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的战争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的战争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的战争是指努尔哈赤为了统一女真部落在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五月至四十四年(1616年)发动的战争。努尔哈赤以“兵不满百,甲仅三十副”而首战告捷,攻克图伦城而归。这一场图伦城之战意义重大,它标志着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的战争拉开了序幕。

公元1615年,除了在明军直接保护下的叶赫女真部落,以及边远地区部分女真部落外,其余均为努尔哈赤所统治,女真基本实现了统一。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故城建立国家,定国号为金,历史上称为后金。从此,大明王朝境内的女真成为一个统一的新兴的奴隶制国家,并逐步与明朝抗衡。

背景

明朝初年,散居白山黑水一带的女真族,经过长期战争、迁徙、融合,逐步分化为建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东海(又称“野人”)三大部分,由奴儿干都司管辖。建州女真主要居住于明朝抚顺关(今辽宁抚顺东)以东,鸭绿江以北及长白山南麓地区;东海女真主要散居于长白山北麓、乌苏里江滨海及黑龙江省中下游地区;海西女真则主要居于松花江及其上游的辉发河乌拉尔河以及东辽河流域。女真各部地相交错,各自雄长、不相归一,长期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加之明朝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分化政策,更加剧了女真族各部的混战。

到明朝万历年间,辽东总兵李成梁利用女真各部落之间以及和其他民族部落之间的矛盾纵横捭阖,以控制局势。明朝后金右卫指挥使王杲(努尔哈赤的外祖父)于万历二年(1574年)叛明被李成梁诛杀。王的儿子阿台章京得以逃脱,回到古勒寨(今新宾上夹河镇古楼村)。阿台之妻是爱新觉罗·觉昌安的孙女。

万历十一年(1583年),李成梁攻打古勒寨。觉昌安、爱新觉罗·塔克世进城去劝降,因战事紧急被围在寨内。建州女真苏克素浒河部图伦城的城主尼堪外兰在李成梁的指挥下诱阿台开城,攻破古勒寨之后屠城,觉昌安、塔克世也未能幸免,家中只剩努尔哈赤一人幸存,从此立下复仇誓言:杀死尼堪外兰。努尔哈赤和他的弟弟爱新觉罗·舒尔哈齐在败军之中,因仪表不凡,被李成梁的妻子放走。

过程

遗甲起兵

努尔哈赤等投奔叶赫那拉氏,贝勒清佳砮礼遇之,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努尔哈赤,并派兵护送其回赫图阿拉故城。在归途中,努尔哈赤遇额亦都等九人,将其收入帐下。努尔哈赤回去后,责问明朝为何杀其父祖。明廷遣使致歉,并表示是误杀,同时授予努尔哈赤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和都督敕书。努尔哈赤重新收整旧部,部众有安布禄、觉尔察·安费扬古父子等,加之新收部众额亦都等共有数十人。

由于当时努尔哈赤的实力远远不足以与明朝抗衡,于是他将怒火转移到了给明军做向导的尼堪外兰身上。努尔哈赤曾要求明朝交出尼堪外兰,但有意扶植尼堪外兰为后金之主的明朝给予了拒绝。努尔哈赤只得试图将对尼堪外兰不满之人拉拢到自己一边,他与萨尔浒城主诺米纳、努尔哈赤的妹夫嘉木瑚城主噶哈善哈思瑚、沾河寨城主常书、扬书兄弟会盟,共同对抗尼堪外兰。随后,努尔哈赤以爱新觉罗·觉昌安爱新觉罗·塔克世遗留下来的盔甲十三副、部众数十人起兵,向尼堪外兰驻地图伦城发起进攻。

统一建州

万历十一年(1583年)五月,努尔哈赤对图伦城发起了袭击。由于受到他人挑唆,仅常书、扬书兄弟依约前来。但攻至图伦城时,发现尼堪外兰早已携家属逃至甲板(嘉班),努尔哈赤得胜而归。此役为努尔哈赤人生中之首战。八月,努尔哈赤攻打甲板城。然而,先前背盟的萨尔浒城主诺米纳见尼堪外兰有明朝做靠山,势力较强,便偷偷地给尼堪外兰泄露了风声,尼堪外兰闻风辗转逃往抚顺附近的鹅尔浑城。努尔哈赤再度扑空,遂收尼堪外兰部众后而还。

诺米纳的背盟,使努尔哈赤怀恨在心。因为实力的不足,努尔哈赤没有当即表现出来,而是在心中想好了计取之策。不久,诺米纳与其弟喀达约同努尔哈赤会攻巴尔达城,努尔哈赤深知机会来了,便佯许盟约。战前,努尔哈赤请诺米纳先攻,诺米纳不从,努尔哈赤表示,“尔若不攻,可将盔甲、器械与我兵攻之。”诺米纳听从了努尔哈赤的建议,但努尔哈赤得到军械后将诺米纳、鼐喀达执杀,取萨尔浒城后班师。

万历十二年(1584年),由于担心努尔哈赤的起兵会招惹明朝,对其宗族不利,努尔哈赤的大祖德世库、二祖刘阐、三祖索长阿、六祖宝实的子孙同誓于庙,预谋杀害努尔哈赤。该年正月,宝实之子康嘉、绰奇塔、觉善等共同谋划,以族人兆佳城主李岱为首,联合哈达劫掠努尔哈赤属下的瑚齐寨。努尔哈赤得知族叔引兵来犯,采取围魏救赵之策,直取兆佳城,李岱不得不回救。攻城之际,大雪纷飞,有部属以天气加之李岱已入城回防为由劝努尔哈赤回兵,但努尔哈赤志在必得。李岱虽有一定准备,但是在气势上被努尔哈赤一方压倒。额亦都作战勇猛,率先登城,理岱等城陷被俘。

努尔哈赤的三祖索长阿之赵云敦也很积极地参与谋害努尔哈赤。他先挑拨诺米纳背盟,后又唆使努尔哈赤继母之弟萨木占将努尔哈赤部属噶哈善哈思瑚计杀。努尔哈赤本人也遭到多次暗杀未遂,但由于自身实力有限,努尔哈赤不愿过多树敌,数次故意以其他借口将来暗杀他的刺客们放走。六月,努尔哈赤为噶哈善哈思瑚报仇,亲自统兵四百,攻打萨木占、纳木占、讷申、完济汉等把守的玛尔墩城。玛尔墩城是一座山城,三面为峭壁,难以攻克。双方战至第四天,努尔哈赤趁城中缺水、守备暂时出现松弛之际,派手下大将觉尔察·安费扬古从小路攀岩而上,一举攻克玛尔墩城。除讷申逃脱外,萨木占等均被努尔哈赤所杀。

九月,努尔哈赤听说董鄂部内乱,统兵五百,攻打其部长驻地齐吉答城,董鄂部长阿海闻讯聚兵四百死守。努尔哈赤用火攻,焚烧城楼以及城外庐舍。但城池将陷之际,天降大雪,努尔哈赤不得不班师回城。还师途中,努尔哈赤又向翁科洛城发起了进攻,仍采用火攻之策。努尔哈赤登上房舍向城内射箭,却被对方的神箭手鄂尔果尼、洛科接连射中,尤其洛科之箭正中其颈部。努尔哈赤血流不止,几度昏厥。主将受伤,只能撤退。努尔哈赤伤愈后,再攻翁科洛城,城陷后俘获鄂尔果尼、洛科,众将建议杀之以报一箭之仇,但努尔哈赤有感于二人之勇敢,纳入麾下、授以雍舜之职。

万历十三年(1585年)二月,努尔哈赤在对苏克苏浒部、董鄂部取得胜利之后,又剑指苏克苏浒部左邻之哲陈部。努尔哈赤以披甲兵二十五、士卒五十攻打哲陈部界凡城,但因对手准备充分,努尔哈赤无所斩获。当回师至界凡南部太兰冈之时,界凡、萨尔浒、东佳、巴尔达四城之主率四百追兵赶来。玛尔墩城之战的败军之将、界凡城主讷申、巴穆尼等率先逼近,努尔哈赤单骑回马迎敌。讷申将努尔哈赤马策斩断,努尔哈赤回马挥刀砍中讷申后背,将其劈为两段,又回身一箭击毙巴穆尼。追兵见主帅阵亡,呆立一旁。努尔哈赤亲自殿后,用疑兵之计与其部属七人将身体隐蔽,貌似有伏兵一样仅露头盔。对方失去主帅,军心不稳,又担心有伏兵,因此不敢再追。

四月,努尔哈赤再率绵甲兵五十、铁甲兵三十征哲陈部,途中遇界凡等五城联军八百。面对十倍于己的敌军,努尔哈赤的五祖包朗阿之孙扎亲和桑古里卸下身上的甲,交给别人,准备逃跑。努尔哈赤怒斥二人后,与其弟爱新觉罗·穆尔哈齐、近侍颜布禄,兀凌噶四人射杀敌军二十余人。联军虽众,但畏于努尔哈赤一方之勇猛,士气大衰,纷纷溃逃。努尔哈赤追至吉林崖,大获全胜。努尔哈赤日后对这场战斗颇有感慨,称此为“天助我以胜之也”。

万历十四年(1586年)七月,努尔哈赤获悉仇人尼堪外兰居住在浑河部的鹅尔浑城后,率兵星夜兼程赶往该地,攻克该城后并未发现尼堪外兰。努尔哈赤登城瞭望,发现向城外逃窜之四十人中有一人疑似为尼堪外兰。努尔哈赤遂领兵去追,射杀溃卒八人,尼堪外兰趁乱逃往抚顺市。回到鹅尔浑城后,努尔哈赤得知尼堪外兰已经被抚顺明军保护起来,大怒,将城内十九名汉族斩杀,其余被俘虏的六名受箭伤之汉人则重新将箭插入伤口,令他们去向明朝边官报信,索要尼堪外兰。明朝见努尔哈赤逐渐势大,而尼堪外兰已毫无利用价值,决定不再对其进行庇护。努尔哈赤命斋萨等四十人前去取尼堪外兰,尼堪外兰见之欲躲,却已无退路,被斋萨等人当场斩杀,回去后将首级献给努尔哈赤。

万历十五年(1587年),努尔哈赤再攻哲陈部山寨,杀寨主阿尔太,又派额亦都攻打巴尔达城。至浑河,河水因涨潮无法淌过,额亦都以绳将士兵相互连接,鱼贯而渡。渡河后,额亦都夜袭巴尔达城,守军没有防备仓促应战,额亦都则率领士兵奋勇登城。额亦都身中创伤五十多处,依然不退,最后一鼓作气攻克巴尔达城。额亦都因此战获赐“巴图鲁”勇号。随后努尔哈赤领兵攻打洞城,城主扎海投降。至此,哲陈部完全被努尔哈赤吞并。

万历十六年(1588年)九月,苏完部长索尔果、董鄂部长董鄂·何和礼、雅尔古部长佟佳·扈尔汉率三部军民归附努尔哈赤,使其声势大震。努尔哈赤厚待来投之诸部首领,以索尔果之子瓜尔佳·费英东为一等大臣、将长女许配给何和礼、并收扈尔汉为养子,赐姓觉罗。后来,费英东、何和礼、扈尔汉与努尔哈赤刚刚起兵之时的麾下猛将额亦都觉尔察·安费扬古并称“五大臣”,成为努尔哈赤政权中的中流砥柱。其后,努尔哈赤再战兆佳城,斩城主宁古亲章京。同年,努尔哈赤攻克完颜氏(王甲)城,消灭了建州女真的最后一个对手完颜部。前后共历时五年,努尔哈赤完成了对建州女真的统一。

大败九部

万历十五年(1587年)九月,在统一建州女真的过程中,努尔哈赤在呼兰哈达与嘉哈河(二道河)、硕里加河(首里口河)之间的天然地势之处建造了费阿拉山城,有栅城、外城、内城三重。其后,努尔哈赤宣布制定国政、法令,自称“后金聪睿贝勒”,此时,努尔哈赤已由起兵时微不足道的“十三副遗甲”、数十人,发展为一万五千余部属的强大女真势力之一。

努尔哈赤以微末之力起家,故素来被自认为“世积威名”的海西众贝勒们所轻视。但随着努尔哈赤一统建州、逐渐势大,终于引起了海西女真的不安。哈达贝勒扈尔干、叶赫贝勒纳林布禄等试图以结亲的方式对努尔哈赤进行控制,但未能奏效。随后,以纳林布禄为首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诸部数次对努尔哈赤进行勒索,企图胁迫其割地以限制后金之扩张,均被努尔哈赤严词拒绝。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六月,见威逼恐吓无效,叶赫那拉氏纠结哈达、乌拉、辉发四部之兵去劫建州户布察寨。努尔哈赤闻讯率兵前来,追至哈达领地富尔佳齐寨时与哈达贝勒孟格布禄统领的哈达兵相遇。努尔哈赤亲自殿后,希望将敌军引入埋伏。这时追兵逼近,努尔哈赤一箭射中一追兵马腹。突然,努尔哈赤所乘之马受惊,几乎使其坠地,三名哈达骑兵趁势向努尔哈赤砍去。正在这时,觉尔察·安费扬古及时出现,将三人杀死。努尔哈赤整装坐定,一箭射中孟格布禄的坐骑,孟格布禄改乘其部下之马逃走。富尔佳齐之役,努尔哈赤胜利而归。

然而,海西贝勒贵族们不能接受这一失败,规模更大的一场战役爆发了。九月,以叶赫贝勒布寨、纳林布禄为盟主,联合哈达贝勒孟格布禄、乌拉贝勒满泰以及其弟乌喇那拉·布占泰、辉发贝勒拜音达里、蒙古科尔沁区部贝勒明安以及锡伯、卦尔察、长白山女真朱舍里、讷殷共九部联军三万人向后金进发。努尔哈赤获悉后,根据地形布置滚木礌石等防御工事后就寝入睡。其妻富察氏以为其恐惧乱了方寸,将其推醒。努尔哈赤表示,“人有所惧,虽寝,不成寐;我果惧,安能酣寝?前闻叶赫兵三路来侵,因无期,时以为念。既至,吾安心矣……”之后,努尔哈赤安寝如故。

第二日,努尔哈赤派出武理堪前去侦查,擒获叶赫那拉氏一卒。经讯问得知来犯之敌有三万之众。三倍于己的兵力使建州闻之色变。但努尔哈赤认为,对方人马虽众,但是首领甚多,调度杂乱不一,只要伤其头目一二人,便可将其击溃。九部联军先后围攻扎喀城、黑济格城,均不克,联军又被建州军在沿途设置的重重障碍工事所阻拦,首尾如同数段长蛇一样行至古勒山下。次日,努尔哈赤率兵马据险布阵,布寨、纳林布禄等率联军前来围攻。努尔哈赤命额亦都前去迎敌,将联军先锋暂时遏制。布寨被额亦都的挑战所激怒,挥刀驱骑而战,但战马被横木绊倒,布寨摔倒在地。泽州士兵吴谈趁势坐到其身上将之杀死。纳林布禄见其兄战死,昏倒于地,叶赫兵因此陷入混乱之中,他们收起布寨的尸体,救起纳林布禄,夺路而逃。其他贝勒、台吉见两位盟主一死一逃,士气涣散,也纷纷溃退。科尔沁区贝勒明安的马失陷于阵,慌乱之中竟然改骑一匹无鞍裸马狼狈狂奔。建州军从山上一拥而下,趁势掩杀,联军惨败,乌拉贝勒满泰之弟布占泰也被生擒。建州军一路追击至百余里之外的辉发部境内。至天黑,努尔哈赤收兵回城。

九部联军的惨败改变了后金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之间的力量对比,导致了海西后来的灭亡。努尔哈赤一战成名,“军威大震,远迩慑服”。明朝晋升其为左都督(或大都督)、龙虎将军,努尔哈赤则自称“女直国建州卫管束夷人之主”。同年,努尔哈赤以古勒山大胜之余威消灭了参与了九部联军的讷殷路。他命额亦都、噶盖等三将率兵攻打讷殷驻地佛多和山城,斩路长搜稳塞克什,又顺势征服了珠舍里部,再加上早前已经征服的鸭绿江部,努尔哈赤又完全将长白山女真纳入了自己的统治范围之内。至此,努尔哈赤起兵十年,“各部环满洲而居者,皆为削平。

击破哈达

哈达部因居所在哈达河(今清河)流域而得名,其地东临辉发、西抵开原市、南靠后金、北接叶赫那拉氏,在海西女真诸部中方位偏南,因从广顺关入明朝进贡而被称作“南关”。哈达在万汗王台为国主时期曾一度为女真各部之霸主。王台曾被明朝册封为右柱国、龙虎将军,封其二子为都督事,又赐大红师子衣一袭,深获倚重。王台有意一统女真诸部,但因为明朝既定的“分而治之”之策不受支持。王台晚年昏庸,追求享乐、偏信谗言,导致部属叛离,病死于努尔哈赤起兵前十个月。

王台死后,二子争位,哈达陷入混乱,至其幼子孟格布禄即位时,又接连遭到明朝、叶赫那拉氏的打击,走向衰落。对于这种情况,努尔哈赤采取分化瓦解之策,优待哈达来投将领。对于孟格布禄的骚扰虽然给以还击,但不主动采取攻势,以待更好时机。古勒山之战后,叶赫希望一统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遂出兵哈达。孟格布禄抵挡不住,便以自己的三个儿子为人质,向后金求援,努尔哈赤派瓜尔佳·费英东和噶盖率兵两千进驻哈达。叶赫见此,又不愿哈达倒向建州一边,便设计挑唆孟格布禄擒建州来援二将为人质,尽诛其人马,再赎回在建州做人质的三个儿子,叶赫许以孟格布禄所求之女,两家结盟。孟格布禄应允了。然而,机密泄露,努尔哈赤获悉后,决定出征哈达。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九月,努尔哈赤发兵攻打哈达,其弟爱新觉罗·舒尔哈齐自请为先锋,率一千兵为前部,直抵城下。哈达兵出城应战,舒尔哈齐见哈达城池坚固,人马众多,按兵不战。努尔哈赤怒道,“此来岂为城中无备耶?”话毕,亲自率兵攻城。城中射矢投石,建州兵死伤甚多,经过六昼夜围攻,才将哈达城攻陷,孟格布禄被扬古利生擒。努尔哈赤将哈达所属城寨全部招服,秋毫无犯,尽徙其部众返回后金孟格布禄也被带回泽州,起初对其礼遇,不久即以谋逆为借口将其诛杀。明廷派遣使者诘问,努尔哈赤为了缓和局面,将女儿嫁给孟格布禄之子吴尔古代,但仍将其软禁于建州。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朱翊钧遣使责令努尔哈赤送吴尔古代回哈达,努尔哈赤不得不从,只得护送吴尔古代返回哈达为贝勒。同年,哈达爆发大饥荒,吴尔古代不支,又向明朝求粮未果,只得求援于努尔哈赤。努尔哈赤趁势将哈达彻底吞并。至此,哈达正式灭亡。哈达的灭亡导致明朝失去其南关,而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女真之地也打开一个缺口。《明实录》对此评价到“(努尔哈赤)自此益强,遂不可制。”努尔哈赤收哈达人马编入后金户口,创建四旗,于两年后(1603年)迁至赫图阿拉故城并修扩城池,自称“建州等处地方国王”。

攻灭辉发

辉发部原居于黑龙江省流域,属尼玛察部,后迁徙至松花江支流辉发河,因地得名。统治家族本姓益克得里,后改那拉氏。传至王机褚时,招抚邻近诸部逐渐强大,始称国主。王机褚在辉发河畔扈尔奇山上筑城。该城有三重,凭险要地势而造,以坚固异常闻名。蒙古察哈尔省部扎萨克图汗土蛮曾经亲自率军攻打扈尔奇山城,无功而返。辉发东南两面与建州相邻、西接哈达、北与乌拉接壤。哈达灭亡后,辉发遂处于被泽州三面包围之势。

王机褚死后,由于其长子先死,长子之子拜音达里杀其叔七人自立,导致众叛亲离,其堂兄弟和部属纷纷逃至叶赫贝勒纳林布禄处避难。拜音达里遂将自己属下七员大将之子送至后金做人质,请求努尔哈赤助其稳定局势。努尔哈赤派兵千人镇压叛乱者,并安抚企图叛乱的部众。不过,拜音达里害怕与建州来往过于密切得罪叶赫那拉氏,并非真心想同建州结盟。不久,叶赫以送还其部属为条件,要求拜音达里取回人质,与建州解除同盟关系。拜音达里从之,但叶赫却没有如约归还其部众。拜音达里又转而向努尔哈赤赔罪,并求与建州结亲。亲事定下后,拜音达里又害怕叶赫怪罪,背约悔婚。拜音达里的这种摇摆于建州和叶赫之间的两面之策,终于给自己带来难以解决的麻烦。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九月,努尔哈赤以拜音达里两次“兵助叶赫”和“背约不娶”为由发兵攻打辉发。扈尔奇山城虽然坚固异常,但建州兵昼夜围攻,最后仍然攻入城中,拜音达里父子兵败被杀。泽州屠其兵、迁其民而还。辉发灭亡。

讨伐乌拉

乌拉部,统治者为那拉氏,与哈达同祖。因定居于乌拉尔河(今松花江上游)而得名。从始祖纳齐布禄起,九传至贝勒满泰。满泰曾参与古勒山之战,但大败而归,其弟乌喇那拉·布占泰被俘,被留居后金三年。后来,满泰被部民所杀,努尔哈赤扶植布占泰回乌拉继位。期间,布占泰之叔兴尼牙欲杀布占泰而夺位。布占泰依靠努尔哈赤的支持将兴尼牙击败,坐稳了乌拉贝勒的位置。努尔哈赤为笼络布占泰,曾五度与其联姻,七次盟誓。然而,布占泰素有“悍勇无双”之名,并不服输,总希望东山再起,与建州、叶赫那拉氏鼎足而立。他西联蒙古、南结叶赫,对建州形成夹击之势。《崇谟阁本《满文老档》——清朝开国历史见证》还记载布占泰称汗一事,正可以显示出他的野心,与建州产生矛盾也在所难免。于是,在双方同盟的六年后,摩擦发生了。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正月,东海女真瓦尔喀部蜚悠城主策穆特黑前来拜见努尔哈赤,述说其部在投奔乌拉后,屡次遭到布占泰的羞辱,希望可以归附建州。于是,努尔哈赤命令爱新觉罗·舒尔哈齐、长子爱新觉罗·褚英、次子爱新觉罗·代善、以及瓜尔佳·费英东佟佳·扈尔汉、扬古利三员大将率三千兵马即刻赶至蜚悠城收服部众。乌喇那拉·布占泰闻讯后,派其叔博克多率军一万余兵马前往截击。舒尔哈齐因与布占泰之姻亲关系,同部将常书、纳齐布止步于山上,按兵观望。当时大雪纷飞,扈尔汉、扬古利分兵保护投奔之部民后,率二百兵与乌拉军先锋在乌碣岩展开激战。随后褚英、代善各率兵五百从两翼夹击,乌拉军大败,代善阵斩乌拉主将博克多父子,副将常柱父子和胡里布兵败被俘。此役,后金军斩杀乌拉军三千余众,得马匹五千余、甲三千余,获得大胜。乌碣岩之战进一步地削弱了乌拉的实力,而且也打通了建州通往乌苏里江流域以及黑龙江省中下游之路,对后来招抚野人女真起到了作用。此战爱新觉罗·舒尔哈齐的按兵不动还成为日后努尔哈赤与之决裂的导火索。

努尔哈赤曾将讨伐乌拉比喻成砍大树,不可能一刀而断。因此对付乌拉的策略是尽取其所属城郭,而孤立其首都。不久,爱新觉罗·褚英爱新觉罗·代善等率五千兵再克乌拉之宜罕山城。万历四十年(1612年)九月,乌喇那拉·布占泰联合蒙古科尔沁部率兵攻打后金所属的虎尔哈路。同年十二月,努尔哈赤率五子爱新觉罗·莽古尔泰、八子皇太极亲征乌拉,建州兵沿乌拉河南下,连克河西六城后,兵临乌拉城下。努尔哈赤命令建州军攻乌拉城北门,焚其粮,毁其城门。布占泰见势不妙,再度乞和。他乘独木舟乌拉尔河中游向努尔哈赤叩首请罪、请求宽恕。努尔哈赤在痛斥布占泰的种种罪状后撤军返回建州。

努尔哈赤返回后,布占泰将怒火转移到了其两位妻子,努尔哈赤之女穆库什和努尔哈赤侄女额实泰等身上。乌喇那拉·布占泰曾以箭射向穆库什,随后又将她们囚禁。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正月,努尔哈赤以背盟、囚妻、送人质于叶赫那拉氏等理由,率爱新觉罗·代善、侄爱新觉罗·阿敏、大将瓜尔佳·费英东额亦都觉尔察·安费扬古董鄂·何和礼佟佳·扈尔汉等三万大军再征乌拉。建州军势如破竹,连下三城。对布占泰不满的贵族、乌拉孤立无援之部民均望风而降。布占泰率军三万驻守伏尔哈城,决定努尔哈赤决战。双方厮杀,乌拉大败,兵马十损六七。建州军一鼓作气直奔乌拉城,布占泰令次子达拉穆率兵防守。这时安费扬古一面用云梯攻城、一面命士兵拿出准备好的土包抛向乌拉城下,不久即与城墙高度平齐,后金军登城而入。努尔哈赤坐在西门城楼上,两旁竖起建州旗帜。布占泰大势已去,麾下之兵已不满百,见到建州旗帜夺路而逃。途中又被爱新觉罗·代善截击,布占泰仅以身免,单骑投叶赫那拉氏而去。建州攻占乌拉城,乌拉灭亡。努尔哈赤在乌拉停留十天,将包括布占泰诸子在内的众乌拉降民编成万户一同带回建州。

吞并叶赫

叶赫部以叶赫河(今通河)而得名,因从镇北关入明朝贡,所以又称“北关”。叶赫东临辉发、西连蒙古、南靠哈达及明之开原市、北则与乌拉相接。统治者本姓蒙古土默特氏,灭扈伦那拉氏后改那拉氏,定居海西。叶赫属下有十五部人马,以“勇猛、善骑射”著称。传至四世褚孔格为贝勒的时候,叶赫逐渐强大,因敕书数量分配之事常与哈达相互攻伐。在一次战斗中,褚孔格被哈达贝勒王忠所杀,叶赫遂与哈达结仇。到了褚孔格之孙杨吉、清佳砮为贝勒时,趁哈达内部混乱,对其发动袭击,报了杀祖之仇。但由于明朝支持哈达,杨吉砮、清佳砮不久即被李成梁计杀。布寨、纳林布禄即位后继续对哈达发动进攻,又被李成梁使用炮兵攻至叶赫那拉氏城中,布寨、纳林布禄乞合后作罢。此时正逢努尔哈赤刚刚崛起于建州,连遭重创的叶赫部希望在后金身上弥补损失,纠结九部联军发动古勒山之战,结果惨败,布寨被杀,纳林布禄不久亦忧愤而死。布寨之子布扬古、纳林布禄之弟叶赫那拉·金台吉继位后一方面连结明朝、蒙古、乌拉共同对抗建州,另一方面与建州结亲修好以拖延时间恢复力量。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努尔哈赤在吞并哈达、辉发的基础上再灭乌拉,乌拉贝勒乌喇那拉·布占泰单骑脱逃至叶赫。努尔哈赤三次向叶赫那拉氏索要布占泰,均遭到拒绝。九月,努尔哈赤率领四万大军攻打叶赫。建州军连克吉当阿、兀苏、呀哈、黑儿苏等大小城寨十九座,直逼叶赫东西二城。叶赫遂向明朝求援,明朝派游击马时楠、周大歧领兵千人带火器进驻叶赫。努尔哈赤见叶赫有备,于是焚其庐舍,携带降民返回后金。当时,努尔哈赤尚不愿与明朝决裂,征讨叶赫前甚至曾试图寻求明朝支持,他提议将自己的儿子爱新觉罗·阿巴泰及其部属三十余人送至明朝做人质,但遭到拒绝。

天命三年(1619年)正月,已建立后金朝称汗、正式与明朝分庭抗礼的努尔哈赤命大贝勒爱新觉罗·代善统领战将十六员、兵五千人驻守扎喀关以防明朝偷袭,自己则率领倾国之师攻打叶赫那拉氏。后金军连克叶赫大小城寨二十余座,焚其城,俘获了大量降民、牲畜、粮食和财产。叶赫再度向明朝求援,开原总兵马琳率全城之兵前往救援。努尔哈赤为避免腹背受敌,班师而回。作为报答,叶赫于同年三月作为明朝的北路军出兵参与了萨尔浒之战。然而,明军大败,无力再对后金发动攻势。努尔哈赤决定趁势发兵再征叶赫,并发誓不灭叶赫绝不还。

八月,努尔哈赤以爱新觉罗·代善爱新觉罗·阿敏爱新觉罗·莽古尔泰皇太极统率一军,谎称征讨蒙古,实则绕路奔袭叶赫那拉·布扬古驻守的叶赫西城;另一路由额亦都等假扮“蒙古兵”攻打叶赫那拉·金台吉驻守的叶赫东城。努尔哈赤则亲率大军将叶赫东城团团围住,彻底切断东西二城之间联系。叶赫东西二城均为山城,十分坚固,尤其叶赫东城有城四层、木栅一层,城内防御工事齐全。禁城中有八角楼,是金台石的家眷、财产之所在,是攻坚的重点所在。布扬古、金台石见后金兵到,出城迎敌,两军混战,叶赫那拉氏不敌,布扬古、金台石遂各自退入城中坚守。后金兵猛攻东城,先后毁其栅城和数重外城,但东城守军仍于内城死战,后金军不断用云梯猛攻内城,伤亡很大。努尔哈赤遂命将士挖其城墙,后金军冒着飞矢巨石,终于攻破内城。金台石见内城被攻陷,带妻和幼子登上八角楼。努尔哈赤让其子、也是叶赫那拉·金台吉外甥的皇太极对其劝降,被金台石拒绝。金台石举火自焚,未果,被后金军缢杀。叶赫那拉·布扬古见金台石已死、东城已陷,加之爱新觉罗·代善许以不死,遂开西城而降,但随后即被努尔哈赤以参拜不恭为由处死。明朝派来助战之游击马时楠等一千人也被全歼。后金对包括金台石、布扬古家眷在内的所有叶赫那拉氏降民“父子兄弟不分、亲戚不离、原封不动”地带回建州。至此,努尔哈赤消灭了扈伦四部的最后一个对手叶赫,将海西女真全部吞并。

征抚野人女真

明朝时期,在建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女真之北的黑龙江省乌苏里江流域还居住着东海女真、黑龙江女真诸部。因其与明朝互通往来较少、入贡不规律、发展较为落后而被明廷称统称为“野人女真”。它与建州、海西共为明朝中后期的女真三大部。

在努尔哈赤崛起初期,因建州东西南北分别被朝鲜、叶赫、明朝、乌拉四面包围,不便轻易发动大规模长途奔袭战,仅在图们江流域对东海女真进行征讨,臣服瓦尔喀、窝集等部,许多首领入贡或率部投靠后金。乌碣岩之战,建州大败乌拉后,又打开了一条从北方进入乌苏里江流域滨海地区的道路,进而对黑龙江省女真虎尔哈、萨哈连、萨尔哈察、使犬、使鹿、索伦等部进行多次征讨,颇有斩获。至天命十年(1626年),努尔哈赤大体上控制了野人女真诸部,对后来皇太极最终完成对野人女真的征服打下了基础。

影响

努尔哈赤的统一战争,结束了女真族长期分裂混战的局面,随着势力的逐渐扩大,努尔哈赤的名号亦逐步从“聪睿贝勒”发展至“后金建州卫管束夷人之主”、再称“建州等处地方国王”、再到蒙古国上尊号“昆都伦汗”。而明朝对努尔哈赤的野心浑然不查,甚至在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国的前一年,辽总督还向朝廷奏称其“唯命是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故城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成为后金大汗,年号天命

评价

努尔哈赤凭著坚强的意志、超人的智慧、卓越的军事才能,以外交争取与军事进攻相结合,采用远交近攻、分化瓦解、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等策略,仅以遗甲13副起兵,经过36年的艰苦征战,最终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最终赢得了统一战争的胜利,堪称奇迹。

清史稿》对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的作用评价说:“太祖杨荣国智勇,神武绝伦。蒙难艰贞,明夷用晦。归附日众,阻贰潜消。自摧九部之师,境宇日拓。用兵三十馀年,建国践。”

参考资料

北方教育,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的战争.www.northedu.com.cn.2010-05-10

“十三副遗甲”含恨起兵.中国台湾网.2014-12-03

《清史稿·太祖本纪》.国学网.2014-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