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贺知章

贺知章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一字维摩,号石窗,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区)人。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年少以诗歌闻名,在36岁考中状元,也是古代浙江省地区第一个状元。入朝后得到陆象先张说等人的器重,仕途通达,最大的官做到了秘书少监,世人多称“贺秘监”,去世后被追授为礼部尚书

贺知章在家中排行第八,又被称作“贺八”,与同样文采斐然的张旭,张若虚包融三人并称“吴中四杰”。贺知章生性率直,喜欢结交好友,初盛唐时期有不少文人墨客都与之结交,友人众多。虽然他的诗歌、文章、书法在当时很有名气,但流传下来的作品却不多。较为闻名的作品有《咏柳》《回乡偶书》等。从有限的作品中也可看出他的文学造诣和对盛唐诗歌发展的影响。书法作品虽然所传不多,却都是精品,目前流传下来的仅有有日本皇室收藏的草书作品《孝经》,从中可以看出其书法特点和对后世书法发展的影响。贺知章所撰写的墓志数量众多,如今出土的墓志帮助学术界填补了很多空缺,解决了很多学术界悬而未决的问题。

人物生平

年少成名

贺知章恰逢出生在唐王朝经济繁荣,国力昌盛的时候,而且出生在传统的封建官僚家庭之中,虽然家道中落,但是凭借族人的关系以及母亲的辛劳付出,他还是能接受相对良好的教育。贺知章也很聪明,从小便显现了不同于常人的文学才能,而且凭借不凡的文学修养在当地也小有名气。可惜,贺知章早年诗词不可考,仅存一首《望人家桃花》疑似早年所作。

从仕与交友

贺知章一生平稳,在三十考中状元,他也是古代浙江省地区第一个状元。

贺知章于证圣元年(公元695)进士,为当年唯一的超拔群类科,李旦时期陆象先张说两位宰相都非常器重他,多次在天子面前举荐他。入仕后的某年夏日,贺知章用乐府旧题作《采莲曲》。贺知章还有和江南民歌相类似的《咏柳》流传下来。这些诗歌有其故乡的清新之感,受故乡影响较深。景云二年(712)陆象先自中书侍郎加平章事,知章始被引荐为国子四门博士。开元二年(公元714)为时任太常博士的贺知章为先世仕陈、隋的戴令言撰《唐故朝议大夫给事中上柱国戴府君墓志铭》。根据其为戴令言所撰墓志署名,开元二年(公元714)左右,由陆象先向朝中举荐,贺知章得以顺利升任太常博士。同年,越州怀仙馆敕改龙瑞宫,贺知章有一篇《唐龙瑞宫记》,残缺太多,难以见其原本面貌,绍兴市南宛委山南坡飞来石上摩崖石刻,相对完整地写定了龙瑞宫记之文本(后半残损),知原题为《龙瑞宫山界至记》,是记载越州怀仙馆敕改龙瑞宫后,其管辖的范围及其周边的名胜。开元三年(公元715)贺知章撰《唐银青光禄大夫使持节曹州诸军事曹州刺史上柱国川县开国男许公墓志铭》。又于开元三年(公元715)左右,贺知章由户部员外郎转任起居郎一职。开元九年(公元721)为时任大理白族自治州丞的封祯撰写墓志铭,此方墓志铭有个别字体残缺,但主题内容仍可辨别。六年后,又升至六品起居郎。开元十年(722),张九龄举荐贺知章进入书院一起编撰《六典》及《文》。开元十一年(公元723)与张说共进言南郊大礼仪注之奏议一篇。开元十三年(725)迁至礼部侍郎,兼集贤院学士。改授工部侍郎、起居郎、户部员外郎。同年为武则天时宰相陆元方第四子陆景献撰写《大唐故大理正陆君墓志铭》和随李隆基登泰山时,写下的《上封禅仪注奏》,和《唐禅社首乐章》为当时的天子歌功颂德。此外,贺知章的《送人之军》既是送别诗,也是边塞诗,具体写作日期亦不可考,但经学术界讨论,大致推断应该为在朝为官时所做。开元十五年(公元727),为出身世家大族的郑绩撰写《大唐故中散大夫尚书比部郎中郑公墓志铭》。开元二十六年(738)充太子右庶子兼庆王侍读,授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

晚年与逝世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贺知章时任秘书监,身居高位却选择辞官还乡。唐玄宗李隆基先是多次挽留,挽留不成后又亲自赋诗饯行,并下诏让朝中文武放假一天,在城外大摆御宴,所有皇子皇孙和百官为其饯行。同意贺知章的退隐后,唐玄宗还赐他镜湖剡川一曲,并且让贺知章的儿子升了官职。同年贺知章辞官归隐。回乡后,贺知章写下了著名的《回乡偶书二首》,在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贺知章去在林中游玩,偶然进入别人家的别苑里,率性提笔写下《题袁氏别业》,此时贺知章已经八十多岁高龄,这应该是他晚年最后的诗歌作品。

回乡后没过多久就去世了,享年八十六。在去世后在乾元元年(公元758)追授礼部尚书

相关人物

主要作品

贺知章生性率意,作诗随心随性,写完没有好好保存,后人也无用心搜辑,因而保留至今者不多。诗文今仅可见其诗作22首,残句2句。另外有三首应制奉和之作,具体写作日期已不可考。另外还有三篇墓志撰写时间有待考证,其中一篇墓主张有德,是唐初一位功臣。还有一篇女性墓志《皇朝秘书丞摄侍御史朱公妻太原郡君王氏墓志》,是唐代海运史的重要参考文献。最重要的一篇《大唐故金紫光禄大夫行州刺史赠户部尚书上柱国河东忠公杨府君墓志铭》,这是8篇墓志中规模最大的一篇,学术界讨论的声音众多。

诗歌

文章

书法

创作特点

诗词创作

恢弘大气

贺知章的祭祀乐章有当时宗庙祭祀常见的歌功颂德之嫌,但不失恢弘大气。唐开元年间初期,适逢齐梁诗风犹存,宫廷诗风绮丽华艳,歌功颂德诗歌频出。贺知章的《唐禅社首乐章》也属于此类诗句。此诗为“李隆基开元十三年禅社首祭地乐章”,按祭祀步骤分为七首,皆文辞优美,恢弘大气。这组诗礼赞王业、描绘一幅太平盛世的景象,此时已经初现盛唐气象。另外,贺知章还有三首应制奉和之作,与当时奉和诗不同之处在于,他的诗中不仅赞扬了天子的圣治功德,同时通过描写展现了唐朝的雄浑气度与风采。展现了学士集贤于天子,人才济济的盛况。诗中还展现了当时京城长安巍峨壮美、气象恢弘的场景,开盛唐豪放诗风之先河。

清新明快

贺知章有日常生活的诗句也有用词典雅清新之作。此类诗歌轻盈明快,充满了生活气息。诗人用词用句不拘形趣,语言自然纯朴,不假雕饰。典型如其归乡诗歌,其善于采用写实白描的手法,记述自己告老还乡之时的所见所闻。贺知章追忆、缅怀许多人和事,由于时间的销蚀,所见所知的人和事都大半作古了,年老归乡,目之所及皆是情,虽然诗句是不加修饰地描绘,却深切表达了对故乡山水田园、风物人情的真情。

借怨而刺

贺知章的宫怨诗对宫廷穷奢极欲的生活进行了大胆描写与讽刺。贺知章的宫怨诗虽然流传下来的只有一首,但从中可以看出其诗歌的创新之处,以及结合之后的诗歌史可以看出其宫怨诗一定程度促进了从纤媚巧的“宫体诗”向辛辣怨刺的“宫怨诗”的转换,这在唐代诗歌历史上属于开创性的一步。

浪漫主义色彩

贺知章诗歌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在当时奢靡之风盛行的诗坛中呈现出新的气息与情趣,初具盛唐气象。其奉和诗中展现了盛世气象,诗境雄浑开阔而不同于一般奉和诗歌,有创新之意。而其诗歌用词清新明快,给后世诗人乐府旧题新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式。同时,贺知章边塞诗创作则上承鲍照慷慨激昂的边塞诗风,下启盛唐边塞诗的创作高潮。整体而言,贺知章的诗歌有承上启下之效,具有唐诗从初唐到盛唐过渡的色彩。

草书创作

笔法秀美流畅

现存贺知章的草书作品圆转的笔画在转弯时笔锋微微提起,再用弧形的动作一笔带过做出来的,笔画和笔画之间没有明显的粗细变化。在转折处,不仅有圆转和方折的形态,还会在笔画转角的地方,下面的起笔压过上面的收笔,手笔干脆利落,酣畅淋漓,有秀美流畅之感。

结体平稳大气

贺知章书法作品中独字的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有不同,不互相干扰,不雷同又很协调。贺知章继承了王羲之错落式左右结构的处理方法,很多点画组合排列在一起时,变化丰富不相同,多样而不单一,字体之间有一些大小、粗细、疏密、圆转、方折之类的矛盾关系变化。整体平稳而不死板,大气而又和谐。

墨法变化丰富

董其昌曾经强调过墨色在书法创作中的重要性,在这一点上,贺知章的草书作品可以成为典范。贺知章现存草书作品墨色大都随着毛笔蓄墨量的由多到少的变化而变化,毛笔沾饱墨之后,奋笔疾书,直至笔中无墨时再重新蘸墨,随着墨的减少,墨色呈由浓向枯而变化,笔画也渐趋变细,显得非常有层次感。

人物成就

诗词成就

在当时齐梁骄奢淫艳的风气下,贺知章的诗歌有十分明显的创新之处,较少当时流行诗歌沾染的脂粉气,也少奉和溢美之词,除了有清新明快的诗作,还有恢弘大气之作,这些作品在当时难能可贵,也为后世创作诗歌提供了新的主题。其诗歌不仅响应陈子昂倡导的“兴寄”之说,对扫除当时诗坛无病呻吟的颓靡之风也有很大的帮助。如果说陈子昂的行动属于理论层面的倡导与旗帜的树立,贺知章便是在诗歌创作实践上进行了导引与示范。

书法成就

北宋宣和书谱》记载曾经收藏了贺知章十二幅书法作品。由于当时比较流行题壁书法,大部分书法作品得不到妥善的保管,经过风吹日晒,可以留存的不多。刘禹锡和温庭筠皆有和贺知章墨迹相关的诗句留下,可见贺知章题壁书法在唐朝晚期还有所保留。只是经过岁月的冲刷洗礼,我们可以看到的仅仅一小部分罢了。传承下来的书法作品有草书孝经》和楷书《龙瑞宫记》。贺知章的草书上承二王草书长处,并杂其他大家的特点进行改造,使其初具狂放不羁的韵味。《孝经》的笔法,就明显继承自二王,并在其中加入了一些汉简与章草的法度,整体顺畅自然,挥洒自如。这也影响到后来张旭、怀素的狂草技法。贺知章在二王到颠素的草书发展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字体大小错落,形态多变,灵动活泼,是唐人草书中不可多得的精品。《孝经》现在被收藏于日本

对后世的影响

诗文影响

以贺知章为首的“吴中四士”性格狂放,四人于初、盛唐之交登上诗坛,从现存诗篇来看,其四人的作品不仅有初唐的气息,也有盛唐的气象,多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在当时的诗坛中表现出了新的气息与情趣,体现了唐诗从初唐到盛唐过渡的特点。贺知章继承了南朝文学中清新俊逸的优良传统,并结合整个诗歌改革的风潮加以改造,发扬了其有益的部分,对盛唐诗风的形成起到了极为关键、不可或缺的作用。

书法影响

虽然现在贺知章流传下来的书法作品较少,但从其字迹行文以及他生平的交友可看出其对盛唐“狂草书”的影响。贺知章的草书风格影响到经常一齐饮酒作诗的张旭,张旭后传书邬彤,邬彤后来又授业怀素,在几位草书大家的影响下,盛唐时期逐步发展出书法史上独特的“狂草书”。怀素最终完成了狂草的法度与地位的确立,唐代草书书坛也在此时达到了巅峰,其中贺知章影响颇大。

人物评价

诗人李白对贺知章的书法曾作诗评价“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当时的工部尚书陆象先曰:“贺兄言论倜傥,真可谓风流之士。吾与子弟离阔,都不思之,一日不见贺兄,则鄙吝生矣。”

当朝画家卢象评价其:“青门抗行谢客儿,健笔连羁王献之。”

相关纪念地

秘监祠

贺知章秘监祠(贺秘监祠),俗称湖亭庙,位于海曙区柳汀街150号。相传宋绍兴十四年(公元1144年),郡守莫将在贺知章读书的故地(绍兴)重建“逸老堂”,除了贺知章以外,还祭祀李白南宋宝庆(1125-1127)中,郡守胡扩建了祠堂,更名为“隐德堂”,加了一位祭祀对象汉代黄公。南宋开庆元年(1259),制使吴潜重建逸老堂,撤去黄公像,亲手写了一篇文章刻成碑,在碑阴刻上贺知章的黄冠(即道士打扮)像。宝庆三年(公元1227年),太守胡矩重新进行维修。元至元年间(公元1335-1340年),逸老堂和涵虚馆合并,改设水马站,分为南北二馆,贺秘监祠被废址。至正十九年(公元1395年),浙江分省在驿站东西的偏房作祠堂。明洪武初年,南北二馆合并为一驿站,将祠堂迁至今天月湖畔边。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建后殿。现存建筑为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重修的。该祠建筑布局大气完整,又为名人专祠,内有其他文人古迹,对研究宁波市地方史、文化史及建筑发展史具有实物参考价值。

贺知章墓碑

安史之乱后,贺知章后裔流徙至苏北,在今丰沛边境的贺庄、贺集一带落户定居,后来历经多次战乱,贺知章子孙后代颠沛流离,在清代时,有后代在徐州市定居,并在此为贺知章立墓碑,现位于徐州市沛县安国镇贺庄村。贺知章死后,二弟贺文为其建墓(现丰县贺固集)已经被毁,现存墓碑为贺氏族人摹刻。1957年重新雕刻贺知章墓碑,并置于安国贺庄村贺氏祠堂院内,墓碑整体保存良好,字迹清晰。全碑高2.3米,宽0.68米,厚0.25米。碑首浮雕双龙戏珠,碑正面左右刻有前清进士兖州府学正堂、济宁市人林云图所书的对联:“肆志在烟霞云山笑傲留名迹;抗怀缅贤达风月荒凉吊古丘。”墓碑的正文刻着“赐进士第集贤殿(院)大(误)学士授银(青)光禄大夫贺公知章墓”,落款时间为中华民国四年八月。碑阴是前清鱼台县增广生马玉华字仲英撰写的重修贺季真墓纪事文。贺知章墓碑纪念处周围有村民居住,大院内树木花草修缮合理,管理规范,整体原貌保持较好,文物部门已将贺知章墓碑申请列入县级保护。

故里考证

关于贺知章的故里,《旧唐书》说他是“会稽永兴人”,《新唐书》说他是“越州永兴人”,而他自号“四明狂客”,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处在现在的宁波市地区,宁波市也有“贺秘监祠”,学界因此形成了绍兴市、浙江萧山区、浙江宁波州三种观点。从贺氏世系来看,可确认贺知章为会稽贺氏一族。北宋贺铸自称是贺知章后代,也有和会稽贺氏相关的字句留下。无论是两唐书中的“会稽永兴”还是“越州永兴”,都是指的萧山县。而四明虽然并不是贺知章出生地,但仍是其生活所在之处。据史料记载,贺知章曾在此读书,之后此地更是修建一座祠堂纪念他和李白

人物轶事

金龟换酒

李隆基天宝(公元742年),李白初入长安没什么名气,而当时的贺知章已经身居高位,两人一见如故,开始痛快饮酒。喝酒到一半,两人发现带的银两不够用,贺知章也不愿白赊账,就随手解下自己腰间佩戴的金龟饰品赊酒喝。喝酒过程中,李白把自己的诗给贺知章看,贺知章看完大为惊叹,直呼其为“仙人”。这个名声也帮助李白在长安打开名声,很快在长安站住脚跟。

广泛交友

因为为人豁达,贺知章平常便十分喜欢交友游玩,现存可考的贺知章交友人数多达54位,其中不乏知名的诗人、画家、书法家,甚至还有不少方外人士。与朝中张孝嵩、许临、钟绍京等人私交甚密。李白孟浩然等诗人在不得志时也会上访贺知章,贺知章也欣然与之交往。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也和贺知章有交流,吴道子自己也亲笔写下书法学贺知章的字样,可看出贺知章书法造诣之高。方外人士如南天竺国人菩提流志、开元寺僧昙一、高僧玄俨等等。神龙年间(约公元706)还与包融张旭张若虚并称“吴中四士”,文词俊秀,名扬京城。长安为官期间,他与李白、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等人饮酒赋诗,时谓“醉八仙”。又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司马承祯相交过密,人称“仙宗十友”。

参考资料

历史文化名城丨杭州历史上的状元,你了解几位?.微信公众号.2025-03-08

看长安十二时辰聊月湖贺秘监祠 大诗人贺知章是宁波人吗?.浙江新闻频道.2023-05-15

《长安十二时辰》热播 贺秘监祠成了宁波网红打卡地.浙江在线.2023-05-15

探寻“浙东唐诗之路” 追寻孙逖贺知章们的浙东诗迹.浙江新闻频道.2023-05-15

贺知章墓碑.沛县不可移动文物数据库.2023-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