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枣会战,又称随枣战役,是发生在1939年5月的中国国民革命军与日军在湖北随县(今随州)、枣阳地区的作战。武汉会战之后,日军为了消除鄂北、豫南方面中国军队对武汉的威胁,向湖北随枣县枣阳地区发动进攻。为牵制和阻击日军进攻,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所属部队编为左、右两个集团军和江防守军进行防御,并实行反击。由于战事发生在随县、枣阳一带,史称“随枣会战”。
1939年5月1日,驻钟祥市、京山市方向的日军第16、第13师和骑兵第4旅,在飞机、坦克的支援下,向钟祥以北的中国军队阵地发动进攻。4日,日军突破长寿店两侧守军阵地,即以主力沿襄河东岸向枣阳市方向突击。中国守军顽强阻击,并不断以襄河西岸的部队渡河侧击北犯日军,但终因日军装备精良、行动迅速,未能阻止其进犯。8日,日军占领枣阳10日,再占湖阳镇和新野县;12日,又夺取了唐河,并一度占领南阳郡。15日,各路援军发起攻击,经三日激战,重创日军。日军因苦战多日,疲惫不堪,遂向东南退却。19日,中国军队收复枣阳。23日,收复随县,随枣会战结束。
随枣会战中国军队共歼敌1万余人,其中张自忠右翼兵团歼敌4500余人,缴获军马74匹及大批军用物资;自身伤亡4414人,失踪者2702人,其中又以五十九军付出代价最大,伤亡达2153人,失踪者2381人。
战役背景
武汉会战后,日军因占领地域过广,导致兵力分散,因此停止战略攻势,转攻为守,实施反消耗战,力图巩固占领区。武汉市地区的日军为了消除长江北面湖北北部、河南省南部方向中原地区军队对武汉的威胁,向随县、枣阳市地区发动进攻,企图消灭中国第5战区的主力,中国军队与之展开为期20余天的会战,粉碎了日军的企图。
武汉会战后,武汉长江上游沙市区以西一段长江江防、鄂北、豫南、皖东大别山区划归第5战区。第5战区地处国民政府中枢门户的川东要冲。国军为牵制敌人,于1939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在各战区发动“四月攻势”,依托有利地形以积极袭扰、敌后游击来牵制日军。第5战区方面,国军从东、西两面向京汉铁路南段进攻,压迫日军侧翼。日军华中方面军第11军司令冈村宁次为巩固武汉市及周边占领区,指挥第3师团、第13师团、第16师团及骑兵第4旅,由信阳、广水市、钟祥市一线,向桐柏县、随县、枣阳市方向发动进攻,企图围歼国军第5战区主力部队,随枣大会战于是展开正面大型战斗。
交战双方
日本驻武汉地区之11军狂妄地制定了深入第5战区作战的计划,企图打击中国军队主力,使其丧失战斗力,解除西北方面对武汉的威胁。从4月开始,日军调兵遣将,配备大量火炮、战车和飞机,日军使用3个半师团兵力,发动奔袭战,分进合击,企图运用两翼包围和中央突破的战略,将中国军队主力消灭在桐柏山与大洪山之间的随县、枣阳一带。1939年5月1日,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为解除国民革命军对平汉线(现京汉铁路)交通的威胁,以第三、十三、第十六师团和骑兵第二、第四旅团等,向随县、枣阳市地区进攻。
中国判断出了日本的企图,为牵制和阻击日军进攻,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所属部队编为左、右两个集团军和江防守军进行防御,并实行反击。并根据敌人进攻态势做好所周密的战役组编,具体部署各部队的防御任务和作战方案。
战役经过
战役开始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5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5战区部队等在湖北省随县、枣阳地区对日军进行的防御战役。4月下旬至5月中旬,中国各战区发动“四月攻势”,积极袭扰牵制日军。第5战区从东、西两面向京汉铁路南段进攻,汤恩伯指挥的第31集团军主力,由湖北移驻枣阳市,加强了第5战区的实力,使日军侧背受到威胁。日军为解除中国军队对其武汉和平汉线(北平市至汉口)交通的威胁,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以第3、第13、第16师团和骑兵第2、第4旅团等,由信阳、广水市、钟祥市一线向湖北省西部随县、枣阳地区进攻,企图歼灭中国第5战区主力部队,以解除困扰。为牵制和阻击日军进攻,中国第5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所属部队编为左、右两集团军和江防军。制定了依托桐柏山、大洪山山区,据守重要城镇,持久消耗日军,伺机反击的方针,准备挫败日军的进攻。
5月1日拂晓,驻钟祥、京山市方向的日军第16、第13师团主力和骑兵第4旅,在飞机、坦克的支援下,自钟祥向中国军队右集团军之第37、第180师发起进攻。4日,日军突破长寿店两侧守军阵地,即以主力沿襄河东岸向枣阳市方向突击。激战至5日17时,日军突破守军阵地并向守军第41军第122师阵地攻击。守军第180师据守长寿店掩护主力退守黄起庵东西之线;第37师退守姚家河一线;第38师一部进驻流水沟。6日,日军攻占长寿店,突破黄起庵后向北急进,并猛攻第122师温家庙一带阵地。中国守军分别在奉乐河、姚家河、流水河、双河、张家集一带侧击日军。7日,日军继续向北突进,攻陷守军张家集、双河阵地。8日,日军续向茅茨、新集进攻;双方在茅茨畈、新集展开激战,至10日,日军先后攻陷湖阳镇、新野县,并向唐河及枣阳市东北地区推进。
失守唐河
中国军队右集团军一部和江防军襄河东部队分别向日军后方进击,收复新野;第122师、第180师分别向唐河、樊城以北方向撤退;第37师、第38师及第132师仍固守襄河东岸。与此同时,日军第3师团主力自应山向守军随县地区之左集团军第11集团军第84军及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三集团军发起攻击。中国守军第84军与日军血战后退守塔儿湾阵地。5月2日,日军第3师团向高城第31集团军第13军阵地攻击。双方在塔儿湾、高城一带激战,塔儿湾阵地失而复得六七次。至4日,日军施放毒气,守军伤亡惨重,塔儿湾阵地失守。中国军队被迫放弃高城向西转移,高城为日军占领。
5日,日军在飞机、坦克及炮兵火力支援下,向守军猛攻。中国军队在高城河两岸及历山至江家河一线与日军展开血战,至6日,被迫退守天河口、高城一线。7日,随县失陷。8日,日军突破第84军第二线阵地,攻陷枣阳市;续向第85军江头店阵地猛攻,为防止陷入日军合围,守军奋勇抗击后,撤离江头店阵地;第84军向唐河;白河地区转移;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九集团军留大洪山游击。10日,第31集团军主力向唐河转进,于15日到达泌阳县以北地区。在信阳方面,日军于5月8日向桐柏县进攻;枣阳之日军于10日进抵张店镇、上屯镇附近。第1战区第68军以第143师守确山县、明港镇;以第119师守桐柏,阻击日军后,于11日退守桐柏西北及西南阵地,掩护第5战区各部撤退。日军骑兵第4旅团向唐河进击,于12日攻陷唐河县。
反守为攻
为变守势为攻势,第5战区令第31集团军会同第1战区第2集团军从豫西南下,将大部分日军反包围于襄东平原地区,进行猛烈攻击;第33集团军主力向枣阳市攻击,其余部队向钟祥市日军攻击,牵制其后方。中国军队在向日军反攻中将其击退;14日,收复唐河县,16日,光复桐柏县,粉碎了日军的合围计划。19日,中国军队经4天苦战,予南返日军以重创,收复枣阳。左集团军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九集团军奉令化整为零,进入山区分散游击;右集团军河东部队及江防军连日发动进攻,袭击日军后方,切断交通,完成任务后于21日撤回襄河西岸。22日,向随县迫进,23日收复随县。日军退回钟祥、应山等原驻地,恢复战前态势,会战宣告结束。
战役战果
这次会战,中国军队在兵力上占较大优势,能协同配合,但兵力使用欠灵活,曾一度处于被动局面,后经全军将士浴血奋战,恢复原态势。中国军队虽然也受到了较大损失,但彻底击败了日军围歼中国军队的企图,并使之付出惨重代价。毙伤日军1.3万余人,日军遗尸5000余具,达到了牵制消耗日军目的。中国军队伤亡2万余人。第5战区进退主动,适时转移外线,立于有利地位,日军撤退时,追击、阻击得力,取得较大战果。
战役评价
随枣会战前后不及3周。日军使用主力突破汉江东岸中国守军阵地,突进至预定目标完成一翼包围,但其他两路日军则在随县及其北侧地区遭受有力抗击,未有进展。第5战区鉴于战场形势,决定转移战术,由主力逸出敌之包围圈,转移至外线作战,利用有利的地形条件打击敌人,命令转守为攻。日军由于合围计划失败且面临中国军队的反击,不敢久留,遂行撤退。中国军队尾追不舍。至24日,中国军队先后收复枣阳市、桐柏县等地,日军除占领随县县城外均退回至原地区,大体恢复战前态势,会战结束。
参考资料
随枣会战概况.抗日战争纪念网.2024-01-28
枣庄会战.抗日战争纪念网.2024-01-28
随枣会战敌我损失及评价.抗日战争纪念网.2024-08-04
随枣会战——张自忠大义凌然,率部奋勇抗敌显正气.抗日战争纪念网.2024-01-28
随枣会战.抗日战争纪念网.2024-08-04
403 Forbidden.澳门中联办.2024-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