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楼公园(英文:Wangjiang Tower Park),位于成都东门锦江南岸,全园占地面积188亩,分为文物保护区(39亩)和园林开放区(149亩),是纪念唐代女诗人薛涛的古迹和游览地。
望江楼公园内的吟诗楼于清爱新觉罗·颙琰十九年(公元1814年)建成,后毁于咸丰初战乱。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由乡绅马长卿组织建造的崇丽阁落成。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马长卿等人再募捐集资,添修浣笺亭、五云仙馆,凿流杯池,构筑吟诗楼。次年,马长卿独力捐资修起清婉室。1910年,辞职回乡的翰林院侍讲大学士伍嵩生(又名肇龄)的奏章获批准,由他领衔修复望江楼。20世纪90年代,成都市组织人力物力对崇丽阁进行大规模的修缮,通过整体平移技术整修地基。21世纪初,成都望江楼公园茗椀楼修缮工程启动。
望江楼公园属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公园内有崇丽阁、濯锦楼、吟诗楼、薛涛井、薛涛墓等多个景点。 2006年6月,望江楼公园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明代时,朱椿朱椿为了纪念薛涛,就在现在成都望江楼公园打井建作坊,仿制薛涛笺。因为此地井水经砂质地层过滤,甘甜清冽,所制出的纸号为上品。蜀藩王在此制笺时,井旁曾建有堂屋数楹,并有吏卒看守。而建作坊留下的井,也就是如今望江楼公园的“薛涛井”。清嘉庆十九年(公元1814年),望江楼公园建造了吟诗楼,该楼在咸丰初毁于战乱。
1884年,一位叫马长卿的乡绅从北京回到成都市。他给先人扫墓时想顺道游览蜀中名胜薛涛井。在此之前,清代官员在培修薛涛井的同时,为了丰富锦江畔的人文景观,就根据薛涛的生平故事,先后在井畔增添了雷神庙、吟诗楼、浣笺亭和濯锦楼为陪衬。但是马长卿看到的,是经历了战乱后,已经损毁了的雷神庙、吟诗楼、浣笺亭、濯锦楼。为恢复昔日薛涛井畔,也为重振蜀中文风,马长卿邀人拜访了锦江书院院长伍肇龄、芙蓉书院院长叶燮生等人,请命募集资金修建崇丽阁、重建濯锦楼等。马长卿向全四川省的能工巧匠发出征选邀请,于是,由杨燕如、杨前生叔侄分别担任正、副掌墨师,崇丽阁于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落成。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马长卿又和伍崧生、罗应旒、刘文生等商议,决定再募捐集资,添修浣笺亭、五云仙馆,凿流杯池,构筑吟诗楼。次年,马长卿又独力捐资修起清婉室。
成都市伍嵩生(又名肇龄)本为翰林院侍讲大学士,年迈时申请辞职回乡养老,被批准回到四川定居于成都。他来到了唐代女诗人薛涛遗址吟诗楼游览时,见其旧楼已废,深有感触。回家后,写了一份奏章呈朝廷,要求修复成都名胜古迹望江楼。1910年,奏章获批准,伍嵩生遂接旨领衔修复望江楼。20世纪90年代,成都市再次组织人力物力对崇丽阁进行大规模的修建,通过整体平移技术整修地基。21世纪初,成都望江楼公园茗椀楼修缮工程启动。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望江楼公园座落在成都东门锦江南岸。
气候
望江楼公园所处成都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年降雨量1000mm。冬季最低气温一般大于4℃(极端最低温-6℃),阴天较多,空气相对干燥。成都雨季集中在7月、8月,冬春两季干旱少雨雪。
园区布局
望江楼公园全园面积188亩,分为文物保护区(39亩)和园林开放区(149亩)。
主要景点
崇丽阁
崇丽阁(民间俗称望江楼)枕江而立,是园内的主要建筑,也是成都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因其临江而建,所以民间称其为望江楼,该楼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建成,取晋代大文学家左思《蜀都赋》中“既丽且崇,实号成都”中“崇丽”二字,以称赞望江楼宏伟美丽。全楼总高27.9米,为全木穿榫结构,朱柱彩绘,碧瓦黄脊,翼角凌空,鎏金宝顶,屹立江边,格外崇丽。该楼特别之处在于其建筑,可以看到楼阁共四层,一、二层为四面,三、四层为八方,寓意四平八稳,四面八方。在楼阁每层的瓦脊和撑弓上还装饰有人物雕像和鸟兽泥塑,楼阁底层及顶层的天花板上还绘有不死鸟戏牡丹和团龙图案,另外在楼阁底层有全国三大长联之一的清末江津才子钟祖芬的212字长联,它比昆明大观楼孙髯长联尚多了32个字。据史料记载,崇丽阁的前身是回澜塔,明崇祯十七年毁于战乱,此后,蜀中一直文风不振,所以修建此楼以继文风。而文曲星是掌管官运和禄位的神仙。为随乡俗和广大市民的愿望,将“文曲星”这个艺术品供奉于楼阁内二楼,供游览者观赏,希望事业升迁和学业有成的朋友可以观拜,求个吉祥。
濯锦楼
濯锦楼,位于崇丽阁西侧,两层三间。古代蜀地的丝织业相当发达,沿袭至上世纪七年代四大名绣之首就是蜀绣。右边是这条河流成都人称为锦江,传说织工织出的锦缎在锦江中濯洗后十分鲜亮,所以此楼被称为濯锦楼。此楼的外部结构很像一艘船舫,当时古人修建此楼就是为了纪念女诗人薛涛载酒船上,惜别密友元稹、白居易、刘禹锡等诗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它始建于1814年,其间毁于战乱,1898年重建。近代名人宋美龄、郭沫若、朱自清、巴金都曾在此小憩,宴请宾客。又因该楼紧临锦江而得名为濯锦楼。室内展示的是公园历代保留珍藏的古家具,其中以清代的居多。
清代的家具是中国古家具发展的巅峰,以造型宏丽、精雕细琢为特征,并多用谐音表示吉祥:如用蝙蝠代表“福”,用小鹿代表“禄”,用石榴代表多子多福等等。特别是绘有团寿图案的,更是清宫中较为流行的装饰手法,多为帝后寿宴时庆贺生日所用。而明代家具就显得简单且朴实,楼内仅存的四把明代椅子就非常珍贵。屋内的壁画是历史名画的《韩熙载夜宴图》中的一部份,该图所展示的是南唐官至宰相的韩熙载宴请太子宾客的场景,主要是为了给古家具营造一种生活的氛围。
吟诗楼
吟诗楼,位于崇丽阁东侧,依据薛涛晚年住地所建吟诗楼而修建,三叠相连、四面敞轩的楼身掩映于江边柳荫竹影里,波光云影相衬,颇具画意诗情。建于清爱新觉罗·颙琰十九年(公元1814年),咸丰初毁于战乱。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重建。唐代女诗人薛涛晚年居住碧鸡坊,建吟诗楼。原址早已无处可寻。清代人为纪念她,始建此楼。该楼为砖木结构,一楼三叠,翘角飞檐、四面轩敞、依江而立。清末四川省学政何绍基专门为此楼撰联:花笺茗椀香千载,云影波光活一楼。将该楼描写的活灵活现,可谓传神之作。
泉香榭
泉香榭位于流杯池旁假山上,为仿竹小亭,树皮盖顶,名人陶亮生先生撰联“花外喜陪荀令坐,池头定有右军来”,其中的“荀令”是指三国时名相荀彧,而“右军”是指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
五云仙馆
五云仙馆内展示木板雕刻的薛涛诗,由著名书法家以各种字体书写。
浣笺亭
浣笺亭为品字形建筑, 修建于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大门横匾上“浣笺亭”三字,由四川著名书法家赵蕴玉所书,建此亭寓意为薛涛浣笺之处。在薛涛以前的唐代,纸笺常用于抄写佛经,篇幅甚大,而唐代多律诗和绝句,用抄写佛经的纸笺,显得非常浪费,于是薛涛便自制了一种深红色的小笺,后人称为“薛涛笺”。薛涛不仅以其才华出名,也是中国文化事业上的功臣,在中国造纸史上有一席之地。浣笺亭内所展示的是唐代的造纸和制笺艺术。
清婉室
清婉室木格花窗,古朴简洁,室内陈列有清代贵阳陈矩的薛涛像、清代文人题咏望江楼和薛涛的碑刻。
薛涛纪念馆
薛涛纪念馆展示了唐代女诗人薛涛的生活经历及其诗歌艺术等相关史料,占地700平方米,馆内陈设布局,采用现代设计手法,颇具时代特色。
薛涛井
崇丽阁南面的薛涛井,是明代蜀藩王仿制薛涛笺处,“薛涛井”三字是清康熙六年,由成都市知府翼应熊手书。文物区还有泉香榭、枇杷门巷等纪念性建筑,布局精巧、题咏碑刻、匾联书画甚多。
薛涛塑像
薛涛塑像位于纪念馆旁、读竹苑中的幽篁深处,1984年建成。塑像高3米,汉白玉雕成。
薛涛墓
薛涛墓1994年10月恢复修建。由墓碑、墓体、墓基平台及墓表组成,墓碑题有“唐女校书薛洪度墓”。
读竹苑
读竹苑1995年建,为公园散生竹品种竹区。
流杯池
流杯池公园于1963年整修后,栽入荷花,石雕栏杆上“流杯池”三个字,由四川省画家吴一峰所书,流杯池之意:每年上巳节,文人墨客于池边饮酒作诗,酒杯顺水流于谁处,便由谁作诗,所以“流杯池”又称“流觞池”。
开放区
望江楼公园开放区是以竹为主的园林景观区,是中国竹子品种最多的专类公园。薛涛一生爱竹,赞颂竹“虚心能自持”,“苍苍劲节奇”。为纪念薛涛,后人在园内遍栽各类佳竹,荟萃了中国国内及国外外500余种竹子,如粉单竹、人面竹、佛肚竹、鸡爪箭竹等,被誉为“竹的公园”。
历史文化
唐代女诗人薛涛
薛涛(约768~832年) 唐代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父薛郧,仕宦入蜀,死后,妻女流寓蜀中。薛涛姿容美艳,性敏慧,8岁能诗,洞晓音律,多才艺。德宗贞元(785~804)中,韦皋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令赋诗侑酒,遂入乐籍。后袁滋、刘□、高崇文、武元衡、李夷简、王播、段文昌、杜元颖、郭钊、李德裕相继镇蜀,她都以歌伎而兼清客的身份出入幕府。韦皋曾拟奏请朝廷授以秘书省校书郎的官衔,格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往往称之为“薛涛”。后世称歌伎为“校书”就是从她开始的。薛涛生年不详。其卒年当在段文昌再度镇蜀期间,即大和六年(832)至九年(835)之间。旧说她和高骈有交往,考高骈任四川省节度,在李儇干符元年(874),时代远不相及,显误。
薛涛去世后,她的坟茔埋在此地附近里许,这才与望江楼发生了关联。据《四川通志》载:“薛涛墓在华阳县东十里。”《华阳县志》与《华阳新志》均载:“薛涛墓在城东数里”。《蜀中名胜记》引涛集序云:“段文昌为撰墓志,题曰:西川校书薛洪度墓”(薛涛字洪度,“涛”有作“陶”,“洪度”有作“弘度”或“度弘”)。段曾任西川节度使,与薛涛有过往来,故薛死后为其题墓。段题墓碑早已毁佚,然因志有记载,故在明代嘉靖时又补立,后仍毁佚,直至清代光绪九年癸末(公元1883年),浙西沈寿榕才再为其重新刊石,即十几年前尚能见到的墓碑。薛涛墓与碑,在十年浩劫中被夷平捣毁,墓址在望江楼公园右侧约里许的四川大学内面。
因为唐时埋了这座真实的“薛涛坟”,才在这里引来了薛涛的身影。当时人们纪念薛涛,还在坟的周围栽上桃花。故唐代诗人郑谷在《咏薛涛坟》诗中有“渚远江清碧簟纹,小桃花绕薛涛坟”之句。到明代,万历年间进士邓原岳《咏薛涛坟诗》也说“三尺荒坟傍狭邪,坟前流水绕桃花”。以后,不知何年何月,有人把绕墓桃花,换成了几丛翠竹,因此引得清代诗人郑成基在《咏薛涛坟》诗中感慨地说:“昔日桃花剩无影,至今斑竹有啼痕。”
竹文化
竹种园
望江楼公园是中国竹类收集最早、人工栽培历史最长的竹种园。从1954年开始引种竹子,历经三代人六十五年的努力耕耘,现保护栽培各类成活竹子34属500多种,其中有濒危竹子3种、稀有竹子5种、渐危竹子5种,发现竹子新种4种,收集栽培世界各大洲竹子70种,是中国重要的竹种质资源基因库。
望江楼公园积极开展竹类研究,与国内外竹子研究机保持广泛的合作关系,完成了多项省级重点科研项目,获得2018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园内设有国际竹类栽培品种(中国•成都)登录园、竹种质资源保护区、引种驯化区、新品种培育区、竹文化陈列馆、竹产业双创孵化基地和竹文化交流中心。本园为散生竹种园,栽培有各类散生、混生竹子一百多种。
2019年3月25日召开的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西南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望江楼公园等5家单位科技攻关完成的“适于现代产业链的竹种质资源选育技术创新与示范”项目,获得2018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花龙丹”竹
由中国园艺学会命名登录委员会作支持单位、《现代园林》编辑部作主办单位,举办的“第三届园林植物新品种新技术交流会”,于2017年5月25-28日在北京召开。
成都市望江楼公园培育的竹类新品种——花龙丹竹,经国际竹类栽培品种登录权威史军义研究员推荐,符合“植物新品种权、林木良种证、国际国内品种登录、学术期刊公开发表、专家鉴定意见”的评选条件,参加了“现代园林新品种”评选。由现代园林编委会联合中国园艺学会命名登录委员会组成专(育种)家委员会,邀请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农业部和国家林业局新品种保护办公室、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科院等单位的专家教授。经专家评选、会场打分和综合评分三步评选,中选比例不超过30%,望江楼公园的花龙丹竹,获“现代园林最具潜力新品种”。
“花龙丹”竹的由来:1960年望江楼公园从四川邛崃引进野生龙丹竹栽培,在2010年发现其竹秆、竹笋和新叶出现黄色条纹的变异株,经进一步分离培育,成为竹类新品种。2014年6月获“国际竹类新品种登录证书”,国际登录号:No. AB-001-2014-006。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相关事件
2025年3月,成都市掀起了“捡红豆”的热潮,随着成熟的红豆杉种子逐渐落地,不少成都市民纷纷前往成都植物园、桂溪生态公园、南郊公园、望江楼公园等地捡拾红豆,将其做成文玩手串、耳环、种子画等。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张丽涓表示,“相思子含相思豆毒蛋白,是一种剧毒蛋白质,毒性远超蓖麻毒素,误食可能导致恶心、呕吐、器官衰竭甚至死亡。光海红豆含皂苷类物质,生食可能引起腹泻、呕吐,毒性与相思子相比较弱,而红豆则同样含有生物碱,有微毒,入药时需要经过炮制。”她提到,如果市民误食了这些红豆可能就会导致中毒,“轻则会出现瘙痒症、红肿的情况,严重则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甚至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心跳加速、意识障碍等情况。一旦出现了这种症状,如果患者清醒,我们就要对他进行催吐,如果患者已经处于意识障碍的情况,就一定不能对他进行催吐,以防止呼吸道堵塞,而要及时送医。”就医后,医院将会对患者进行洗胃导泻、血液净化治疗等来清除毒素。
参考资料
望江楼简介.望江楼.2024-02-20
古代诗人的「朋友圈」行为大赏.微信公众平台.2025-04-01
望江楼公园 .武侯区人民政府.2025-03-31
【历史文化】望江楼上望江流,是谁建起了这座楼?.四川省情网.2025-03-31
【历史文化】望江楼的古往今来.今日头条.2025-03-31
望江楼公园 .武侯区人民政府.2025-03-31
望江楼概况.望江楼.2024-02-20
隐居浣花溪的一段爱情:薛涛与元稹的短命姐弟恋.川观新闻.2025-03-31
崇丽阁.望江楼公园.2025-04-01
濯锦楼.望江楼公园.2025-04-01
泉香榭.望江楼公园.2025-03-31
浣笺亭.望江楼公园.2025-04-01
流杯池.望江楼公园.2025-03-31
薛涛.望江楼公园.2025-03-31
【历史文化】成都望江楼公园是如何与薛涛产生联系的.澎湃新闻.2025-03-31
竹文化.望江楼公园.2025-04-01
成都市望江楼公园荣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望江楼公园.2025-04-01
望江楼公园培育的花龙丹竹 获“现代园林最具潜力新品种”.望江楼公园.2025-04-01
成都“红豆热”暗藏危险,专家提醒:此豆非彼豆,误食会中毒.腾讯网.2025-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