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阳湖镇
射阳湖镇位于美丽的射阳湖畔,隶属于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总面积198平方公里,占宝应县区域面积的七分之一,辖30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近10万人口,区域面积和人口规模均居宝应县农村乡镇之首。射阳湖镇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镇。历代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射阳湖历史悠久,碧波荡漾,风景秀丽,曾使众多文人墨客流连忘返,宋代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一首脍炙人口的《过射阳湖》诗篇流传久远。
历史沿革
射阳湖镇历史悠久。西汉初年为项伯封地项侯国。公元前117年设置射阳县,历近600年。
解放后,1949年属射阳区。
1958年为射阳湖乡、天平乡、水泗乡,同年改射阳湖公社、天平公社、水泗公社。
1983年改射阳湖乡、天平乡、水泗乡。
1985年射阳湖撤乡建镇,1991年天平撤乡建镇。
2000年,撤销天平镇,并入射阳湖镇。
2003年10月,撤销水泗乡,并入射阳湖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射阳湖镇地处宝应县东部,东与盐都区楼王镇、建湖县恒济镇隔射阳湖相望,南与广洋湖镇接壤,北与淮安市淮安区流均镇、建湖县九龙口镇毗邻。行政区域面积198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射阳湖镇地处里下河地区中部,地势低洼。地势西高东低。
水文
射阳湖镇境內河道属射阳湖水系,主要河流有三王河、宝射河、大溪河、营沙河等,河流总长度601千米。河网密度3.1千米/平方千米。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射阳湖镇辖区总人口9.09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9101人,城镇化率10%。另有流动人口1860人。总人口中,男性47700人,占52.5%;女性43200人,占47.5%。2011年,人口出生率10.1‰,人口死亡率5.4‰,人口自然增长率4.7‰。
截至2019年末,射阳湖镇户籍人口86346人。
行政区划
经济
综合
2011年,射阳湖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5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3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85亿元,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例为39:32:29。
2011年,射阳湖镇财政总收入1.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657万元。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694万元,增值税1911万元,企业所得税260万元,个人所得税139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1659元。
2019年末,射阳湖镇有工业企业1034个,其中规模以上25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23个。
农业
2011年,射阳湖镇耕地面积2.17万亩,人均2.4亩。农业总产值16.7亿元。
射阳湖镇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11.3万吨,人均1243千克,其中水稻74万吨,小麦3.9万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蔬菜等。油料作物种植面积2.2万亩,产量3813吨,蔬菜种植面积2万亩,产量4.5万吨,其中荷藕3.3万吨,慈姑1150吨,西红柿690吨。
射阳湖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3.5万头,年末存栏0.8万头;家禽饲养量110万羽,上市家禽86万羽。2011年,生产肉类2980吨,禽蛋1640吨,畜牧业总产值2.1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3%。
截至2011年末,射阳湖镇累计造林2.25万亩,林木覆盖率18.2%。2011年,水果种植面积90亩,主要品种有苹果、梨、桃、葡萄等。
射阳湖镇渔业以淡水养殖、捕捞为主。2011年,鱼塘养殖面积9172亩,产量2.1万吨,拥有各类捕捞渔船1125艘,捕捞水产品118.8吨;水产品总产量2.1万吨;渔业总产值2.3亿元。
工业
2011年,射阳湖镇工业总产值51.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家,职工456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9900万元,销售收入达亿元以上企业4家。工业集中区1个。
商贸
2011年末,射阳湖镇商业网点1120个,职工3980人。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7亿元,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1.2亿元。
2011年,射阳湖镇出口总额1.25亿美元。主要产品为盐渍藕玻璃工艺品等,销往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金融
2011年末,射阳湖镇有农业银行、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3家金融机构在境内开设分支机构。2011年末,射阳湖镇各类存款余额4.3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61亿元。
邮电业
2011年末,射阳湖镇邮政业务收入46万元。全年电信业务收入700万元。
地方企业
1、以江苏安益集团为龙头的机械制造业。射阳湖镇共有加工制造企业10多家,从业人员2000多人,年实现销售收入3.6亿元,其以安益集团规模最大。集团是国家建设部定点生产液化石油气钢瓶的国家中型企业,有现代化的全控生产线3条和出口钢瓶生产线1条。主要品种有YSP-2、5、10、15、50型。国内设有26个办事处,年产销量400多万只,占踞1/3的国内市场,产品远销中东和非洲市场,在同行业中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年耗用纸箱50多万只、粉末300多吨、瓶嘴400多万只、护罩底座400多万套。
2、以江苏得宝公司、扬州华贵公司为龙头的食品加工。射阳湖镇共有加工企业15家,其中中日合资企业4家、中韩合资企业2家,从业人员3000多人。主要产品有水煮藕、盐渍藕、保鲜藕、保鲜慈姑、速溶藕粉、藕汁饮料、荷叶茶等八大系列100多个品种,年产量3万多吨,年实现销售收入近3亿元。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年耗用纸箱150万只、真空包装袋2000多万只。
3、以中阳公司、兴润公司、奇丽公司为龙头的玻璃水晶工艺品加工业。射阳湖镇共有加工企业120多家,从业人员6000多人,主要生产水晶玻璃及圣诞节工艺品,品种齐全,年实现销售收入过亿元。年耗用纸箱40万只。镇内有与之配套的液化石油气、氧气供应站各1家和多家原材料供应点。
4、以九力公司为龙头的绳缆制造业。射阳湖镇共有绳网带加工企业5家,从业人员400多人,年实现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
文化
射阳湖镇坐落于美丽的射阳湖畔,位于宝应县东郊,处于扬州市、淮安市、盐城市、泰州市四市交界处,是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据出土的石刀、石斧等文物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期,这里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春秋战国时期,此地先属吴,吴亡属越,越亡属楚,楚亡属秦。西汉初年成为项伯封地项候国。公元前117年设置射阳县,历近600年。
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区域人文荟萃,名人辈出,有“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才华不班固的臧洪、大司马王敬则等,陈毅、谭震林、粟裕、叶飞、陈丕显、姬鹏飞等曾留下足迹。境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九里一千墩”汉墓群,出土的“孔子见老子”石门画像为稀世珍宝,其画像拓片曾为鲁迅先生收藏;有项羽驻兵的“驻马街”和正在考证中的尧的出生地。境内古遗址迹较多,有沟故道、海陵溪、杨家河、龙竿寺等。
特色产品
1、荷藕,镇域种植面积10万多亩,境外承包10万多亩,种植农户1万多户,年产量近20万吨。主要有洪湖莲、太湖莲、美人红、大紫红、水造一号、鄂莲系列等20多个品种,种植区域位于广阔的湖荡地区,水质优于国家一类,空气污染少,加之增施有机肥及生物农药、高效低毒农药,出产的莲藕鲜嫩甜美、品质优良,成为生产加工果蔬保健产品的上乘原料。莲藕种植区域被江苏省环保局定为有机藕生产基地,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荷藕之乡”,境内建有省级“荷藕生态旅游观光园”。
2、慈姑,慈姑种植面积近2万亩,在巩固发展本地优质品种的同时,引进日本优质的原种慈姑种植,进一步满足中国国内外消费者的饮食需求,射阳湖镇慈姑年产量达2万多吨。
3、水产资源,射阳湖镇可利用养殖面积13万多亩,开发利用层次较高的有10万多亩,年产常规鱼、万蟹楼大闸蟹、虾类等各种水产品2万多吨。
交通
有较好的区域条件。西距宝应县城20公里,东离盐城南洋国际机场60公里。水陆交通便捷,西临京杭大运河和北京-上海高速公路,“丹宝明”公路穿境而过。西去15分钟可达京沪高速公路,东行10分钟可达宁盐淮高速公路。距离上海市、南京分别仅有4小时、2小时车距,距离扬州港、盐城大丰港、连云港市分别仅有2小时车距。有程控电话20000门,可直拨国内、国际长途。
社会
射阳湖物产丰富,五谷丰登,藕香蟹肥,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生态之乡”。荷藕种植面积5400公顷,素有“中华藕中央,江苏射阳湖”之美誉;风景秀丽,民风淳朴,社会治安稳定,是国家级生态镇,江苏省、扬州市重点中心镇。
射阳湖镇是苏中地区一座快速发展的新兴工业乡镇,已形成铜制品、压力容器、食品加工、玻璃工艺、纺织服装、绳缆6大产业板块,并吸引了日本、韩国、德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企业落户投资兴业。
小城镇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基础设施逐年改善,镇容镇貌不断改观,是扬州市新型小城镇、江苏省222个重点中心镇之一。先后荣获江苏省两个文明先进集体、江苏省绿化先进乡镇、扬州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扬州市双拥模范镇等称号。射阳湖镇位于宝应县东北部,面积198平方千米,人口90220人(2009年)。辖3个社区、30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桥南村。濒临射阳湖,为串场河航运枢纽之一。新331省道、天(平)射(阳湖)公路穿境而过。古迹有“九里一千墩”汉墓群,镇中有“藏陈旧址”石刻、射阳湖老街等历史遗迹。
射阳湖镇内幼儿园、中小学设施齐备;金融、保险、卫生等服务机构配套齐全,可为外商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射阳湖镇镇政府投入巨资进行小城镇建设改造,着力改善镇容镇貌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射阳湖镇已经是江苏省卫生先进镇、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乡镇、江苏省222家重点中心镇。
旅游
射阳湖镇有2000多年的文明历史,古文化底蕴深厚,镇域有“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才华不啻班固的臧出生和居住的“臧陈旧址”;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九里一千墩”古汉墓群;出土的“孔子见老子”石门画像为稀世珍宝;有项羽驻兵旧址“驻马街”和正在考证中的尧的出生地;有省级生态风景区、国家AA级旅游景区水泗荷园。境内古遗址迹较多,有邗沟故道、海陵溪、杨家河、龙竿寺等。近年来,还先后开通香丽玫瑰园等景点,维护修缮驻马街、射阳老街等,并规划设计射阳湖旅游度假区。
射阳湖镇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和地质条件。历史形成的五条河口像似五条龙口汇聚射阳县湖心,为开发利用这一旅游资源,政府规划的“望湖公园”现已委托扬州大学设计院予以设计;“黄荡温泉”项目也正在开发之中。
近年来,射阳湖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镇范围内红色文化遗址的保护工作,拨专款对全镇10处红色文化遗址进行保护和修缮。
2019年11月,射阳湖镇举行新四军《苏中报》纪念馆开馆仪式。
生态游
射阳湖镇生态环境优美。我镇魏荡、潘舍、戴堡村于2015年、2016、2017年先后创成“省美丽乡村”。
2019年2月27日晚,射阳湖再次登上中国中央电视台荧屏,惊艳亮相于《中国影像方志》宝应篇。
荷园座落在风光秀丽的里下河地区畔,园区面积达2万多亩,水陆交通便利,自然环境优美,原始河湖纵横,人造景观独特,因而享誉海内外。射阳湖种植荷藕历史悠久,相传在很久以前,玉皇大帝与王母娘娘一同散步来到瑶池,他们拨开云层,遥望人间,只见宝应东荡一顷碧波,百里方圆,水晃连天,好一派湖荡风光,恰似人间仙境,但缺少花卉点缀,便命荷花仙子捧出一把瑶池莲子,撒向水泗湖荡,从此这里莲叶田田,荷花盛开,粉白嫣红,一片清香,宛如天上的瑶池仙境。荷叶之下的水土长出的荷藕。洁白细腻,肥硕粗壮,因藕尖嫩红,人们称之“美人红”。把史料分析,水泗地区唐朝已经植藕,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明朝洪武年间起就有藕历史记载,从那时起,每逢中秋节佳节,民间就有选用上等“连枝藕”敬奉月公和吃藕饼的习俗。清朝年间,水泗藕粉被先为朝庭贡品,从此,水泗荷藕名扬四海。
由于生态环境优越,藕农经验丰富,种藕的传统一直沿袭至今。现乡内外种植荷藕达85000亩,总产量达10万吨左右。境内建有省级莲藕脱毒苗培育技术示范园和省级无公害莲藕生产基地。1998年,以水泗为主要种藕基地的宝应县被国家农业部等六部委命名为“中国荷藕之乡”。为进一步培埴支柱产业,水泗坚持走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路子,建有全国规模较大的荷藕批发交易市场,创办了如指掌个规模加工企业,主要产品有盐渍藕、保鲜藕、水煮藕、捶藕、精制藕粉、藕粉圆、碧荷茶及休闲食品等,大部分销往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碧荷茶叶堪称一绝,它采用伏天野生上等鲜嫩荷叶,经特殊工艺加工精制而成,清香可口,健胃消食片、利便防痔,有调整人体代谢之功能,长期饮用可减肥、降脂、降压,防止衰老,使人延年益寿。
参考资料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通知公告 关于第一批拟入选江苏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乡村名单的公示.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202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