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区
青山区(英文名:Qingshan District),隶属于湖北省武汉市,境域地处长江中游南岸,位于武汉市中心青山一角城区东北部,西接武昌,南倚洪山区,东、北两边被长江环绕,隔江与武汉长江新区、江岸区相望,是武汉市的重工业城区、国家重要钢铁生产和化工基地。2022年,青山区辖区土地面积172.84平方千米(含厂区面积24.37平方千米)。区人民政府驻地为武汉市青山区临江大道868号。
青山区属半平原、半丘陵地貌,地势由东向西倾斜,逐渐走低,平均海拔约22米,境域居中低纬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域内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富雨丰,无霜期长。历史上,青山地区境域隶属变迁频繁。西周时期,属鄂东南文化区的范围,是鄂国的领地,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八年(1869年),湖北布政司武昌府江夏县设城厢区和“三乡”“四汛”,青山地区为江夏县北乡辖地。1912年,改江夏县为江夏区,青山地区隶湖北省江汉道,属武昌县。1949年5月17日,武昌县全境解放,设7个区,青山区为武昌县第二区。2017年9月,中共武汉市委、市人民政府决定青山区和武汉化学工业区整合,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化学工业区工作委员会在中共青山区委挂牌,武汉化学工业区管理委员会在青山区人民政府挂牌。
青山区是典型的“小政府、大企业”,全市打造的八大“千亿产业”中,青山地区拥有钢铁冶炼、石化化工和部分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的1/5。辖区内有新中国成立后新建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武钢集团。青山区是全国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和国家环保产业基地核心区,拥有武汉首家循环经济研究院和以环保为特色的科技孵化器——青山创业中心。2023年,青山区完成生产总值1003.35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600.21亿元,增长6%;第三产业增加值396.6亿元,增长4.8%。
青山区位处武汉市中环与外环交通环线圈内,连接京(北京)珠(珠海)、沪(上海)蓉(成都)高速干线。2023年,青山区户籍人口17.67万户,45.59万人。青山区辖11个行政街道,87个社区居委会和32个行政村。青山区拥有青山江滩、张公山寨、和平公园等景点。青山区曾获“全国柔力球之乡”“2003-2004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工作先进区”“全国工业百强区”等称号。
历史沿革
历史上,青山地区境域隶属变迁频繁。西周时期,属鄂东南文化区的范围,是鄂国的领地。周夷王时,楚国东征达鄂境,一度属楚。战国楚威王时(公元前339年至公元前329年),为楚国封君的封邑。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天下,属三十六郡之南郡。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从南郡中析出江夏郡,属江夏郡沙羡县。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东吴迁都鄂县(今湖北鄂州),将鄂县改名武昌县,同年又设武昌郡领6县,属武昌郡沙羡县。吴太平二年(公元257年),沙羡侯降魏,沙羡县废,属魏。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复置沙羡县,属沙羡县。东晋太元三年(公元378年),改沙羡县为汝南县,隶江夏郡,属汝南县。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灭陈,置鄂州,改汝南县为江夏县,郢城(今武昌区处所)同时为州治、县治,江夏县名沿用至清末未变;属江夏县。
李渊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江夏郡为鄂州,领江夏等5县,属江夏县。唐贞观年间(公元627年至649年),全国划为10道,江夏县隶山南道鄂州,属江夏县。北宋、南宋年间(公元960年至1279年),全国统一后,江夏县改隶荆湖北路鄂州,属江夏县。元成宗铁穆耳大德五年(1301年),江夏县改隶广行中书省武昌路,领7县,属江夏县。明洪武九年(1376年),废行中书省,全国置13个承宣布政使司,改武昌路为武昌府,江夏县隶武昌府,属江夏县。清圣祖康熙三年(1664年),湖广布政司分为湖北布政司、湖南布政司,江夏县隶湖北布政司武昌府,属江夏县。穆宗同治八年(1869年),湖北布政司武昌府江夏县设城厢区和“三乡”“四汛”,为江夏县北乡辖地。北乡辖6里:保安一、保安二、永丰一、永丰二、招贤、横山;青山镇被列为江夏六镇之一。
1912年(民国元年),改江夏县为武昌县,隶湖北省江汉道,属武昌县。1927年,废道,武昌县直属湖北省,设16区,为武昌县第八区。1930年,青山境域建区,区辖15个~30个乡镇,镇辖15个保(十户为甲,百户为保,数保1联,称“联保”)。1934年,武昌县隶湖北省第一行政督察区,设10区,为武昌县第六区。1937年,江夏区设5区,为武昌县第五区。1938年10月,武昌沦陷;次年,国民政府设敌后武昌县政府,隶鄂南行政专署,为敌后武昌县政府辖地。1942年,中共在武昌县北设立武鄂政务委员会抗日民主政府,为武鄂政务委员会抗日民主政府辖地。1945年8月日本投降,武昌县隶湖北省第一行政专署,属武昌县。
1949年5月17日,武昌县全境解放,设7个区,为武昌县第二区。1950年2月,为武昌县第九区。1951年12月,第九区全部划入武汉市,成为武汉市青山行政区。1952年6月16日,湖北省政府、武汉市政府联合发出通知:奉中央及中南局指示,武汉市除酌留风景区外,暂不扩大。青山区原有彭家岭乡、武丰乡、龙王乡、铁铺岭乡等4乡留作武汉市郊辖,其余21个乡镇仍划归江夏区辖。武汉市青山区撤销,仍为第九区。
1955年2月,湖北省人民委员会决定:“根据武钢集团建设及城区副食品生产基地需要,对武汉市区划进行调整”。将划入武汉市的原武昌县第九区的21个乡镇(挽月乡、天兴乡、新集乡、洪吉乡、胡墩乡、崇阳乡、渡口乡、演佛乡、火官乡、新民乡、温州乡、法华乡、楠姆乡、石山乡、张王乡、陈家井乡、贾家岭乡、方家岭乡、余家土库乡、芦家岭乡、青山镇)及武汉市南湖区的3个乡(和平乡、解放乡、武丰乡)和东湖区的1个乡(联合乡),合并建立武汉市青山行政区。2月15日,武汉市青山区人民政府正式建立,驻青山镇。辖24个乡、1个镇。1955年4月,武汉市调整郊区区划,组建4个郊区即:洪山区、青山区、汉桥区、南湖区,并将洪山区的3个乡(同意乡、沿江乡、白浒乡)划入青山区。时青山区北接市界,西由紫荆山顺沙湖边到张家兵房、水果湖边,沿东湖、小汤林湖边到胡双堂、熊家嘴、毛家嘴,沿吴家大桥到东港止,全区有27个乡和1个镇,水陆总面积264平方公里。
1956年6月,武汉市调整郊区区、乡行政区划,将洪山区的花山、春和、联合、中合、大吴、刘黄、山湖等7个乡划归青山区。1957年6月,武汉市将青山区所辖天兴、建设、黎明、红旗、联合、和平、白浒、游家庙、驼子店等9个乡全部划归洪山区管辖。
1963年4月,武汉市将武昌的白浒公社、沿江渔业公社和洪山区的联合公社划入青山区,将洪山区和平公社的白鹤嘴、长山嘴、北洋桥等3个生产队划入青山区联合公社,将其陈家嘴、八大家、油坊岭、落王庙、大洲等5个生产队划入青山区环城公社。至此,青山区下辖9个农村人民公社,即:黎明、建设、红旗、环城、火官、天兴、白浒、沿江、联合。
1964年8月,青山行政区农村部分全部划出,境域面积因此缩小五分之四。2009年5月,根据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武汉市“江南三区”区划调整的批复精神,将洪山区的13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的全部区域及4个行政村的部分区域划归青山区管辖。将青山区厂前街的自建社区全部划归洪山区管辖。此次调整使青山区土地面积增加23.85平方千米。
2010年6月1日,洪山区花山镇后山、何董、赛山、清潭、吴桥、联丰6个行政村及吴桥渔场、竹子湖移交化学工业区管理委员会托管;8月15日,洪山区建设乡及所属群利、群联、向家尾、黎明、四新、高潮、崇阳县、前锋、新集、建洲、新村、建设、工业港、胡教14个行政村和建设社区、建设乡林场及建设乡渔场整体移交化学工业区管理委员会托管,托管总面积71.64平方公里。2017年9月,中共武汉市委、市人民政府决定青山区和武汉化学工业区整合,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化学工业区工作委员会在中共青山区委挂牌,武汉化学工业区管理委员会在青山区人民政府挂牌。
2021年11月,青山区撤销厂前街道办事处, 将其管辖区域并入工人村街道办事处,增加武钢集团主厂区面积12.1平方千米,定名为工人村街道。二十一号公路以南的相关厂区、经济开发区、戴家湖公园、一号明渠、二号明渠等区域归属工人村街道办事处管理。将红卫路街道办事处园林巷以东,和平大道以南,建设一路以西,建港南街道办事处以北的才惠社区以及才聚社区62街坊,钢花村街道办事处三弓路以西、建港南街以南的青山区检察院、121社区的部分区域划入新组建的钢都花园街道。2022年,青山区设立钢都花园街道。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青山区地理位置为北纬30°37’,东经114°26’。境域地处长江中游南岸,位于武汉市中心青山一角城区东北部,西接武昌区,南倚洪山区,东、北两边被长江环绕,隔江与武汉长江新区、江岸区相望。2022年,青山区(化工区)辖区土地面积172.84平方千米(含厂区面积24.37平方千米)。
气候
青山区境域居中低纬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域内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富雨丰,无霜期长。夏冬两季较长,各约4个月;春秋两季较短,各约2个月。冬季多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冷夏热。青山区(化工区)是新兴的工业城区,境域内废气、烟尘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对较大,在城区上空形成一层薄霾,产生“城市热岛效应”。
地质
青山区在地层区划上属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分区大冶小区。地层以原古生界为基底,自震旦纪以来,长期接受沉积,地层发育极为良好。上述沉积自震旦纪到中世为海相沉积,中世以后多为陆相沉积,早白垩世地层则以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为主,第四系为近代河湖相沉积及坡积残积物。构成境域的基本土壤系第四纪坡积层,且大多为第三纪红砂岩的风化产物。土壤由松黏土、砂质黏土、砂土及少部分风化石英岩组成。普遍覆盖有现代坡积层、冲积层早期坡层、冲积层和各种基岩的残积层,覆盖厚度10~20米,有的可在30米以上。基岩为第三系红砂岩、泥盆纪砂岩、志留系页岩,基岩面起伏较大。
地貌
青山区属半平原、半丘陵地貌,地势由东向西倾斜,逐渐走低,平均海拔约22米。西北沿江一带为长江冲积而成的沉积平原区域,土壤肥沃,土质疏松;东南部及其向南延伸地带,为岗阜、小丘间杂的丘陵,地势高低起伏,土质黏性重,易板结。境域内盖层分为低岗丘陵岭、垄岗平原和冲积平原三部分:低岗丘陵岭大多分布于南部边缘地带,一般标高在50米以上;垄岗平原分布于中部和中南部,一般标高为30~50米;冲积平原和湖积平原分布于北部和东北部,多由近代冲积黏土、亚黏土、淤泥质土层及砂层组成,标高一般为20~30米。境域多为低山残丘,分布于东部、南部,海拔最高74米。在东部,自西向东错落有致且一脉相承地排列着短尾鸦雀山、营盘山、鸡头山、狮子山、周家山、祖坟山、凤凰山等小山丘。随着城市建设全面展开,境域内南部小丘基本被辟为平地,东部小丘残缺不全。
生物
青山境域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落阔叶和针叶混交林带,自然植被发育历史久远。建国初,境域低湿和短期淹水的江滩、湖滩、河边植有耐水力强的池杉、水杉、枫杨和柳树等;地下水位较高的平湖地区植有意杨、枫杨、香樟木和枫香树等;土层深厚、土壤湿润而排水条件较好的地区植有杉木王、香椿、泡桐、苦楝树、白榆等。
境域湖泊、港汊种植有莲藕、菱角米、凤眼莲、水浮莲,红萍、绿萍;湖中野生植物有湖草、苍术、芦苇等。境域山丘长满茅根和各种野生植物百余种。其中,草本植物主要有蒲公英、仙鹤草、苍术、北柴胡、茯苓、石胡荽、麦冬、车前、金樱子、野菊花、野艾蒿、垂盆草、短柱金丝桃、益母草、马鞭草、石兰藤、谷精草、石龙草、蓝花草籽、紫云英、无蕚齿野豌豆等。木本植物主要有杉木、白榆、桧柏、黄连木、栾木、芦蒿、叶黄杨、梧桐、桑叶树、槐树、毛白杨、臭椿、构树、楝花、三角槭、五裂槭、香樟木、桃树、石榴树、马尾松等。
20世纪50年代,随着重工业基地建设和公用事业建设步伐加快,原生植物大量减少,有的已绝迹。70年代后,广泛开展植树造林、绿化美化活动,在营盘山、祖坟山、矶头山、鸦雀山种植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3.21万株。在住宅小区、道路两旁、江堤江滩、公园、厂区、校园植树4.76万株,以保护和改造环境。主要有:水杉、梧桐、雪松、大看麦娘、针松、川柏、毛白杨、垂柳、桃树、桂树、樟树、红花檵木、紫叶李、银杏树和冬青树等30余个品种。
为美化环境,人工培植的花卉品种繁多,主要有菊花、樱花、桃花、桂花、梅花、月季、紫薇、杜鹃、玫瑰、海棠花、茉莉花、一串红、白玉兰、湘蕾金银花、栀子、六月雪、夜香木和凤尾竹等。其中菊花为青山区独具特色的花卉,曾在中国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获菊花单项评比三等奖。
青山境域为半平原半丘陵地带,野生毛皮兽类动物稀少,相传明、清时期,青山矶头山一带有虎、狼、狐属等。野生鸟类有麻雀、斑鸠、翠鸟科、乌鸦、喜鹊、山雀科、黑枕黄鹂、啄木鸟科、四声杜鹃、大嘴乌鸦、猫头鹰和家燕等。野生哺乳类有老鼠、蝙蝠、松鼠、黄鼬等。
饲养鸟纲有鸡、鸭、鹅、松鼠鸡、鹦鹉、画眉、八哥、鸽子等。饲养畜类有牛、马、驴、羊、狗、猫、猪、兔等。昆虫纲动物主要有蝼蛄、蝗虫、瓢虫、地老虎、东方黏虫、菜螟、棉铃虫、稻棘球蚴病、叶桃虫、松毛虫属、烟草夜蛾、茶黄毒蛾、二化螟、介壳虫、天牛、叶螨科、小菜蛾、卷叶蛾、桃冠潜蛾、角腊蚧、龟甲蚧、白腊蚧、红花实蝇、洋铃蝉、六大叶蝉科、稻螟虫、蚜虫、野蜂、凤蝶总科、蜻蛉、蚂蚁、蟋蟀科、蝇、蚊、蝉等80余种。
历史上,青山境域港、汊、湖泊尤多,且连通长江,鱼类资源丰富。
淡水鱼类有青鱼、鲤鱼、草鱼、鲥鱼、三角鲂、翘嘴红鲌、鳡鱼、银鱼、日本下鱵鱼、鲇形目、鲫鱼、鳊鱼、乌鳢、鲢鱼、斑点叉尾鮰、鳜鱼、鳙鱼、黄鳝、泥鳅、虾等60余种。
两栖纲有各种蛙、龟、鳖、螺、蛇、蟹、蚌等。
水文水利
地下水
青山区境域以松散堆积层孔隙承压水为主,主要分布西北沿江一带,为地下水丰富区,呈带状分布。其地下水受长江水涨落变化,年变幅5米左右。洪水期江水补给地下水,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江水,而下部岩溶水又补给承压水。地下水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但水质欠佳。
江段
长江水流经龟蛇二山节口后,流至青山江段水域。此段水域左岸有谌家矶街道、阳逻堡,右岸有青山矶,节点少而不对称,对河道的控制作用较弱,河道微弯;至青山镇河道宽达3800米,后又逐渐缩窄;至阳逻河道宽为1120米,整个江域平面外形呈“虾子”状。长江水位变化大,春季水位开始上升,8月达到高峰,此后逐渐下降。
湖泊
青山区(化工区)历史上境域湖泊港渠众多,湖泊基本上是因地层结构变化、泽水面积缩小、陆地随之扩展而形成的构造湖、洼地残积湖和水流改道的淤积湖。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区内湖泊仅剩3个。其中,北湖湖泊面积为191.8公顷,岸线长度为6.9千米,产权单位为武钢集团经济开发公司;竹子湖湖泊面积为66.5公顷,岸线长度为6.7千米,位于八吉府街道后山村;清潭湖湖泊面积为60.2公顷,岸线长度为6.1千米,产权单位为化工新城建设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吴桥渔场。另有严西湖,属于青山区(化工区)管辖的岸线长约40千米。
自然灾害
青山区境域处在中国大陆东部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震带,属于中等地震灾害区。地震活动主要是地质构造性地震,多为主余震型和孤立型。受地震影响最高烈度不过6度,基本上可定为6度地区。据《武汉市志·总类志》记载,从明成化四年(1468年)至1983年的500多年间,本地区M≥3级地震记录有21次。其中最大地震灾害发生在明万历三十三年二月间(1605年3月19日-4月17日)的4级地震,震中(北纬30.5°、东经114.3°)烈度达6度。
长江青山江段岸线较长,河道变化大、节点少而不对称,对江水的控制作用较弱,故青山境域历史上屡遭洪涝之灾,洪水、渍水多系连日暴雨所致。每逢雨季,江水水位往往超过西北沿江一带地面标高,导致雨水、污水无法排出,部分地段出现渍水;如遇特大暴雨,则会出现大面积长时间渍水。
行政区划
2023年,青山区辖11个行政街道,87个社区居委会和32个行政村。11个街道是红钢城街、红卫路、青山镇、工人村、冶金,新沟桥、白玉山、武东、钢花村、钢都花园、八吉府。
2023年,青山区各街道所辖社区和行政村分布情况为:
红钢城街道辖社区8个:临江港湾社区、二街社区、三街社区、和悦社区、六街社区、和畅社区、青扬社区、十九街社区。
新沟桥街道辖社区8个:临江社区、馨园社区、车站社区、蒋家墩社区、热电社区、科苑社区、光明社区、新桥社区。
红卫路街道辖社区12个:八大家花园社区、康苑社区、和平社区、翠园社区、虹蔚社区、碧园社区、科大社区、聚友社区、才聚社区、三弓路社区、东兴社区、奥山滨江社区。
冶金街道辖社区9个:碧苑花园社区、科技苑社区、名流社区、南干渠社区、楠姆社区、通达社区、现代花园社区、欣城社区、悦达社区。
钢花村街道辖社区12个:— —〇街社区、— — —街社区、— —四街社区、— —六街社区、— —七街社区、— —八街社区、— —九街社区、一二〇街社区、一二一街社区、北苑社区,南苑社区、青翠苑社区。
工人村街道辖社区7个:青康居社区、青雅居社区、青和居社区、青宜居社区、青云居社区、铁铺岭社区、青馨居社区。
青山镇街道辖社区4个:船厂社区、石化社区、青源社区、青惠居社区。
武东街道辖社区7个,行政村4个:兴中社区、铸锻社区、船机社区、航舵社区、陆鹞社区、武东社区、万岭社区;武东村、贾岭村、五星村、芦家咀村。
白玉山街道辖社区12个,行政村8个:康美社区、康寿社区、康泰社区、康乐社区、康宁社区,康达社区、群力社区、同兴社区、五一社区、火官社区、光明攀建社区,北湖社区;火官村、五一村、星火村、红胜村、同兴村、努力村、群力村、胜强村。
钢都花园街道辖社区7个:一二二街社区、一二三街社区、一二五街社区、一二六街社区、园林社区、绿景苑社区、才惠社区。
八吉府街道辖社区1个,行政村20个:建设社区;前锋村、建洲村﹑高潮村、胡漖村、工业港村、向家尾村、建设村、新村村、上渡口村、吴桥村、后山村、何董村、群联村、联丰村、崇阳村、群利村、清潭村、赛山村、新集村、黎明村。
政治
注:以上仅展示部分,统计截至日期为2025年2月5日
参考资料:
人口
2023年,青山区(化工区)户籍人口17.67万户,45.59万人;人口出生率5.33‰,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10.12:100,人口死亡率14.86‰,人口自然增长率-9.53‰。
经济
概况
青山区是典型的“小政府、大企业”,辖区内地厅级以上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12家。全市打造的八大“千亿产业”中,青山地区拥有钢铁冶炼、石化化工和部分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的1/5。辖区内有新中国成立后新建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武钢集团。青山区是全国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和国家环保产业基地核心区,拥有武汉首家循环经济研究院和以环保为特色的科技孵化器——青山创业中心。
2022年上半年,青山区全区地区生产总值395.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7.3%,增速位居市五区第2位,全市第3位。
2023年,青山区(化工区)完成生产总值1003.35亿元,按可比口径(下同),增长5.5%。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600.21亿元,增长6% ;第三产业增加值396.6亿元,增长4.8%。第二、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62.4 ∶36.9调整为59.8∶39.5。全区有经营主体 87734 个,其中,企业34316 个,个体工商户53418 个;全年新增企业6179 个,新增注册资金226.71 亿元;新增企业中注册资本100-500万元之间的有1687个,注册资本在500-1000万元的有426个,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1亿元之间的有441个,注册资本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有21个。
2024年,青山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幅达到6.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幅9%,总量首次突破300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9.3%,总量首次突破70亿元;经营主体新增2.8万户,总量首次超过10万户;连续4年获评全国工业百强区。
第一产业
青山区境域耕地以坡地和湖滨沿江地为主,土地坡度小,土层深厚,土质疏散松软,适宜旱地作物生长。1950年,青山地区土地改革(简称土改)时,有耕地77956公顷,人口57588人,人平土地面积0.14公顷。其中地主占有土地1559.46公顷,人平0.43公顷;赤、贫农占有土地768公顷,人平仅0.05公顷。土改后,劳苦农民分得土地,极大地调动了生产积极性。因国家发展需要,1955年,全区被征用土地677.87公顷,其中生产用地4682公顷。至1956年9月,武钢集团等单位共征用土地2197.13公顷,其中耕地1484.13公顷。为此大量农业人口进入工厂,开始向工人转变。
第二产业
建国后,国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确定在武汉兴建一批重点项目,武汉钢铁公司(简称武钢)、湖北青山热电厂(简称青山热电厂)、武汉船用机械厂、湖北省化工机械厂均选址青山境域,且名列苏联支援建设的156个重点工程之中。围绕武钢等重点项目建设,中国一冶(简称一冶)、武汉冶金设备制造公司、武汉市水泥厂、武汉青山造船厂(简称青山船厂)等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先后落户青山区境。20世纪70年代末期,青山区形成以武钢为主的钢铁冶炼,以武汉船用机械厂、武汉重型铸锻厂为主的机械制造,以武汉石油化工厂为主的石油化工,以青山船厂为主的船舶制造等重工业格局。
2023年,青山区(化工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906.54亿元,比上年下降3.0% ;股份制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166.46亿元,比上年下降6.7% ;外商及港澳台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43.04亿元,比上年增长3.2%(不含军工)。
第三产业
2023年,青山区(化工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8.47亿元,比上年增长7.6%。其中,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完成32.58亿元,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完成0.78亿元。全区有3000平方米以上规模大中型商业网点和商品交易市场29个。
交通
建国后,随着武钢的建设和鄂东工业区的兴起,国家铁道部于1955年批准建设武昌至黄石东线(简称武大铁路),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湖北省内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武大铁路第一期工程于1955年10月动工,西起武昌徐家棚(武昌北),东至青山(武昌东),又称徐青工业支线,全长16.03公里。同年,在青山区八大家修建八大家车站,站址中心在武大铁路13公里又575米处。1956年3月,一期工程建成通车。
武大铁路第二期工程于1956年4月开工,修建青山(武昌东)经何刘、新店、鄂城区、广山至铁山钢鼓地,与原黄石东线接轨。1957年10月竣工,全长80.264公里。1957年,在青山区修建楠姆庙车站和武昌东车站。武昌东车站站址位于青山区王青公路特1号,中心线在武(昌)九(江)铁路29公里又640米处。为配合徐青支线的建设,后修建武汉长江大桥至武大铁路的联络线,修建辖区内的武昌东车站和沙湖车站,至1958年10月止,这些工程相继建成营运。
1958年后,武大铁路继续修建。1961年因国家压缩基本建设战线,一度停建。1966年3月复工。1968年,武大铁路(武昌至大冶铜绿山)全线通车营运,全长114公里,建设工期历时13年。该线在铁山站有一条长22公里的线路直通黄石,一条长29公里的线路接至灵乡镇。1970年8月,修建武昌东至铁山段复线,长78.94公里。
青山区位处武汉市中环与外环交通环线圈内,连接京(北京)珠(珠海)、沪(上海)蓉(成都)高速干线,拥有武东铁路编组站和长江黄金水道多个货运码头,水运可直达日本、韩国、东南亚和欧美各地,形成了水、陆、空立体交通体系。
辖区内水、电、气设施完备,通讯便捷,文化、教育、卫生等设施配套齐全。以阳逻长江大桥、天兴洲长江大桥、罗家港长江大桥(过江通道)三条环线为轴线,区域内“四纵五横”路网为主骨架的辐射状交通格局。
青山区拥有道路110条,总长137.15公里,人均占有道路6.5平方米,区域内道路网密度为3.05公里/平方公里。其中主干道4条,是连接武汉三镇和通往全国各地的交通枢纽。区内主次道路全部硬化,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客运路线达到31条,营运客车343辆,客运月流量570余万人次。
社会事业
教育
2023年,青山区有幼儿园85所,其中公办32所,在园幼儿1.23万人,比上年减少3.48%;小学29所,在校学生3.31万人,比上年增长3.74%;普通中学25所,在校学生2.30万人,比上年增长2.28%;中等职业学校2所,在校学生2830人,比上年增加1.84%。小学、初中在校生无辍学。初中毕业生一次合格率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9.4%。十七街坊中小学、钢城十三中、东兴洲小学项目均实现主体结构封顶。总投资约2500万元的一幼青山樽园、一幼青云居园、二幼青山樽园顺利建成开园。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红坊7街、大华锦绣前城、融创中国临江府等3所配套园改造项目开工。现代化学校、特色学校建设2所,省示范幼儿园创建4所。投入2181万元为36所学校(幼儿园)采购教育教学设备。
科技
2023年,青山区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31个,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8个,全区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62个。各类研发机构46家,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8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3家、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家、武汉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湖北省校企共建研发中心3家、湖北省企校联合创新中心3家、湖北省企业技术中心13家、武汉市企业研究开发中心2家。全区建有院士工作站5家,科研院所5家。青山区(化工区)孵化器13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6个。众创空间5个,其中,省级5个,市级2个。
文化事业
2023年,青山区有区属文化事业机构3个,其中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文化和旅游服务管理中心1个。全年开展大型群众文化活动6场次。全年创作作品100件,获市级奖项20件,省级以上奖项1件。藏书40余万册。
体育
2023年,青山区有体育场(馆)1017个,其中标准场地783个,非标准场地234个。共举办、参加大型导向性的群众体育活动23次。参加青山区第 十一 届社区运动会的群众2万人,共监测样本人群3000人。全区有晨晚练点140个,全民健身路径273条。业余体校自管项目有乒乓球、射击、游泳、武术、田径等5项,传统体育项目学校18所,开设有田径、排球、篮球、足球、乒乓球、射击、武术、毽子等10个项目。青山区代表团在市级年度比赛中获得金牌45枚、奖牌103枚。
医疗卫生
2023年,青山区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84个,其中,综合性医疗机构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5 个。全区有卫生技术人员6506人,编制病床6164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生4.09人,拥有医院病床10.95张。辖区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98.79% ,形成社区卫生服务15分钟服务圈,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全覆盖。
民生保障
2023年,青山区参加社会保险单位2.15万个,增长17.4%;参加社会保险人数66.54万人,增长2.3%。其中,参加养老保险人数36.60万人,增长3.6%;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4.30万人,增长1.6%;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3.43万人,增长-1.76%;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1.86万人,居民养老保险3489人。2023年,城区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贴共3.6万户,比上年下降2.9% ,共5.2万人次,比上年下降4.2%。生活保障费实际发放金额4993万元,比上年减少21万元。2023年对1062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额271.21万元。青山区新增就业人数1.06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018人。
园林绿化
2023年,青山区共植树7731棵。全区共有公园39个,其中综合性公园15个,大于10公顷的公园12个。新增公共绿地面积15.14万平方米,改建绿地面积2.8万平方米,全区绿化覆盖率达35.69%。绿地率29.3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14平方米。
风景名胜
青山江滩
青山江滩起于罗家港,止于武丰闸,长7.5公里,分为生态草溪景观区、体育运动景观区、都市时尚景观区、工业遗迹景观区、市民广场景观区、青山记忆景观区等七大景观区。一期工程位于罗家港至建设一路,全长约2公里,2015年6月1日对开园,二期位于建设一路至武丰闸,全长约5.5公里,2017年6月1日开园,先期开放2.1公里建设一路至建设五路段。 青山江滩也是武汉市首个“江、滩、城”三位一体的生态江滩,市民可直接步行上堤,站在堤顶透过绿化间预留出的观江通廊,一览长江美景。景观设计、建设材料选用节能环保的耐候钢、防腐木、透水地面、彩色防滑地面等,注入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引入雨水花园的概念,生态化收集场地内地表水,并通过植物根系和泥土对雨水进行过滤,让其恢复大自然的海绵状态。
戴家湖公园
戴家湖公园,是武汉中心城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公园。公园占地约50万平方米,绿化面积达42万平方米,湖泊面积约4.7万平方米,被称为武汉东大门的一块“绿肺”。据介绍,上世纪50年代,戴家湖成为青山热电厂粉煤灰堆场,湖被填平还堆起10米高的灰山,到90年代末,粉煤灰成为制砖原材料,戴家湖灰山被挖平,成为垃圾场。2015年,戴家湖被改建成公园重新开园。
张公山寨
张公山寨,AAA级景区,景区由三个半岛组成,可乘三国古战船游览吴国水军操练场、吴主大殿、点将台、明清古村落李庄、欢乐岛橘子洲、野战基地桃花岛(水庙),是集文化、生态、参与体验及乡村休闲游为一体的旅游景区。
武汉青山公园
武汉青山公园位于青山区红钢城,于1959年开始建设,1962年建成对外开放。 青山公园占地33万平方米,是武汉市最大的区属公园。公园有梅花山、樱花山、桂花山、杜鹃园,公园已成了一座四季花开不断的“百花园”。青山公园以杜鹃花为园花,2014年荣获武汉市“新花城十景”,是武汉市公园广场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同年,青山公园杜鹃园喜获“中国公园2012—2013年度最佳植物专类园区”荣誉称号。
和平公园
和平公园是仅次于马鞍山森林公园、武汉动物园的中心城区第三大公园,东靠建设五路、西临建设四路、南面和平大道、北达堤防办,现有武九铁路线自东向西穿越公园并将其分为南北两区。整个公园建设格局以“绿、水、阳光”为特色,以“和平”“进取”为主题,采取传统公园的设计手法与东西方造园特色相结合,体现既有欧式广场效应,又有中国小桥流水、庭园深深的风格,追求一种几度适中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文化气息。
青山矶、青山古镇
“青山”原指长江南岸的一座小山,因形似鸡头,人称鸡头山;又因山下有巨石延至江中,也有人称其为矶头山;更由于上下江岸均为黄壤、沙滩和砾石,过往船只于一片灰黄中,唯见此山独青,故多以青山名之。爬上青山矶,登临凌空欲飞的邻鹤楼,眺望江天、环视古镇和以往的雅雀山,营盘山、邹家山、祖峰山等绿化风景,青山古镇依然保有一批少见紫丁香树群,时逢开花盛季,花团锦簇,香溢全镇,清香袭人。
青山古镇六大景点:临洲古渡、世贞诗会、古井清泉、百年学堂(青山书院)、桃花烂漫、青山矶头。
获得荣誉
注:以上仅展示部分
参考资料
武汉市青山区人民政府(武汉化工区管委会).武汉市青山区人民政府 武汉化工区管委会.2025-02-05
武汉市青山区人民政府(武汉化工区管委会).武汉市青山区人民政府 武汉化工区管委会.2025-02-05
巡城记 | 六十五年,守望青山“十里钢城”.澎湃新闻.2025-02-05
武汉市青山区人民政府(武汉化工区管委会).武汉市青山区人民政府 武汉化工区管委会.2025-02-05
武汉市青山区人民政府(武汉化工区管委会).武汉市青山区人民政府 武汉化工区管委会.2025-02-05
GDP总量突破千亿元 经济发展迈过新台阶——2023年青山区(化工区)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武汉市青山区人民政府 武汉化工区管委会.2024-08-07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武汉市青山区人民政府(武汉化工区管委会).武汉市青山区人民政府 武汉化工区管委会.2024-02-02
基本区情.长江网.2025-02-05
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青山区(化工区)突发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通知.武汉市青山区人民政府 武汉化工区管委会.2025-02-05
有人再问你青山哪里好玩,就把这条微信甩给他!.武汉市青山区商务局.2025-02-05
最全中国柔力球之乡关于柔力球你必须知道的.孟津发布.2024-02-02
武汉市8个区成为全国科技进步工作先进区.新浪网.2025-02-05
全国百强,青山连续4年上榜!.百家号.2025-02-05
第一节 隶属沿革.第一节 隶属沿革.2025-02-05
武汉化学工业区建设.武汉党史网.2025-02-05
市民政局关于调整青山区部分街道行政区划的批复.武汉市民政局.2025-02-05
2022年版湖北省行政区划信息.湖北省民政厅.2025-02-05
青山区志(上).武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2025-02-05
自然灾害.青山区志(上).2025-02-05
沈涛.武汉市青山区人民政府 武汉化工区管委会.2025-02-05
王永胜.武汉市青山区人民政府 武汉化工区管委会.2025-02-05
杨海牛.武汉市青山区人民政府 武汉化工区管委会.2025-02-05
王小兵.武汉市青山区人民政府 武汉化工区管委会.2025-02-05
【数据发布】上半年青山区经济保稳提质.微信公众平台.2023-12-15
农业.青山区志(上).2025-02-05
工业.青山区志(上).2025-02-05
交通.青山区志(上).2025-02-05
青山江滩.武汉市青山区人民政府 武汉化工区管委会.2025-02-05
航拍戴家湖 煤灰山变公园.中国政府网.2025-02-05
青山十景 带你领略不一样的青山.武汉文明网.2018-10-19
《中国县域发展监测报告2024》在京发布.央广网.2025-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