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陈廷敬

陈廷敬

陈廷敬(1638年12月31日―1712年5月23日),初名陈敬,字子端、小舫、樊川,号说岩,又号午亭,中国清代诗人,山西泽州阳城县人氏(今晋城市阳城县),清朝康熙年间名臣,官至文渊阁大学士。

陈廷敬幼时喜欢读《春秋左氏传》《尚书》《仪礼》,9岁作《牡丹》诗即惊长老。顺治十五年(1658年),陈廷敬考中进士并进入翰林院。此后数十年,陈廷敬先后在翰林院、国子监、都察院以及吏部、户部、礼部、刑部、工部五部中任职,逐渐独当一面,期间虽经历过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张案的政治波折,但很快就又被委以重任。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陈廷敬被授予文渊阁大学士的头衔,成为清王朝首屈一指的汉族重臣。

几十年的政治生涯中,陈廷敬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财政改革、礼制建设、吏治整顿等方面均有建树,尤其在修朝廷典籍上成就颇丰,还担任过《明史》《大清一统志》《康熙字典》的总裁。陈廷敬为康熙讲学多年,深受皇帝的赏识和信任。此外,陈廷敬也是一位著名的文人,有《午亭文编》《尊闻堂集》等诗文集流传于世。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四月,陈廷敬在京病逝,谥号文贞。康熙帝对陈廷敬评价极高,称赞其“可称全人”;如今的学界也对陈廷敬的历史功绩颇为重视,肯定其深厚的儒学和理学素养促进了康熙一朝的文化发展,又以优秀的政绩“在康熙朝由大乱达到大治、由乱世进入盛世的过程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人物生平

科举入仕

明崇祯十二年十一月七日(1638年12月31日),陈廷敬出生在山西泽州府阳城县(今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的一个官宦之家。受益于尚文崇理的家风家学,陈廷敬自小就对儒家经典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九岁即赋《牡丹诗》一首,展现出不俗的天赋。顺治十五年(1658年),陈廷敬参加清廷组织的会试殿试,一举成为进士,并被选为庶吉士。三年后,陈廷敬照例成为翰林院编修

康熙十一年(1672年)十月,陈廷敬被任命为日讲起居注官,成为少年天子的教员之一。此后四十年间,陈廷敬六次被任命为经筵日讲的讲官,与高士奇张英等众多当代名士一道同康熙帝坐而论道。陈廷敬为人清雅醇厚,是程朱理学的坚定拥,也致力于教导皇帝做到“天德与王道同功,修己与治人兼至”。康熙对陈廷敬颇为倚重,曾将御制诗集赠予后者,还不忘在生活小事中关照陈廷敬,学成后也充分肯定了陈廷敬等人的传道授业对自己少年时的精神启蒙起到的重大影响。康熙一朝以内阁学士职位继续为皇帝讲学的大臣仅有陈廷敬和张玉书二人(按照清初政治惯例,内阁学士往往不担任皇帝的讲官)。为康熙讲学使得陈廷敬与最高统治者缔结了君臣之间独特而紧密的联系,为陈廷敬积累了深厚的政治资本。

平步青云

康熙中期以来,此前一直在文化领域从事的陈廷敬进入了他政治生涯中的快速发展阶段。康熙十五年(1676年)九月,在经历一段任职国子监司业和詹事府詹事的过渡后,陈廷敬被拔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自此正式进入帝国的行政系统。两年后,陈廷敬被康熙委任入直南书房,进入朝廷的决策中心。康熙十七年至二十年(1678—1681年),陈廷敬因母亲去世辞官守制。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正月,在礼部翰林院先后任职三年之后,陈廷敬调任吏部侍郎,并兼理户部钱法,大权在握。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九月,陈廷敬又到都察院担任左都御史(仍旧署理钱法),成为朝廷监察体系的第一号人物。。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九月,陈廷敬转任工部尚书,次年又先后任户部尚书和吏部尚书,由此跻身六部尚书的高位,成为清王朝中能够独当一面的汉族文臣。

涉案离任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陈廷敬被卷入张汧案中,仕途遭逢重大挫折。彼时湖广巡抚张汧因行贿被捕,审问过程中,张汧将自己送往京城的贿银扣在陈廷敬、徐乾学、高士奇三人身上,更兼陈廷敬与张汧有姻亲关系,京城中一时间满是与张汧供词相吻合的流言蜚语。康熙对张汧所述将信将疑,不置一词。四月,迫于政治压力,陈廷敬以父亲年事已高为由辞去官职,同样乞休的还有刑部尚书徐乾学。

陈廷敬虽被卸去吏部尚书的高位,但仍旧主持多部官修典籍的编写工作,甚至还被特许“四日一至内直”。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陈廷敬重回朝廷中枢,担任都察院左都御史,而且受任后三天就再一次充任经筵讲官,足见其虽经历政治风波却恩宠不减。

功成身退

度过了张汧案的政治低谷后,陈廷敬的仕途一帆风顺,康熙二十九年至康熙四十二年(1690—1703年)十数载间先后担任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刑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期间曾因父亲去世守制两年),均为掌握一个机关最高话语权的朝廷大员。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四月,陈廷敬得授文渊阁大学士,这几乎是清代前期文臣能够获得的最高殊荣。同时,陈廷敬依旧兼任吏部尚书并参与皇帝的经筵日讲。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十一月,陈廷敬以耳疾乞休,退休后康熙帝也不时慰问这一批“与朕同鬓发(即白)然矣”的老臣。

与世长辞

康熙五十年(1711年),大学士张玉书病逝,同为大学士的李光地卧病未愈,陈廷敬再次被召入朝廷辅佐政事。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三月廿四日,陈廷敬病倒,康熙对陈廷敬的病情予以极大的关注和慰问。四月十九日,文渊阁大学士陈廷敬逝世,享年75岁。康熙特令皇三子率大臣吊唁,还亲自作诗志哀。陈廷敬去世后,朝廷赠谥号“文贞”。

主要作品

人物成就

整顿经济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陈廷敬被朝廷授予管理钱法的权力。此时的清王朝处在一个特殊的时代节点,三藩之乱平定不久,社会秩序尚不稳定,因而有不法之徒将朝廷制钱回炉熔铸以牟取更高的利益,致使铜钱短缺、价格抬升。陈廷敬看破了钱价昂贵背后的原因,并奏请铸造质量更轻的新铜钱,“则毁钱之弊自绝,钱价平而有利于民”,主张更进一步,查办产铜之处的地方官。陈廷敬还建议驰矿冶之禁,允许平民开采银、铜矿,官府予以监督并从中征税,达到官民同利的目的。康熙采纳了陈廷敬的建议。新的矿业政策刺激了康熙朝后半期矿冶业的快速发展,二十年间朝廷矿税上涨数十倍、大型矿场增长六倍有余。在清朝初期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中,陈廷敬功不可没。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九月,山东省遭受水灾,巡抚衙门和户部受既定程序制约,致使地方提出的免除赋税的要求直至次年四月才得以落实,而这与灾害的突发性、救灾的迫切性严重不合。陈廷敬注意到了此般情况,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上疏请求改革原有的制度设计,缩短流程,“上宣圣主勤民之意,下慰小民望泽之心,中不使猾吏奸胥缘为弊窦,勿循旧例为便”。陈廷敬的提议最终获准,此后每逢旱灾,只要巡抚上报、户部核实,就能直接免去灾区的赋税。这不仅有助于消减官场文盛行的弊病,更是陈廷敬经世济民的一项重大成就。

改革吏治

在左都御史任上时,陈廷敬为革除清代风气积弊、巩固清王朝的统治,作出了相当程度的努力。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正月,陈廷敬上《劝廉祛弊请敕详议定制疏》,指出“贪廉者,治理之大关”,而欲整治贪腐之风,就需要从基本的礼仪服饰入手。陈廷敬进一步提出当下服饰婚丧不合礼制、官民难辨,致使奢靡之风盛行,因而请求将“衣裘饰用之制、婚丧之礼,有宜更定者,斟酌损益,务合于中”。议政王大臣会议认为相关制度已有成规,不容更改,康熙则看到了奢靡成风的社会现实,虽未同意陈廷敬调整礼制的主张,却也着重强调要加强监督,维护既有规范,崇尚简朴风气。这是陈廷敬在左都御史任上的第一个重大举措。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九月,陈廷敬再上一道奏疏,对各地督抚提出“刑清政简”的要求,主张“正人心,厚风俗,重教化”,要求地方官向文化程度不高的普罗大众普及朝廷的律令。奏疏中,陈廷敬尤其注重对督抚举荐的州县官员的廉政监督,建议如若发现他们从政不善,就将督、抚、道、府一同问责。这份建言同样被接受。陈廷敬的廉政思想与康熙一朝励精图治的精神可谓不谋而合,对造就“康乾盛世”的大好局面起到积极影响。

弘文励教

陈廷敬的一生与修书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早在康熙六年(1667年),陈廷敬就曾以翰林院编修的身份参与《清世祖实录》的修纂工作。康熙帝二十一年(1682年)六月,《明史》总裁之位空缺,康熙帝将这一大任交给了陈廷敬;同年十月,陈廷敬担任《三朝圣训》的副总编。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和二十五年,陈廷敬又接下了总裁《政治典训》和《大清一统志》的任务。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康熙帝决心编修《康熙字典》,年逾古稀的陈廷敬再一次领衔。除上述典籍之外,陈廷敬还主持或参与了《平定三逆方略》《平定朔漠方略》《大清会典》《皇舆表》《佩文韵府》等等多部官方文献的编修,几乎涵盖康熙一朝所有的文化工程。

陈廷敬在礼乐教育上亦有所建树。除了数十年如一日地为皇帝讲学外,陈廷敬还三次担任会试的考官,包括两次正考官、一次副考官。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朝廷平定滇南,更定宴饮乐曲,陈廷敬受命撰拟乐章十四章进呈。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朝廷查办会试舞弊一事,陈廷敬凭借往年主持考试的丰富经验,指出本届会元文章字数过多、文采不佳,说明本次科举制度存在严重问题,康熙也认可了他的推断。

修身治学

陈廷敬本人撰有颇多诗文,《午亭文编》《尊闻堂集》《午亭集》《午亭山人第二集》等著述流传于后世,体现了陈廷敬本人的思想观念和文学成就。陈廷敬一生推崇程朱理学,并颇有见地地注重训释义在治学中的作用,但总体来说也存在清代儒生传承有余、创新不足的通病。在平时的为政处事中,陈廷敬非常注重弘扬“正统”观念,既是在确立清王朝统治的合法性,也是在用汉文化思想同化满族统治者。陈廷敬有一套完整的诗论,尤为注重诗歌的教化意义,其诗作多呈现出“清雅醇厚”(语出康熙帝)的风格,与其处世之道相吻合。

相关轶事

改名廷敬

陈廷敬本名陈敬。而在顺治十五年(1658年)的进京赶考中,有一位被选为庶吉士的同年也恰巧名叫陈敬,系直隶通州(今通州区)人,为便于区分,顺治皇帝为泽州出身的陈敬改名为陈廷敬。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康改朝,陈廷敬成为一名正式的翰林院编修,而那位同样得授庶吉士的陈敬早在两年前就因学艺不精而被开革。

廉洁守信

廉洁,秉公理财,是陈廷敬一生的信条,在规范官场作风的同时,陈廷敬本人也是廉政的楷模。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陈廷敬署理钱法,掌管铸造铜钱这一美差。陈廷敬深感责任重大,曾手指白日,发誓分文不取。但数月后他还是留下了两枚钱币,一枚是下属赠予的用作玉貔貅的秦代古钱,一枚是不慎落在府上的样钱。后来陈廷敬回想起这两枚铜钱,愧于没能遵守一钱不贪的誓言,遂将其送回宝泉局,还挥笔写下《二钱说》自我鞭策。

晚年的陈廷敬坚持了自己清廉为官的作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领衔吏部以来,陈廷敬掌握铨选大权,曾有候选官吏欲行歪门邪道,夜晚携千金上门行贿,被陈廷敬断然拒绝。与陈廷敬同朝为官的李光地回忆道,前者在吏部尚书任上没有与任何一位候选官僚有过私下会面。

举荐人才

陈廷敬深受康熙的信任,也借此向皇帝举荐更多的人才。康熙十七年(1678年),康熙帝要求诸臣举荐本朝博学善诗的人才,陈廷敬推荐了王士祯。不久后,王士祯凭借出众的文才被任命为翰林院侍讲学士。陈廷敬还两度举荐同样是经学与文学才能兼具的汪琬。当康熙询问朝中廉洁之士时,陈廷敬又举荐了陆陇其邵嗣尧。有人担心二人性格刚硬、树敌颇多,恐怕会影响到陈廷敬,但陈廷敬更注重陆、邵的才能,对自己是否受到波及并不在意。

评价

陈廷敬为官几十载,在当时有着极高的声望,康熙帝在陈廷敬致仕时为其定下八字评语:“卿是耆旧,可称全人。”同样官居大学士的李光地称赞陈廷敬“五十余年,功名始终,全德元老,旷代罕同有崇者”。四库馆臣评价陈廷敬的文才“虽不似王士祯笼罩群才、广于结纳,而文章宿老,人望所归”,主要是为应和盛世气象而生。

今人的研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何龄修用“重臣”“学者”“诗人”三个关键词来形容陈廷敬,还着重提到陈廷敬的诗歌水准并不弱于王士祯,指责如今的文学史对陈廷敬不公。中国艺术研究院赵伯陶反而认为陈廷敬受“文以载道”思想的限制,只是一个歌功颂德的盛世文人,其实成就平平,更谈不上与王士祯相提并论。同样是社科院出身的朱昌荣更重视陈廷敬与皇帝的互动,认为陈廷敬的为官之道就是对康熙帝展开理学教育,引导其成为儒家理想的明君。朱昌荣还着重考察了陈廷敬的家风家学,强调了早年教育对陈廷敬人格的塑造作用,以及对陈廷敬的道德修养和政治作为的深刻影响。暨南大学冀满红教授综合了陈廷敬一生的政治、经济、文化成就,将之视作一个治世的能臣,“在康熙朝由大乱达到大治、由乱世进入盛世的过程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家族成员

后世纪念

陈廷敬故居

陈廷敬的故居皇城相府至今完整保存,坐落于今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是中国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是山西省第3家国家级5A级景区。皇城相府是一座大型的双古堡式官家宅院,分内外两城,总面积3.6万平方米,含大型院落16座、各式房屋逾640间,城墙高12米。其中,内城系陈廷敬伯父陈昌言为防御兵患,带领家族依山而建,名唤“斗筑居”,其西北部有一座高23米的民用军事防御堡垒,称作“河山楼”,曾庇佑多达数千名村民渡过明末清初的战乱;外城乃是陈廷敬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牵头修建,名唤“中道庄”。中道庄乃是陈廷敬为母亲所建,其建筑形制宏伟大气、仿照故宫,人称“小紫禁城”(陈母有观赏京城景致的愿望)。当时朝中有人以此状告陈廷敬有谋反之心,陈廷敬遂将城墙涂成黄色,取“黄阁青山”之意,也与故宫相区分。了解原委后,康熙帝还为陈府御赐“相府”匾额,经当地人口耳相传,最终形成了“皇城相府”的习称。

皇城相府是陈廷敬家族的立足之地,明清两代,陈府有九人题名金榜,其中六人被钦点为翰林,故有“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词林”之美誉。此外,陈家还有19人中举、33人有诗作传于后世,陈廷敬的孙女陈静渊是有清一代声名在外的女诗人。陈廷敬晚年致仕归乡,康熙曾亲临皇城相府慰问这位股肱之臣,还挥笔题写了“午亭山村”匾额,悬挂于中道庄城门前的御书楼。更有甚者,御书楼前的楹联、相府正房匾额“点翰堂”、书房匾额“清立堂”,均出自康熙帝的御笔,反映了深厚的君臣情谊。

陈廷敬墓

陈廷敬墓位于皇城相府中,碑志由康熙、雍正朝大学士李光地撰写,概括了陈廷敬一生的经历和成就。陈廷敬墓前还另立三道石碑,其上三篇碑文均为康熙帝亲拟和亲笔书写,而在清初的政治传统中,重臣逝世往往只能得到皇帝一篇祭文。康熙对陈廷敬之器重,不言而喻。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中华经典古籍库.午亭文编.2022-11-17

中华经典古籍库.尊闻堂集.2022-11-17

午亭文编.豆瓣读书.2024-04-22

康熙字典.豆瓣读书.2024-04-22

畅游中国·皇城相府(2017).央视网.2022-11-17

午亭集.中华经典古籍库.2022-11-17

午亭山人第二集.中华经典古籍库.2022-11-17

陈廷敬.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8-07

皇城相府荣膺国家5A级景区称号.皇城相府.2024-05-31

康熙王朝(2001).豆瓣电影.2022-11-17

于成龙(2017.豆瓣电影.2022-11-17

一代名相陈廷敬.豆瓣电影.2022-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