌梢蛇滑鼠蛇银环蛇眼镜蛇属灰鼠蛇亚洲蝮属等;鸟类17目40科270种,常见的有老鹰、猫头鹰、斑鸠、灰喜鹊大杜鹃等;兽类9目25科100余种。全市共有国家级保护野生动物40种,省级保护动物75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颈长尾雉云豹金雕东方白鹳大灵猫鳞甲目等12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大鲵属虎纹蛙白鹇豹猫等28种。

植物

全市有维管植物216科,911属,1971种。全市乔木树种有112科,354属,1114种,54个变种。其中竹类共12属、100种;引种树种50科、101属、294种、9个变种;古、大、奇树种有27科、43属、57种,共226株。林下灌木450余种,野生药用植物592种。全市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6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南方红豆杉、银杏、珙桐水杉苏铁等5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厚朴、红椿、篦子三尖杉鹅掌楸金钱松秤锤树花榈木等55种。省级保护珍贵树种有:金钱槭黄山玉兰、厚朴、刺楸榉树紫茎天师栗、树等。

自然保护地

咸宁市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市级自然保护区2个,县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小区17个。

湖北药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陆水流域源头,以通城县境内药姑山、黄袍山为中心的两大片区组成,总面积11617.8公顷,森林覆盖率90.06%。主要保护对象为珍稀濒危动植物和重要经济动植物种群及其自然生态,是湖北省保存较好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之一,具有重要的保护意义和科研价值。药姑山古名龙窖山,医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江南天然药库”。

自然灾害

咸宁市主要自然灾害有暴雨、地质灾害森林火灾、水旱灾害等。咸宁市地处长江中游南岸、幕阜山脉北麓,是全省主要暴雨中心之一,境内自然灾害呈现点多面广、易发多发特点。地质灾害以小型为主,小型共295处,总方量85万方,中型11处,总方量149万方,大型1处,总方量10万方,威胁人口4133人,威胁财产2.81亿元。

2016年咸宁市普降暴雨,全市47个乡镇、182692人受灾,转移安置49008人,需紧急生活救助20866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3006公顷,绝收面积2141公顷;倒塌房屋74户166间,严重损坏房屋63间,一般损坏房屋93间。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8月,咸宁市辖4县、1区,代管一个县级市,共设12个乡、52个镇、6个街道,887个村民委员会,173个社区居委会。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咸宁市户籍人口为303.61万人,户籍人口出生2.13万人、死亡1.43万人。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61.6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51.9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8.05%。男性人口为1373216人,占51.66%;女性人口为1285100人,占48.34%。0-14岁人口为576978人,占21.70%;15-59岁人口为1612174人,占60.65%;60岁及以上人口为469164人,占17.65%,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330213人,占12.42%。

民族

咸宁人口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很少。民国时期境内少数民族不详,新中国建立后,机关工作人员中有少量少数民族。1982年人口普查,全县379249人中,汉族379002人,占总人口99.93%。少数民族247人,仅占总人口0.07%。其中回族167人、土家族12人、壮族38人、满族6人、蒙古族4人、彝族5人、布依族6人、维吾尔族1人、苗族3人、侗族5人。

2001年,咸宁有少数民族35个,人口4785人,其中回族人口最多,为2915人。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赤壁市周郎嘴回族镇咸安区官埠桥镇崇阳县夭城镇等地。咸宁市是典型的多民族散居地区, 截至2010年,有少数民族34个, 其中信仰穆斯林的有10个民族。

语言

咸宁方言属于赣语大通片。无翘舌音,多鼻化元音,有6类声调。它与赣方言、湘方言均有密切关系,与普通话相比,语音差异较大,语法差异较小,词汇次之。咸宁市行政区划几经演变,逐渐形成以淦水、汀泗河、高桥河为中心的3个方言片,词汇丰富,个别词汇极富地方色彩。例如:聒霍(闲谈)、屋里(妻子)、甩牌(炫耀自己)等等。

宗教信仰

东晋时期,道教、佛教先后传入境内,至清康熙初年,逐渐衰退。晚清时期,道教、佛教再度兴起,同时又渐次传入天主教基督教。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政府严格执行宗教政策。一方面保护宗教活动,允许信仰自由;一方面大力宣传无神论,普及科学知识。1957年后,因受“左”的思想影响,宗教活动被禁止。1979年后,人民政府再度落实宗教政策,宗教活动有所恢复。咸宁市经历代文化积淀,形成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宗教信仰。

相传东晋时由葛洪传入咸宁。明洪武十七年(1384),置阴阳学。在潜山观(俗称“道会”)设训术员和管理道教徒官署,县城设社稷神、先农等邑坛,各乡设乡坛,专司祭祀,一时颇为兴盛。咸宁道教分“正一”、“全真”两派,“正一派“教徒称道士,可不出家,不吃斋,可结婚,俗称“火居道士”。境内较有名的道士,分布在李沛的称石道,孙田大屋毛村的称毛道,担山高家村的称高道,小龙潭潘家村的称潘道,古田的称张道。

晋朝,由善辉禅师传入境内,并建金山寺在今永安镇南为传教之所。咸宁人称其教徒(僧侣)为和尚、尼姑。男女均削发,吃长斋,念经拜佛,名曰“修行”。同治年间,因慈禧信佛,咸宁官府又广招僧人,大设寺庙。至光绪八年,境内有寺、庵、堂、禅林等65个。新中国建立后,县人民政府执行《共同纲领》,规定宗教政策,对广大群众进行相信科学、破除迷信的教育。1982年后,人民政府落实宗教政策,允许信仰自由。

天主教又称罗马公教,于清爱新觉罗·旻宁十八年(1838)传入境内,初隶湖广总教区武昌府教区,后相继改隶湖北教区和鄂东教区。1951年后咸宁天主教活动告终。

清光绪十六年(1890)传入咸宁,分伦敦会、宣道会、真耶苏教等3个教派,初由武昌教区派。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政府保护宗教自由。自1951年9月至1957年1月,曾庆元、曾宪、刘永贵等教牧人员,曾多次被选为(或列席)咸宁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发展教徒140余人。

经济

综述

咸宁市形成了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饮料加工、休闲旅游、现代纺织等主导的产业体系,在湖北省经济排名中处中游水平。2022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875.5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249.46亿元,第二产业739.23亿元,第三产业886.87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3.3:39.4:47.3。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1732元。

第一产业

咸宁市在农业方面以茶叶、水果、中药材、蔬菜、生猪等11个特色产业为主导,是享誉全国的桂花之乡、楠竹之乡、苎麻之乡、茶叶之乡。截至2020年,全市有桂花品种88个,桂花面积约0.6万公顷,其中桂花基地0.5万公顷、桂花苗圃0.1万公顷,每年产桂花苗2.5亿株。全市有百年以上古桂花树2000余株,占全国古桂数量的90%以上,另有树龄50年以上的桂花树1万多株。标准化特色产业基地总面积达到400万亩。全市茶叶基地面积达到50.54万亩;蔬菜播种面积157.2万亩;中药材基地达到16.7万亩。主要种植黄精、白芨、七叶一枝花、钩藤等名贵中药材,境内的药姑山更是被誉为“江南天然药库”;水果基地面积达到38.88万亩。

2022年,咸宁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66.67亿元,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50.38千公顷。其中,粮食作物面积197.70千公顷,经济作物面积252.68千公顷。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254家,其中省级55家、国家级2家。

第二产业

工业方面以绿色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现代纺织为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千亿,茶叶、油茶、楠竹三大百亿产业稳步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254家。咸宁机电产业集群等12个产业集群被列入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数量居全省第一位。

2022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18.20亿元,占GDP比重为17.0%。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3%。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7.7%,重工业增长5.5%。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长12.7%,集体企业增长16.8%,股份制企业增长4.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9.5%,其他企业增长7.4%。分行业看,采掘业增长15.8%,制造业增长4.5%,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2.8%。2022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23家,比2021年净增24家。

第三产业

2022年,咸宁市第三产业产值886.87亿元,比2021年增长3.1%。咸宁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12.34亿元,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44.51亿元,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67.83亿元。按消费类型统计,批发业87.17亿元,零售业565.91亿元,住宿业50.28亿元,餐饮业109.00亿元。全市进出口总额122.17亿元,其中,进口8.61亿元,出口113.56亿元。

咸宁在服务业方面以文化旅游、医养健康为特色产业。截至2023年8月,咸宁市A级以上旅游景区45个,2022全年旅游总收333.90亿元,比2021年增长4.6%。全年接待旅游人数6718.60万人次,增长3.5%。截至2022年,咸宁市争取了医养结合、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等2项国家改革试点,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和鄂南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推进梓山湖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建设,实施“养在咸宁”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

经济功能区

湖北省咸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咸宁高新区)位于咸宁市主城区东部,紧邻国道、铁路枢纽和水运航线,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其前身是成立于2006年7月的咸宁经济开发区,2017年2月经国务院批复晋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湖北咸宁高新区总体规划面积369平方公里,已培育了饮料食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五大特色产业,综合发展实力在科技部火炬中心评价考核中连年进位,2020年位列全国98位,是湖北省乃至中部地区重要的高新技术开发区。2021年,咸宁高新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1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5家,稳居咸宁市第一梯队。

重要企业

光谷南·科技城位于湖北省咸宁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总占地面积1392亩,建筑面积约108万方,是湖北省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也是咸宁电子商务产业示范园。截至2022年,已有天助网北京本地宝等10多家电子商务企业入驻。光谷南·科技城由“四园三区一基地”构成,四园为“互联网+”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三区为企业定制区、创新创业区、生态区;一基地为企业总部基地。

湖北华舟重工应急装备Inc.是中国应急交通工程装备研制的龙头企业,主要从事应急交通工程装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应急交通工程装备可以紧急提供交通工程保障能力或半永久式建立交通工程保障通道,主要用于战时遂行及后勤支援保障、自然地质灾害等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程建设等场合,具有结构模块化程度高、互换性强、便于运输和储存、作业简便安全且军民两用等特点。近年来,华舟重工通过异地搬迁、改造扩建、调整产品结构,促进应急交通工程装备和专用车辆产品升级,形成完整的应急装备、专用车辆产业链,成为中国专业化、规模化的应急装备、特种车辆产业园区,达到年生产10亿元产能。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咸宁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070所,其中幼儿园529所,中职学校8所,特殊教育学校6所,高中27所,高等院校3所。咸宁市现有教职工4.06万人,全市高中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达95.53%,初中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达69.55%,小学专任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达88.50%,幼儿园专任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达86.42%。咸宁在全省率先完成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建成了咸宁职业教育(集团)学校和崇阳职业技术学校两所国家级示范中职学校,落实普教特教融合政策,引导部分特殊儿童融入普通学校。实行医教结合,对残疾儿童入学实行全免费教育。咸宁市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43113人;拥有高中(含中等专业学校)文化程度的人口为445627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998044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675395人。

湖北科技学院位于湖北省咸宁市咸宁大道88号,是湖北省属普通本科院校。现有温泉、咸安区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1861亩,校舍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学校现有各类在校生20000余人,教职工180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170余人、博士420余人、研究生导师120余人;现有特聘院士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6人、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14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6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湖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2人。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96亿元;图书馆藏书229万册,中外文期刊14万种,电子数据库33个。

医疗事业

咸宁市共有卫生机构1414个,其中,医院58家;卫生机构人员数2473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7845人,注册护士9087人;卫生机构床位数18849张,其中,医院床位数13386张;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数1309.33万人次。

咸宁市中心医院位于咸宁市咸安区金桂路228号,创建于1966年,是鄂南地区唯一的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于一体,医疗技术力量雄厚,综合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国家级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医院目前占地面积190亩,编制床位1500张,实际开放床位1800余张。拥有17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39个市级重点专科,31个市级中心。

文化事业

2022年末全市共有群艺馆、文化馆(站)78个,博物馆8个,公共图书馆7个,公共图书馆藏书156.48万册。广播电视台6座,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97%。档案馆7个,馆藏档案卷宗1235个,全年利用档案人次1.20万人次。全年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166.72亿元,比上年增长7.2%。咸宁市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全市上报文化单位1609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98家,营业收入83亿元。

咸宁市博物馆是一座融陈列展览、宣传教育、文物收藏与保护、考古发掘与研究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现为国家二级博物馆。馆内设有南楚华珍、震古烁今、钟灵秀、鄂南楚韵等主题展厅,不定期举办文物及美术书法交流展览。咸宁市博物馆现为咸宁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咸宁实验外国语学校校外教育基地、咸宁市温泉中学校外教育基地。

科技事业

咸宁市申报登记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120项,比上年增加10项。按成果类型分,基础理论成果27项,应用技术成果84项,软科学研究成果9项。全年专利授权量4172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33项,比2021年增加114项。全年签订技术合同2208项,增加1008项;技术合同成交额115.00亿元,增长70.4%。全市气象台站总数6个,云图接收站点数6个,地震台站3个,地震烈度速报点19处。咸宁市现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省级校企共建研发中心9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校企共建研发中心100家,市级产业研究院7家,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0家,多层级创新平台框架初成体系。

体育事业

咸宁市共有体育场地9152个,2022年举办各类地市级体育活动70次,参加全国比赛获得冠军1项次,亚军2项次,季军4项次。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023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常住人口的37%。全市青少年注册运动员总人数1161人,累计授予二级运动员总人数482人。2016年至2020年底,咸宁市青少年在省级以上比赛中获得奖牌数达69金、57银、72铜。2020年咸宁首次组队参加全省攀岩锦标赛并获得8金2银4铜,被国家体育总局官网予以报道。

2023年末,体育场地9598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86平方米。全年举办各类体育活动89次,活动总人数7.03万人。参加国际比赛获得冠军1项次、亚军1项次。全国比赛获得冠军11项次,亚军1项次,季军5项次。全年销售体育彩票4.92亿元。

人居环境

咸宁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为76.06,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为“优”。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6.0%,比上年上升1.4个百分点。全市22个国省控水质断面中,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断面19个,优良率86.4%,无劣Ⅴ类水体;9个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年市区累计降水量1283毫米,年均气温18.1℃。咸宁市森林覆盖率为54.2%,城市绿化覆盖率超过41.27%。近五年内,咸宁市共获得全国首批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最适宜人居城市、2019年中国康养城市排行榜50强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社会保障

2022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51.87万人,其中,在职职工32.66万人,离退休人员19.2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35.19万人;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共32.83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30.7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22.62万人,参加生育保险22.3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19.88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领取人数2.12万人。全年福利彩票销售1.99亿元。

交通

综述

咸宁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咸宁位居中部崛起“两纵两横”和湖北“两圈一带”战略规划的重要区域,是武汉市长沙市南昌市三大省会城市经济区的地理中心。境内有武广高速铁路、京广铁路武咸城际铁路3条,咸宁北站咸宁站咸宁东站咸宁南站4个火车站,G4、大广高速、武汉—深圳高速公路咸通高速、蕲嘉高速、杭州-瑞丽高速公路等23条高速公路纵横交错,128公里长江黄金水道贯穿全市,嘉鱼长江大桥赤壁长江大桥以及咸宁核电码头、赤壁旅游码头等八大长江码头,使咸宁正形成中部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

公路

截止2020年,咸宁市国道里程为521公里,省道里程为993公里,国省干线占全市公路总里程的比重为9%。咸宁市现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乡乡通二级公路、村村通沥青水泥路、20户以上组通硬化路的公路网络体系,实现快速融入武汉“123”交通圈,形成至周边城市(鄂州市黄石市、岳阳、仙桃等)1小时城际交通圈,至各县市区半小时市域交通圈。截至2022年,咸宁市普通公路通车总里程16894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82公里,通车密度为4.88公里/百平方公里。市域内有京港澳、武深、杭瑞、大庆-广州高速公路、咸通、蕲嘉6条高速公路,为全省首个县县通高速的市州,位居全省前列。赤壁长江大桥、嘉鱼长江大桥的建成通车,结束了咸宁“拥江无桥”的历史。

2023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7391.84公里,比上年末增长2.9%。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61.36亿吨公里,增长16.9%;客运周转量5.28亿人公里,增长16.9%。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34.11万辆。其中,私人汽车31.78万辆。新能源汽车1.59万辆,比上年末增长68.6%。

铁路

截至2022年,咸宁市现有铁路客运站8个,其中咸安区6个,赤壁市2个。全市有咸宁北站咸宁站咸宁东站咸宁南站4个火车站,境内已通车京广铁路京港高速铁路和武咸城际铁路3条铁路,里程合计205公里,铁路电气化率达100%,铁路运输能力较强。2015-2020年,咸宁市增开了咸宁至孝感市的直达车,实现武孝城际铁路、武咸城际互联互通;启动了常岳九(昌)铁路的前期研究论证工作;积极推进武咸城铁南延线建设。

武咸城际铁路位于湖北省南部,北连武汉市,南接咸宁,由武汉枢纽武昌站引出,途径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庙山经济开发区、江夏区纸坊街、于贺胜进入咸宁市境内。全线长度90.12公里。全线共设汤逊湖、庙山、普安、纸坊东、乌龙泉东、土地堂东、山坡东、贺胜桥东、横沟桥东、咸宁东、咸宁南等11个车站。车站平均站距7公里,最大站间距为武昌—汤逊湖站,距离17.7公里。列车最快运行速度为190公里/小时,全程时间28.5分钟。

公共交通

截至2022年,全市共有等级汽车客运站场52个(其中一级站1个、二级站6个、三级站3个),农村客运候车亭(招呼站)623个,初步形成了功能规范、设施配套的客运站场体系,城乡交通运输服务均等化初步实现。

截至2022年,咸宁市有公共交通运营线路64条,运营线路总长度1044公里,线路网总长度410公里,年运营里程7625万公里,年客运量10458万人次。公交站台300米覆盖率为67.68%、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为96.29%。咸宁市公交系统经过全方位建设,通过了国家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验收。

航运

咸宁水运资源丰富,水路航程440多公里,其中长江黄金水道128公里。目前已建赤壁市卷口鱼2个港口,生产经营性码头泊位8个,渡口78个。咸宁长江综合门户港、武汉港、鄂州港、黄石港是咸宁市可利用的主要出海港,现有港口码头均以公路作为集疏运方式。2小时车程辐射周边多个港口枢纽,距离金口港、黄石新港武汉阳逻港和鄂州三江港分别为60公里、100公里、110公里和130公里。2021年咸宁市水路年货运量512万吨,货物周转量5586万吨公里。

人文

综述

咸宁市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境内的桂花文化、嫦娥文化、三国文化、砖茶文化、红色文化、九宫山文化都是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咸宁市现拥有众多文物古迹,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8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丰富,各级非遗达103项。

文物古迹

咸宁市历史悠久,现存古迹众多,时间跨度大,从新石器时代到现代都有遗存。截至2022年,咸宁市共有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4处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115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83处列入咸宁市古民居保护名录的古民居。

新店土城遗址位于赤壁市新店镇土城村,南临潘河,东、西、北三面为小丘陵。1999年~2006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7次调查、钻探和发掘。遗址由大小土城及城址北部的王家岭、花园岭、祝家岭三处墓地构成。发掘共揭露面积4153平方米。大城为战国时期,小城为西汉。城墙均为黏土夯筑,城墙周围有护城壕,现存大城与小城重叠西南角和西垣南段大部分。土城城外分布有王家岭、花园岭、祝家岭三个墓地,整体保存较好,墓葬埋葬集中、分布规律,是城内居民死后的公共墓地。 

王明璠府第位于通山县大路乡吴田村上王自然村,东距通山县城2千米。由清代举人、历任江西武宁、瑞昌市萍乡市等县七品县令的王明璠于清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5年)毗邻旧宅修扩建,形成新的府第群落。府第保持着清代晚期的建筑风格。含花园、院落共占地1万余平方米。王明璠府第是湖北省目前保存规模最大的民居建筑之一。府第功能设施齐全,文化内涵丰富,是传统民居建筑中巧妙运用自然水系,与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生活和谐共存的成功范例。

非物质文化遗产

咸宁市非遗分布特点为东北密集西南稀少,空间布局形成凝聚状,集聚特征显著,即通山县为高密度核心区,咸安区为次核心区,其他县市分布较为分散。在非遗十大类型中,传统技艺类非遗占比重最大,传统医药、传统音乐、传统戏剧、传统美术、民间文学次之,曲艺类非遗项目仍是空缺状态。截至2022年,咸宁市非遗项目共103项,其中国家级非遗4项,省级非遗23项,市级非遗76项。鄂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技艺与传统医药类主要是家族传承。

通山木雕历史悠久,是中国民间木雕主要流派之一,以浮雕为主,雕刻技艺精湛,文化寓意丰富,被誉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近年来,通山县围绕打造“通山木雕”品牌,发掘整理木雕技艺,建设传承基地,加大人才培训,将通山木雕纳入县职教中心专业课程,每年培育传承人近百人,木雕产业初具规模,全县已发展木雕厂60余家,木雕手工艺人2000余人,年创造产值近亿元。涌现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代表性传承人熊应华、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叶瑞祥和新生代技艺传承人成希等工艺大师。

赵李桥砖茶制作源于唐、兴于宋、盛于明,至清中期,以赤壁羊楼洞(今属赵李桥镇)晋商为代表的砖茶制作技艺已臻完善,自成一家,享誉中外。赵李桥砖茶分为老青茶米砖茶。青砖茶口味纯正,汤色红黄明亮;米砖茶口感醇和,汤色红浓。

传统村落

截至2022年,咸宁市共有中国传统村落21个,分别是:2012年,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赤壁市赵李桥镇羊楼洞村;2014年,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咸安区马桥镇口村垅口冯、桂花镇刘家桥村和崇阳县白霓镇回头岭村等7个村落;2016年,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通城县塘湖镇大埚村、大坪乡内冲瑶族村,通山县闯王镇高湖村朱家湾。2019年,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咸宁市咸安区汀泗桥镇彭碑村、崇阳县天城镇郭家岭村和崇阳县白霓镇纸棚村等10个村落。

赤壁市羊楼洞村因地方经济较好、列入名录时间较早,加之早在2010年7月就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故较早便开始了村落保护工作,目前已完成了两期传统中国传统村落文物保护工程,修复29栋古民居,累计完成投资360余万元,第三期工程也已启动。羊楼洞村至今有保存完好见证中国制茶业历史缩影的羊楼洞明清石板街古建筑群。新店明清石板街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有着300多年的历史,是“万里茶道”上的重要节点之一。

作为“楚天民俗第一村”“全国特色旅游名村”,刘家桥村林木覆盖率高达61%,这里融青山、秀水、翠竹、古树、栈道、廊桥、田园浑然一体,可谓“青山环绕、清泉潺流、古屋成群、古桥飞架、古木参天”。2014年10月,在首届中国湖北生态论坛上,刘家桥村被省绿化委、省林业厅授予首批“湖北省绿色示范乡村”奖牌。

饮食

大米为咸宁人的主食。农村早、中餐通称“吃饭”,晚餐叫“宵夜”“过夜”,晚餐多吃稀粥。城镇早餐称'过早",不讲究食品与菜肴。新中国成立以后,城镇居民渐以稀饭、麦面馍为早餐,后又从武汉市陆续引进面窝(咸宁人称油杷)、烧麦、豆皮、热干面等,在餐馆和食堂用早餐的人渐增多。中、晚餐为正餐,要炒菜吃饭。咸宁盛产茶叶,民间向有饮茶习俗。农村茶有淡、咸两种,淡茶仅在开水内放茶叶,咸茶是用生姜花椒、茶叶、盐放于土罐内煨煮,瓯时取用,又叫姜盐茶。富裕地方夏天常以汽水、果味露代茶。

贺胜鸡汤是湖北咸宁的特色菜,起源于1949年,选用贺胜当地农户散养的土母鸡、配以红苕粉条和优质的地下泉水制作而成,吃起来肉嫩、味美、汤鲜。贺胜鸡汤的餐饮店经营始于八十年代,九十年代闻名整个华中地区。全鸡放入高压锅中,加精盐、料酒、姜片,添上清水少许,置于旺火之上高压透气后,再置文火和上闭气清炖80分钟,冷却后起锅和汤盛入汤盆内,再放入咸宁特制的苕线粉上火,待其滚沸飘香,油汤泛黄后,调味即可食用。

通山包坨是湖北咸宁通山县的一道特色美食,吃包坨就像北方人吃饺子一样,都有着特殊的含义,包坨的内陷主要是用腊肉、鲜肉、香菇、竹笋、花生仁油豆腐、韭菜等食材制成的,皮是用红薯淀粉制成的,包成圆坨,寓意团圆、吉祥。通山包坨皮薄馅美,可荤可素,丰俭由人;可以蒸煮、可以油炸。

习俗

在咸宁、武昌,鄂城区3县交界的李沛一带,有聚牛角斗的习俗,主持者给斗胜的牛披红挂彩。咸宁至今保留了端午节出外踏青,走亲访友,互送粽子、红咸蛋等节礼的习俗。端午节前,各家的大人也会带着孩子们打扫院子,清除房前屋后的禾本科杂草,一是保持家宅洁净;二是怕杂草丛生,藏虫纳毒,担心蛇虫、瘴气等伤害或影响家人的健康;三是借节庆活动体现亲子关系与亲人团聚。

咸宁乡俗多聚族而居,因子孙繁衍,以祖传房屋为中心,向前后左右扩建。房屋多为庭院式建筑,一般依山而立,村傍多有山林或竹林,环境幽静。房屋坐向多选择座北朝南或座西朝东背山面水处,房屋多为祷、石、木、瓦结构。每重屋间均有堂屋、天井。住屋有正房,厢房、厨房,另设巷道走廊,房屋均系一楼一底,楼上放物,楼下居住。

艺术

音乐

呜嘟,原名“叫叽儿”,是中国迄今为止唯一能演奏和音的土类乐器。相传是三国时期嘉鱼洲牧童所创,最初只是顽童撮土而成,后随时代演变,其音色变得浑厚有穿透力,尤善表现幽远、古朴的意境。嘉鱼全县在8个镇建起了12个呜嘟传习所,在中小学校办起了6个呜嘟传承班,已培训呜嘟学员5000多人。

民间文学

《双合莲》是产生于崇阳县的一部民间长诗(又称叙事山歌),流传于咸宁各地,记述了发生在清末时期当地的一对男女自由恋爱的悲剧故事。胡道生和郑秀英二人用“双合莲”在五方丝帕上绣一朵莲花,一剪裁开,各执一半作为定情之物,私定终身。历经种种劫难,最终秀英含恨自尽,道生被折磨而死。原创作者陈兆瑞是崇阳县西庄乡杨林畈人。全诗三百六十五段,每段五句,是典型的五言七字句的山歌形式。作品在民间已传唱150多年。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先后有民间文艺工作者对其进行了三次以上的搜集整理。它被誉为中国近代汉民族民间叙事诗的代表作,收入《中国民间长诗选》。

《钱六姐的故事》流传于咸安区及周边地区。钱六姐,名梅窗(1489-1544),女,咸安区马桥镇人。因在兄妹排行第六,人称钱六姐,5岁入族学读书,天资聪敏,工于诗词歌赋,稍长便喜与人吟诗作对,出口成章。她的趣闻轶事,经过几百年的流传,在民间被编成诗词对联故事,充满智慧、哲理和情趣,脍炙人口,备受群众喜爱。由文化部门挖掘整理的《钱六姐的故事》,被《中国机智人物故事丛书》《中国传说故事大辞典》等收录。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地区象征

市树市花

2012年9月18日,咸宁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命名桂花树为咸宁市“市树”,桂花为咸宁市“市花”。其树栽培历史久、分布广,品种多、品质优;其花色泽艳丽、芳香四溢,极具观赏价值、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咸宁为全国桂花五大传统产区之一,2000年被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卉协会唯一命名为“中国桂花之乡”。

地方特产

九宫山茶,是通山县特产,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通山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温暖湿润气候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雨量充沛,温暖湿润。九宫山茶扁形茶香气持久,滋味鲜醇回甘,叶底嫩绿明亮。条形茶色泽油润,栗香持久,耐冲泡。2019年1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批准对“九宫山茶”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大畈枇杷是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特产,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大畈枇杷果实椭圆形,脐部呈极大而深的五星状,皮橙黄色,绒毛浅,果单果质量40~90克,大的可达120克。种子2~5粒。大畈枇杷肉橙黄色,柔软多汁,香甜可口。大畈枇杷以果大、味美著称,其汁多肉厚,甜酸适度。2019年1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大畈枇杷”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风景名胜

综述

咸宁是一座宜游宜居的生态休闲旅游城市,享有“中国亚热带森林自然资源生态平衡的典型代表”“全国最适宜人居的200个城市之一”、获中国人民环境范例奖、全国最适宜人居城市、中国魅力之城、中国温泉之城、首批全国旅游标准化城市等殊荣。截至20323年8月,全市A级以上旅游景区45个,其中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12家,3A级景区15家,全年旅游总收333.90亿元,全年接待旅游人数6718.60万人次。

重要景点

三国赤壁古战场,国家AAAA级景区,三国时期赤壁之战古遗址,主要景点有:摩崖石刻、周瑜雕像、拜风台、凤雏庵、翼江亭、望江亭、赤壁大战陈列馆、赤壁碑廊、千年银杏、金城、土城、神武台等五十多处人文自然景观,是三峡旅游线与三国旅游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现在的三国赤壁古战场总投资6亿元,以三国人文掌故、战争实景戏、楚地民俗民风、汉代古典建筑、秀丽自然风光为内容,以厚重的三国文化为载体;综合采用庙会、社戏、雕塑、游艺、武术、杂技、电影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开创出独具特色的、前所未有的观光游览胜地。

通城药姑山古瑶村景区位于湘鄂交界的幕阜山余脉药姑山(龙窖山)北麓,杭瑞、京港澳、武汉—深圳高速公路依境而过,自古为瑶汉杂居之中心,是融古瑶文化、楚汉文化、中医药文化、红色文化、自然风光、生态休闲、民俗风情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景区自然和人文景观众多,其独特的页岩片石地貌,为古瑶民在此形成垒石文化集群提供了有利条件,为研究古三苗族群在此由蛮到瑶形成单一民族提供了实物证据,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对外交流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2022年,咸宁再次获评国家卫生城市

2021年,荣获“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称号。

2021年,荣获“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先进集体”。

2020年,获批全国首批“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国家级智能机电产业创新型集群试点市。

2020年,咸宁入选"科创中国"试点城市

2019年,荣获“中国康养城市排行榜50强”。

2019年,咸宁市被确定为第二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区)

2016年,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为“中国汉族民间叙事长歌之乡”。

参考资料

绿色咸宁 生态咸宁.咸宁市人民政府.2023-09-10

2023年咸宁市情简介.咸宁市人民政府.2023-05-20

水利十三五规划.咸宁市水利和湖泊局.2023-09-10

咸宁市行政区划.咸宁市人民政府.2023-05-20

行政区划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06-05

咸宁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咸宁市人民政府.2024-09-06

咸宁统计年鉴-2022.咸宁市人民政府.2023-09-08

“十三五”时期咸宁市文化旅游产业 发展情况汇报.咸宁市人民政府.2023-05-20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咸宁市人民政府.2023-09-10

咸宁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 “十四五”规划.咸宁市人民政府.2023-05-23

2022年咸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咸宁市人民政府.2023-05-20

地理位置.咸宁市人民政府.2023-09-10

历史沿革.咸宁市人民政府.2023-09-10

2022年湖北各市GDP排行榜 武汉排名第一 襄阳排名第二.新浪看点.2023-09-10

市发改委关于印发咸宁市县域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咸宁市发改委.2023-09-10

市发改委关于印发《咸宁市特色产业增长极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通知.咸宁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9-10

关于印发《咸宁市旅游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咸宁市人民政府.2023-09-07

咸宁市气候特点.咸宁市人民政府.2023-09-20

水利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咸宁市水利和湖泊局.2023-09-10

2023咸宁市自然环境和资源.咸宁市人民政府.2023-05-20

图文:南川水库换新颜.咸宁市人民政府.2023-09-17

图文:青山水库 人间瑶池.咸宁市人民政府.2023-09-21

咸宁市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咸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3-09-10

咸宁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咸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3-09-18

市民张桂清咨询咸宁市森林覆盖率.咸宁市人民政府.2023-09-10

咸宁九宫山.咸宁市人民政府.2023-09-07

国家森林康养基地首批名单公布 通城药姑山入选.咸宁市人民政府.2023-09-10

西凉湖有望成市级自然保护区.咸宁市人民政府.2023-09-10

咸宁市7部门牵头加快推进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咸宁市人民政府.2023-09-10

咸宁市启动自然灾害救助Ⅲ级响应 全力以赴救灾.咸宁市人民政府.2023-09-10

咸宁市委书记调整.今日头条.2024-10-24

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胜利闭幕 朱庆刚当选人大常委会主任 杨军当选市长.咸宁市人民政府.2023-09-10

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军.咸宁市人民政府.2023-09-10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来咸宁调研要求推动林长制全面落地见效.咸宁市人民政府.2023-09-10

咸宁市第七次人口普查公报.咸宁市人民政府.2023-09-07

对接武汉地铁!湖北一地铁路最新进展.今日头条.2023-06-06

2022年咸宁经济概况.咸宁市人民政府.2023-09-10

咸宁市桂花产业发展调研与规划(2020-2035).咸宁市林业局.2023-09-08

光谷南·科技城迎电商入驻潮 打造中部电商名城.咸宁市人民政府.2023-09-10

公司简介.光谷南•科技城.2023-09-10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咸宁市推进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咸宁市发改委.2023-09-10

图文:华舟重工开发升级产品.咸宁市人民政府.2023-09-10

咸宁市教育事业发展 “十四五”规划.咸宁市教育局.2023-09-07

学校简介.湖北科技学院.2023-09-17

校长吴基良调研音乐学院.湖北科技学院新闻网.2023-09-17

学校简介.咸宁职业技术学院.2023-09-17

学校领导.咸宁职业技术学院.2023-09-17

学校简介.湖北健康职业学院.2023-09-17

学院概况.湖北健康职业学院.2023-09-17

关于印发《咸宁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的通知.咸宁市人民政府.2023-05-21

医院概况.咸宁市中心医院.2023-09-07

医院概况.咸宁市中医医院.2023-09-17

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医院简介.2023-09-17

医院概况.咸宁市妇幼保健院.2023-09-17

咸宁市博物馆焕发文明新气象.咸宁新闻网.2023-09-21

咸宁市博物馆焕发文明新气象.湖北文明网.2023-09-21

咸宁去年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8家 全市总数达99家.咸宁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9-10

咸宁市体育局关于印发《咸宁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咸宁市人民政府.2023-09-07

咸宁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咸宁市人民政府.2024-07-07

咸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咸宁市人民政府.2023-05-21

..2023-09-07

咸宁市文化和旅游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 2023年工作计划.咸宁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9-07

闯王陵前.咸宁市人民政府.2023-09-07

湖北省首批革命文物名录公布 咸安北伐汀泗桥战役遗址上榜.咸宁市人民政府.2023-09-07

新店土城遗址 -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 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湖北省人民政府网站.2023-06-06

孙郭胡城址 -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 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湖北省人民政府网站.2023-06-06

摩崖“赤壁”的前世今生.咸宁新闻网.2023-09-07

向阳湖文化名人旧址 -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 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湖北省人民政府网站.2023-06-06

王明璠府第 -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 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湖北省人民政府网站.2023-06-06

《通山木雕》《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镇氏风湿病马钱子疗法》《崇阳提琴戏》四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咸宁市人民政府.2023-05-21

连续举办12届提琴戏剧节!崇阳唱响文化自信.咸宁市人民政府.2023-09-09

让传统工艺绽放“新活力”.咸宁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9-09

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咸宁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9-07

咸宁两人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咸宁市人民政府.2023-09-09

通山木雕入选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咸宁市人民政府.2023-09-09

感悟砖茶的魅力.咸宁新闻网.2023-09-09

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出炉 咸宁10村落榜上有名.咸宁市人民政府.2023-09-21

赤壁羊楼洞及新店石板街入选首批传统村落保护项目.咸宁市人民政府.2023-09-09

组图:风光旖旎刘家桥.咸宁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9-09

湖北咸宁排名靠前的9大特色美食,每一个都是“扛把子”的存在.咸宁市人民政府.2023-09-11

咸宁贺胜鸡汤.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9-07

通山包坨.咸宁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9-07

通山:通山包坨.咸宁市人民政府.2023-09-07

咸宁日报:呜嘟声声总关情.嘉鱼网.2023-09-10

新华社聚焦!嘉鱼擦亮特色“文化名片”,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咸宁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9-10

民间文学.咸宁史志网.2023-09-10

桂花树桂花被命名为咸宁市树市花.咸宁市人民政府.2023-09-11

九宫山茶 区域农产品.新农村商网.2023-09-07

大畈枇杷.新农村商网.2023-09-17

赤壁古战场.咸宁市人民政府.2023-09-07

通城药姑山古瑶村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咸宁市人民政府.2023-09-07

欧中友好协会来嘉鱼考察项目合作.咸宁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9-10

加强合作共谋发展 通城与浙江开化缔结友好县.咸宁市人民政府.2023-09-10

通山与陕西横山缔结友好县.咸宁市人民政府.2023-09-10

崇阳与敦煌结为友好县市.咸宁市人民政府.2023-09-10

我市与深圳盐田区结为友好市区.咸宁市人民政府.2023-09-10

历史人物.咸宁市人民政府.2023-09-07

咸宁再次获评国家卫生城市.咸宁市人民政府.2023-05-22

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发改委关于2023年咸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的通知.咸宁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9-07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公示通告.国家统计局.2023-05-22

咸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咸宁市人民政府.2023-09-07

咸宁入选"科创中国"试点 .咸宁市人民政府.2023-05-22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印发 第二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区) 名单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5-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