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象升
卢象升(公元1600年—公元1639年 ),字建斗,又字斗瞻、介瞻,号九台, 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今江苏宜兴)人,明朝末年抗清名将。
卢象升出身“茗岭卢氏”,天启二年(1622年)考中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及员外郎、大名知府、大名兵备道等职。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起,卢象升开始镇压农民起义军。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五月,升任右副都御史;同年八月奉命总理江北、河南省、山东省、湖广、四川省军务,兼湖广巡抚,和兵部尚书洪承畴分别从西北、东南镇压农民军,不久卸任湖广巡抚,升任兵部侍郎,并总督宣府、大同市、山西省军务,称“七省总理”,赐尚方宝剑。崇祯十年(公元1636年)冬,卢象升调任宣大总督,次年加兵部尚书衔,同年丁父忧,适逢清兵入塞,他奉命入卫京师,并督天下援兵,卢象升力主对清抗战,与兵部尚书杨嗣昌及关宁总监高起潜不合,处处受到掣肘,被崇祯夺兵部尚书衔,以侍郎衔督师。崇祯十一年十二月(公元1639年),率部在巨鹿贾庄被清军包围,高起潜拥兵不救,终因炮尽矢绝,战死疆场,年仅三十九岁,追赠太子太师、兵部尚书。南明福王时,追谥“忠烈”。清朝,追谥“忠肃”。
卢象升一生短暂,后世对其评价很高,清代政治家、文学家张廷玉评价卢象升是不世之才;清代学者陈鼎评价卢象升的经济武略不在岳飞之下;清朝爱新觉罗·弘历评价卢象升有勇略,材优军旅,志竭股肱。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三月四日,卢象升出生于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市西南张渚镇锁前桥,是东汉末年臣和经学家卢植后人,祖先卢湛在南宋时因在宜兴做县令而从浙江县落籍于宜兴之茗岭,称“茗岭卢氏”,祖父卢立志又迁居张渚镇,历任常熟教谕,仪封、南康县令。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卢象升开始入小学,跟着父亲卢国学习,八年后其祖父卢立志致仕,卢象升时常跟着祖父读书学习。
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补为校官弟子,并娶妻汪氏,三年后的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卢象升应天乡试第二十九名,第二年会试得中第三百零八名,同年三月的廷试得中二甲五十五名,赐进士出身。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二月,被授予户部贵州司主事之职,同年八月,卢象升督临清仓,任职期间,更立程法,救济中原地区饥民,颇得民心。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三月,升仁户部山西司员外郎,仍管临清仓。不久,印管理临清仓的功绩加衔山东按察司副使并知大名府,在此期间卢象升拒绝依附权阉魏忠贤。
崭露头角
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正月,卢象升在大名府用计擒获大盗马翩翩,同年冬以征辽饷的功劳进一级。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十月,京师戒严,卢象升招募万人前来护卫京师,第二年就晋升为右参政兼副使,奉命去整顿大名、广平、顺德区三府的兵备,所属军队号称天雄军,不久因功劳升任按察使。当时太行山、恒山一带有很多盗贼,卢象升为了防止其蔓延,抽集壮丁,训练乡勇。崇祯四年九月,卢象升升任山东省按察使,仍任大名府兵备,当时大名府贼寇众多,卢象升他探查地势,在高处建堡,低处挖池,发给百姓守御器具,使大名境内得到安宁。.
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正月,山西省的农民起义军攻入北直隶,占据了临城(今邢台市、正定县之间)的西山,卢象升打退了他们的进攻,与总兵梁甫、参议寇从化接连打败农民军。农民起义军进入大名府南,当时百姓都坚守堡垒,起义军无所得。于是准备进攻滑县,又被卢象升侦察知道后,挑选精兵埋伏于农民军前的莽林中,农民军一到就予以痛歼。同年三月,农民军攻临洺县(今河北永年,邯郸北),卢象升驰援,在摩天岭将其击退。四月,农民军逃回西山,把游击董维坤围困在冷水,卢象升立刻增援,董维坤已经战死。卢象升在石城南部设下埋伏,大败农民军,又在青龙冈获胜,农民军被迫退到武安市,而那里已不是卢象升辖境。他先后斩杀农民军首领十一名,歼灭了他们的党羽,收降、遣返男女群众两万人。大名、广平、顺德三府的百姓因此几年间得以安居乐业。
卢象升每次上战场,都身先士卒,跟农民军格斗时,农民军的兵刃砍到他的马鞍他都不顾,战马死掉就步行作战。有一次他在险峻的山崖边追赶农民军,一名农民军从山顶上放箭射中了卢象升的额头,又一支箭飞来,卢象升的仆夫死于马下,卢象升提刀更加勇武地作战。农民军吓得逃走了,并相互告诫,卢象升这个人,谁撞上谁死,不可碰他。”卢象升因此获得了能兵的声名。农民军怕了,向南渡黄河而逃。而且卢象升被农民军称之为卢阎王,不敢再进犯。
督军平乱
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农民军进入湖北,打下了郧阳府的六个县。同年三月,朝廷命令卢象升接替蒋允仪,出任右佥都御史、郧阳抚治。 上任后,他以“十议”来要求官吏集思广益,以“八则”来安抚民众。同年五月,四川省的农民军返回湖广,驻扎在郧阳区的黄龙滩。卢象升和总督陈奇瑜分路夹击,在乌林关、乜家沟、石泉坝、康宁坪、狮子山、太平河、竹木砭、箐口等地连战连胜,斩首五千六百多人,汉江以南的农民军几乎给剿灭完了。不久总督陈奇瑜在车厢峡招抚失败,卢象升积极做好防范,农民军在十二月攻打阳,卢象升将他们全部击退,迫使他们北上南阳郡一带。在此期间,卢象升向朝廷申请增加郧阳城的驻军人数,减免税赋,修补城郭,向邻近的府借贷稻谷,招募商人来采铜铸钱,郧阳由此安定下来。
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五月,卢象升接替唐晖出任右副都御史、湖广巡抚,率军驻扎在襄阳市堵截农民军。随着当时农民起义军形势不断壮大,朝廷于是命卢象升署理南直隶、河南省、山东省、四川省、湖广五省军务,并安排陕西省三边总督洪承畴负责围剿西北部的农民军,卢象升负责围剿东南部的农民军。卢象升接到任命后,向朝廷呈上“平寇十要”,又奏“三大机宜”,被朝廷采纳,十月,卢象升到任。
同年十一月,卢象升得知高迎祥、李自成等部农民军要从南阳郡出发侵犯显陵,立刻率军驰援。卢象升率兵兵五千,追到农民军到汝州市,命令副将李重镇、雷时声、周元汝等一起进攻,战斗从早晨战至夜半,没有分出胜负,于是卢象升派遣朱文进、陈其美等拿着干糯犒劳将士,将士们有了力气,在第二天中午就大破农民军,斩首数百级,生擒自来虎、涌虎、公山虎、张新儿等,缴获大炮两门还有其他的器械,高迎祥、李自成所部败走。
同年十二月,高迎祥、李自成攻陷光州市(今河南省潢川县)南城,卢象升率军追击到信阳,在确山县击溃农民军,斩了五百首级。崇祯接到捷报之后,立刻将山西省、陕西军务也交给卢象升署理,并且赐给他尚方宝剑,同时卸任湖北巡抚的职务。而在此之前,大将曹文诏、艾万年阵亡,尤世威战败,因此官军们害怕农民军畏缩不前,每当此时卢象升就会鼓励大家精忠报国,他所率领的部队断绝粮草三天,卢象升也不喝一口水,他得到士兵们的拥戴。
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正月,卢象升在凤阳县和诸将见面,上书陈述贼寇横行之后再调兵,军队到了之后再讨论军饷的弊端,总督、总理应该掌握有专门的部队和专门的两江总督;建议把 咸宁市、甘肃省、固原市的部队调派给总督,蓟州、辽阳市、山海关区、宁远的部队归属总理指挥。同时言明各省巡抚都有守土重任,不要一有贼寇就请求其他地方调兵,这样兵力根本无法跟上,同时说出谏大臣们不管事情的难易,不顾将士的死活在那里求全责备,再大的本事别人也施展不出来,而他和总督大臣只讲剿法,不将堵法,只讲怎么打,不讲怎么守。
当时高迎祥、李自成攻陷含山县、和县,进围滁州市,卢象升率总兵官祖宽、游击罗岱去救援滁州,和农民军大战于滁州城东五里桥,卢象升斩农民军将领摇天动,夺下其骏马,农民军溃败五十里。朱龙桥至关山,尸体填满沟河,滁河为之不流,后农民起义军一部分折入归德,永宁总兵官祖大乐在龙山谷熟集邀击农民军,农民军逃到登封市,接着又与伊洛、嵩山一带的农民军会合,分趋裕州、南阳。卢象升发兵在七顶山大败李自成,几乎尽歼其精锐。
卢象升到了南阳市,命令祖大乐守汝宁,祖宽守邓州市,而他自己则率军去追击农民军,同时也让湖广巡抚王梦尹、郧阳抚治宋祖舜去拦截,而且前面还有汉江阻拦,想要争取一战消灭李自成。然而王梦尹、宋祖瞬两人却围堵失败,农民军从光化渡汉江进入了郧阳山区。卢象升于是让总兵秦翼明、副将雷时声从南漳县和谷城县出发,与他一起入山去围剿农民军。但是秦翼明迷路没有按期到达,副将雷时声战死,卢象升单骑逃走并丢失关防,和祖宽等人的辽东骑兵(关宁兵)会合。
然而辽东骑兵不利于险阻地区作战,副将王进忠的部下发生哗变,罗岱、刘肇基的很多士兵逃跑,卢象升只得从四川省及子地方调土兵来搜捕均州的农民军。卢象升判断难以剿灭,当时农民军在陕西省、四川、河南省交界地带的群山之中,农民军多而官军少,河南又大闹饥荒,官军缺饷,辽东骑兵更加人心惶惶。洪承畴和卢象升商议渭河平原地势平坦广阔,有利于骑兵展开,就让祖宽、李重镇的部队开入陕西。六月,农民军攻破郧西诸县,进攻襄阳市,王梦尹向卢象升告急。七月,卢象升渡过淅河,南下湖广追剿农民军,九月追击农民军至郧西,在此期间参劾唐王府所行的非法诸事。
镇守宣大
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京师戒严,卢象奉诏入京护卫,九月抵京,清军已退,卢象升出塞救回七千多名俘虏,行至木叶山而还。崇祯帝决定以卢象升代梁廷栋镇守宣府、大同市一带,任命他为宣大总督,仍兼兵部左侍郎、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十月卢象升正式上任,不就驻扎阳和(今阳高县)。自卢象升到北方后,河南省、湖广一带的农民军就迅速发展。
卢象升上任宣大总督后,大兴屯田,一共开军屯三十万亩,储存了二十多万石谷米,又息谷四万余石,崇祯嘉奖他,让其他九边重镇。他还一改过去封疆大吏出行时清道的旧规,微服巡边,从基层士兵口中获悉边防真实情况,从而对症下药,又开杀虎关等处马市,从卜(土默特)、哈(喀尔喀)等蒙古部落购买战马,并试图利用这些蒙古部落来牵制清朝。
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春,卢象升听说宣府的战警,当夜骑马赶到天城,说是二百里以外的蒙古首领乞炭的骑兵横排四十里大举而来。 卢象升判断这是蒙古想要东犯云阳、太原市,他们是想让我们的军队来宣府聚集,然后好乘虚而入,于是卢象升让云阳、晋阳的部队按兵不动,他自己率领部队驻扎在右卫,让部队不要轻易叫战,等到和敌军对峙一个月后才说敌军已经懈怠了,可以出击了。卢象升通过侦察的清包,了解解到三十六营敌兵离防护墙只六十里远,于是就暗中召云阳部队西来,宣府的军队东来,他自己领兵坐镇子午,从羊房堡出兵,约定时间大战。蒙古首领乞炭得知后就直接逃走了,卢象升在阳和驻兵,乞炭不敢来边界骚扰。
力主抗清
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二月,皇太极率军骚扰归化城的蒙古国札萨克图汗素巴第,途径宣府,向明朝边臣致书要求讲和开市。 卢象升认为其他蛮夷可以讲和,但是对于清断不可讲和,并防备皇太极。同年四月,卢象升之父卢国霦去世,一个月后卢象升得知父丧,卢象升上书丁忧守制,崇祯帝于是命令原任宣府巡抚陈新甲为新任宣大总督,卢象升等待交接,七月,崇祯帝为卢象升加衔兵部尚书,依然负责防秋重任。
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八月,皇太极命和硕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统领左翼军,贝勒爱新觉罗·岳托为扬武大将军,统领右翼军,贝勒杜度等相副,两路大军一起进攻明朝。九月岳托和多尔衮两人先后从密云区、青龙关毁长城而入,两人会师于通州区。当时卢象升已经和新任宣大总督完成交接,朝臣依然推荐卢象升来领兵抵御清军,崇祯命卢象率宣府、大同市、山西省三总兵护卫京师,并赐予他尚方宝剑,得到命令的卢象升请求解任,但是崇祯帝不允许,并在十月召见卢象升,并且表示自己不同意兵部尚书杨嗣昌的主和,自己主战,崇祯帝表示朝廷没有主和的意思,都是外人的议论的。
卢象升则接着向崇祯帝确认杨柴绍是否曾以格苗的典故来主和,崇祯帝则说清朝和三苗不同,不可能讲和,崇祯帝又劝卢象升对付清朝不要像对付农民军一样身先士卒,一定要小心。崇祯帝又命卢象升与杨嗣昌和关宁总监高起潜等人在安定门开会,卢象升谈论自己的主战言论,只有太监曹化淳支持他。同年的十月初五,崇祯从内帑拿出钱财犒劳大军,卢象升出生到昌平区领兵,杨嗣昌前去送他,杨嗣昌屏退左右告诫卢象升不要轻率地作战,等到卢象升昌平后,崇祯帝又派人赐给卢象升银币、御马等物,卢象升看到后认为议和是朝臣的议论,崇祯帝是支持主战的,于是更加坚定了卢象升的主战之心。
但是当时卢象升的决策议战多为杨嗣昌、高起潜阻挠,于是卢象升上书请求分兵,最终同意宣、大、山西省的兵马归卢象升指挥,而关、宁诸路部队归高起潜指挥,卢象升督天下兵马,其实他所部不到两万。十月十五日,卢象升率部到达顺义,袭击牛栏,两天后,杨嗣昌亲自出城迎接卢象升,卢象升斥责杨嗣昌阻师养祸之罪,杨嗣昌则让卢象升用尚方宝剑来斩杀自己,被卢象升呵斥,因此被杨嗣昌记恨,并上书弹劾卢象升的不先计而后战,遇到重大的敌人不能持重,崇祯也不再施行卢象升的奏议。
贾庄殉国
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十月二十五日,清军一部分由顺义区南下,目的就是东直门,面对清军的数次进攻,卢象升都是日夜督战。十一月三日夜,清军移兵到德胜门外北土城,卢象升在此和清军交战,第二天又和清军在西直门交战,此战缴获清军十余,但是崇祯帝到初五下午才同意卢象升的建议,但是机会已经错失。清军到良乡,涿州市,随后分兵三路南下,一路从涞水县攻打易州,一路从新城攻打雄县,最后一路则从定兴县攻打安肃,卢象升便经过涿州进据保定市,让诸将分道出击,大战于庆都(今望都县),斩清军三百级。当时卢象升自己带兵的士兵们屡立战功,杨嗣昌多次阻挠卢象升,有些人又希望断了他的粮饷,使之不前。编修杨廷麟上书过去南仲在朝廷,李纲不能取得战功; 潜善掌大权, 宗泽含恨而死。国家有那样的人决不是封疆大吏的福气。”嗣昌大怒, 把廷麟改官兵部主事,派他到象升的军队中当参谋,免去了卢象升尚书的官衔, 让他以侍郎的身份管理军事。又命令大学士刘宇亮以辅臣的身份来指挥军队, 让巡抚张其平紧闭城门, 断绝了运饷的道路。不久又借口云阳、晋阳有战警, 催象升统兵出关作战,卢象升向兵部发告急文书也没有得到回复,而监军太监方正化则密疏弹劾卢象升“饷逗留”,引起崇祯帝对卢象升的不满,内阁首辅刘宇亮也排挤卢象升,最终卢象升被褫夺兵部尚书头衔,以侍郎督师,戴罪立功。
此时,卢象升所统的一部分兵力交给陈新甲去守护昌平皇陵,麾下三总兵之一的大同市总兵王朴又以大同有警为由折返大同,卢象升实际掌握的兵力不过五千人而已。他曾任职的大名等三府父老建议他南下大名等地募兵,但他既不想落得逃离战场之名,又不想连累大名等地百姓,所以拒绝。十二月十日,卢象升进驻钜鹿贾庄。当地生员姚东照助粮七百,士气稍振。高起潜此时就驻扎在五十里之外的鸡泽县,指挥关宁铁骑。卢象升派人联络,在第二天清晨合兵一处,与清军决战。但是高起潜不答应,并率部向临清市而去。
十二月十一日早晨,卢象升自誓必死,走出营帐,先四面拜,跟部众训话都是抱着必死绝心,官兵们都哭泣着,莫能仰视。之后,卢象升率师出征,在蒿水桥遭遇清军,他领中军,虎大威领左军,杨国柱领右军,激战一天,双方均有颇多伤亡。深夜,卢象升回营帐。十二日晨,清军以优势兵力将明军的贾庄大本营层层包围,卢象升指挥部队穷攻猛打,炮弹和箭矢很快就用光了,于是和清军短兵相接。面对清军夹击,明军死伤惨重,虎大威死战不退,卢象升在战斗中十余名清军,他自己中四箭三刀,终于倒地殉国。他麾下的掌牧杨陆凯害怕卢象升的遗体遭清军骑兵践踏,扑在卢象升的尸体上,背中二十四箭而死。
高起潜得知卢象升败亡的消息,立刻仓皇逃走,不报告卢象升死亡的情况,而杨嗣昌也怀疑卢象升并没有死,重崇祯也下诏调查清楚,十二月十五日,先前突围的副总兵刘钦在战场上找到卢象升的遗体,甲下穿麻衣,并有督师关防。他将遗体抬到新乐市,交给卢象升麾下的赞画杨廷麟,杨廷麟又将遗体运至真定东关,加以清洗,只见卢象升“怒目嗔视,凛凛如生”。大名、广平、顺德三府民众“不分少长男女,皆为流泣,甚有痛其亡发狂疾死者。其后,顺德知府于颖上奏卢象升的死状。到十二月二十二日,杨嗣昌才确认卢象升已殉难。翌年二月初八日,卢象升的遗体被许德士安放棺中,同年秋运回故乡埋葬。尽管卢象升已确认战死,但卢象升的家属请求褒恤时,崇祯帝不允。直到杨嗣昌死后,崇祯帝才赠卢象升太子少师、兵部尚书,赐祭葬。南明弘光时,追谥忠烈。 后来清兵南下,卢家抗清殉难的有百余人。 清乾隆朝褒奖晚明殉节诸臣,卢象升被清廷赠谥“忠肃”。
人物成就
军事制度
屯田方面:卢象升在抚治郧阳的时候就开始实施屯田,构建军屯组织体系,为屯军提供物资保障,和军屯权责约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郧兵缺少兵饷的问题,也为他在宣云屯田奠定了基础,后卢象升在宣云实施屯田,提出来借种具、募开垦、用屯军的三种办法,在明末乱世之中,卢象升的屯田制度,时间不长,但是海慧寺缓解了三针缺少兵饷的问题,也是一种生产自救式增加粮饷的有效措施。
标兵建设方面:卢象升在抚治郧阳时候就将原本麾下的500标兵,扩充到3000人,在任宣大总督的时候,将宣大总督原本三营的标兵5000人,落实为五营10000人,将步军和马军分营设置,并着手着手提高标将的职衔和标兵的月饷额,从而提升了战士的积极性。卢象升对麾下标兵严格管理,卢象升对扩编后的标兵并加强训练,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宣云边疆的防御力量。卢象升对标营变革,对后来军制乃至官制的发展也有着重大影响。
军事思想
精兵思想:卢象升担任湖广巡抚期间,提出精兵思想。他认为兵员太少,难以御敌,所以恳请增加湖广兵员数额,马步兵至少要二万四五千,而且所募之兵必须是精兵,这样能够既能够缓解朝廷和地方财政无力承担增兵之饷的问题,也有利于使用精兵去平定叛乱。
合兵策略:卢象升担任湖广巡抚的时候,就农民军势大,集中各部官兵统一指挥,多次强调兵应该合不适宜分兵,卢象升在总理五省军务的时候,给崇祯上书总结征战经验,就是合兵,而卢象升在总理五省军务的时候,就是集中各路兵马,屡次打败农民军,取得大捷,这个策略在当时十分符合时局。
筹饷之策:卢象升每新任一职,总是先奏请两江总督,其所需的粮饷一部分朝廷拨付,另外一部分由他自筹,他有三种自筹办法即:因粮输饷、内库折色和事例广开。因粮输饷带有一定强制捐助性质,要求有一定经济基础人,根据不同情况,向官府缴纳助饷银,内库折色即每年起运到内库的钱粮600余万两,除了白粮不便折色,其余折量三分之一,用来资助军需,平定战事后废止,至于实力广开则是奉旨行事。卢象升的筹饷之策,有利于缓解粮饷的紧张和朝廷财政紧张的状况,考虑到了贫民的情况,有利于稳定明末的社会政局。
寓战于守:卢象升在大名府时就抽调民壮,编练乡勇,讲什伍,平时训练,战时奋勇作战,还在城池上修建了守具,统计百姓财务防止无法阻挡农民军时候,这些财物被当成战利品。等到他总理五省明朝军事的时候,再次形成形成了阻贼、疑贼、饥贼,这就是坚壁清野。卢象升还制定了裕民之计,就是希望从采矿业、农业和工商业诸方面刺激当地经济发展,从根本上解决民生问题,杜绝民贫从贼现象的出现。
营马之策:卢象升在和农民军作战的过程中意识到骑兵的重要性,提出剿贼急需营马,奏请营马银用来买马,以便征战。
谋练奇兵:卢象升十分重视选练奇兵,主张奇正结合,以奇制胜,他上书从多个角度论述选练骑兵的事宜,还制定选骑兵的标准和抚恤等原则。
修筑边墙台堡:迫于当时的财政,卢象升反对修建边墙,在重要的地方修筑烽台和墩堡,加固高土堡。
人物作品
卢象升留下了20余万字的诗文,被后世族人辑录成文集,《忠肃集》《明大司马卢公奏议》《卢忠肃公文集》《卢忠肃公书》等,其中最早的版本是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刻板《卢忠烈公集》,它是由卢象升曾孙卢安节搜罗其遗墨宝补辑而成,一共三卷,第一卷含诗35首、诗余8首、传1首,墓志1首,以及诗余末1首;第二卷含记1首与书信27首;第三卷是附录,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追赐卢象升新谥号“忠肃”,所以《卢忠烈公集》改名《卢忠肃集》。现在大陆容易查到的只有《忠肃集》和《明大司马卢公奏议》。
其中卢象升所作诗词流传下来的有《景韩堂漫笔五首》《夜坐寄怀》《寄赠常中丞》《游海螺山》《题望夫石》《过穆陵关》《过恨这关》《咏庭鹤》《咏游丝》《中秋二首》《梅归山》《过太平驿》《十骥咏》《如梦令》(次黄庭坚就座)、《长相思令》(次刘青田先生作)等。至于其所作传、记、墓志铭有《鹿忠节公传》《冠带善士完予公墓志铭》《湄隐园记》等,疏牍收录在《卢象升疏牍》(即卢忠肃公书牍)中,私人书信有《家训三首》《寄训子弟》《与蒋泽垒先生五首》等。
人物评价
清代政治家、文学家张廷玉评价卢象升是乱世之中的不世之才,但是却不尽其用,被困抑致死。
清朝学者陈鼎评价卢象升的经济武略不在武穆之下,但却被害死,如果以军事端委之,国家事尚可为也,奈何卢象升被害死,最终使大明沦亡。
清代文学家方苞评价明朝灭亡,始于孙高阳(孙承宗,高阳人)之退休,成于卢忠烈(卢象升)之死败。
清朝爱新觉罗·弘历评价卢象升,有勇略,先后治兵十余年,身经百数十战,亲冒矢石,未曾失败,被杨嗣昌之辈所阻,督师时以孤军无援,炮尽矢竭,徒手格斗,身被四矢三刃而死,材优军旅,志竭股肱,坎坷遭时,艰难就义,今谥忠肃。
清末民初历史学家蔡东藩评价卢象升是义士,忠心耿耿,是坚定的不主和派。
当代作家当年明月评价卢象升虽然率军与乱世,却不扰民、不贪污、廉洁自律,坚持原则,从不妥协,在混乱的局势下,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
死因争议
关于卢象升的死因,有以下争议:一种说法说卢象升是战死,这是正史中所记载的,《明史》记载崇祯十一年(公元1639年)卢象升在贾庄被清军包围炮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而死,这个记载说明卢象升是战死的。还有一种说法说卢象升是被刺客暗杀的,崇祯朝的锦衣卫指挥事王世德称俞振龙的调查结果是卢象升在贾庄被刺客暗杀,手写遗表而死,调查此事的俞振龙因此被东厂太监王之心迫害而死。
轶事典故
喜好名马
象升喜欢养骏马, 每匹马都取有名字。有一次他在南漳县追逐贼兵时战败,追兵赶他到了沙河边上,河水有几丈宽,他的马一跃而过, 这匹马就是名叫五明骥的那一匹。 卢象升在征战期间自购5匹良马,加上御赐宝马5匹,刚好10匹马,而且卢象升还作诗《十骥咏》就是为这10匹各自赋诗一首,可见他对马的喜爱。卢象升战死后,五明骥悲鸣不已,一时间不愿意离去。
过门不入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卢象升在大名防备农民军,修缮城池和守城器械,同时让民自守,而且卢象升不停巡视下属州县,当时他的三个儿子在一个月内连续死去,但卢象升过门不入,仍然巡视下辖州县,以防备农民军。
立斩匪首
卢象升不仅武艺高强,也具备武将所需的机敏果断。当时有一个名叫马翩翩的匪首,率领400余部众为害齐、鲁、燕、晋等地,各地官府无良策镇压。卢象升则率领民壮,找准马翩翩落单的机会,实施“斩首行动”,一举将其抓获。为防止事态生变,卢象升立即决定将马翩翩斩首,其部众也随之溃散。
家族成员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所作的长篇叙事诗《临江参军》专门记录了卢象升和杨廷麟两人在巨鹿之战前后的事情,刻画了卢象升杨廷麟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
近代历史学蔡东藩在其所著的《明史演义》第九十五回中,讲述了卢象升和杨嗣昌的不合,以及卢象升抗清战死的情形,并且对卢象升作出了正面评价。
当代作家姚雪垠在所著的历史小说《李自成》中,卢象升在北京在戒严章节中开始登场,讲述卢象升入京的情形,以及在《卢象升战死》中讲述卢象升抗清孤立无援战死沙场的故事。
当代作家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中详细描写了卢象升“剿贼”和抗清战死的经历,记述十分详细,并高度评价了卢象升。
影视书画形象
后世纪念
墓葬信息
卢象升战死之后,明朝廷并没有给予厚葬,死后四年蔡获赠户部尚书、太子少师,予以祭葬,清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将卢象升厚葬于溧阳惠德区芥子号西窑,八十亩办粮,左青龙山,右白虎山,及座深山完备外,祭田五亩二分,坟前地二亩六分,后曾出土杨廷麟撰写的《明剿虏殉难兵部尚书赠少师谥忠烈九台卢公之墓志铭》。
卢象升祠堂
卢象升死后有专门的聂氏宗祠,即卢忠肃公祠,现在称为忠肃祠,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追谥忠肃,卢公祠称忠肃祠。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因兵灾被毁,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当地的一些乡绅和卢象升的后裔集资重建。忠肃祠原有建筑面北座南,北濒长桥河,南接东珠巷,共有建筑二进20余间,占地约1000多平方米。祠前临河为一片青石铺砌的小广场。第一进堂屋正中上方悬“近古一人”匾额,东西厢房内设有供奉神主牌的木座。一边的牌子上写“明兵部尚书卢象升麾下阵亡将士之牌位”。另一边立与卢象升共赴死难的家丁顾宪义士的牌位。
二进院内东西各有厢房三间,西侧厢房内供奉卢象升叔父卢国云、卢国君、卢国宏及弟象观、象国、象晋、象等人的牌位。东侧厢房内设卢象升麾下的总兵官虎大威、杨国柱和侦事总旗官俞振龙及马夫杨陆凯的神主牌。第二进正厅三间加东西耳房各一间。殿门檐下正中悬“忠孝文武”匾额,两边柱联“无嗣昌不过郭子仪,有廷麟乃成岳飞。”殿内正中彩塑卢象升泥金全身像。像前立“明兵部尚书太子少师卢忠肃公象升之位”神主牌。左右各塑中军官和掌印官像。神座上方悬“英灵犹在”金字蓝底匾额。大殿两侧设有神主牌,西边是卢象升父母的牌位,东边是卢象升夫人的牌位。正殿两侧耳房为书房,存放《卢忠肃公全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忠肃祠被移作他用,大部分建筑被拆改。2001年,宜兴市政府拨款在原址重建。改建筑为面南座北,正厅三间,内塑卢象升全身紫砂像。东西厢房各三间,东厢房内塑卢象升及麾下将士紫砂群像,西侧厢房内塑象升读书场景紫砂像,并收集卢象升史料及生平事迹陈列祠中以供人们瞻仰。
卢象升遗物
在今宜兴市博物馆里有一把锈迹斑斑大刀,该刀长3.13米、重136斤,为卢象升早年练功用刀。
研究书目
《明史·列传一百四十九》
《明史纪事本末·卷七十五》
《罪惟录·抗运诸臣列传》
《前明忠义别传·卢忠烈传附杨陆凯等》
《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卷一》
参考资料
微历史.中国军网.2023-08-04
卢象升抗清.连艺网.2023-08-04
中华上下五千年.猫眼电影.2023-08-04
悲情战神卢象升.腾讯视频.2023-08-04
大玉儿传奇.猫眼电影.2023-08-04
全面战争纪录片:巨鹿之战 卢象升之死.哔哩哔哩.2023-08-04
忠肃祠.江苏省不可移动文物数据库.2023-07-31
明史·列传一百四十九.ctext.org.2024-04-29
明史纪事本末·卷七十五.ctext.org.2024-04-29
罪惟录·一.ctext.org.2024-04-29
前明忠义别传·一.ctext.org.2024-04-29
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卷一.ctext.org.2024-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