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圩区,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辖区,地处梧州市东南部、梧州市城区南部,位于北纬22°58′10″~23°27′24″,东经110°06′42″~111°22′52″之间 ,北回归线横跨北部,成立于2013年6月。东与广东省封开县、郁南县相邻,南与岑溪市三堡镇、安平镇、诚谏镇相连,西与藤县塘步镇、埌南镇相交,北与梧州市长洲区、万秀区相通。行政区域面积982.9平方公里,是梧州市面积最大的城区。
龙圩区北临浔江、桂江、西江交汇河段,与南宁市、柳州市、贵港市、肇庆市、广州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一水相连,是西江“黄金水道”的重要节点。历史上,龙圩特有的区位环境形成了“控上游而据要塞”的交通咽喉,成为士商萃集之所,百货出入之枢,兵家必争之地,素有“一戎(今龙圩)、二乌(今贵港市平南县县大安镇)、三江口(今贵港市桂平市市江口镇)”,“广西水上门户”之称。截至2023年6月,龙圩区下辖4个镇。2024年末龙圩区常住人口28.97万人,城镇人口13.84万人,农村人口15.13万人,城镇化率47.77%。龙圩区政府驻龙圩镇政贤路18号。
1949年11月25日,龙圩解放。1950年1月10日,成立苍梧县人民政府,龙圩隶属苍梧县,此时,苍梧县与梧州市分治,隶属梧州专区,1951年隶属容县专区,1958年复归梧州专区,1971年隶属梧州地区,1984年1月隶属梧州市。1951年7月龙圩镇改称龙圩镇。1952年5月,苍梧县人民政府驻地由梧州市区(三角嘴)迁至龙圩镇。1959年至1971年间,龙圩镇先后改称城关公社、东升镇, 1971年12月复称龙圩镇。1996年4月,龙圩镇、林水乡合并称龙圩镇。2013年2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龙圩区,以原苍梧县的龙圩、大坡、广平镇、新地镇4镇为龙圩区辖区,为梧州市辖城区。
龙圩区属华南丘陵区,境内低山丘陵地貌连片分布,一般海拔400~600米,平原河谷地段标高20~80米。总的地势南高北低,山岭连绵,丘陵起伏,山谷相间,呈南高北低倾斜状。龙圩区地处低纬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
梧州市龙圩区林地面积102.3万亩,森林覆盖率70.11%,林业资源丰富。2024年,龙圩区全区地区生产总值227.72亿元。截至2024年,龙圩区设施农业项目总面积超8400亩,项目数量逐年增加,涉及生猪、肉牛、肉(蛋)鸡、蔬菜等多个产业,产业融合程度持续深化,集群效应逐渐显现。
历史沿革
龙圩地域早在10000~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劳作聚居,繁衍生息,境内开始出现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在龙圩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上古为虞舜巡游之地,秦汉已建立郡县之制。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屠睢率秦军“南征百越”,平定岭南。公元前214年,在岭南地区置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龙圩隶属桂林郡。秦末汉初,南海尉赵佗割据岭南建立南越国,封其宗人赵光为苍梧王,治所驻广信。汉元鼎五年(前112年),刘彻任命路博德为伏波将军平定南越,次年(前111年)置苍梧郡,龙圩属苍梧郡。元封五年(前106年),全国划分设13刺史,就近监察各郡县。同年,汉武帝将交州(东汉年间改为交州)刺史部治所由羸阝婁(原字为阝+婁)移驻苍梧郡广信县。岭南地区统属交州部,辖苍梧县、南海、玉林市、合浦县、交趾、九真、日南7郡56县。所辖范围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南部,广东省西部,海南省及湖南省南部的连接地带,其时,龙圩(梧州市)成为“岭南要地”,是岭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通往“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连结点。
三国时期龙圩隶属孙吴。天纪四年(公元280年)广信县分置新宁县(管辖今大坡镇、广平镇),县治大城(今大坡镇),同年(亦称太康元年),广信县分置宁新县(管辖今龙圩镇、新地镇),县治农城(今龙圩镇),这是龙圩成为一级政区之始。随后,新宁县改名宁新县,东晋时农城县改名遂城县。南北朝时期,今龙圩区境内有遂城、宁新两县,隶属苍梧郡。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广信县更名苍梧县,撤宁新县并入苍梧县。隋开皇十七年(公元 597 年),杨坚派宰相虞庆则南征,屯兵于遂城(今龙圩),故名戎城。开皇十九年(公元599年),遂城县改名戎城县。宋熙宁四年(1071年),撤戎城县并入苍梧县,戎城更名为戎圩镇,苍梧县隶属梧州市。元朝,废州郡,设行中书省,省下设路,苍梧县隶属梧州路。明朝改路为府,苍梧县隶属梧州府。清朝大体承袭明朝制度,苍梧县隶属梧州府。咸丰五年(1855年),太平天国攻克浔州府,建立大成国。期间,苍梧天地会骨干罗华观、陈开率义军攻占梧州府,改苍梧县为秀平县,后失败复为清制。
民国元年(1912年),废县置府,苍梧县并入梧州府,民国二年,废府复县置道,龙圩隶郁江道。民国三年(1914年)6月,郁江道更名苍梧道。民国十九年(1930年)隶梧州民团区,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隶梧州行政监督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隶梧州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隶属第三区。
1949年11月25日,龙圩解放。1950年1月10日,成立苍梧县人民政府,龙圩隶属苍梧县,此时,苍梧县与梧州市分治,隶属梧州专区,1951年隶属容县专区,1958年复归梧州专区,1971年隶属梧州地区,1984年1月隶属梧州市。
1951年7月龙圩镇改称龙圩镇。1952年5月,苍梧县人民政府驻地由梧州市区(三角嘴)迁至龙圩镇。1959年至1971年间,龙圩镇先后改称城关公社、东升镇, 1971年12月复称龙圩镇。1996年4月,龙圩镇、林水乡合并称龙圩镇。
2013年2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龙圩区,以原苍梧县的龙圩、大坡、广平镇、新地镇4镇为龙圩区辖区,为梧州市辖城区。2013年6月,正式成立龙圩区。由此,龙圩区以新的姿态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掀开新的历史篇章。
地理环境
地理区位
龙圩区成立于2013年6月,地处梧州市东南部、梧州市城区南部,位于北纬22°58′10″~23°27′24″,东经 110°06′42″~111°22′52″之间 ,北回归线横跨北部。东与广东省省封开县、郁南县相邻,南与岑溪市市三堡镇、安平镇、诚谏镇相连,西与藤县塘步镇、埌南镇相交,北与梧州市长洲区、万秀区相通。行政区域面积 982.9平方公里,是梧州市面积最大的城区。
龙圩区北临浔江、桂江、西江交汇河段,与南宁市、柳州市、贵港市、肇庆市、广州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一水相连,是西江“黄金水道”的重要节点。历史上,龙圩特有的区位环境形成了“控上游而据要塞”的交通咽喉,成为士商萃集之所,百货出入之枢,兵家必争之地,素有“一戎(今龙圩)、二乌(今平南县大安镇)、三江口(今贵港市桂平市江口镇)”,“广西水上门户”之称。如今,龙圩陆路交通便利,合湛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汇聚,境内洛湛铁路、南广铁路、南梧、桂梧、柳梧、苍郁高速公路等交通要道纵横交错,梧州西江机场距龙圩区政府驻地约15公里。独具特色的区位优势,水、陆、空组成的立体交通网络使龙圩区融入了广州市2小时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北部湾经济圈、大西南经济圈、珠江——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
地形地貌
龙圩区属华南丘陵区,境内低山丘陵地貌连片分布,有部分低洼地,以丘陵、低山、中山地形为主,大部分为土山,平原较少,一般海拔400~600米,平原河谷地段标高20~80米。总的地势南高北低,山岭连绵,丘陵起伏,山谷相间,呈南高北低倾斜状。龙圩区主要山脉为粤、桂两省区界山——云开大山山脉,其余脉延伸至广平镇境内的大金初顶,海拔763米,延伸至大坡镇境内的铜镬大山,主峰鸡心顶,海拔753.1米。
气候水文
龙圩区地处低纬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季风气候显著,春季气温回暖早,低温阴雨较频繁;夏季日照时间长、气温高、降雨集中,局部有洪涝;秋季后期易干旱,湿度小;冬季日照时间短、天气干暖。随季节的变化,受西南暖湿气流和北方变性冷气团的交替影响,干旱、大风、冰雹、雷暴、霜冻、暴雨洪涝、热带气旋、低温阴雨等气象灾害时有发生。龙圩区境内河流密布,河溪径流量以雨水补给类型为主,径流量的70%~80%集中在汛期的4~9月。流向大多随地势从南流向北,形成以下小河、上小河、浔江(龙圩段)为主干流,贯穿南北的树枝状水系,集雨面积在5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有7条,总长206.5千米,其中下小河发端于广平镇扶达村宵峰顶,经广平镇--大坡镇龙圩镇苍海湖汇入浔江,境内流长76千米;上小河从新地镇雁村大维、回龙村两支流汇合后贯穿新地镇,流经龙圩镇四合村注入浔江,流长53千米。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梧州市龙圩区林地面积102.3万亩,森林覆盖率70.11%,林业资源丰富。
水利资源
长洲水利枢纽工程位于珠江西江干流浔江下游河段、梧州市上游约12km处,距南宁市382km,至广州市303km。南宁至梧州二级公路由坝址右岸通过,距坝址1.6km。 枢纽建筑物:挡水建筑物总长3521.18m,坝顶高程34.6m,最大坝高53.4m;通航建筑物为一线千吨级、一线两千吨级船闸,年货运能力4012万吨。枢纽座落在长洲岛端部,坝轴线横跨两岛三江,从右至左布置有:右岸接头重力坝及土石坝,2号1000吨级船闸、2孔冲砂闸、1号2000吨级船闸;外江16孔泄水闸、外江厂房(9台机组);长987m的鱼道、泗化洲岛土坝;沱江15孔泄水闸;长洲岛土坝;内江市12孔泄水闸、内江厂房(6台机组);左岸接头重力坝及土石坝;泗化洲岛及内江左岸台地布置两个开关站。
矿产资源
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21种,包括金属矿产9种,分别为铅、锌、银(伴生矿)、钨、钼、金、铁、钛、稀土;非金属矿产11种,分别为硫铁矿、正长石、叶腊石、高岭土、石英岩、石灰岩、建筑用花岗石、建筑用砂岩、建筑用砂、天然石英砂、砖瓦用页岩;水气矿产1种,为矿泉水。各类矿产点35处,已查明资源储量10种,矿产资源总体上呈现规模小,分布散乱的特点,大多以矿点、矿化点状分布。钛铁矿、铅锌矿、石灰岩矿、高岭土、建筑用花岗岩、建筑用砂岩、建筑用页岩蕴藏资源量较大,是龙圩区可开发利用的主要矿产。
农产品资源
龙圩区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利于作物生长。主要农产品有水稻、甘蔗、荔枝、西瓜、茶叶、龙眼、黄皮、柑橙、香蕉、木瓜粉、鸡蛋果、火龙果、沙糖桔、沙田柚、松脂、木薯、肉桂、八角、蔬菜、竹类及中草药材等。地方名优土特产品有古凤荔枝、新地沙糖桔。特色小吃有鸡仔饼、猪油饼,龙圩烧鸭、河步白斩鸭。
流域概况
龙圩区管理范围内的河流均属于西江,流域面积在 50km2,以上的河流有7条。龙圩区位于西江右岸的低山丘陵地带,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在西江沿岸地区分布着三级河谷阶地,标高一般在 20~60m,其周围地区则大部为碎屑岩及岩浆岩组成的丘陵、垄状~波状低丘,标高在80~300m。区内河流除西江外,主要还有城坦河、大湴河、黑河、上小河、下小河、社学河、苍海湖及各镇河流等。
土壤植被
土壤分为4类1个亚类,共11个土属、22个土种。其中砂岩、页岩和砂页岩发育而成的红壤、黄红壤及山地红壤占全部山地面积的80 %左右,由花岗石发育而成的红壤、黄红壤及山地红壤约占山地面积的18%。区域植被属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植被资源丰富。天然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针阔混交林为主,主要天然树种有栎类、椎类、木荷、枫香树、苦楝树等;主要人工树种有杉木王、马尾松、桉树、湿地松、龙眼、荔枝、油茶、银桂、柑橘属、粉单竹、撑蒿竹、黄竹、绿竹笋、宁南方竹等。林下灌草植物有桃金娘、盐麸木、余甘子、岗松、野牡丹、算盘子、柃木、五节芒、黄茅、白茅、野枯草、野香草、铁芒萁等。
自然灾害
龙圩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 21.2℃,年无霜期 323 天,年均降雨量 1506.9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春末、夏季、秋初(每年4月至9月)雨水较多,占全年降雨量的 80%,洪涝灾害频繁;冬、春季(10月到来年3月)受西伯利亚地区高压控制和侵袭,盛行偏北风,雨量少,常出现春秋旱,并从北向南逐步递减,南北相差达 300〜400mm。春季北方冷高压气流逐渐减弱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气流逐渐加强,气温回升,雨水逐渐增多,夏季处于东南海洋暧气流的影响控制,盛行偏南风,加上台风、地形(主要是大瑶山和云开大山山脉)以及纬度14影响,炎热多雨,从四月开始,九月结束,主要集中在四月到六月,故此常出现洪涝灾害。
行政区划
龙圩区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自治区梧州市,是2013年2月8日经国务院《关于同意广西壮族自治区调整梧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3〕25号)批准成立,2013年6月4日正式成立的。于2014年1月1日正式接管辖区内社会事务。龙圩区面积982.9平方千米。位于梧州市市西南部,距梧州主城区13公里。地理坐标中心位置为东经111°25’,北纬23°41’。东毗广东省省肇庆市和万秀区,南连岑溪市市,西接藤县,北与长洲区和万秀区接壤。全区辖4个镇(以原苍梧县的龙圩镇、大坡镇、广平镇、新地镇作为龙圩区的行政区域),70个行政村,1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龙圩镇辖城东、广信、龙城、凤岭、城南、苍海、工业、福达、龙滕、龙兴、城西、宜居1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恩义、林水、都坎、四合、大恩、古凤、中村、念村、寨中、思念、社学、新利12个行政村。
大坡镇辖大坡社区1个居民委员会,马王、大坡、松柏、大燕、新安、大城、胜洲、白鹤、夜村、古元、育民、交村、寨村、坡头、河步、天堂、新龙、合洞18个行政村。
广平镇辖广平社区1个居民委员会,广平、平地、城坦、榃金、淑里、河口、甘村、思化、上合、金钗、夏村、端村、平乐县、大尧、华新、扶达、西罗、平山、武陇、调村20个行政村。
新地镇辖新地社区1个居民委员会,回龙、大维、雁村、训村、思贤、新铺、都梅、龙窝、新地、新科、富回、古卯、四落、古令、殿村、洞心、大同、富禄、题甫、大村20个行政村。
参考资料:
人口民族
龙圩区是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区,居住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族、毛南、鄂温克、回、彝、水、仡佬族、满、蒙古、土家、朝鲜、藏、黎、布依族、拉祜、哈尼族等21个民族,其中以汉族为主。广平镇镇思化村是龙圩区唯一的壮族村,其他少数民族同胞以散居形式分布在龙圩、大坡、广平、新地四个镇的街道社区或乡村。
2013年末,辖区总人口84044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3670人,城镇化率51.96%。
2014年末,人口30.28万,其中农村人口26.16万。人口自然增长率8.57‰。
2015年末,人口30.55万,其中农村人口26.07万。人口自然增长率8.46‰。
2016年末,人口30.85万。人口自然增长率8.04‰。
2017年末,人口31.14万,人口自然增长率9.5‰。
2018年末,户籍人口29.22万人,常住人口31.45万人。
2019年,龙圩区常住人口29.4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02万人。
2020年,龙圩区常住人口33.4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02万人。
2021年,龙圩区常住人口28.9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15万人,城镇化率45.49%。
2022年末,龙圩区常住人口28.98万人,城镇常住人口13.27万人,农村常住人口16.71万人。其中,汉族人口283006人,占98.10%;各少数民族人口5476人,占1.90%。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150692人,占52.24%;女性人口137790人,占47.76%。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9.36。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76160人,占26.40%;15—59岁人口为170803人,占59.21%;60岁及以上人口为41519人,占14.3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31990人,占全区常住人口的11.09%。
2023年末龙圩区常住人口为283.30万人,与2022年末相比增加0.2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6.9%,与2022年末相比,提高1.3%。在全市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为161.13万人,与2022年末相比增加3.79万人;乡村人口为122.17万人,减少3.59万人。
2024年末龙圩区常住人口28.97万人,城镇人口13.84万人,农村人口15.13万人,城镇化率47.77%。
政治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宋咸平年间(998--1003年),废县为龙圩镇,隶属梧州府。宋熙宁四年(1071年),改名戎圩,元、明、清因之。1951年7月,改称龙圩镇,因“龙”与戎近音,同时龙象征吉祥,故取此名。
非遗文化
鹿儿戏
鹿儿戏最早见诸明朝崇祯四年(即1631年)所编的《梧州市府志》中是一种节日庆贺、喜庆丰年、祝寿祈福、婚嫁迎娶、自演自娱的民间文化艺术活动形式,其内容多以宣传中国的传统美德、教化育人为主。在新的时期又加入了歌颂和讴歌党对农村的政策等现代的元素。鹿儿戏是梧州市龙圩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代表。
龙圩猪油饼制作技艺
龙圩猪油饼是梧州市龙圩区历史悠久的传统名点,其制作技艺最早可追溯到清代光绪年间,猪油饼,顾名思义其精髓就是猪油。选用上乘的猪油和夹心头的肥肉,浸米、腌肉、炒米、煮糖等工序制作。使之猪油饼甘香酥化,龙圩猪油饼制作技艺入选第八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文物
龙圩区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数据截至2025年
经济发展
综述
2024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7%,一、二、三产分别增长7.7%、6.4%、4.5%。其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7.4%,连续六年排全市第一方阵;建筑业总产值、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分别增长34.3%、272.7%、12.9%,均排全市第一,整体呈现“稳中向好、困中破局、难中攀高”的良好态势。
第一产业
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5.12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3%蔬菜(包含食用菌)种植面积9.45千公顷,增长3.6%。果园面积 4.21 千公顷,增长0.7%。茶园面积637.78 公顷,增长 29.6%。
全年粮食总产量7.82万吨,比上年增长0.6%。其中,稻谷产量 7.41万吨,增长0.7%。蔬菜(包含食用菌)产量16.48万吨,增长 4.3%。园林水果产量 9.93 万吨,增长 5.0%。茶叶产量 210.05 吨,增长12.0%。
全年肉类总产量1.85万吨,比上年下降0.5%。其中,猪肉产量0.98万吨,下降0.8%;禽肉产量0.82万吨,增长0.6%。禽蛋产量 2.0万吨,增长 42.5%。生猪出栏12.95 万头,下降 0.9%;年末生猪存栏7.56 万头,下降6.9%。
全年水产品产量0.65万吨,比上年增长1.5%。其中,淡水捕捞水产品产量0.01万吨,与去年持平;淡水养殖水产品产量0.63万吨,增长1.5%。
全年木材采运34.02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2.6%。天然松脂产量1.07万吨,增长61.5%。山茶籽产量0.04万吨,增长 47.1%。
第二产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6%。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27.8%;股份制企业增长3.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7.1%;非公有工业企业下降0.4%。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 3.9%,制造业增长3.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25.57%,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增长3.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45.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47.7%,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3.5%,金属制品业下降10.7%,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下降8.4%,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20.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4%。
第三产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4.98亿元,比上年增长9.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6.53亿元,增长2.6%;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59亿元,增长3.9%;金融业增加值5.84亿元,增长 2.9%;房地产业增加值21.73 亿元,下降0.2%;其他服务业增加值26.23亿元,增长6.6%。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下降 3.3%,营业利润下降 34.2%。
全年公路水路货物运输总量843.6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公路水路货物运输周转量379676.39万吨公里,与上年基本持平。旅客运输总量16.2万人次,增长3.8%;旅客运输周转量211.39万人公里,增长2.8%。
文化
2022年末,龙圩区共有文化馆1个,艺术表演团体30个,拥有群众文化设施建筑面积58609平方米;体育训练基地数量2个,举办群众体育赛事2次。
2023年,培育文旅体育“金招牌”。召开建区十周年总结大会,举办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全民健身半马接力赛、“龙圩味道”美食文化节等26项庆祝活动,极大地提振了干部群众的精气神;加快打造“诗画富回”旅游打卡点,富回范仲淹文化旅游区获评四星级乡村旅游区,汽车营地被评为三星级汽车营地;大坡镇坡头村获评广西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村,龙圩镇“念念目望”农家乐被评为五星级农家乐;梧州启迪鸿星雪立方冰雪世界获评广西壮族自治区夜健场所和体育示范基地品牌;新增苍海湿地景区、二十四节气农耕文化园等国家AAA级景区5个,全区年接待游客494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40亿元,分别增长125.5%、68.3%。
交通
公交
参考资料:
高速
为适应建设中国-东盟国际大通道和融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需要,构建完善的综合运输体系,广西将构筑形成“13纵12横”的路网格局(《广西高速公路网规划(2018~2030年)》)其中有“纵1”和“横7”及2条联络线“贵港市至云浮高速”“梧州市环城高速”经龙圩。 “纵1”:龙胜(思陇)至岑溪市(水汶)高速公路,全长562公里。路线起于龙胜各族自治县湘桂交界(思陇)、经龙胜、桂林、阳朔镇、平乐、钟山、梧州、龙圩、岑溪,终于粤桂交界(水汶镇)。它是中国高速公路规划包头市至茂名高速(纵七)和西部通道阿荣旗至北海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公路沟通我国西北、西南与华南地区,实现通江达海,可连通广西壮族自治区的3个地级市和8个县(县级市),跨越桂北、桂东县两个经济区及桂北、桂东、桂东南3个城市带(群)。“横7”:龙圩(龙眼嘴)至龙邦高速公路,全长607公里。起于龙圩区粤桂交界龙眼嘴,接广东规划的肇梧高速公路终点,经龙圩、藤县、平南、桂平、贵港、武宣县、来宾市、上林县、马山县、平果市、田东县、田阳区、德保县、靖西市,终于中越边界国家一类口岸龙邦镇。该公路横跨广西桂东、桂中、桂西3个经济区,连通4个地级市,通达12个县(市)和桂西铝工业基地,对加强桂东、桂中、桂西经济区的联系,完善高速公路网布局,促进全区经济和交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联络线1:规划建设贵港市经岑溪至云浮高速公路,梧州境内长50公里,起点贵港界—波塘镇—糯垌镇—诚谏镇—广平镇—广东省界,接云浮(郁南)至阳江高速。联络线2:S4001梧州环城高速北起倒水互通接G65、G6517,经万秀夏郢镇、城东镇、苍梧旺甫镇并与在建的信梧高速连接,龙圩区龙圩镇、大坡镇,接G80。这些高速路建成连接成网后可预见,龙圩未来将成为沟通我国西北、西南与华南地区,实现通江达海,连接桂北、桂东县、桂东南及桂中、兴德村的重要交接点。
铁路
建成的桂梧、南梧、广梧高速公路、南广铁路均交汇于龙圩,且龙圩正处于中心地带。如今,龙圩至广州市、南宁市、桂林的用时约为3小时、4小时、3小时(至玉林市、贵港市用时约为2小时和3小时);南广高铁全线通车,龙圩至广州、南宁用时约为1小时和2小时。可见以龙圩为中心,东接珠三角、南连北部湾周边各大中城市的2到4小时经济圈很快成形,将来可纳入广州1小时经济圈,龙圩必将成为东接珠三角、南连北部湾周边各大中城市的交通咽喉。
交汇于境内的高速公路、铁路概况如下:
(1)桂梧高速公路苍郁段(属广梧高速之广西段)。
(2)桂梧高速公路马江至梧州段。
(3)南梧高速公路苍岑段。
(4)梧州至贵港市高速公路梧州段。
(5)梧州环城高速
(6)规划建设贵港经岑溪至云浮高速公路梧州段
(7)洛湛铁路。
(8)南广铁路。
码头
为适应梧州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原梧州口岸河西码头(目前广西内河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作业区)的整体搬迁新而建新利货柜码头,它位于龙圩区城下游浔江的右岸,上游距在建的梧州市西江三桥0.5km,下游距离梧州西江一桥2km,且就在南梧二级公路旁,经二级公路可直接入南梧、桂梧、广梧高速公路。水路下航广州市303km,上航贵港272km,南宁市551km。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3年,打响教育强区“攻坚战”。实施“领航人才培养工程”,高规格召开教育发展大会,表扬优秀教师432名,教师归属感、荣誉感进一步提升;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考核获评2022年度自治区优秀等次;苍海第二小学主体建筑全面封顶,第二实验中学全面开工,预计新增学位4400个,城区学位紧张问题将有效缓解;新建宿舍3539平方米,改造提升宿舍19384平方米,住宿条件大为改善;学校产权不清等历史遗留问题取得突破;强化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入选自治区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园改革实验区;龙圩实验中学、龙圩中学分别获梧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优秀学校一等奖、二等奖,龙圩第一实验小学被评为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全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27000多农村学生全部吃上了营养餐。
医疗卫生
2022年末,龙圩区共有医疗机构157个,其中,医院5个,乡镇卫生院4个,农村卫生室7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卫生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1411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578人,注册护士728人;医疗卫生机构病床位927张,其中医院病床位数605张,乡镇卫生院病床位数322张。
2023年龙圩镇、广平镇两个镇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成,4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及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建成投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信息化,健康帮扶提速增效;龙圩镇、大坡镇卫生院配备CT设备实现零突破,配备比例全市第一,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获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通报表扬;市红会医院苍海医院、龙圩区中医医院新院区等加快建设,龙圩区中医医院及四镇卫生院加入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医疗集团,区域性医疗中心加速形成。
社会保障
2023年,织密基本民生“保障网”。11类27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投资6.23亿元;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92%,民生领域短板进一步补齐;累计救助各类困难群众24万多人次,发放救助补助金7154万元,城乡居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13.78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8%以上;创新“金牌管家直播带岗”、夜市招聘会等服务模式,超额完成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年度目标任务;2个社会评价整改案例在全市评选活动的27个案例中脱颖而出;“为民服务立标杆”案例获得支持票数排全市第一;广平镇社会工作服务站获评自治区优秀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
文体事业
2022年,龙圩区共有文化馆1个,艺术表演团体30个,拥有群众文化设施建筑面积58609平方米。体育训练基地数量2个。举办群众体育赛事2次。
2024年,年末共有文化馆1个,艺术表演团体30个,群众文化设施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2024年末共有体育场地920个,当年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58人。全年举办群众体育赛事5次,全民健身活动0.27万人次。
科学技术
2025年,龙圩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探索将人工智能深度融入农业全产业链,打造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综合服务平台中心。该中心秉持以“科技赋能农业、智慧引领产业”的核心理念,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模式,集现代农业产业规划展示、数字化服务、产业孵化、产销对接等功能于一体,为全区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户提供全链条、精准化服务,助力农业转型升级与乡村振兴,让科技成果成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引擎。
旅游
参考资料:
代表人物
李济深
李济深(1885年11月6日—1959年10月9日),尹相隆,原名李济琛。1885年生于苍梧县(现梧州市龙圩区),汉族广府人。1948年就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后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59年10月9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4岁。
黎琦新(1920~1940)又名辛奇。龙圩区龙圩镇林水村人。193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出任安徽省妇女战地服务团副团长,后任安徽省学生军团三中队指导员。1940年7月3日,在嘉山县新八岭车站附近被杀害,年仅21岁。
黎洁霜(1918~1949)原名黎琦清,生于林水镇(现龙圩区龙圩镇)林水村人,是黎琦新烈士的胞姐。1949年11月27日,中国国民党当局对囚禁在白公馆、渣滓洞集中营的300多人进行大屠杀,黎洁霜一家4人壮烈牺牲。1983年10月1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黎洁霜为革命烈士。
钟济新(1909年~1993年)是广西苍梧县(现龙圩区)人士,广西植物研究所创始人之一,植物“活化石”银杉的发现者。著作有《广西野生食用植物》等及论文16篇。
韦达江
2009年至2017年,韦达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服役,军旅生涯锤炼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强烈的责任感。2021年,怀着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和建设家乡的满腔热忱,他返回村庄参与村“两委”换届选举,成功当选为龙圩区广平镇河口村党总支部书记,由此踏上了在河口村的建设征程。从脱下军装到扎根乡土,他以创新实践诠释了“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的坚定誓言。
参考资料
龙圩概况.广西梧州龙圩区人民政府.2025-08-16
人口民族.广西梧州龙圩区人民政府.2024-08-11
2024年龙圩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2024.2024年龙圩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2024.2025-08-30
龙圩区.龙圩区.2025-08-16
自然地理.广西梧州龙圩区人民政府.2025-08-16
龙圩概况.龙圩概况.2025-08-21
龙圩区历史沿革.广西梧州龙圩区人民政府.2025-08-16
地形、气候、自然资源.梧州市龙圩区人民政府.2021-06-08
广西首个城区国家储备林PPP项目在梧州龙圩区落地.广西首个城区国家储备林PPP项目在梧州龙圩区落地.2025-08-21
2024年1-12月龙圩区主要经济指标.广西梧州龙圩区人民政府.2025-08-16
“农”墨重彩绘“丰”景.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2025-08-21
长洲水利枢纽工程.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2025-09-02
关于印发龙圩区河道湖库“一河(湖库)一策”涉林方案的通知.广西梧州龙圩区人民政府.2025-08-30
2023年梧州市常住人口指标情况.广西梧州市统计局网站.2025-08-16
聚焦两会 | 政协第三届梧州市龙圩区委员会第四次会议胜利闭幕.广西梧州龙圩区人民政府.2025-08-16
近期广西多位领导履新.鲁中晨报.2025-08-16
龙圩区第三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十八次会议.梧州龙圩区政府网 .2025-08-16
龙圩镇简介.广西梧州龙圩区人民政府.2025-08-16
民俗文化.广西梧州龙圩区人民政府.2025-08-16
舌尖上的非遗 龙圩猪油饼制作技艺入选自治区非遗项目.广西梧州龙圩区人民政府.2025-08-16
龙圩区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广西梧州龙圩区人民政府.2025-08-16
2022年龙圩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广西梧州龙圩区人民政府.2023-12-10
龙圩区公交线路汇总.广西梧州龙圩区人民政府.2025-08-30
龙圩交通.广西梧州龙圩区人民政府.2025-08-30
智慧三农筑同心 数字技术助共富 —— 龙圩区以人工智能推动农业现代化实践.广西壮族自治区民宗委.2025-08-30
龙圩区:有颜值 有实力 有内涵.梧州新闻.2025-08-30
期待!苍海国家湿地公园将迎“国检”,计划明年向市民开放.澎湃新闻.2025-08-30
龙圩精品旅游路线——红色革命体验游.广西梧州龙圩区人民政府.2025-08-16
广西梧州苍海国家湿地公园.广西梧州龙圩区人民政府.2025-08-16
李济深.凤凰网佛教.2025-08-16
【建党百年“她故事”(13)】抛弃优越家境报国捐躯——黎琦新.澎湃新闻.2025-08-16
广西党史故事|黎洁霜:忠贞不渝 视死如归.广西纪检监察网.2025-08-16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2025-08-30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2025-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