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鼓县
铜鼓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宜春市下辖县。位于东经114°06'48"~114°43'50.9",北纬28°22'48.4"-28°49'59.5"。地处江西省西北部,宜春市西北角,东与宜丰县相邻,南与万载县接壤,西与湖南省浏阳市、平江县相连,北与九江市修水县毗邻。总面积1552平方千米。铜鼓县属中亚热带北部湿润气候,气候温润,冬无严寒,夏少酷暑,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铜鼓县2021年末铜鼓县户籍总人口137124人,人口以汉族为主,有苗族、壮、、白、回、满、土家等17个少数民族。:1693
铜鼓县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西宽东窄,境内山丘连绵起伏,千米以上高峰有20座。东北部为丘陵地带,中部为低山区地带,西南部为高山区地带。:1693地处南昌市、长沙市、武汉三个省会城市的圆心位置。汉、三国、吴、晋、南梁,均属艾地。:1693-1702唐朝,武后长安四年(704年),析建昌置武宁县,艾入武宁县。宋,设江南西路,下辖洪州镇南军,改分宁县为宁县。弘治十六年(1503年),宁县又升为宁州,属南昌府。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江西省提督学政吴士鉴,奏清廷改铜鼓为抚民厅。1958年12月,南昌专区改为宜春专区,铜鼓隶属宜春专员公署。
2021年铜鼓县地方生产总值(GDP)645123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4741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25311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35071万元。人均GDP达到55811元。现有国家4A级景区3处,省级旅游度假区1处,国家森林公园1个,自然保护区1个,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创建县和江西省首个中国长寿之乡、中国南方红豆杉之乡。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汉朝、三国、吴、晋、南梁,县域均属于艾地。:1693-1702
隋唐时期
唐朝,武则天长安四年(704年),析建昌置武宁县,艾地入武宁县。
景云元年(710年),改武宁县为豫宁县。
李适贞元十六年(800年),析武宁西八乡置分宁县,隶属洪州。
五代十国,仍称分宁县。
宋代
太祖开宝八年(975年),改洪州镇南军为洪州,宁县复为分宁县。
元朝
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于武宁置宁州,隶龙兴路,下辖武宁、分宁。
大德八年(1304年),升分宁县为宁州,仍隶龙兴路。
明代
弘治十六年(1503年),宁县又升为宁州,属南昌府。
万历五年(1577年),设铜鼓营。以境内有“铜鼓石”而得名,清代沿用明制,仍为宁州。:1693
爱新觉罗·颙琰三年(1798年)七月,以镇压白莲教刘联登、宋怀璞、魏文宗起义有功,清廷于嘉庆六年六月降旨,改宁州为义宁州,辖南昌府所属铜鼓、修河两地,以示嘉许。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江西提督学政吴士鉴,奏清廷改铜鼓为抚民厅。
宣统二年正月初一(1910年2月10日),铜鼓废营建抚民厅,隶南昌府义宁州。
中华民国时期
1913年7月,铜鼓废厅建县,直隶省。
1914年,全省划分4道,属浔阳道。
1926年,废道,铜鼓直隶省政府。
1931年夏,南昌国民党陆海空军总司令部行营党政委员会,将全省“剿匪”区域43县划为9区,每区设立党政分会,铜鼓属第一区,分会驻地修水县。
1935年4月,撤销特别区,全省缩为8个行政区,铜鼓属第一行政区,设治武宁县。
1939年3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南昌市,是年冬全省扩大为11个行政区,铜鼓仍属第一行政区,设治铜鼓。
1940年8月,经省1489次省务会议决定,全省调整为9行政区,铜鼓属第二行政区,设治宜春市。
1949年7月14日铜鼓解放,7月28日成立铜鼓县人民政府,隶属江西省人民政府袁州分区督察专员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1952年9月,袁州专区并入南昌专区,铜鼓隶属南昌专员公署。
1958年12月,南昌专区改为宜春专区,铜鼓隶属宜春专员公署。
1968年2月,宜春专区改为宜春市地区,铜鼓隶属宜春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8年7月,宜春地区革命委员会改为宜春地区行署,铜鼓隶属宜春地区行署。
2000年8月,撤销宜春地区,改设宜春市,铜鼓隶属宜春市至今。
行政区划
铜鼓县辖6镇、3乡、4个国有林场,共有90个村民委员会,1143个村民小组,13个社区居委会。铜鼓县人民政府驻永宁镇定江东路145号。:1693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铜鼓县位于东经114°06'48"~114°43'50.9",北纬28°22'48.4"-28°49'59.5"。地处江西省西北部,宜春市西北角,东与宜丰县相邻,南与万载县接壤,西与湖南省浏阳市、平江县相连,北与九江市修水县毗邻。全县总面积1552平方千米。
地质
铜鼓县,经历多次构造运动的推动,展现的构造形迹比较复杂。大致可分为纬向构造,构造形迹主要为褶皱,次为断裂;华夏系构造形迹主要为断裂,其规模较大,结构面多平直光滑;新华夏系构造,在县内以大规模断裂及红色断陷盆地形态为特征。铜鼓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仅系杨子淮地台之一小部分。山露地层有元古界双桥山群、白垩及第四系。(晋宁晚期)富斜花岗岩,属九岭岩体一部分,呈岩基产出。岩体侵入或交代侵入于元古届双桥山群,主要有富斜花岗岩及部分斜长花岗岩组成。:52
地形地貌
铜鼓县地处罗霄山北端东部,修河上游。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西宽东窄,境内山丘连绵起伏,千米以上高峰有20座。东北部为丘陵地带,中部为低山区地带,西南部为高山区地带。境内主要山峰有七星岭、羊场尖、三羊尖、和尚岭等,境内最高峰羊场尖位于大山林场,海拔1541米;最低点金鸡桥位于东北部大煅镇古桥村,海拔155米。:1693
气候
铜鼓县属中亚热带北部湿润气候,气候温润,冬无严寒,夏少酷暑,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多年平均气温16.4℃。生长期(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年平均259天,无霜期年平均265天,最长达 317天,最短达232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460.4小时,年总辐射97075.1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1771.4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55天,降雨量量集中在每年4月至6月,6月最多。
水文水利
铜鼓县河道属修河支流和源流。主要河道有二级河流定江河、金沙河2条;三级河流13条;四级河流58条。境内大小河流73条,总长611千米,流域面积830平方千米,河网密度4.9千米/平方千米,径流总量17.6亿立方米,年排涝量10.7亿立方米,年最大排涝量17.5亿立方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定江河,发源于大沩山东麓的铁树坳,自西南至东北,流经境内排埠镇、永宁镇、大煅镇,折北流向大缎镇西向村金鸡桥出境入修水县,境内长71千米,流域面积150平方千米,年均流量300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带溪河、西向河等。:1694
铜鼓县有大塅水库、库容1.18亿立方米,截至1980年底,铜鼓县共建成小(二)型水库15座,均分布于定江河流域山坑地带,总库容蓄水量305万立方米,灌概面积3700亩,另建山塘水库10座,总库容量48.8万立方米,灌溉面积1077亩。铜鼓县为便利生活,进行了定江河道治理、金沙河治理、有古堤防、护城堤、东源堤等堤防工程。:347-351
土壤
铜鼓县土壤类型共有6个土类,9个亚类,26个土属,56个土种。土类分别为红壤、山地黄壤、水稻土、山地黄棕壤、潮土、山地草甸土。:62-63
自然灾害
铜鼓县主要自然灾害有水灾、旱灾、风雹、低温冷冻等。水灾为两年一遇,特大暴雨多受台风影响而形成,发生概率15.6%。旱灾一般发生在7~8月,年平均0.3次。低温冷冻灾害一般发生在1~2,年平均1.5次。风雹灾害一般发生在6~8月,主要是局部性的龙卷风,持续时间为10~20分钟,范围较小,破坏力极大。:1694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铜鼓县境内出露地层,绝大部分属元古变质岩系,构造发育,具有良好的矿化环境。 已探明地下矿藏有金、铜、铅、铁、锡、锑、高岭土、花岗岩、石英岩、地热等18种,其中高岭土储量500万吨,石英矿400万吨,花岗石500万立方米、地热流量1480立方米。已经开发的有高岭土矿,位于带溪乡新丰村、大群村,三都镇西向村、大缎镇浒口村等4个自然矿区,矿区总面积3.8平方千米,地质总储量500万吨,可采量410万吨,年产量25万吨。:1694
生物多样性
铜鼓县有野生植物95科534种,其中红豆杉80.1万株、油樟65万株、柏木50万株。:1694铜鼓县野生植物有竹笋、黄连、黄精、香菇、杨梅、锥栗、板栗、山楂、猕猴桃等。
铜鼓县有野生动物10类130种,其中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金钱豹、梅花鹿等。:1694野生动物有虎、豹、鹿、獐、、猴、鸦、鹊、燕、雁、灰胸竹鸡、红原鸡、白颈长尾雉、鲤鱼、鳙、鲫鱼、青蛙、石鸡、蟾蜍、蕲蛇、王锦蛇、乌梢蛇、鳖科、龟、蚌、蜂、蝉、蝶等。
人口
人口数量
铜鼓县人口总量保持低水平增长。2021年末铜鼓县户籍总人口137124人,其中:男性71373人,女性65751人。在第七次人口普查中,铜鼓县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3449人,占总人口的54.50%;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2969人,占总人口的45.50%。
民族构成
铜鼓县人口以汉族为主,有苗族、壮族、畲、白、回、满、土家等17个少数民族。:1693
方言
铜鼓县现有人口构成,主要来自中原汉族。习惯上称唐宋前入境的为“本地人”(即土籍),操赣语;清康熙至雍正年间入境的为“怀远人”(即客籍),操客家话,是为铜鼓方言的两大分支,属客赣方言体系。其中本地话又可分为铜鼓声、武乡声和崇乡声。铜鼓声,主要分布于水宁、温泉、石桥、排埠、丰田、二源、三都、西向;武乡声,主要分布于带溪、龙门、大煅、古桥、茶山、三都、西向;崇乡声,主要分布于幽居、港口、棋坪、高桥、花山、大沩山。因“土、客”长期杂居,在语音上彼此融化,客家话已基本统一,本地话中的武乡声与崇乡声也基本同化。现在尚有较大差别的是客家话与本地话,本地话又有铜鼓声与武乡、柴乡声的区别。:854
经济
综述
铜鼓县2021年完成地方生产总值(GDP)645123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4741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25311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35071万元。人均GDP达到55811元,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13.13:34.93:51.94。
第一产业
2021年铜鼓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及其服务业产值(现价)152585万元。铜鼓县粮食作物以稻、马铃薯为主。蔬菜种植主要品种有白薯、萝卜、黄瓜、豆角等。:1694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山羊、家禽为主,渔业以淡水渔类为主,果木种植主要品种有板栗、杨梅、柑橘、李子,:1694瓜优特农产品有茶叶、有机大米、食用菌,绿色环保农产品有春韵茶叶、海辉包圆、天柱峰有机大米。:1694
2021年,铜鼓县农业产值33138万元;林业产值86581万元,牧业产值21584万元。渔业产值8972万元,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2310万元。全年粮食总产量46850.08吨。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2538吨,中药材种植面积5798公顷;茶叶产量3257吨;果产量3553吨。生猪出栏47282头,生猪存栏24598头;羊出栏34050只,存栏21239只;家禽出笼6684百羽,家禽存笼5972百羽;肉类总产量5196吨。水产品产量7245吨。
第二产业
铜鼓县初步形成了以医药化工、木竹加工、水晶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16942021年,铜鼓县有4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产值435874.9万元。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值61842.4万元,纺织业产值50748.8万元,木竹加工业产值78544.6万元,医药制造业产值37646.6万元,化工业产值117602万元,能源加工业产值15111.8万元,机械电子制造业产值46222.7万元,其他工业产值28156万元。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有 17家。全县具有资质等级联网直报建筑企业21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83107.8万元。
第三产业
铜鼓县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快增长。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完成投资比上年增长11.2%,其中:工业投资同比下降5.3%;房地产开发投资40247万元,同比下降10.4%。消费品市场销售平稳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1383万元,比上年增长17.4%,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54916万元,增长30.3%。分行业看,批发业销售额164356.2万元,增长27.7%;零售业销售额168608.7万元,增长18.8%;住宿业营业额6042.5万元,增长24%;餐饮业营业额21762.3万元,增长33%。服务业发展不平衡,2021年铜鼓县14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81544.8万元,增长5.2%。规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11530.7万元,增长5.24%。规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性收入2595.6万元,增长17.8%。规上装卸搬运和仓储业营业收入1338.9万元,增长21.1%。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快增长。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完成投资比上年增长11.2%。全社会完成货物周转量860946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86.9%;旅客周转量5300万人公里,比上年下降46%。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144.87万元通信业务总量7838万元消费品市场销售平稳增长。
人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
鼓舞狮表演素来有之,棋坪客家狮起源于清康熙熊氏编创而来,名扬“宁洲八乡”(今修水县、铜鼓两县),铜鼓棋坪客家狮把狮由“怪兽”化为“神兽”情节融于舞蹈、武术、杂技、戏剧等多样性表演之中,分三部分进行。40年代末至50年代来县内群众舞蹈复苏发展、棋坪客家狮得到恢复;80年代至90年代初,群众舞蹈复兴;1981年春节,全县灯彩汇演、参演的城乡灯彩队多达百余。
康熙年间(1662年~1672年)由“闽”“粤”“赣州市”流入大批客家人至铜鼓,在祛病请神时常举行一种仪式——跳觋,跳时舞者男扮女装,穿戴凤冠霞披、手执师刀、天王尺、海螺、牛角,并配合歌唱和舞蹈,逐渐形成一种非僧非道的舞蹈。在民间乐器伴奏下,表演程序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是起师、请灶、奏表、治病、解煞、敬师、祭坛、和盘、收魂、超度、谢师、送神等。
铜鼓“渔樵耕读”一般在正月里表演。7个人分别扮成“骑牛者”“渔翁”“樵夫”“农夫”“读书郎”与丑角、旦角,后两者为主角,他们采取一问一答,连歌带舞的形式表演,主要动作有“左右交叉步”“抄扇十字步”“横步小跳交叉”“搭肩半蹲步”,其他角色均有规定动作,有“骑牛步”“拐子步”“禾秆花”“犁田步”等。表演中常用民间小调“采茶歌”“扑蝴蝶”“铜钱歌”“闹花灯”,1949年后用新编歌词套用原曲。乐器是二胡、笛子、唢喇、中鼓、大小锣、大钹;道具、唱词均用铜鼓话。
文物古迹
截至2022年底,铜鼓县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共有35处。
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江西省十大红色旅游景点、国家国防教育基地,位于县城中心,建于1977年,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馆藏文物史料850件。:1697
萧家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东侧。建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总面积1950平方米,为萧氏宗祠。:1697
排埠万寿宫位于排埠镇,距县城10千米,总面积2100平方米,初建于清乾隆(1736~1795年),光绪年间(1875~1908年)由当地村民捐资,为纪念许仙真君许逊而建。后来这里成为当地百姓的聚集地及竹木商人的会馆。:1697
叶氏宗祠位于铜鼓县排埠镇华联村上组板坑口。始建于清朝康熙五十九年(1720),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聂氏宗祠砖木结构,现存40余间房,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由大门门楼、前院、前厅、后厅、左右厢房和围墙、月形塘、附属房屋等部分组成,主体结构保存基本完整。
平顶垴遗址位于铜鼓县温泉镇金星村刘庄自然村南面的平顶垴上,平顶垴遗址从新石器时代晚期一直延续至汉代,前后延续时间达到2000余年,延续时间长,遗存类型丰富,出土文物较多,是江西省西北一处重要的先秦时期遗址。其出土了一批珍贵的陶器、石器以及少量的铜器、玉器,发现了制作陶器的作坊遗迹和窑炉遗迹、磨制石器的手工作坊以及制作小件青铜器的青铜制作场所。
卢瑞英墓位于江西省铜鼓县温泉镇金星村卢瑞英号亦乐,字鹤寿(1750-1839年)铜鼓永宁人。武翼都尉为从三品,墓址在温泉镇金星村形屋后。该墓高2.25米,宽5.8米,规模宏伟,8柱5碑,牌坊形状。卢瑞英为将“奎光堂”改为“奎光书院”的首倡人,此事《奎光书院记》有载,奎光书院是铜鼓最早创办的书院,也是“客家人”的最高学府,该院为振兴铜鼓培养了大批人才。
民风民俗
铜鼓县是一个典型的客家县,主要风俗有生活传统风俗、文化娱乐风俗、饮食文化风俗等。:1697
客家人素有勤劳、爱好习武、团结一致抵御外敌的传统。男子大多不愿居家安生,出外谋生进取者为多。女子不缠足(俗称大脚女),操持家务和开山种地。客家的住房别有特色,过去几大家族呈园形城堡寨子或合住在一起,相互间友好相处、互相帮助,也便于抵御外来侵犯。最具代表的是邱家大屋,坐落在距县城约9千米的排埠镇黄溪村,清乾隆动工修建,建屋13年,装修7年,整整20年才竣工。大屋分上中下三栋,左右两边又各有四栋,共120间。占地总面积约30余亩,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按旧时一般的建筑模式,大门前是一片禾坪(客家语),禾坪中的横直过道,约有1.5米宽,包括天心(天井)在内,都是用大小基本一致的河中小片石(鹅卵石)铺砌而成的,并砌出花纹。禾坪前面是一口半月形池塘,池塘外边便是围墙,将整个屋场都包围起来。两边的偏房与正房平行,砌起了灰砖封火墙,高出房屋足有一米多。:1697
山歌是铜鼓客家人的口头文。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社会生活和思想情感的真实反映,在音乐上保留着较为淳正的客家语言本色,铜鼓客家山歌作为一种外来文化传入铜鼓,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不断地丰富发展。20世纪60年代急板山歌《翻身卖余粮》在江西省首届音乐周上获一等奖,并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制作唱片,《卖余粮》收入《中国音乐词典》,被专家称为“赣西北最具代表的歌神”。20世纪70~80年代,山歌剧《绣红旗》《福星》在省、市会演中受到好评,分别由江西省电台、江西电视台录音录像,相继播放和播映。改革开放以后,先后有10多首客家山歌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采用,传播海内外。1997年,电视专题片《铜鼓风情》在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播出。:1697
“撑酒”是铜鼓客家人的主要饮食文化。“撑酒”是铜鼓客家人的地方自制美酒。做法是将糯米蒸熟过水,加酒药,放入缸,半个月后将缸内酒糟拌匀,加入温水。一周后再蒸一批糯米,冷却后,做成团,团内放酒药,撂紧后,放人原蒸的米酒缸内,用同样的方法撑2~3次。食时,滤去酒糟,酒色清醇,香味浓郁,人口和缓,酒力久厚。:1697
美食特产
铜鼓客家人的美食主要有米果、铜鼓包圆、药膳、花膳、蒸菜等,还有客家干子茶、茶点、撑米酒、杨梅酒、红豆杉酒等。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1年末,铜鼓县有106所学校。其中普通初中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普通小学51所(含教学点),幼儿园42所,特殊教育1所,普通高中1所,职业高中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升初中率 100%。
铜鼓县有铜鼓中学、铜鼓二中、铜鼓三中等公办中学、有铜鼓一小、铜鼓二小、铜鼓三小、温泉中心小学等公办小学。
科技事业
科技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取得较大发展。2020年末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 2193人,申请专利 134项,当年授权113项。科技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取得较大发展。2021年度获得授权专利170项。
2022年9月21日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的“5G+五彩梁塅数字乡村”项目,在第五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江西区域赛1100多个参赛项目中勇夺总分第一名,荣获一等奖。
文化事业
2021年,铜鼓县文化事业欣欣向荣。年末有县级文化馆1个,电影放映单位1个,县级图书馆1个,藏书9.56万册,县纪念馆(博物馆)1个。广播电视事业稳定发展。广电网络有线电视信号覆盖面继续扩大,县电视发射台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达70.5%;县广播电台1座,应急广播覆盖率达88.9%。
本行政区已备案的养老机构12个:
医疗卫生
2021年,铜鼓县有乡镇以上卫生机构14个(包括卫健委、疾控中心、卫监局),病床658张,有医卫技术人员756人,其中:执业医生230人,注册护士307人,其他人员219人。铜鼓县有铜鼓县人民医院(二级甲等医院)、铜鼓县妇幼保健院(二级甲等)等医院。
社会保障
铜鼓县2021年人寿保险各项保费收入5388.7万元,比上年下降8.45%。全年支付各种赔款513.3万元,比去年增长2.4倍。全年财险各项保费收入7956.5万元,比上年下降15.88%。全年支付各种赔款5283.51万元,比去年下降23.39%。
铜鼓县已备案的养老机构12个。铜鼓县高龄老人长寿津贴标准:80-89周岁每人每月60元;90-98周岁每人每月150元;99周岁以上每人每月500元。从2023年起,铜鼓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标准每人每月885元,农村低保保障标准每人每月660元。
交通
2021年,铜鼓县完成货物周转量860946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86.9%;旅客周转量5300万人公里,比上年下降46%。
境内交通运输形式为公路网络,有南昌市至铜鼓、武汉市至吉安市两条高速公路过境,其中,昌铜高速境内长57.2千米,双向四车道,有带溪、天柱峰、温泉3个出口,通往铜鼓县带溪乡、铜鼓工业园、铜鼓县城和奉新县;武吉高速境内长10.2千米,双向四车道,有带溪1个出口,通往铜鼓县带溪乡和奉新县。奉带线、铜修线、上铁线、铜棋线省道过境,均为双向两车道,总长125.6千米,其中奉带线境内长13千米,通往奉新县;铜修线境内长35.6千米,通往修水县;上铁线境内长35千米,通往湖南省浏阳市;铜棋线境内长42千米,通往湖南省平江县。有县道6条,长131千米:乡村道95条,长391.8千米;通自然村道路196条,长263.6千米。:1696
风景名胜
综述
铜鼓县是全国一类革命老区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创建县和江西省首个中国长寿之乡、中国南方红豆杉之乡。
主要景点
汤里文化旅游度假区保护控制面积约96平方公里,规划核心区面积32.5平方公里、建筑占地面积约900亩,汤里森林覆盖率高达96%,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高达10万多个,年平均气温16℃,温泉水温72℃,日出水量达5千多吨,属于中硫温泉。
先后获得中国长寿之乡康养示范基地、中国十佳避暑景区和绿色亚太环保成就奖等称号。这里的温泉为硫酸钙型,含二氧化硫、钾、钠、钙、氢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元素。
天柱峰景区,森林覆盖率高达95%。景区总规划面积49.6平方公里,主要由九龙湖、美人谷、水上一线天、天柱峰、望湖等景点和长老点赞、少女思春、观音吉象、阳刚岩、情缘谷瀑布群等景观组成。旅游项目有直升机、豪华游轮、玻璃栈道、玻璃滑道、水上乐园等。景区内负氧离子含量一般每立方厘米都在10000个以上。是天柱峰国家森林公园的核心部分,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天柱峰景区2000年3月荣获国家级森林公园称号;2006年景区内的九龙湖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2010年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19年5月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七星岭滑雪场由江西金旅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江西首家专业户外滑雪场。雪场海拔1300--1580米,核心滑雪区有20000平方米。雪场有初、中级两条滑道。
奎光书院位于江西省铜鼓县定江上游永宁镇城南路15号。同治《义宁州志》记载,奎光书院系“客籍”居民捐资创立,建于清朝爱新觉罗·旻宁年间,地址在城南棉花,置田租千数百石。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废科举办学堂,改革后的奎光书院顺应时代变迁,调整课业内容,传播进步思想文化,为秋收起义培养了大量革命人才,成为秋收起义过程中的军事指挥所,并保留了大量红色标语等革命遗迹,成为当代红色革命教育的重要基地。起义期间,毛泽东在奎光书院等铜鼓县革命据点对中国革命道路作出的“从农村包围城市”的探索和引兵井冈山市的决定,翻开了中国革命新的一页,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人物
荣誉
参考资料
江西省宜春市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03-14
地理气候.铜鼓县人民政府.2023-01-29
铜鼓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铜鼓县人民政府.2023-01-29
铜鼓县.中国宜春政府网.2023-03-14
历史沿革.铜鼓县人民政府.2023-01-29
朱 虹:江西铜鼓——伟大起点 长寿之乡.澎湃.2023-03-14
统计用区划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23-03-25
行政区划.铜鼓县人民政府.2023-01-29
农业林业水利-水利.中国宜春政府网.2023-03-07
自然资源.铜鼓县人民政府.2023-01-29
铜鼓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红黑统计公报库.2023-04-12
铜鼓棋枰客家狮子.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2023-03-07
铜鼓观觋.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2023-03-07
铜鼓渔樵耕读.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2023-03-07
铜鼓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3-03-07
江西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江西省人民政府.2023-03-07
铜鼓县新增十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铜鼓县人民政府.2023-03-07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 国家文物局综合行政管理平台.2023-03-14
物质文化遗产---人类文化遗址和古墓葬.铜鼓县人民政府.2023-03-14
2022年铜鼓县义务教育学校名录.铜鼓县人民政府.2023-03-07
铜鼓县2020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铜鼓县人民政府.2023-01-29
宜春铜鼓:一创新技术项目获江西省一等奖.铜鼓县人民政府.2023-03-14
铜鼓县人民医院.博禾医生.2023-04-12
铜鼓县妇幼保健院.39健康网.2023-04-12
铜鼓县养老服务行业管理信息.铜鼓县人民政府.2023-04-13
【铜鼓县高龄老人长寿津贴标准】.铜鼓县人民政府.2023-04-13
铜鼓县民政局 铜鼓县财政局文件.铜鼓县人民政府.2023-04-13
江西·汤里文化旅游度假区.漫游之旅.2023-03-25
景区概况.江西天柱峰景区.2023-03-25
景区概况.七星岭滑雪场.2023-03-25
奎光书院: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基地.陕西党建网.2023-03-25
帅家乾.铜鼓县人民政府.2023-03-14
黄朝甲.铜鼓县人民政府.2023-03-14
刘志先.铜鼓县人民政府.2023-03-14
中央宣传部 财政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文物局 关于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的通知.国家文物局.2023-03-14
【关于印发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名单的通知(发改振兴〔2020〕20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3-03-14
关于命名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的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2023-03-14
关于命名第六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2023-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