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是清代康熙年间出版的辞书。本书由康熙帝玄烨亲自下诏,张玉书、陈廷敬任总阅官,集合众多翰林学士凌绍雯、史夔、周起渭、陈世儒等合力完成,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全书编始于康熙四十九年即公元1710年,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即公元1716年,历时六年。书名初为《字典》,后因成书于康熙年间,改名《康熙字典》。它是是中国第一部官修字典,也是当时收入字数最多的字典。
初版《康熙字典》由御制序、凡例、检字、辩似、等韵、总目、正文、补遗等章节构成,自道光殿本后始增备考章节。其正文收入文字47035个,补遗、备考收入字数1968个。《康熙字典》具有义项详实、分列有序、搜罗甚广、音切完备、严谨权威等特点。《康熙字典》的编撰方式和凡例等,对于现代辞书字典有着很大影响,并对外国如日本等的辞书编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后世对于《康熙字典》予与肯定,同时也指出了它的一些缺点,如王引之、张元济等认为《康熙字典》集辞书之大成,钱玄同、王力等认为其中有不少错误。
成书背景
社会背景
康熙帝认为,自汉朝文字学家许慎的《说文解字》这本文字工具书之后,字书越来越多,南梁时期有《玉篇》,唐朝有《广韵》,宋代有《集韵》,金、元、明也各有流通当世的字书,而那些流传但不出名的字书就更多。这些字书的编辑都认为自己的作品没有问题,但经过后世学者考据,发现这些字书问题很多,例如所引用的参考书籍不准确,有的字有多个意思却不详细标注等。根据《四库全书总目》记载,当时的字书以《说文解字-附音序笔画检字》《玉篇》为主,但《说文》的用字都是篆体,较为难认,更难广泛推行;《玉篇》所选字没有次序,很难查询,其他如《类篇》等书,大多被爱好古玩的人收藏起来,世面上较少通用,只有梅柞所作《 字汇 》和张自烈所作《 正字通 》,但都各有问题,不足以作为依据 。康熙帝也认为没有一本尽善尽美的字书作为典范。
历代帝王在政权稳定后,多有组织文臣编撰大型书籍的举动,以彰显文治大兴。爱新觉罗·玄烨也曾多次组织文臣编撰大型书籍,以彰显“同文之治”。所谓同文之治,即“书同文”。而且当时南北差异较大,方言众多,导致沟通困难,所以编撰统一文字、规范读音写法字书,从国家政治、文治角度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清康熙年间,社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对于编撰字书的工作而言,有《说文解字》《玉篇》《字汇》《正字通》等作为借鉴,有各类典籍可以参考引用,以及汉、晋、唐、宋、元、明以来诗人文士的考证作为依据,这些都为编撰字书提供了便捷有利的条件。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康熙帝向大学士陈廷敬提出了编修汉文字书的设想,不久编书机构成立,编撰《康熙字典》的工作正式开始。
作者背景
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由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下旨编撰,由大学士张玉书、陈廷敬担任总阅官主持。
张玉书
张玉书(公元1642年7月22日—公元1711年7月3日),字素存,号润甫,江苏丹徒(今江苏镇江)人。他自幼刻苦,擅长古文,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子监司业、侍讲学士、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后拜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曾随康熙帝征噶尔丹,五十年为官,深受倚重。张玉书先后出任《平定朔漠方略》《佩文韵府》《佩文斋咏物诗选》的总阅官,著《张文贞集》。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张玉书以疾病请求退休,不久编撰《康熙字典》的谕旨已下,所以他再次担任总阅官。次年四月,张玉书奉命校阅正在编校中的《朱子全书》,五月随爱新觉罗·玄烨出游热河时因病去世。
陈廷敬
陈廷敬(公元1638年12月31日—公元1712年5月23日),本名陈敬,字子端,号说岩、午亭,泽州阳城县中道庄(今晋城市阳城县)人。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中进士,工诗文,曾经教导康熙帝,历任内阁学士、经筵讲官、礼部侍郎、左都御史、工户二部尚书。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拜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尚书。陈廷敬曾两次以内阁学士任掌院学士,凡清廷纂辑大型书籍,多是他领衔编撰,比如《三朝圣训》《政治典训》《明史《一统志》等等,皆是陈廷敬充任总裁官;还曾担任《佩文斋咏物诗选》《佩文韵府》《康熙字典》《御选唐诗》等书籍的总阅官,有《午亭文编》,收录于《四库全书》,还有《午亭山人第二集》三卷等作品。编撰《康熙字典》的谕旨下达后,陈廷敬担任总阅官,几个月后,他因病请求退休,后来张玉书病逝,他又被召入宫中。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陈廷敬逝世。
其他作者
翰林学士史夔、吴世焘、万经、刘岩、周起渭、蒋廷锡、汪漋、励廷仪、张逸少、赵熊诏、涂天相、王云锦、贾国维、刘灏、梅之珩、陈璋、陈邦彦、王景曾、凌绍雯等担任编纂官。据虞万里考证参与《康熙字典》编修的其他主要人员共有三十余位,层次均在进士之上,但是能列入《清史稿》《清史列传》的人只有少数几人。
成书过程
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三月 , 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命南书房侍直、大学士陈廷敬等人在清代以前字书基础上“删繁补漏,辨疑订讹 ” 编纂一部大型字典,编纂班子由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张玉书及经筵讲官、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陈廷敬二人任总阅官,当时参加编纂工作的大部分是翰林院学士或编修,陈廷敬之子陈壮履也参与其中。
编纂团队由三十余人组成,以前人编撰的字典为基础,历时六年完成编纂,期间两位总阅官相继离世: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年五月,大学士张玉书病故,其后由陈廷敬领导团队继续工作。当时的陈廷敬年老多病 ,同时在朝中担任要职,即便如此,陈廷敬仍然主持《康熙字典》的编篆工作,直至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四月去世。
除了两位总阅官,参与编纂的官员也有离世或被贬的情况。张玉书病逝同年,即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贾国维因“行止不端”被革职,刘岩卷入《南山集》案被流放三千里,妻妾也被迫同行:“革职妻,流三千里”。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凌绍雯、史夔先后辞世,次年周起渭去世。
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康熙字典》编修工作完成,由清廷内府刊刻。
主要内容
《康熙字典》吸收历代字书编纂经验,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字典全书分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标识,从子集到亥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卷,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是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
章节结构
章节分为:御制序、凡例、检字、辩似、等韵、总目、正文、补遗、备考。
御制序
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写于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闰三月十九日,即全书编纂完成后,由纂修官陈邦彦手书。其主要内容为编修《康熙字典》的原因、编修依据、编修耗时以及编修目的等。
凡例
凡例是关于本书体例的说明,《康熙字典》的凡例对以往主流字书的优缺点做出分析,字典中对于其他字书的继承、调整,凡例也做出解释说明,其中包括字义、字形、字音的辨析模式方法等。
检字
检字是对《康熙字典》中收录的字按笔画顺序排列,以便读者无法确认疑难字的部首时,可以依照笔画检索字。这一部分分为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
辨似
辨似一卷中,集中辨析了一批笔画近似、音义相差不大,容易混淆的字。
等韵
将声母字和韵母字一纵一横排列起来,拼切后合成字音的表或图,称为“等韵表” 或 “等韵图”。《康熙字典》中“等韵”章节,是为辅助读者辨别四声、反切法,体现了《康熙字典》对于音切的重视。
总目
总目是按照《字汇》将部首、部内字按笔画多少进行排列,一共列有214个部首,并与正文一样分为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部分,与检字、正文统一,方便查阅。
正文
十二集
字典以部首笔画法进行排字,承袭 《说文解字》所用偏旁部首法,分二一四个部首,按笔画数序排列,起于一画,终于十七画,并依照笔画数序分十二集,以十二地支为名,每集又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构成
《康熙字典》释字先音后义,以反切法注音,然后解说字的本义,再列该字其他的音、义,并引用古书证释。如女部“姐”字:1.《唐韵》兹也切,蜀人呼母,俗呼女兄都叫姐。2.《集韵》臻鱼切,姐,态也。3.又蒋氏切,西羌地名。4.《集韵》将豫切,《说文解字-附音序笔画检字》骄也。嵇康《忧愤》诗:“恃爱肆姐,不训不师。”
补遗、备考
《康熙字典》正文后附补遗、备考两卷。补遗一卷,所收的是按音义可增入,但正文没有收入的字。备考一卷收录不通行、无从考据,以及“有音无义”或“音义全无”的字。两卷收入字数共1968个。
书籍特点
《康熙字典》收字丰富,别体、俗写均录,字体似而音义异者编为“疑似”,另列“备考”“补正”,同时兼具注音全面,搜罗字音完备等特点,凡是韵书所载依序排列,包括《广韵》《集韵》《韵会》《唐韵》等韵书的音切,并注有“反切”、“直音”两种注音、出处、及参考等。在很长时期内是中国字数最多的字典(直到1915年《中华大字典》出版,达四万八千余字)。所用释义求古,义例多为原始出处:除僻字僻义之外,差不多在每字每义下举例,几乎全部引用“始见”的古书,如《尚书》《孟子》《庄子》《荀子》《世纪》《左传》等。
义项详实、分列有序
《康熙字典》对于一个字的形、音、义的注释,比之前的字书更为详实。释字采用先音后义的方式,每个字先列《唐韵》《广韵》等韵书的反切;然后解说字的本意;其次列字的别音、别义、古音,一般引用古书证释;最后有其他考辨,则以按语的形式附于注末。另外,每个字有古体的,都列在本字之下。
搜罗甚广
《康熙字典》是在《字汇》《正字通》的基础上编撰而成的,对于二者未收入的字,《康熙字典》根据字书、韵书、经、史、子、集等来历真实准确的资料作补充,所采字形异体范围很广,且列举书证多具备篇名。正文连同补遗、备考两卷,共收入49003个字,另有古文字1995个,收字量远超以往字书。
音切完备
《康熙字典》注重音切,几乎全部用古人正音,先注正音,后注异音。《康熙字典》采辑各韵书的反切注音,以《唐韵》《广韵》《集韵》《古今韵会举要》《洪武正韵》等韵书为主,《玉篇》《类篇》也是重要参考的书籍。每个字在这些书中,相同的音切则合并,不同的音切则分别列出,集古今韵书之大成。用各韵书的反切来注音是《康熙字典》的首创。
严谨权威
《康熙字典》是中国现存第一部官修字典,由康熙帝下令编修,是一本钦定字书。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出自清代翰林院的编撰者,历经六年完成。解说字义引用的资料,按照权威程度,从高到低,顺序为:经、史、子、杂书,其中经史又按照年代先后作为参考。
历史版本
初版
康熙五十五年武英殿本,即《康熙字典》的第一个版本。最早的《字典》版本是康熙年间内府刻印刊本,之后大量印行。全本四十二卷,以地支为纲分十二集,每集又分上、中、下三卷,冠以“总目” “检字”“辨似”“考异”,尾附“补遗”“备考”,是至今最为流行的版本。
道光殿本
与初版同为四十二卷,道光十一年武英殿本,由王引之校改本,这是《康熙字典》问世后的第一次重大修订,但此版本影响甚小,也很少订正音读错误。。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王引之率90余人校《康熙字典》,改正字头,订正引文,历时五载,更正2588处,并挖改原版重新印行,并将校勘文字辑为《字典考证》十二册,《字典考证》单行本由此出现。
有学者认为,出现这些错误的原因在于张玉书、陈廷敬相继谢世后,《康熙字典》的编纂工作经历了四年总阅官缺席的状态,参与《康熙字典》的纂修官籍贯多为江、浙二省,导致在字典注音问题上出现“吴音乱正音”现象。而且,在《康熙字典》编纂过程中,另一部官修辞书《佩文韵府》也正面临竣稿,因此很多参与《康熙字典》的编纂人员常常借调去参与《佩文韵府》的编纂工作,因此《康熙字典》编纂人员内部构成很不稳定。由于上述编纂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情况,导致《康熙字典》中难免会出现讹误频出、体例不统一等现象。
四十三卷本
四十三卷本,即康熙五十五年武英殿本+道光年间王引之所辑单行本《字典考证》。这是有意吸收道光殿本的人们采取的简单而保险的方式,即保留初版四十二卷+《字典考证》单行本。目前流行的“中华书局本”也属于此系统。
王力修订版
《康熙字典》问世300多年,只经历两次重大修订,第二次由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王力修订。王力在查阅《康熙字典》时发现其中多处音读错误,利用一年时间归纳《康熙字典》 音读错误的8种类型,以《康熙字典》原本次序逐一加以订正。本书于1981年9月完稿,1988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后编入《王力文集》 第13卷。
四十三卷本+《康熙字典考异正误》
此版本为:爱新觉罗·旻宁殿本影印本+《字典考证》+《康熙字典考异正误》。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在20世纪90年代重新发现了道光殿本,比较道光殿本对初版所做更改与《字典考证》单行本内容,发现二者有所不同,又认真研读了1885年日本渡部温的《康熙字典考异正误》,在1996年推出《王引之校改本\u003c康熙字典\u003e》,这一版本以王氏家藏本为底本,保持原貌,字头据许校本《说文解字》列篆文,页前加部首目录,后附四角号码索引。需要说明的是,《康熙字典》原无篆书,篆书为后世刊行者所加。
现代电子版
《上海书同文康熙字典》
上海书同文康熙字典,是书同文数字化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北京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于2000年出版,其所用底本为中华书局本,并附有王引之的《康熙字典考证》。
《康熙字典电子版》
这一版本是汉珍公司与四库全书电子版制作单位合作,于2001年出版繁体版,底本为同文书局出版的石印版《康熙字典》,同样附有王引之的《康熙字典考证》。
中易版《康熙字典》
该版本是北京中易采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版《康熙字典》,其中提供图文对照,可任意检索全部字头及释义。
其他订误版本
《康熙字典》卷轶浩繁,规模庞大,又非一人编纂,其中讹误众多,但其作为官修字书,文人大多私下诟病,特别是乾隆江西人王锡侯因编纂《字贯》一书惨遭抄斩,此后再无人敢言,直到百余年后王引之等人校订考证,形成爱新觉罗·旻宁殿本,并有《康熙字典字典考证》单行本出现。但在海外,特别是同处汉字文化圈的日本,由于没有政治方面顾虑,日本学者对于《康熙字典》的校正工作在传入后不久便开始进行,并形成一种单独的文献类别——“订误类《康熙字典》系文献”。
《字典琢屑》
由学者都贺庭钟、都贺枝春于1780年完成,是将订误成果总结后形成,或附在辞书后,或独立成书,体例与清道光年间王引之《字典考证》下相同。
《康熙字典四十二卷》
1780年,日本风月庄左门卫出版《康熙字典四十二卷》,又名和刻版《康熙字典》,其后附学者都贺庭钟、都贺枝春所著的字典校勘记《字典琢屑》。
《康熙字典考异正误》
1885年,日本学者渡部温在王引之《康熙字典考证》的基础上完成《康熙字典考异正误》,由景田书店出版。与《字典琢屑》体例相同,本书也在《康熙字典》之外独立成册。
1887年,日本公文书馆出版《康熙字典考异正误》二卷。
《标注订正康熙字典》
1887年,渡部温在讲谈出版社出版《标注订正康熙字典》,本书同样在王引之《康熙字典考证》的基础上完成。与《康熙字典考异正误》不同,本书将考异正误的结果标注在辞书页眉等部位。
值得注意的是,渡部温的《康熙字典考异正误》与《标注订正康熙字典》从出版后经过多次再版,在日本广泛流传。
《增订康熙字典》
1887年,日本学者山田清风作《增订康熙字典》,由和同文馆出版,对《康熙字典》做大量校勘工作,本书与渡部温的出版年代接近但略晚,因此并没有吸收渡部温的研究成果,而是以本人勘误成果与《字典琢屑》勘误相结合形成,但其影响力远不及渡部温作品,只在1896年再版过一次,中国学界对此书也很少提及。
历史影响
《康熙字典》自刊行以来已有上百版本(2017年在陈廷敬故居“中华字典博物馆”中有127个版本),影响很大,后出的字书编者,多奉其为圭。它是中国第一本以“字典”命名的字书,“字典”一词也因其广泛在后世流传,《康熙字典》的文字、音义、书证被后世广泛引用。它的编撰方法和凡例,对后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现代的字典辞书,能够抓住收字、编排、字形、字义、字音、例证等要素来进行编撰工作,很大程度是受了《康熙字典》的影响。《康熙字典》在中国字典史上占有一定位置,其收字之多,音义之详,至今仍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康熙字典》流通其他国家,同样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例如其东传日本后,使得日本辞书界产生了一系列校勘注释类的著作。而日本明治后期汉和辞书的编撰工作,或多或少都借鉴了《康熙字典》的编撰体系,如《字典琢屑》等。
历史评价
《四库全书总目》称赞《康熙字典》“无一义之不详,无一音之不备,信乎六书之渊海,七音之准绳也 。”认为此书字义详尽、音韵齐备,引用可信皆出于六书经典,是汉字音韵的标准:
清代学者王引之评价:“体例精密,考证洽,诚字学之源薮,艺苑之津梁。”
雍正、乾隆官员汪由敦在所著《松泉集》卷一四《恭读御制雨猎篇》里,提出爱新觉罗·弘历《雨猎篇》 “儒冠著制候和门 ”一句中“制” 为雨衣,这一释义在《康熙字典》中标明引自《六书正讹》,实际上出自《左传》,汪由敦写“不知《字典》何以据《正讹》而不明征《正讹》所引之《左氏》?”《康熙字典》为何说是引自《六书正讹》,而不明白地指出《六书正讹》是引自《左传》呢?这样的指责极其婉转。
钱玄同先生曾评价《康熙字典》说:“此书是学究多人乱抄元明时种种不高明之书而成者,凡所采引,什九错误,且杜撰甚多,绝不足据。”
商务印书馆创始人张元济评价:“其于点划之厘正,音切之辨析,足以裨益写读者殊非浅鲜。后出诸书,陈义多所增益,然于形声二事,殊不能出其范围。且第罗之备,征引之富,尤可谓集字书之大成。”
王力认为《康熙字典》在注音上有八个方面的错误,并在序中一一罗列举例说明:1、反切的错误(误引参考韵书中原本错误的反切或不合原则,分7种情况);2、直音的错误(大多是当时编者自行添加,错误分5种情况);3、同音歧为二音,二音混为一音(多音字与单音字);4、张冠李戴(将一字两读、多读的其他读音归作其他字读音等等);5、以方音乱正音(方言,特别是“吴音”);6、抄错了韵书(编者自己写了错字);7、避讳(避康熙帝玄烨名讳改字较多);8、叶音问题(叶音皆为错误)。
学者张衍田认为《康熙字典》:“收字丰富、字之义项列举详备、于每字每义下大都列举始见古书作为书证等,是其优点。但《康熙字典》也有很多错误。”
相关事件 《字贯》案
《康熙字典》为御制官修辞书,再加上清朝文化政策严苛,刊行后很长时间没有学者敢于对其批评订正,只在私人著作有隐晦曲折、只言片语的质疑,如汪由敦《松泉集》。但有一人不仅敢擅改《康熙字典》,还引发了著名的《字贯》血案,他就是乾隆年间江西人王锡侯。王锡侯是江西瑞州府新昌县( 今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 人,38岁中举,在九次会试落第后开始著书立说,著作颇多,内容涉及八股、习字、地方志等方面。
王锡侯在使用《康熙字典》时,认为其收字较多,编辑体例达不到“通贯”要求:“穿贯之难也”,便以部首分类,不方便查询类义相关的字,于是自行编排字目,分天文、地理、人事、物类等类别,将音义相同的字列在一起,有些重新进行注音释义,纠正《康熙字典》中的讹误。王锡侯的编书动机在《序》中有所体现,他指出《康熙字典》 集字太多:“《 诗韵 》不下万字,学者尚多未识而不知用,今《字典》所收数增四万六千有奇,学者查此遗彼、举一漏十,每每苦于终篇,掩卷而仍茫然 ” 。十七年里,他埋头编书,足不出户,饭食由家人从小洞递入,终于在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编成一部新体制的简明字典,取名《字贯》。在朋友资助下《字贯》在吉安刻印近三年,并在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出版,“刻工二百,费逾千金”,而王锡侯家中已“床头金尽,瓶中粟罄”。三年后,《字贯》已销行至江、浙、湖、广多地。
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与王锡侯同族子侄辈王泷南为报私仇,借全国禁书之势将其告发,说王锡侯“狂妄悖逆”,毁《康熙字典》,此案上交至江西省巡抚海成手中办理。而王锡侯知道自己被举报后,立刻将《字贯》凡例中指出《康熙字典》的错误进行删除替换。“圣祖庙讳玄,避用元字,烨避用;世祖庙讳,避用引,祯避用正;乾隆御名弘避用宏,避用历”,这些前代皇帝的御名庙讳全部换刻,不再开列,并在自序中“而穿贯之难”一节批评《康熙字典》的话删掉。
当时的全国禁书之举,源自编修《四库全书》。自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爱新觉罗·弘历爱新觉罗·弘历下旨编修《四库全书》开始,进呈书籍众多,在审校过程中发现明末清初大量著述中存在对清朝统治抵触甚至阻碍等问题,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八月初五,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认为地方官员考察不力,“明季末造野史者甚多;图其间毁誉任意,传闻异词,必有诋触本朝之语”,因此下诏命库馆臣与地方督抚对全国书籍进行系统清理,查缴销毁违碍清政府统治的书籍,此举与编修《四库全书》同时进行。“该督抚等接奉前旨,自应将可备采择之书,开单送馆。其或字义触碍者,亦当分别查出奏明,或封固进呈,请旨销毁,或在外焚弃,将书名奏明,方为实力办理。乃各省进到书籍,不下万余种,并不见奏及稍有忌讳之书。岂有哀集如许遗书,竟无一违碍字迹之理?”
作为江西省巡抚、满族封疆大臣,正黄旗出身的海成之前在禁书一事上做得颇有成效,他将禁书与州县考核挂钩,并以书价向百姓购书。对照《字贯》查对之后,海成认为“狂妄”有之,“悖逆”则未必,他认为此案是王泷南心怀私怨,上奏时称王锡侯删改《康熙字典》,提议将王锡侯革去举人以作警诫。当爱新觉罗·弘历爱新觉罗·弘历看到《字贯》原文,发现在第一本序文后“凡例”中,有一篇直接开列圣祖、世祖庙讳及联构名字样,不避清朝前代帝王名讳,应照大逆律治罪。
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十月,爱新觉罗·弘历命人将王锡侯押送入京严加审问,限期十一月内解到,《字贯》印刷本及翻刻版本也全部被送入京城销毁,海成则前往王锡侯原籍抄搜,查解 《字贯》板片及新刷《字贯》两部 。检查发现《凡例》中庙讳御名都已删去,评论《康熙字典》所说的 “穿贯之难也”一节也已经去掉,但此举并不能减轻罪责,反而落下明知悖逆而故犯的 罪名,为定罪提供了一条反证。
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大学士和九卿会审认定王锡侯大逆之尤,而他评价《康熙字典》“然而穿贯之难也”一句更是大胆悖逆,海成的审理意见被推翻。《大学士九卿议奏折》中称“《康熙(字典)》一书,参乎六书七音,考诸百家诸子,凡字之音义声读,形体源流,靡不考精详,秩然大备。自成书后六十年来,海宇识所据依,士林奉为楷模,诚千古不刊 之经典也 ” ,而王锡侯竟敢“辄称难于穿贯,漫加皆议,公然另著《字贯》,本已属荒诞。”《康熙字典》作为钦定官修字书,在清代官员眼中引证经典,考证详实,无论是字的排序还是读音释义,已成天下规范,而王锡侯质疑、批评《康熙字典》,自己另作《字贯》替代,本身就是有罪之举。
最终,王锡侯被判斩立决,于十一月二十八日处决,21名亲属“缘作”获罪:子、孙七人斩监候,秋后处决,家中女眷及一名未成年子孙被送入功臣之家为奴,家财没收入官,全部折银不超过一百九十两。江西省巡抚海成没有发现避讳问题,被斥责 “双眼无珠”,于“书前第十页” 即见“罪证”,却“视大逆为泛常”,认为海成“尸位持禄”,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海成被“从宽改为斩,监候秋后处决。”虽然海成后来被释放,贬往乌什,但他的遭遇仍然对其他官员起到威慑作用。
同样遭受牵连的还有海成的同僚,布政使周克开、按察使冯廷丞,他们在阅看《字贯》时也没能发现问题,“同声附和”,最终没有革职治罪,而是从轻发落贬滴江南,就连海成的上司高晋也受到降级处分 。王锡侯这一方,在他寓所搜查出二十部 《字贯》,其中一部首页有侍郎李友棠的一首古诗,又查抄出王锡侯请李友棠为《字贯》作序的信札,以及他赠李友棠的诗,李友棠因此被革职。
在王锡侯《王氏家谱》中,发现原大学士史贻直所作序言(一说是其幼弟史贻谟所作),在《经史镜》《唐人试帖详解》内发现加尚书衔钱陈群(王锡侯考举人时为其座师即主考官所作序文。当时二人都已去世,但爱新觉罗·弘历仍说如果两人还活着,定要“向其究问”。王锡侯为了保护二人不受戮尸之害,保护其亲属不受株连,刑讯中始终坚称序文是自己写的,只不过刻上他们两人的名字,其正直忠贞为后人称赞。
《字贯》案是乾隆规模较大、波及较广的文字狱冤案,也是因《康熙字典》而起的重大血案,所著各项书籍及板片列入禁毁目录,各省搜罗净尽,送往军机处销毁。
后世对《字贯》案的研究认为,此案是禁书初期爱新觉罗·弘历为统一思想的文化大业,恰逢其时亲手制造出的血案。禁书诏令发布后,地方对此举反馈并不积极,《字贯》案中以禁书功臣海成立威,足已震慑其他官员,此案后各省督抚大为震惊,查办禁书的狂潮在全国广泛开展起来。
参考资料
汉字辞书——康熙字典.今日头条.2023-07-17
揭秘清代江西第一文字狱案(图).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2023-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