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卓英
罗卓英(1896—1961),字尤青,号慈威,广东省大埔县人,1896年3月19日出生于广东省大埔县百侯镇,国民党陆军上将,青天白日勋章获得者。
罗卓英幼时进入乡塾读书,1914年毕业于大埔县官学,1915年考入大埔县大埔中学。罗卓英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炮科,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时进行的惠州攻城战中,他指挥炮兵摧毁了敌人的炮楼,为战役的胜利做出了贡献;而在抗日战争中,他参加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等重要战役。抗战胜利后,被任命为广东省政府主席。1946年晋升为陆军上将。1947年8月罗卓英赴沈阳市,任东北地区行辕副主任,协助陈诚经营东北。1948年2月,陈诚奉命调离,他也离开东北,担任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协助陈诚经营台湾,改编整训败逃的中国国民党军队。此后罗卓英担任“台湾当局领导人战略顾问” “防务部门研究院副主任”等职,1961年11月6日,因患糖尿病逝于台北市。
罗卓英的巅峰时刻是在抗日战争期间指挥的上高会战,在此战中他歼灭日军15000余人,被何应钦评价为:“捷音远播,举国腾欢,收赣北空前未有之战果,作战国最后胜利之先声”蒋介石也称赞他:“胜利之年开胜利之先河”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896年5月1日,罗卓英出生于广东省大埔县,在他很小的时候,罗卓英就被父亲罗平材过继给罗平材的弟弟,在叔叔的抚育下,罗卓英培养了许多兴趣爱好,尤其喜欢读诗词和文言文。
1903年,罗卓英7岁,进入乡塾学习,1914年,他毕业于大埔县官学,第二年考入大埔县大埔中学,在中学读书时,罗卓英与韩山师范学院文史教员饶爱荃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二人频繁往来,交情甚好。
1918年,罗卓英离开家乡北上,报考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未被录取,迫于生计,他只好一边读书,一边给北京的各家报社投稿,赚取稿酬度日。
1919年,罗卓英第二次报考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终于如愿以偿,被录取为第八期炮科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与陈诚结为莫逆之交,这为他日后加入国民党土木系打下了基础。
投笔从戎
1922年,罗卓英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回到大浦中学担任教务主任,不久后创办湖山中学,自任校长,正当他醉心于教育事业时,国民革命的浪潮袭来,罗卓英投笔从戎。
1923年,罗卓英受邹鲁推荐,担任潮梅军参谋,但很快辞职,直到1925年8月,在陈诚的推荐之下罗卓英才正式加入国民革命军,担任第一军第一师炮兵营第三连连长,这一年的十月,罗卓英参加第二次国民革命军东征战役,当国民革命军推进到惠州城下时遭到陈炯明的部队顽强阻击,罗卓英指挥炮兵摧毁了敌方据守的城楼,为战役的胜利打下了基础,不久之后,罗卓英被晋升为炮兵副营长。
1926年10月,罗卓英率部参加与孙传芳、周荫人的作战,取得了胜利。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罗卓英受第二十一师师长陈诚邀请,担任其辖下的参谋处长,1928年,陈诚受命到陆海空军总司令部担任警卫司令,罗卓英追随陈诚,就任警备师团长,这一年秋天,蒋介石整编队伍,任命陈诚为第11师副师长,罗卓英为参谋长,此后,陈诚于1929年升任该师师长,罗卓英先是被任命为第33旅旅长,很快又成为11师副师长。
军阀混战
1930年5月,罗卓英奉命参与中原大战,当年七月,阎锡山派第四军李生达将曲阜市城团团围住,李生达与曲阜守军展开炮战,不久之后,罗卓英与蔡廷等人击败阎锡山的部队,为曲阜解围,随即率军乘胜追击,攻占济南、郑州两座城市,战后,蒋介石升陈诚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军长兼第14师师长,其第11师师长的职务由罗卓英接替。
1931年5月,罗卓英试图与中国工农红军主力决战未果,部队士气低落,然而罗卓英的职务却得到了晋升,成为第十八军副军长,由于军长陈诚经常被蒋介石委以重任,十八军的指挥权实际上掌握在罗卓英手中。
1933年2月,蒋介石发动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战争,陈诚请示蒋介石,希望任命罗卓英为第5军军长,蒋介石同意,但在之后的作战中,原定由第5军指挥的国民革命军52师、59师被红军歼灭,罗卓英未能就任,在战斗结束后仍回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任职。
1936年,国民党桂系首脑陈济棠、李宗仁、白崇禧等人反对蒋介石,双方兵戎相见,“两广事变”爆发,罗卓英被蒋介石任命为“平定桂军前敌总指挥”率部驻扎于西江逼迫桂军就范,8月11日,蒋介石论功行赏,任命罗卓英为行营办公厅厅长兼代参谋长、同时兼任粤汉铁路警备司令。
投身抗日
淞沪会战
1937年8月,日军进攻上海市,八·一三”凇沪会战由此爆发,罗卓英的部队分批到达战场,待全军到达上海时,战略要地罗店争夺战已经失守,从8月23日至9月18日,罗卓英率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与日军第11师团第44连队血战,罗店几度易手,罗卓英本人险些被日军击倒,却毫不畏惧,日军为之胆寒,称战场是“血肉磨坊”。
当时有人建议:“敌人的锋芒太盛,不如放弃罗店退守昆山市。”罗卓英听后勃然大怒,表示罗店是他的“家店”敌情越是严重就越要坚守,无所畏惧。
保卫南京
11月5日,日军攻占松江区,中国军队不得不从上海市撤退,9日,罗卓英被任命为为南京卫戍副司令长官,与唐生智一起防守南京。
在南京保卫战中,罗卓英率部组成敢死队,将攻入中华门的日军全数击毙,使得局面暂时稳定下来。
南京失守之后,罗卓英于1938年1月26日就任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率部在南浔线进行游击战,与日军周旋。
南昌会战
9月12日,罗卓英接替陈诚,就任武汉卫戍总司令,10月25日武汉即告失守。
1939年3月27日,日军攻占南昌市,4月21日,罗卓英率本部以及上官云相集团以及高荫槐集团一部对日军控制下的南昌城发动攻击,由于中国军队没能切断南浔铁路,驻守南昌的日军受到支援,战役进行到关键时刻,79师师长段朗如畏惧日军的攻势,使得第一次反攻只能停止,5月1日,罗卓英集结部队发起第二次反攻,南昌城的日军顽强固守,中国军队损失惨重,失去攻坚能力,反攻南昌的战斗被迫在5月9日停止。
上高战役
1941年3月,日军吸取此前进攻长沙市屡屡失败的教训,决定先对中国的野战部队进行打击,面对敌情,罗卓英沉着应对,率刘多荃、李觉、王耀武等人迎敌,上高之战由此打响。
上高县城的位置处在江西省西北部,扼守湘赣公路,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如果日军控制这里,第九战区将面临严重的侧翼威胁,如果中国军队想要反攻被日军控制的南昌市,也必须控制上高。
3月15日午夜,日军兵分三路进犯上高城,北路敌军33师团于当天中午占领奉新,其他两路日军也攻占了曲江、莲花山等地,中国守军根据罗卓英、王耀武等人的命令,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进行顽强的抵抗。
中路的日军34师团于18日占领了中国军队主动放弃的高安,随后继续进攻,却进展甚微,此时,其友邻部队33师团已经撤退,34师团的侧翼暴露在王陵基等人面前,双方经过数日激战,日军于4月3日退回原阵地防守,罗卓英审时度势,下令停止战斗,上高会战结束。
在上高战役之中,罗卓英等人歼灭敌军15000余人,俘虏72人,使日军的34师团几乎覆灭,时人评论说:“此役俘虏之多,为八一三以来所未有”蒋介石闻讯大喜,授予罗卓英青天白日勋章,称此战做到了“胜利之年开胜利之先河”
赴缅抗日
1942年4月2日,罗卓英被任命为为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4月19日,罗卓英命令孙立人率113团救援被围困在仁安羌的7000名这时孙立人能够指挥的部队不足千人,经过激战,7000英军全数获救,史称“仁安羌大捷”
孙立人取胜之后,罗卓英欣喜异常,当即赋诗一首:“救人从井吾何惜,急难原正此时。四海一家须共喻,乾坤大道不为私。”
进入十月,由于蒋介石和约瑟夫·史迪威就远征军的指挥权发生分歧,蒋介石以调回罗卓英为条件与史迪威达成妥协,罗卓英于冬天离开远征军在印度的驻地,返回重庆市。
主政家乡
1945年5月,中国国民党召开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罗卓英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罗卓英被任命广东省政府主席
解放战争
1947年9月,罗卓英随陈诚前往东北地区,就任东北行辕副主任,10月,东北民主联军发动“秋季攻势”,歼灭国民党军六万九千余人,1948年1月,国民党军主力新五军被全歼,陈诚为了表示负责,于2月离开东北,罗卓英的东北之行也黯然收场。
晚年生活
国民党败退台湾后,后罗卓英淡出军政两界,担任的职务大多都是闲职。1961年11月6日,罗卓英因糖尿病去世,终年六十五岁。
主要作品
罗卓英常年写作,作品有《呼江吸海楼诗集》二册《正气歌注》一册,以及《从政言论集》 《抗战言论集》 《赣行吟草》。
人物评价
蒋介石认为罗卓英指挥的上高会战,做到了“胜利之年开胜利先河”因此授予他青天白日勋章,在罗卓英去世后,蒋介石追授其“忠贞为国,殊堪旌扬”的旌忠状,对罗卓英的战功给予充分肯定。
何应钦认为上高战役是开战以来最精彩的战役,战斗结束后,他给罗卓英发电报,盛赞罗卓英取得了“空前未有之战果”
于右任对罗卓英的军事才能给予高度评价,称其:“”行三万里程,打二百回仗”
陈诚在《哭尤兄》中表示,与其说自己有什么成绩,倒不如说这些事情都是罗卓英做成的。
家庭关系
父亲:罗平材
夫人:陈辉青
儿子:罗中郎
影视形象
2011年电视剧《中国远征军》刘伯英饰演罗卓英
2016年电影《我的上高》,易勇铭饰演罗卓英。
后世纪念
“江东小筑”是罗卓英的故居,具有鲜明的客家建筑风格,2005年被大埔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
抗日名将——罗卓英 2012-12-28 23:46 中国远征军网.中国远征军网.2023-11-23
罗卓英个人资料简介传记.以史为鉴.2023-11-23
罗卓英.族讯文化.2023-11-24
苏联顾问回忆惠州攻坚战-1.搜狐军事.2023-11-25
文献曲阜·《军阀混战时期曲阜战祸影响》.曲阜古建筑博物馆.2023-12-01
罗店之战为什么被称为“血肉磨坊”.辽宁频道-凤凰网.2023-12-01
罗卓英.个人简历网.2023-12-01
上高战役.新华网.2023-11-27
特稿:罗卓英,鲜为人知的抗日第一名将.中红网.2023-11-25
民国史人物.知识贝壳.2023-11-27
照片背后的故事——民国最大水利工程惠阳马鞍围冲毁始末二:马鞍围修筑经过.澎湃.2023-11-27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罗卓英于南京写于儿子罗中郎出国留学书法一件网上拍卖预展.孔夫子旧书网.2023-11-27
资料:23集电视剧《叶挺将军》演职员表(3).新浪娱乐.2023-11-27
中国远征军罗卓英 扮演者: 刘伯英.昊森影院.2023-11-27
长沙保卫战演员表.电视指南网.2023-11-27
《我的上高》八日央视首映.搜狐.2023-11-27
东方战场演员表.5918影视大全.2023-11-27
典型民居——江东小筑(罗卓英故居).大埔县人民政府.2023-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