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
漯[luò]河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地级市,地处河南省中南部,介于东经113°27′~114°16′,北纬33°24′~33°59′之间,境域东西长76千米,南北距64千米,总面积2617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末,漯河市常住人口236.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36.2万人,乡村常住人口100.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7.53%,比上年末提高1.03个百分点。
漯河市地势整体较为平坦,西高东低。:1955属温带暖湿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境内河流分别为沙颍河、汾泉河和洪汝河水系。:94-95漯河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汉字文化名城,境内有景区许慎文化园,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许慎墓、贾湖遗址、小商桥、受禅碑与受禅台等。
漯河历史源远流长。商周,漯河小镇初见雏形,因滨临隐水(今沙河)故称隐阳城。元朝澧河由此改道入沙河,因交汇处“二水洄环如海螺”名螺湾河渡。明嘉靖年间改“螺”为“漯”,后简称漯河镇。漯河1948年设立县级市,1986年升格为省辖市。截至2021年11月22日,漯河市辖舞阳县、临颍县2个县,源汇区、郾城区[yǎn chéng]、召陵区3个区。市人民政府驻城区淮河路10号。
漯河市是国家二类交通枢纽城市,也是全省重要的铁路和高速公路“双十字”交通枢纽。拥有圆通速递、顺丰速运、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区域分拨中心,快递业务总量和增速均居全省前列,荣获“中国快递示范城市”称号。2024年,漯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869.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6.8%。
名称来历
古为一渡津,元代河由此改道入沙河,因交汇处“二水洄环如海螺”名螺湾河渡。明初设螺湾河镇。明嘉靖年间改“螺”为“漯”,称漯湾河镇。京汉铁路通车后设郾城车站,1930年在车站附近形成镇,名五权镇,两镇连为一体。1945年两镇合并统称漯河镇。漯河名称始于此。
历史沿革
商周时期
商周时期,漯河小镇初见雏形,因滨临隐水(今沙河)故称隐阳城。
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属召陵县管辖。
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时期,隐阳城改称奇城。
隋朝,把汉朝以来的行政区划由州、郡、县三级,改为州、郡两级,南川郡遂被取消。
元明清时期
元朝,因沙澧河相汇处,河湾状似海螺,将上口镇更名为螺湾河镇。
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山东定陶进士乔迁任郾城知县,认为“螺”字用于地名不雅,遂改“螺”为“漯”。
清末,京汉铁路在这里修建车站,取名漯湾河车站,因名称字多,为便于书写和称呼,省略为漯河车站,漯湾河镇也随之称漯河镇,属郾城县。
中华民国
1912年,改称漯河镇。:1955
1930年,分置五权镇、漯河镇。:1955
1933年,2镇合并仍称漯河镇。:1955
1948年8月,漯河镇由郾城县析出,设立县级漯河市,下设2个区,属豫西二专署。:1955
1948年11月,成立漯河市,下设一、二、三、四4个区。:1955
1949年1月,漯河市与郾城县合并,称漯河市县;10月,漯河市、郾城县分设,漯河市下辖23个街道,属许昌专区。:1955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漯河市、郾城县分设,漯河市下辖23个街道,属许昌专区。:1955
1960年6月,郾城县并入漯河市。:1955
1961年11月,恢复郾城县建制。:1955
1985年5月,置源汇区区,辖原县级漯河市辖区。:1955
1986年2月,漯河市升格为地级市,辖郾城、舞阳县、临颍县3个县。:1955
2004年9月,撤郾城县,分设郾城、召陵2区,至此,共辖源汇、郾城、召陵3个区和舞阳、临颍2个县。:1955
行政区划
截至2021年11月22日,漯河市辖舞阳、临颍2个县,源汇、郾城、召陵3个区;有58个乡级政区,其中12个街道、37个镇、9个乡;1269个村、77个社区居委会。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漯河市地处河南省中部偏南,介于东经113°27′~114°16′,北纬33°24′~33°59′之间,东与周口市相邻,南与驻马店市为邻,西与平顶山市接壤,北与许昌市相邻。市境东西相距76千米,南北相距64千米,总面积2617平方千米。:1955
地形地貌
漯河市处于伏牛山东麓平原与黄淮冲积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整体较为平坦,西高东低。:1955全市分剥蚀残岗和冲积平原两个地貌类型。剥蚀残岗分布在市区西南陈岗、小村铺及东北部召陵岗西侧,是召陵岗及舞阳岗边缘部分,地面高程在60米以上。其中陈岗、小村铺残岗由于唐江河切割,形成两个南北向长条状岗地,高出东侧冲积平原2~3米。市中心一带地面高程58~59米,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至56~57米,成为南北汝河水系的分水岭。冲积、堆积平原是全市主要地貌类型,分布广、面积大,是由沙、汝、额、遭诸河冲积而成。地形平坦,平均坡降4%左右。:89-90全市最高点位于西部舞阳县卸甲店一带,最低点位于临颍县王岗、三家店一带,坡降1%~4%。:1955
地质
漯河市位于舞阳岗及召陵岗风积岗地之间,全为禮河及北汝河改道泛滥冲积层。除市区西南陈岗、小村铺一带及召陵岗西侧分布有晚更新统黄土状亚沙土外,其它地区为全新统冲积地层及沼泽相地层。市区新生界底板深度1500~2000米,300米深度内全部为第四纪地层。:85
气候
漯河市气候属温带暖湿性季风气候,其特点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多年平均气温为14.7℃,1月份最冷,累年平均气温为0.5℃;7月份最热,累年平均气温为27.5℃;平均气温年较差26.4℃。:1955气温年际变化不大,年内变化明显,以7月份为界限,以前各月气温是逐月上升,以后各月为逐月下降。:40-41生长期年平均195天,无霜期年平均217.8天,最长达253天,最短为193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881.4小时。年平均降水量804.2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90.8天,降雨集中在每年6~8月,6月最多。:1955
水文水利
漯河市境内河流分别为沙颍河、汾泉河和洪汝河水系,以沙颍河水系为主,是淮河的较大支流。:94-95其中沙颍河水系面积2500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93%,洪汝河水系面积193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7%。境内有大小河流81条,河流总长度535千米,有大型河道沙河、澧河、颍河、清河、吴公渠5条;中型河道12条。流沙河,从舞阳县章化乡河湾村入境,流经舞阳县、源汇区、郾城区、召陵区,至召陵区老窝镇前李村出境,境内长102千米,流域面积1097平方千米;澧河,从舞阳县上澧河店入境,流经漯河市区汇入沙河,境内长64千米,流域面积710平方千米;颍河,从临颍县繁城回族镇吴刘村入境,流经临颍县、郾城区,至郾城区黑龙潭乡坡杨村出境,境内长46千米,流域面积640平方千米。:1955
土壤
漯河市土壤类型分砂姜黑土类、潮土类、黄棕壤土类、褐土类等4类。下分7个亚类,17个土属,51个土种。:99-100土壤质地基本上都是发育在沙、澄、颍等河流的沉积物上,有砂质、壤质和胶泥土3种。土壤耕层有机质含量不高,含氮素偏低,缺磷,含钾较丰富。:42-43
自然灾害
漯河市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风雹、低温冷冻、雪灾、洪涝灾等。干旱、风雹一般两年一遇,旱灾主要发生在1~4月,风雹灾主要发生在6~10月;低温冷冻、雪灾一般三年一遇,主要发生在1~3月;洪涝五年一遇,主要发生在7~9月。病虫灾害主要有杨属草履蚧[cǎo lǚ jiè],集中发生在2~5月。:1956
较为严重的灾害有:2000年6月下旬~7月中旬,漯河市发生4次超标准洪水,舞阳县大部分乡镇、郾城区3个乡镇共336个村被洪水围困,紧急转移安置受灾人口16.10万人;全市受灾135.80万人,倒塌民房30860间,经济损失24.5亿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19.5亿元。2007年8月6日,境内遭受特大暴雨、大风、雷暴、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袭击,共造成临颍县、郾城区18个乡镇、176个村庄被洪水围困,受灾人口46.30万人,紧急转移群众9560人;农作物受灾面积56.1万亩,成灾47.7万亩,绝收37.1万亩;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1亿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4.8亿元。发生在2009年6月的杨树草履蚧虫灾,共造成杨树发病面积55万亩,占森林总面积的52%,成灾面积达13440亩,直接经济损失达1100万元。:1956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漯河市有河沙和盐矿。河沙主要产于沙河和遭河;盐矿主要分布于舞阳县境内的孟寨、姜店两个乡,有80平方千米,储量约400亿吨。特别是澧河沿岸,盐藏深度最浅的约900米,盐层厚度为120米;在1648米处见盐,盐层厚度237米,共分34层。其中在1680一1820米之间共有七层可供开采(最厚层15米,最薄层3米),盐的品位98.53%,达到国家食用标准。:103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漯河市耕地181787.38公顷;园地3307.51公顷;林地12858.07公顷;草地144.14公顷;湿地360.71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51435.27公顷;交通运输用地8187.67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9297.69公顷。
人居环境
截至2021年10月底,漯河市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143,同比改善6.8%,全省排名第8,环境空气质量三项考核指标PM2.5检测标准平均浓度、PM10平均浓度、优良天数分别为43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0.4%)、73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4%)、223天(同比持平),PM2.5、PM10平均浓度分别低于目标值11微克/立方米、11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距离目标31天;1至9月,按照年初国家、省确定下来的考核目标,全市8条国省控河流综合达标率90.3%,澧河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持续稳定达标率100%;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8.7%,“千吨万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划定保护区比例达100%,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加紧推进。
人口
人口数量
2021年末,漯河市常住人口237.2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32.5万人,乡村常住人口104.7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5.86%,比2020年末提高1.02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1.7万人,人口出生率7.15‰;死亡人口1.9万人,死亡率8.1‰;自然增长率-0.95‰。
截至2023年末,漯河市常住人口236.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36.2万人,乡村常住人口100.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7.53%,比上年末提高1.03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1.5万人,人口出生率6.33‰;死亡人口2.1万人,人口死亡率8.87‰;自然增长率-2.54‰。
民族构成
漯河市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有回、哈萨克族、蒙古、满、壮、土家、苗、白、瑶、侗、布依族、佤[wǎ]、黎、彝、拉枯、傣、朝鲜、藏、哈尼族、仡佬族[gē lǎo]、维吾尔、布朗族、纳西、土、水、傈僳族[lì sù]、京、景颇族、塔吉克族、怒、东乡、、毛南、仫佬族[mù lǎo]、锡伯、达斡尔族[dá wò ěr]、高山、基诺族、阿昌族、鄂伦春族、羌41个少数民族。:1955
经济
综述
漯河市有以双汇集团、香港太古可口可乐、美国嘉吉、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台湾旺旺、台湾统一企业、漯河市平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为代表的700家食品产业集群;以利通液压、汇龙液压等为代表的液压科技产业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液压胶管制造、研发基地;以双汇物流、圆通速递、万邦物流、宇培仓储、立达物流为代表的100多家商贸物流产业。2018年建设智能食品装备制造产业园、流体科技产业园、卫龙产业园,打造了四大产业以外新的增长,构成了开发区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
2024年,漯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869.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9.1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773.8亿元,增长9%;第三产业增加值947亿元,增长5.4%。
第一产业
漯河市有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品牌农产品生产基地总面积64.8万亩,通过认证的绿色食品有82个,获批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2个;建成了小麦、蔬菜、食用菌等8大特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培育出临颍小辣椒、舞阳大豆等区域性农产品品牌。
2024年,漯河市粮食总产量37.55亿斤、增长1.5%,连续6年稳定在37亿斤以上;全市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26.18万吨、增长3.4 %,瓜果类产量49.67万吨、增长2.8%;全市猪牛羊禽肉产量38.16万吨、增长2.9%,生猪出栏343.90万头、增长1.7%。
第二产业
漯河市食品产业规模已达2000亿元,占全省1/6、全国1/60。食品涵盖18个大类、50多个系列、数千个品种,有以双汇集团等为代表的肉类加工产业集群,以卫龙、南街村等为代表的粮食深加工产业集群,以可口可乐、统一等为代表的饮料产业集群,以中大恒源、高旗生物等为代表的果蔬加工产业集群。
2024年,漯河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增长6.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重点企业带动明显。全市工业总产值排名前30的企业增长17.2%,拉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1.7个百分点。食品、化工两大主导产业稳健运行。全市食品工业增加值增长3.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6%。铜加工、电子信息、医药制造、装备制造等行业快速增长。全市铜加工业增加值增长116.2%,电子信息业增加值增长97.8%,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3.9%,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9.1%。
第三产业
漯河市内双汇物流产业园区、中国(漯河)电子商务产业园、圆通快递物流园3个省级物流示范园区分别涵盖冷链物流、电商物流和快递物流三种类型,以双汇物流、圆通速递、万邦物流、宇培仓储、立达物流为代表的100多家商贸物流产业群体。
2024年前11个月,漯河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5.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营利性服务业快速恢复。2024年前11个月,全市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2.5%,规模以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6.2%。文旅市场强劲复苏。文旅消费释放新活力,2024年前11个月,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增长287.2%。金融、交通物流支撑实体经济有力。12月末,全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198.2亿元,增长9.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502.8亿元,增长8.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全市公路客货运周转量增长12.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4个百分点。
文化
综述
漯河市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老城市。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就在这里定居生息。贾湖遗址发现的裴李岗文化刻画符号距今已有8000年之遥,将中国文字史向前推进了4000年;出土的国宝七音骨笛,将中国音乐文化史向前推进了3000年;考古发掘的酿酒工艺,将中国造酒史向前推进了3000多年。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和文字学家许慎诞生于此,他编纂的《说文解字》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字典,被誉为“字学宗师”。目前已发现的主要古迹还有:曹丕代汉的历史实证“受禅台”和“三绝碑”;早于赵州桥20年、被誉为“天下第一桥”的隋朝小商桥等。
文化遗产
截至2021年底,漯河市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个,豫剧沙河调等11项非遗项目入选第五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中,心意六合拳被列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双人旱船舞、舞阳农民画、沙河船工号子、郾城双狮舞、郾城区刘氏正骨疗法、舞阳县合伯宝剑锻造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心意六合拳流布于河南省漯河、周口市市等地,是中国传统的内家拳之一,是中华武术的瑰宝。明末清初,洛阳市马学礼遇一隐士传授此拳,其得意弟子马三元是漯河市临颍县繁城回族镇人氏,由此,数百年来此拳在漯河、周口市一带世代相传。心意六合拳的练法有定式和动式两种,其内容主要有:心意把、十大形、四把捶、六合刀、六合枪等。心意六合拳的特点是动作简单,内涵丰富,集养生健身、技击为一体,小孩、成年人、老年人都可习练受益。
舞阳农民画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演进发展,以迥异的绘画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个性成为艺苑奇葩。舞阳农民画古朴童稚的人物造型、丰满充实的构图形式、高亢激昂的色彩效果,让中外画坛为之瞩目,先后被列入首批“河南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名录和“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地方象征
漯河市花是月季和玉兰。1987年9月8日,漯河市人大一届六次常委会议决定市花为月季、玉兰。:142
漯河市的市树是国槐和雪松。1987年9月8日,漯河市人大一届六次常委会议决定市树是国槐、雪松。:142
美食特产
宗教
市区宗数主要为中国伊斯兰教、天主教、古代基督教。佛教、道教文化信仰者较少。:998
方言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1年末,漯河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1.53万人,在校生4.52万人,毕业生1.30万人。成人高等教育招生0.34万人,在校生0.68万人,毕业生0.12万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含技工学校)1.47万人,在校生4.53万人,毕业生0.98万人。普通高中招生1.78万人,在校生5.01万人,毕业生1.54万人。初中招生3.62万人,在校生10.34万人,毕业生3.47万人。小学招生3.45万人,在校生21.05万人,毕业生3.55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9.39万人。主要学校有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漯河食品职业学院、漯河市高级中学、实验高级中学、第四高级中学、第五高级中学、舞阳县第一高级中学、临颍县第一高级中学、临颍县南街高中。:1958
科技事业
2021年末,漯河市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7家;省重点实验室2家。全年共取得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全年授权专利3478件,比2020年增长21.4%。漯河市共有通过资质认定的检测检验机构70个,其中国家检测中心1个,完成产品认证的企业41家。法定计量技术机构3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71008台件,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22项。
文化事业
2021年末,漯河市共有国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6个,文化馆6个,公共图书馆5个,博物馆13个。其中漯河市文化馆为国家一级馆,漯河市博物馆为市级综合性博物馆。漯河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郝家台遗址、许慎陵园、彼岸寺碑、阿岗寺遗址、贾湖遗址、舞阳彼岸寺大殿、小商桥、受禅碑与受禅台,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3处。
体育事业
2021年末,漯河市承办大型体育比赛20次,全市运动员获得国家级奖牌7枚,省级金牌83枚。吕扬荣获东京奥运会冠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中,漯河市运动员夺得金牌4枚,占全省金牌总量的1/4。漯河市两支代表队获得“健康中国我行动”全国广播体操工间操云比赛一等奖。
医疗卫生
截至2021年末,漯河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36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29个,妇幼保健院(所、站)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6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6个。卫生机构病床床位18642张。卫生技术人员18761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7421人,注册护士7686人。主要医院有河南省漯河市第一人民医院、漯河市中医医院、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漯河市儿童医院)、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漯河市骨科医院、漯河市第六人民医院、漯河市第七人民医院(漯河市传染病医院)。:1958漯河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为三级医院。
社会保障
2021年,漯河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25.79万人;城镇企业职工参保31.91万人;失业保险参保21.93万人;工伤保险参保28.24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35.71万人,其中参—12—保在职职工22.55万人,参保退休人员10.96万人,参保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02.2万人。全年全市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215.1万元,年末共保障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人员2841人;全年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10948.4万元,年末共保障农村低保人员44939人。
交通
综述
漯河是一个区位优越、交通发达的枢纽城市。漯河城市启于北魏、盛于明清,曾以商贸和水陆交通发达而享誉中原,在明朝永乐年间已是“江淮百货萃,此处星辰罗”的商品集散中心,素有“水旱码头”之称。今天的漯河,更是四通八达,是国家二类交通枢纽城市。距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不足一小时车程,石武高铁、京广、漯宝(丰)、漯阜(阳)4条铁路和G4、宁洛高速、北京—香港公路及5条省道贯穿全境,构成全省重要的铁路和高速公路“双十字”交通枢纽
公路
截至2022年3月,漯河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5400余千米,路网密度达到207千米/百平方千米,其中高速公路125千米,普通干线公路571千米(二级及以上公路占比达到59%),农村公路4700多千米。2021年末,全年全市公路货运量7919万吨,比2020年增长37.7%;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299.98亿吨千米,增长33.0%。公路客运量1195万人,增长15.3%;公路客运周转量6.5亿人千米,增长13.7%。
铁路
漯阜铁路为跨河南省、安微两省的准轨地方铁路,西起京广铁路的深河车站,经漯河、原城、商水县、周口市、项城市、沈庄,在沈丘县县的宋阁人安徽省界首市,东至阜阳车站,正线总长207千米。河南境段正线长137千米,沿线设西皋、砖桥、谭庄镇、刘村、商水、周口、练集、黄寨、项城、郑郭、沈丘、赵寨、纸店、宋阁车站。
漯舞线东起佛河市,西到舞阳县的铁山,是河南修建较早的窄轨地方铁路。正线58千米,沿线设漂河、大刘、问十、具城、辛安、鼻联、铁山等坊。
水运
漯河港位于沙河南岸漯河市东北部,是新中国成立后河南省最大的港口。2019年7月正式开港,当年吞吐量仅2.16万吨。2023年,漯河港吞吐量达到178.36万吨,同比增长58.29%;来港船舶1662船次,同比增长66.42%;营业总收入1668.44万元,同比增长211.26%。港区全长2870米,有永久性码头2座,土码头5个,码头线总长为610米,可停靠船舶150艘。另设有装卸危险品的土码头1处,航运部门仓库1座,粮食部门中转站仓库7憧。港区北部有锚地1处,可停泊300多艘木帆船,是一个优良的内河港口。
颍河航道为全国干线航道网规划中的“十八线”之一,自河南漯河至安徽沫河口镇全长378km。上游平顶山市段将于2022年上半年通航、下游周口段已通航。
公共交通
截至2022年3月,漯河市共有客运一级场站3个、二级场站4个。全市道路货物运输企业545家,营运车辆达2.1万余辆。
景区
综述
截止2020年底,漯河市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点)14家,其中4A级景区5家,3A级景区9家。
主要景区
许慎文化园位于漯河市龙江路与中山路交叉口向东800米,全园占地150余亩,按照中国传统建筑规制,采用中轴对称布局。六书石柱、中华辞书博物馆、说文解字文物陈列馆、状元堂、汉字大道、字圣殿、叔重堂、说文馆、字形牌坊、许慎陵园沿中轴线依次分布,构成园区游览参观的主线。2014年,该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
沙澧河景区位于郾城区沙北路,景区共有月牙湖、梨园春、凤凰山、金沙滩等29个风格各异的主题游园,在沙澧两岸形成了全长36千米、总面积669万平方米的带状公共游园。2012年,该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
小商桥景区位于临颍县皇帝庙乡商桥村与郾城区商桥镇商桥村交界处,南距漯河市区12千米,占地160多亩。景区有小商桥、杨再兴墓、百名将军题词碑廊、小校场、渔舟岛、凤凰台、古驿站、桥文化馆、4D影院、岳飞枪刻碑等。2014年,该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
友好城市
著名人物
城市荣誉
参考资料
漯河概况-漯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漯河市人民政府网.2022-11-18
行政区划-漯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漯河市人民政府网.2022-11-17
2021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2-12-03
2024年漯河市经济运行情况.漯河市人民政府.2025-02-02
2022年漯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漯河市人民政府.2023-10-23
行政区划.漯河市人民政府.2023-11-20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漯河市人民政府网.2022-12-03
重新确定漯河的市树市花.漯河网.2022-12-01
地理环境-漯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漯河市人民政府网.2022-11-17
2023年漯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3.红黑统计公报库.2025-04-05
漯河市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河南省人民政府网.2022-12-05
漯河市被授予“中国汉字文化名城”称号.河南省人民政府网.2022-12-05
历史沿革-漯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漯河市人民政府网.2022-11-17
漯河交通概况.漯河市交通运输局网.2022-12-03
漯河市.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2022-11-30
2021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2-11-18
2021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2-11-18
2021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2-11-18
2021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2-11-18
2021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2-11-18
漯河.中国天气网.2025-04-05
漯河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通知公告-新闻中心.漯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2-11-20
环境保护-漯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漯河市人民政府网.2022-11-17
人口结构-漯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漯河市人民政府网.2022-11-17
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欢迎您!.漯河经开区管委会网.2022-12-06
阔步迈向现代化食品名城 漯河市食品产业奋力奔跑十年的坚实足迹.河南省人民政府网.2022-12-06
漯河市漯河圆通快递物流园被授予省级物流示范园区.河南省人民政府网.2022-12-06
文化事业-漯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漯河市人民政府网.2022-11-19
心意六合拳.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2-11-20
舞阳农民画扬名奥地利-漯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漯河市人民政府网.2022-11-20
舞阳县农民画专展在郑举行--漯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漯河市人民政府网.2022-11-20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非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2-11-19
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漯河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漯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漯河市人民政府网.2022-11-19
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漯河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漯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漯河市人民政府网.2022-11-19
漯河美食:北舞渡胡辣汤.河南省人民政府网.2022-12-01
漯河美食:临颍南街村方便面.河南省人民政府网.2022-12-01
漯河麻鸡.全国农产品商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网.2022-12-01
2021年漯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漯河市人民政府网.2022-11-18
全国高等学校名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2-12-03
漯河市文化馆晋升国家一级馆.漯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体育局 文物局)网.2022-12-13
河南文物之窗 | 漯河市博物馆.河南省文物局.2022-12-13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国家文物局网.2022-12-13
全国医疗机构查询.卫健委全国医疗机构查询网.2022-12-11
河南省三级医院名单.河南省卫健委网.2022-12-11
交通.河南省情网.2022-12-05
礼赞新中国 出彩大中原 | 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跑出对外开放“加速度”.河南日报客户端.2025-04-05
漯河港至北汝河口段航道工程项目正式开工.中国水运网.2022-12-13
河南省A级旅游景区名录-A级景区名录(截止2020年底).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2022-11-19
服务中心 > 联系我们.许慎文化园官方网.2022-12-11
园区概况 > 景点介绍.许慎文化园官方网.2022-12-11
景区简介. 沙澧河风景区网.2022-12-11
小商桥景区简介.临颍县人民政府网.2022-12-11
漯河市友好城市匈牙利珍珠市市长黑斯·乔治致信市委书记蒿慧杰.漯河市人民政府网.2022-11-20
三位外国市长致函蒿慧杰对我市疫情防控表示关切和支持.漯河市人民政府网.2022-11-20
漯河市与澳大利亚帕拉马塔市缔结为友好城市.河南人民政府网.2022-12-11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国志实地调研王拱壁纪念馆建设情况.漯河市人民政府网.2022-11-20
漯河市荣获“全国主食产业化工程示范市”称号.河南省人民政府网.2022-12-05
漯河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河南省人民政府网.2022-12-05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许昌市漯河市商丘市的通报.河南省人民政府网.2022-12-05
漯河市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河南省人民政府网.2022-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