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湖是中国长江以南的水利工程,古鉴湖淹废后的残留部分。鉴湖位于中国浙江省绍兴市城西南1.5千米。鉴湖总面积约30.44平方千米,其主干道东起亭山,西至湖塘,长22.5公里。鉴湖的地理坐标为北纬29°58ˊ,东经120°14ˊ。鉴湖水质清澈,含有丰富的Ca和微量元素Li。
鉴湖的历史始于东汉顺帝永和五年(公元140年),当时会稽郡太守马臻动员民力筑堤建湖,形成东西带状水域,成为连接城乡的重要水道。鉴湖自东汉至南宋,作为水利工程和航运设施,经历了约八百年的历史,尤其在南宋时期,绍兴依湖而建,湖水成为城市发展的基础。南宋后期,鉴湖因多种原因逐渐萎缩。至南宋嘉定年间,尽管水域已大部分消失,但水系仍对城市航运起到了作用。1162年起,绍兴市开始进行大规模垦湖工程,垦湖后遗存的部分水面最后又回复到古越时期的山阴故水道,成为后世浙东运河的主航道。2001年,鉴湖景区建成并开放。2016年6月,绍兴市启动了“东鉴湖中国湿地公园”建设。
鉴湖景区内有多个景观:东汉笛亭以仿汉代风格的石木结构和竹工艺品为主,背靠张耒,面向鉴湖;南洋秋泛则展示了小乌篷船和大乌篷船;五桥步月位于东汉笛亭与葫芦醉岛之间,由五座形态各异的古桥巧妙连接鉴湖内的群岛;葫芦醉岛形似葫芦,是绍兴酒文化的展示平台,岛上设有黄酒博物馆;鲁镇以绍兴市传统民居为主,包含咸亨酒店等鲁迅笔下的建筑。
2023年,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按程序组织认定并完成公示,确定15家旅游度假区为新一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绍兴的鉴湖旅游度假区成功入选。
名称来源
鉴湖即镜湖。马臻为其取名“镜湖”,是因为相传黄帝铸镜于此。至于最后“镜湖”改名“鉴湖”,是为了避讳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祖父赵敬之名,“敬”“镜”同音,遂将“镜湖”改名为“鉴湖”,沿用至今。
历史沿革
鉴湖的历史沿革可以追溯至东汉顺帝永和五年(公元140年),当时会稽郡知府马臻为了应对越地旱涝灾害,动员十三县民力筑堤建湖,形成了一个东西带状的水域,成为连接城乡的重要水道。鉴湖在这一时期的功能不仅是大水库,还充当了航运要道、旅行动线,能够上蓄洪水,下拒咸潮,带来了舟楫便利。其水域广袤,历史上曾有“镜湖八百里,水阔渺荷香”的美誉。
唐朝元稹在越州为官时留下诗句:“州城回绕拂云堆,镜水稽山满眼来”,描绘了鉴湖和稽山交相辉映的美景,成为唐诗中诗人纷至沓来的灵感源泉。北宋曾巩在《序越州鉴湖图》中提到:“鉴湖,一曰南湖,南并山,北属州城漕渠”,反映了鉴湖的地理特征。
从东汉到南宋,鉴湖作为一个重要水利工程和航运设施,经历了约八个世纪的历史。南宋时期,鉴湖旁的城市绍兴也是依湖而建,湖水成为城市发展和航运的基础。然而,到了南宋,鉴湖开始逐渐湮废,原因复杂。尽管在南宋初期,鉴湖尚具规模,绍兴十五年(1145年)宰相秦桧曾建议将湖水开垦为田地,但赵构反对,认为若遇旱年,无湖水可灌溉,将损失更大。即便如此,后期仍然无法阻止鉴湖的萎缩。
其中,人口的增加、豪族大户的土地兼并以及水利管理的失当等因素,加速了鉴湖的衰退。到了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年),绍兴知府汪纲对府城进行了合理规划建设,城池布局也逐渐向东南扩展。这一时期,尽管鉴湖大部分水域已经湮废,但其水系依然对城市的水路通航起到了作用。
南宋绍兴末年(1162年),填造湖田已达到2300余顷,乾道元年(1165年)时开启了大规模的垦湖工程,最终水面逐渐恢复到古越时期的山阴故水道,并且成为后世浙东运河绍兴段的主航道。
鉴湖的衰落并没有终结其水利作用。随着时间推移,绍兴府与绍兴市、会稽两县的官民为抵御旱涝灾害,进行了长时间的海塘(闸)建设和河湖治理。经过数百年的努力,遗存部分的鉴湖水域最终重新连通,汇入了西兴运河和明代的钱清江,使得山会平原形成了一张巨大的水网,消除了鉴湖衰退后可能带来的水利隐患。
1989年统计,古鉴湖范围内尚存的河湖面积,原鉴湖(西湖)区域内为14.78平方公里,原鉴湖(东湖)区域内为15.66平方公里,合计为30.44平方公里。历经岁月磨洗,如今鉴湖残存的水域面积仍达到西湖面积的60%。
2001年9月29日,鉴湖景区竣工落成,开园迎客。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鉴湖位于中国浙江省绍兴市城西南1.5千米,地理坐标为北纬29°58ˊ,东经120°14ˊ,是越城区、柯桥、绍兴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大城区组团的中心。鉴湖总面积约30.44平方千米,其主干道东起亭山,西至湖塘,长22.5公里,平均水深为2.77米。
水文
鉴湖水质清澈,含有丰富的Ca和微量元素Li。
保护与发展
鉴湖的保护与发展历程可追溯至上世纪80年代。1988年7月,浙江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浙江省鉴湖水域保护条例》,这一地方性法规明确了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及公民在保护鉴湖中的责任,并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为后续的保护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绍兴市开始对包括鉴湖城区段在内的“环城河整治”进行全面规划与实施。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提出,绍兴市在21世纪初加强了对鉴湖沿岸环境的整治,经过20余年的不间断修复与治理,鉴湖景区焕发了新的生机。在绍兴市城南段,经过大规模的拆迁与环境整治,鉴湖周边建成了多个成片相连的开放式公园绿地。
此外,位于柯桥区柯岩街道的鉴湖西湖畔,通过大力疏浚与保护性开发建设,已发展成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在鉴湖畔的海山村,建起了马臻纪念馆,并通过旧村改造与“美丽乡村”建设,使岸边绿化覆盖率显著提高,沿湖的游步道和亭台楼阁等配套设施也已建成。
2016年6月,绍兴市启动了“东鉴湖中国湿地公园”建设。湿地核心区涵盖了鉴湖东湖遗存的洋湖泊、百家湖、白塔洋等3处湖泊以及浙东地区古运河,总规划面积为989公顷,其中湿地面积约692公顷。该公园(试点)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后,正在稳步推进建设。
方位布局
如今的鉴湖仅为古鉴湖的核心区块,亦可视为古鉴湖的“化石”部分。该景区位于柯山脚下,总面积为1.47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占48.7%。景区内设有东汉笛亭、南洋秋泛、葫芦醉岛和五桥步月四大景点。鉴湖景区与柯岩景区相连,但又具有独立性,是一个集观光、休闲和娱乐为一体,体现江南水乡和田园风光特色的风景区。
主要景观
东汉笛亭
东汉笛亭是一座仿汉代风格的古建筑,以石木结构为主,亭内的陈设以竹为特色,呈现出古朴典雅的风格。亭内展出有蔡邕塑像及多种竹工艺品,包括竹画、竹刻、竹雕和竹描等。亭背倚张耒,面朝鉴湖,环境幽雅。
南洋秋泛
在鉴湖上,小乌篷船和大乌篷船各具特色。小乌篷船容纳3至4人,俗称“水上的士”,也被称为“小画船”;而大乌篷船则可载二三十人,雅称“画舫”。1916年8月19日,孙中山先生一行六人沿浙东运河渡过钱塘江,来到绍兴市。孙中山坐船时,赞叹道:“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真是名不虚传。”这一段历史印证了鉴湖的独特风光。
五桥步月
五桥步月位于汉笛亭与葫芦醉岛之间,由五座形态各异的古桥巧妙连接鉴湖内的群岛,展示了绍兴桥文化的魅力。每座桥的设计各具特色,体现了绍兴的传统桥梁建筑风格。
葫芦醉岛
葫芦醉岛是鉴湖中的一座岛屿,形状如葫芦。岛上有“投醪劳师”雕刻群和唐宋绍兴酒博物馆等景点,展示了绍兴作为黄酒发源地的文化遗产。鉴湖水被用作酿造黄米酒的主要水源,这里也成为了黄酒文化的展示平台。
鲁镇
鲁镇坐落于鉴湖之中,四面临湖,地形狭长,分为商铺区、餐饮区、台门区、水街和居民区。鲁镇的建筑风格为典型的绍兴市民居,粉墙黛瓦,青石铺地,巷道深邃,桥梁巧妙。这里有鲁迅笔下的咸亨酒店、鲁府、鲁家祠堂等典型建筑,展现了绍兴的桥文化、天然文化石、水文化和酒文化。
鲁镇采用典型的“一河一湖两街”建筑格局,呈现出“人家尽枕河,楼台俯船楫”的水乡风景。尤其在老街区,游客可以体验到绍兴水乡的独特魅力。鲁镇内还设有多个雕塑小品,如“阿Q造反”和“孔乙己”等。
相关文化
诗文
镜湖自六朝时代起便为名士所推崇,盛名不逊于西湖。袁宏道的诗中提到:“钱塘艳若花,山阴芊如草。六朝以上人,不闻西湖好。”此言并非夸张。明代张岱在其《夜航船》中,将“镜湖泛月”列入“绍兴十景”。若有“柯桥十景”,在我心中,首位必是鉴湖。一轮明月下,泛舟湖上,天地与沙鸥共舞,仿佛梦中的江南。贺知章在八十六岁时辞官回乡,成为道士。他在行前求得李隆基赐予“鉴湖一曲”,李隆基亦为其圆梦。正如元朝诗人李孝光在《鉴湖雨》中所写:“当时贺老狂复狂,乞得鉴湖此生足。”
鉴湖自古便是诗人寄情之地,东晋时期,士人们初到越地,便为其湖光山色所动,尤其是王羲之的赞誉:“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让鉴湖声名远扬。后代文人纷纷前来寻幽探胜,吟咏不息。历代名士如谢灵运、谢惠连、王勃、王维、李白、杜甫、孟浩然等均有诗作传世。元稹在《以州宅夸于乐天》中写道:“州城回绕拂云堆,镜水稽山满眼来。”他与刘采春的故事,也令“鉴湖春色”成为了流传至今的诗意象征。
李白的《越女词》中写道:“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杜甫在另一首诗中亦提到:“越女天下白,镜湖五月凉。”可以看出,唐朝时,鉴湖的生态环境宜人,五月气候凉爽。宋徽宗也深爱鉴湖,他在艮岳园内仿建了一个小型的鉴湖,并命人作诗:“水天澄碧莹寒光,一片平波六月凉。移得会稽郡三百里,不教全属贺知章。”有趣的是,宋徽宗死后,竟被葬于鉴湖旁,成为贺知章的邻居。现今,柯岩风景区的“镜湖”二字出自乾隆之手,陆游的名句“千金无须买画图,听我长歌歌镜湖”也被镌刻于牌坊之上。
地方特产
绍兴黄酒
叶家堰段的鉴湖水被称为绍兴黄酒的源泉。绍兴黄酒的独特口感,正得益于鉴湖水的优质水源。清朝时期,鉴湖沿岸酒坊林立,叶家堰以水质清澈甘洌著称。为确保酿酒质量,酒作坊的船夫必须从叶家堰取水,每次取水时需持竹签,未获签则无法领取工钱。此举既是对酿酒工艺的严格要求,也体现了工匠精神。至今,绍兴市的唐宋绍兴酒生产企业在每年冬季,仍会到叶家堰祭祀酒神,开启冬酿。
鉴湖水的优质源于其地质和水质特点。上世纪80年代,绍兴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对鉴湖水进行了详细调查,发现水源地区矿物质含量适中,水体硬度适宜,且泥煤层具有很强的污染物吸附能力,水质自净能力强,始终保持清新。正是这些自然条件,使得鉴湖水成为酿酒的理想水源。
绍兴酒自清朝时期就已闻名,梁章钜在尝过绍兴黄酒后曾称其为“第一”。袁枚也将绍兴黄酒誉为“名士”,比作“清官廉吏,不参一毫假,而其味方真。”相比于烈酒和酸酒,绍兴黄酒温润适口,独具风味。我个人也喜爱黄米酒。它不像白酒那般烈性,亦不同于红酒的酸涩,黄酒更温暖宜人,既适合文人雅士,又适合日常饮用。在黄藤酒与红酥手的搭配下,微醺之际,仿佛与时光一起慢跑,品味着岁月的艺术。
其它特产
鉴湖所在的绍兴市的特产丰富多样,其中绍兴霉干菜远近闻名,街头巷尾随处可见。购此外,咸亨酒店的茴香豆也因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而名扬四海,成为绍兴的特色之一。除了美食,绍兴的工艺品也颇具特色,诸如绍兴花边、慕本缎、乌毡帽和杭州王星记扇业有限公司纸扇等,都是当地的传统手工艺品,展现了绍兴深厚的文化底蕴。当地的土特产还包括绍兴腐乳、绍兴平水珠茶、绍兴麻鸭、斋大茂香糕和丁大兴年糕等,都是值得一试的地方风味。
节庆活动
来源:
获得荣誉
2023年1月10日,鉴湖旅游度假区等15家旅游度假区被确定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参考资料
女侠遗风——绍兴鉴湖.中国科普博览.2024-12-05
古鉴湖,南宋绍兴府城曾经的护城河.绍兴网.2024-12-05
【中国水利报】千年沧桑话鉴湖.中国水利报.2024-12-05
稽山鉴水好风情——绍兴县骨干旅游景点扫描.新浪网.2024-12-05
鉴湖,久仰!.绍兴市旅游资讯网.2024-02-28
鉴湖泛舟 梦里江南.浙江在线.2020-05-16
鲁迅故乡:绍兴(图).新浪网.2024-12-05
鲁迅故乡:绍兴(图).新浪新闻.2020-05-16
新一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名单公布 湖北一地上榜.今日头条.2023-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