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罗区
新罗区,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龙岩市下辖区,地处龙岩市中东部,东连漳平市,东南与漳州南靖县交界,西南与永定县毗邻,西接上杭县,北邻连城县和三明永安市,区域面积2678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新罗区常住人口有85.5万人。截至2023年,新罗区下辖10个街道、10个镇。区人民政府驻东城街道龙川东路45号。
新罗区地处闽西丘陵地带,地势西北、东南部较高逐渐向东北、中部倾斜,地貌以中山为主。新罗区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春夏湿润多雨,夏长冬短,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在夏、商年代,现新罗区境域属扬州。晋朝太康三年(282年),境内设苦草镇。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升苦草镇为新罗县。唐天宝元年(742年),改新罗县为龙岩县。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县城扩建工程完工,县城初具规模。1929年9月15日,成立第一届县苏维埃政府。1981年9月21日,龙岩县改为县级市。1997年,撤销县级龙岩市,设立新罗区,新罗区属龙岩市市管辖。
新罗区是闽西经济中心,也是“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百强”“中国百强工业区”,其主导产业有机械装备、新能源新材料、农副产品加工等。2022年,新罗区地区生产总值1182.28亿元;三次产业比为4.5:47.2:48.3;人均GDP138684元。
新罗区是河洛文化和客家文化的融合地,龙岩采茶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静板音乐、饶平吹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龙岩市工农银行旧址、典常楼。新罗区是中国生态旅游百强区,旅游资源以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为特色,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有龙硿洞风景名胜区;红色旅游景点有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东肖红色旧址群景区等;生态旅游景点有培斜福海龙乡、七彩蓝田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景区等。
名称来历
新罗区名字源于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所设的新罗县。1996年,龙岩撤地改市设区,复原县名称新罗区。而“新罗”二字得名有两种说法。一说名于长汀县境内的新罗山,新罗山约在长城西篁竹岭至留祖师峰一带。另一种说法是,新罗一名可能由长汀县北、赣江源头“新乐山”讹音而来。因民国《长汀县志·山川志》载新乐山即篁竹岭。古代汉人由赣州市入闽西,那一带的山峰最早从汉人那里得到了名字。新乐山地处闽赣之间,给南迁汉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被借用为闽西第一个县名。
历史沿革
先秦至南北朝
在夏、商年代,现新罗区境域属扬州,西周时属“七闽”地,东周为越国地,秦属闽中郡,汉初为南海王织的封地。三国属吴建安郡。
西晋太康三年(282年),境内设苦草镇,隶晋安郡新罗县,新罗县治所在今长汀县境内。
刘宋泰始四年(468年),晋安郡改为晋平郡,新罗县撤销,苦草镇属晋平郡。梁天监年间(502~519年),为南安郡地;梁大同六年(540年),属南安郡龙溪县。
隋朝至宋元
隋初,属南安县。隋大业三年(607年),属建安郡龙溪县。
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因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置汀州,升苦草镇为新罗县,隶始建的汀州。天宝(742年),因城东翠屏山有名胜龙岩市洞,改新罗县为龙岩市。因其辖境地旷人稀,居民不足三千户,依唐制为中下县。唐大历十二年(777年),因龙岩县至长汀县无水路,到漳州市有九龙江可通航,龙岩县改隶漳州。
五代十国,宋及元初仍隶漳州,元代中后期隶漳州路。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十一月,漳州陈机察农民军八千人攻龙岩,活捉守将千户张武义,与枫林族农民军汇合,福建省行省派兵镇压。
明清
明代至清代,隶漳州府。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知县郑俊主持在新陂下游修筑水陂,灌溉铁石洋等田地,民称“郑陂”。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沙县邓茂七起义军部将杨福率军数万人进军龙岩,在铁石洋大败官兵,占领龙岩城。明成化八年(1472年),知县韦济主持开辟龙岩市城西北郊,扩大旧城;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知县伍星奎主持完成扩建工程,县城初具规模。
清顺治三年(1646年)四月,龙岩黄德纯、吴宛遂等集众万人攻城,为漳州郡参将颜荣、总兵洪政率军打败。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闽浙总督为加强统治,奏请朝廷,获准将龙岩县改为直隶州,辖漳平、宁洋县。清同治三年(1864年)九月十二日,太平天国天京陷落后,侍王李世贤、来王陆顺德率领的太平军于占领龙岩城;同年十月,李鸿章令福建省延邵道道台康国器进军龙岩;经多次激战,于次年一月二十三日,太平军占领4个多月的龙岩城失守。
中华民国时期
1912年,废府州制,行省、道、县制。1913年3月,龙岩废州复立龙岩县。
1929年6月1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攻克龙岩城;同年6月21日,成立龙岩县革命委员会;7月间,经自下而上民主选举,建立各级苏维埃政府。同年8月16日,国民党军张贞部占据龙岩城,县革命委员会撤至大池、小池。同年9月6日,朱德率红四军二、三纵队复克龙岩城。同年9月15日正式成立第一届县苏维埃政府。
1933年11月20日,“福建事变”后,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龙岩县属龙汀省。
1934年,福建省实行行政督察专员制,龙岩县属第七行政督察区,为专员驻在县。1935年,改为第六区。1937年,复为第七区。
1949年9月1日,龙岩县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1月10日,成立龙岩县人民政府,属福建省第八行政专员公署。
1968年10月,成立龙岩县革命委员会;同年11月,属龙岩专区。
1970年,龙岩专区改称龙岩地区,龙岩县属龙岩地区。
1981年1月,撤销县革命委员会,复为龙岩县,仍隶龙岩地区行政专员公署。1981年9月21日,龙岩市改为县级市。
1997年,撤销龙岩地区,设立地级龙岩市;撤销县级龙岩市,设立新罗区,新罗区属龙岩市管辖。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新罗区地处龙岩市中东部,介于东经116'40'29″~117°19'57″,北纬24°46'35″~25°34'49″之间,东连漳平市,东南与漳州南靖县交界,西南与永定区毗邻,西接上杭县,北邻连城县和三明永安市。东西宽66千米,南北长89千米,东至白沙镇半岭,西至大池镇大和坑,南至适中镇温庄,北至白沙镇吕凤。区域面积2678平方千米。
气候
新罗区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春夏湿润多雨,夏长冬短,夏无酷暑,多偏南风;冬无严寒,多偏北风。多年平均气温20.3℃,1月平均气温12.0℃,极端最低气温-5.6℃(1955年1月12日);7月平均气温27.4℃,极端最高气温39.0℃(1988年7月18日)。平均气温年较差15.4℃。日均气温均在0℃以上,气温日较差不大。无霜期年平均291天,最长达347天,最短为224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721.8小时,年总辐射121.81千卡/平方厘米。常年主导风向为北北东风,次主导风向为南南西风,冬季主导风向为北北东风,夏季主导风为南南西风,平均风速1.84米/秒。
新罗区年平均降水量为1738.7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40天,最多为160天,最少为120天。极端年最大雨量为2690.3毫米(1961年),最小雨量为1120.9毫米(1971年)。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5月到6月的梅雨季节,其中6月降水最多。根据逐月降水变化情况,可以分为春雨季、梅雨季、台风雷阵雨季和少雨季。春雨季在2~4月,季降水量为380~500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21%~27%。梅雨季在5~6月,季降水量为550毫米~650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33%~38%。台风雷阵雨季在7~9月,季降水量为390~500毫米,占年总降水量的25%~30%。少雨季从10月到次年1月,降水量为180毫米~250毫米,占年总降水量的11%~14%。
地质
新罗区位于南岭东西构造与华夏系的复合地区,出露地层有远古生代到新生代第四系的各个地质年代,中生代燕山运动而侵入的岩浆岩地层有较大面积分布。成土母岩主要有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泥质岩、砂质岩、大理石等六大类,其中以酸性岩分布面积最大。
新罗区位于呈北北东向展布的龙岩市南拗陷带东侧,次级构造为大田一龙岩拗陷,表现形式为漳平一龙岩复式向斜。北北东向的政和一大埔深大断裂带从新罗区的东侧部位经过,其影响宽度在本区长度120千米,宽约40~60千米,总体走向北东30°~35°,由一系列平行分布的陡倾角次级断裂组成,为宁德市燕山期与闽西北隆起带及闽西南拗陷带的分界线,断裂带两侧地层沉积差异较大并伴有后期花岗石侵入;表现为北东向的次级构造发育。此外,新罗区中南部为龙岩山字形构造影响区,表现形式为局部环状构造分布,压性断裂较为发育。
地形地貌
新罗区地处闽西丘陵地带,地势西北、东南部较高逐渐向东北、中部倾斜,地貌以中山为主,间有低山、高丘、平地等,境域四周群山环抱,山岭河谷相间,北部玳珀岭、中西部采眉岭、东南部博平岭呈带状分布,九龙江北部两大支流龙门溪(雁石溪)、藿溪呈“丫”字形贯穿全境,形成“三山夹二谷”的地形。辖区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140余座;最高点为岩顶山,位于江山镇与上杭县步云乡交界处,海拔1815.2米;最低点位于龙川与万安溪交会点下游的苏坂乡金鸡潭,海拔170米。
水文水利
水文
新罗区境内河道属九龙江、汀江两大流域,其中九龙江流域面积2543平方千米,占境域总面积的95%:汀江流域面积135平方千米,占5%。主要河道有一级河龙川、藿溪、柳溪3条,总长203.4千米;二级河有九龙江流域的丰溪、小溪、蒋武川等18条,总长628.5千米;三级河234条,总长1288.6千米;四级河673条,总长1618.5千米;河流总长度3679千米,河网密度1.4千米/平方千米,年径流总量29.6亿立方米,年排涝量9.8亿立方米,年最大排涝量13.1亿立方米。河流均具有山地性河流的特征,比降大,流量变化大,一般3~8月为丰水期,11月至翌年2月为枯水期。境内最大河流为龙川,从西至东流经小池、龙门、北城等地,长101千米,流域面积1459平方千米,年均流量51.2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小池溪、丰溪、小溪等。
水利
截至2022年,新罗区共有公益性小型水库18座,分布于7个镇,其中中型水库2座,小(一)型水库6座,小(二)型水库12座,大多数水库建于六七十年代,且水库大坝多为土坝。
黄岗水库位于新罗区红坊镇北洋村,是九龙江支流雁石溪红坊溪上游的一座中型水库。其坝址以上集水面积为47平方千米,下游是龙岩市中心城区。水库工程始于1971年12月,基本建成于1976年,主坝为均质土坝,坝高47米,坝顶长115米,总库容为2860万立方米。黄岗水库功能以灌溉和供水为主。
何家陂水库位于新罗区小池镇何家陂村,是九龙江北溪水系雁石溪支流龙门溪上游的一座中型水库。水库工程于2010年6月开工,2014年9月投入使用,主坝为砌石拱土坝,最大坝高67.5米,总库容2162万立方米。水库以上集水面积43.6平方千米,下游是龙岩市中心城区所在地。该水库具有防洪、供水、灌溉、环境用水等综合效益,水库日供水量达3.8万吨,灌溉面积达10285亩。
土壤
新罗区土壤主要有红壤、黄壤、紫壤和山地草甸土四大类。其中,红壤分布最为广泛,占据了山地面积的77.96%。黄壤分布面积次之,占山地土壤总面积的17.32%。紫色土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带,是一种典型的岩性土壤类型,占山地土壤总面积的4.54%。而山地草甸土则主要见于海拔1200米以上的平缓、潮湿地带,分布面积最小,仅占0.18%。此外,新罗区的土壤类型垂直分布特征明显。在海拔750~900米之间,主要有红壤、暗红壤、水化红壤、粗骨性红壤、黄红壤等;而在海拔900~1400米的地段上,则分布着黄壤、粗骨性黄壤等。山地草甸土是新罗区垂直方向分布海拔最高的一个地带性土壤类型,主要见于海拔1400~1800米之间的平缓地带。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新罗区共有耕地9356.0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54%;种植园用地2588.08公顷,占0.98%;林地228038.08公顷,占86.23%;草地1717.11公顷,占0.65%;湿地99.60公顷,占比几乎为0;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3506.70公顷,占5.11%;交通运输用地4805.31公顷,占1.82%;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4357.30公顷,占1.65%。
矿产资源
截至2021年,新罗区已发现矿产资源45种,已探明储量矿产有无烟煤、铁、、高岭土等16种,占龙岩市探明矿产的45.7%;保有储量居福建省前三位的矿种有煤、铁、钼、高岭土、水泥用石灰岩、水泥用黏土、水泥用砂岩7种。其中煤炭探明储量3.11亿吨,主要有苏邦、翠屏山等矿区,苏邦煤矿有东、西、北3井,无烟煤总储量0.7亿吨;翠屏山煤矿无烟煤储量3246万吨;铁矿探明储量4.9亿吨,主要有马坑、中甲等矿区,马坑铁矿床探明储量4.77亿吨;石灰岩探明储量2.3亿吨,主要分布在中甲、麒麟岩、马岭、东宝山等11处;高岭土探明储量5425万吨,保有资源储量4643万吨,东宫下矿区面积10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二大优质高岭土矿床。开发利用的矿种主要有煤、铁、水泥用碳酸钙、高岭土、建筑用石料等;其中有采矿权的有43个,探矿权的有7个。
森林资源
截至2022年,新罗区有林地6366亩,林木蓄积量48987立方米,其中一般用材林2734亩,短轮伐桉树3632亩。截至2023年,新罗区森林覆盖率高达79.8%。
水资源
2021年,新罗区年降水量1175.6毫米,折合水量31.86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量为9.6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3.52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为1135.3立方米。新罗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在龙岩市域内仅次于连城县县,位居第二,占龙岩市地下水资源量的15.13%。
生物资源
新罗区水产养殖常用水生植物有芜藻、紫背厚萍、浮莲等8种;常见乔木有楠木、马尾松、黄山松等20种;此外擦树、拟赤杨、泡桐等也零星可见。竹林主要是孟宗竹。常见药用植物有乌药、黄桅子、桃金娘等。茶果林主要有茶树、油茶、柑桔、桃、李、梨、枇杷、板栗等。
新罗区鱼类有13科53种,以鲤科鱼类为主,共22种,占41.5%。常见的经济鱼类有草鱼、鲢鱼、鱼等11种,其中以草鱼、鲢鱼、鳙鱼、青鱼、鲤鱼为主要养殖鱼类。优质鱼类主要有倒刺鲃、鳜鱼、鳗鲡等。养殖用底栖生物主要有水蚯蚓、丰年虫、虾蟹类和水生昆虫幼虫等。
生物多样性
动物
新罗区有野生动物500多种,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梅花鹿、水老鹳、穿山甲等12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短尾猴、熊瞎子等36种。
植物
新罗区有植物142个科1383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南方红豆杉、、银杏、水杉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福建柏、金毛狗、樟树、花榈木、楠木等。截至2022年,新罗区共有古树群36群349株,其中岩山镇玉宝村的细柄蕈树古树群落是福建省重点古树群落,该古树群有细柄树古树32株,其中最老古树树龄200年以上、树高33米、胸围560厘米。
生态功能区
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武夷山脉南段东南坡与戴云山之间的玳瑁山主体部分,上杭县、连城、新罗三县(区)的毗连地带。该保护区成立于1985年,1988年5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为22168.5公顷。主要保护对象是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区还建设了华南虎繁育基地和华南虎野化训练基地。
自然灾害
新罗区主要自然灾害有暴雨、台风、干旱、寒潮、泥石流、冰雹等。小旱出现概率或三年一遇或两年一遇。大旱以白沙为最多,约四年一遇。最大一次干旱为1962年10月上旬到1963年6月上旬连早,大多公社水稻田无法种植。洪涝一般出现在5~8月的梅雨和台风雨季,1947年6月15日大暴雨,洪水人城,中山路成河,新罗区伤亡甚众,为百年罕见。最大一次水灾为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六月二十日,冲毁龙津石桥,东西城门崩塌,城西田园房屋淹没,溺死百余人。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新罗区下辖10个街道、10个镇。区人民政府驻东城街道龙川东路45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末,新罗区户籍总人口有62.1万人;户籍人口中男性30.5万人,女性31.6万人,男女人口性别比为96.52;出生人口5090人,人口出生率8.20‰;死亡人口1957人,死亡率3.15‰;人口自然增长率5.05‰;常住人口有85.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85.93%。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新罗区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7.19万人,占20.42%;15~59岁人口为55.49万人,占65.92%;60岁及以上人口为11.49万人,占13.65%,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7.91万人,占9.40%。
民族
新罗区常住人口以汉族为主。截至2011年末,汉族人口达66.33万人,占98.9%;有畲族、苗族、土家族、侗族等43个少数民族,人口7736人,占总人口的1.1%;超过1000人的少数民族有畲、苗、土家3个民族,其中畲族2437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31.5%;苗族1261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16.3%;土家族1193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15.4%。截至2020年,新罗区少数民族人口共有11953人。
语言
新罗区主要方言有龙岩话和客家话。在新罗区境内,大部分地区使用龙岩市话,少部分地区使用客家话。龙岩话是闽南话的次方言,以新罗区城关方言为代表。龙岩话受到客家话的影响,其方言区位于闽南话区的边缘地带,地处山区,与外界交往较少,语言发展相对迟缓,具有独特的特点。客家话主要分布在万安、白沙、江山等几个乡镇的部分行政村,但使用人口逐渐减少,约2万余人,其中黄美接近上杭古田口音,合甲接近上杭溪口音,九里洋接近永定区口音。
宗教信仰
新罗区境内的宗教有佛教、基督教、道教三大教。明清时有太伯教,因传播不广、教徒甚少,后无人信奉。此外,各地还有许多人神信仰风俗,如妈祖、保生大帝等。
佛教于晋朝传入新罗区。新罗区境内分布有曹洞宗派、法眼宗派等寺院。2002年,佛教徒达2200人。截至2023年,主要佛教场所有江山雪云寺、龙岩洞龙泉寺、雁石东华山静慧寺等21处。
基督教传入新罗区始于1883年,两位英国基督教伦敦公会派来的牧师来到龙岩传播基督教。每个星期日,信徒们会去城区九一北路西门基督教堂做礼拜,包括唱诗、祈祷、读经和讲道。每年的圣诞节(12月25日),以及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礼拜天,他们会庆祝复活节,纪念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又复活的故事。到2002年,新罗区有教堂12处,信徒和慕道友达到3200多人。
道教传入新罗境内不晚于唐代。明末,张静轩从江西省学道回龙岩传教。道教徒又称道士,新罗人俗称为“师爷”。尊称道教创始人张道陵为“张天师”。道教徒大都从事“做师”“度厄”“打醮”“超度”等道教活动。截至2023年,新罗区共有东肖南灵宫、东肖八甲铁山庙、东肖邓天子庙3处道教活动场所。
经济
综述
新罗区是闽西经济中心,也是“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百强”“中国百强工业区”,其主导产业有机械装备、新能源新材料、农副产品加工等。2022年,新罗区地区生产总值(GDP)1182.2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57.7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71.54亿元;三次产业比为4.5:47.2:48.3;人均GDP138684元。
第一产业
新罗区是福建省花生和山麻鸭的主要产地;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水果主要品种有蜜柚、柑橘、葡萄等。渔业以水库、水塘淡水养殖为主。2022年,新罗区第一产业以牧业、农业为主;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98.62亿元。
新罗区是福建省优良蛋用型鸭种山麻鸭的主产地,牧业在新罗区第一产业中占绝对地位,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生猪产业链、新罗快大肉鸡产业链被列入新罗区农业重点产业。2022年,新罗区牧业产值77.02亿元,牧业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79.3%;肉蛋奶总产量达20.5万吨,其中肉类总产量19.3万吨,禽蛋1.2万吨,奶类53吨;生猪出栏88.3万头,家禽出栏8292.0万羽。
新罗区绿色农产品有“梅花山”特早熟蜜柑、胡萝卜、番茄等以及苏坂蜜柚、樟坑芦柑;农业在新罗区第一产业中位列第二位。2022年,新罗区农业产值11.11亿元,农业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10.4%;粮食总产量50977吨,其中稻谷产量44284吨;蔬菜产量139635吨。
第二产业
新罗区第二产业以机械制造、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截至2022年末,新罗区有规模以上企业450家。
新罗区是海峡西岸机械制造业基地,形成机械制造、环保设备和硬质合金等为主的机械制造工业体系,重点规划闽台硬质合金园、健身器材产业园、钢铁工业园、陶瓷工业园等产业园。新罗区是中国三大轮式工程机械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机械制造是新罗区主导产业之一,主要产品有轮式装载机、齿轮、变速箱、驱动桥总成液压油缸、叉车属具等,汇集了中国龙工、ST龙净、海德馨、侨龙等龙头企业。新罗区也是中国三大工业烟气净化环保设备制造业的研发和生产基地之一,汇集了龙净环保等龙头企业,主要产品有电除尘系列产品、电袋复合除尘系列产品等。2021年,新罗区规模以上机械装备制造产值达402亿元。其中,工程机械产值达115亿元、环保设备产值达126亿元、应急设备产值达13亿元。
新能源新材料是新罗区主导产业之一,该行业汇集了逢兴机电、通用恒泰电气、亿瑞电力等龙头企业。2023年,新罗区签约了新能源高纯碳基材料、龙净新能源、龙净光伏发电等6个新材料新能源项目,总投资达106.1亿元。
第三产业
新罗区第三产业以商贸物流、旅游业为主。
新罗区罗桥批发市场、中山路、西安路、九一路、曹溪路等区域形成品牌、名牌代理商圈;闽西交易城已建成闽粤赣结合部大型综合物流商贸中心;卡麦龙、来雅百货、美凯龙、大润发、苏宁易购等知名商贸零售企业相继落户境内;中央苏区金融街暨恋城1908文创街区、京华中心、卡车大世界等相继建成开业。2022年,新罗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9.3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5.6亿元,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06.4亿元。
新罗区以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省级全域生态旅游示范区为创建目标,培斜村入选了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紫金山体育公园、小池培斜村、适中七彩蓝田创建为国家AAA级景区,新创江山村美等4家省级旅游特色村、白沙营边等6个村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2022年,新罗区旅游营业收入125.76亿元,共接待游客1101.07万人次,国内旅游人均花费1142元。
经济功能区
新罗区境内经济功能区有龙岩经济技术开发区。龙岩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8年7月,2012年3月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包括东肖、红坊、高陂镇三个开发片区,横跨新罗、永定两个区域,总面积25.37平方千米。开发区主导产业有机械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医药与大健康等。截至2022年,开发区拥有600多家企业,其中82家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为上市企业。该区是国家高技术转化应用示范基地主体园区,也是省级绿色开发区和安全园区。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3月,新罗区有全日制学校296所,其中完中3所,初中1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小学61所,教学点7所,持证幼儿园200所,职业学校1所,民办学校3所;有教职工6711人。在校学生数145758人,其中:高中7145人,初中23900人,小学69685人,幼儿园40885人,职业学校4143人。
龙岩学院位于新罗区东肖北路1号,是一所一流应用型建设高校。学校创办于1958年,前身为龙岩师范专科学校,后经多次调整,于2004年升格为龙岩学院。学校规划教育用地面积1300多亩,校舍建筑总面积45万平方米。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涵盖文学、理学、工学等八大学科门类;有本科专业43个,形成了“一体两翼”的学科专业布局。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是由龙岩市委、市政府举办的公办高职高专院校,前身为闽西职业大学。学校拥有3个校区,占地56.24公顷,建筑面积35.83万平方米。学校下设7个二级学院、1个中职学校、1个校内合作办学学院,拥有43个高职招生专业和8个中职专业。学校曾获得福建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示范性高职院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等称号。学校还被确定为全国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院校和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
卫生健康
截至2022年,新罗区卫生医疗机构共661个;卫生技术人员10041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644人,注册护士4890人;共有福建省龙岩市市第一医院、龙岩市第二医院、龙岩市第三医院等12家医院。截至2022年,新罗区实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73.9%,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81.2%、82.2%,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9%以上。
龙岩市第一医院是新罗区唯一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三级甲等医院、福建省4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之一。医院始建于1919年,由总、分两院区组成。其中龙岩市第一医院总院位于新罗区九一北路105号,占地面积4.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3.8万平方米。心血管内科、血液内科、内分泌科等7个学科为省级重点专科。
龙岩市第二医院是大型综合性三级医院,位于新罗区北城双洋西路8号。医院前身为1898年创办的救世医院,1970年医院整体迁至龙岩,成为福建生产建设兵团一师医院,1977年由龙岩地区行政公署接管后改名为龙岩地区第二医院。2020年,龙岩市第二医院被中央文明委评为“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
科学技术
2022年,新罗区专利授权总数1991件,其中发明164件、实用新型1705件、外观设计122件;职务发明专利与非职务发明专利比例为90.2:9.8;有效发明专利量643件。截至2023年,新罗区共走出4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占龙岩新罗区12位的三分之一。新罗区境内科研机构有福建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等。福建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位于新罗区龙腾北路205号,是龙岩市综合性农业科研单位,是龙岩市规模最大、专业设置齐全、科研能力雄厚的研究机构。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新罗区拥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数87个,其中一级公共大型图书馆1个,三级文化馆1个,二级博物馆1个,山歌戏传习中心1个,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63个,镇街文化站20个。
龙岩市博物馆是国家二级博物馆,位于龙岩市人民广场东侧,占地面积9900平方米,建筑面积38970平方米。建筑大楼采用了世界文化遗产永定客家土楼的元素,是龙岩中心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馆内设有《客家祖地》《美丽家园》和《龙岩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三个基本陈列展馆。截至2023年,龙岩市博物馆馆藏文物共有晚期智人及哺乳动物化石、石器、陶器等11060件。
龙岩图书馆是龙岩中心城区综合性公共图书馆,也是国家一级图书馆。图书馆始建于1956年,原馆址在中山中路,于2004年9月落成开馆,馆址位于新罗区溪南路10号,占地面积1430.0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546.64平方米。龙岩图书馆设有二楼服务大厅、读书驿站、少年儿童图书阅览室等十六个业务服务部门。
体育事业
新罗区每年定期举办的体育活动有端午节龙舟赛、千人栈道健步走、龙川杯桥牌赛、社区运动会、农民篮球赛等,其中端午节龙舟赛获福建省全民健身活动优秀活动奖。2023年,新罗区派出32名运动员参加了龙岩市第十七届运动会青少组三人篮球比赛四个组别比赛,获得4金3银,包揽了所有组别冠军。
新罗区主要体育场馆有龙岩市体育中心、龙岩市体育公园、海峡两岸(龙岩)体育交流基地等。龙岩市体育中心位于新罗区九一南路,占地面积7.2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87万平方米,可容纳观众2.5万人。体育场主要设施有400米标准跑道,9000平方米纯天然标准足球场。
社会保障
2022年,新罗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累计达5504户次7835人次,特困1229户次1229人次;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全年累计24001户次40736人次,五保10764户次,10876人次;养老金发放6.38万人,发放养老金13591.13万元;被征地农民新增参保520人,死亡暂停703人,新增养老补助金发放1633人,养老补助金发放2.53万人,发放养老补助金9783.98万元;年末城镇养老机构共21个,公建公营3个,公建民营8个,民办10个;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1742万人,完成全年任务数11400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人数3868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人数622人;发放失业保险金18981人次,2558.99万元,代缴基本医疗保险684.10万元,为19名农民合同制工人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12.48万元。截至2023年7月,新罗区共有养老机构19家,新罗区老人福利院、慈爱老年康养中心、新罗区康福托老院等19家,养老机构共有床位3064个。
人居环境
2022年,新罗区3条主要流域16个国、省控断面优良水质比例100%,I-Ⅲ类综合水质比例为100%;I-Ⅱ类优质水比例为31.25%;省控小流域16个断面优良水质比例100%,Ⅰ-Ⅲ类综合水质比例为100%,Ⅰ-Ⅱ类优质水比例为68.75%;全年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达标天数比例为99.5%,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46,在福建省排名前列;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为8微克/立方米、17微克/立方米、30微克/立方米和18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和臭氧特定百分位数平均值分别为0.7毫克/立方米和126微克/立方米。截至2022年11月,新罗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小区593个小区,设施覆盖22.38万户,建成投放点位774个,覆盖率87.1%。
交通
综述
新罗区是闽粤赣边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距厦门高崎国际机场1.5小时,龙岩冠豸山机场1小时;已进入厦门一小时经济圈,有漳龙铁路、南龙铁路、龙赣铁路、龙厦铁路、厦门-成都高速公路公路、双永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过境。2021年,新罗区完成公路客货运周转总量706774万吨千米,总量位居龙岩市市区第一。
公路
新罗区已形成以新罗城区为交通枢纽,衔接周边区县、辐射周边乡镇的交通路网体系。截至2022年,新罗区国省干线通车里程达2221.3千米,公路网密度达83.1千米/百平方千米,路网密度在龙岩各区县中居首位。新罗区主要高速公路有厦蓉、莆田—永定高速公路,其中厦蓉高速境内长65千米,双向四车道,有新祠、龙岩、龙岩西3个出口;莆永高速境内长61.4千米,双向四车道,有龙岩、龙岩南2个出口。另有高雄—成都公路、203省道、308省道等干线过境,其中319国道境内长79.77千米,南贯适中、经龙门,西出大池镇通往连城:203省道境内长73.79千米,经白沙、苏坂、雁石、铁山、红坊通往永定区。
铁路
新罗区有漳龙、南三龙、龙赣、龙厦等4条铁路过境,其中漳龙铁路境内长74千米,设龙岩、铁山洋、雁石等车站,通往漳平市、永定;赣龙铁路境内长25千米,设龙岩、小池站,通往赣州市;龙厦铁路境内长34.9千米,设龙岩、马坑站。其中龙岩站为龙岩市最大铁路客运站,也是福建省第三个高架候车室站,站房面积约2.5万平方米。
公共交通
截至2022年,新罗区拥有公交线路81条、空调公交车587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占92%,且均已安装金融卡支付设备。龙岩汽车客运中心为闽西最大的公路客运站。
人文
综述
新罗区是河洛文化和客家文化的融合地,民俗文化丰富,龙岩采茶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新罗区是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静板音乐、饶平吹等。举办的文化活动有采茶灯中国艺术节、适中孟兰盆盛会、苏邦元宵节“建幡”民俗节、东肖白土过“阎罗关”庙会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闽西工农银行旧址、典常楼。
文物古迹
新罗区是重要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县,截至2020年7月,新罗区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现金文物保护单位41处。截至2022年,新罗区有不可移动革命旧址55处,可移动革命文物995件套,烈士纪念设施总数764个,中国工农红军标语93条,列入长征文物资源17处。
闽西工农银行旧址位于新罗区城区下井巷街心广场东北侧,地处热闹地段,北靠清高山石壁,南临沿河路。该建筑建于1927年,由龙岩商人李连斋购置并开设商号为“泉利”的布店。建筑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132平方米。整体建筑是砖木结构,共有四层。1930年9月,为打破国民党对闽西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封锁,闽西苏维埃政府在此没收资本家财产,建立了闽西工农银行,于1930年11月7日正式开业。2013年,闽西工农银行旧址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典常楼位于新罗区适中镇中心村北,是一座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6年)的古建筑。典常楼总面积2526.71平方米,呈长方形平面布局,分为前楼和主楼两部分。主楼为四层生土夯筑,面阔42.75米,进深39.25米,高13.60米,顶部为单檐歇山顶,四角为双坡式。楼内设有中堂、上堂和下堂,形成完整的三堂屋。中堂是二层建筑,雕饰华丽,被称为酒楼。主楼内设有六部楼梯,可通往四层,每层之间有木质走廊相连,共有125间房间。前楼分为东、西两殿,是读书和学习的场所。前楼和主楼之间有两侧门相连。2006年,典常楼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3年,新罗区有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代表性名录的龙岩市采茶灯1项,以及被列入省、市、区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代表性名录的龙岩山歌戏、龙岩沉缸酒传承技艺、浮竹岭纸帘制作技艺等32个项目,区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7人。
龙岩采茶灯又名采茶扑蝶,是一种流行于龙岩城乡的民间歌舞。龙岩采茶灯明清时期就盛行于龙岩赤尾屿。采茶灯的曲谱是美山村林氏十七世祖从广东省传承而来。1859年,龙岩陈氏举行氏族大型活动时表演了采茶灯。采茶灯的基本舞步独特,称为“采茶步”。“采茶步”是采茶灯舞蹈的基本舞步,舞蹈通常有几十种花式,其中包括“篱花”“水波浪”“双水圈花”等。采茶灯采用龙岩方言道白和演唱。2014年,龙岩采茶灯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龙岩静板音乐是一种不使用锣鼓,以丝弦乐器为主的音乐形式。音乐旋律优美动听,演奏速度较缓慢,因此被称为静板音乐。这种音乐形成于清末年间的1901年,民国时期逐渐成熟,并在龙岩新罗城区和乡村广为流传。静板音乐常使用宫调式,较少使用微调式、羽调式、商调式和角调式乐曲。多数情况下,它的调性为G调或F调,即二胡拉52弦或63弦。静板音乐的特色乐器包括自制胡和吊柜。代表曲目有《将军令》《进金钱》《哭竹》等40多首。静板音乐主要应用于婚娶、寿诞、节日庆会、赛事活动和开业庆典。其传承主要是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在乡村乐队中进行的。2005年,龙岩市静板音乐被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习俗
东肖庙会是新罗区东肖镇民间传统节日,起源于乡民为婴幼儿祈福的活动。其中一个主要活动是“过关”。在正月十二这一天,母亲们准备好三牲,前往东肖镇龙泉村南灵宫祭祀阎罗天子。道士一边念经,一边不断喊着“过啊”“过啊”,祈求邪气消散,福寿延年。这就是所谓的“过关险”,简称“过关”。过关分为天关(白天进行)和地关(夜晚进行),大多数在晚上举行。宫庙旁的万年台会上演连台戏,四邻八乡的群众会前来赶集、走亲戚。
新罗区适中镇的“盂兰盆节”是一项为期半个月的民俗文化活动,通常在农历十月的甲、乙、丙三年举行。此活动旨在加强邻里团结,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族里平安。活动从农历十月初一开始,全乡居民都会参与其中。庆典活动包括试粉、斋戒、恭迎“圣王”等,其中最高潮的是十日至十五日的盛会庆典。居民们会在各自的活动点和家门口焚香朝拜“圣王”,并享用斋粿素类之物。2005年,适中镇的“盂兰盆节”被列入福建省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饮食
新罗区居民的饮食以大米干饭或稀饭为主食,辅之以麦制品及杂粮。新罗人爱喝汤,以鸡鸭白斩为“可惜”,设宴常上地方特色菜。居民饮食注重喝汤和汤的保健功效,主要有牛腩萝卜汤、苦抓汤、水鸭汤等。日常饮食注重三餐间的营养搭配,早饭以稀饭为主,午餐、晚餐以米饭为主。风味小食有“牛油渣米粉”、“果露双味糯米糍”、“豆花”(豆腐脑)等。名菜有“烊鱼”(用葱花、虾皮、花生仁、金黄流油咸鸭蛋、面粉等拌好,做成圆饼油炸后切块装盘,浇上香菇肉丝汤)、“什锦”(用面饼、糖冬瓜、肥肉丁、油葱、花生米、青金桔、白糖、鸭蛋等拼好,用蛋皮卷成,蒸熟切块装盘)。还有“八宝糖饭”、“姜丝鸡”、“五果汤”、“芥末生”(冷盘)等。
苦抓汤是新罗地方风味美食,同时也具有防病、治病的药物功能。苦抓汤以七寸头(大肠)煲苦抓为主要原料,用苦菜干和肥肠煮制而成。在夏秋季节,龙岩人更喜欢以苦抓煲七寸头来消暑降温。尽管苦抓煲七寸头后的颜色浓重且微带异味,但它的味道特别,引人食欲。
烊鱼是新罗的一道美食,主要由瘦肉、虾仁、葱白和面粉等原料制成。制作方法简单,将切碎的赤肉、虾仁、蛋等材料混合搅拌均匀。当油锅温度达到七八成热时,将混合好的原料捏成豆沙饼状,放入油锅中炸至金黄色。待冷却后切成块状,放入碗中蒸10分钟。起锅后,加入汤、味精和葱节调味,即可上桌享用。烊鱼的特点是清香可口,口感鲜美。
食锦是新罗一道传统名菜,由多种原料组成,包括白糖饼、冬瓜条、肥肉等。制作时将白糖饼、冬瓜条和肥肉切成丁,然后将花生米和山油柑切碎。接着打碎一个鸭蛋并搅散,将以上原料混合并加入面粉进行搅拌。然后再打碎两个鸭蛋并搅匀。在温火时,将蛋浆均匀地倒入锅中,制成蛋皮。待晾干后,将食锦切成1厘米厚的圆块,即可上桌。食锦的特点是香、甜、松。
特产
新罗区地方特产有龙岩山麻鸭、龙岩斜背茶、龙岩沉缸酒、龙岩咸酥花生等。
龙岩斜背茶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列福建十大名茶之一,是新罗区唯一入选《中国茶经》“地产名茶名录”的优质高山精品名茶。斜背茶以产于江山镇斜背村而得名,主产于新罗区江山镇。斜背茶属绿茶类,颜色绿中带黄,闻之清香,经开水冲泡后,茶杆不是横浮而是直立,咽后甘润微苦。2018年2月,龙岩斜背茶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
苏坂蜜柚是琯溪蜜柚的一个品种,具有皮薄、肉满、汁多的特点。苏坂蜜柚最早是从漳州平和县引进到苏坂乡等地试种的,然后在1992年开始在新罗区大面积推广种植。主要种植地点包括苏坂、雁石、白沙、龙门等乡镇。在1996年和1998年,龙岩琯溪蜜柚连续两次获得全国柚类科研生产协作会金杯奖。1999年11月,“苏坂牌“蜜柚获得中国第六次柚类科研生产协作会柚类商品综合评比金杯奖。除了本地销售,苏坂蜜柚的产品大多销往贵州省、成都市、上海市等地。
龙岩沉缸酒是新罗区地方名酒。其酿造历史悠久,诞生于今小池镇,明嘉靖年间(1552~1566年)已流行。1963年,首获国家金奖,列为全国十八种名酒之一和中华大名优保健酒之一。龙岩沉缸酒选用优质糯米,配以祖传药曲,用新罗泉优质矿泉水,采用传统工艺经陈酿而成”。沉缸酒民间传统酿造技艺已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风景名胜
综述
新罗区是中国生态旅游百强区,旅游资源以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为特色,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有龙崆洞风景名胜区、国家水利风景区梅花湖;红色旅游景点有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东肖红色旧址群景区等;生态旅游景点有培斜福海龙乡、七彩蓝田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景区等。截至2021年末,新罗区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家,国家AAA级旅游景区6家。
主要景点
龙硿洞风景名胜区位于新罗区东南约30千米的龙硿村。景区主体为石灰岩溶洞,洞长约2000米,宽约50米,高15米,分上下两层,由一个主洞和10个分洞构成,一条暗河贯通南北。洞口附近有一宽广约10余米的天然“休息厅”,可容纳30余人。洞内有三座并列的拱形门,门内即是主洞,称为“观音洞”,可容纳千人之众。洞中央有一座形似“观音菩萨”的钟乳石。洞中还有分洞,如“三仙洞”“天星洞”“石塔洞”等。2003年12月,龙硿洞风景名胜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东肖红色旧址群景区位于新罗区东肖镇。景区距离龙岩中心城区7千米,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主要由东肖革命烈士纪念碑、桐冈书院、邓子恢故居、新四军二支队司令部旧址、新四军第二支队纪念馆等组成。其中东肖革命烈士纪念碑为纪念后田暴动65周年而”建立。桐冈书院位于东肖镇中心小学内,占地面积1050平方米。1921年春,邓子恢、陈明、章独奇等在桐冈书院举办进步读书会。邓子恢故居又称隆德堂,建于清代,原是三厅二进式土木建筑。1896年8月17日,邓子恢诞生于此。新四军第二支队纪念馆位于仕峰厝旁,建于1985年8月,占地面积850平方米,介绍了新四军第二支队英勇奋斗的历史。2014年12月,东肖红色旧址群景区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七彩蓝田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是集农业观光、休闲、养生、科普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度假村,位于新罗区适中镇。景区生态资源丰富,负氧离子含量高。景区内有群山环湖,古树参天,种植有多种珍贵树木、优质水果和茶叶。景区有划船、滑草、水上儿童乐园、露营及户外拓展等娱乐项目,还有水果采摘、多肉种植、制茶、制香等DIY活动。景区设有康体中心、棋牌室、大型水上宴会厅、湖景别墅、汉式风情客房和各种规格的会议室。2018年3月,七彩蓝田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景区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著名人物
城市荣誉
参考资料
新罗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10-11
Projects in the "Innovation, Creation and Venturing" Park, Xinluo District, Longyan.福建国际投资促进网.2023-10-17
新罗概况.龙岩市新罗区人民政府.2023-10-15
统计用区划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23-10-15
2022年龙岩市各县(市、区)人口基本情况与城镇化水平.龙岩市人民政府.2023-10-15
福建龙岩市新罗区.语保工程采录展示平台.2023-10-15
2022年龙岩市新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龙岩统计.2023-10-11
龙岩市人均GDP突破12万元大关.龙岩市人民政府.2023-10-16
2022年龙岩市各县(市、区)全体居民家庭基本情况.龙岩市统计局.2023-10-17
龙岩市A级旅游景区一览表.龙岩市人民政府.2023-10-17
龙岩市新罗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新罗区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龙岩市新罗区人民政府.2023-10-16
新罗区城市特征.丝绸之路经济带.2023-10-15
新罗概况.龙岩市新罗区人民政府.2023-10-15
龙岩采茶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10-16
国务院核定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政府网.2023-10-16
福建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截止至2022年5月31日).福建省文物局.2023-10-16
福建省A级旅游景区名录(截止2021.12.31).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10-17
福建省A级旅游景区名录.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10-17
龙岩市新罗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的通知.龙岩市人民政府.2023-10-15
龙岩市新罗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的通知.龙岩市人民政府.2023-11-02
新罗区公益性小型水库物业化管护新模式.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3-10-15
防汛抢险知识:水库、病险水库及水库等级划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3-10-15
龙岩市水库管理中心简介.龙岩市水库管理中心.2023-10-15
新罗区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龙岩市新罗区人民政府.2023-10-11
访谈实录.龙岩市新罗区人民政府.2023-10-15
新罗区2022年度木材限额采伐指标下达统计表.龙岩市新罗区人民政府.2023-10-15
执笔写绿!新罗绘出最美生态画卷.新罗TV.2023-10-15
2021水资源公报.龙岩市水利局.2023-10-15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3-10-15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海口市林业局.2023-10-15
保护生物多样性·龙岩法院在行动 | 新罗法院:为“绿色活化石”打造“护身符”.澎湃新闻.2023-10-15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龙岩市人民政府.2023-10-15
绿色明珠 福泽万物 | 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福建梅花山自然保护区.2023-10-15
区领导赴西陂街道开展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检查.龙岩市新罗区人民政府.2023-10-15
不胜不归 铁腕治污——区人大、公安全力推进白沙镇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行动.龙岩市新罗区人民政府.2023-10-15
邱伟勤.龙岩市新罗区人民政府.2023-10-15
主题教育|新罗区政协主题教育第一次读书班集中学习研讨会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龙岩市委员会.2023-10-15
新罗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出炉!.新罗TV.2023-10-15
【第七次人口普查】我市各民族人口发展均衡稳定.龙岩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2023-11-02
宗教活动场所基本信息.国家宗教事务局网站.2023-10-15
龙岩市新罗区农业农村局关于区政协十五届 委员会第20231072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龙岩市新罗区人民政府.2023-10-15
新罗:深耕产业链条 聚力精准招商.东南网.2023-10-16
产业发展.龙岩市新罗区人民政府.2023-10-15
龙岩新罗区加快机械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确保“开门稳”“开门红”.福建人大网.2023-10-15
新春“开门红” 丨新罗签约6个项目 总投资106亿元!.新罗TV.2023-10-16
「全国百强看新罗」第二集:“红绿”相映绘就美丽新罗新画卷——文旅融合发展.新罗TV.2023-10-16
园区概况.龙岩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2023-10-16
产业体系.龙岩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2023-10-16
新罗区教育概况.龙岩市新罗区人民政府.2023-11-02
学校概况.龙岩学院.2023-10-16
学院简介.闽西职业技术学院.2023-10-16
龙岩市市区医疗机构基本信息.龙岩市新罗区人民政府.2023-10-16
新罗区扎实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龙岩市新罗区人民政府.2023-10-16
龙岩市第一医院概况.龙岩市第一医院.2023-10-16
龙岩市第二医院基本信息.龙岩市人民政府.2023-10-16
医院简介.龙岩市第二医院.2023-10-16
党报记者八闽调研行丨推动老区振兴的院士力量.福建日报.2023-10-16
2022年福建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招聘公告.南华大学就业创业网.2023-10-16
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简介.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023-10-16
市博概况.龙岩市博物馆.2023-10-16
龙岩图书馆基本情况.龙岩市新罗区人民政府.2023-10-16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公布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上等级图书馆名单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3-10-16
新罗区运动员在市运会三人篮球比赛中包揽青少组所有四个组别金牌.新罗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2023-10-16
龙岩市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目录.龙岩市体育局.2023-10-16
体育要闻.龙岩市体育局.2023-10-16
养老服务行业管理信息.新罗区人民政府.2023-11-02
2022年新罗区水环境质量状况.龙岩市新罗区人民政府.2023-10-15
新罗: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见实效,他们这样做…….新罗TV.2023-10-16
新罗概览.龙岩市新罗区人民政府.2023-10-15
闽西交通 非凡十年 | 十年勇毅前行 逐梦开路先锋——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罗区交通运输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武平交通.2023-10-16
龙岩铁路十年跨越发展纪实.龙岩市人民政府.2023-10-16
第三批“龙岩采茶灯”保护传承基地授牌仪式在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新罗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2023-10-16
新罗:加强革命遗址保护 让红色资源“活”起来.龙岩市人民政府.2023-10-16
新罗区文物保护单位情况一览表.龙岩市新罗区人民政府.2023-10-16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10-16
新罗静板音乐.福建省艺术馆.2023-10-16
龙岩山歌.福建省艺术馆.2023-10-16
龙岩适中孟兰盆节俗.福建省艺术馆.2023-10-16
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龙岩适中盂兰盆节俗.福建档案.2023-10-17
苦抓汤.新罗区人民政府.2023-10-17
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汇总信息查询(截至2022年2月2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2023-10-17
东肖红色旧址群.龙岩市人民政府.2023-10-17
龙岩旅游“七景区”强势来袭!第五站:新罗龙岩洞文化旅游区.龙岩市新罗区人民政府.2023-10-17
七彩蓝田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龙岩市人民政府.2023-10-17
张旭高.龙岩市新罗区人民政府.2023-10-15
杨世宁.龙岩市新罗区人民政府.2023-10-15
邱金发.龙岩市新罗区人民政府.2023-10-15
邱金声.龙岩市新罗区人民政府.2023-10-15
徐根竹.龙岩市新罗区人民政府.2023-10-15
【百县榜】“香季咖啡”2020中国县域网购百强榜.小康杂志社.2023-10-16
中国百强区发布:深圳南山排名第一!.新浪网.2023-10-16
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百强区发展报告(2020年).中国信通院.2023-10-16
水利部关于公布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的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23-10-16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命名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的通知.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司.2023-10-16
2021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发布.光明网.2023-10-16
集美获评省城市发展“十优”区.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政府.2023-10-16
2021年度福建省“十强”“十佳”“十优”县(市、区)名单公布.人民资讯.2023-10-16
仙游上榜“百强”!全国排名第24位.澎湃新闻.2023-10-16
2023年赛迪百强区榜单发布,苏浙皖35个市辖区上榜.澎湃新闻.2023-10-16
双喜临门!凭借绿色发展、投资潜力、科技创新,枣庄滕州、薛城入选!.今日头条.2025-03-09
2024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区,榜单来了!.百家号.2024-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