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位于河北省保定市,简称“陆军军校”,由民国陆军部军学司主管,是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史上成立最早、规模最大、设施最完整、学制最正规的军事学府,被誉为“中国近代军事将领的摇篮”。被历史学家评价为“影响中国”的军事学府。
该校前身是袁世凯1902年在保定西关开办的北洋行营将弁学堂,当时主要是安排旧军队中的统兵将官和侍卫入堂接受军事培训,也招收部分省份的陆军官弁深造。后来学校先后经历了北洋政府陆军速成武备学堂、陆军速成学堂、陆军军官学堂、陆军预备大学堂等多次更名,最终在1912年民国改元后定名为“陆军军官学校”。
至1923年学校停办前,保定军校的占地面积已达3000亩,拥有校舍房屋573间,并有分校和靶场,有教师500余人。学校分设步兵、骑兵、炮兵、工兵、重兵五科。课程分为学科、术科和外文三大类。保定军校先后开办21年,共培养了11000余名军事领导人才,仅后来成为将军的就有1800余名,包括蒋中正、吴佩孚、孙传芳、陈诚、张治中和傅作义等民国时期的著名人物都是该校学生。而该校也为后来成立的黄埔军校输送了大量的教学和领导人才。
1993年6月在保定军校旧址上成立了保定军校纪念馆,2006年6月,该馆的军校遗址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2月2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历史沿革
北洋行营将弁学堂
1902年6月,经清政府批准,袁世凯率先在保定西关(约小集街一带)开办了北洋行营将弁学堂,隶北洋军政司教练处。冯国璋为学堂监督,雷震春为学堂总办。该校每期总设员额为一百二十名,内有将领二十名,哨官长四十名,弁兵六十名,主要安排旧军队中的统兵将官和侍卫入堂接受军事培训。另外,还召示山东省、山西省、河南省等省选送一批陆军官弁来堂深造。因此,该堂又称为“各省将弁学堂”。学堂以八个月为一期,至1904年秋停办,共办四期,毕业学生计五百四十五名。
北洋政府行营将弁学堂是短训类学堂的代表。主要抽调直隶淮军各军营哨具有带兵经验,有志向上的官弁进行深造,学习新的军事知识,后来,鲁、晋、豫等省也选送官弁来堂进行代培,因此该学堂又称“各省将弁学堂”。
学堂的课程主要设六门:军制门、战法门、击法门、演练门、实练门、试击门。除以上六门外,根据学员的程度深浅,可添学战史学、兵器学、架桥学、通讯学、测绘学及数化、物理等课目。
学堂的教学采用三种方法,一是“讲义法”,主要通过讲授阐明学术原理;二是“问答法”,或口述或笔记,以核学员造诣之深浅;三是“考验法”,考察学员所学能否见诸实用,随时就地调集部队配合军校学员进行演习。学员功课分数,由教习按日记录,每月由总教习查核考试,转申军政司甄别优劣,分别存记。学习时间,每日堂内讲习不少于4小时,操场讲习不少于2小时。就地讲习每7日一次,学习击法每月3次,原野操演每月1次。学堂的学规严格。学员不论官职大小,均听教习训斥;无论在堂在外,均穿号衣;其一切过犯,均按军律核办。该学堂学额120人,其中将领20人、哨官长40人、弁目60人,该校督办(校长)由军政司教练处总办冯国璋兼任,总办为雷震春;总教习为日本步兵少校多贺宗之,副总教习为日本工兵大尉井上一雄。此外,学堂有职员10人,教习和帮教习各6人。北洋政府行营将弁学堂共办4期,毕业学员545人。北洋行营将弁学堂和其它几个学堂都是对一些选拔上来的高、中、低级别的军官进行培训。
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
1903年10月,学校创办者袁世凯于保定东关一片庙宇处,维修扩建大小房屋五百七十三间,创办了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该学堂隶北洋军政司教练处,是速成类军事学堂的代表,是全国最大规模的军事学堂。学堂初期分步兵、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兵等五科,其教学规范与学堂规模堪称北洋军事学堂之最,学制二年。第一期学生从北洋陆军各部队现役军人中招考;第二、三期则从各部队中弃文习武的文职人员以及清末秀才、举人与青年学生中招考。该堂自开办起至1906年8月,前后历经三年,共办三期,共计毕业学生一千四百二十六名,为新建北洋陆军输送了一批统兵军官。
陆军部陆军速成学堂
1906年8月,原保定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奉陆军部令更名为陆军速成学堂,隶属于朝廷陆军部。该学堂计划每年招考新生一千一百四十名。
光绪三十二年(1906)8月,清政府把兵部改为陆军部,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划归陆军部管辖,更名为陆军速成学堂,又称陆军协和速成学堂和陆军通国速成学堂。通国就是全国的意思。同年11月,段祺瑞出督各学堂,任学堂督办,学堂总办先为郑汝成,后改为赵理泰,监督为曲同丰,后为吴纫礼、何绍贤;提调为张鸿绪。学校招收的学生由北洋各省扩大到全国,计划每年招生1140名,主要招收各省旗的武备学堂学生和有一定文化的青年。学生入学后,分为两班,凡经考试,有普通学科程度者,归第一班,专学军事专科,一年半毕业;如普通学科未学完或完全未学者,归第二班,先学普通学科一年,再学军事专科一年半,共两年半毕业。学生毕业后,均入队实习3个月。陆军部还规定,以后各省选送留学军事的学生,必须以这些学生中选派,不得另自选送。除此之外,学堂还设有留学生预备班,留学生必须在此学习后,经考查合格,才能派遣出国。蒋介石(在学时的名字叫蒋志清),便是在这里上的第一期炮兵科预备班后留学日本军校的。从这里与蒋介石一起留学日本的陆军速成学堂第一期的著名学生还有张群、杨杰、林振雄、王柏龄、马晓军、陈星枢等65人。
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主要培养初级军官,第一年主要从北洋各镇在职军官中选拔,以后并弃文从武的秀才举人及文职官员中招收。该校除设步兵科、马兵科、炮兵科、工兵科、辎重兵科(也就是后勤运输)各科外,还设有师范班、经理班、军械班、日文班、德文班、英文班,法文班。
为解决校舍问题,袁世凯挪用北洋财政各种款项22万304两白银,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春至1904年11月施工一年半才竣工,建成大小房屋573间的军校校舍。并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2月14目上书清廷进行了说明。该学堂归陆军部后,学生来自全国“名省期未毕业的武备学生及按选体验格式考取文理清通的良家子弟”。学堂还设有留学生预备班,至1909年时毕业生达3000人。陆军速成学堂在办学方法上基本与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相同。
保定市北洋速成武备学堂是继天津武备学堂后的又一所大型军事学堂,其中很多毕业生受到袁世凯、冯国璋、段祺瑞的赏识和重用,成为北洋军阀的骨干力量,组成“速成武备”派的军事集团。较著名的学生有王承斌、孙传芳、孙岳、商震、齐燮元、杨文恺、刘汝贤、臧式毅、张基、周思诚、王都庆等等。
陆军军官学堂
清政府为了防止袁世凯独揽办理军事教育的大权,申明陆军大学堂只能设在北京。袁世凯以办陆军大学需要借才外国人,“在京延订亦多未便”为借口,强行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在保定市办了一所军官学堂。他在同年闰四月给朝廷的奏折中表白说,军官学堂“虽则不居大学堂之名,而已著大学堂之实也。”这就是中国清末规模最大的高等军事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堂。以后,随着全国四所陆军中学堂学生毕业,逐步改变了从现有军官中挑选学员的办法,而从陆军中学堂毕业生中招收学生,成为中国的陆军大学。
1907年7月,军官学堂速成科从保定西关迁到东关通国陆军速成学堂内继续开课。两学堂保留各自名号,速成学堂直属于陆军部军学司,军官学堂则直隶于军府,又称陆军行营军官学堂或军谘府军官学堂。1907年,军官学堂第二期学生入学。1909年9月,通国速成学堂根据陆军部令停止办学并入军官学堂,原设于西关的军官学堂全部迁到原通国速成学堂院内继续办学。同年11月,军官学校第三期招生入学。
保定陆军军官学堂督办段祺瑞,监督张鸿逵。初设时分两科:速成科一年半毕业,深造科三年毕业。第一、二期各招生120人,生源为从北洋各镇中选出的现役军官,授以高等军事科学理论,为培养全国军官的总汇之所。其教育制度、教材均仿效日本陆军大学校。陆军部成立后,陆军速成学堂便与陆军军官学堂的速成科合并,但两个学堂仍保留独立的名号。两个学堂同在一个校园内上课和训练。军官学堂自光绪三十二年(1906)4月开办至宣统三年(1911)10月在保定期间,共招收三期学生,共毕业230多名学生。著名毕业生有孙岳、李炳之、陈调元、陈文远、吴光新、吴新田、魏宗瀚、熊炳琦、师景云、张联升、张敬尧、胡龙骧、何遂、王承斌、安俊才、杜持、齐燮元、李济深、张文、周风歧,以及因参加辛亥革命未再回校上学的肄业生吕超等。
1911年7月,军官学堂奉军谘处令更名为陆军预备大学堂,学堂总办改称堂长,张鸿逵为首任堂长,原学堂在校生一律转为预备大学堂生,原军官学堂第三期学生因为辛亥革命的爆发而延至1913年11月在北京毕业。
陆军军官学校
1912年,袁世凯任中华民国总统后,把陆军预备大学堂搬至北京,并更名为陆军大学。同年10月,又于保定市原址开办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保定军校),陆续培养了大批毕业生。后因战乱使得军校在1920-1921年间停办一年半。1921年10月复学招生。1923年8月,随着第八、第九期学员毕业,保定军校彻底停办。民国改元后陆军军官学堂更名为“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陆军学校”。
保定军校纪念馆
1993年6月,保定军校纪念馆成立,保定军校遗址被公布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政府仿原军校的风格对校舍进行了重建。2006年6月,保定军校遗址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学校规模
师资力量
学校成立后国内师资缺乏,学校的主要师资队伍为60多名日本教习,其中,陆军马医学堂、将弁学堂、国防医学院和北洋宪兵学堂还聘请日本教习为总教习。
校中的教育长、教官,多是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生。队长、排长等多是过去北洋速成武备学堂毕业生。助教是挑选一些优秀士兵充当。
学科建设
截至1923年,军校本部下分设步兵、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兵五科。课程分为学科、术科和外文三大类。13个学生连。每科设科长1人,直接管理本科学生教育事务。保定军校多采用日本和德国的教育方法,每天至少有半天时间教授课程,在军事课程外增加物理化学、数学、历史、地理等课程。学校在注重理论建设的同时还注重实践,学生有半年的时间在北京和保定之间进行实习,实习合格毕业分配到各地的军营中。
学校共设有步兵、骑兵、炮兵、工兵、辎重5科,步兵科7连,每连约120人;骑兵科2连,每连约100人;炮兵科2连,每连约60多人;工兵科1连,约60多人;辎重兵科1连,约100人。每科设科长1人,直接管理本科学生教育事务。学生按120人左右编成连,每连3排,每排3班。充当连长的,多系晚清时期的陆军速成学堂毕业生。每科设有教官,担任战术、筑城、兵器、交通4大教程的教育学科。学科还有军制学、各兵科的典范令、各种外国语文等。术科则分操场、野外、劈刺、体操等。还有测量地形学习和实施等。
教学情况
教学设备
学校在校园内建有器械体操场、劈刺棚、马厩、马操园、野战堡垒、建筑练习场。还有各国新旧武器陈列馆、理化仪器大讲堂、能容纳400人的阶梯式大讲堂、教研图书室、筑城模型室、沙盘兵棋室、测绘仪器室、爆破器材库、架桥材料库、武器库、服装库、炮房。其中最珍贵的当属枪炮仪器以及要塞筑垒模型,沙盘兵棋室、新式射击场。
课程设置
军校教育方法,多采用日本和德国的方式方法。授课过程主要由教官口授,或以动作示范。学校具体授课方式一般采用内场、外场分开授课形式,内场主要讲授教科书,外场则是学习实际操作。每天至少有半天时间教授课程,除有关军事的战术、兵器、测绘、筑垒及典范令外,并增加理化、数学、历史、地理等,每节课为一个半小时。
教学成果
军校教习培养了一大批人才,自己还创办了多种刊物、翻译多种军事书籍,向中国介绍日本及其他国家的军事制度、军事技术和军事思想。其中,多贺宗之的专著和译著达21种,1904年,他还在保定直隶总督署院内创办军事刊物《武备杂志》,并在该刊上发表了大量文章。
学校为近代中国培养了各类军事人才6500余名,其中成为国共两党高级将领的即达千余人。其中不少毕业生成为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的知名人物,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如:辛亥革命创建民国、二次革命(讨袁)、反袁称帝、护法运动、创建黄埔军校、东征南征、北伐战争、抗日战争、重庆国共和谈等等,在这些重大历史事件中,保定军校生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名存史册。保定军校为广州黄埔军校、云南讲武学堂、东北陆军讲武堂三大军校输送了大批教官,是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摇篮,仅为黄埔军校就输送了教官861人。
行政管理
行政机构
学校以校长为最高负责人,统辖教育长、各兵科科长、各科教员、学生连长、学生排长及其教职员。行政系统方面,校长之下分设本处、教授处、训育处、马术处。本处所统辖的是一般文职人员,即军需、军医、兽医、文书及其他杂役;教授处负责教学任务,课程以军事课程为主,一般课程为辅;训育处是训导部门,专门负责学生军纪风纪的维持;马术处负责马术教育的教授。
历任校长
校训
守信、守时、苦读、勤练、爱校、爱国
校友情况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同学录》
1922年,也就是保定军校停办的前一年,保定军校印刷了一本囊括9期毕业生的同学录。这本《同学录》中,除印有1-9期毕业学生、第九期校长及教官的名字、籍贯、年龄、通讯地址外,还有部分教官的照片,以及时任北洋政府陆军部总长张绍曾、保定军校第八任校长孙树林、军校教育长赵协彰撰写的序言。 在这本同学录中,载有步兵科4071人,炮兵科887人,骑兵科882人,工兵科418人,辎重兵科376人。
知名校友
校园事件
校园骚乱
保定军校曾出现过两次较大的骚动。第一次是民国五年(公元1916 年),袁世凯称帝失败,作为恢复帝制爪牙的模范团被解散后,插入军校第六期学习。因该团积怨甚多,引起在校第五期学员的反对,造成双方武斗。开始以拳头、砖头、木棍对打,后又动了刀枪,以致造成伤亡。
第二次是在民国九年(公元1920 年)夏,直皖战争爆发,皖军前敌总指挥曲同丰(原军校校长)在松林店被俘,皖军十五师向直军投降。正值放暑假时,军校作为临时收容营房。因十五师已欠军饷数月,引起下级军官的不满,发生兵变,将军校洗劫一空,并放火烧房,军校只好停办。
第二任校长蒋方震自戕
1912年12月15日,蒋方震以少将军衔接任保定军官学校第二任校长。蒋方震来校后,乃大加整理,把学生认为不好的教官以及各连的干部,大加淘汰,改善校务及学生生活。因他锐意改革,大刀阔斧的整顿校务,遭到北京陆军部总长段祺瑞、军学司司长魏宗瀚(保定陆军预备大学堂毕业生,陆军中将)的阻挠和破坏,使他的报国之心受到极大伤害。1913年6月18日早晨,蒋方震在尚武堂后厦的讲台上给军校的近两千名师生训话后,转身进到尚武堂内开枪自杀明志。全校学生见此情形,人人痛哭。他幸未气绝,在校医治了一个时期,之后逐渐痊愈。
复校风波
军校办学第八期,1920年,学生为争取早日开学,组织了复校同学会,呼吁于权贵之间。工兵科学生张照光,身穿军校外出的军官服,在北京大街上拉着洋车揽客。报馆立即发表这一新闻,标题是“军官学生拉洋车”。北京各报遍登这条消息,并大肆渲染。
张表示为维持生计,只好拉车渡日,自食其力,于公于私,光明正大,暂忍困难,等待开学,倘军校不开学,还是继续拉车。这一行动也是对北京军阀政府的莫大讥讽。在各方面的奔走呼吁下,学校才于民国十年十月(公元 1921 年)开学。第九期学员 ( 即 1917 年预备军校最后招的一批学生)也同时入校。此时已有部分教官离校,另谋生计,又遇校长易人,拖欠教职员数月的薪金,引起索薪风潮,弄得教员不安心任教。第八、第九两期学生勉强毕业。
校园风貌
保定军校纪念馆
保定军校纪念馆是保定市政府为了纪念保定军校而筹建的,于1993年6月成立,占地8000平方米(12亩),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高大的围墙,朱漆的大门,门前是几级石砌台阶,军校正门上方“陆军军官学校”牌匾高悬,右侧“保定军校纪念馆”竖立;馆内主要建筑物均仿照原军校式样为青砖灰瓦。展厅内列有军校校训“守信、守时、苦练、勤练、爱校、爱国”及开国中将孙毅题写的“中国近代军事将领的摇篮”。
纪念馆常设展览《保定军校文物史料展》,将从海内外收集到的近千件军校文物及有关史料进行陈列向海内外游客开放,介绍中国近代教育兴起与发展、保定军校师生在各战争时期的贡献。以图片、图表、模型、雕塑的形式,全面系统地展示那段峥嵘岁月。馆内陈列了保定军校文物、图片等,真实展现自1902-1923年这座“将军摇篮”的办学过程、历届毕业生特别是一些重要将领在中国近代历史舞台上的政治和军事生涯。
保定军校尚武堂
保定军校尚武堂,是当年军校校长、教育长和副官长办公和居住的场所。门口这副抱柱联:“姜子牙阴符简练揣摩传一派,武侯韬略鞠躬尽法千秋。”尚父,指的是姜子牙;武侯,指的是诸葛亮,这两句话的涵义是让军校学员们刻苦学习磨练,把前辈古人军事家的优秀用兵方法学到手,千秋万代传承下去。
保定军校广场
保定军校广场位于保定市区东部,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东风东路585号,为华北最大广场。因为它建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遗址上,故定名为军校广场。军校广场占地213340余平方米(320亩),平坦宽阔,,中央矗立着一尊将军骑马塑像,北侧是军校历史浮雕墙,南侧镌刻着保定军校公园的石碑。西北角有一处“点将台”,是占地2668平方米(4亩)的军校检阅台这里,曾是保定军校检阅军校学,员和驻保军队的场所,数以千计中国历史上知名的军事将领和政坛要人,曾以普通学员兵的身份,先后在这里操演训练、接受检阅。
影响与评价
保定军校尽管在末期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总的说来学习质量还是高的,全国公认它是军事教育的正统。它以自身较好的军事素质,在军事教育和参谋业务等方面受到各省军事当局的重视,自成一个军事学术系统。孙中山先生创办黄浦军校时,也以保定军校毕业生为军事教育骨干。自辛亥革命至“七七” 事变,保定军校毕业生担任高级指挥官的已占很大比重。尽管蒋介石独裁时代极力培植自己的体系一一黄浦系,但保定军校毕业生的学历仍然是担任军事教育最可靠的保证。保定军校自建立之日起,即标榜“军人以保家卫国, 服从命令为天职”,“军人不问政治为高尚”,形成保定军校学生一种职业军人的特点。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是当时国内最正规的军事学府,教育质量也是较高的,为在普及中国近代军事技术知识,培养军事人才,做出突出的贡献,对中国近代史产生巨大影响。仅民国改元后十一年的毕业生,即达6553 人。其中不少毕业生成为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的知名人物,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该校的毕业生中也有不少人成为民主革命的骨干。
它是一所被历史学家评价为“影响中国近代史”的军事学府,是被誉为“上承北洋政府 下开黄埔”的中国近代军事学堂的先驱,也是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的“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参考资料
本馆简介.保定军校纪念馆.2023-07-04
交通路线.保定军校纪念馆.2023-07-04
陆军军官学校.保定军校纪念馆.2023-07-04
陆军军官学校官长部.保定军校纪念馆.2023-07-04
序厅_保定军校纪念馆.保定军校纪念馆.2023-07-04
河北日报:揭秘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半月谈.2023-07-28
保定军校纪念馆收藏名将同学录 叶挺等在册——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07-27
走进保定军校纪念馆.人民网.2023-07-27
第四十一期:“上承北洋 下开黄埔”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河北师范大学.2023-07-28
河北4处建筑遗产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今日头条.2024-01-13
北洋行营将弁学堂.保定军校纪念馆.2023-07-04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概述.微信公众平台.2023-07-28
袁世凯与保定军校.微信公众平台.2023-07-27
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保定军校纪念馆.2023-07-04
陆军部陆军速成学堂.保定军校纪念馆.2023-07-04
陆军军官学堂.保定军校纪念馆.2023-07-04
保定军校与日本教习.微信公众平台.2023-07-27
聊一聊保定军校的教学基础设施.微信公众平台.2023-07-28
院系动态_共青团河北大学委员会.河北大学.2023-07-27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同学录--序言与职员录.微信公众平台.2023-07-28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成立背景.凤凰网湖北.2023-08-10
蒋方震的异国恋.保定政协.2023-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