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系是指中华民国时期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区为核心,以广西军政人物为中心结成的军阀派系。桂系分为“旧派桂系”和“新派桂系”,旧派桂系以割据广西的军阀陆荣廷为首;新派桂系以控制两广地区的军阀李宗仁白崇禧为主,后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纳入中国国民党军队体系。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广西提督陆荣廷也借革命浪潮宣布独立。随后,陆荣廷借国内混乱之际不断发展势力,直到1916年,袁世凯去世,陆荣廷借助护国战争趁机控制两广地区,成为西南地区的大军阀。陆荣廷为了巩固在两广的势力不断排斥孙中山广州市的护法军政府,双方争斗越演越烈。直至陆荣廷在粤桂战争中战败,旧桂系内部因此四分五裂,不得不退出广州。粤军乘势进入广西壮族自治区收编旧桂系残存部队后退出,广西进入一段匪患横生的时间。1924年,李宗仁攻入广西,平定广西内部匪患,收编陆荣廷残存势力。此后,李宗仁、白崇禧等人控制了广西全境,其势力又被史学界称为“新桂系”。

1926年,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统一广西并成为新桂系三大军阀巨头,其部队扩张为九个旅,同年3月改编为国民革命第七军参与北伐,后参与了消灭吴佩孚孙传芳主力的战斗,以及“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8年,李宗仁出任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总司令,新桂系嫡系部队并入第四集团军,兵力约二十万,势力分布两广、两湖地区,势力达到顶峰。随着桂系崛起,在与蒋介石争夺中央话语权的过程中先后爆发蒋桂战争蒋阎冯大战,直到九一八事变发生,全国抗日情绪高涨,双方暂时放下嫌隙合谋抗日;李宗仁也借此机会整治广西内政。日军全面侵华后,新桂系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一集团军、第二十一集团军北上抗日,先后参加淞沪会战、台儿庄区外围战役、桂柳会战。抗战结束后,新桂系又参与国共内战;1948年三大战役后,蒋介石的中央军队遭到巨大损失,桂系首领李宗仁趁机逼蒋下野,并出任代总统与共产党谈判。但国共和谈最终失败,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国民党政府的长江防线崩溃。李宗仁飞回广西组织军事力量进行反击失败,随后退居美国,白崇禧也逃亡台湾,新桂系随之消亡。

桂系从崛起到消亡,在广西统治近三十年的时间。桂系在广西这些年间,促进了广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广西的近代化过程。但桂系加入国民党之后,也因为派系之争和军阀混战多给当地民生造成伤害。费正清在《剑桥中华民国史》中评价道:“桂系大部分时间活动局限于一省之内,基本上是广西一省的政治—军事组织。他的三个领袖担任不同的领导任务,并且惊人的保持高程度的团结。”

名称由来

桂系是指中华民国时期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区为核心,以广西军政人物为中心结成的军阀派系,分为“旧派桂系”和“新派桂系”。旧派桂系以割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军阀陆荣廷为首;新派桂系以控制两广地区的军阀李宗仁白崇禧为主,后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纳入中国国民党军队体系。旧桂系主要指,陆荣廷率领广西部队宣布独立,投入革命之后,他所在的势力范围袁世凯图谋称帝之后,陆荣廷响应革命参加护国战争,在护国战争中,陆荣廷借机驱逐了广东省军阀龙济光,旧桂系的势力也因此扩张到广东,辐射湖南省。1917年,旧桂系控制两广之后企图将孙中山驱赶出广州市,从而彻底控制广州地区。孙中山便决定消灭陆荣廷所在的旧桂系。革命军和旧桂系发生了数次大战,革命军中青年军官李宗仁白崇禧在与旧桂系的战争中崛起。之后李宗仁等人消灭了陆荣廷的部队逐渐统一广西壮族自治区,被称为新桂系,后又接受改编成为国民革命军。1924年初,孙中山委任李宗仁为广西绥靖督办,黄绍竑为绥靖会办,白崇禧为军参谋长。新桂系在政治上正式和旧桂系脱钩,开始在广西壮大。

成立背景

清末以来,广西社会秩序动荡、农民起义频繁、人民生活困苦,这因此造成广西当地匪患横生。陆荣廷也是绿林出身,他在早期绿林生涯,积累了大量的人脉和名声后于1894年接受了清廷的招安。1911年6月,陆荣廷趁着原广西提督调任的机会接任广西提督,同年11月,辛亥革命爆发,中国各个省份纷纷响应革命,脱离清政府的统治。陆荣廷也抓住时机,宣布广西壮族自治区“独立”成立军政府。陆荣廷在接受清廷招安之时就拥有了不少的兵力,之后他又加入广西的“健字前营”,在军队屡建奇功。广西独立后,陆荣廷手中握有重兵,辛亥革命在“省人治省”的理念下任命陆荣廷为广西都督。陆荣廷取得了广西的军政大权,他在用人理念上颇为开放,既有革命派人士,也有立宪派成员,但同时,陆荣廷也将关键职位自己的亲信人员担任,旧桂系集团就此成立。

历史沿革

独立成军

陆荣廷宣布广西独立投向革命之后不断发展势力,扩张地势。“桂人自治”的理念的明确之后,陆荣廷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各级政府机构中任用了大批广西本出生的人。陆荣廷控制了广西全境之后逐渐排斥同盟会成员,同时,陆荣廷不断启用谭浩明莫荣新等绿林和专制官僚出身的人员,广西地区逐渐走向军阀统治。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妄图称帝遭到了大范围的反对。1913年,中国国民党反袁势力发起“二次革命”时,陆荣廷观望形势变化,禁止了广西境内所有的反袁活动,镇压了柳州市刘古香的反袁活动,同时还将进入广西活动的武昌起义人物蒋翊武杀死。1915年,袁世凯洪宪称帝,给陆荣廷的一等侯封号引起桂系内部不满。随后,陆荣廷也宣布加入讨袁护国的战争中。1916年,袁世凯病死后,黎元洪继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护国战争结束。黎元洪任命陆荣廷为广东省督军,但是时任广东督军龙济光不愿意辞职。陆荣廷便派莫荣新、马济、谭浩明桂军进攻广东。1916年7月龙济光率部调往海南省,陆荣廷接任广东督军,广东也成为桂系的势力范围。

黎元洪继任中华民国在大总统后很快被皖系军阀段祺瑞架空权力,段祺瑞上台后想武力统一中国后遭到西南各个省份的反对。陆荣廷便联合两广督军陈炳焜,谭浩明等人宣告全国,两广自主,非重大事项不必请示北京。两广地区也因此成为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军事集团。旧桂系自此崛起,并不断扩张势力范围,势力范围一度扩张到湖南省地区。1918年4月,孙中山联合西南各省军阀对抗段祺瑞政府的护法运动失败,陆荣廷想要进一步控制广东省,因此和孙中山的分歧也越来越深。两次护法战争失败后,孙中山对桂系的猜忌加深,随即生出了以粤军遏止桂系发展的念头。

粤桂战争

旧桂系统治广东后,陆荣廷任人为亲,他的军队在广州市的搜刮径引起了广东民众的怨言,加上陆荣廷和孙中山的矛盾加深。1920年8月,孙中山让在闽南地区护法的粤军反攻在广东省的旧桂系军,原本广东的地方军队魏邦平、李福林部队也对旧桂系部队发起反抗。粤军士气旺盛,旧桂系望风而逃。很快粤军攻下蕉岭县、大浦、饶平县等地。由于旧桂系在广东省极差的风评,旧桂系节节败退,粤军乘胜追击,很快就将桂军逼至惠州地区。9月27日,魏邦平、李福林致电莫荣新要求他解除兵权,将粤人治粤权力归还给粤人,莫荣新表面同意,但是却迟迟不肯撤军。但是在粤军对桂军的作战中,桂军一直败退,形势对桂军越来越不利。粤军占领惠州后,大半个粤中都在粤军手中。原本受旧桂系控制的南方军政府见形势不妙也在10月22日宣布解散。10月26日,莫荣新率领桂军残部逃出广东,粤军随即占领肇庆市越州等地。11月中旬,桂军全部退出广东省,广东军民欢迎孙中山返回广东主持大局。

孙中山摧毁旧桂系在广东的政权后,便在广州市开府,筹备军队北伐。陆荣廷为了维持两广的势力,便勾结北洋政府,于1921年6月13日,率领桂军分三路进攻广东。为了解决西南的隐患,孙中山决定讨伐陆荣廷。6月20日,孙中山任命陈炯明为援桂总司令向梧州市进发,同时檄调粤、滇、黔各路驻军讨伐陆荣廷,第二次粤桂战争爆发。粤军攻占梧州后兵分三路分别向藤县玉林市,新都、八步区进发。在粤军的强势反击下,桂军很快崩溃瓦解,溃不成。陆荣廷部下军队见形势严峻,要么投降,要么与陆荣廷脱离关系。7月16日,粤军攻占浔州,陆荣廷南通市下野后携谭浩明李静诚、陈继祖退至龙州。8月5日,粤军进驻南宁市,陈炯明派人收编了残败的桂军后,桂系军阀只能作零星的抵抗,陆荣廷也逃亡流亡上海,旧桂系政权遂告瓦解。见桂系军阀得以解决,孙中山安排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事宜后便主持军队北伐。1922年3月21日,陈炯明派人暗杀了对孙中山留守广州市的粤军参谋长后撤出广西回答广州。广西自此进入一段无政府的自治军的状态。

新旧转换

1922年,陈炯明背叛孙中山之后擅自撤出广西,孙中山北伐计划流产。广西进入一段匪患横生的无政府时代,这时期,自治军不断抢占地盘逐步形成了三支实力较大的势力。势力一是旧桂系中分化出来的沈鸿英部,大约两万人,主要活动在桂东北地区;势力二是陆荣廷手下的残部林俊廷、刘日福、韩彩凤部,大约两万人,主要活动在桂西、北南地区;势力三是在粤桂战争后不愿北伐,率部队进入广西壮族自治区李宗仁黄绍竑等青年军官,主要活动在桂东南地区,大约一万人。1922年9月,陆荣廷返回广西,意图重振旗鼓。陆荣廷到达南宁市后决心整顿军队,但此时广西已经是四分五裂的割据状态,陆荣廷的努力最终白费。广西政局混乱之时,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等青年军官投靠孙中山的广东革命政府。1923年3月,孙中山确立了“统一广西,出师北伐”的方针。随后,广东革命政府开始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协助李宗仁、黄绍竑等部统一广西壮族自治区

1923年6月,在孙中山的支持下,黄绍竑以“广西讨贼军总指挥”的名义攻克桂东重镇梧州市。1924年,黄绍竑在粤军李济深的帮助下歼灭了在广东省的桂军陈天泰部队。同年6月,李宗仁的“定桂军”和黄绍竑的“讨贼军”在广东革命军的帮助下从贵县向陆荣廷南宁市的盘据地发起进攻。李宗仁、黄绍竑部队一路前进,很快便逼近柳州市桂林市一带。同年10月,陆荣廷败退湘南并通电下野。李宗仁、黄绍竑加入改组中的中国国民党,正式接受广东革命政府的任命,新桂系在政治上正式与旧桂系脱钩,开始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壮大。1925年1月,李宗仁、黄绍竑在李济深部下陈济棠的协助下开始进攻桂东北地区的沈鸿英部队。李宗仁部一路前进,占领桂林后将沈鸿英部逼湖南省。同年4月,李宗仁部队歼灭沈鸿英势力,统一广西,旧桂系至此被消灭,新桂系走上政治舞台。

改编北伐

1925年春,新桂系忙于与沈鸿英决战,滇系军阀唐继尧孙中山病危,联合广东省军阀陈炯明邓本殷刘震寰等,准备东下入粤推翻广州国民党政府取代孙中山成为大元帅。唐继尧游说李宗仁加入无果后便率领7万滇军,分三路入桂。唐继尧从百色市进逼南宁市,占领三江侗族自治县容县,南逼柳州市。2月25日,唐继尧占领南宁。随后广州国民政府命令黄绍竑范石生指挥桂军围困滇军,经过昆仑关、柳州、沙埔、南宁等战役历时4个多月,最终将滇军击败。7月7日,滇军残部放弃南宁退回云南省,桂军进驻广西壮族自治区。同年10月,广州市革命政府二次东征陈炯明之际,川军熊克武、邓本殷林俊廷申葆藩等见广州空虚,趁机组织叛军围攻广州。李宗仁应革命政府命令带领全部新桂系出师广州为革命政府解围。李宗仁带领新桂系激战至12月7日,最终消灭熊克武各部。1926你年3月,广州召开了“两广统一会议”,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再广西建立的政权正式归于广东革命政府的管辖。新桂系至此归入国民革命的阵营,桂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李宗仁任军长,黄绍竑任党代表,白崇禧任参谋长,全军辖9旅21团共37500余人。

新桂系在改编为国民革命第七军之时,广东革命政府在建立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后便开始了以推倒北洋军阀为主要目标的北伐战争。1926年4月,直系军阀吴佩孚与湖南倒戈革命的军阀唐生智发生冲突,唐生智自知不敌,便向广州革命政府求助。李宗仁黄绍竑接到唐生智的求援电报,遂率兵从桂林市出发。很快,桂军击败了吴佩孚的队伍。6月,北伐全面开始,李宗仁率第七军约2万余人作为主力部队北上,黄绍竑留守广西壮族自治区白崇禧被蒋中正破格提拔为北伐军代理参谋总长兼东路军前敌总指挥。北伐主力军很快在江西击败直系吴佩孚的二十万军队并将他困在武昌区。9月,第七军奉命进入江西战场。经过溪、德安、王家铺、九仙岭四场血战,击破了孙传芳的主力部队。1927年2月下旬,第七军又转战江南,连续攻下安庆市芜湖市等地。与此同时,白崇禧也指挥第一军攻占了浙江省上海市、南京等地北伐开始后,新桂系改编的国民革命第七军转战湖南省、湖北、江西省、安徽等省,被认为是北伐军中最有战斗力的的一支军队。

内部斗争

随着北伐战争的顺利进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中国国民党右派势力勾结帝国主义和封建买办势力以“反赤”名义屠杀共产党。新桂系在北伐中迅速崛起,中国共产党支持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农民运动也激起新桂系领导人的不满,新桂系在广西大肆镇压工农群众运动后也跟随蒋介石的步伐参加“四·一二”运动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到1928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南京蒋介石集团和武汉汪精卫集团相继叛变革命,建立起新的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国名党内部派系斗争不断。新桂系在叛变革命之初追随蒋介石,在接下来蒋介石和汪精卫的争锋中,李宗仁等新桂系的领袖又极力拥护汪精卫来促进宁汉妥协。1927年,李宗仁、白崇禧和蒋介石在对武汉是否出兵的问题上未达成统一后,蒋介石突然宣布下野,返回故里奉化区。新桂系和蒋介石的矛盾自此扩大。

新桂系拥护汪精卫来迫使唐生智军队停止东下,以便抽出精力对付孙传芳张宗昌。之后,为了打破汪精卫吞并宁汉的计划,新桂系开始采取分化政策,利用中国国民党内部的矛盾对付汪精卫。1927年9月,李宗仁在南京的特别委员会中成为军委会主席团成员,其他军委会成员也被新桂系把持。新桂系控制南京特备委员会后,又打败了孙传芳,新桂系和唐生智的矛盾便凸显出来。为了实现扩张的愿望,新桂系便联合唐生智的宿敌谭延闿、程潜对付唐生智。1927年10月19日,李宗仁利用国民政府的名义讨伐唐生智。蒋介石不愿意看到桂系做大,又联合唐生智对付桂系。1928年1月,新桂系和唐生智开战,经过两个多月的激战,唐军溃败,唐生智下野,新桂系收编了唐生智的部队。

1928年1月上旬,蒋介石返回南京筹备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也预备对奉系军阀作战。害怕桂系做大,在对奉作战中,蒋介石将桂系放在陪衬地位,这引起了李宗仁的不满。对奉战争结束后,国名党内部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派系斗争也越来越复杂。蒋介石为了排除异己,借着派遣之名削减桂系的武力,桂系不愿轻易就范,双方矛盾激化。1929年2月19日,桂系以武汉政治分名义要求罢免湖南省政府主席鲁涤平,改组湖南省政府。鲁涤平逃往南京,投奔蒋中正,点燃了双方的战火。李宗仁蒋介石谈判,双方暂时达成表面和解的协议。但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也预备对新桂系作战,暗中将唐生智从日本接回来并让他去收买之前被新桂系收编的旧部。唐生智应约前往河北省成功利用自己对旧部的影响让河北的桂军崩溃。4月11日,国民政府发布《告桂系军队书》,悉数桂军的“罪恶”,号召桂军放弃抵抗。桂军军心溃散一路败退,很快新桂系在湖北的部队被收编。4月25日,蒋介石下令进攻广西壮族自治区,新桂系在5月5日宣布成立“护党救国军”发起反击。5月中旬,桂军兵分两路攻入广州市,击败粤军,蒋介石随即调集军队攻入广西以钳制桂军。桂军受到牵制,被粤军击败被迫退回广西。新桂系战败后,李宗仁白崇禧等逃往国外,新桂系部队损失惨重。

蒋桂战争后,蒋介石随后任命俞作柏李明瑞主政广西。俞作柏、李明瑞主政广西后引入邓小平、陈豪等人进行活动也引起了蒋介石的不满。1929年10月,两人在南宁市召开反蒋大会,公布南路讨蒋军成立。蒋介石随即出兵击败两人的部队,李宗仁、白崇禧等人则趁乱返回广西壮族自治区,并且掌握了一部分武装。蒋介石又命粤军进攻广西,但新桂系联络张发奎、薛岳部抢先进攻广东省,桂张攻粤之战爆发。双方势力相差无几,一度形成对峙状态。1930年,新桂系又北上参加中原大战,最后新桂系、冯玉祥阎锡山三大派别在中原大战中都被蒋介石击败。同年年底,新桂系第三号领导人黄绍竑脱离新桂系赶赴蒋介石的任职,但之后他也获得了李宗仁白崇禧的谅解。之后,新桂系内部领导人黄旭初渐渐走上明面,逐渐代替黄绍竑的作用。这也是新桂系后来的“后李白黄”体系。

经营广西

由于粤军在蒋桂战争中支持蒋介石,粤军和桂军也形成敌对状态。蒋阎冯大战之后,反蒋派和拥蒋派矛盾激化。1930年5月,蒋介石在广东省成立国民政府,决定调整广西和广东的军事实力引起了桂军和粤军的不满。因而粤军和桂军重修关系,联合反对蒋介石。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侵略,蒋介石坚持“不抵抗政策”引起了中国国民党内部的不满。以李宗仁为首的系桂系提出了“焦土抗战论”,要求蒋介石抗战。随着全国抗日形势高涨,新桂系和蒋介石之间的矛盾暂时缓和下来。

中原大战后,新桂系内部离心离德、四面楚歌。为了拯救广西混乱的局势并挽回新桂系在民众心中的形象,李宗仁、白崇禧等新桂系领袖开始加强对广西的政治管理。1931年7月,白崇禧在广西军政会议上要求新桂系内部以三民主义为政治纲领。新桂系重举三民主义的旗帜后,从理论、实践、宣传三个方面出发创建了三自主义,即自治政策和民权主义;自制政策和民权主义;自给政策和民生主义。新桂系结合三民主义并根据广西地区的实际情况创建了独创性的理论体系抬高自身的政治地位的同时也推进了广西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1930年到1933年,新桂系重点清剿土匪、创立民团、统一政令、改革行政框架以及树立全省公务员廉洁苦干的形象。在新桂系雷霆手段中,广西得到了一段安稳发展的时机。

参加抗日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由于中央军兵力不足,蒋介石调集桂军出战以缓解嫡系兵力不足的问题。1937年8月4日,白崇禧飞往南京并出任国民军事委员会参谋长,8月下旬,桂军开赴徐州市以及连云港市、连云港一代担任防御任务。10月2日,军事委员会委任李宗仁抗日战争第五战区司令官,随后,新桂系主力军队投入淞沪会战,由于蒋桂之间的矛盾,抗日战争中双方将领为了各自的利益互相倾轧,桂军主力在淞沪、吴兴战役中损失惨重。新桂系初次面对日军的先进装备损失惨重后便退往苏北地区休整。

李宗仁出任第五战区司令官后便负责淮河流域,山东省南部的军政事务。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后决定继续进攻夹徐州。徐州会战开始,李宗仁带领第五战区部队在徐州附近布防抵御日军,桂系部分军队被李宗仁安排在台儿庄附近防守。1938年1月,日军沿着津浦铁路后北上后遭遇中国国军队拦截。日军行动受阻之后又于3月上旬,转而进攻台儿庄以打通津浦铁路南下的通道。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展开血战,桂军也在台儿庄外围策应城内守军。中国军队内外策应,奋勇作战,以惨重的伤亡取得了台儿庄大捷的胜利。与此同时,日军对徐州的进攻也准备完成。4月,日军向徐州发起进攻,中国军队仓促应战。但在日军猛烈的进攻下,中国守军节节败退。5月5日,日军包围徐州,李宗仁见此便决定实施战略性大撤退,让中国军队向西南方向撤退,桂系主力部队撤亡安徽等地。5月19日,中国守军完成战略性大撤退后放弃徐州。

徐州会战后,桂军部分将领又参与了武汉会战随枣会战等。之后新桂系大部队长期驻守在安徽大别山中。 1939年11月,日军为了切断由南宁市经过龙州县、镇南关到越南的中国对外交通联络点,便派部队进攻桂南地区,占领桂南重镇。为了守护广西,收复桂南,蒋介石调集重兵进入广西对抗日军,新桂系留守广西的部队参与了桂南会战。1944年,日本为了挽救太平洋战局发动了“一号作战”,即“豫湘桂战役”。1944年8月8日,日军占领长衡后便向桂柳发起进攻,留守广西的新桂系夏威夷第16集团军和下辖的第31军紧急部署防御。日军凭借其优势兵力向桂林市柳州市快速进军,防守广西的桂军奋力抵抗,但还是无力阻挡日军前进的速度。11月10 ,日军相继占领桂林、柳州。桂系守军在此战役中伤亡惨重,日军占领桂黔边境后乘胜追击,后又占领南宁市。之后,逃入桂西北地区的桂军在南丹县都安瑶族自治县、果德一代和日军僵持,直到1945年,日军陆续撤退,残存的桂军才和汤恩伯部队一起追击日军。

内战败亡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内战的危机日益明显。新桂系李宗仁白崇禧通过各种方式为蒋介石在战后调动军队出谋划策防止中共力量扩大。1945年5月5日,中国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重庆召开,新桂系主要首领也参加了会议,会议拒绝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1946年,新桂系应蒋介石内战的要求也开始在广西动员内战,6月26日,蒋介石撕毁停战协议发起内战,新桂系在后方也大力强化武装,动员人员支持蒋介石的活动。但新桂系支持蒋介石的活动,也引起了广西境内民主人士的不满。全面内战爆发后,新桂系加大了广西境内和平民主运动的镇压。随着全面内战的持续和扩大,国统区经济陷入严重危机,广西爆发了各种反内战运动。到194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进入战略进攻,新桂系镇压广西境内的运动越来越无力。同年,李宗仁竞选国民政府副总统成功,蒋介石受到打击,开始大肆报复新桂系,双方之间矛盾迅速恶化。1948年,白崇禧又趁蒋介石在淮海战役失败之际逼迫蒋介石下野,李宗仁趁势代理总统。新桂系上台后企图和共产党和谈,但蒋介石利用自己的势力干扰和谈,李宗仁和共产党的和谈失败,解放军于1949年占领南京,国民党对中国大陆长达20年的统治被推翻。随后,李宗仁乘飞机逃离南京。李宗仁逃离南京后被蒋介石送回广西,李宗仁回到广西后强行征兵,继续内战。1949难,人民解放军进入广西,还在广西抵抗的白崇禧部队在衡宝战役惨败,随后,解放军趁胜追击,最终于12月11日全歼白崇禧部队。广西解放,新桂系在广西长达24年的统治溃败。

主要将领

旧系将领

新系将领

主要装备

桂系在陆荣廷时期武器大多是从国外购买,到新桂系初期,李宗仁广泛利用当地乡绅富户组织地方武装。首先,他向民间借用枪支。其次他不断收购地方上和边境部队出卖的枪支,除开这些渠道,李宗仁还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地区购买枪支。到30年代,李宗仁等人控制了广西之后,开始颁布政策建设广西。在军事上,新桂系在广西根据“自卫政策”推行“三寓政策”武力当地民众,裁剪常备军。同时将裁军节省下来的军费购买机械、弹药和通信设备。自1932年起,新桂系通过香港向德、日、英、法购买山炮、轻重机枪、步枪、子弹、工兵器和通信器材。随着广西经济的恢复,到20年代后期v,广西经济快速发展,工矿业得到显著发展,新桂系在柳州先后开办了轻重机枪厂、步枪厂、迫击炮厂、手榴弹厂等生产枪支弹药。这些工厂为新桂系提供了大量的军事设施,产出武器甚至优于中央提供,也让新桂系实现了兵工自足。

作用与影响

政治方面

陆荣廷在广西组建新政府后,为了削弱封建王朝对广西的影响,将省会迁往南宁。同时旧桂系还对省会一下的行政区域进行调整,撤道设府。除此之外,旧桂系还将原先清代设立的土司制撤销,将土司改为县。从1912年到1919年,旧桂系完成了26个壮族土司改革,这些改革成功进行。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广西地区的民主和平等权利。旧桂系在改革的过程中,允许改的土官和地司官可以赎买土地,这些政策在稳定改革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的少数民族地区稳定,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政治的平稳。

新桂系统一广西之初,为了解决广西先前政务混乱的情况,新桂系成立广西省民政署,下设内务、财政、教育、建设四厅,从而保证广西全省民政令统一,保证广西政令隶属广州国民政府。新桂系还对广西全省的行政区和县级进行调整,在省下实行道制,同时对广西分区实行行政督察制度。除此之外,新桂系整顿吏治,淘汰旧桂系留下来的思想陈旧、迂腐无能的官员,提拔和任用了一大批拥护新政权、精明能干,有新思想的官员。这些措施提升了广西各级行政官员的思想和作风,也加强了新桂系对广西的统治。

经济方面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区土地贫瘠,清末以来战乱不断,百姓生活困苦。旧桂系上天胡,广西百废待兴,财政几乎是山穷水尽的地步。陆荣廷上任后开始整顿金融,改革货币。1913年,陆荣廷迁广西银行到南宁并改组,同时整顿内部组织,经营银行。陆荣廷还发行纸币,用行政手段强行流通。旧桂系推行纸币代替以往笨重的金属货币,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广西的金融发展。但是旧桂系在推行的过程中i急功近利,最终造成广西地区严重的通货膨胀。除开金融方面,旧桂系还实施税制改革,推行清赋,平单全省人民田地,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区财政收支不平衡的状况。“清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农民无田和少田的情况,但是政策到后期出现了官员在旧赋上增加新的赋的情况,这反而加重了农民的负担。除开金融、税收,旧桂系还推进广西地区的实业发展,鼓励各界投办实业,由于投资不足,旧桂系又出动政策推进广西地区矿业发展。到民国初年,广西地区的矿业得以发展。

新桂系统一广西后,为了拯救广西地区因连年战乱造成的经济凋敝、百姓贫困、社会混乱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在经济上,新桂系整顿金融、改革财政、修筑公路、发展交通、创办工厂、发展实业等一系列措施。1926年1月,新桂系在梧州成i广西铸币厂,制造广西嘉禾二豪银豪,逐渐统一广西地区早先混乱的币种。这一措施让新桂系逐渐控制了全省金融,也促进了广西地区的经济恢复。金融稳定后,新桂系便着手统一全省财政收支,1926年底,广西全省的财政收入就增加到1600多万元。新桂系在广西建立了长达3700公里的道路,推动了广西电信实业的发展,创办工厂发展矿业推动了广西传统行业恢复的同时还开创了广西近代工业的历史,促进了广西工业发展和社会进步。

文化方面

旧桂系将领出生贫寒,受教育程度不高,但是这些将领重视教育。陆荣廷身居高位后便聘请教师到家学习。随后,旧桂系组阁时成立教育司,任唐中元为教育司司长。很快教育司出台全省教育计划,开办包括小学、中学、职业学校等新式学校。同时,旧桂系还资助留学生出国留学,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引进先进人才。这些措施促进了广西的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为广西日后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教育方面,新桂系于1926年制定了《广西教育改进方案》,先后整顿了广西的初级教育、中级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新桂系上台后逐渐恢复全省的小学,将私塾改为小学,将广西的小学改为四、二学制,即初级小学四年,高级小学二年。同时新桂系还从社会上聘请教育素养高的教员,将学生课程设置为广州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的小学课程标准。这些措施促进了广西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为广西地区输送了大批的人才。在文化实业方面,新桂系大力恢复新闻出版机构,鼓励民间创办期刊;将体育运动加入学校教育,开办体育运动,鼓励民众参加体育赛事;修建医院、图书馆等公共事业机构,鼓励民众全面发展。新桂系在文化方面的措施促进了广西地区的文化事业发展。

军事方面

新桂系在北伐后军事实力达到顶峰,到20世纪30年代,新桂系便以军事建设为轴心建设广西。新桂系对桂军的军事建设是基于“三寓政策”进行的,即在大、中学校进行军事训练,在民众中实行民团训练,创建新民团。新民团政策将民团组织和行政组织组织起来,在乡村建立一套严密的民团组织,在满足征兵的同时,也方便上层对基层的统治。民团制度在当时促进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地的基础建设发展,也对组编军队出师抗日起到了积极作用。

后世评价

彭德怀对桂军的评价是:“黔军滇军两只羊,湘军就是一头狼;广西猴子是桂军,猛如老虎恶如狼。”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民国史》中评价道:“桂系大部分时间活动局限于一省之内,基本上是广西一省的政治—军事组织。他的三个领袖担任不同的领导任务,并且惊人的保持高程度的团结。”

蒋介石在1928年发出《讨逆时告将士文》痛斥桂系:桂军盘踞两广两湖之地盘,把持两广两湖之财政,劫持两广两湖之军队以自私,其割据行为已非一日。”“桂系军阀反革命的行为,最大者厥有五项:(一)投机取巧,以扩张一系势力;(二)阴谋毒计,以消灭革命武力;(三)挑拨离间,以分裂革命袍泽;(四)贪残掠夺,以剥削民众利益;(五)违背中央,以破坏中国统一。”“总之过去行为,其阴谋狡诈恶毒险狠,实超出北洋军阀之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