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捷克

捷克

捷克共和国(捷克语:Česká republika,英语:The Czech Republic),简称捷克,是位于欧洲中部的多党议会民主制国家,国土面积为7.89万平方千米,首都是布拉格(Prague),官方语言为捷克语。截止2022年底,捷克总人口为1053万。

捷克地处欧洲大陆的中部核心地带,全境大部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境内多山地,平原占国土面积的24%,山地面积约占71%,超过93%的面积在海拔200至1000米之间,主要有克鲁什涅山脉、克尔科诺谢山脉、伊泽拉山脉,孕育了众多河流,包括拉贝河(又称易北河)、伏尔塔瓦河。捷克是动物种类最丰富的欧洲国家之一,森林覆盖率为34%,在欧盟居第12位;有大约40000种动物,其中3/4是昆虫。在自然资源方面,捷克相对比较匮乏,种类及数量都比较少,但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都较为丰富。

捷克国家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3000年末期到达中欧东部的印欧人。5~6世纪,斯拉夫人西迁到今天的捷克斯洛伐克地区,公元830年在该地区建立了大摩拉维亚国帝国。9世纪末、10世纪上半叶在今捷克地区成立了捷克公国。1419~1437年,捷克地区爆发了反对罗马教廷、德意志贵族和封建统治的胡斯运动。1618年捷克爆发反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起义,被称为“三十年战争”。1620年,捷克被哈布斯堡王朝吞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瓦解,捷克与斯洛伐克联合,于1918年10月28日成立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1948年2月,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开始执政。1960年7月改国名为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1968年春,“布拉格之春”爆发。旋即苏、波、匈、保、民德五国出兵捷克斯洛伐克,镇压“布拉格之春”改革运动。1989年爆发天鹅绒革命,捷克政权更迭,由此转向实行多党议会民主制。1990年改国名为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1992年发生天鹅绒分离事件,捷斯联邦解体。1993年1月1日起,捷克和斯洛伐克分别成为独立主权国家。并在之后加入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与申根协议以及、欧安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成员国

捷克是中等发达国家,工业基础雄厚,外贸依存度较高。捷克使用本国货币捷克克朗,工业支柱是以汽车产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在机械、电子、化工和制药、冶金、环保、能源等行业都有着雄厚基础与竞争力。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捷克2022年GDP总量为2909.2亿美元,全球排名第47位;人均GDP为27638.4美元。在全球最具竞争力的140个国家和地区中,捷克排名第29位,得分71.2;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捷克营商环境排名第35位。捷克因地处欧洲中心的地理位置,交通区位优势突出,交通发达,线路密集。

捷克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拥有众多的历史古迹,共有17项世界遗产,境内荟萃了欧洲历史上几乎所有的建筑风格,其中布拉格老城是完整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首例,还拥有捷克克鲁姆洛夫小镇、人骨教堂跳舞的房子等旅游景点。捷克在历史上还出现过许多著名文学艺术家,如现代派文学和存在主义的先驱弗兰兹·卡夫卡、198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小说家米兰·昆德拉等。

名称

捷克共和国由历史上的波希米亚、摩拉维亚地区、西里西亚三部分范围组成。

历史早期,希腊人称这片波伊人的土地为“波海姆”(Boiohaemum)。在中世纪期间,用拉丁文写作的学者借用罗马地理学者的工作成果,命名这个部落为“波伊米”(Boemii),或称“波希马尼”(Bohemani),而命名他们的土地为波希米亚。在德语国家,这个地区被称作“波曼”(Böhmen)。之后凯尔特人在此处建立定居点,罗马领袖尤利乌斯·恺撒称之为“奥皮达”(oppida)。

捷克教士布拉格的科斯马斯(1054—1125年)在他12世纪的《捷克编年史》中写了一个虚构的斯拉夫领袖,名叫波希穆斯(Bohemus),并根据他的名字命名为波希米亚。这个神话演变为几个世纪来捷克历史幻想的中心元素,14世纪早期,其他编年史者将其改写成另一个故事,一个同样是虚构人物的切赫(Czechia)成为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土地的建立者。目前为止,有关“Čech”名称起源的解释暂未有统一答案。

历史沿革

早期历史

在公元前3000年末期,最初的印欧人沿着以高加索为起点经由黑海北部土地的路线到达了中欧东部。他们的到来恰巧与爱琴海地区欧洲早期文明的出现同步,与他们有关的乌涅提采文化是青铜器时代早期第一个地区性的文化。考古学证据显示他们使用金属生产武器和装饰品,这些东西在墓室或者更少见的石冢里经常与死者放在一起。铜质短剑燧石箭头、陶土杯以及类似物件作为男子的随葬品,臂环、手镯以及铜针或骨针与女性死者相伴。乌涅提采文化影响了欧洲中部的其他文化,传遍了德国的南部和中部以及波兰西部地区。

蛮族入侵

公元前4世纪中期,印欧凯尔特人到达波希米亚王国,将此作为他们占领地区的一部分。其中的一个部落——波伊人——在波希米亚定居,控制着这个地区,是这片土地上有记载的最早居民,而当时已经居住在这里的其他民族没有留下任何书面记录。凯尔特人为希腊人尤其是罗马人所熟悉,他们称这片波伊人的土地为“波海姆”(Boiohaemum)。中世纪时用拉丁文写作的学者借用罗马地理学者的工作成果,命名这个部落为“波伊米”(Boemii),或称“波希马尼”(Bohemani),而命名他们的土地为波希米亚王国。在德语国家,这个地区被称作“波曼”(Böhmen)。其他凯尔特人部落——沃尔卡—特克托萨季人和科蒂尼人——分别在今天的摩拉维亚地区斯洛伐克的土地上定居。

在公元前一千纪末,凯尔特人的统治崩溃了。捷克地方遭到来自北方的日耳曼族的马科曼尼人和跨德人部落的侵犯,并把这块土地短暂地吞并纳入马波德帝国。日耳曼各部落继续向南侵犯,有一个时期停留在斯洛伐克山地。在公元第一世纪的时候,捷克地方和斯洛伐克直接处于罗马帝国的势力范围,罗马帝国在马尔库斯·图拉真努斯皇帝时代(公元98-117年)开始修筑著名的“罗马防线”,这条防线的堡垒沿多瑙河一直延伸到巴尔干。斯洛伐克成为日耳曼人袭击罗马防线的基地之一,在公元166至180年之间,这种军事行动发展成为“马科曼之战”。当罗马帝国同大量向南侵入捷克地方的日耳曼人进行斗争的时候,这里古老的农业社会正在发生变化,进入历史上的斯拉夫人时期,这种变化由于原居第涅伯河与维斯杜拉河之间的斯拉夫人的大量迁入而加强起来。

斯拉夫人的到来

6世纪中期,新的关键历史力量在中欧的东部边界上酝酿。西罗马帝国在5世纪晚期的衰败和该地区日耳曼人口的减少,同时发生的历史事件还有希腊拜占庭帝国兴起以及基督教天主教(罗马)和东正教(希腊)的出现。6世纪和7世纪期间斯拉夫人的迁移给这片从欧洲中东部延伸到巴尔干半岛的地区带来了新的居民。斯拉夫部落发源自第聂伯河对岸,他们迁徙进入喀尔巴阡地区和多瑙河,占据了斯洛伐克摩拉维亚地区和波希米亚。充足的适合耕种的土地、广袤的森林以及已建立的贸易路线、道路和通行河流的利益都吸引着斯拉夫人,他们在之前占领的城镇定居下来,在拓殖过程中建造简陋棚屋,组成村庄,更多依赖于和平的农业事务而不是武力行动。这些新到达者自称为“斯洛韦尼”(Sloveni),以“斯洛沃”(Slovo)这一单词命名。这些定居者最初由独立的部落组成,操带有不同口音的同一种语言,渐渐地混合和吸收其他原住族群,发展成为更大的部落,而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为西斯拉夫民族——捷克人波希米亚王国人和摩拉维亚人)和斯洛伐克人,此外还包括在北方安置了自己土地的波兰人。

萨莫帝国

在四世纪下半叶,大规模的“民族迁徙”带来了匈奴人的数度入侵捷克地方,但并未能摧毁自古以来就居住在这里的斯拉夫人牢固的统治。最早的编年史作家写下了传说故事,从这些故事中可以使人想起当时在捷克境内的许多部落(例如多德比和兹里恰尼部落),以及他们的强固堡垒。这些部落的名称有的还保存在一些地名中。在几个世纪里,这些部落的统一过程由于一些外来事件,主要是在六世纪末和七世纪初多瑙河阿瓦尔人的入侵而加速起来。阿瓦尔人蹂躏了斯洛伐克,但在捷克地方遭到了抵抗。在公元620年以后不久,这些部落当中掀起了一次暴动,暴动者立萨莫为王。阿瓦尔人的争夺霸权的野心被粉碎了,随后由一个巨大的部落同盟建立起“萨莫帝国”。“萨莫帝国”的中心可能在摩拉维亚地区。它的领域可能一直延伸到卢齐支塞尔维亚人的领土(在今天的萨克森境内)和上奥地利——当时也是斯拉夫人的居留地。在公元658年萨莫卒后,关于他的“帝国”的命运便没有记载了。萨莫死后直至九世纪中叶,期间的历史是空白无记载的。

大摩拉维亚帝国

9世纪初,大摩拉维亚国在多瑙河中游和易北河上游建立。第一任王公是莫伊米尔一世(830—846年在位),首都在维列格勒。大摩拉维亚国的版图大体上包括摩拉维亚、波希米亚(捷克地区)、斯洛伐克以及鲁日查人和奥波德利人的土地。大摩拉维亚国地处东西欧之间,是东正教和天主教争夺的焦点。862年,第二任王公罗斯提斯拉夫(846—870年在位)请求拜占廷派出懂斯拉夫语的传教士到摩拉维亚传教。863年,拜占廷派出西里尔(原名君士坦丁一世)和美多德兄弟率领一个布教团到达大摩拉维亚国。他们是撒罗尼加的希腊人,懂斯拉夫语,并根据希腊文字母创制一套斯拉夫字母体系,称为“格拉果尔文字”。他们还把最重要的祈祷文译成撒罗尼加一带的斯拉夫语方言,即古保加利亚语,语言学家称为古教会斯拉夫语。这个布教团用斯拉夫语传教,做礼拜,斯拉夫人群众容易接受。870年,罗斯提斯拉夫政权被篡夺,其侄斯维亚托波克上台。新政权与罗马教廷关系密切,迫害希腊传教士美多德(西里尔于869年去世),将其逮捕后,进行严刑拷打。当地群众奋力救出美多德。885年美多德死后,拜占廷布教团全被赶出大摩拉维亚国。罗马雅威教势力在这里占据统治地位。906年,大摩拉维亚国被匈牙利人攻灭。

中世纪历史

波希米亚王国(或称捷克王国)

普什米塞王朝

公元895年,波希米亚各部落从摩拉维亚帝国脱离出来,并投靠巴伐利亚州的勒根斯堡教区当局,成立了以波希米亚为中心的捷克国家。捷克人在此时统治了居住在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地区的大多数其他部落,他们居住在本国的中部,以强固的布拉格城堡为中心据点。于是捷克人的名称慢慢就变成了这个国家的名称,当时的统治者是普什米塞家族。

普什米塞家族中第一个留下史料最多的是瓦茨拉夫(文采斯拉斯)亲王(在位时间为921—929年)。瓦茨拉夫是一个基督教皈依者,死于王位争夺之中。瓦茨拉夫死后不久,人们根据当时的信仰习惯,把他当作捍卫捷克独立和捷克民族的神灵。因而在整个中世纪,瓦茨拉夫的肖像都出现在象征捷克国家主权的标记上,人们把他的肖像刻制在印信、钱币、军旗和圣瓦茨拉夫王冠上,而颂赞他的颂诗载入了官定本教会圣诗里。

波列斯拉夫一世是瓦茨拉夫的兄弟,在他统治的时代(929—967年),捷克同神圣罗马帝国之间发生了激烈冲突,后者想要吞并捷克国家。捷克与神圣罗马帝国的冲突延续了一十四年,以波列斯拉夫的失败而告终。在波列斯拉夫一世的统治下,普什米塞王国完成了其早期的领土扩张,版图包括了波希米亚、摩拉维亚地区、克拉科夫,可能还包括了西里西亚和卢齐支,几乎和大摩拉维亚国帝国的领域一样。不久以后,捷克国家形成,在这个国家里建立了一个独立的教会组织,并于公元973年在布拉格成立了以波列斯拉夫二世(卒于999年)为首的主教区。波列斯拉夫一、二世两代出现了于强国地位的捷克国家雏形。

捷克王位并非由统治者的长子继承,而是传给王族中最年长者,这往往引起混乱,从而使得历代罗马皇帝有可能干预捷克国家的内部事务。十世纪至十三世纪的捷克历史,是反抗德意志封建主的长篇记录。在这过程中,德意志封建主并未能消灭捷克国家,而是迫使捷克在大部分时间内处于自己的藩属地位。由于历代罗马皇帝需要捷克君主帮助他们实现对外侵略政策,特别是在意大利方面的政策,因而给予捷克以各种优惠权利。由于公爵弗拉第斯拉夫二世派遣捷克军队帮助红胡子腓特烈皇帝围攻米兰,1158年他获得王号作为对他个人的册封。普什米塞一世利用神圣罗马皇位继承的纠纷,于1212年使新选出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承认其王号,王徽是“西西里金牛”。捷克统治者由此获得世袭国王称号。

从十三世纪起,捷克统治者作为选立德意志新君的七个选帝侯之首,在神圣罗马帝国方面享有一种重要的政治地位,捷克的君主们开始干预德意志帝国的内部事务,特别是在霍亨斯陶芬王朝沦亡以后出现的新旧交替帝位空悬时期(1254—1273年),这时帝国的势力大衰。在国王普什米塞二世(1253—1278年)统治的时代,他兼并了奥地利、斯蒂里亚、卡林西亚和卡尼奥拉公国,波希米亚王国的主权一直延展到亚德里亚海岸。普什米塞二世试图在波罗的海岸建立据点以便对波兰施加压力,参与了德意志骑士团对立陶宛的数次远征。普什米塞二世也曾经试图取得罗马帝国皇帝的宝座,但最终失败。

在普什米塞之子瓦茨拉夫二世(1278—1305年)的统治下,捷克王国已经成为了一个强国。他利用波兰封建主之间的冲突,乘机使自己被选为波兰国王。当1301年匈牙利的阿尔巴德王室继承无人的时候,他又使自己的儿子取得了匈牙利的王位。当时的罗马教廷不赞成捷克的策略。瓦茨拉夫于是同法兰西王国国王缔结盟约,借以抵制教廷的策略,这是历史上的第一个捷法条约。紧接着发生了争夺匈牙利王位的支持者之间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瓦茨拉夫二世采取了放弃匈牙利以求保持波兰的策略。然而在波兰,普什米塞王朝的统治并没有维持多久,在1306年瓦茨拉夫三世死后,捷克在波兰的统治宣告结束。

卢森堡王朝

在1306年至1310年的争夺捷克王位的四年斗争期内,捷克贵族的权势得到扩大。最后,卢森堡王朝的约翰最终被选立为捷克国王。为了争得王位,他曾被迫答应给予捷克贵族一系列的特权,在整个中世纪,这些特权变成了贵族的大宪章,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贵族有权征税。在卢森堡的约翰(1310—1346年)统治期间,贵族和僧侣阶级的权力日益增长。约翰王把他的大部分时间花费在向国外扩展的冒险行动上,只把捷克王国看作是征敛税收的来源,而将政府委诸封建寡头统治。他的领土扩张欲望驱使他越过阿尔卑斯山,并且一度占有了意大利北部的若干城市。他曾支持德意志骑士团侵略波兰的计划,并在百年战争中帮助法兰西反对英格兰。约翰王于1346年克莱西之役之中战死。

卢森堡的约翰之子查理一世(1346—1378年)统治时期,捷克对外贸易有了很大的发展。他实现了历代捷克王想成为神圣罗马皇帝的幻梦(查理五世的帝号是“查理四世”)。查理通过若干联姻关系和他的财政政策,把捷克国家的边疆延伸到西里西亚侯国和下卢齐支的其余部分,这个版图一直维持到1635年为止。其他兼并过来的领土,不久又丧失了,例如布兰登堡,以及远至纽伦堡的一些地区。在查理统治时代,德语作为一种书面语言的基础也已经奠定了。降至查理统治的末期,他的强大帝国开始碰到难关。查理四世在外交政策方面依靠罗马教皇,另外一方面,他于1344年在布拉格建立大主教区,以加强教会的地位,从而帮助教廷在捷克地方进行征敛以增加收入。有一个时期,教皇在西欧方面无法满足其财政需求,于是便把注意力集中于银矿矿藏丰富的捷克地方。教会内部的风气败坏,因为教会机关对所用人员只着重于理财能力而不问其道德品质,教会内部的风气败坏。在十四世纪的时候,教会拥有的土地占捷克全国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捷克市民们对教会中举行礼拜时公然进行交易的空前丑态,以及对繁苛的捐款和要求布施的僧侣的强索而感到激忿。此外德意志贵族也以教会的热心同盟者的姿态欺压捷克手工业者,企图插足于市政管理之间分得一份。不论在城市或在乡村,捷克低级贵族也都感到他们是被压在下面,在他们中间兴起了反抗教会的普遍浪潮,事实上这种反抗情绪在普通人民中间还要更加广泛。

胡斯运动的战斗力量是由普通人民当中产生的,而下级教士当时也曾在人们的意识形态方面进行了一些启发工作,因为在十四世纪末期,他们中间也开始指责教会的贪财和高级教士们的荒淫无耻行为。十五世纪初叶,教会反对派领袖布拉格查尔斯大学校长扬(约翰)·胡斯(约1371—1415年)相信,教会的堕落是由于把它养得太肥了。他告诉人们说,当教会的财产没有被剥夺以前,不论教会本身或者整个社会内部的任何改革都是不可能的,因为“狗打架是为了争骨头,把骨头拿走,它们就打不起来了”。

胡斯运动

胡斯运动是欧洲中世纪晚期最富有戏剧性色彩的历史事件。1378年教会大分裂以来,三个教皇并存于世,教皇的名誉一落千丈。各个天主教集团为了维持自己奢华的生活,肆意搜刮大众,教皇更是把捷克当作了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征收什一税,兜售赎罪券,激起了广大捷克人民的愤怒。德国封建主长期在波希米亚地区享有的特权为日益增长的民族意识所不允,西吉斯孟德对该地区王位的继承遭到了波希米亚人民的反对。改革教会的努力与阻止宗教生活世俗化的尝试结合起来,最终带来了一场广泛的社会和意识形态领域的革命。然而罗马教皇、想要继承波希米亚王位的匈牙利国王西吉斯孟德、德国封建主,他们为了各自的利益勾结在一起,扼杀了波希米亚地区宗教改革和社会改革的尝试。他们先后组织起了了五次大规模的十字军运动,持续时间长达十七年之久。这一时期内主要的战役有:1420年布拉格之役,1423年霍日采战役,1424年马勒索夫会战,1431年多马日里采战役,以及胡斯军内部自相残杀的里旁战役。

部分编年史作家认为胡斯运动持续了20多年,主要是因为,在十字军圣谕颁布之前有局部小规模的冲突,如:1419年的日沃霍什季(Zivohost)战役,苏多梅日采(Sudomer),波日奇(Porici)等战役。胡斯运动无论是在经济领域还是在仪式形态领域都有力的冲击了教会,高级教士的钱落入了小贵族和新兴市民的手里,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在整个15世纪波希米亚地区是唯一一个教堂势力几乎完全被摧毁的地区,教会在该地区的经济霸权直到17世纪才重新建立。

胡斯宗教改革

捷克人民对封建制度和德国贵族的不满,集中表现为对教会的仇恨。从14世纪后期起,捷克人传教士经常用捷克语布教,揭露教会的黑暗和罪恶,攻击德国人高级教士的奢侈腐化。这种宣传受到群众的欢迎。捷克教会改革的思想家和爱国者扬·胡斯(1369—1415年),成为这种反教会宣传的领袖。杨·胡斯出身于穷苦人家庭,熟悉下层社会,毕业于布拉格大学神学院,曾任布拉格大学教授兼伯利恒教堂传教士。1402年,任布拉格大学校长;1403年,任皇后解罪神甫。胡斯认为教会占有财产是一切罪恶的渊薮。他主张教产应该归国家所有,教士应该像早期基督徒那样过清贫生活;胡斯主张教权应该服从俗权,神职人员服从国家;取消享有特权的教士,改革奢华的宗教仪式,建立民族的廉俭教会。扬·胡斯的传教最初得到宫廷的保护。1409年,国王瓦茨拉夫下令取消外国人在布拉格大学的特权,由捷克人管理学校。胡斯与罗马教皇的矛盾由于罗马教廷贩卖赎罪券而激化。

1412年,教皇约翰二十三世为了搜集战费(与那不勒斯国王作战),派人到捷克兜售赎罪券。捷克人群起反对。胡斯在布拉格大学的辩论会上说,教廷的这种行径是不能容忍的罪行。胡斯抨击教皇是犹大。双方的矛盾愈演愈烈,胡斯终被革除教职,被迫离开布拉格,到南方农村继续宣传他的宗教改革思想。他主张改革教会,用捷克语讲经祈祷,并把圣经译成捷克文。他指斥教皇为反基督分子。扬·胡斯支持农民反对贵族、反对农奴制。胡斯在农村的宣传颇受群众的欢迎。罗马教皇和捷克天主教会对胡斯的言行极为仇恨,千方百计要加害于他。1415年7月6日在康斯坦茨广场上以“异端”罪名将胡斯处以火刑。胡斯为反对罗马教皇、反对教会、拯救祖国献出了生命。教会烧死胡斯使自己处于群众的包围之中。激愤的群众在布拉格举行多次集会,抗议杀害胡斯的暴行。布拉格市民和平民到处捣毁教堂,驱逐德国教士。农民则奋起夺取教会土地。乡村贫苦传教士竟然发展了扬·胡斯的观点,反映贫苦农民的要求,号召消灭教俗封建主,拒交什一税,拒绝履行封建义务。农村小规模的起义愈来愈多。捷克人民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终于1419年汇合成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胡斯战争

胡斯战争于1419年7月30日爆发。最初是传教士约翰·哲里夫领导的布拉格市民起义,参加起义的群众自认是胡斯信徒,是胡斯事业的继承者,故名“胡斯战争”。参加起义的群众以农民为主力,也有大量手工业者、帮工、学徒、矿工、短工等城市下层群众参加。此外还有市民阶级、小贵族和富裕农民等中上层人士被卷进起义浪潮。战争的参加者包括广泛的社会阶级和阶层。他们到处捣毁教堂、修院,进攻官吏和贵族邸宅,占领市政厅,掌握了布拉格政权。官僚和贵族纷纷逃离布拉格。经过一个时期的动荡和混乱之后,有共同利害的集团逐渐聚集到一起,提出了代表自己利益的要求。1420年,起义队伍基本上形成两大派:圣杯派和塔波尔派。

圣杯派的成员主要是中产阶级、小贵族、富裕农民;他们拟定了布拉格四条款,要求摆脱德国人的控制,没收教会财产,传教自由,用捷克语祈祷,俗人也可用酒杯领圣餐,强调宗教平等,要求用胡斯派教会取代正宗教会。这些主张属于起义队伍中的温和派。

塔波尔派的基本群众是农民、平民、矿工和手工业者等。他们以塔波尔城为中心组织公社,实行财产共有,废除私有财产,不要国王,消灭等级特权,取消租税和封建义务,没收封建主的土地,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共和国。塔波尔派是胡斯战争中的激进派。塔波尔公社实际上是按照原始基督教公社的模式而建立起来的宗教平等和社会平等的革命团体。

1422年击退第三次十字军进攻后,圣杯派的要求得到一定的满足。他们没收了部分教会财产,领地得到扩大;驱逐德国城市贵族,取得一些城市管理权。中产阶级和小贵族不愿继续在疆场上拼杀了。圣杯派打算与敌人谈判妥协,结束战争。这正符合教皇与德皇分化瓦解起义队伍的需要。1433年巴塞尔市宗教会议决定的策略是:争取与圣杯派妥协,集中力量打击塔波尔派,并利用圣杯派打击塔波尔派。在这次宗教会议上德国贵族与圣杯派签订布拉格协定,承认俗人也可用酒杯领圣餐,保证胡斯派教会的独立,确认传教自由,已没收的教产不必退还。会议还决定,由教会出钱支持圣杯派发动反塔波尔派的战争。结果在1434年教会与圣杯派勾结反对塔波尔派的阴谋战争爆发了。5月,双方激战于里旁。战斗正酣,塔波尔派内部有人叛变。波塔尔派军事统帅大小普罗可普兄弟战死沙场,全军壮烈就义。1万多名伤员和战俘,以及老弱妇女儿童,全被圣杯派杀光,无一幸免。持续15年之久的轰轰烈烈的捷克农民战争,没有失败在敌人屠刀下,而是被从自己队伍中分裂出来的叛徒所消灭;没有被敌人的武力所打垮,而是被敌人的阴谋和金钱所摧毁。个中道理,值得深思。里旁战役后,塔波尔派残部仍坚守南方一些据点,顽强不屈,继续战斗,直至1452年。

捷克胡斯战争给以教皇德皇为首的教俗反动势力以沉重打击,保证了捷克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政治独立,同时促进了捷克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的发展。胡斯战争的经验和教训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财富。扬·胡斯和塔波尔派的思想对欧洲各国、特别是一个世纪后的德国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有着深远的影响。

后卢森堡王朝时期

1437年卢森堡王朝覆灭以后,争夺王位的斗争为封建寡头的权势铺平了道路。在胡斯战争时期暴发起来的几个大名门贵族家庭试图完全控制整个国家的政治生活,直到波迭布腊迪的依里(乔治)从捷克贵族当中被选立为捷克国王(1458—1471年在位)之后,这种趋势才暂时中止,依里王试图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王国政府,这个政府依靠城市市民和下层贵族,因而和他原阶级的政策处于对立的立场。随后本国的圣杯派教会也支持他的政府。但是罗马教皇方面撕毁了巴塞尔市条约,宣告发动征讨捷克人的新的十字军,并联合了匈牙利国王马提亚参加这次征讨。贵族们也都支持外国干涉者。在另外一方面,国王乔治是一个干练的外交家,他赢得了欧洲其他国家越来越多的同情,提出的建立欧洲各国君主联盟的倡议获得了广泛的重视,这个倡议主张各国君主间的争端不应诉诸武力而应在联盟法庭通过谈判来解决,加盟的成员应包括法兰西王国王、神圣罗马皇帝、威尼斯总督,以及加斯底里国王。由于这个联盟剥夺了罗马教皇左右一切的地位,于是在其尚未成熟的期间就被教皇扼杀了。法兰西王朝对于这个倡议却甚表好感,于是路易十一便同乔治订立了一个友好条约。

波迭布腊迪的依里死后,匈牙利国王马提亚和波兰君主弗拉第斯拉夫(雅格隆王朝)之间展开了捷克王位的争夺,后者由大多数贵族和市民拥立为捷克王。几个国王间的对抗使得大贵族能够通过参加某一派别以加强自己的地位。这种局面只有由于1490年马提亚的逝世才最后稳定下来,这时弗拉第斯拉夫也被选立为匈牙利国王。这种联合局面的积极效果之一便是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之间建立了更加密切的关系,因而使捷克文化在斯洛伐克产生了更大的影响。

弗拉第斯拉夫二世(1471—1516年)和路德维克(1516—1526年)的政府给使封建领主们得以把自己的统治权力扩展到捷克国家全境。所有的显要职位都抓在最有权势的大家族手里。大贵族们向市民阶层的政治地位展开了进攻,试图把他们从议会中驱逐出去,尽管这一举措最终没能成功,但市民们也被迫放弃了许多经济特权。封建贵族们开始在自己的领地上兴办起越来越多的酿酒厂、养鱼塘、养牛场,开采各种贵重金属和经营商业。这种情况导致了向臣民征收新税和限制他们的个人自由,特别是禁止其自由迁移。十五世纪末叶,平民一再举行起义反抗这些压迫,但每一次的事件都被镇压下来了。1526年,路德维克于匈牙利南部的莫哈奇一役中战死在疆场。捷克和匈牙利的王位再一次空悬起来。

哈布斯堡王朝

斐迪南一世(1526—1564年)被选立为捷克和匈牙利国王,因此捷克、匈牙利和奥地利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多民族的君主国,这个国家一直存在到1918年。斐迪南一世试图利用捷克地方富饶的经济资源以支持王朝的对外侵略政策,一方面要进行对法兰西和对帝国中新教派诸君主的战争,同时又把荷兰、西班牙和美洲殖民地的领土都包括到他的利益范围内,所有上述地方组成哈布斯堡王朝的“日不落”的世界帝国的一部分。斐迪南的这种企图与捷克国家的利益毫无共同之处,不久就引起市民阶层和贵族的反抗,农民也加以反对。斐迪南想重使天主教成为国教的计划,也引起了捷克人民的反对。因为在波希米亚居民中不到十分之一的人数是天主教徒。斐迪南的恢复天主教化计划所引起的结果就是,任何反对哈布斯堡的抗拒都假借了为争取宗教自由而战的形式。当圣餐派教会(圣杯派)因其所采取的妥协态度而丧失其信誉时,捷克兄弟会和路德派教徒一起站到最前列来了。

随后发生了施马尔卡登战争,在这次战争中,神圣罗马的新教徒诸君主起来反对哈布斯堡王朝,在捷克地方激起了1546—1547年的第一次反哈布斯堡统治的起义,领导这次起义的是市民阶层。这次起义失败了,斐迪南利用战胜市民阶层的机会,废除了他们在胡斯战争中所赢得的最大权益——政治地位的自由。城市居民被置于王国的监视之下,在议会中他们的观点要服从于国王的意愿。市民居民的经济权力也受到了限制。

十七世纪初期,王朝出现王位继承危机。在匈牙利发生了以伊斯特万(斯蒂芬)·玻契卡依亲王为首的大规模反叛,而对土耳其的长期战争仍在进行着。鲁道夫二世皇帝的兄弟马提亚利用当前局势想乘机抢夺王位,于是挑动起了一次内战。反哈布斯堡的新教派贵族迫使进退维谷的鲁道夫二世(1576—1611年)于1609年承认宗教自由,这样一来他们就获得了对哈布斯堡进行合法抗拒的机会。在全欧洲,哈布斯堡政权日益衰弱,镇压捷克反抗运动的图谋,引起了反抗哈布斯堡的起义(1618—1620年),这次起义变成了三十年战争的序幕。

三十年战争始于1618年捷克反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起义,终于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前后共历时三十年,因而被称作“三十年战争”。在战争的整个进程中,欧洲所有国家几乎全部参加,实际上具有了欧洲国际战争的性质。因此,也有史学家称之为第一次欧洲大战。由于此次战争是在欧洲天主教和新教间冲突的幌子下爆发的,西方资产阶级学者认为这次战争应该被称为“三十年宗教战争”。三十年战争打乱了欧洲中世纪以来传统的政治、经济及社会秩序。此次战争与随后签订的和约使以罗马教皇为中心的神权政治体制失去了昔日的至尊地位,以主权平等和独立自主的民族国家所组成的国际社会确立起来。

这场战争带给捷克的是沉重的打击与苦难。捷克自白山战役后,斐迪南二世在1621年2月21日先后把参加起义的27个大贵族处以凌迟的极刑,另外728个贵族投入监狱,其财产被全部没收。许多未参加布拉格起义者则被强迫改宗天主教,否则一律驱逐出境,此即所谓“布拉格流血议会”。捷克起义失败后,土地与政治绝大部分沦于德国人之手,捷克语德语所取代。天主教会在捷克的地产和权利则再度被恢复起来,又成了境内唯一合法的国教。捷克的民族文化亦难逃厄运,最具有革命传统的布拉格查尔斯大学被交到耶稣会手里,凡是用捷克文字写成的有关民族和社会斗争的书籍都被销毁。

哈布斯堡王朝统治时代对于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来说无疑是一段“黑暗年代”: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的基本权利被剥夺,不能建立自己的学校,不能把自己的语言作为官方语言。这激发了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的民族觉醒,捷克斯洛伐克地区出现了民族活动。

18世纪上半叶,欧洲进入了启蒙运动时期,见证了批判性和探究性精神的传播。到18世纪中叶,启蒙运动达到了成熟阶段,批判精神激发了有关社会和政治生活理性重构的新思想。取代了褊狭、非理性和专制,启蒙运动的哲学家们发扬理性、幸福、自由的世俗主义和人性。人们普遍认同,趋向个人和公民自由的发展要求国家依据社会契约和理性的自然法则进行治理,尽管主要的哲学家对于国家应该采用何种形式仍旧有分歧。1848年欧洲广泛的民族运动也影响了捷克斯洛伐克地区。捷克斯洛伐克也在19世纪上半叶开展了工业革命,而原有的体制阻碍自由企业的发展,捷克和斯洛伐克的新兴资产阶级起来反对哈布斯堡统治。同时,捷克资产阶级还提出实现民族平等,在哈布斯堡统治下的国家内,斯拉夫人占大多数,因此应该成立斯拉夫国家。1848年,捷克人召集斯拉夫人代表大会,讨论奥地利帝国内部的斯拉夫人之间的协作。1896年,“捷克斯洛伐克协会”在布拉格成立,它组织捷克向斯洛伐克提供帮助并且支持捷克斯洛伐克的合作。“从1908年起,每年在摩拉维亚地区举行捷克-斯洛伐克会议,捷克和斯洛伐克的政治家和文化、经济阶层的人士会集于此,共同探讨加深合作的可能性,包括经济合作和捷克为斯洛伐克提供经济帮助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奥匈帝国处在崩溃的边缘,捷克斯洛伐克地区的民族斗争激烈并出现了捷斯两民族合作建国的思潮。此前,捷克、斯洛伐克曾经追寻各自的独立,当意识到自己的势单力薄之后又各自寻求过外部的支援或者同盟,如能够实现在匈牙利王国内的自治、与俄罗斯联合、与波兰结成联盟。“然而有一个选项慢慢地聚集了来自国内和海外的支持,那就是捷克斯洛伐克的一体化,这取决于一个信仰,与捷克人协作给了在帝国战败并很有可能解体之后的斯洛伐克民族自决最好的期待。”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奥匈帝国的崩溃使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第一次成为“捷克斯洛伐克人”。

近现代历史

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

奥匈帝国的沦亡,带来了中欧新的经济和政治情况。捷克斯洛伐克是在哈布斯堡帝国的遗迹上兴起的最重要的继承国家。它承袭了奥匈国家四分之三的工业,在中欧的四通八达的地理位置,使它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虽然捷克斯洛伐克的资产阶级通过1918年10月28日的革命,取得了新国家的政权,但国际革命运动的规模和势力是资产阶级当局的一种经常的威胁。因此资产阶级代表主要的努力是要确保捷克斯洛伐克能够尽快地奠定坚强的国际基础。在这方面,捷克和斯洛伐克的利益是和西欧各国政府的利益一脉相通的。首先是法国把这个新国家认作是它自己在中欧执行实力政策的一个重要代理者,因此在1919年初召开的巴黎和会上,它支持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团所提出的领土要求和其他要求。整个说来,它的领土要求得到了满足,于是这个刚刚宣布成立的捷克斯洛伐克的疆界最后在和约中确定下来了。因为西欧各国的统治集团想把捷克斯洛伐克当作“一个和平和秩序的岛屿”,使其起着反对苏联和反对整个中欧革命运动的一个缓冲地的作用,因此它们很乐于把外喀尔巴阡乌克兰地方归并于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土内,这里的居民属于乌克兰民族,他们大多愿意并入苏维埃乌克兰。这样一来,捷克斯洛伐克的面积约有十四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一千五百万,其中大约只有一千万入属于捷克和斯洛伐克民族。其余则属于少数民族,人数最多的是德意志族(三百二十五万)和匈牙利族(约有七十万),其余的是波兰人和乌克兰人。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捷克斯洛伐克在1938 - 1945年期间被纳粹德国占领,并在1948年至1989年期间处于苏联统治之下。

布拉格之春

进入60年代,捷克斯洛伐克的经济发展陷于停滞,社会矛盾日趋激化,捷共领导层内的意见分歧也逐渐暴露。1968年春,捷克斯洛伐克全国上下在当时以杜布切克(Alexander Dubček)为首的捷共中央领导和推动下,掀起了一场广泛的改革运动,杜布切克等人在阐述这一改革的理论和纲领时,宣称这是一次“社会主义复兴运动”,其目的是要“创立一个新的、高度民主的、符合捷克斯洛伐克条件的那种模式的社会主义社会”。这场改革运动受到捷克斯洛伐克人民群众普遍的支持和国际舆论的瞩目,被称作“布拉格之春”。

1968年4月5日,举行改组后的捷共中央全会,通过了推行政治经济体制全面改革的《行动纲领》,主要内容在政治方面提出:(1)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实行党政分离;(2)加强民族阵线的作用,广泛发扬民主;(3)执行独立的对外政策。在经济方面提出:(1)改革国家计划体制,实行有计划的市场经济;(2)工商企业和农业合作社完全独立经营;(3)取消外贸国家垄断。随着改革运动的开展,5月底捷共中央全会决定将安东宁·诺沃提尼开除出党,并决定于9月9日召开捷共非常“十四大”,以确认并深化这一纲领。

捷共4月行动纲领和“布拉格之春”改革运动,明显地表现出捷克斯洛伐克要求摆脱苏联控制和苏联模式、争取独立发展的倾向。这在国内外都引起不同反响,苏联尤为关注。4月12日,苏联《真理报》在开始报导捷共中央4月全会时发表一篇长文,提出要警惕“修正主义”的危险。5月4日,以亚历山大·杜布切克为首的捷党政代表团应邀访苏,同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为首的苏党政代表团进行会谈,苏方对捷克斯洛伐克的形势提出了批评,捷方进行了辩解。5月8日,苏、波、匈、保、民德5国领导人在莫斯科会晤,讨论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局势,苏联提出应对捷克斯洛伐克采取强硬措施。5月17日,苏国防部长安德烈·格列奇科率军事代表团访捷,次日苏部长会议主席阿列克谢·柯西金也抵布拉格,他们迫使捷方同意于5月20—30日在波捷边境举行一次华约国“训练参谋人员”的军事演习。

苏联红军准备干预的情况下,6月27日,在布拉格几家报纸上,同时发表了由记者瓦楚利克执笔、有70位知识界知名人士签名的一份《两千字声明》。声明指责战后捷共领导的错误路线,使党变成了一个“权力组织”,“影响了党的性质和作风”。它呼吁人们支持捷共的“进步派”领导实现改革的行动纲领,并自行组织起来以“公开批评、作出决议、游行示威”等方式,迫使“那些滥用自己权力”的人“离职”。声明表示,坚决支持政府反对“外国势力”的干预,“直至手拿武器来支持它。”

《两千字声明》引起各方面的强烈反应和争论。捷共中央主席团当即发表声明,指责它是对捷共、民族阵线和政府的不信任,是反革命的号召。但在捷克地区各州有半数的县党代会同意《声明》的内容。7月6日,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致函亚历山大·杜布切克,说他们根据保、匈、民德、波等党中央的“委托”,建议在华沙举行6党高级会议,“以讨论目前捷克斯洛伐克所出现的情况”。7月8日,捷共中央主席团复信5党,建议改集体会谈为双边会谈。7月中旬,苏联等5国领导人在华沙会晤讨论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局势,并联名写信向拒绝与会的捷共领导人发出严厉警告。7月18日,捷共中央主席团对此分别复信进行了反驳,认为尽管在捷“存在着企图破坏党的威信”的倾向,但没有现实的理由把捷“当前的局势叫做反革命局势”,或说“存在着脱离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具体危险”。复信重申,愿与各国进行双边会谈。7月底8月初,苏捷双方在捷边境小镇切尔纳会谈,最终达成举行6党会谈的协议。8月3日,6党领导人在布拉迪斯拉发举行了联席会议,并发表了联合声明。声明强调:“不允许任何人离间社会主义国家、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保卫苏联和东欧各国的成果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主义义务。”实际上,苏联对捷克斯洛伐克的形势仍然不满,正积极准备武装干涉。

1968年8月20日,苏、波、匈、保、民德五国出兵捷克斯洛伐克,镇压“布拉格之春”改革运动。8月20日深夜,一架飞临布拉格上空的苏联战略运输机突然向布拉格机场发出信号,说飞机路过发生故障,要求准许紧急降落。机场指挥部按国际惯例准其着陆。岂料当机舱门打开后,几十名全副武装的苏联空降兵直奔指挥塔。紧接着,巨型苏联运输机一架接一架在机场降落,送来了配备轻型坦克、装甲车和反坦克炮的苏军空降部队,并立即开进布拉格控制了全市各战略要地。同时,苏、波、匈、保、民德5国部队共约50万人又从北部、东部和南部强行越过捷境,分别奔向各自预定的位置。不到24小时,捷克斯洛伐克全境已被外国军队占领。

面对苏联等5国大军的突然侵袭,21日,捷共中央主席团发表了《告全国人民书》,抗议5国军队“越过”捷境“违反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破坏了国际法的基本准则”。22日,提前秘密召开的捷共非常“十四大”也通过《告全国人民书》,严正抗议5国侵略,要求占领军立即撤出。23日,全捷劳动群众响应大会号召,举行了一小时抗议性总罢工。苏联等5国出兵侵捷也受到国际舆论的强烈谴责。中国、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等国以及亚洲13个共产党对此都提出了严正抗议。联合国安理会还召集紧急会议,讨论捷局势和谴责军事干涉的问题。

入侵苏联红军立即将捷共主要领导人亚历山大·杜布切克等挟持去苏,并企图扶植听命于苏的新政权。23日,斯沃博达飞往莫斯科与苏领导人“谈判”,杜布切克等人也参加了会谈。26日发表了《苏捷会谈公报》。公报说:双方“就旨在使捷克斯洛伐克的局势尽快正常化的措施达成了协议”;苏方声明,“暂时进入了捷克斯洛伐克领土的盟国军队将不干预捷克斯洛伐克的内政”;捷方告知,捷克斯洛伐克已命令自己的部队“不允许发生有可能引起破坏安宁和社会秩序的事件和冲突”,并要求联合国安理会“从议程上撤销”讨论捷局势问题。10月16日,苏捷双方在布拉格又签署了《关于苏联军队暂时留驻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境内的条约》。条约规定,除一部分苏联红军暂驻捷境内以外,其他四国的军队撤离。

在“苏军暂驻”的条件下,1969年4月17日,捷共中央全会选出了由11人组成的新主席团,古斯塔夫·胡萨克取代亚历山大·杜布切克当选党中央第一书记。以胡萨克为首的捷共新领导中止了“布拉格之春”实行的许多改革措施,这显示出捷克斯洛伐克的历史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天鹅绒分离

1992年,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分裂,捷克共和国与斯洛伐克共和国各自独立。这一事件被称为“天鹅绒分离”。当时,外界普遍认为相比南斯拉夫和苏联,捷克斯洛伐克更有可能保持国家统一,因为捷克与斯洛伐克之间既没有历史积怨,边界清晰,也没有居住地域和人口混居方面的矛盾,在文化和种族方面也比前两者更有亲缘。在分离之前,在民调中也只有11%的捷克人和17%的斯洛伐克人愿意选择分家。但最终捷克斯洛伐克还是分裂成了捷克与斯洛伐克两个共和国。

天鹅绒革命发生

1989年11月,天鹅绒革命发生。1989年11月17日星期五,在首都布拉格的街头,学生们聚集起来,举行纪念扬·奥普莱塔尔的葬礼以及纳粹关闭捷克大学50周年的游行活动。在官方和独立学生组织双方的协作组织下,这场纪念游行吸引来了远超预期的群众,在活动开始时便有1.5万人抵达,开场由演讲者要求实行改革。开场演讲之后,游行者携带者横幅、鲜花和蜡烛,从学生宿舍前往维舍赫拉德,在19世纪诗人卡雷尔·希内克·马哈的墓地举行仪式,最后走向文采斯拉斯广场。许多人向警察摇晃他们的钥匙,以示其关押了太多同道学生和异见者。

当游行队伍抵达民族大街(捷克语:Národni trida)并且转向文采斯拉斯广场时,游行者的数量增加到大约5.5万人,他们唱着捷克民族圣歌,要求民主改革。一名国家安全局(StB)的年轻成员佯装是学生领袖,协助警方将游行者的前列转向了警方和反恐部队的埋伏之中。游行者不被允许继续前进或返回伏尔塔瓦河岸,漫长的阻滞加剧了紧张的氛围。之后安全部队不顾游行学生们手无寸铁及所作出的非暴力手势,袭击了数百人并逮捕了许多游行者。这引起了一次直指政府的公众怒潮,罢工罢课迅速遍及全国。

11月18日,学生罢课,并占领大学建筑,号召捷克斯洛伐克公民参加11月27日的总罢工。在斯洛伐克,学生表示与他们的捷克同志团结一致,他们占领大学,提出类似的要求。布拉格戏剧界拒绝举行演出,反而开放剧院给学生们,参与他们的讨论,并且计划集会事宜。在此前提下,公民论坛(英语:Civic Forum,捷克语:Občanské fórum)于11月19日正式组建,他们要求免去胡萨克、雅克什、什捷潘及其他在两天前针对学生的袭击事件中负有责任者等的职务。公民论坛成立一天后,演员米兰·克尼亚日科、异见者扬·布达伊、社会学家费多尔·加尔以及一批类似的反对派人物在布拉迪斯拉发的一间美术馆聚会,成立了“公众反暴力”(英语:Public Against Violence,捷克语:Veřejnost Proti Násilí)社团,作为公民论坛的斯洛伐克联盟一起保卫公民社会。几个星期之后,共产党失去政权。捷克人瓦茨拉夫·哈维尔(Václav Havel)当选为联邦政府总统,而斯洛伐克人马利安·恰尔法(Marián Calfa)被选为联邦政府总理,斯洛伐克人——前被流放的共产党总书记——亚历山大·杜布切克当选为联邦议会议长。

迈向天鹅绒分离

天鹅绒革命时,由于存在共同的敌人和共同价值观,起初捷克一方和斯洛伐克一方关系相当融洽。双方约定,为了转型的稳定,暂且保留原联邦政治结构与宪法不变,以两年为期,在这期间重新调整联邦与各成员之间的权力划分、重修宪法,以便在稳定与变革之间寻得一个平衡点。基于同样的出发点,这个新生的民主国家选择仍将首都放在布拉格。由此,捷克斯洛伐克的革命者继承的是一个极度依赖共识和妥协的政治结构,然而新生的共和国必然会经历社会与经济的转型,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必然会激化出大量的政治冲突。一旦双方的认知出现差异,便会产生麻烦。

瓦茨拉夫·哈维尔在1990年初向国会提出更改国名,要将社会主义字号去掉,斯洛伐克方面并不反对这个建议,但要求在“捷克”与“斯洛伐克”之间加上一个破折号,以示对等关系。捷克方面对此很惊诧,双方的争论由议会辩论蔓延到街头抗议,一时间,双方僵持不下。这在历史上被称为“破折号战争”(Hyphen War)。“破折号战争”揭示了一个重要的认知问题——捷克斯洛伐克到底是一个国族(nation),还是一个国家(state)?

对此问题,捷克人多半认同前者,认为存在一个“捷克斯洛伐克”民族,捷克是“捷克斯洛伐克”民族的一部分。但是斯洛伐克人并不认同这一说法,认为这是对斯洛伐克族群的压制与消解。他们认为,斯洛伐克与捷克形成的联邦国家是一个政治联盟,而非同一族源下的不同分支。这场“战争”以实行“一国两名”的妥协方案解决,即双方在自己的国土上使用自己喜欢的名字。而在后来回顾这段历史时,许多局内人都觉得,革命成功的狂喜导致了对人性的高估和对现实政治的小觑,这件事的重要程度被捷克斯洛伐克的当政者低估了,他们没有为即将到来的危机做好思想和政治准备。

1990年6月,捷克斯洛伐克第一次民主选举开始。瓦茨拉夫·哈维尔再次当选为联邦总统。在捷克,“公民论坛”获胜,在斯洛伐克,“公众反暴力”组织获胜。这一时期捷克斯洛伐克内部政党繁多,各类党派达到了八十到一百多个,一部分政党利用族群议题来赢得选票,比如1990年8月14日,斯洛伐克有9个政党公开发表联合声明,要求“斯洛伐克独立”。国家分裂的危机在此后因多种原因快速发展,斯洛伐克境内各政治党派的分离主义倾向越发强大。1992年6月,捷克斯洛伐克第二次议会选举。在捷克,是瓦茨拉夫·克劳斯(Václav Klaus)领导的公民民主党(Civic Democratic Party,简称ODS,公民论坛的继承者之一)获胜,有65%的人支持该党;在斯洛伐克,是梅恰尔(Vladimír Mečiar)的民主斯洛伐克运动(Movement for a Democratic Slovakia,简称HZDS,“公众反暴力”组织分裂后另组建起来的新党)压倒性获胜,68%的斯洛伐克人支持或强烈支持梅恰尔。

哈维尔做了最后的尝试,试图说服大家举行一次公投,但并未成功。7月17日,斯洛伐克议会宣告斯洛伐克主权地位。瓦茨拉夫·哈维尔随即在20日主动辞去总统职务。联邦议会中的许多议员愤愤不平,不肯通过认可国家解体的法律文件,此时哈维尔站了出来,虽然已经没有官方地位,但他的道德权威是毋庸置疑的,他对这些代表说:“国家的诞生和结束,都同宪法程序无关(States do not begin and end constitutionally)。”哈维尔希望他们能以文明方式许可旧国家的消逝,为两个新生国家给以祝福,为它们留出成长的空间。1993年1月1日,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不复存在。

1993年至今

1993年,捷克共和国独立,接管了捷克斯洛伐克在联合国欧洲理事会的成员资格,并于1995年参加了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OSCE)。1997年夏,捷克共和国被邀请参加有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欧盟成员身份的磋商。1999年3月12日,捷克共和国与波兰匈牙利一起正式进入北约。2004年5月1日,捷克共和国作为正式成员加入欧盟。捷克共和国从2009年1月1日至6月30日持有欧盟理事会主席国的身份。另外,捷克还参与了经合组织、奥泽、申根国家、联合国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2022年下半年任欧盟轮值主席国。积极倡导次区域合作,努力加强维谢格拉德集团(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在地区事务中的作用与影响,2023年下半年至2024年上半年任维谢格拉德集团轮值主席国。反对欧盟难民配额计划,支持欧盟恢复边境管控。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捷克共和国是位于欧洲大陆中部的内陆国家,是欧洲东西、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国土面积为7.89万平方千米,地理坐标为北纬48°33′~51°03′,东经12°05′~18°51′。捷克北面与波兰接壤,两国边境线长达761.8千米;东面与斯洛伐克为邻,两国边境线长为251.8千米;南面与奥地利毗邻,两国边境线长为466.3千米;西南和南部与德国相连,两国边境线为810.3千米。捷克共和国位于欧洲中部时区,在每年3月的最后一个周六开始使用夏令时(UTC+2),每年10月的最后一个周日开始使用冬令时(UTC+1)。

气候

捷克地处北温带,大部分地区为典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因地处欧洲中部,受到来自不同气候区的空气的影响,各种冷、暖气团之间的不断搏斗引起了温暖、冷湿和干燥的不规则变化,因此,很少有连续几个星期的稳定天气。根据气温和降水量的不同,捷克分为四大气候区:外喀尔巴阡低地、捷克平地属于温暖区;捷克山地的大部分地区属于较温暖区;海拔800米以上的山脉都属于低温区;高大山脉的顶部属于寒冷区。

受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捷克各地区的气温不尽相同。最暖和的地区是南摩拉维亚和拉贝河中下游地区,最寒冷的地区是以下山区:克尔科诺谢山脉、舒马瓦山、耶塞尼基山脉和摩拉维亚西里西亚贝斯基迪山脉。捷克一年中最冷的月份是一月,月平均气温为-1~5℃,每间隔三四年,二月份最冷;最热的是七月,平均气温为15~19℃,有时八月(三四年一次)最热。

捷克年均降水量674毫米。同样受到地形等因素影响的还有捷克的降水量:平原地区降水最少,年降水量为350~650毫米,山区最多,为1000~2000毫米。总的降水量经常从西向东递减。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在伊塞拉山脉(年降水量最多时超过1700毫米)、贝斯基迪山脉中的利萨山(年降水量为1532毫米)、舒马瓦山脉(年降水量为1500毫米左右)和赫鲁比叶塞尼克山脉(年降水量为1474毫米)。最干旱的地区在日阿特茨卡,年降水量不到450毫米。平原地区的降雪最晚持续到一月底,山区则至二月底。全年的平均湿度为60%~80%。捷克一年中降水的分布不均衡,四季降水比例如下:夏季40%,春季25%,秋季20%,冬季15%。

云量和日照是两个互为补充的气候要素。总的说来,云量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多,并由西而东递减。捷克冬季云量最大,夏季和初秋最小。在山区和高地地区,一年之中冬季(十二月到二月)与夏末秋初时云量最小,一天之中,一般清晨和下午云量最大。冬季大都是清晨的云量最大,夏季则在中午前后。波希米亚边境山区,晴天日数最少,每年只有30—40天。低地地区和高山顶部的日照天数最多。南摩拉维亚晴天日数最多(60天左右)。

地质

捷克波希米亚高地基底为晚元古代花岗石变质岩,上覆上白垩统森诺曼阶和土伦阶与基底不整合接触。其中组成森诺曼阶的两个沉积旋回由海相和陆相组成。陆相沉积主要为泥质粉砂岩、砾岩夹薄层煤和砂砾岩,含有机质。陆相沉积岩石属滨海相、河流相和冲积相沉积,厚约0~33米。海相沉积由3各亚旋回序列组成,其中下部为海侵半咸水相的不同粒度砂岩,沉积在下部地层冲刷面上,富含炭化木,厚度约0~6米;中部为海相的浅灰色中砂岩,胶结疏松,厚20~30米;上部为滨海沼泽相粉砂岩,含炭化木、透镜状煤层等有机质。森诺曼阶为斯特拉地区含矿目的层,铀矿化主要赋存在陆相地层、海相地层的下部和中部层位。土伦阶主要为海相泥灰岩、粘土质 - 砂质粉砂岩等,厚约80~120米。中新世的全球性构造运动对世界砂岩型矿床的时空分布有显著影响,而斯特拉砂岩型铀矿床表现很明显,所有的晚白垩世地层被发生在古新世(~60 Ma)和渐新~中新世(36~17 Ma)的两次火山作用产生的碱性玄武岩脉、岩墙等侵入,并且部分被熔岩所覆盖。

波希米亚高地是古生代华力西褶皱运动形成的一系列复杂山脉,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时期。山脉是由华力西造山运动奠定的基底以及年代较晚的地台盖层所构成。华力西基底主要轮廓形成于华力西造山运动期间,而褶皱则完成于石炭纪。在华力西基底上,以元古代岩石,而主要是以被古生代深层岩体侵入而变质和复杂褶皱了的元古代岩石居多。在华力西造山运动固定之后,波希米亚高地大部分经历了仅仅是在陆地条件下地台构造的发育,只有局部地方曾在短期内淹没在浅海或淡水湖里。年代较晚的地台盖层由石炭二迭纪、白垩纪和晚第三纪的沉积层和歪辉熔岩构成。形成今日波希米亚高地的主要地貌特征的新构造运动,使一部分地带呈穹隆状,另一部分则沿着复苏或新生的断层呈块垒运动的形式。

地形地貌

捷克共和国是一个比较多山的国家,超过93%的国土平均高度介于海拔200至1000米之间。其境内大部分地区为山地,约占国土总面积的71% ,平原约占 24% 。捷克位于波希米亚地块与西喀尔巴阡山脉的分界线上,捷克高地、外喀尔巴阡低地和外西喀尔巴阡山脉把捷克由东到西分为了两大地形区:西面是被多山地带环绕的波希米亚盆地,东部则是波希米亚—摩拉维亚地区高原。山脉长久以来一直是捷克人与邻居德国人和波兰人的天然边界,东北部是克尔科诺谢山脉(巨人山脉)和奥尔利采—霍里山脉(鹰山脉),南部和西部有捷克林山舒马瓦山相接,两者合称为波希米亚林山。在东部,比莱—卡尔帕蒂山(白喀尔巴阡山)分隔了摩拉维亚与斯洛伐克。被低山环抱的波希米亚是一块集合了平原、高原、丘陵的土地,而摩拉维亚有着山峰和高地以及在南部边界汇入多瑙河摩拉瓦河盆地。捷克最高的山峰是克尔科诺谢山脉的斯涅日卡峰(Sněika,源于捷克语单词“雪”),平均海拔1602米。

波希米亚高地

波希米亚高地是欧洲海西山脉格架内一个界限颇为明显的单位。地形呈菱状,俯临四周,中部较低,边缘群山环绕。波希米亚高地的地形(景观)很单一,特征是均夷面间隔着深浅不一的河谷。由于新构造运动的强度不同,波希米亚高地各处均夷面的切割很不均衡。均夷面的残块隆升成不同高度的高地,在波状起伏的作用下,或扩展成辽阔的地域,或因运动面沿断层延伸。高地的中部依然处于原始的低地位置,边缘部分随后隆升,因而形成今日这个大盆地四面环山这一总的特点。盆地的最低部位在赫任斯科城附近(115米),克尔科诺谢山脉的斯涅日卡峰(1602米)是它的最高点。

水文水利

捷克河网稠密,水量丰富,矿泉众多,但流程都较为短促。境内较大的河流有拉贝河、伏尔塔瓦河和摩拉瓦河。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地区是众多矿泉和温泉的发源地。

河流

易北河(Elbe River)在捷克语波兰语中称为“拉贝河”。古称Albis,一说源于印欧语系alb,意为“白色”;一说源于盎格鲁萨克逊语的alf或elf,意为“河流”。

易北河为欧洲中部河流,发源于捷克、波兰两国边境附近的克尔科诺谢山南麓,穿过捷克共和国西北部的波希米亚,在德累斯顿东南40公里处进入德国东部,在德国下萨克森州库克斯港注入北海。易北河全长1165公里,约1/3流经捷克共和国,2/3流经德国。流域总面积144060平方公里。为中欧主要航运水道之一。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易北河会师而闻名于世。

易北河在捷克共和国境内流向南而转向西,形成一约362公里长的宽弧,在梅尔尼克与伏尔塔瓦河汇合,又在下方29公里处与奥赫热河合流。然后奔向西北,在6公里长的峡谷中进入德国。这条河流几乎连接着捷克共和国所有其他的河流,其中包括其最重要的支流——流经首都布拉格并且汇集该国整个南部地区水系的伏尔塔瓦河。

伏尔塔瓦河(Vltava River)是拉贝河最大的和最重要的左岸支流,且在汇流区的流域面积比拉贝河流域还大。伏尔塔瓦河发源于舒马瓦山地海拔1172米处,上段叫做切尔尼溪,下段叫特普拉一伏尔塔瓦河,从与斯图德纳一伏尔塔瓦河的汇合处起才叫伏尔塔瓦河。最上游坡度为26‰。汹涌的河水时而翻越险滩,奔腾急下,时而徐徐而行。它在捷克—布杰约维策盆地接纳了右岸沿新赫拉迪山地及其山麓而下的马尔谢河。伏尔塔瓦河横切中波希米亚高地,形成一条又深又窄的峡谷。右边汇合了流经特热博尼盆地一系列鱼塘的重要支流卢日尼采河(Lužnice River)。

萨扎瓦河(Posázaví River)是其右侧的一条大支流,流域占捷克—摩拉维亚高地的东北部和中波希米亚的东北部。伏尔塔瓦河最大的左岸支流贝龙卡河(Berounka River),发源于比尔森盆地。贝龙卡河流域从布拉格西南一直伸展到边境。伏尔塔瓦河在姆涅尔尼克城附近海拔155米高处注入拉贝河。在此之后,拉贝河又接纳了左岸流经克鲁什内山系大部分地区的一些重要支流,如奥赫热河(Ohře River)和比利纳河(Bilina River)。

摩拉瓦河(Morava River)的源头在克拉利茨基一斯涅日尼克峰,然后向南流过低地与迪耶河(Podyjí River)汇流,之后汇集摩拉维亚地区西南地区的水系,跨过奥地利边界,汇入流向黑海多瑙河。第三条主要河流——奥得河(Oder River)——的上游位于摩拉维亚北部,不过只有一小段在捷克共和国境内,它流经西里西亚,接着贯穿波兰并在港口城市什切青汇入波罗的海

水利

达莱西斯坝(Dalesice Dam)位于捷克伊赫拉瓦(Jihlava)河上,距离最近的城市为特热比奇(Trebic)市。斜墙堆石坝,最大坝高100米,坝顶长330米,大坝体积195万立方米,库容1.273亿立方米,该工程主要用于工业用水、原子能电厂用水、灌溉和防洪。电站为调峰电站,装机容量41.6万千瓦。工程于1971年开工,1979年竣工。水库库容有0.09亿立方米用于抽水蓄能,5880万立方米用于供水。

土壤

捷克土壤类型主要是灰化土、黑钙土和冲积土,其中灰化土占国土面积的70%。

灰化土主要成土过程的特点是:粘质矿物被游离的活性有机质破坏后,铁、铅和锰呈游离离子状态或伴有低分子有机质(胆酸盐)的灰壤化作用或分解移动 (酸类因缺乏与其化合的矿物胶质而从覆盖着的原生腐殖质中析出)。灰化土在生物气候上同山地或高山的云杉林带或混交林带,以及喜温的矮松林带伴生。 灰化土群集中于山脉较高处,主要以酸性和灰壤化棕色森林土出现,同时也分布在地势稍低的结晶杂岩和复理式酸性底土层上。

黑钙土是捷克最肥沃的农业土壤,在捷克气候最温暖干燥的地方,农作物下大量的生物累积和腐殖质的凝聚是黑钙土的王要成土过程。这些地区年平均降雨量达600毫米。黑钙土尤其常同碳骏盐、黄土、泥灰上、沙土及冲积层伴生,主要发育于气候较温暖干燥的全新世,覆盖着草原植被层。亚类可分为以下几种:菌丝状碳质黑钙土(在多瑙低地最北端形成所谓多瑙黑钙土)、淋溶黑钙土和剥蚀黑钙土(因粘粒移动和土壤内风化而剥蚀)以及较古老的泛滥平原上有潜育痕迹的草甸黑钙上。波希米亚高原和多瑙低地的风成或灰质沙土地的粗骨土以黑钙土状粗骨土的形式向黑钙土转化,而山外低地松林底下的贫碳沙土地上的粗骨土,则由棕色森林淋洗土发育成灰化土。

冲积土群是是原始农业土壤,发育于捷克各地的河流沉积过程中。洪水泛滥时,由于沉积物的堆积中断,生物堆积过程便普遍发生。河流干涸后,生物堆积中止,河流面积缩小,其成土过程随着就由粗骨土发育成地带性土壤。冲积土主要分布在山外低地以及拉贝河流域,是原始农业土壤,使用价值视河道的变化、矿物质含量、颗粒状诸因素而定。

自然资源

捷克自然资源总体上比较匮乏,种类及数量都比较少。只有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较为丰富。

矿产资源

捷克矿产资源种类并不丰富且储量较少,经济上的开发利用价值比较低。总体上储量较大且有较高经济意义的矿产资源有煤、铀、瓷土和建筑材料等。煤是捷克最主要的矿产资源,已探明的全国褐煤储藏量为135亿吨,居世界第三位。煤储藏量为70亿吨,居欧洲第五位口。现有煤炭资源中,有一半以上的烟煤分布在奥斯特拉夫斯科,其烟煤开采量占全国烟煤开采量的80%,除此之外,中捷克州的比尔森和克拉登斯科也有部分烟煤田分布。捷克铀矿的储备也很丰富,位于布拉格东北80千米的波希米亚北部哈姆尔地区的砂岩铀矿床预估储量为20万吨以上,且品味较高,平均品味在0.09—0.11%U之间目。同样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矿产资源还有高岭土,卡罗维发利和比尔森周围分布着欧洲最丰富的高岭土矿。此外,捷克北部和东北部地区的玻璃砂、南捷克州的石墨矿和北捷克州的萤石矿也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石油、天然气和铁矿砂储量很小,基本依赖进口。其他矿物资源有锰、铝、锌、萤石、石墨和高岭土等。

森林资源

捷克森林资源丰富且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面积达265.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34%,在欧盟居第12位。捷克平原和低矮山地的大部分植被为人工培育的草地或森林,原始植被在西部、北部和东部的山区保存较好。现有森林主要树种有以云杉和松树为主的针叶林和以榉树橡树和欧为主的阔叶林构成,其中,欧椴因在捷克广泛分布又被称为捷克的国树。森林木材总储量为6.78亿立方米,平均每公顷264立方米。从所有权看,60.3%的森林归国家所有,地方州市及林业合作社拥有17.6%,私人拥有22.1%。从用途看,商业用材林占75%,特种林占22.3%,自然保护林占2.7%。

水资源

捷克境内河网稠密,水资源丰富。伏尔塔瓦河是捷克最大的河流,全长440千米,平均流量为150立方米/秒。流域面积为28098平方千米。拉贝河是发源于捷克本土的最大的河流,全长379千米,平均流量为308立方米/秒。流经德国并在汉堡包汇入北海,捷克境内流域面积为49939平方千米。同时,拉贝河还是重要的水上通道,将捷克和德国连接起来。除此之外,捷克还有丰富的矿泉资源,根据水温可分为25℃以下的凉泉,25℃至50℃的温泉和50℃以上的热泉。主要分布在卡罗维发利、特普利采和亚赫莫夫等地。

然而在水力发电这一层面,捷克的许多河流既没有所需的河川坡度,也没有充足的水量。地形从平原到高原和山地,复杂多变。捷克的山地海拔较低,大都位于边境地区这意味着河水流量多变。在山区有充足的河川坡度,但水量很小。从山区流到平原地区后,情况则相反。因此,很难对水能进行开发。捷克共和国安装的水电站大都属于小水电站,大部分水电站的装机容量在100千瓦以下。

土地资源

捷克拥有420万公顷农业用地,其中300万公顷为耕地,农产品可基本实现自给自足;捷克森林占地273.52万公顷,另有84.86万公顷的土地用于城市、交通等其他用途。

生物多样性

动物

捷克境内,同时存在着几个生物地理区,如北部的森林区、西部的中欧林区、西南部的阿尔卑斯区和东部的喀尔巴阡区,因此,捷克是欧洲国家中动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有大约40000种动物,其中3/4是昆虫。捷克动物群大部分属于阔叶林的动物群。在南摩拉维亚生活的喜温动物是从南欧地区扩展过来的,在海拔750米以上的山区生活着中欧山区动物群,其中混杂着一些北极动物种类。根据生活地的不同,捷克的动物大致分为四类:森林动物、开阔地(田野、草原、草地)动物、水生动物与人类居住地附近的动物。

捷克的野生动物广泛而多样。大型哺乳动物包括熊、狼、猞猁和野猫。较小的哺乳动物,如旱獭属水獭亚科、貂和水貂,也栖息在森林和湿地中。常见野鸡、鹧鸪、大雁和野鸭等鸟类,而如鹰、秃鹫贞鸟、鹳、雕鸮、鸨和松鸡这类稀有动物,通常都受到保护。

植物

捷克有3000多种维管植物,以及远超其数的真藓纲地衣藻类和菌类植物。根据主要植物区系和植被划分出三大植物地理区域:温带植物区系是指具有嗜热植物区系和植被的区域,其植物地理与大陆和亚地中海地区有关;中生植物区系是指具有中生植物区系和典型欧洲温带植被的区域;山地植物区系是指具有山地植物区系和植被的区域,其植物地理与北方和北极地区有关。每个地区又分为两个区:温带区分为捷克温带区和潘诺尼亚温带区,中生代区分为捷克-摩拉维亚地区中生代区和喀尔巴阡山脉中生代区,而矿带区则分为捷克-摩拉维亚矿带区和喀尔巴阡山矿带区。这些区域和地区又细分为 99 个植物地理区,其中 21 个位于热叶植物区系,63 个位于中叶植物区系,15 个位于奥尔特植物区系。捷克森林中,按照面积处于前十名的主要树种依次为欧洲云杉、欧洲赤松山毛榉树橡树欧洲落叶松欧洲白桦、欧洲银冷杉、心叶椴、欧洲白蜡与欧洲鹅耳枥。在捷克平原和较低山地的植被大部分是人为形成的田野、草地或是人工栽培的森林。原始的植被在山区保存得比较好。

自然保护地

捷克共和国依据本国法令法规,分为大型特别保护区和小型特别保护区两级特别保护区,二者共计2683处。随着捷克加入欧盟,依照Natura 2000划定标准,捷克国内共有1153处自然保护区。

克尔科诺谢国家公园

克尔科诺谢国家公园(Krkonoše National Park)成立于1963年,是整个中欧最有价值的自然保护区之一,用以保护远古冰川时期景观与高山植被,同时,也保护一些孑遗的北方 - 北极物种,如阿尔卑斯。除保护动植物等职能外,该公园同时也被广泛开发为滑雪胜地以供游客前往。

迪耶河畔国家公园

迪耶河畔国家公园(Podyjí National Park)是捷克最小的国家公园,也是中欧地区重要的自然保护区之一。迪耶河畔国家公园坐落在捷克与奥地利的边境,奥地利境内的部分名为塔亚河国家公园。由于政策的限制,这一地区在很多年间是完全无法进入的,因此当地的风景水土保持的非常完好。公园内风景优美,迪耶河缓缓地蜿蜒曲折,森林茂密葱郁,河岸上有岩石、葡萄园、盛开着嗜热花朵的草地,以及阳光充足、果实飘香的果园。

自然灾害

境内自然灾害较少,但需要注意的是,容易受干旱及降水不均的影响。近十年间,捷克共遭受5次暴风灾害影响,共造成7人死亡,经济损失达70多亿美元。其中以2021年6月的灾害影响最为严重,造成6人死亡,经济损失7亿美元。

行政区划

区划详情

现今捷克全国共划分为14个州级单位,其中包括13个州和首都布拉格市。下属114个市,原76个县作为地区和统计单位依然存在,但县主要行政职能已转移。

主要城市

布拉格

布拉格(Praha)为直辖市,它是捷克的首都,同时也是捷克最大的城市,位于该国的中波希米亚州、伏尔塔瓦河流域,面积496平方千米,人口约128万。该市地处欧洲大陆中心,具有重要的交通地位,是国际铁路运输及航空运输的枢纽,与周边国家的联系相当密切。布拉格是一座著名的旅游城市,市内拥有为数众多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和艺术古迹,风格从罗马式到哥特式再到巴洛克式、洛可可式、古典式和新古典主义一应俱全。城中查理大桥横跨伏尔塔瓦河,伏尔塔瓦河蜿蜒曲折的河道与布拉格城堡相映成趣。布拉格城市文化底蕴丰富,沃尔夫冈·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曾居住于此,他的布拉格交响曲和唐璜正是在这座城市首演。此外,捷克伟大作曲家贝德里希·斯美塔那、安东宁·德沃夏克和莱奥什·亚纳切克的抒情音乐每年都会在春季音乐节上举行。同时,布拉格也是捷克最大的工业城市之一,机械工业是其最重要的工业部门,集中在城市东部。

布尔诺

布尔诺(Brno)是捷克共和国东南部城市,位于波希米亚-摩拉维亚高地的东麓,斯夫拉特卡河和斯维塔瓦河的交汇处。布尔诺以北是摩拉维亚地区喀斯特地区,该地区以其洞穴、石窟和峡谷而闻名。这座城市的名字来自凯尔特语“brynn”,意为“山城”。遗传学家格雷戈尔·孟德尔(Gregor Mendel)正是在此处的修道院中研究他的遗传理论(1865年),这座城市也是作曲家莱奥什·亚纳切克(Leoš Janáček)的家乡。布尔诺城中留存有许多古建筑,包括圣托马斯和圣詹姆斯教堂、奥古斯丁修道院的哥特式建筑与图根哈特故居等。现今,这座城市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教育和工业中心,并以其国际贸易展览会而闻名。该市的制造业包括纺织品和冶金产品。ZB-26式轻机枪最初由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武器公司于19世纪20年代设计定型制造的产品,后来的布伦式轻机枪即是由ZB-26式轻机枪为基础,改进设计而来的。

奥斯特拉发

奥斯特拉发(Ostrava)是捷克共和国东北部的城市,位于奥斯特拉维采河和奥得河之间。这座城市的名字词根“ostrý”,意为“急速、快速、急流的河流”。奥斯特拉发由奥洛穆茨主教布鲁诺于1267年左右建立,起初用以保护从北部进入摩拉维亚地区的入口。奥斯特拉发的历史建筑包括13世纪的圣瓦茨拉夫教堂和旧市政厅塔楼(1687年)。奥斯特拉发周围环绕着丰富的黑煤盆地,使之成为捷克的重工业中心。然而在1994年6月30日,随着最后一车煤炭从普日沃兹的竖井运出,俄斯特拉发两个多世纪以来活跃的采矿企业的连续历史宣告结束。维特科维采高炉曾是该市的显著特征之一,当它于1998年被关闭后,维特科维采便开始专注于机械工程。2000年,奥斯特拉发成为新成立的奥斯特拉发地区(即今天的摩拉维亚-西里西亚地区)的行政中心。

皮尔森

皮尔森(Pearson)是捷克共和国西部的城市,位于肥沃的皮尔森盆地,贝龙卡河在这里形成。皮尔森市最早见于 10 世纪的记载,位于布拉格和巴伐利亚州之间繁忙的贸易路线上。15 世纪胡斯战争期间,它曾是罗马天主教的据点。中世纪的城市广场是比尔森的中心,广场上有圣巴塞洛缪教堂、方济会圣母教堂、文艺复兴时期的市政厅(1556 年)和市镇房屋。附近尼热尼的煤田和当地的铁矿在 19 世纪催生了皮尔森市的工程工业,斯柯达工厂就是其中的代表。这些工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严重破坏,但经过重建后又恢复了生产。斯柯达工厂以生产弹药而闻名,同时还生产重型机械、军用飞机铁路机车和汽车。斯柯达率先开发了电动铁路机车,车身采用塑料板,以减轻车轴负荷。自中世纪以来,皮尔森就以生产皮尔森啤酒而闻名,其“市民啤酒厂”(Měšťanský pivovar建于 1842 年。其他制造业包括化工、陶瓷、五金和造纸。该市是波希米亚西部的交通枢纽和经济文化中心。西波希米亚大学(1949 年,1991 年更名)和西波希米亚画廊与博物馆均位于此地。

政治

政体

捷克实行多党议会政治体制。

议会是捷克共和国最高立法机构,实行参众两院制。众议院共有议席200个,任期4年。参议院共有议席81个,任期6年,每两年改选1/3参议员。

捷克共和国政府是捷克最高国家行政管理实施机构,政府由总理、副总理、部长组成。捷克主要政府部门有外交部、内务部、财政部、国防部、工业和贸易部、司法部、劳动和社会事务部、交通部、农业部、卫生部、教育、青年和体育部、环境部、文化部和地方发展部。

捷克全国设宪法法院、最高法院和最高检察院,院长均由总统任命。各市(区)均设法院、检察院、公证机构和经济仲裁机构。宪法法院负责维护宪法规定的法律制度,由15名法官组成,任期10年,由总统任命,并经参议院批准。法院代表国家执行司法权。宪法法院院长帕维尔·里赫茨基(Pavel Rychetský),2003年就任,任期10年,2013年获连任。最高法院院长彼得·安吉亚洛希(Petr Angyalossy),2020年就任,任期10年。最高检察院院长伊果尔·斯特日什(Igor Stříž),2021年就任。州、市(区)均设法院、检察院、公证机关和经济仲裁机关。

宪法

1960年7月,国民议会通过宪法,改国名为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1968年10月,国民议会通过宪法法律,规定捷克斯洛伐克是由捷克族和斯洛伐克族两个平等民族组成的联邦制国家。1989年11月,联邦议会取消宪法中关于捷共在社会中领导作用的条款。1990年4月,联邦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名改为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并修改了国徽。1992年11月25日,联邦议会通过了“联邦解体法”。12月15日,捷克民族议会决定接管联邦议会的职能,并于16日通过了新宪法,改国名为捷克共和国,修改了国徽,确定了多党议会民主制和平等、自由、法制的原则。新宪法于1993年1月1日生效。

政党

捷克目前共有定期开展活动的政党、运动、联盟等政治组织30余个。捷克主要政党有9个:

公民民主党

公民民主党(Občanská demokratická strana),简称公民党,约有党员2.3万人。成立于1991年4月,其前身为1989年11月成立的“公民论坛”。2021年众议院选举中,公民党、人民党、TOP09党组成的竞选联盟获胜。党主席彼得·菲亚拉(Petr Fiala)。

ANO2011运动(“不满意公民运动”)

ANO2011运动(“不满意公民运动”),2011年由捷克亿万富豪、食品制造业巨头巴比什创建。2012年,该党曾参加参议院和地方选举,未有斩获。2013年众议院选举中异军突起,一举成为众议院第二大党。2017年众议院选举中以较大优势获胜,获得牵头组阁的权利并与社民党联合执政。2021年众议院选举中不敌公民党领导的竞选联盟,未能进入政府。党主席安德烈·巴比什(Andrej Babiš)。

市长与独立者联盟运动

市长与独立者联盟运动(Starostové a nezávislí),简称市长联盟运动,2004年成立,因其成员大多为全国各地市、镇长而得名。现有成员约2200人。政治立场偏右,属欧洲人民党党团成员,2017年众议院选举中位列第九。2021年众议院选举中与海盗党组成竞选联盟得以进入议会。党主席维特·拉库尚(Vít Rakušan)。

基督教民主联盟—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党

基督教民主联盟—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党(Křesťanská a demokratická unie-Československá strana lidová),简称人民党,成员近2万人。成立于1918年,1945年加入捷共的民族阵线,1989年11月恢复原党的“非社会主义传统”。自称为中右党,强调基督教传统。2017年众议院选举中位列第七。2021年众议院选举中,公民党、人民党、TOP09党组成的竞选联盟获胜。党主席马里安·尤雷奇卡(Marian Jurečka)。

自由与直接民主运动

自由与直接民主运动(Svoboda a přímá demokracie),成立于2015年6月,由上届议会第六大党曙光党分裂而来,系“欧洲民族与自由运动”组织成员,现有成员1万余人。主张捷克实行“直接民主”,变革现有政治和管理体制,由全民公投决定所有重要事项,扩大民众政治自决权,彻底清除政治腐败。反对《里斯本条约》,抵制欧洲一体化进程,主张捷退出欧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反对加入欧元区,反对接收难民,被视为“极右民粹政党”。2017年众议院选举中并列第三大党。2021年众议院选举中支持率仅次于ANO2011和两大竞选联盟。党主席冈村富雄(Tomio Okamura),日捷混血,为前曙光党主席。

TOP09党

TOP09党成立于2009年6月,右派政党,成员约3000人。“T、O、P”三字母分别为捷克语中传统、责任和繁荣三个单词的首字母,“09”代表成立时间为2009年。该党崇尚民主和保守主义,反对民粹主义,2017年众议院选举中位列第八。2021年众议院选举中,公民党、人民党、TOP09党组成的竞选联盟获胜。党主席玛尔凯塔·佩卡洛娃·亚当莫娃(Markéta Pekarová Adamová),名誉主席卡雷尔·施瓦岑贝格(Karel Schwarzenberg)。

捷克海盗党

捷克海盗党(České pirátské strany),成立于2009年6月,约有党员1200人,系国际与欧洲海盗联盟(PPEU)成员。该党成员多是20—35岁的IT界精英,热衷“网络问政”,主张共享信息、直接民主、通信自由、保护隐私、电子政务等,反对网络审查,要求由公民直选各级政府和管理机构,被称为捷克的“变革力量”,其政策主张具有鲜明的反传统和民粹主义色彩。2017年众议院选举中一举跻身议会第三大党。2021年众议院选举中支持率暴跌,但凭借与市长联盟运动组成竞选联盟得以进入议会。党主席伊万·巴尔托什(Ivan Bartoš)。

捷克和摩拉维亚共产党

捷克和摩拉维亚共产党(Komunistická strana Čech a Moravy),简称捷摩共,现有党员2万余人。由原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演变而来,成立于1990年3月31日。该党在历届议会中一直占有一定席位。2017年众议院选举中位列第五。2021年众议院选举中未能进入议会。党主席卡特日娜·科内奇娜(Kateřina Konečná)。

捷克社会民主党

捷克社会民主党(Česká strana sociálně demokratická),简称社民党,现有党员7500余人。最早成立于1878年,1938年解散,1945年恢复活动,1948年6月27日与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合并,1989年11月19日开始独立活动。自称中左党,政治上主张维护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利益,经济上主张实行社会市场经济。1998年6月首次成为执政党。在2002年议会众议院大选中再次获胜并组建以该党为首的联合政府,2006年沦为在野党。2013年在众议院大选中获胜并与ANO2011运动、人民党联合执政至2017年底。2017年众议院选举中大败,位列第六,与ANO2011运动联合执政。2021年众议院选举中未能进入议会。党主席米哈尔·什马尔达(Michal Šmarda)。

元首

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任期5年,可连任一届。2013年1月起,总统首次由全民直选产生。2023年1月28日,根据捷克统计局公布的最终结果,前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将领彼得·帕维尔(Petr Pavel)在28日举行的第二轮总统选举中,以58.3%的选票胜过安德烈·巴比什,从而成为捷克共和国的第四任总统,于2023年3月9日上任,任期至2028年3月。

彼得·帕维尔是军人出身,1961年11月出生于捷克皮尔森州普拉纳市。长年从军,曾担任捷克军事情报局局长助理、特战旅旅长、机械化师副师长、特种部队司令、国防部作战局副局长、驻北约军事代表等,2011—2012年任捷军副总参谋长,2012—2015年任捷军总参谋长(2014年晋升上将),2015—2018年任北约军事委员会主席,2018年退出现役。2023年1月当选总统,3月就职。

政要

捷克共和国政府是捷克最高国家行政管理实施机构,政府由总理、副总理、部长组成。捷克主要政府部门有外交部、内务部、财政部、国防部、工业和贸易部、司法部、劳动和社会事务部、交通部、农业部、卫生部、教育、青年和体育部、环境部、文化部和地方发展部。

现政府于2022年1月13日正式就职。主要成员有:

外交

综述

捷克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由总统、总理以及外交部长共同协商,不会受到某一方的过分干预。捷克拥有较为成熟的对外政策结构,针对当前世界多极化、各国之间相互依存的发展,捷克奉行多边主义的外交政策,以2015年政府批准的《捷克共和国外交政策概念文件》为基石。在外交政策目标方面,由于人力资源和资金有限,捷克按照地区和内容划分优先事项。在选择外交政策的实施方式时,捷克青睐多边合作,积极参与欧洲联盟(EU)、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联合国(UN)、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OSCE)和其他多边机构的相关事务;关注低政治领域,积极进行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强调共同价值观,以欧洲大西洋地区所提倡的人权和民主作为基本出发点,认为选择这些方式对实现国家尊严和人的尊严是有利的。

捷克系北约、欧盟成员国,奉行经济靠欧盟、安全靠美国的对外政策,积极参与欧盟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及北约行动并将“经济外交”和“人权外交”作为重点。捷现已与19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并加入了联合国、欧安合作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银行等国际组织。

与美国的关系

美国于1993年与捷克共和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在独立初期,捷克共和国将融入西方体制作为其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捷美两国之间关系良好,捷克共和国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和欧盟(欧盟)的成员,也是促进美国利益的一个重要而可靠的盟友。两国共同努力加强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民主价值观,并捍卫基本人权。捷美两国将继续在能源安全方面开展合作。美国期待捷克共和国成为其在世界各地的合作伙伴,包括作为北约 "坚决支持 "特派团一部分的阿富汗、作为 "持久自由行动 "和 "全球击败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联盟 "一部分的伊拉克,以及作为美国保护力量的捷克人所在的叙利亚。捷克视美国为重要盟友,同美国关系密切,积极参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行动。在美国问题上,捷克作为北约成员国的一员高度重视维护与美国的战略关系,与美国在全球价值链上联系十分紧密,并且在反导基地建设方面有着密切合作。

与奥地利的关系

捷克和奥地利两国有着一段共同的历史和紧密的传统联系。奥地利是捷克在中东欧地区(CEE)的主要合作伙伴之一。2018 年,双边贸易额达123亿欧元。捷克位列奥地利的五大出口目的国,而奥地利长期以来一直是捷克的主要投资国,捷克大约有1800家奥资企业。1990年以来,有关核能的话题成为导致捷奥关系复杂化的主要因素之一。人们在核能的能源地位、用途和重要性方面仍存在争议。在欧盟层面上,捷克和奥地利也就这一问题上产生过摩擦。因为奥地利拒绝进一步扩大核能的使用范围,并且不同意将核能视为绿色能源,而这恰恰与捷克倡导和捍卫的理念相反。

与斯洛伐克的关系

1993年1月,捷克斯洛伐克分裂为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国家,两国的区域政策渐行渐远。1998年6月和9月,捷、斯两国分别举行了议会改选,两国国内形势出现缓和。捷克与斯洛伐克保持“超标准国家”关系。捷克、斯洛伐克之间由于天然的历史渊源,彼此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

与德国的关系

德国自1993年与捷克建交以来一直是捷克最重要的经济贸易伙伴,捷克对德出口额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尽管两国存在一些历史争议问题,但出于对德国在经济上的依赖,捷克一直希望保持与德国的友好关系并展开战略对话,利用维谢格拉德集团的平台展开更多层次的合作。捷克高度重视维谢格拉德集团的作用,该集团作为一个整体,能够成为中欧的自然平衡力量,将处于俄罗斯与德国两个大国中间地带的小国团结在一起,在协调中东欧地区的政治平衡避免过分受控于大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匈牙利的关系

1993年1月,捷克共和国独立,捷与匈失去了边界联系,许多历史问题成为匈斯间的问题。捷匈在加盟入约进程中互相协调、配合,区域合作以及融入欧洲大西洋结构在两国双边关系中占有的地位越来越重。1999年3月,捷匈同时加入北约,此后两国在政治和安全领域的合作愈发紧密。在此后的几年间,两国高层互访密集,政治对话频频,尤其是在“维谢格拉德集团”框架内。捷匈间签定的合作协议有“海关事务合作协定”、“自然灾害和重大事故发生时互相合作协定”、“关于在劳动、就业和社会事务方面合作的协议”、“教育合作议定书”、“互换进修生的协议”、“科技合作协议”等。两国文化、教育和科学机构也建立了直接联系,经常举办各种交流活动,如在匈举办的“波希米亚节”、 “捷克文化周”以及捷克艺术家的摄影展和画展等。两国政府也积极支持彼此的文化交流,如捷文化部向匈传播捷文化的出版社颁发奖章,匈文化基金对推广匈文学的捷翻译家进行奖励。

与中国的关系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短短五天后,捷克斯洛伐克于1949年10月6日与新中国建交,是最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之一。1993年1月1日,捷克共和国成为独立主权国家,中方即予以承认并与之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2006年12月8日,正在捷克进行正式访问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捷克总理帕劳贝克会谈后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捷克共和国政府联合声明。2016年3月,中捷两国元首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捷克共和国关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捷两国政府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并展开多层次的广泛对话,为两国高层的政治往来指引更加清晰的方向。

与其他欧洲国家的关系

捷克与英国的关系一直十分亲近,都反对欧盟冗杂的官僚体系和向超国家机制发展。对于英国脱欧,捷克对欧盟严苛对待公投后的英国表示谴责,并且在对英国脱欧表示遗憾的同时指出尽管英国离开欧盟,仍要保持友好关系。捷克政府希望尽量维持两国的双边贸易关系和人员的自由流动,并且确定双边关系的优先合作领域,例如经贸投资、科教文化、公共社会等方面。捷克优先发展同东欧和西巴尔干国家关系,重视与德国奥地利开展睦邻合作。

国际组织

捷克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欧盟成员国,捷现已与19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并加入了联合国、欧安合作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

欧盟

1989年政局剧变后,中东欧国家包括捷克斯洛伐克开始建立西方式多党议会民主制和市场经济体制,而融入西方结构———北约和欧盟———发挥着重要的激励和象征作用。“回归欧洲”的理念得到中东欧国家绝大多数政治精英和民众的支持,欧洲被他们视为精神和文化家园。在中东欧国家中,捷克属于融入欧洲一体化进程最为顺利的国家之一,1996年1月递交入盟申请,1998年3月开始入盟谈判,2003年4月16日时在雅典签署条约,而后与其他7个中、东欧及两个地中海岛屿国家于2004年5月1日同时加入欧盟,成为欧盟新成员。欧盟理事会入盟十几年来,捷克发展为欧盟新成员国中最稳定和最繁荣的经济体,与欧盟经济的实际趋同效果最佳。捷克于2009年1月至6月与2022年7月至12月,担任欧盟的轮值主席国的。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0世纪后20年,随着东欧剧变、华约解散、苏联解体美苏冷战结束,北约开始实施“全方位应付危机战略”,并通过介入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地区危机和推行“和平伙伴关系计划”等,开启东扩进程。从1992年起,东欧国家相继提出加入北约请求。1995年9月,北约正式公布东扩报告。1997年7月,北约马德里首脑会议正式决定,接纳波兰匈牙利和捷克三国加入北约。1999年3月,上述三国正式成为北约新成员,从而使北约的成员国增至19个。捷克积极参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行动,加入北约后,为满足北约提出的在军队和装备方面与缔约国接轨的要求,按北约各国模式改建了军队。

军事

军事力量

捷克宪法规定,总统为武装力量最高统帅。最高国防决策机构为国防委员会,其成员有政府总理、负责经济计划工作的副总理、外交部长、国防部长、内务部长、经济部长、财政部长、工商部长、环保部长、总参谋长和总统军事办公室主任,总理任主席。国防部为最高军事行政机构,负责对军队实施政治领导和行政保障。现任国防部长为雅娜·切尔诺霍娃(Jana Černochová)。

捷克共和国独立后不久就进行了军事改革,大量裁减人员,改编部队。1999年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后,捷克军队又按照北约“共同防务”的要求进一步进行改革,新成立了特种部队、训练和军事学说形成部队。如今捷克武装力量由正规军和准军事部队组成:正规军分陆军、空军、支持部队、后勤部队、特种部队、训练和军事学说形成部队等;准军事部队由边防军、内卫部队和民防部队组成。

陆军历来是捷克军队中人员最多的组成部分,它与其他陆军种协同保障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在危急和战争状况下,陆军是作战整体的基础。陆军的数量、装备随着捷克国情和国际局势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截至2007年,陆军装备有181辆T72-CZ主战坦克;508辆步兵战车,其中BMP-1步兵战车257辆,BMP-2步兵战车175辆,BPzV步兵战车76辆。空军(包括防空部队)配备有50架飞机,其中JAS-39C鹰狮战斗机12架,JAS 39D Gripen战斗机2架,L-159战斗机24架,以及两架空中客车公司空中客车A319CJ2;米-24(米-35)武装直升机38架,米-171直升机31架,米-8直升机1架,PZL W3A(SOKOL)直升机8架。

军事活动

捷克作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曾与北约其他成员国一起为为阿富汗安全部队提供培训和资金支持,并加入多国油轮运输船队。除此外,捷克共和国于2018年参加由波兰主导的多国演习“ANAKONDA 2018”;2019年参加在帕布拉德开展的“Eager Leopard ”演习以及在拉脱维亚开展的“Silver Arrow”演习;2020年参加在立陶宛开展的“Brilliant Jump”演习;2022年参加年度定期演习“Silver Arrow 2022”;2023年参加了由北约合作网络防御卓越中心在塔林(爱沙尼亚)主办的2023年年度的网络防御演习。

捷克作为联合国成员之一,同样也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自1948年以来至2023年10月,捷克在维和行动中共牺牲6人,其中2人牺牲于联合国恢复信任行动、4人牺牲于联合国保护部队

人口

人口总量

截至 2023年10月,捷克的人口总量约为1049万人,其中75.5%的人口是城市人口(约为792万人)。其中男性人口占总量的49.3%,女性人口占总量的50.7%;出生率为10.6 ‰,死亡率为13.3 ‰。中、老年人口比例大,少年儿童相对比例较低,呈现塔型下部向内收缩的缩减型人口金字塔。

族群

捷克的民族构成随着历史的变迁而不断变化目前,在捷克拥有永久或长期居留权的外国人超过10万人,半数以上是斯洛伐克人、乌克兰人和京族,其他还有波兰人、俄罗斯人、德国人和美国人等。

截至2022年,捷克族为捷克共和国的主体民族,约占总人口的94%,斯洛伐克族约占1.9%,波兰族约占0.5%,德意志族约占0.4%。此外,还有乌克兰、俄罗斯匈牙利族等。捷克民族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为三个分支:波希米亚、摩拉维亚地区和西里西亚,波希米亚分支占人口总数的90.4%,摩拉维亚分支占人口总数的3.7%,西里西亚分支占人口总数的0.1%。斯洛伐克人占人口总数的1.9%,波兰人占0.5%,德意志人占0.4%,匈牙利人占0.1%,罗姆人占0.1%,其他少数民族占2.8%。

语言

官方语言为捷克语,属于斯拉夫语系,是捷克人的母语。主要外语包括英语、德语及俄语。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一般会英语,年龄较大的一般会俄语,少数还会德语。捷克语是官方语言,作为一种文学语言可以追溯到13世纪后期。大多数人以捷克语为第一语言。捷克语和斯洛伐克语是属于西斯拉夫语族的相互理解的语言,它使用拉丁语(罗马)而不是西里尔字母。捷克共和国少数民族使用的其他语言包括罗姆语、德语和波兰语

宗教信仰

截至2022年,捷克主要宗教是罗马天主教。全国有39.2%的居民信奉罗马天主教,4.6%的居民信奉新教,还有少数居民信奉东正教、犹太教

波希米亚人皈依基督教的时间比欧洲其他国家要晚上许多,1344年,布拉格主教区升级为大主教区。14世纪末,波希米亚地区已经成为教皇主要经济来源,天主教会是捷克境内最大的封建主教会严重腐化,罗马教权衰落,捷克民族矛盾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环境,诱发胡斯运动。胡斯派教堂的建立撕开了罗马教堂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一个缺口,15世纪的捷克是唯一一个教会势力几乎完全被摧毁的地区,胡斯派传教士被允许自由传教。罗马教堂在波希米亚的经济霸权到17世纪时被重新确立。

2021年的国家人口普查证实,捷克社会的宗教信仰人口长期下降,同时,人们对教会这种制度化的宗教形式高度不信任。天主教继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其成员的数量却急剧下降。除了罗马天主教徒之外,其他传统上最大的教会——捷克福音派兄第会(Evangelical Church of Czech Brethren ) 和捷克斯洛伐克胡斯派教会 (Czechoslovak Hussite Church)——已经被捷克各地区和斯洛伐克的东正教会(Orthodox Church)所取代。

经济

综述

捷克属于高收入国家,根据世界经济论坛《2018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在全球最具竞争力的140个国家和地区中,捷克排名第29位,得分71.2。世界银行发布的《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中,捷克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营商环境排名第35位,得分76.1。近年来,捷克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财政保持盈余,在欧盟内失业率最低、贫困人口占比最低。在中东欧地区,捷克是最稳定和最繁荣的经济体之一,经济发展水平最接近西欧发达国家

捷克为中等发达国家,工业基础雄厚,外贸依存度较高。捷克主要工业部门有机械、化工、冶金、纺织、电力、食品、制鞋、木材加工和玻璃制造等。在这些工业部门中,汽车工业是捷克国民经济支柱产业,2021年捷克汽车工业产值在工业生产和出口中占比均为21%,以3.1%的就业人口比例创造了7.5%的GDP 产值。斯柯达汽车公司是捷克的工业龙头和百强企业之首,也是捷克最大的出口企业。机械制造业是捷克最重要的制造行业之一,涵盖了电力设备、化工设备、食品机械、建筑机械、农林机械、机床、矿山机械、冶金机械、橡胶塑料加工机械、纺织机械、印刷机械、皮革加工机械、玻璃及烟草机械、军工机械等,在国际上有较强竞争力。2021年机械制造行业收入在捷克制造业的占比超过10%,从业人数占全国制造业总就业人数的12.5%,产品的80%-90%销往国外。捷克是中欧地区最主要的钢铁供应国。捷克的化学工业一直以出口为主。

2021年,捷克工业生产总值733亿美元,占GDP的26%。2022年,捷克国内生产总值2909.2亿美元,人均GDP约2.76万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2.5%。捷克人均月工资40317克朗(约合1726美元),同比增长5.1%,失业率2.6%。粮食与畜牧业产值分别为120752百万克朗和66079百万克朗。

捷克虽是欧盟成员国,但并非欧元区国家,而是使用捷克克朗作为本国货币,欧元通行率较低,2022年年均汇率为1美元≈23.36克朗,1欧元≈24.09克朗,通货膨胀率为9.0%。捷克的国家银行捷克国家银行,其职责是维持价格稳定与金融稳定,确保捷克共和国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发行纸币和硬币,管理货币流通并管理银行之间的清算,以及监督在金融市场上运营的实体。捷克国家银行的最高管理机构是捷克国家银行的银行董事会,应制定货币政策和实施该政策的工具,并决定捷克国家银行的基本货币政策措施和金融市场监管领域的措施。

根据欧委会批准的2021-2027年度欧盟基金分配方案,捷克获得178亿欧元资金支持。2021年7月19日欧委会批准了捷克国家复苏计划。根据计划,捷克从欧盟复苏基金获得1800亿克朗(约合70亿欧元)。

根据《2018-2030年对外发展合作战略》,捷克选有6个长期项目重点伙伴国:波黑战争埃塞俄比亚格鲁吉亚柬埔寨摩尔多瓦赞比亚。根据经合组织(OECD)初步数据,2020年捷克对外提供了3亿美元援助,占其年国民总收入(GNI)的0.1%。

第一产业

2021年,捷克第一产业占 GDP 比重为2.0%。捷克种植业的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黑麦、玉米、甜菜油菜、马铃薯、蛇麻亚麻等,蔬菜以黄瓜、花椰菜胡萝卜为主,果树主要有苹果、梨、葡萄和少量桃、杏等。畜牧业以饲养牛、猪和羊为主。捷克森林和水资源丰富,林业中的木材加工、造纸纤维素制造、出版印刷等发展迅速。渔业以池塘养殖为主,年产量约2万吨。农产品加工业是捷克重要行业之一,是仅次于汽车制造业的第二大行业,从业人数比例占10.7%,产值约占国内工业生产总值的13.1%。

第二产业

2021年,捷克第二产业占 GDP 比重为31.2%。捷克工业历史悠久,在机械、电子、化工和制药、冶金、环保、能源等行业有着雄厚基础,如汽车、纺织机械、机床、电站设备、光学仪器、环保设备、生物制药等领域工业产品颇具竞争力。

捷克的经济支柱产业为汽车工业,在捷经济总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从GDP和就业增长的角度看,汽车工业的重要性日益增长,它对捷克的对外贸易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与汽车工业一样拥有悠久历史与传统的是节课的机械制造业,其为捷克最重要的制造行业之一,涵盖了电力设备、化工设备、食品机械、建筑机械、农林机械、机床、矿山机械、冶金机械、橡胶塑料加工机械、纺织机械、印刷机械、皮革加工机械、玻璃及烟草机械、军工机械等。经过十多年重组改造和外资大规模进入,捷克机械制造业产品技术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目前,捷克机床、电站设备、锅炉、矿山机械、食品机械、环保设备、纺织机械及军工产品等在国际上有较强竞争力。该行业收入在制造业的占比超过10%,从业人数占全国制造业总就业人数的12.5%,产品的80%-90%销往国外。

捷克的电气电子工业历史悠久,是捷克最具竞争力的制造产业之一,销售额仅次于交通运输制造业和冶金业,居第三位,该行业产值占捷克制造业总产值的14%。电气电子工业也是捷克制造业第一大出口行业,出口产品主要有强电流设备、计算机设备和电子配件等,出口目的地包括德国、荷兰和法国欧盟国家和英国;进口则主要来自德国、中国、荷兰和日本,产品包括影音设备、电子元件和计算设备等。该行业吸引外资总量仅次于汽车工业

飞机制造业在捷克有着较长的历史,是传统优势产业。除传统的喷气教练机、轻型战斗机之外,捷克主要生产民用、运动和私人小型飞机,是欧洲仅次于德国的超轻型飞机生产国。捷克制药技术具有较高水平,在开发人用和兽用药品、诊断学、发酵技术、垃圾清理和环境保护,在动植物生物技术等方面有一定实力。

第三产业

2021年,捷克第三产业占 GDP 比重为57.7%。

捷克是吸引信息技术投资的主要欧洲国家之一,截至2022年,已有 SkypeDHL、Red Hat、solarwindsNetSuite 和 IBM 等公司在此投资。捷克本土的软件开发涉足软件开发、威胁侦测和保护、风险分析等方面,在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同时与许多大学保持合作,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新产品,不断改进技术,以支持更多语言系统和操作平台。另外,捷克最大的门户网站“Seznam.cz”,创办于1996年,是捷克的首家搜索网站,其除了提供搜索服务外,还提供各种类型的新闻资讯、邮箱、天气预报、电台电视等。也因为该网站的成功,使得捷克成为全球少数几个未被谷歌搜索服务所垄断的国家之一。捷克同时也是全球一系列知名游戏软件的原产地。著名的游戏软件开发商包括:波希米亚互动工作室(Bohemia Interactive)、Warhorse Studios 工作室和2K Czech。

捷克拥有丰富的温泉资源,水疗服务业发展迅速。捷克境内共有30多家水疗(SPA)中心,多集中在被称之为“西波希米亚温泉三角地带”的3个温泉小镇——卡罗维发利、玛利亚和弗朗季谢克。2006年,捷克成为首个获得 EUROPESPA med©欧洲温泉疗养审核机构合格证书的欧洲国家。目前,日益兴起的沐浴疗法及温泉治疗正在带动对该行业的投资。与此同时,捷克还拥有大量人文古迹与自然胜景,旅游业日益成为捷克重要的经济来源,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已占3%。

捷克的展览业历史较为悠久,早在18世纪就已出现了大型贸易市场。19世纪末,捷克第一个展览中心—霍列肖维采展览中心在布拉格建成,用来组织各种展览活动。此后,随着捷克工业的迅速发展,各种展览和展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布尔诺、奥洛穆茨、布杰约维采等大中城市也都先后建立起大型展览中心。捷克最大的展览中心是布尔诺展览中心,最大且最著名的展会是每年一届的国际机械工业博览会(MSV)。因其建筑风格和地理位置,布尔诺展览中心在欧洲展览中心的排名中名列前茅。在2000年,该中心凭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被评为“世纪建筑”。每年大约有50场贸易展会及其它展览在此举办,参会人数超过百万。

捷克金融市场的核心是银行业,银行业资产占据整个金融市场资产逾80%。据捷克央行统计,截至2020年底,捷克银行业总资产达3434亿美元,净利润20.5亿美元。捷克银行业市场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四点:(一)市场集中度高;(二)以传统信贷业务为主;(三)高度接轨西欧,规模效应强;(四)积极参与中捷贸易金融业务。捷克本地银行和外资银行在捷分支机构共计47家(不含央行)。根据各行2020年年报,捷克储蓄银行、捷克斯洛伐克商业银行、捷克商业银行和裕信银行集中了捷克银行业69%的资产,贷款总量占捷克银行业的66%,净利润占捷克银行业净利润总量的73%。外资银行在捷的分支机构占捷克银行业资产比重高达80%以上,成为捷银行业的主导力量。表1捷四大商业银行中,3家母行在西欧国家。同时,美国花旗银行、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德国商业银行、法国兴业银行,在捷克拥有着整个中东欧地区最多的分支机构。这些外资银行在捷照搬母行金融产品、服务体系和运营、管理系统,或稍作本地化调整,为从西欧和世界各地来捷投资者提供无缝对接的金融服务,保持庞大、稳定的客户基础和市场资源,为其系统升级、服务提升、新产品开发或增设分支机构带来规模效应,拉动利润增长。

对外贸易

捷克是世界贸易组织欧盟、申根公约和维谢格拉德集团等多个区域性合作组织的成员国,在对外贸易上享有多种优惠政策,原产于捷克的商品可以自由进入欧盟或与欧盟签有优惠贸易政策的国家和地区。捷克的出口市场主要是欧盟,欧盟市场占其出口总量的83.6%,除此之外,捷克实行出口导向型的贸易自由政策,积极寻求与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的经贸合作关系,以扩大市场,摆脱对欧盟市场的依赖。捷克的人均外资吸引额也位于欧盟前列,其实施的《外资鼓励法》鼓励外国投资直接进入捷克。2017年捷克吸引外资额约为74.1亿美元,外资主要来源国有德国、荷兰、奥地利和美国等,与此同时,中国的投资份额也在上升。投资领域主要分布于汽车制造、塑料工业和金属加工等,其中有高附加值的高科技项目约占25%。2022年,捷克实际吸引外资约36亿美元。1993—2022年,累计吸引外资1369亿美元。主要投资国为荷兰、德国、奥地利、美国、英国、瑞士

重要企业

斯柯达汽车公司(SKODA)是捷克的工业龙头和百强企业之首,长期以来一直是捷克经济的支柱,也是捷克最大的出口企业。该公司总部设在姆拉达—博莱斯拉夫(Mladá Boleslav),在捷克有3个生产厂,其技术开发部是大众集团第三大研发中心,可独立开发全新车型。

道斯凡斯多夫股份公司(TOS VARNSDORF a.s.)于1903年成立,1915年开始独家生产卧式镗床,现已发展成为全球知名的大型机床生产企业,主要生产 TOStec 等系列中型卧式镗铣床,也是精密机械加工中心。其产品性能好、技术先进、可靠性高,90%以上出口,主要出口市场包括德国奥地利芬兰意大利法国瑞典欧盟国家和加拿大。近年来对美国、俄罗斯、中国和印度的出口也持续增长。2005年,该公司在中国昆明建立了合资工厂。

Tescan Orsay Holding 公司总部位于捷克布尔诺市,成立于1991年,主要从事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荷电粒子光学设备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拥有100多名职工,分为物理组、机械设计组、电子硬件组和电子软件组。该公司同捷克和欧洲的大学及研究机构保持密切合作。Tescan 产品畅销国际市场,主要出口欧盟韩国、美国、中国、俄罗斯印度。2009年,该公司在中国上海成立泰思肯贸易(上海)有限公司(TESCAN CHINALTD.)。主要产品有:钨灯丝超大样品室扫描电镜 VEGA 3 XMH、可变真空超大样品室扫描电镜 VEGA 3 XMU、钨灯丝扫描电镜 VEGA 3 LMH、高分辨率肖特基场发射扫描电镜 MIRA 3 XMH、高分辨率肖特基可变真空扫描电镜 MIRA 3 XMU、聚焦离子束可变真空扫描电镜 VELA 3 XMU、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 LYRA 3 XMH 等;该公司还从事图像处理配件、检测系统、硬件和软件等的研发。

核电是核工业产业链皇冠上的明珠,作为欧洲第二大电力出口商和欧洲中部最大的核电供应商,CEZ公司在捷克东南部的杜库凡尼(Dukovany)和西南部的泰(特)梅林(Temelin)都建有核电站,共计6台核电机组。仅这两处电站提供的电力就占到捷克全国总发电量的1/3。2015年5月和6月,捷克政府分别批准了“捷克能源战略政策”和“国家核能行动计划”。根据这两份法律文件,捷克将重新启动核电建设,在现有特梅林核电站和杜科瓦尼核电站厂址各新建2台核电机组,计划于2025年至2029年期间开工,2032年至2037年期间投产。

社会

媒体

2021年捷克全国发行各种报纸1639种。主要报纸有:《今日青年阵线报》《权利报》《经济报》《人民报》等。捷克通讯社(捷通社)为国家商业性通讯社,在国外有12个分社,与20多个国家的通讯社有业务联系。2021年,公共电台播音约16万小时,私人电台播音约50万小时。捷克国家电视台于1953年5月1日开始试播,1954年正式开播。2021年,公共电视台播放时间约51101小时,私人电视台播放时间约146.8万小时。

捷克通讯社(捷通社)为国家商业性通讯社,在国外有12个分社,与20多个国家的通讯社有业务联系。捷克主要报刊有:《今日青年阵线报》《权利报》《经济报》和《公民报》等。捷克公共电视台有捷克电视1台、2台和24小时台,私人电视台有普里马电视台和诺瓦电视台等。捷克广播电台是公共广播电台,此外还有不少私营广播电台。随着科技发展,捷克网络传媒迅速发展,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遍布全国。除机构网站和个人网站外,还建立不少搜索网站。网络在信息传递等方面作用不断上升。捷克最大的搜索网站是 seznam(网址:www.seznam.cz)。

科技

捷克在机械制造、电子、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化工制药等领域具有良好基础,取得不少科技成果,隐形眼镜、水轮机、气流纺纱机等都是捷克发明的。捷克是如今中东欧科技实力最强的国家之一,其主要特点是研发支出总量相对较大,研发强度相对较高,具有较强或中等创新能力。捷克与波兰是研发支出总量最大的两个,明显超出其他中东欧国家。捷克工业基础雄厚,科技水平很强,在中东欧国家中名列前茅,在机械制造、汽车、船舶、仪器仪表、冶金、化工、环保等多个领域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2016年8月,针对当前捷克工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可能面临的风险,捷克政府正式批准了由工业和贸易部协调和制定的“捷克工业4.0倡议”。该倡议主要由捷克工业和贸易部牵头,并在实施过程中联合了其他政府部门、社会界、工业界及学术界的力量。2017年,捷克工业和贸易部成立了4.0社会联盟,汇集了多方专家和决策者,在“捷克工业4.0倡议”框架下制定了具体的行动计划。2017年9月,捷克政府正式批准了“4.0社会行动计划”,将文件流转、教育、劳动力、电子政务、安全、工业、创业和竞争力列为该计划的支柱,特别关注实施关于新技术、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能源、健康、智慧城市、地区发展、电子政府、宽带基础、物联网等领域的项目。

2023年5月3日,捷克正式签署由美国主导的“阿尔忒弥斯协议”,成为签署该协议的第 24 个国家、第七个欧洲航天局成员国和第六个欧盟国家。捷克在航天领域颇有亮点。前捷克斯洛伐克航天员列梅克1978年乘坐苏联联盟28飞船进入太空,成为来自美苏两国以外的首位航天员。2008 年,捷克成为欧空局正式成员国,在多个空间科学领域发挥专长。负责哥白尼对地观测卫星系统和伽利略卫星导航网络的欧盟航天计划局也设在捷克首都布拉格

捷克历史上的科技成就与科学家数量也相当可观。16世纪时,塔德阿什·哈依克是捷克第一个拥护哥白尼太阳中心学说的人,也是子午线天文学(即精确观察和计算星星和行星轨道)的创始人。19世纪时,捷克的自然科学和医学取得显著成就。遗传学奠基人约翰·格雷果尔·孟德尔于1865年创立了遗传学的三个基础定律,同时提出了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概念,并且用数学方式精确地表述了它们出现的频率,其研究成果奠定了古典遗传学和现代优生学的基础。20世纪时,奥托·维赫特尔勒致力于化学多分子物质的研究,他发现的亲水凝胶体被用于生产隐形眼镜。

教育

捷克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法高中、大学实行自费和奖学金制,但国家对学生住宿费给予补贴。根据1990年颁布的有关法律,允许成立私立和教会学校。著名大学有布拉格查尔斯大学捷克技术大学马萨里克大学布拉格经济大学和帕拉茨基大学。

捷克高等教育包括大学教育和高职教育。高职教育学制3至3.5年,修完3年者可获得专科文凭。截至2021年底,捷克共有60所大学,其中28所公立大学(包含2所国立大学),32所私立大学。大学在校生31万。毕业生可获得大学毕业证书、学士、硕士学位或工程师称号。获得硕士学位和工程师称号的可继续攻读博士研究生,学制3至4年。捷克著名大学有布拉格查尔斯大学和捷克技术大学等。为适应欧洲高等教育区建设,绝大多数学历课程经过了学制改革,实行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度。大多数公立高校和部分私立高校采取欧洲学分转移制度(ECTS)。捷克对师资要求比较严格,幼儿教师要在四年制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其他层次师资必须获得高等教育学历,通常需要硕士学历。位于首都布拉格的查理大学是中欧最古老的学府,创办于1348年,现有16个院系(其中4个在外地)。创办于1707年的捷克技术大学,在中欧同类大学中也拥有最悠久的历史。

2022年,捷克共有59所大学,其中28所公立大学,31所私立大学。大学在校生30.4万,其中外国留学生5万。位于首都的查理大学是中欧最古老的学府,创办于1348年,现有17个院系(其中3个在外地)。创办于1707年的捷克技术大学,在中欧同类大学中也拥有最悠久的历史。

查理大学

查理大学(Charles University)位于捷克的首都布拉格,成立于1348年查理四世统治期间,是一所历史悠久的高等学府,扬·胡斯曾担任过该校校长。查理大学目前有17个学院,3个研究所与6个活动中心,有近5万名学生,约占捷克共和国所有学生的六分之一。2016-2017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将查理大学排在五百所大学中的第305位。

捷克技术大学

捷克技术大学(Czech Technical University In Prague,简称CTU)同样位于捷克首都布拉克,创办于1707年,它目前共有八个学院: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机工程学,核科学与物理工程,建筑,交通科学,生物医学工程和信息技术。2023—2024学年,超过19,000名学生在该校学习。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CTU是全球500所最好的大学之一,排名第454位。

文化事业

博物馆

捷克除了常见的室内博物馆外,捷克有着为数不少的室外博物馆,可供游客游览之余回顾过去,同时了解与感受捷克民间传统与手工技艺。

国家博物馆

布拉格国家博物馆(The National Museum in 布拉格)是捷克共和国最大的博物馆。布拉格国家博物馆建立于 200 多年前,历史上曾多次变迁地址,直到1891年5月18日,它正式在布拉格的瓦茨拉夫广场上停驻脚步,巍然矗立直至今日。在2008年至2018年的十年间,不仅是博物馆本身建筑进行修缮与重建,其内部收藏品也经过全面的整理。2018年,修缮一新的博物馆举办了开馆仪式,此后各种博览会和短期展览逐渐在此展出。

布拉格卡夫卡博物馆

2005年夏季,弗朗茨·卡夫卡博物馆(Franz Kafka Museum)在伏尔塔瓦河小城岸边著名的Herget Brickworks建筑中开放。博物馆常设展览展出了大多数弗兰兹·卡夫卡作品的首版、书信、日记、手稿、照片、画作和文学研究者的研究报告,辅以其他手段来展示卡夫卡的生平与创作世界。

布拉格穆夏博物馆

1988年2月,穆夏博物馆(Mucha Museum)在布拉格向公众开放。该博物馆致力于介绍新艺术运动的知名代表人物阿尔冯斯·穆夏的生平与作品,博物馆总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博物馆分为七个部分展出穆夏绘制的海报与油画作品,以及艺术家本人的素描和粉彩、照片等。

露天博物馆

瓦拉西亚露天自然博物馆(Wallachian Open Air Museum)位于摩拉维亚贝斯基德山的Rožnov pod Radhoštěm村,成立于1925年,是中欧同类博物馆中最古老的博物馆。博物馆分为三个部分:木城、磨坊与瓦拉西亚村庄。此地每年6月中旬固定举行的仲夏夜,是捷克夏日的民间庆祝活动, 7月初举办的洛施诺夫节则是国际民俗节。

帕尔杜比采附近的维索基纳州,有另一座深受欢迎的捷克露天博物馆——Veselý Kopec村露天博物馆(Veselý Kopec Open-air Museum)。它由近30座建筑物组成,展示的是19世纪上半叶到20世纪中叶维索基纳地区小农户的生活和工作。此处会定期举行各种活动和会议,其中极受欢迎的是7月中旬的Veselokopecký集市以及一个在9月初举行充满着美食和游戏的乡村庙会。

斯特拉日尼采露天博物馆(Strážnice Open-air Museum)坐落于布尔诺东南部的南摩拉维亚。在这里可以看到周边地区的民间建筑,这些建筑以典型村庄的形式排列。古迹保护和修复人员将总共64座建筑搬到了这里,在其中几栋建筑物中设有展览,向游客介绍摩拉维亚地区东南部山区以及富饶的平原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位于葡萄园建筑及其设施的展览则是向游客展示从远古至今的葡萄酒种植。每年这里还会举行民间节日,例如五月柱或庆祝收成结束的丰收节

美术馆

布拉格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 in 布拉格)的历史可追溯至1796年,今天,国家美术馆负责许多永久的展览,并举办各种展览和文化活动。国家美术馆在布拉格以外也举办了两个展览:萨扎瓦河畔日贾尔城堡的巴洛克艺术藏品展,卡尔维纳的弗瑞斯塔特 (Fryštát) 城堡的19世纪捷克艺术展。

在布拉格城堡区的斯坦伯格宫(Sternberg Palace),可以看到从古代到巴洛克时期的欧洲艺术收藏,这里展出丁托列托 (Tintoretto)、里贝拉 (Ribera)、埃尔·格列柯 (El Greco)、彼得·鲁本斯 (Rubens)、安东尼·戴克Van Dyck) 和伦勃朗·范赖恩 (Rembrandt) 的作品,以及世界上最著名的画作之一,阿尔布雷特·杜勒 (Albrecht Dürer) 的玫瑰盛宴 (The Feast of the Rosary)。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它成为新成立的国家美术馆所在地。

在老城的圣艾格尼丝修道院(Klášter sv. Anežky České),收藏着来自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早期捷克和中欧的艺术品。这座修道院是波希米亚克拉雷会苦行修女的第一座修道院,大约于1231年由圣艾格尼斯建立。在修道院中,可以欣赏狄奥多里克 (Theodoric) 大师的稀有板面画,又或是观赏卢卡斯·克拉纳赫 (Lucas Cranach) 长老的一幅圣母和圣子画作。

城堡广场的施瓦岑贝格宫(Schwarzenberský palác)展出巴洛克艺术品,其中有汉斯·冯·亚琛 (Hans von Aachen)、 卡雷尔·斯克瑞塔 (Karel Škréta)、彼特·布兰德 (Petr Brandl) 和让·库佩茨基 (Jan Kupecký) 的画作。其中还有一处小陈列室展出瓦茨拉夫·霍拉 (Václav Hollar) 的唯一藏品,以及装饰艺术博物馆收藏的巴洛克风格的工艺品。布拉格国家美术馆于2002年收购施瓦茨贝格宫。

卫生健康

捷克医疗体系主要由公立医院构成,居民就医主要通过医疗保险制度保证,须交纳医疗保险,同时交纳超过保险涵盖的治疗和住院费。据捷克统计局数据,2020年捷克全国医疗卫生总支出约占 GDP 的9.2%;2020年捷克人均寿命为78岁。

30多年来,捷克人享有法定健康保险制度,具有高水平的财务保护,广泛的福利待遇和普遍会员资格。国家的中央一级主要通过卫生部及其下属机构代表,承担着立法者、管理者甚至各种护理提供者所有者的各种角色,同时还为被归类为非经济活动的相当一部分人口缴纳保险费。健康保险基金负责为其成员提供足够的护理。捷克卫生系统传统上大部分资金来自公共来源,2019年作为最新参考年,公共资源占当前卫生支出的81.5%,其余来自私人来源。虽然捷克的医疗支出低于欧盟(EU)的平均水平,但急症护理床位和初级保健医生的密度高于各自的欧盟平均水平。老龄化和缺乏合格的工作人员(例如医院的护士)已经给捷克的卫生人力带来了压力,此外,捷克已开始改革进程,使专业三级护理和精神病护理现代化和集中化。患者可以自由选择初级和专科门诊提供者捷克在加强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方面,特别是在饮食习惯和健康素养方面,仍有相当大的改进余地。推进卫生系统循证干预措施的各种努力,例如启动卫生保健质量监测和卫生系统绩效评估,将有助于进一步分析捷克的健康结果。

体育

很多捷克人都热爱体育运动,其中最受喜爱的两大运动是足球和冰球。布拉格有许多体育馆与体育中心来满足体育活动的需要。斯特拉霍夫体育馆于1926年开始建造,并于之后的50年间不断升级完善,其最初是用于举办大型体操活动,目前则被用于足球运动以及作为斯巴达青年足球队的训练场地。除了足球以外,冰球同样受到捷克人的喜爱,在捷克,世界冰球赛与奥运会冰球锦标赛是最热门的赛事,也拥有着最多的观众数量。冬季运动体育馆一般被设计成可以举办多项体育活动的场地,例如滑冰与冰球等。在国际冰球联合会世界青年锦标赛事中,捷克在2000年和2001年获得了金牌,2005年获得一枚铜牌,从此之后直到2019年间,最好的成绩是2017年获得第四名。捷克斯洛伐克的冰球队在1947年首次成为世界冠军,接着在1949年、1972年、1976年和1985年都夺得世界冠军。“天鹅绒分离”后,捷克冰球队在1996年与1998年的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摘取金牌。

1993~2002年,捷克的体育夺得如下战绩:冰球取得4次世界冠军;田径运动取得8次世界冠军;激流回转障碍和速降比赛项目取得6次世界冠军、3次欧洲冠军;快速皮划艇运动取得3次世界冠军、5次欧洲冠军;划船运动取得1次世界冠军;游泳取得7次欧洲冠军。

2003年2月,捷克滑雪运动员马丁·考卡尔(Matin Koukal) 在意大利举行的世界古典滑雪锦标赛上获得50公里滑雪项目冠军,这是继捷克在1925年、1927年、1968年、1970年和1987年取得世界古典滑雪冠军以来的又一次成功。

2006年,网球运动员佩特拉·科维托娃(Petra Kvitova)开始其网球职业生涯,同年便拿下戴维斯杯网球锦标赛巡回赛凡拉斯奇梅奇理西站与ITF巡回赛匈牙利站的单打冠军。后又于2011年的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决赛上击败玛利亚·莎拉波娃,拿到她生涯第一个大满贯冠军和生涯第一个温网单打冠军。同年,她还夺得了WTA年终冠军。2014年她再次晋级温网决赛并夺得温网单打冠军,成为她职业生涯的第二个大满贯冠军。2016年,科维托娃代表捷克出征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并最终取得女单铜牌。截止2023年,科维托娃生涯总共拿下30个职业单打冠军。

环保

捷克在环保技术方面具有较高水平,尤其是污水生物处理技术方面有独到之处。捷克 R-AN-D-N 技术解决了污水处理过程中长期以来存在的硝化不足问题,是世界范围内环保工艺新技术,已广泛应用。捷克污水沉积物过滤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其特有流体过滤技术(简称 USBF,专利技术)符合欧洲及美国污水处理标准,领先于目前很多国家仍在使用的 SBR 污水处理技术,在美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西班牙等国家都有以这种技术为核心建造的污水处理厂。另外,捷克还拥有微生物净化、城市垃圾处理和干法脱硫工艺,通过此工艺微生物净化能够将农业废料转化成高效农肥,具有成本低、效率高、促增产等特点;捷克企业能够设计和制造把城市垃圾(金属、塑料和公共垃圾)密封焚烧后生成煤气的处理设备,并已广泛使用;捷克企业采用独创的干法脱硫工艺不仅解决了烟气排放污染问题,而且脱硫效率高、运行成本低。

治安

捷克政局稳定,民族和宗教矛盾小,当地不存在反政府武装组织。社会治安较好,但也有捷克人同罗姆人冲突、新纳粹袭击外国人等情况发生。另外,针对外国游客的盗窃行为较多,主要发生在游客密集的旅游景点及公共汽车和客运火车上。根据捷克统计局数据,2020年捷克处理的刑事案件总数为16.6万起,同比下降16.9%。捷克法律允许居民持有枪支,但控制较严。2021年至2022年5月底,捷克无恐怖袭击事件发生。未发生直接针对中资企业或公民的恐怖袭击及绑架案件。

交通

捷克交通以公路、铁路和航空运输为主。捷克拥有中东欧地区较为发达的交通网络,其地处欧洲中心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欧洲过境走廊的天然枢纽,成为欧洲过境走廊和欧洲各地产品货物理想的集散地与中转枢纽。捷克公路通车总里程5.58万千米,铁路总长9523千米,内河航道726.2千米,加上空运方面,早已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为捷克本国提供了优越服务的同时,也为邻国乃至国际交流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

公路

捷克公路网发达,与周边国家均有高速公路连接。捷克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捷克公路通车总里程5.58万千米,其中:高速公路1223千米,其它公路5.5万千米。另有欧洲公路网2628千米。2017年,捷克公路客运量为3.3亿人次,货运量为4.59亿吨。截至2022年,捷克公路总长55838千米,其中高速公路1346千米。2022年客运量总计3.34亿人次,货运量总计4.74亿吨。

在捷克,车辆需靠右行驶。任何时候都必须正确使用车灯,白天必须使用日间行车灯。在城镇和乡村的建筑区和居民区,限速为50公里/小时。在通过人行横道时,行人享有优先通行权,机动车必须让行。但有轨电车除外,即行人和其他机动车必须让有轨电车优行通行。城镇外道路的限速为90公里/小时。居民区外的高速公路限速为130公里/小时,而城镇和村庄道路的限速为80公里/小时。

铁路

捷克是世界上铁路路线最密集的国家之一,截至2022年,捷克铁路总长9523千米,电气化铁路3234千米。2022年客运量总计1.76亿人次,货运量总计9338.5万吨。捷克的铁路与欧洲各国联网,乘火车可抵达欧洲各主要城市。截至2016年底,捷克实际投入运营的铁路为9564千米。其中,电气化铁路占比约三分之一,非电气化铁路占比约三分之二。铁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千米12千米。2017年,捷克铁路客运量为1.83亿人次,货运量为9564万吨。另外,捷克有城市电力牵引公共交通运营线路总长820千米,其中,一半左右为无轨电车道,有轨电车道约350千米,地铁仅为65.1千米。

SuperCity (SC) Pendolino 列车为俄斯特拉发奥洛穆茨-帕尔杜比采布拉格线路提供最快的定期班次。此外,它们每天一次将布拉格与斯洛伐克科希策连接起来,每天两次将俄斯特拉发地区和布拉格与波希米亚西部连接起来。这些列车提供一等或二等舒适的旅行服务,并要求预订座位。列车可以运送自行车、婴儿车和手推车以及其他大件行李。

Railjet 列车在布尔诺和布拉格之间提供快速、舒适的旅行,并可直达奥地利维也纳格拉茨。列车可以运送自行车、婴儿车和手推车以及其他大件行李。并有一个专门的儿童电影院,放映儿童节目。

航运

截至2022年,捷克内河航道726.2千米,分为一至四级,2022年货运量总计126.6万吨。捷克是中欧内陆国家,有几十个小型内河港口和码头,主要分布在易北河德国境内为易北河)、伏尔塔瓦河和贝龙卡河沿岸,主要通航城市是杰钦、乌斯季、梅尔尼克、布拉格、洛沃西采和科林等,进出口货物可通过拉贝河—易北河航道到达鹿特丹欧洲港口。截至2016年底,通航水运航道总长720.2千米(含运河和湖泊),其中运河航段38.6千米。2017年,捷克水运货运量为156.8万吨。

航空

捷克目前共有91个民用机场,其中6个是国际机场,分别位于布拉格、布尔诺、奥斯特拉发、布杰约维采、卡罗维发利和帕尔杜比采,其余均为国内和私人小机场,主要国际机场为布拉格瓦茨拉夫·哈维尔机场。此外,还有恰斯拉夫等四个军用机场。2017年,捷克航空客运量为1629万人次,货运量为8.9万吨。此外,首都布拉格机场与欧洲各主要城市均有航班连接。从中国到捷克,可经停维也纳法兰克福赫尔辛基、阿姆斯特丹、莫斯科巴黎等城市中转。

布拉格瓦茨拉夫·哈维尔机场(Václav Havel Airport Prague),这座机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9年,当时捷克斯洛伐克政府通过了建造新机场的提案。机场的建设始于1932年7月,于1937年3月1日完工。在1990年代初,捷克的航空乘客人数明显增加。因此,机场新航站楼和停车场的建设被提上日程。新航站楼于1997年6月开放,每年可容纳480万乘客,一年后,现代化的货运站和除霜站投入运营,机场塔台也进行了现代化改造。1995年,该机场接待了300多万名乘客,而在2001年,机场接待了超过600万名乘客。2002年,机场服务大楼的重建工作完成。2005年9月,北2航站楼(现2航站楼)公共部分正式开放,开始用于申根区内的航班。

捷克航空公司(Czech Airlines)成立于1923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五家航空公司之一,是一家现代化的欧洲航空公司,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悠久的传统,提供友好、灵活的服务,并致力于安全和高品质。捷克航空是国际航空运输协会 (IATA) 的创始成员,并自2001年起成为天合联盟成员。

文化

文学

捷克最早的文学始于9世纪。早期捷克文学除《圣经》和一些拜占庭文学作品外,还有许多传说、故事和宗教赞美诗是以古教会斯拉夫语写就的。11世纪起,斯拉夫文化让位于罗马拉丁文化。14世纪初,用捷克语写作的骑士文学逐步兴起。14世纪下半叶,出现了反映市民生活和封建社会矛盾的作品。到15世纪上半叶,捷克历史上波澜壮阔的胡斯运动爆发,运动的革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也加速了捷克语在社会和文学中的普及。

从18世纪70年代起至19世纪40年代,用捷克语书写的文学作品不断增多,这一时期称作“民族复兴”。随后的历史时代中,捷克文学艺术性不断提高,并出现新的流派与思潮,如以维杰斯拉夫·哈雷克(Vitězslav Hálek,1835~1874)和杨·扬·聂鲁达(Jan Neruda,1834~1891)为首的“五月”流派,其作品具有现实主义特点。19世纪60年代末,继“五月派”之后,出现了“鲁赫派”和“卢米尔派”文学创作者,他们更多地强调文学应服从民族利益,回归真实和历史题材。19世纪70年代,捷克出现了历史题材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19世纪末20世纪初,捷克文学界出现了一代叛逆者和无政府主义者,他们的作品充满了悲观主义,无视先前的价值观,重视对人物感受的描写,对现实的看法客观、真实,文学语言接近口语(在诗歌创作中语言则具有平民化倾向),反军国主义和重视社会问题也是作品突出表现的方面。

在20世纪20年代初,捷克文学界形成了新的思潮——无产阶级文学。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捷克诗歌创作受到法国现代诗歌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诗歌流派——诗歌主义,小说创作主要有民主思潮、天主教倾向和社会主义小说,涌现了许多闻名世界的文学家,如弗拉迪斯拉夫·万丘拉(Vladislav Vaněura,1891~1942)和卡雷尔·恰佩克(Karel Capek,1890~1938)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捷克作家被德国纳粹监禁、迫害,还有的逃亡国外,文学创作受到很大的压制。在二战结束后,反法西斯主义题材的小说、报告文学、纪实文学逐渐涌现出来。

1968年以后,被禁止发表作品的捷克作家组织成立了“门闩出版社”(Edice Petlice)。70年代,捷克诗坛出现了反思、写实的热潮。创作呈多样化趋势,大多数作品是自由体诗,也有散文诗的倾向。到了80年代,诗坛还出现了小说与诗歌的混合体。70~80年代,小说创作界的特点是历史题材小说得到发展。在这一时期,反映当代社会各个侧面的社会现实小说也得到发展,大多数作品反映医学界情况、老年人问题、夫妇家庭关系以及代沟问题。从70年代起,捷克的文学由三部分组成:1969年苏军入侵后被禁止发表作品的文学家创作的非官方文学;在捷克国内公开发表的官方文学;流亡作家在国外出版的捷克流亡文学。1989年以后,上述三种文学逐渐融合在一起,那些曾被禁的作品也得以在国内发表。

弗朗茨·卡夫卡,现代派文学和存在主义的先驱,以荒诞而深刻的写作著称于世,在文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是当代世界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独特的写作风格与手法使他在文学殿堂中独树一帜,其代表作有《变形记》《审判》《卡夫卡文集--城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卡夫卡的文学价值逐渐受到世人的关注,目前,卡夫卡研究已经逐渐变成了一门显学,人们从心理学、社会学宗教学、叙事学、构成主义女性主义甚至是传记等各方面对其展开了研究。

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捷克诗人,198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塞弗尔特的诗歌内容丰富,几乎涵盖了半个多世纪捷克的社会生活,其诗充满了新鲜感、敏锐的感觉和丰富的创作力。塞弗尔特的诗作继承和发展了二十年代捷克进步诗歌的传统,表现了捷克人民为争取祖国独立、民族解放,为争取社会主义美好未来和新的人道主义原则而斗争的时代精神。塞弗尔特的诗作质朴无华而又具有魅力,因而博得了捷克斯洛伐克人民的喜爱。他的诗集《母亲》诚挚地表达了他对母亲执著的爱,同时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无产阶级母亲的光辉形象。

米兰·昆德拉,捷克小说家。他的作品从哲学的高度思索和揭示复杂的人生,具有相当的艺术深度。20世纪50年代初,昆德拉作为青年诗人登上文坛。当他的处女作《人,一座广阔的花园》(1953)发表后,曾引起过诗坛的评论,有人说,“这是一部面对现实,充满情愫的诗集”。《最后的五月》(1955)是一部大型的韵文作品,是借捷克著其代表作有《生活在别处》《笑忘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小说的艺术》等。20世纪60年代《玩笑》的发表,使米兰·昆德拉一举成为世界文坛注目的作家。《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昆德拉的才华得到集中体现的一部作品,在作品中他以一个哲人的睿智将人类的生存情景提升到形而上的高度加以思考、审查和描述,形成了“幽默”与“复调”的小说风格。

艺术

音乐

在欧洲音乐史上,捷克民族有三次留下了鲜明的痕迹。第一次是15世纪以扬·胡斯为代表的宗教改革运动,要求废除或排斥罗马天主教教会推崇的格里高利圣咏,而代之以捷克民族自己的宗教歌曲,即胡斯运动时期的战斗歌曲,其中最著名的一首名叫《你们是谁,上帝的战士》。第二次是18世纪末以捷克音乐家为主要成员的曼海姆乐派,它对于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的形成做了铺垫。第三次是19世纪中叶出现的以贝德里赫·斯美塔那安东·德沃夏克为代表的民族乐派。自19世纪中叶以来,捷克人民为了争取独立和民族自由,再次掀起民族解放斗争的浪潮。在这样的环境中,捷克的音乐文化也体现出鲜明的民族主义倾向,形成以斯美塔那和德沃夏克为代表的民族乐派。

电影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欧洲各地开始流行“新浪潮”,继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法国电影新浪潮、英国自由电影和德国新电影运动后,捷克电影的“浪潮”顺势而来,借着英国自由电影运动和法国新浪潮的鼓励,从1962年到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有将近60位新锐导演推出了自己的影片,平均年产剧情40部,史称“捷克电影新浪潮”(The Czechoslovak New Wave)。捷克电影新浪潮被认为是“最强烈以及最有实验性的电影运动”。

20世纪70~80年代的电影中比较著名的是门泽尔导演的根据赫拉巴尔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革新时代》(Postriziny)和《雪莲花祭》(Slavnosti snēzenek),喜剧《我可爱的小村庄》(Vesnicko má,stredisková)以及赫蒂洛娃的《禁果游戏》(Hrao jablko)。

90年代以来,由杨·斯维拉克(Jan Svērák)导演、其父亲兹丹涅克·斯维拉克(Zdenēk Svěrák)主演的两部电影在国际上引起反响: 《普通小学》(Obecná Skola,1991)和《柯尔亚》(Kolja,1996),前者于1991年获得奥斯卡奖提名,后者于1996年获得东京国际电影节奖,又于1997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绘画

捷克土地有着深厚的艺术文化基础,曾诞生过多位世界级艺术大师,如画家、新艺术派代表阿尔冯斯·穆夏(Alfons Mucha,1860-1939)、爱国主义画家米古拉什·阿莱什(Mikolas Ales1852-1913)和弗朗季谢克·库卡(FrantisekKupka,1871-1957)等抽象艺先锋人物。14世纪时,布拉格成为神圣罗马帝的首都,当时大量本国或外国艺术家在此受雇乍,布拉格一跃成为欧洲艺术中心。时光流史变迁,多种艺术风格在捷克留下了深刻印记。

阿尔冯斯·穆夏,捷克插图画家及设计师,是新艺术派代表。1860年,穆夏出生于摩洛维亚小镇(今捷克共和国境内),1887年穆夏进入朱利安学院学习后,1888年又转到克拉罗斯学院继续深造,这段时期里,他的画作和雕塑中充满了厚重的历史感和古典美感,为其成熟期作品中古典女性的造型艺术打下了基础。1894年穆夏迎来了他人生的巨大转机,就在这年他为演员贝鲁娜露绘制海报获得成功,穆夏的商业设计风格在此时基本成型。他吸收了浮世绘、自然主义、巴洛克洛可可时期的风格,也受到了新艺术运动的影响。此后穆夏的设计作品越来越成熟,线条越加流畅,用色更加高雅,构图别具一格。1910年到1931年,穆夏放弃了商业绘画领域取得的巨大成果,回到故乡为祖国的人民服务。

弗朗季谢克·库卡,又名弗兰克·库普卡或弗朗索瓦·库普卡,1871 年 9 月 23 日出生于波希米亚(今捷克共和国奥波奇诺),1957 年 6 月 24 日卒于法国皮托。是出生于捷克的法国抽象绘画先驱,也是最早的完全非具象艺术家之一。他的成熟作品为20世纪纯抽象绘画奠定了基础。库卡曾就读于布拉格和维也纳艺术学院以及巴黎美术学院,并于 1895 年定居巴黎。1908-1911年,他尝试了野兽派和点彩画,这是法国画家乔治·修拉(Georges Seurat)发明的一种技术,他的色彩对比理论使弗朗齐歇克·库普卡研究了色彩的美学特性。

建筑

捷克境内荟萃了欧洲历史上几乎所有的建筑风格,如罗马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古典主义、拿破仑·波拿巴时期的风格、复古式、直线式、捷克立体主义、功能主义、构成主义和现代主义等,建筑风格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捷克首都布拉格就有“建筑博物馆”的美称。

罗马式建筑

罗马式是捷克10世纪~13世纪中叶的建筑风格,建筑物的主要特征是形状如圆筒或有圆顶。著名的代表性建筑物是建于1100年前后、位于维谢格拉德的圣马丁圆顶厅和布拉格老城区的圣十字圆顶厅。最大的罗马式教堂布拉格城堡内的圣伊日教堂,它始建于920年,1142年建成今日的风貌。在布拉格老城广场周围还保留着罗马式的商用房。哥特式是捷克13世纪中叶至15世纪末的建筑风格,它在捷克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早期(13世纪下半期)、鼎盛时期(14世纪)和晚期(15世纪)。

文艺复兴式建筑

16世纪捷克的世俗建筑物多为文艺复兴式,捷克许多城堡兴建成或改建成文艺复兴式。

巴洛克式建筑

17世纪初至18世纪中叶是巴洛克式在捷克盛行的时期,也是捷克建筑发展最繁荣的时期。18世纪时,巴洛克式演变成捷克民间建筑的独特风格。如今,在捷克的城市和乡村最常见到的正是巴洛克式的建筑,巴洛克风格注重周围环境的选择和大量的雕塑装饰。巴洛克建筑风格主要体现在捷克的教会建筑物上。洛可可式在捷克发展于18世纪30~90年代,它主要反映在建筑物的内部装饰上,如布拉格的大主教宫殿是用洛可可式完成的。古典主义在捷克开始于18世纪70年代,兴盛于19世纪初的一些矿泉城镇之中。古典主义不用于建造教堂,而用于建造住宅、学校、医院和军事堡垒等。拿破仑·波拿巴时期的风格始于19世纪初,持续到19世纪40年代,是市民的建筑风格,体现在市民住宅、疗养院、剧院、最初的火车站和工厂。

直线式建筑

直线式存在于19世纪末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这一期间,它强调丰富的装饰,植物、动物和人物是装饰图案的内容。直线式建筑使用了新的建筑材料,如铁、玻璃、陶瓷等。

立体主义建筑

捷克立体主义风格起源于捷克本土,它的建筑特征是建筑物形状呈立方体,表面是倾斜的。捷克立体主义在20世纪20年代达到顶峰,一些房屋和别墅属于这类风格。

其他风格建筑

功能主义和结构主义存在于20世纪3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捷克的建筑模仿苏联的式样,并开始用预制板工艺大规模建造住宅区,20世纪80年代达到顶峰,由于缺乏城市学体系,预制板建筑破坏了城市原来的特点,而且每个城市的建筑风格大同小异。近些年来,捷克的不少城市兴起了大规模修复古建筑物之风。

现代建筑

捷克不仅有许多古典风格建筑,同样也有不少引人注目的现代建筑。1989年后的建筑与周围环境相融合,价值与日俱增。尽管其中许多建筑在建造时面临左右为难的窘境,然而短短几年后,人们便开始对它们报以赞扬之辞。其中最为著名的建筑是位于布拉格的“跳舞的房子”。“跳舞的房子”位于一个空置的滨河小区,建于1992年和1996年之间,由捷克出生原籍克罗地亚的建筑师弗拉多·米鲁尼克 (Vlado Milunic) 和加拿大美国设计师法兰克·盖瑞 (Frank O. Gehry) 合作建成。它的灵感来自于弗雷德和琴吉(Fred and Ginger) 这一对舞者。对该建筑,有人欣赏其新颖的创意,有人则争辩说它与历史中心不相称。该建筑现已成为捷克热门旅游景点之一,且获得多项荣誉。根据《建筑师》杂志的调查结果,“跳舞的房子”被列为20世纪90年代五个最重要的捷克建筑之一,且在世界范围内被认为是 1989 年后捷克现代建筑的最佳代表。

习俗

捷克人在成人前要学习基本社交、礼节和跳舞等社交常识。捷克人受教育程度较高,尤其具有较高的音乐素养。在对外交往中,讲究礼仪、穿着,正式场合都穿西装。在公共场合讲究秩序,注意保持安静,尊重个人隐私。重视红白喜事,特别重视庆祝50岁生日。捷克民族将玫瑰花视为国花。赠送鲜花的枝数应为单数,白色象征纯洁,红色象征热情。向外宾一般赠送水晶玻璃制品。捷克人不喜欢别人了解个人隐私;普遍忌讳红三角图案;多数人忌讳13这一数字;不喜欢柳树和柳树制品。

服饰

捷克人现在的穿着打扮与欧洲其他国家的人相似,认为服饰能够显示出尊重自己及他人的生活态度。日常生活中,年轻人喜欢穿牛仔服装和其他休闲服,女士会根据自己的喜好与潮流趋势选择裙装或裤装,男士普遍穿西装或夹克。

根据社交活动的不同性质与时间,捷克人会选择不同的社交礼服:夜晚去剧院看戏、听音乐会或参加舞会时,女士穿长款的夜礼服,颜色以深色为主,并搭配以素雅的淡妆和适当的首饰;若是参加白日的社交活动,则通常穿裙子,主要是衬衣搭配裙子或裙式、裤氏套装,颜色比较明快,而不失优雅。男士参加社交活动时,一般着西装,系领带或领结,上衣与裤子的颜色、面料一致;晚间社交活动,男士与女士一样着深色服装,以示庄重。

姓名

捷克人绝大部分的姓名是由一名一姓组成,名在前,姓在后。未婚女子通常使用父姓,出嫁后则通常使用丈夫的姓,也有少数女子采用复姓,即夫姓在前,父姓在后,二者间以连接号相连。捷克人在历史上长期与德意志等民族混居,因此吸收了部分外族姓氏,其发音需要按照外族语言的发音规则来。在亲属、朋友、熟人之间为了表示亲近,通常使用对方名字的小称或昵称。

称呼

捷克人通常称呼成年男子为“先生”,成为年轻女子为“小姐”、年长女子为“女士”或“太太”。若已知对方的姓氏,称呼时需要加上姓氏;若已知对方的职务、职称或学位时,正式的尊称应在“先生”“女士”“小姐”之后加上其头衔。

礼节

捷克人注重礼节,年幼者遇见年长者应礼貌地打招呼,相识者见面会微笑致意,熟人间久别重逢会互相拥抱,有时还会亲吻对方的脸颊。如果是初次见面,通常是将男士、职务低的人士、年幼者介绍给女士、职务高的人士、年长者,后者主动伸手以要求握手。

饮食

捷克位于欧洲中部。捷克人的饮食比较讲究,要求量大的同时更注重味美质精,烹调技法也比较精细,注重原汁原味,醇香浓郁。偏食猪肉,尤其喜欢吃小牛肉,对鸡、鹅等禽的制法颇有考究,烤鹅加焖酸菜是捷克的民族菜肴。捷克式大面团独具一格,食面团时不加任何酥松剂,只用鸡蛋、水和切成小块的咸味面包,制成粗条,用沸水煮熟,切割时不用厨刀,用细线勒成薄片,涂上黄油,再沾肉汁进食,可独立成菜,亦可佐食肉类菜肴。捷克人对羊肉及老牛肉很少进食,尤其不爱吃鱼、虾等海味,蔬菜需求量也不大,菜肴的味道要求甜酸、微辣见多。烹调方法以煎、炸见长。

传统美食

捷克的传统美食多样,其肉类的特色菜有炖牛肉,奶油牛脊肉配馒头片或烤鸭配酸白菜。素食者则可以尝试捷克的炸奶酪。在甜品方面有“霍日采吸管”,这是一种充满奶油的卷曲威化饼以及历史悠久的帕尔杜比采市甜姜饼;另外在奥洛穆茨市和附近的洛斯季采镇,该地区会制作一种有着独特芳香的低脂奶酪,被称为“奥洛穆茨干酪—tvarůžky”。

啤酒

捷克啤酒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已知最早的啤酒厂是993年所建立的。捷克发明了最受欢迎的啤酒类型——皮尔森式底层发酵啤酒,根据产地缩写为“式(pils)”。除了来自皮尔森的皮尔森欧克(Pilsner Urquell)啤酒外,还有来自(České Budějovice)的(Budweiser)啤酒,在附近生产的山羊(Kozel)啤酒,以及来自中波希米亚的克鲁硕维采(Krušovice)啤酒。捷克的酒吧与餐厅都会供应啤酒饮品,该国拥有全世界最高的人均啤酒消费量。捷克有400多家啤酒厂,向世界各地出口啤酒。此外,捷克共和国还提供数个啤酒温泉。

节庆

恢复独立捷克国家纪念日和新年

捷克每年的第一个节假日,同样也是每一年的第一天,它是恢复独立捷克国家纪念日和新年两个节日合而为一。捷克共和国与世界其他地方一样,都会庆祝新年的到来。新年之前,个人、家庭和公司都会互相发送贺年卡,贺卡上面印有美丽有趣的图片,且带有对来年健康快乐生活的美好祝福。在热闹的跨年庆祝后,这将是平静而放松的一天。根据捷克习俗,新年这天应该吃扁豆,吃扁豆寓意将得到很多财富——吃得越多财富也越多。1月1日同时也是恢复独立捷克国家日。捷克斯洛伐克从1992年12月31日午夜后不复存在,独立的捷克共和国于1993年1月1日成立。

捷克建国纪念日

捷克建国纪念日是第二个与捷克国家有关的法定节假日。公元935年9月28日,波希米亚君主瓦茨拉夫被暗杀,在他去世不久便成为了波希米亚土地的守护神,并被奉为天主教圣人。该节日还与距离布拉格不远的斯塔拉波列斯拉夫市(Stará Boleslav)的朝圣习俗相关,谋杀就是在那里发生的。

独立捷克斯洛伐克国家国庆日

这是与捷克国家相关的最后一个节日。1918 年的这一天,捷克斯洛伐克宣布独立,这意味着奥匈帝国不复存在。捷克共和国许多地方都会举行日庆祝活动。庆祝活动的重要地点是布拉格的维特科夫国家纪念碑,在那里会举行传统的阅兵式并敬献花圈,并于傍晚时分在布拉格城堡举行国家荣誉庆祝活动。

西里尔和美多德传教士纪念日

7月初的西里尔和美多德传教士纪念日,是为纪念斯拉夫传教士西里尔(Cyril)和美多德(Methodlus)而设。863年,这对兄弟来到大摩拉维亚国帝国,也即今天的捷克共和国地区,在异教徒斯拉夫人群中传播基督教。他们非常认真地对待这项任务,将圣经的某些部分翻译成了古教会斯拉夫语,为此自创了特殊的字母,并建立了学校。为了纪念他们,人们每年都会到摩拉维亚地区南部的维莱赫拉德(Velehrad)举行传统的朝圣活动。大摩拉维亚的中心过去很可能就在维莱赫拉德附近。

杨•胡斯纪念日

杨•胡斯纪念日是为了纪念扬·胡斯大师。杨·胡斯曾是罗马天主教神父、捷克中世纪的宗教思想家、大学教育家、改革家和传教士。他是天主教会的第一批改革者之一,比其后继者——改革者马丁·路德约翰·加尔文和茨温利——几乎早了一个世纪。教会称他为异端,他的教义是异端邪说,并将他逐出教会。他在德国康斯坦茨的一次会议上为自己的教义辩护,最终因拒绝放弃自己的教义而被定为异端,于1415年7月6日被活活烧死。

国家象征

国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奥匈帝国的解体,捷克和斯洛伐克联合成立了一个独立的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国旗的设计方案表达了新国家的统一。国旗呈长方形、长宽比例为3:2,由蓝、白、红三色组成。靠旗杆一边的三角形为蓝色,旗的右上方为白色,旗的右下方为红色。此三色原为斯拉夫民族的颜色。红、白两色来自捷克人的故乡——古老的被希米亚王国,其中白色象征纯洁、红色象征为争取独立与自由而斗争的英烈们的鲜血;蓝色则为原来的摩拉维亚地区斯洛伐克要省徽章的颜色。该方案正式采用于1920年3月20日,1930年以法律正式规定为国旗。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国旗被禁止使用。直到1945年捷克斯洛伐克获得解放,再度起用以前的捷克斯洛伐克国旗。1992年该国分裂成两个国家——捷克和斯洛伐克,捷克仍采用以前的三色国旗。

国徽

捷克共和国国徽共有两种:

一种为方形盾徽,盾面分成四部分左上方和右下方为红背景色上银色的双尾狮,狮头戴金过,前爪腾起,爪为金黄色;右上方为蓝背景色上银色和红色富于变化的鹰,鹰头戴金冠,双爪成金黄色;左下方为黄背景色上头戴金冠的黑鹰,鹰的喙、舌和双爪为红色、胸前是银色的月牙,月牙的中部上方有一个小十字、两侧饰以三叶形饰物。以上三部分代表了捷克历史上的波希米亚、摩拉维亚地区和西里西亚地区。

另一种为盾徽、红背景色的盾面上是一只银色的双尾狮、狮头戴金冠,舌和爪呈金黄色,前爪腾起。

国歌

捷克的国歌起源于一首戏剧歌曲。1834年,作曲家弗兰蒂谢克·什克劳普(František Škroup)为剧作家约瑟夫·卡耶坦·蒂尔(Josef Kajetán Tyl)的一首诗配乐,进而创作了一首戏剧歌曲。该剧名为《不恼不怒(Fidlovačka aneb žádný hněv a žádná rvačka)》,该剧于1834年12月21日在布拉格庄园剧院(Stavovské divadlo)首演。1835年1月11日该剧首次也是最后一次重演。虽然这部戏剧与它的名字一样,并没有掀起波澜,但其中《何处是我家?》作为独立作品获得了观众们的好评,并很快成为社会爱国歌曲曲目之一。1918年10月28日捷克斯洛伐克的诞生带来了对正式国歌的需要。此后不久,一位布拉格商人向捷克作家理事会捐赠了3000克朗,作为国歌新词竞赛的奖金。当时广为人知的是几项修改国歌的建议,其主要强调国歌需要的是一个不那么抒情的文本,同时也有合并捷克语斯洛伐克语部分的建议,且能够作为民族和国家的象征。歌曲《何处是我家?》就自动被接受为国歌。

国花——石竹

捷克人喜欢石竹,认为其是幸福的象征,并将其尊为国花。在捷克人的婚礼仪式上,新娘口中要一直含着一朵红色的香石竹,直到仪式快结束前,这朵康乃馨才移到新郎口中,婚礼即告完成。

国树——椴树

捷克是欧洲中部的内陆国家,地势较高,森林茂密,尤其盛产椴属,因此捷克人把椴树定为国树。椴树是绿化树种,也是用材树种,平均树高30米,有的可达40米,胸径约1.2米。椴树除可用作木材外,其树叶与花朵也都具有多项价值,椴树水、椴树内树皮与树皮等也都有其各自的药用价值。

风景名胜

综述

捷克共和国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旅游地,同时,它也具有十分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独特的自然风光。它拥有不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古迹,以及传承了数百年的传统和仪式。捷克的游客主要来自德国斯洛伐克波兰、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韩国意大利等国。主要旅游城市有布拉格捷克克鲁姆洛夫、卡洛维发利等。据捷方统计,2022年捷克共吸引外国游客734.3万人,排名第一的是德国游客,184.3万人;第二和第三分别是斯洛伐克77.6万人,波兰61.3万人。

世界遗产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公示数据资料,捷克国家共有17个世界遗产,其中包含3个跨国界遗产。

布拉格历史中心(Historic Centre of Prague)建于11至18世纪之间,老城、外城和新城自中世纪起就以其建筑和文化上的巨大影响而著称于世。中心拥有诸如赫拉德卡尼城堡(Hradcani Castle)、圣维特斯大教堂(St Vitus Cathedral)、查理桥(Charles Bridge)以及数不胜数的教堂和宫殿等绚丽壮观的遗迹,其中大多数建于14世纪神圣罗马皇帝查理四世统治时期。

奥洛穆茨三位一体圣柱(Holy Trinity Column in Olomouc)建于18世纪早期,是中欧地区同类建筑最杰出的典范。圣柱属于一种独特的地区建筑风格——奥洛穆茨巴洛克风格(Olomouc Baroque),高35米,柱身装饰有精美的宗教雕塑,出自摩拉维亚地区的艺术家昂德黑扎内(Ondrej Zahner)之手。

在塞德莱茨镇,除人骨教堂,还有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圣母玛利亚升天大教堂(the Cathedral of Our Lady)。圣母玛利亚升天教堂又被称为光明教堂的原因是教堂内的巨大玻璃窗,使整座教堂在白天的每一分钟都光线充足,宽敞明亮,这在当时的波希米亚是绝无仅有的。这一建筑瑰宝结合了西多会修士们所主张的空间和朴素以及哥特式建筑的雄伟庄严。原本的哥特式教堂在15世纪时被烧毁,之后由捷克著名的建筑师杨•布拉谢•桑蒂尼设计建造,转变成为巴洛克哥特式教堂。

“白银之城”库特纳霍拉城(Kutná Hora)是一座历史古城,兴建于波希米亚王国最繁盛的时期,有着相当悠久的葡萄酒酿造历史,城市之中来自不同历史时期的房屋构成了多样的建筑风格。古城中心坐落着它最具历史价值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圣芭芭拉大教堂(Church of St Barbara),这座教堂同附近的圣母玛利亚升天教堂均被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座高耸的哥特式建筑象征着这座矿山之城的权利和重要地位。库特纳霍拉当地银矿的银储量十分丰富,这座教堂便是给矿工守护神——圣芭芭拉的献礼。整座教堂历时五百年才竣工。教堂的外观是建筑师马蒂阿什•雷伊塞克和贝内迪克特•里德 的杰作,教堂的内部挂有许多后哥特式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教堂内细长的柱子上都绘有装饰壁画,而其所画的主题都与采矿和铸造银币息息相关,这座城市的采矿传统从这里也能略见一斑。

克鲁姆洛夫(Český Krumlov)是捷克文艺复兴的瑰宝,于1992年将其列入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克鲁姆洛夫曾是很多捷克极有权势的家族的领地,他们在此建造了城堡和宫殿。由此给今天的世人留下了一座有着错综复杂的小巷、美丽的景色以及浪漫神秘的氛围的中世纪小镇。克鲁姆洛夫的内城被伏尔塔瓦河的河道环绕着,经由三座桥梁与城市的其他部分相连。内城之中,方形的斯沃诺斯基广场及四周彩绘的房屋仿佛来自童话世界,除此之外,还有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及少量巴洛克式的房屋。门面宽阔的文艺复兴式市政厅及19世纪期间围绕玛利亚黑死病纪念柱建造的六边形石雕喷泉,也同样引人注目。

风景名胜

查理大桥(Charles Bridge)是布拉格现存最古老的桥梁,长达516米,由查理四世于1357年建立,并于1402年完工。它是连接布拉格老城、小城和的交通要道。查理大桥这座桥由砂岩块建造,是典型的哥特式建桥艺术与巴洛克雕塑艺术的完美结合。桥的一端入口处耸立着查理四世的全身雕像,另外一端伫立着两座双子座哥特式桥塔,在1683年到1928年间,桥两侧石栏杆上陆续装饰上了30座雕像,为天主教圣徒和保护神,其中最著名的是内波穆克的圣约翰雕像。触摸雕像底座上的青铜浮雕画,就可以带走来自布拉格的好运。

在有关查理大桥的诸多传说中有一说:查理大桥是由当时的捷克国王和神圣罗马皇帝查理四世下令于1357年7月9日5点31分奠基开工修建的。选择这一确切时间的原因是根据太阳土星的星象占卜出的吉时,同时这一时间也恰好是从1到9的奇数数列的顺序和倒叙组合,具体而言这一准确的神奇数列组合是1-3-5-7-9-7-5-3-1。

布拉格老城广场(Old Town Square)一直是个非常热闹繁华的地方,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1世纪,那时的老城广场是作为长途贸易中转集市而存在,人们在此进行买卖。而今此处有着许多景点:老城小楼,是波希米亚城镇中文艺复兴风格建筑的典型例子,其墙上图案采用刮除法绘制,著名作家弗兰兹·卡夫卡童年曾居于此。石钟楼建于13世纪,是布拉格最古老的建筑之一,采用巴洛克式风格,在1980年进行了大幅修缮。市政画廊经常于石钟楼举办当代视觉艺术的临时展。位于老城广场中心、建于1560年左右的精美喷泉同时也是一座瘟疫纪念碑,而今唯一剩下的只有罗特楼楼面上的精美壁画。

圣维特斯教堂(St. Vitus Cathedral)位于布拉格城堡内,为罗马天主教布拉格总教区的主教座堂,是中欧地区第一座哥德式大教堂、也是世界上第三大的哥德式教堂。教堂始建于1344年,精雕细琢,历时近六百年至1929年才得现今日之貌。教堂除了哥德风格外,也融合了巴洛克、文艺复兴风格。圣维特大教堂的形貌主要由阿拉斯的马修与彼得巴勒构筑,竣工于15世纪。南面高耸入云的尖塔建于1562年,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如今已成为布拉格的地标。教堂中殿直到19世纪后期才完工,内部的彩绘玻璃出自不同画家之手,最著名的是由穆夏所设计的左侧第三扇彩绘玻璃,其主题是东罗马帝国传教士圣西里尔与圣美多德传教到斯拉夫的事迹。

圣维特斯教堂中最为著名同时也是最古老的一部分是圣瓦茨拉夫礼拜堂,该礼拜堂建于1358年,耗时9年,至1367年竣工。礼拜堂的墙壁上晶玉璀璨,与14—16世纪的壁画相映成趣,正门玫瑰窗上是耶稣受难记及圣瓦茨拉夫的生活场景。圣瓦茨拉夫礼拜堂中除作为进行宗教仪式的场地外,同样也是曾经波西米亚国王和王后加冕典礼的举办地,并在此保存收藏有纯金制造并镶满宝石珍珠的圣瓦茨拉夫王冠、国王权杖以及皇权宝球。

火药塔(Prašná brána)高65米,观景台高44米,螺旋楼梯有186级石阶。火药塔是布拉格晚期哥特式建筑中最独特的古迹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3世纪上半叶。它是捷克国王加冕游行进入布拉格的入口,因而被视作皇家之路的起点以及布拉格的不朽入口。火药塔奠基于1475年,由建筑商瓦茨拉夫监造,1478年开始由马特·雷塞克监造。1757 年,它被普鲁士王国的炮火损坏。1875年至1886年年,建筑师约瑟夫·莫克 (Josef Mocker) 与博胡斯拉夫·施尼尔奇 (Bohuslav Schnirch) 和路德维克·希梅克 (Ludvík Šimek) 等著名捷克雕塑家合作,以伪哥特式风格修复火药塔

建造者们用星形拱顶将一楼拱起,二楼用网状拱顶拱顶。通道有一个网状拱顶,大门顶部是画廊和凿屋顶。塞莱特纳一侧的一楼装饰着波杰布拉迪的乔治和弗拉迪斯拉夫二世的雕像,另一侧装饰着普热米斯尔·奥塔卡尔二世和查理四世的雕像。国王的雕像周围环绕着他们统治的国家的标志。在角落里有皇室美德的寓言。在统治者的雕像上方有带翅膀的天使,在四个角柱上有一只狮子,上面有布拉格老城的标志。在二楼的楼层,有捷克赞助人和圣徒的雕像,在东侧的中央是基督,在西侧是圣母玛利亚和孩子。面向塞莱特纳街的立面上有亚当和夏娃的雕像,对面的立面有圣米迦勒的雕像。在东边的通道上方,有一个骑士的半身像,上面有一条带有拉丁文铭文的带子。在西侧,有马泰伊·雷塞克的半身像。在市政大楼附近的一侧,有哥特式雕塑装饰的遗迹。火药塔在1961年至1963年间进行了全面重建,并在1992年进行了雕塑装饰的部分重建。

世界闻名的人骨教堂(Ossuary in Sedlec)坐落在库特纳霍拉城附近的塞德莱茨。根据传说,当地一位男修道院院长从圣城耶路撒冷王国回来之后,将从圣城带回来的一捧土撒在了这块墓地上,使得这块墓地变成了中欧最古老的圣地,也使其成为了大家都渴望死后被埋葬的地方。后来的瘟疫和胡斯战争使得这里聚集了四万多死难者。

教堂本身由两座小教堂组成,上下叠加在一起,下面教堂里所展现的正是那令人毛骨悚然的生死剧院。在教堂历史上,建筑师杨·布拉谢·桑提尼·艾希尔运用了他典型的巴洛克哥特式风格,为这座教堂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对人骨教堂而言,最重要的其实是一位叫做弗朗奇谢克 林特的杰出工匠,他受雇于贵族施瓦茨伯格家族。今天人们所看到的下层教堂里这些独特的人骨装饰品——人骨制成的巨大枝形吊灯、十字架、圣餐杯、圣体匣以及施瓦茨伯格家族的盾形族徽——都是他的杰作。教堂里所有的骨头都经过消毒,漂白处理,然后被巧妙地拼接成各种形状和图画,在整个欧洲都是独一无二的。

卢哈乔维采(Luhačovice Spa)是摩拉维亚地区最大的温泉区,距离兹林不远。卢哈乔维采内有童话般迷人的建筑,几个世纪以来不断涌出地面的可自由使用的矿泉,和新鲜出炉的温泉华夫饼散发出的醉人香味。

杜尚·萨摩·尤科维奇是民间新艺术主义独特风格的斯洛伐克建筑师,他在卢哈乔维采温泉城工作了三年,留下了他最著名的一组作品——尤科维奇之家,这组房屋是在1902年获得其新的面貌,内部和外墙都描绘了五彩斑斓的彩绘,它至今仍是卢哈乔维采最美的建筑。20世纪中叶时,奥斯卡·博希斯基修建的柱廊继承了尤科维奇的风格,把他的独立建筑与温泉中心紧密相连。

卢哈乔维采最重要的就是它所拥有的天然治疗性温泉。 这里的水味道偏咸,富含矿物质成分,被公认为欧洲最有效的矿泉水之一,可以帮助治疗呼吸或运动系统疾病、糖尿病和其他疾病。有些泉水适宜饮用的,有些则适于吸入,还有的用于碳酸浴,其中最著名的温泉温参特卡早在17世纪末就深受欢迎。

卢哈乔维采新鲜出炉的甜品也是当地特色之一,这种甜品由纯天然原料手工制作而成,香甜脆口。卢哈乔维采附近的公园与城市同样适合旅游与散心,白喀尔巴阡保护区可供夏季纳凉赏玩。

维莱赫拉德修道院(Velehrad Monastery)这座长方形基督教堂,是捷克宗教信仰的核心。一年一度在此举行的全国朝圣日,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教徒汇聚于此。

维莱赫拉德修道院于13世纪建筑在日比山(Chřiby Hills)的山坡上。修道院现在的巴洛克风格面貌是它于1681年一场大火后重建的结果,修道院建筑群中最值得一提的部分是圣母升天大教堂和圣西里尔与美多迪乌斯大教堂,这是捷克共和国最重要的朝圣教堂。1990 年,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参观了韦勒赫拉德大殿。而在2013年,是斯拉夫民族基督传教先驱西里尔和麦托迪乌斯来到此地传教1150年的纪念日。整个东摩拉维亚地区的人们都沉浸在信仰基督的生活传统中。每年,虔诚的信徒们会沿着东摩拉维亚地区的朝圣之路,从全国各地步行数十甚至上百千米聚集到此地,在维莱赫拉德教堂里的祷告使这一朝圣活动达到高潮。

布赫洛维采城堡(Buchlovice Château)是一座位于南摩拉维亚地区的意大利式建筑,城堡坐落在欧洲中部广阔的乡村,代表着最纯粹的意大利巴洛克式风格别墅,是扬·杰特日希·佩特日瓦尔德斯基(Dětřich z Petřvaldu)伯爵为其妻子所建造,目的是让其妻子在这定居的过程之中不至于感觉太痛苦。这里定期举办传统的美丽盛开的倒挂金钟花卉展览。

布赫洛维采的城堡被认为是摩拉维亚地区巴洛克建筑最重要和最高质量者之一,城堡的最初设计是由建筑师弗朗蒂谢克·安东尼·格林完成,这阶段的城堡旨在作为乡村别墅或可称为具有经济功能的乡村城堡,到第二建设阶段时,建筑概念的改变与卡雷尔·佩特日瓦尔茨基伯爵有关,城堡被重新设计为一种郊区别墅,而城堡最终外观的作者姓名仍未澄清。1794年,佩特日瓦尔德伯爵夫人阿内兹卡·埃莱奥诺拉在布尔诺雕塑家翁德日·施韦格尔的参与下,对城堡周围的花园和内部进行了修改。城堡建筑发展的最后阶段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以新巴洛克风格进行了改造。

参考资料

捷克国家概况.中国领事服务网.2023-10-08

捷克国家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2023-10-08

语言.VisitCzechia.2024-02-07

时间.VisitCzechia.2023-11-13

捷克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商务部公共服务资源平台.2023-11-03

海关统计贸易伙伴代码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2023-10-08

International Calling Codes.INTERNATIONAL CITIZENS GROUP.2023-10-08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2022.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Population Division.2023-10-08

捷克国家概况.外交部网站.2024-02-06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HDI).UNDP.2023-10-28

国家货币代码.IBAN.2023-10-08

老城广场.VisitCzechia.2023-11-13

查理大桥以及桥塔.VisitCzechia.2023-11-13

捷克克鲁姆洛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里30年的明珠.VisitCzechia.2023-11-13

库特纳霍拉城附近的塞德莱茨人骨教堂.VisitCzechia.2023-10-08

布拉格跳舞的房子.VisitCzechia.2023-11-13

布拉格瓦茨拉夫·哈维尔机场.Prague Airport.2023-10-08

捷克铁路—历史,景点和旅行.VisitCzechia.2023-10-28

Brno hl.n..České dráhy.2023-10-28

Praha hl.n..České dráhy.2023-10-28

斯涅日卡峰.VisitCzechia.2023-10-23

夏季的克鲁什涅山脉.VisitCzechia.2023-11-16

克鲁什内山脉矿区.VisitCzechia.2023-11-16

夏季的克尔科诺谢山脉之美.VisitCzechia.2023-11-16

穿越伊泽拉山脉.VisitCzechia.2023-11-16

在捷克共和国优美的河景中流连忘返.VisitCzechia.2023-11-16

易北河自行车道上的浪漫与冒险.VisitCzechia.2023-11-16

山脉.VisitCzechia.2023-10-23

Czechoslovakia.大英百科全书.2023-10-24

Gross domestic product 2022.世界银行.2023-10-24

捷克共和国.世界银行.2023-10-24

World Heritage List.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2023-10-29

世界遗产名录.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2023-10-29

布拉格历史中心.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2023-10-29

Původ jména Čech.Naše řeč.2023-10-20

捷克共和国.大英百科全书.2023-10-15

Občanské fórum provedlo revolucí i Košice. Veřejnost proti násilí přišla až s volbami.Česká televize.2023-10-14

Czechia.WorldData.info.2023-10-25

..2023-10-19

ElbeRiver.大英百科全书.2024-02-07

Vltava River.大英百科全书.2024-02-07

Lužnice River.大英百科全书.2024-02-07

Posázaví.VisitCzechia.2024-02-07

Paddle Boating – A Czech Rarity.VisitCzechia.2024-02-07

Morava River.大英百科全书.2024-02-07

迪耶河畔国家公园.VisitCzechia.2024-02-07

捷克农业概况.中国农业信息网.2023-10-25

Data ke stažení – fytogeografie a rozšíření druhů.PLADIAS.2023-10-25

捷克共和国概况.中国-中东欧林业合作.2023-10-25

OCHRANA ÚZEMÍ.Agentura ochrany přírody a krajiny ČR.2023-10-31

克尔科诺谢国家公园.VisitCzechia.2023-10-25

迪耶河畔国家公园.VisitCzechia.2023-10-25

全球灾害数据平台.全球灾害数据平台.2023-10-25

捷克南摩拉维亚州多地遭龙卷风袭击 已致3人死亡.央视网.2023-10-25

Map of Czechia (Physical).worldometer.2023-11-19

Administrative Division.GeoNames.2023-11-17

捷克.行政区划.2023-11-17

Prague.大英百科全书.2023-10-31

Brno.大英百科全书.2023-10-19

Ostrava.大英百科全书.2023-10-19

HISTORY OF THE CITY OF OSTRAVA.Ostrava - oficiální stránky města Ostravy.2023-10-31

Plzeň.大英百科全书.2023-10-19

法媒:前北约将领彼得·帕维尔赢得捷克总统大选.参考消息.2023-11-01

外媒:两名候选人进入捷克总统选举第二轮角逐.参考消息.2023-11-01

捷克国家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捷克共和国大使馆.2023-11-02

U.S. Relations With the Czech Republic.U.S. Department of State -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2023-10-25

【捷克外交周报】布拉格成为区域合作的核心:V4集团+奥地利峰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2023-11-17

捷克同匈牙利的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2023-11-02

中国同剧变后的中东欧国家发展双边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2023-10-20

中捷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2023-10-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捷克共和国关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2016年3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捷克共和国大使馆.2023-10-21

捷克欧洲怀疑主义探析.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院.2023-11-17

The Czech Republic and the EU.捷克共和国外交部.2023-11-01

Czechia.European Union.2023-11-02

新闻背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新华网.2023-11-17

NATO member countries.NATO.2023-11-02

捷克.中国一带一路网.2023-11-17

Jana Černochová.Government of the Czech Republic.2023-10-20

Press conference.NATO.2023-11-18

Estonia, Latvia, Lithuania and Poland host NATO Allies for exercise ANAKONDA 2018.NATO.2023-11-18

NATO battlegroup exercises in Lithuania.NATO.2023-11-18

Over 3000 troops begin exercise Silver Arrow in Latvia.NATO.2023-11-18

NATO deploys very high readiness force in major test.NATO.2023-11-18

NATO Allies enhance readiness in Latvia exercise.NATO.2023-11-18

NATO Allies and Partners take part in world’s largest cyber defence exercise.NATO.2023-11-18

死亡人数.UnitedNations.2023-11-18

Czech Republic (Czechia) Population (LIVE).worldometer.2023-10-25

1950 年至 2100 年世界人口金字塔.PopulationPyramid.net.2023-10-25

Czech Republic.大英百科全书.2023-10-19

【捷克社会周报】捷克社会和宗教LadislavZemánek(2022年4月).中国-中东欧研究院.2023-10-31

“17+1合作”框架下中捷经贸合作:机遇与挑战.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2023-11-17

Czech Republic (Czechia) GDP.Worldometer.2023-10-25

GDP per Capita.Worldometer.2023-10-25

Our money.European Central Bank.2023-11-01

The mandate of the Czech National Bank.Czech National Bank - Česká národní banka.2023-11-01

Bank Board meetings in 2023.Czech National Bank - Česká národní banka.2023-11-01

捷克展览业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捷克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2023-11-01

捷克银行业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捷克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2023-11-01

Škoda Reporting.Škoda Auto a.s. | The International Website.2023-11-01

中国核电:争做全球核能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者 ——专访中核集团总经理助理、中国核电党委书记、董事长卢铁忠 文章来源:《国资报告》 发布时间:2022-02-09.国务院国资委.2023-11-08

捷克能源发展青睐核电.国家原子能机构.2023-11-08

中广核与捷克能源集团签署核电合作文件.国务院国资委.2023-11-08

捷克签署《阿尔忒弥斯协定》.中国载人航天工程.2023-10-20

History of Charles University.Charles University.2023-10-25

Charles University for Ukraine.Charles University.2023-10-25

Welcome to CTU.Czech Technical University In Prague.2023-10-25

Campus Dejvice Map.Czech Technical University In Prague.2023-10-25

国家博物馆敞开大门欢迎游客.VisitCzechia.2023-10-16

5个最佳的捷克露天博物馆.VisitCzechia.2023-10-16

Sucuri WebSite Firewall - Access Denied.Franz Kafka.2023-11-25

布拉格卡夫卡博物馆.VisitCzechia.2023-11-25

Mucha Museum Prague.Mucha Museum Prague.2023-11-25

Exhibition.Mucha Museum Prague.2023-11-25

布拉格的国家美术馆.VisitCzechia.2023-10-16

Veletržní palác.Národní galerie Praha.2023-10-29

Šternberský palác.Národní galerie Praha.2023-10-29

Klášter sv. Anežky České.Národní galerie Praha.2023-10-29

Schwarzenberský palác.Národní galerie Praha.2023-10-29

Czechia: Health System Review.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2023-10-20

布拉格的体育馆.Prague Guide.2023-10-25

Introducing Czech Republic.IIHF.2023-10-25

捷克体育发展概况和体育水平.中国社会科学网.2024-02-07

About WTA's Privacy and Cookie Policies.wtatennis.2023-06-16

WTA PROFILES.wtatennis.2023-05-26

Petra KVITOVA Replays.olympics.2023-05-27

捷克的交通.VisitCzechia.2023-11-02

Map of Toll Roads.eDalnice.2023-11-02

SCPendolino.České dráhy.2023-11-02

railjet.České dráhy.2023-11-02

History of Václav Havel Airport Prague.Prague Airport.2024-02-07

捷克航空公司.SKYTEAM.2023-11-02

Franz Kafka.大英百科全书.2023-11-02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1984.The Nobel Prize.2023-11-08

作家米兰·昆德拉去世.新华网.2023-11-08

František Kupka.大英百科全书.2023-11-02

1989 年后的建筑.VisitCzechia.2023-11-25

美食.VisitCzechia.2023-11-17

https://www.visitczechia.com/zh-CN/Things-to-Do/Category-Group-Pages/Cultural-Heritage/Gastronomy/Traditional-cuisine.VisitCzechia.2023-11-17

啤酒与啤酒厂.VisitCzechia.2023-10-16

纯酿啤酒厂.VisitCzechia.2023-11-17

捷克共和国的法定节假日.VisitCzechia.2023-10-16

捷克国歌《何处是我家?》(捷克语:Kde domov můj?).CHINESECZECH.2023-10-29

关于我们.VisitCzechia.2023-10-15

奥洛穆茨三位一体圣柱.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2023-10-29

库特纳霍拉城的圣芭芭拉大教堂.VisitCzechia.2023-10-15

捷克克鲁姆洛夫.VisitCzechia.2023-11-23

Karlův most.Prague.eu.2023-11-25

查理大桥以及桥塔.VisitCzechia.2023-11-25

旧城广场.Prague Online Guide.2023-11-26

圣维特教堂(St. Vitus Cathedral).Prague Online Guide.2023-11-26

Prašná brána.Prague.eu.2023-11-25

卢哈乔维采.VisitCzechia.2023-10-08

维莱赫拉德修道院.VisitCzechia.2023-10-15

布赫洛维采城堡.VisitCzechia.2023-10-15

Petřvaldští (1688-1800).Národní Památkový Ústav.2023-10-15

Video.Národní Památkový Ústav.2023-10-25

Architektura.Národní Památkový Ústav.2023-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