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县
中国福建省三明市市辖县宁化县,古属汀州府宁化县,别名翠城,位于福建省的西部,武夷山东部。东临明溪县和清流县,西临石城和广昌县,南临长汀县,北临建宁县。宁化县总面积达2407.46平方千米,全县下辖11镇、5乡(其中1个民族乡)。2021年末常住人口为26.17万人,户籍总人口 36.89 万人,
宁化县地形以丘陵和山间盆地为主,属中亚热带山地气候,年平均气温15-18℃,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春季长达四个月,无霜期214-248天,年平均降水量1700-1800毫米,年均日照1757小时。宁化建县至今1300多年,是闽江、赣江、韩江三江源头。宁化古称黄连峒,天宝(742年)改名为宁化县,沿用至今。1949年10月21日,宁化县和平解放。1950年3月1日,宁化县人民政府成立。1983年4月28日,三明市专属撤销,成立省辖三明市,宁化县隶属三明市管辖。
宁化是农业大县、商品粮基地。但宁化县的第二、三产业也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宁化县经济的主要构成。宁化县第一、三产业采取品牌打造的方式售卖和吸引游客,实现了“两米两茶一叶一稻种”和“红色+旅游”以及客家祖地的品牌文化对外输出,而第二产业则依靠宁化自身的丰富矿产资源,形成了以采矿业为主的产业支柱。2022年宁化县生产总值 239.14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31.1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04.42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3.59亿元。
宁化是千年古县、客家祖地,其中宁化石壁客家公祠,更是世界客家人的总家庙。宁化也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四个出发地之一,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进行革命的重要实践地。宁化县境内的天鹅洞群国家级地质公园规模达248平方千米,地下石林为国内唯独的地质奇观,其溶洞数量、密度、规模居“八闽之冠”,被称为“中国东南地区罕见的洞群世界”、 “福建省首屈一指地下岩溶艺术博物馆”。
名称
宁化县始称黄连峒。唐乾封二年(667年),始设黄连镇。唐天宝元年(742)黄连县改现名,取宁靖归化、安宁顺化、安化升平之意;据明嘉靖《汀州府志》,后又更名宁化,欲使斯民安于王化,故名。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周代到春秋末期(前1207--前476年),宁化县地区属闽越地。
战国时期(前468--前221年),宁化县一带成为楚国的疆域。
秦汉至南北朝
汉朝时期(前20--25年),该地区属闽越国。
三国时期(220--280年),宁化县一带成为孙吴的疆域,宁化县属建安郡绥安县。
晋朝时期(265--317年),今宁化县一带属新罗县,属晋安郡。
隋唐至明清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安化县置,属顺州。
唐乾封二年(667年)设黄连镇。
天宝元年(742年),黄连县改为宁化县。历属江南道建州、临汀郡(长汀古城)、福建路汀州、福建省汀州路、长汀县。
乾元元年(758年)属汀州。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置,属岚州。
宋朝元符元年(1098年),析宁化县地设立清流县, 隶属汀州。
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为宁化州治。
元至元八年(1271年),宁化县属汀州路。
洪武元年(1368年),宁化县属福建承宣布政使司汀州府。
顺治元年(1644年),宁化县属福建省汀州府。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年),撤府改道,宁化属福建省西路道。
民国十四年(1925年)废道,实行省、县二级地方政制,宁化直属福建省。
民国十九年(1930年)3月至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4月,宁化苏区先后属闽西苏维埃政府、福建省苏维埃政府管辖。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7—8月,先后在宁化县境增设彭湃县、泉上县。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5月以后,宁化苏区划归闽赣省苏维埃政府管辖。同年12月,宁化县城被中国国民党攻占后,国民党恢复对宁化的统辖,宁化属福建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长汀县)。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0月,宁化属福建省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长汀)。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4月,宁化改属福建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永安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月21日,宁化县和平解放。
1950年3月1日,宁化县人民政府成立。宁化属福建省人民政府永安专员公署。
1956年6月,永安专属撤销,宁化改属福建省龙岩专员公署。
1959年2月,宁化县行政区划发生改变,宁化和清流县合并为清宁县。
1961年9月恢复清流、宁化两个县原建制。
1963年5月,宁化属福建省三明专员公署。
1983年4月28日,三明专属撤销,成立省辖三明市,实行地、市合并,宁化县隶属三明市管辖。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宁化县位于北纬25°58′—26°40′、东经116°22′—117°02′,地处福建省的西部,在武夷山东边,总面积达到2407.46平方千米。东临明溪和清流两个县,西临着石城和广昌县两地,南临长汀县,北临建宁县,是从福建省通往江西省要冲地带。
气候
宁化县属中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因其山地地形又影响境内局部气候的变化,而带有山地气候特征。境内气候特征表现为少冷寒、多暖热,各季旱情较重,汛期雨涝强度中等,台风影响较轻。2021年宁化县年平均气温19.3℃,年极端最高气温36.4℃,年极端最低气温-6.6℃,各季节仅秋季平均气温正常,其余季节气温皆偏高;年总降雨量1393.0毫米,除5月、11月雨量偏多, 2月、8月、12月雨量正常,其余月份为偏少;年均日照1820.5小时,其中雨季、秋季日照偏少,其他季节为正常。
地质
宁化县的地质构造单元属于闽西北后加里东隆起带的西南部,地质构造演化经历四个旋回和七个构造运动,其中加里东运动、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是重要的造山运动,其余为造陆运动。境内各时代地层发育较为齐全,主要的地层单元为三迭纪的地层。境内除下第三纪缺失外,自下古生代的志留纪到新生代的第四纪均有出露,且岩类多样,其中侵入岩有花岗石、辉绿岩、长英岩、花岗斑岩。
地形地貌
宁化位于闽赣台地大面积抬升区相对下陷地带,县境内的地势西高东低,并形成南北纵横的五条地带性的地貌,县内的地形以丘陵和山间盆地为主,其中,丘陵和盆地的面积达到了全县的52.7%,低山区域达到43.6%,最高峰为治平畲族乡的鸡公岽,海拔1389.90米,最低处为城南镇肖家河道口,海拔290米,县城平均海拔317米。
水文水利
宁化县水流三省(福建省、广东、江西)、注三江(闽江、韩江、赣江),是闽江干流沙溪和金溪、韩江支流汀江、赣江干流琴江的发源地。境内溪流密布,呈辐射状流向四邻各县,各水系的支溪、支沟均呈树枝状发育、延伸、展布,但都流程短小,上急下缓,属易涨易退的山溪性河流。境内主要河流翠江、治平溪、安远溪、下坪溪、横江溪总河长183.1千米,总流域面积2197.1平方千米,最大河流由东溪、西溪汇合于县城东郊,成为“翠江”。宁化县主要骨干小电站包括:龙下水电站、乌龙峡水电站、石板桥水电站等;中型水库有4个,分别为:泉上、隆陂、沙坪、桥下。其中隆陂总库容量最大,达到1735万立方米。
土壤
宁化县山地土壤共划为五个土类:红壤、黄壤、紫色土、石灰土、草甸土。10个亚类:红壤、粗骨性红壤、黄红壤、暗红壤、水化红壤、黄壤、粗骨性黄壤、酸性紫色壤、石灰岩土、山地草甸土。其中红壤占山地土壤的68.9%,黄壤占山地土壤面积的1.07%,紫色土类占山地面积的9.24%,石灰(岩)土类占山地面积的0.03%,山地草甸土类占山地面积的0.002%。各类土壤分布规律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海拔800m以下为红壤带,海拔800m以上为黄壤带,海拔1380m 以上的缓坡至山顶平台有山地草甸土分布。此外,由于母岩的影响,在紫色页岩、紫色砂岩、紫色粉砂岩、紫色泥岩和石灰岩地区有紫色土、石灰(岩)土非地带性土壤类型的区域性分布。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宁化县溪河短小湍急,落差大,易涨易退,属山地性河流,境内溪河纵横分流四方,流入闽、赣、韩三江,境内河流主要为翠江、治平溪、安远溪、下坪溪、横江溪河流总长度达到183.1km,总流域面积达到2197.1km2,地表水资源量为14.6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4.38亿立方米。水力资源蕴藏量为97000千瓦,可供开发利用的有262处,装机容量35475千瓦,人均水力资源0.116千瓦。
土地资源
宁化县国土总面积24.07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3.16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13.13%;园地面积0.69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2.87%;林地面积18.22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75.70%;草地面积0.13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0.54%;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0.61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2.53%;交通运输用地面积0.21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0.87%;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0.36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1.49%;其它土地面积0.69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2.87%。
森林资源
宁化是全国南方56个重点林区县之一。2021年森林覆盖率75.06%,林地面积18.59万公顷,森林蓄积量1463万立方米。先后获省级园林县城、省森林县城等称号。境内山地土质松软肥沃,适宜培育种植竹木、茶果、药材等多种经济作物。大宗林产品有脂松香、松节油、杉木、孟宗竹、笋干、山苍子、玉扣纸、黑木耳、中药材等。拥有野生药用植物有虎杖、厚朴、黄精、钩藤、三叶崖爬藤等1700余种。
矿产资源
宁化县矿产资源较为丰富,被誉为“有色金属聚宝盆”,是福建省17个重点矿产县之一。截至2021年开发利用的矿产有:锌、钨、锡、稀土、石灰岩、白云岩、建筑用石料和页岩矿等10种。 其中钨的金属储量30多万吨,是全国四大矿点之一;稀土的金属储量3万多吨;石灰石储量4亿吨以上。目前宁化县矿产开采处于资源中峰阶段,后续将推动矿产资源往产业集中、往园区集中、往深加工拓展,实现集约高效利用。
生物多样性
植物
宁化县列入国家一、二级保护的野生植物有71种,其中珍稀濒危裸子植物有南方红豆杉、银杏、福建柏、长苞铁杉、苏铁;珍稀濒危被子植物门有观光木、福建含笑、香樟木、闽楠、伯乐树、半荷风、吊皮锥、喜树、花榈木、香果树、巴戟、鹅掌楸、钟萼木、沉水樟、闽鄂山茶、八角莲等。
动物
宁化县列入国家一级野生动物有豺、鳞甲目、熊瞎子等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云豹、小灵猫、鬣羚、猕猴、鸳鸯、鹰雕、草、褐林鸮、红隼、黄腹角雉、白鹇、白冠长尾雉、勺鸡、中华秋沙鸭、蟒蛇、眼镜王蛇、滑鼠蛇、虎纹蛙等28种。
自然灾害
宁化县境内可能的的自然灾害包括气象灾害、洪水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农作物生物灾害、森林生物灾害和森林火灾。其中,气象灾害以暴雨洪涝和气象干旱为主,还出现低温冰冻、风雹和雷电等灾害。
行政规划
宁化县设11镇、5乡(其中1个民族乡),政府驻地翠江镇中山路1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1年末,宁化县年末公安户籍总人口 36.89 万人,出生率为 7.25‰,死 亡率为 3.9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3.29‰。男性约19.43万人,占比52%;女性17.45万人,占比48%。
2022年年末公安户籍总人口36.66万人,出生率为6.45‰,死亡人数1850人,死亡率为4.7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3‰。男性约19.34万人,占比52%;女性17.31,占比48%。
民族
宁化是福建省民族工作重点县之一,少数民族人口1.01万人,占宁化县总人口的3%左右,有畲族、回族、满族、苗族、壮族、侗族、瑶族、彝族等28个少数民族,分布于宁化县各地,并未集中居住。
语言
宁化县地区以普通话和客家方言为主,客家方言是从汉语语族中分化出来的一个语支,是中国汉语八大方言之一,作为宁化县人的日常语言,比普通话使用更加频繁,分布范围也是包括全县。其在语音上为多送气音,古全浊声母,不论平声仄声,大多变读为送气清音;语法上为形容词后加衍声重迭音节、动宾搭配的特点、比较句、处置句等特点。
宗教信仰
宁化县境内的宗教主要有佛教 、 道教 、祖先崇拜以及大量民间信仰 。其中,佛教、道教集中分布在县中心附近,而民间信仰则分散在宁化县各地。宁化常见的民间信仰有定光古佛 、梅山七圣、土地公和双忠等。宁化客家人对于祖先崇拜以及当地民间信仰有着民俗性、自发性、分散性、地域性的特点。
经济
综述
宁化县经济构成主要为第一产业:传统农业,主要以“两茶一叶一稻种”为主,打造宁化县特色农产品品牌;第二产业:采矿业和工业,宁化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矿产加工、新兴产业、智慧家电”三大工业主导产业稳步增长,矽胶全产业链初步形成;第三产业:旅游业,宁化县大力开发宁化客家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等当地特色旅游资源,商贸物流、“红色+旅游”、康养旅居、小吃等产业快速发展。
2022年生产总值 239.14亿元,按2020年可比价格计算,增长3.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1.13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4.42亿元,增长4.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3.59亿元,增长1.4%。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0%,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7%,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3%。
第一产业
宁化县第一产业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具体表现为“两米两茶一叶一稻种”(薏米、河龙贡米、延祥孔坑贡茶、烟叶、杂交水稻)。近几年,宁化县第一产业转型表现为特色现代农业持续往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依靠本地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培育南岭清秋“森林+休闲旅居”、聚龙阁“森林+禅修”、天鹅洞“森林+地磁”等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森林康养品牌。
2022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2.58亿元,可比增长4.5%。其中:农业产值29.76亿元,增长4.2%;林业产值11.23亿元,增长5.3%;牧业产值7.87亿元,增长5.0%;渔业产值2.37亿元,增长3.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35亿元,增长5.0%,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1.89亿元,增长4.2%。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7.8万亩,比上年增长0.15 %,粮食总产量达17.96万吨,比上年增长0.22%;肉类总产量2.08万吨, 同比增长4.0%;水产品产量1.12万吨,同比增长2.8%。
第二产业
宁化县第二产业主要依托于本土丰富的矿产资源,大力发展采矿业以及工业,其中矿业以转让外地企业开采和参股开采为主。境内开采价值较高的主要有钨、稀土、碳酸钙、煤、萤石等。宁化县工业新材料项目主要以矽胶产业、同位素生产堆项目为主。
2022年全县工业增加值55.45亿元,比上年增长3.4%,占GDP比重23.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2%。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门类看,采矿业产值下降4.4%,制造业产值增长8.7%。其中,食品制造业增长39.9%,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30.0%,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长26.5%,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增长15.3%,纺织服装、服饰业增长11.8%,纺织业增长11.6%。全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9.36亿元,比上年增长6.4%。其中,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3.97亿元,增长1.9%。
第三产业
宁化县的利用当地特有红色文化和客家文化两大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依托本地特有的客家文化和客家祖地,开展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石壁客家论坛,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祭祖大典等大型活动,向世界宣传宁化特色客家文化,已累计接待31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属乡亲200万余人次;宁化作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自2021年以来,宁化已先后接待党日主题活动和干部培训团队4800余批次,入馆学习参观53万余人次。
宁化县2022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3.59亿元,增长1.4%。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29亿元,同比增长5.0%;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6.56亿元,接待海内外游客26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9.76亿元,邮政业务收入5638万元;各项存款余额本外币合计204.96亿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全县在园幼儿9404人,学前三年入园率99.32 %;小学一年级新生3439人、毕业4194人、在校22979人,初中七年级新生4434人、毕业3793人、在校12263人;高中招收新生1800人、毕业1813人、在校5414人;全县6至14周岁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在读370人,入学率99.2%。普通高考本科批以上上线人数1292人,上线率80.78%,“211”大学以上录取168人,其中“985”院校录取68人,清华大学录取2人。
体育事业
历史上宁化很早就有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学校开始开展体育运动。民国12年(1923)教育部将体育列为各级学校必修课程,初为军事体操,后有健康体操。苏区时期,中国工农红军重视体育活动,推广球类、田径等项目,促进本县体育事业的发展。民国29年,县体育机构建立,把体育活动逐步推向社会。从1957年起,宁化中小学校师生、干部职工掀起乒乓球热,并曾连续三年荣获龙岩专区乒乓球少年甲组团体冠军和单打冠军。
在福建省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七届世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宁化籍熊罗伟、伍佳慧、卢源等5名运动员在田径、乒乓球等比赛项目中斩获7枚金牌、3枚银牌、1枚铜牌。其中,宁化籍运动员熊罗伟曾在第十五届世界夏季特奥会中获得男子100米、200米、4×100米项目3枚金牌。
科技事业
截至2022年,宁化县共有299件授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7件),有效发明专利达到47件。宁化县湖村镇智慧矿山及钨矿采选技术研发中心项目是市级重点项目,总投资2亿元,规划面积14.3万平方米,综合楼集智控中心、钨矿采选技术研发中心、省级露采矿山及尾矿库安全培训基地于一体,可用于钨矿方面的研发、培训、科研,更好的服务整个矿山板块。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年末,宁化县图书馆藏书量15.6万册,博物馆、纪念馆收藏文物2575件,乡镇综合文化站16个,农家书屋228个,影院2个,电视节目158套,高清节目97套,有线电视用户2.53万户,入户率20.0%,行政村有线电视联网率95.7%。
湖村蛟湖草堂自2017年创建以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先后设置了“瓢书院”“客家婚俗馆”“客家农耕馆”等展示区,积极开展客家文化传承,已有来自各地的中小学生5000多人次到此开展客家研学活动,进一步传播了客家文化。经评审,宁化县客家文化交流研究中心于2021年12月19日正式授予蛟湖草堂全县首个“客家文化传承弘扬示范点”牌匾,标志着全县首个“客家文化传承弘扬示范点”正式落户蛟湖草堂。
医疗事业
截至2022年年末宁化县全县境内的医疗卫生机构达到了292个,其中,医院有 6个,乡镇卫生院有15个,村卫生所达到了2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0个,所有卫生机构的医疗床位有1862张,县内所有的卫技人员有205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645人,注册护士863人,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440人,村卫生所卫技人员354人。
环保事业
2021年,宁化县城区内空气质量达到了二级的标准,综合指数为1.92,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100%,空气质量排名位居全省58个县级城市第11位。县级饮用水源地寨头里水库水质达Ⅱ类标准,水质达标率100%。3个国考肖家断面水质达Ⅱ类水质标准。5个省控监测断面水质全部达到了水质目标的要求,水质优良率100%。3个省控小流域监测断面的水质优良率72.2%。2个县控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达Ⅲ类水质标准,水质优良率100%。流域水环境质量位居全省第8位。
2022年新造林面积989.13公顷。全县森林覆盖率75.1%。商品材产量15.6万立方米,同比增长79.6%。年末公园数达到16座,公园绿地面积有171.26公顷。全县新增公园绿地面积2.83公顷,县内人均的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74平方米。
交通
公路
截止至2022年年末,宁化县公路里程达2247.66千米,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达59千米。宁化县境内公路四通八达,省道307线、204线、205线交叉穿过县境,县内公路里程已达1067千米。穿过宁化县的高速公路有莆田-炎陵高速公路、浦武高速等。
铁路
兴泉铁路全长500千米,西起京九铁路兴国站,向东进入福建宁化、清流县、明溪县、三明市、永安市、大田县,再经泉州德化、永春县、安溪县等市县,直抵泉州市。其中,宁化境内33千米,设计时速160千米每小时,是客货共线的国铁集团一级铁路。
浦梅铁路正线全长162千米,设计时速160千米,为国有铁路I级单线电气化铁路。沿线设建宁县北、建宁南、宁化、清流、连城县、冠豸山等16座车站,其中新建车站14座。该铁路三明境内约134千米,宁化境内约36.5千米。
公共交通
宁化县公交车共计13辆,其中1路、3路车每路4辆,2路车5辆。2022年宁化县优化了现有城区公交线路,并新增“县际公交、城乡公交”线路,开通了“宁化至清流县、宁化至石壁、宁化至淮土”等公交线路。2019年6月宁化县规划了出租车在城区内巡游运营的范围,包括:北至连屋路口,南至城南天和山庄、城南工业园区,西至莲塘工业园,东至高速路口、新党校附近。
人文
文化艺术
宁化县客家文化艺术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传统体育和游艺。
传统音乐:牌子锣鼓
宁化牌子锣鼓是宁化客家人融汇地方戏曲、民族器乐、宗教音乐之所长而形成的民族器乐形式,被广泛运用于民间祭祀、礼仪及文化娱乐活动之中。牌子锣鼓由锣、小鼓、边鼓、唢呐、拍板、等乐器组成,演奏方式分为行走演奏和坐奏两种。行走演奏由一人肩挑“锣鼓担”,木制锣鼓担一头安放鼓板,另一头挂大锣,其他奏乐人随后,这种乐队排列是宁化牌子锣鼓的重要标志。
传统技艺:延祥贡茶制作技艺
延祥贡茶,又称孔坑茶,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宋淳辛丑年间。在明代,县境内特别是延祥村周边村镇就已经开始盛行喝延祥贡茶,富足人家和爱茶人士在每年出新茶的时节,都会想办法买些延祥贡茶招待贵宾。至清代,延祥孔坑茶作为“贡茶”进京,因而有了“延祥贡茶”之称。 延祥贡茶制作技艺传承有序,通过延祥村的杨氏家族,代代相传,现已传至24代,已有800多年。为了更好地发扬、传承该技艺,制作出具有传统韵味和口感的贡茶,村里组织茶农成立了宁化县延祥贡茶专业合作社,30多户茶农在参与管理、经营延祥贡茶。
传统体育:客家团牌(宁化)
客家团牌(宁化),当地又称“打团盘”,是由传统武术演化而成的传统体育和民间游艺,现遗存于宁化县水茜镇棠地村、沿溪村、安寨村、上谢村一带。团盘为竹制,圆锅状,直径大约1米,可容纳一名成年男子躲藏其后,团牌向外的一面装饰有彩色的八卦、兽首等图案以壮军威。客家团牌(宁化)形成了一定的阵法和步法,如童子烧香、春水一扬、关公闹战场、黄牛戳三角、饿鬼擎旗、松树抵荫、禾穗倒尾,立兜割棕等等。
特色美食
宁化是千年古县、客家祖地,历史悠久、物产丰饶,是中国和省商品粮基地县,盛产稻谷、莲子、辣椒、薏仁等农副土特产品。宁化县客家美食因客家人来源四面八方,因此宁化美食不仅有着中原饮食的那种浓酥香,也有着南方小吃的那种嫩脆清鲜的感觉,通过南北饮食文化的融合,形成了风味独特的宁化客家小吃。
烧卖
烧卖作为宁化县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的美食之一,是宁化客家人离不开的特色小吃。先将烧卖所需的馅皮、青萝卜、瘦肉丝、虾米、鲜笋丝、香菇丁、葱花等原料搅拌匀后,包成圆锥形,放入蒸笼约20分钟,取出装盘。
米包子
米包子又名韭菜包,它的主要原料是大米和韭菜。制作时,需先将优质大米洗净浸透后磨成浓米浆,再倒入锅中用温火熬成固状,铲入簸箕内,双手蘸上少许食用油将其揉成米面团。然后再将提前备好的韭菜、萝卜、瘦肉、虾米、鲜竹笋等10余种食材切成丁状,加调料炒熟作馅。将米面团捏成薄皮,包上馅,米包子就制作完成。而后放入蒸笼,用旺火蒸上20分钟左右即可。
兜汤
先将瘦肉切成小厚片,加入适量酱油、盐、味精抓均,拌入红薯粉搓透;然后将锅置火上倒入高汤,放入八角、山奈、干辣椒、生姜、蒜头、香菇、鱿鱼干、葱,慢火熬出味道后,再把揉均的肉片逐片放入锅中烧开后撇去浮沫,调好味,起锅淋上麻油、葱花即可。
宁化田鼠干
每年冬季,是宁化农民捕鼠的最好时机,特别是立冬后为捕鼠的旺季。耗子干的加工制作方法首先是去毛,通过蒸、焙等方式即可;其次是把肠肚等内脏去除,再用清水将其洗干净。最后需要用谷壳或者米糠把田鼠熏烤成酱黄色即可。
生鱼片
宁化是客家祖地,作为汉族南迁后裔的客家人,生鱼片的吃法保留至今。生鱼片讲究新鲜,从杀鱼到上桌,控制在3分钟左右。鱼片用木筷夹入覆有冰块的盘中,洒上麻油,用青菜叶抹匀。沾上酱油、芥末调成的佐料,鲜嫩的生鱼片极富弹性、韧劲。
伊府面
伊府面,是宁化县清代书法家伊秉绶在扬州市任知府时所创。做法是将蛋去壳打匀,拌入面粉,用凉水和好揉匀,制成扁薄面条,用开水煮七成熟,捞起、使凉,放入锅中热油内炸后捞出,然后在锅底内放油,将切好的肉丝、笋丝、白菜丝炒后放入面条,加花椒粉、虾米、姜、葱、酱油,炒后添适量的汤,慢火稍焖即成伊府炒面。
黄粳
黄粿的吃法很多,可煮、拌、炒多种烹,可咸可甜。把取碱专用的野生灌木枝叶或黄豆梗烧成的灰装进布袋封好口,然后放入锅中加适量的水煮沸,通常一袋碳酸钠煮两遍,第一遍煮沸的碱水留着备用,第二遍的碱水拿来浸米用;把浸透的米倒进饭里蒸熟,然后装进木桶里加入碱水搅拌均匀,进行第二次蒸熟后倒入石臼里捣烂,取出揉搓上劲后,就可制成各种形状的黄粿了。
习俗
节令习俗
宁化县保留的传统节日有:春节、立春、元宵节(亦称“上元节”)、社日、观音九、清明节、立夏、端午节、天节、保禾苗食新米(部分乡镇尚保留该习俗)、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
清明祭
每年的清明节,宁化县客家人都活举行清明祭(春祭)。清明节的祭祀以墓祭为主,在外凡能回家的都要回家来与族人一起到祖宗先人的坟墓上祭祀,并给坟墓劈除荆棘杂草、培土整修墓容,宁化称之为“醮地”或“挂签”。此外,由宁化同一族系向周边地区或远地播衍的客家后裔(包括东南亚台湾等地区)都会来宁化相聚祭祖,其间有大型的客宴用餐,称之为“食清明节”。
中元节祭祖
中元节祭祖在每年阴历七月十五,俗称“中元节与盂兰盆节”, 也以祠祭为主,家家户户在中做米果煎擂茶,于户外路旁插烛燃香,烧化纸钱。用上蜡的红纸做成荷花、鱼、船等形状的“河灯”,在里面安上纸捻,注入清油。晚上在僧人道士诵经念佛、烧过祭文后,点燃河灯中的纸捻,将灯放入河中,任其漂流,其意为追荐亲友中的亡灵,寄托后嗣的思念与崇敬,祈求先人为后代带来平安吉祥。近年来放“河灯”者渐稀,多将燃烧后的纸钱灰装入塑料袋,投掷河中任其漂走。
高棚灯游灯
每年正月十三、十四、十五,三夜出灯,是高棚灯游灯活动最热闹的节令。游灯一般在夜间,顺街巷抬着游走。高棚灯,也称百鸟灯,是一个多灯组合体。灯高二丈余,宽围半,有五层七层的结构。各层灯组均有各自的含义,或寓五谷丰登,或祈风调雨顺,或盼岁年和,内容有历史掌故、花鸟鱼虫,山水祥物等。
庙会
宁化县各乡(镇)都有庙会,届时有迎神游神、扛故事、舞龙、舞狮、演戏等娱乐活动,例如夏坊七圣庙庙会、店上双忠庙庙会、治平华光庙会等。其中双忠庙庙会最为奇特,每年农历七月五是庙会正日,朝圣者从七月廿一开始便云集到此,直至七月廿六庙会结束。在此期间,宁化县的人们会在湖村镇店上村双忠庙崇祀唐朝的张巡、许远2位将军,除游神、祭祀外,庙会期间这里还举办规模盛大的耕牛交易会。该牛会是闽、粤、赣三省边境贸易中首屈一指的耕牛交易盛会,又称店上山牛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止至2023年,宁化县共有130多项非遗资源被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12项、市级25项。
宁化石壁客家祭祖习俗
宁化石壁客家祭祖习俗作为第三批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是宁化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客家人强烈爱国爱乡、慎终追远、敬祖穆宗意识的表现。客家祭祖习俗由来已久,宁化县于1989年兴建客家公祠,此后每年十月份都会举行公祭活动。从祭祀主体方面分为公祭(或称官祭)和族祭(或称私祭),百姓族祭自迁入后便有之,公祭则始于明洪武年间,薪火代传。从祭祀方式方面分为祠祭和墓祭,前者祭祀地在聂氏宗祠,气氛庄重肃穆;后者祭祀地在墓地,情绪多追怀抚昔。从祭祀时间方面主要分为春秋两祭和中元节祭祖,春祭又称清明祭,为每年的清明节,以墓祭为主;秋祭又称秋清明,为每年阴历八月初一,以祠祭为主;中元节祭祖在每年阴历七月十五,以祠祭为主。
风景名胜
客家文化
客家文化的出现标志着客家民系的形成,宁化及其石壁也因此成为孕育客家民系的中心和代表性区域。宁化及其石壁成为客家民系向世界衍播的重要基点,是客家文化形成的主要源头。据研究客家的专家学者统计,有210多个客家姓氏与宁化及其石壁有着渊源关系,80%以上的客家族谱把宁化及其石壁尊为家族发祥地,把从宁化石壁迁出的第一代先人尊为开基祖或一世祖。客家话、客家土楼及客家民俗等与宁化及其石壁连带关系密切,因此,宁化可谓是世界客家人的祖籍地,素有“客家祖地”和“客家摇篮”之称。自1995年起,已连续成功举办27届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9届“石壁客家论坛”,2012年第25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祭祖大典仪式在石壁客家祖地举行,“石壁客家祭祖习俗”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客家祖地列入“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和“福建省政协港澳台侨交流基地”。
地区象征
宁化石壁客家公祠,是世界客家人的总家庙。主体占地三千多平方米,分前厅、正殿、后阁,前厅亦称下廊,供歇息、观瞻之用;正殿亦称玉屏堂,正堂奉祀152姓氏客家始祖神位牌,可供三百多人同时奠祭;后阁称文渊阁,珍藏谱牒、文物,设展览厅、陈列馆,供参观、查阅。
红色圣地
宁化是革命老区,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四个起点县之一,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进行革命的重要实践地,十大元帅中有7位、十位开国大将中有5位曾在这里战斗过。在第二次国内的艰难革命战争时期,宁化县的人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深入开展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发展地方武装,县域曾建立3个县(宁化、彭湃、泉上)、28个区、190余个乡苏维埃政府和党的组织及群众团体。当时13万多人口的宁化县,参加红军16000余人。苏区时期,宁化在财力、物力上竭尽全力支援中国工农红军,被誉为中央革命根据地“乌克兰”。
宁化县结合辖区内红色旅游资源类型多、分布广的特点,深入挖掘和整合优势资源,打造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目前已有17个项目列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总投资约18.8亿元。宁化县结合当地红色文化资源,通过“红色+培训+旅游”融合的发展模式,依托革命旧址、纪念馆等发展红色旅游,2022年宁化县接待来自各地的培训班232期共计2.8万余人,长征精神教育基地接待游客达20万余人次。
主要景区
宁化县为闽江、赣江、韩江三江源头,县内自然和人文景观主要有被誉为“江南一绝”的省级风景名胜区天鹅洞群、福建省最深的天然湖“蛟湖”、亩蓄积量居世界之冠的古杉木王王群、延祥明代古建筑群和世界首座客家公祠。其中特色资源是客家祖地,优势资源是山水溶洞。天鹅洞群国家地质公园是福建规模最大的溶洞群,是世界罕见的地下河水中石林,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宁化县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认定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被列入“中国印刷博物馆福建基地”。石壁镇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福建省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镇”。曹坊镇下曹村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宁化客家祖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华侨国际交流基地”“福建省政协港澳台侨交流基地”。“石壁客家祭祖习俗”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毛泽东诗词《如梦令·元旦》和石壁客家祖地被列为三明市十大名片。2015年宁化县获得“中国候鸟旅居县”荣誉称号,并入选“惬意踏春十佳”。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参考资料
宁化概括.三明市宁化县人民政府.2023-07-20
三明宁化:制种大县迈向制种强县.人民号.2023-08-03
宁化县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宁远县人民政府.2024-11-20
宁化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宁化县人民政府.2023-07-18
宁化城市介绍.中国天气网.2023-08-01
宁化.中国地名网.2023-08-03
宁化县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官网.2023-07-18
聚焦“三提三效” 聚力真抓实干|宁化:产业转型步伐加快.宁化在线.2023-07-24
宁化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宁化县人民政府.2023-07-18
难忘的石壁公祠祭祖大典.三明市博物馆.2023-07-25
宁化天鹅洞群国家地质公园.福建省林业局.2023-07-27
宁化县志.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2023-07-20
宁化县历史沿革.区划地名网.2023-08-03
宁化县.中国县域.2023-08-03
卷二 第一章 地 质.宁化在线.2023-08-20
福建清流、宁化、连城、长汀等县地质矿产.国家地质资料数据中心.2023-07-22
宁化县林业局关于印发《2020年木本油料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宁化县人民政府.2023-07-22
卷七 第二章 水电建设.宁化在线.2023-08-20
三明市2021年水资源公报.三明水利信息网.2023-08-20
卷二 第五章 土 壤.宁化在线.2023-08-20
卷七 第二章 水电建设.宁化在线.2023-08-20
宁化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动矿产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若干意见》的通知.宁化县人民政府.2023-07-23
自然灾害知多少?.中国气象局.2023-07-22
王胜文任中共宁化县委书记,吴茂生任副书记.宁化在线.2023-07-18
宁化县第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召开.宁化县人民政府.2023-07-20
领导之窗.宁化县人民政府.2023-07-18
【聚焦两会】宁化县选举产生新一届政协领导班子.宁化县人民政府.2023-07-18
宁化:民族文化进校园,团结之花常开长盛.宁化在线.2023-07-18
客家方言:客家人进行身份辩识的工具 .永定新闻网.2023-07-19
客家话主要特点.中国发展门户网.2023-07-19
宗教概况.三明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2023-07-20
市民宗局检查组来宁检查宗教场所安全工作.宁化县人民政府.2023-07-23
宁化:完善旅游配套设施 壮大文化旅游产业.宁化在线.2023-08-02
宁化——以林兴产 依绿增收.三明市人民政府.2023-07-24
三明宁化:亮眼数据交出经济发展“新答卷”.东南网.2023-08-02
“客家祖地”福建宁化红色文旅融合展魅力.中国通.2023-08-01
7金3银1铜!宁化籍运动员省残特奥会上喜获佳绩.宁化县人民政府.2023-07-19
宁化县领导看望慰问特奥会冠军.宁化县政府.2023-07-19
宁化:聚力科技创新 点燃发展引擎.宁化县人民政府.2023-07-23
宁化首个“客家文化传承弘扬示范点”落户蛟湖草堂.宁化县人民政府.2023-07-23
宁化县“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专项规划.宁化县人民政府.2023-07-19
道路交通概况.宁化县人民政府.2023-07-19
【工业基地活力新城】宁化:“百日攻坚”齐发力,交通建设“加速跑”.宁化在线.2023-07-19
浦梅铁路福建建宁至冠豸山段进入动态验收阶段. 新华社.2023-07-19
规范出租车巡游运营公告.宁化在线.2023-08-20
前言.宁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2023-07-24
宁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7-19
“八闽美食嘉年华·十万吃客下宁化”宁化特色美食宴烹饪大赛开赛.宁化县政府.2023-07-20
宁化特色小吃烧卖实现机械化生产 .宁化县人民政府.2023-07-20
宁化客家小吃“米包子”.宁化县政府.2023-07-20
中华名小吃:客家兜汤.宁化在线.2023-07-20
宁化田鼠干.博雅特产网.2023-07-20
宁化客家生鱼片走向全国.宁化县人民政府.2023-07-20
宁化伊府面.博雅特产网.2023-07-20
中华名小吃:黄粿.宁化在线.2023-07-20
宁化店上庙会:古驿道旁的“狂欢”.三明东南网.2023-08-02
宁化:传承客家非遗既是挑战 更是机遇.海峡网.2023-08-20
福建宁化:中原古文化的年俗今貌.光明网.2023-08-01
凤凰山:长征从这里出发.宁化县人民政府.2023-07-20
三明宁化:以“红色+”模式打造旅游精品.中国新闻网.2023-07-20
宁化又获一个国家级旅游荣誉.宁化县人民政府.2023-07-20
郑文宝.宁化在线.2023-07-20
客家名人录.宁化在线.2023-07-20
雷霁霖.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2023-07-20
中国水科院历届院领导简介.中国水利水电研究院.2023-07-20
陈忠表回母校曹坊中心学校与校友座谈联谊.宁化在线.2023-07-20
[特邀专家].中央电视台.2023-07-20
全国荣誉公示!宁化县上榜.宁化在线.2023-08-02
2022年度福建省“十强”“十佳”“十优”县(市、区)评价结果揭晓 .新华网.2023-08-03
双拥光荣榜!看看有你的家乡吗?.福建省退役军人事务厅.2023-08-03
福建第四轮第二批、第三批平安县(市、区)和省直平安单位评定结果公布.福州新闻网.2023-08-03
农业农村部关于公布国家级制种大县和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认定结果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3-08-02
拟认定国家级制种大县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3-08-03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全国第六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名单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3-08-02
水利部关于公布2021年度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名单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23-08-02
宁化获新一届省级文明县城荣誉称号.三明市宁化县人民政府.2023-08-02
关于命名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的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2023-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