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人凤(1860年9月20日—1920年4月24日),字石屏,号符善,清咸丰年农历八月初六(1860年9月20日)生于新化县福田村(今隆回县鸭田镇南湾村)。晚年自号雪,人称谭胡子。汉族,湖南新化县人。

少年时加入洪门会党。1904年办“群志”小学,联络会党,谋划长沙起义。1906年赴日参加同盟会,后回国策应萍浏醴起义,未果,再入日本就学法政学校。1908年赴南部边境,策划粤、桂、滇边境武装起义。1910年于东京召集十一省区同盟会分会长会议,赞成“组织中部同盟会以谋取长江革命”。1911年赴汉促成文学社、共进会合作,并抵沪与宋教仁发起建立同盟会中部总部,任总务部长。1913年宋教仁被刺后,回湘策动讨袁,失败后东渡日本。1916年回国参加护国、护法运动。著有《石叟牌词》等。

1920年病逝上海市

人物生平

家庭出身

16岁考取秀才,后累试未中。

30岁时在村内义学任塾师。在地方颇有威信,里中每有争议,务请他排难解纷。在教学的同时,开始联络会党,召集江湖朋友在家乡开山立堂,取名“卧龙山”,自做山主,“抱一部落主义”以自雄。

秀才办学

36岁以前,以老秀才的身份,在自己的家乡创办一所福田小学,请了谢介僧等人担任教员,潜心文吏,未究时事。

1895年偶遇[司乡邹价人经过,与谈古今中外事,皆闻所未闻,思想大有启发,因之一变而投身反清革命。我早年听乡里老辈讲过,谭人凤在家乡教书时,即以好骂出名,当地几个土豪劣绅,几乎被他骂遍了。他在朋友同志间也以好骂称.然而一骂之后,毫无成见,仍和好如初。他在地方很有威信,乡里人每有争议,必请他去排难解纷。在家庭里也很有威信,每早必持旱烟袋杆子敲侄辈的房门,喊他们起来出早工,常说:“三早当一工。”侄辈们跟他年纪差不多,都很敬畏他,乐于听命。

40岁以后在1903年到1904年两年间,在新化县城文场内办小学堂,仍操粉笔生涯,但接触面比较广些。

联络会党

1904年暑假期间,有个朋友由日本归来,在县城里找到,秘密告诉他:黄兴宋教仁等将联络哥老会首领马福益在省城发难。从这年冬季起,他加紧在会党中进行活动,发展组织。他与周叔川由隆回县桃源县,转往辰,再赴常德市,到处奔走联络,席不暇暖。第二年夏天,应他的老朋友、广西壮族自治区警察学堂总办曾叔式和随营学堂总办蔡锷的电邀,带领三个学生去广西。到广西后;在警察学堂挂个文案名义,实际上是作食客。后听说李燮和、唐镜三在宝庆起义,他喜不自胜,特地带学生岳森回来相助。半路上遇见唐镜三,才知道事情已经失败了。这时传闻宝庆官方将派兵勇到乡里来围捕,经过亲友殷勤相劝。

1906年春离开县境,经邵阳市长沙市,在草潮门新化中学堂任监督。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暑假期间,常到长沙黎家坡遐岭庵来。呼他为“小友”。

光绪三十年(1904年)重阳节,召集湖南省各地会党代表在岳麓山举行游山会。游山会后几天--九月十六,借庆祝黄兴30岁生日,与黄兴、刘一等组织华兴会,进一步联络会党。此说可疑。

反清革命

1906年8月离开长沙去南京,由南京而上海市。12月到东京时,适逢同盟会举行《民报》创刊周年纪念大会,他也去参加了。会后经先到东京的唐镜三恳切介绍,与黄兴相晤,畅谈两小时,决定加入同盟会。不久萍、浏、大起义爆发,黄兴派他与周震鳞、洪春岩、何弼虞、宁调元胡瑛等回国谋响应。到长沙市后,得知起义已失败,无计可施,又重返东京,入政法学校,插入五期班,时在1907年春。

同年12月镇南关大捷爆发,孙中山黄兴胡汉民等亲临阵地参战。得到民军占领镇南关的消息,估计大有可为,立即把儿子一鸿的官费折抵借百金,偕同志前往参战,以遂平生之志。他们到达时,战事已结束,民军早已撤走,满腔希望,顿化烟云。黄兴此时正苦于子弹缺乏,因谭与广东钦廉道道台郭人漳有旧,黄过去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也运动过郭,便托他往郭处求接济。赶到郭人漳处,郭认为革命军事败,态度忽变,最后并悬赏捉拿他。他脱离虎口,跑到广州市,转回香港特别行政区。在港看到报载黄明堂王和顺关仁甫起兵于河口,清军望风而溃,便情不自禁地割须改装再往,至则又是烟消云散了,空跑一趟,败兴而归。

1910年1月同盟会南方支部运动广东新军起义已届成熟,黄兴日本到香港,与赵声倪映典筹划一切。黄兴走后,接踵前往。结果新军起义以失败告终,他又一次怅然回到东京

奔走两湖

1911年2月4日应黄兴、赵声之邀,由东京抵香港,当天晚上和黄、赵商谈黄花岗起义计划。他认为两湖地当冲要,非先示机宜不可。征得黄、赵同意后,第二天即带2000元往上海市,再到汉口,与居正杨玉如等聚商于某旅社。

黄花岗起义前夕,黄兴由香港特别行政区秘密进入广州市,在小东营机关部进行部署。也由香港赶来参加。当讨论进攻计划时,他认为10路进攻,应有一人居中司指挥调度责任,不应同时都告奋勇。最好先炸毙李准,合攻督署,再由赵声从城外以新建陆军进攻,内应外合,较易得手。这个建议,因时机迫促,未被采纳。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他从广州脱险抵香港,在港稍事逗留,折返上海。5月初到汉口,与孙武蒋翊武等多次会商,建议湖北共进会、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通力合作,相辅相成。在策动下,共进会和文学社联合组成机关部,作为筹划武汉市地区起义事宜的领导机关

1912年黄兴在南京黄花岗周年纪念会演说中赞扬他说:“……至于内地之布置,长江一带,先生任之。谭先生身体多病,此时亦冒险力疾至鄂。”

汉上先着

1911年秋和黄兴诗中有句云:“能争汉上为先着,此复神州第一功。”谭与湖北的两个革命团体早有联系,武昌起义他是出了力的。

武昌起义前夕,10月8日由沪到南京,约集同志,商讨响应湖北发难问题。事后,他同居正一起去武汉,船过九江时,即得到武昌起义的消息。10月14日渡江入武昌,与黎元洪相晤。黎向他倾诉了一大堆困难,他责以大义,促速下令进击清军。第二天早上,民军步炮各队大批过江进攻,清军不支,狼狈败退。商民欢声雷动,满街燃放鞭炮庆祝。经此一战后,士气愈旺,形势大变。

10月22日夜长沙新军反正消息传到武汉市,立即向都督府请领快枪2000支,派任震运送回湘。两天后,他自己乘轮回湘,到长沙市后,发现焦达峰的都督府一片混乱,立宪派组织了一个参议院总揽全权,焦达峰遇事受挟制。谭人凤看到了这个不正常情况,以外援事急,只好隐忍,而着重于敦促出兵援鄂。

这时光复各省电促派代表往湖北开会,与邹价人、廖笏堂、刘揆一被举为代表,于11月24日到达武汉。到武汉后,他与邹价人等赴王隆中军中演说,勉励大家奋勇杀敌。不久,黄兴离开武汉市东下,准备进攻南京。黄兴走后,黎元洪打算退往葛店,武昌情况危急。革命党人推举谭人风以武昌防御使兼北面招讨使,支撑危局,秩序稍为安定,不久,黎元洪也回来了。

11月30日各省代表在武昌集会,会上,推举新到会为临时议长。经过讨论,通过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随后,黎元洪遣人送到公文及旅费,委派为议和代表,促赴上海市、南京与会。12月26日到南京,参加各省代表会。这时,会议已在南京进行半个月了,正准备选举临时大总统。曾在各省代表会上倡议举黎元洪为总统,但开票结果,孙中山在17票中以16票当选,黄兴得一票,无有及黎者。他一面参与各省代表的集会,一面仍以北面招讨使名义,在上海组织机关,准备北伐。但是,所谓招讨使者,是个空架子,唯一的兵力就是他的儿子二式从湖南省带去的两营人。

谭宋交谊

东京不久,就结识了宋教仁章太炎撰《前长江巡阅使谭君墓志铭》,说他”与孙、黄好尚异,独重桃源宋教仁,以为隽才。”这是事实。

1910年春广东新军起义失败,宋教仁深为叹息,经常找商量整顿办法,谭这时与新从国内来的邹价人、邹永成等同住在东京神田区。

5月18日赵声忧愤致死,黄受刺激更深,时刻想到要去暗杀李准清代悍吏,“以酬死事诸君,庶于心稍安”。这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极力劝阻,事后又邮电力阻,黄均不为稍动。宋教仁也是参与策划黄花岗起义的,对此次事败悲怆满怀,无限伤感。他和潭人凤以及其他同志,鉴于这次失败的沉痛教训,即时把握川、鄂、湘各省反对铁路国有风潮的有利时机,决定组织力量,重振旗鼓。

1911年7月31日宋教仁、谭人凤、陈英士(其美)等29人,在上海湖州会馆开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成立会,起草成立宣言。在这次成立会上,被推为总务干事,兼负交通部之责,两天后又被选为总务会议议长。他随即往湖北组织分会,对文学社、共进会成员多方开导,晓以大义,因而出现了尔后团结对敌的合作局面。

1913年春中国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得胜利,宋教仁到处发表演说,抨击时政,大招袁世凯之忌。在武汉相晤时劝他注意戒备,免遭暗算。宋不以为意。3月20日,袁世凯果然派人在上海暗杀宋教仁,两天后宋伤重殒命。万分悲痛,亲撰挽联:“破坏建设一身兼,有思想,有学问,有才能,谓之政治大家曾何愧;瘈狗毒蛇全国布,无人心,无天理,无国法,成此暗杀世界岂能堪?”宋教仁死后,办理丧葬事宜,照料遗族生活,计划周详,煞费苦心,极其奠重牺牲的亡友。

辛亥以后

1912年元旦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大总统。在临时政府中未居任何职位,而以北面招讨使名义驻节上海市,无兵无饷,有时发发通电,表明政治态度。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通电反对。孙中山复电。同年夏天北京政府任谭为川粤汉铁路督办,无所建树。11月27日袁世凯任谭为长江巡阅使

1913年3月10日补上将军衔

二次革命

宋案发生后,离开北京到上海,其时刺杀凶手武士英已被捕获在押,赵秉钧洪述祖应桂馨的往返函电,也在应家搜获,可说铁证如山。他向孙中山黄兴询问主张,孙说,若有两师兵,我当亲率问罪。黄说,此案证据已获,当可由法律解决。他反驳说:“孙先生之说空谈也,两师兵从何而来?黄先生之说迂谈也,法律安有此效力?”当时主张遣使促湘、粤、滇三省独立,再檄各省同兴问罪之师。后来事实证明,他这个主张也是行不通的。在这以后,他往北京见袁世凯,往武昌见黎元洪,想进行调整,结果又是枉费心机。

1913年7月7日奉黄兴之命自上海返湘,与谭延闿面商,告以南京将宣布反袁独立,届时湖南省应迅速响应。

7月15日南京宣布独立,黄兴被举为江苏省讨袁军总司令,章士钊任秘书长,通电各省,希望同张义帜。经过一番策动,多数下层党人奔走呼号,谭延见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不得不于17日召开全体会议,用省议会名义发出通电,宣布湖南独立。但到各省讨袁军事相继失利时,他见风使舵,于8月13日宣布取消独立。9月15日袁世凯下令通缉孙中山、黄兴、李烈钧、柏文蔚、廖仲恺朱执信邓仲元、谭人凤、熊克武等。北京陆军部的通缉名单上,把谭人凤列为“湘省之乱”的“首魁”。在袁世凯的罗网下,国内已无容身之地,他被迫出走,亡命日本。抵日后,卜居于福冈县筑紫郡中之太宰府市町,改姓名为林泉逸,以避袁探和日本新闻记者的耳目。直到袁世凯毙命后,才由日本回到上海市,与孙中山、黄兴过从密切,共同商讨袁贼死后的斗争形势问题。翌年4月黄兴国葬于长沙岳麓山,专程返湘,参加国葬仪式。

人物逝世

1920年4月24日(农历三月初六)病逝于上海,终年60岁。长子一鸿扶柩返里,葬于新化县文田镇茅田村。

家庭成员

后世纪念

故居

谭人凤故宅在鸭田乡南湾村塘湾里。南距县城85公里,北与新化县槎槎溪镇(原五溪乡)毗邻。故宅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为一正两横的木结构房屋,现保存完好。宅后山峦起伏,竹木葱笼,宅前有池塘,水清如镜,波光倒影,相映成趣。为省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隆回县人民政府将谭人凤故居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以后,各级政府加强了对故居的保护和管理,成立了保护小组,配置了消防器材,保证了故居的安全。

墓葬

民国元勋谭人凤于1920年归葬茅田(现湖南省新化县文田镇茅田村)望上台下的谭家山。与周围的山不同,此山山体硕大,状如肥猪,山顶石脉裸露似城墙。谭乃苗田人,为何落葬于与之相隔四十里的茅田?因之,谭之夫人为茅田罗氏(查茅田罗氏九房家谱)。谭人凤来岳家必登此山。曾对山主说:“我死后就埋这山上。”并自选葬点。谭人凤去世后,,民国政府拨七十万银圆为其修筑墓陵。其后人根据他的遗愿,把他安葬在老马塘山,将老马塘山改名为“谭家山”。

葬法是:从山腰往山心里挖一个深洞,将棺木推进洞内,再用原土石充填堵塞洞口;然后在棺木上方相应的位置开挖墓框,培土坟堆三个,立三块青石碑,碑高约五尺,宽约三尺,均无字。自山脚用料石砌六十级台阶(谭享年六十岁)至墓前拜台。

辛亥成功,谭人凤功勋卓著。特别是武昌起义为策反黎元洪起了重要作用,但他在政治上与孙中山等未曾保持一致。其一:孙黄等商议改散同盟会,组建中国国民党,谭表示反对。其二:首届民国总统选举,全国共十七省代表,谭为湖南省代表之首。选举前谭怂个别代表投黎元洪和黄兴的票。选举结果是孙中山得十六票,黎元洪得一票。虽然是无记名投票,但这一票显然是谭人凤所投。孙中山当选总统后未给谭安排任何工作和职务。其三:谭不满孙黄以软弱态度对待袁世凯

基于以上原因,谭去世后,北洋政府效法为武则天无字碑,亦为谭人凤立三块无字碑。

艺术形象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此心献于革命,毕生为革命奔走,为辛亥革命立下汗马功劳.今日头条.2024-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