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阳区
庐阳区,隶属中国安徽省合肥市,位于合肥老城区及其西北部,地处北纬31°51′12″~31°57′58″、东经117°03′45″~117°17′38″,东以板桥河为界与瑶海区相望,西与肥西县毗邻,南连包河区、蜀山区,北与长丰县接壤。
庐阳区被誉为“合肥之根、庐州文脉”,辖区面积137.6平方千米(其中董铺、大房郢水库水面和水源保护区面积约70平方千米),辖1乡1镇、9个街道和1个省级开发区,现有4家4A级旅游景区、1家3A级旅游景区,是“亚洲金旅奖•首批最美生态旅游目的地”。区位优势明显,区内路网完善、交通便捷。庐阳主要地质构造单元为淮南褶皱带、合肥断陷盆地。区境地形起伏不大,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海拔20-40米。区内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春暖多变,夏雨集中,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年平均气温15.7℃,年平均降水量969.5毫米,年平均日照2163小时。
庐阳区始建于1949年2月,当时称合肥市第一区、第二区,是合肥市老城区,其文明历史可追溯到西周公国时代。正因为庐阳区是合肥市中心区域,故庐阳区建置从属于合肥市建置沿革,庐阳区为合肥市行政区划组成部分。
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78.9亿元,同比增长3.5%;服务业增加值1076.4亿元,增长3.7%;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1亿元、增长9.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荣获“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百强区”“赛迪百强区”等8个“全国百强区”称号并实现逐年进位,综合实力百强区排名升至中国第83位,投资潜力百强区排行中国19强。截至2022年末,庐阳区常住人口72.0万人。
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时期,先属楚,后属吴、属越,再后又属楚。
西汉时先属淮南王国九江郡,后淮南国废,设九江郡,合肥仍属之。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四月,合肥改属扬州九江郡。
东汉建武六年(30年),刘秀封功臣鉴谭为合肥侯,改合肥县为合肥侯国,历4世,废国为县。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派刘馥任扬州刺史,单马造合肥,为扬州治。
三国时,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合肥县改属淮南国;四年,改属淮南郡。宇文毓太和六年(232年),改属楚国。齐王嘉平元年(249年),改属淮南郡。吴、魏在合肥地区进行过多次争夺战,魏以合肥为重镇兼扬州治。
西晋时属淮南郡。
刘宋置南豫州,于合肥县地置汝阴县,属南豫州南汝阴郡,为郡治。梁武帝改属汝阴郡,为南豫州治;复又置合州,属合州汝阴郡,为州、郡治。北周宣帝时属北周。
杨坚开皇元年(581年)改汝阴县为合肥县,改合州为庐州,属庐州,为州治;大业初,改庐州为庐江郡,属庐江郡,为郡治。
唐朝时改庐江郡为庐州,先后属庐州、淮南道庐州、庐江郡。
后梁、后唐时属孙吴庐州。后晋、后汉时属南唐庐州。后周时属后周庐州。
北宋时先后属淮南道庐州、淮南路庐州、淮南西路庐州,均为州治。
元朝时,先后属淮西道庐州路、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庐州路。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占庐州,改路为府,先属江淮行省庐州府,后属江浙行省庐州府,为府治。
明朝时先属中书省直隶庐州府,后属南京直隶庐州府,均为府治。
清代属江南省庐州府。清康熙六年七月甲寅(1667年8月30日),江南左布政使司改为安徽布政使司,安徽正式建省,属安徽省庐州府。
民国元年(1912年),庐州府废,直属安徽省。
民国三年(1914年),全省分为三道,属安庆道。
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直属安徽省。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置行政督察区,属安徽省第三行政督察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改属安徽省第二行政督察区。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安徽省省会从立煌(今金寨)迁至合肥市,省政府机关驻区境。
1949年1月21日,合肥解放;2月,合肥市设区,第一区、第二区在今庐阳区境内。
1951年11月,在第一、第二两区基础上成立东市区。
1960年6月,东市区更名为南市区,同时成立南市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
1963年8月,南市区更名为中市区,撤销南市人民公社。
2002年3月6日,合肥市实行新区划建制,中市区更名为庐阳区。
地理环境
位置疆域
庐阳区位于合肥老城区及其西北部,地处北纬31°51′12″~31°57′58″、东经117°03′45″~117°17′38″,东以板桥河为界与瑶海区相望,西与肥西县毗邻,南连包河区、蜀山区,北与长丰县接壤。全区东西长22.1千米,南北宽12.3千米。面积为139.32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为36.9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庐阳区属于长江、淮河之间的华东丘陵地区中部。地处扬子地块与华北地块结合部位,主要地质构造单元为淮南市褶皱带、合肥断陷盆地。区境地形起伏不大,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海拔20—40米。区境地势起伏不大,土层受古地形控制,从西北向东南由薄变厚,地形总体呈北高南低趋势,依南淝河走向是西北高、东南低,依板桥河和四里河走向是北部高、南部低,北部三十岗乡、大杨镇、杏花村街道和庐阳工业园为波状平原,岗、、冲相间,南部城区为南淝河冲面平原,尤以老城区内突显平原特征,地势平坦,属平原微丘地貌。地表土层30米左右,由黏土及亚黏士等组成,孔隙率小、透水性差。由于地质、光热、水的共同作用,形成多种土地类型,平原、岗地、丘陵、低山、水面兼而有之。低丘岗地是本区主要土地类型。
气候
庐阳区区境地处中纬度,东距海洋仅450千米,受海洋影响较大,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润,四季分明,春季天气多变、冷暖无常,初夏多梅雨,盛夏多炎热,秋季降温快,冬季干冷,雨雪较少。-年四季冬季最长,夏季次之,春季最短,日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根据气象部门历年资料分析表明,庐阳区域年均气温15.8C,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8.3C,极端最高气温41.0C,(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2.1C,极端最低气温-2.6C。年均日照时数2218小时,平均气压1012.5百帕。年均蒸发量1514.7毫米,年均相对湿度76%。冬、秋季节风向以东北偏南为主,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偏东,年平均风速2.7米/秒,静风频率18%,全年大风(8级以上)日数10.6天。年均农耕期336天,无霜期226-230天,冰冻期80天。年降雨量适中,年均降水量988.4毫米,最大年降水量1541.9毫米,最小年降水量557.3毫米,但分配不均匀,夏季暴雨较多,占年降水量42%,春秋次之,冬季降水最少,仅占年降水量11%,季风气候显著,旱、涝灾害频繁。
水文
庐阳区境内无山,南淝河穿区而过,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坐落其间。南淝河流经庐阳区段长4.7千米,另有四里河、板桥河等支流汇人其间。董铺水库位于区境西北,集水面积为207.5平方千米,总库容2.42亿立方米。大房郢水库位于漕湖水系南淝河支流四里河上,坝址距市中心5千米,距城市二环路800米,集水面积184平方千米,总库容1.77亿立方米。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以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汇总数据:
(一)耕地1347.04公顷(20205.6亩)。其中,水田951.02公顷(14265.3亩),占70.6%;水浇地80.56公顷(1208.4亩),占5.98%;旱地315.46公顷(4731.9亩),占23.42%。其中,位于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701.2公顷(10518亩),占全区耕地的52.05%;位于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604.97公顷(9074.55亩),占44.91%;位于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33.93公顷(508.95亩),占2.52%;位于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6.87公顷(103.05亩),占0.51%;位于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0.07公顷(1.05亩),占0.01%。(二)种植园用地147.54公顷(2213.1亩)。其中,果园146.64公顷(2199.6亩),占99.39%;茶园0.05公顷(0.75亩),占0.03%;其他种植园用地0.85公顷(12.75亩),占0.58%。(三)林地3114.94公顷(46724.1亩)。其中,乔木林地1131.00公顷(16965.00亩),占36.31%;竹林地0.30公顷(4.5亩),占0.01%;灌木林地1.55公顷(23.25亩),占0.05%;其他林地1982.09公顷(29731.35亩),占63.63%。(四)草地92.92公顷(1393.8亩)。全部为其他草地。(五)湿地55公顷(825亩)。全部为内陆滩涂。(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5157.77公顷(77366.55亩)。其中,城市用地3923.13公顷(58846.95亩),占76.06%;建制镇用地199.74公顷(2996.1亩),占3.87%;村庄用地955.83公顷(14337.45亩),占18.53%;采矿用地7.92公顷(118.8亩),占0.16%;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71.15公顷(1067.25亩),占1.38%。(七)交通运输用地420.48公顷(6307.2亩)。其中,铁路用地174.93公顷(2623.95亩),占41.60%;河北轨道交通中等专业学校用地14.36公顷(215.4亩),占3.42%;公路用地114.01公顷(1710.15亩),占27.11%;农村道路116.82公顷(1752.3亩),占27.78%;管道运输用地0.36公顷(5.4亩),占0.09%。(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340.12公顷(50101.8亩)。其中,河流水面128.82公顷(1932.3亩),占3.86%;水库水面2377.69公顷(35665.35亩),占71.19%;坑塘水面631.56公顷(9473.4亩),占18.91%;沟渠89.36公顷(1340.4亩),占2.67%;水工建筑用地112.69公顷(1690.35亩),占3.37%。
植物资源
庐阳区植物资源中,食用植物、经济植物和观赏植物等绝大多数为人工栽培。2004年,对全区二类森林资源调查表明:全区数目最多的树种是杨树、刺槐、臭桩。其他主要树种有泡桐、中槐、梨、枸橘、法梧、枫杨、水杉、乌桕、多杆香樟、荷花木兰、柿、石榴、桃、杏、紫叶李、女贞、桂花、雪松、柏、香桩、葡萄、银杏、松等。少数单位及村庄栽有竹类。
野生中草药材有龙胆、益母草、藿香、苍耳、金钱草、萝荆子、女贞子、牛蒡、龙蒿、蒲公英、紫花地丁、夏枯草、紫苏、湘蕾金银花、艾茴香、桑树、野菊花、枸杞、芭蕉根、芦根、淡竹叶、大青、平车前、谷精草、马葡、闹杨花,牵牛、柳叶马鞭草、金福花、白花蛇舌草、万方草、凤仙花,桑甚子、蛇床、地夫子、菘蓝、罗布麻、薄荷、广东丝瓜、瓦楞子、菜子,马齿苋,荠菜,粗毛碎米荠、点地梅、合萌、地锦草、铁苋菜、牛膝、七七芽、田基黄、天南星、墨早莲、半枝莲、天名精等。
动物资源
庐阳区的动物资源有:地鳖虫、蜈蚣、黄鼬、水獭亚科、刺猬亚科、草兔、蝙蝠、獾、獐、鹭鸶、喜鹊、鹧鸪、秭归鸟、百灵鸟、画眉、红原鸡、野鸭、啄木鸟科、翠鸟科、黄鹏、猫头鹰、松鼠鸡、斑鸠、凤蝶总科、蜗牛、蚯蚓、青蛙、蟾蜍、青草蛇、赤练蛇、柯尔特蟒蛇左轮手枪、蝮虫等。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49年3月,合肥市改镇建街取消保甲制,一区辖双岗街、拱辰街、四弯街、新华街、北油坊街、县桥北街、十字街、东岳街、教弩街等9街;二区辖龙门街、县桥街、鼓楼街、四牌楼街、中山街、太平街、东门街、南门街、柳树亭街。
1949年9月,根据皖北行署关于区划规定,庐阳区改建为东门、小东门、西门、菜市、北门、县桥、四牌楼等7个警政合一派出所。
1950年5月,辖东门、南门、北门、西门等4个警政合一派出所。
1952年10月,东市区成立街道居民委员会筹备委员会,在北门街、四弯街试建居民委员会。全区组建大东门、逍遥津、三牌楼、四牌楼、小书院、小南门、淮河路、安庆路、前进、城南、同春巷、宿州路、柳木巷、四弯、拱辰、北门、小岗、大岗、西村、宁国路等20个居委会。
1960年6月,南市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并接管部分农村,辖卫岗、淝河、曙光、三牌楼、徽州路、方桥、前进、高桥等8个分社。
1963年8月,中市区辖双岗、逍遥津、三牌楼、县桥、方桥5个街道。
1968年8月,中市区人民委员会改为中市区革命委员会,撤销5个街道办事处,改设钢铁新村、溪路、双岗、北门、向阳、六安路、县桥、安庆路、鼓楼、淮河路、东风、红星、红旗、青年路、前进、巢湖路等16个街道革委会。
1969年12月,将16个街道革委会改为双岗、向阳、东风、红星、巢湖路、淮河路、阜阳路、前进8个街道革委会。
1979年,中市区革命委员会更名为中市区人民政府,所辖8个街道革委会同时更名为街道办事处。
1985年7月,合肥市区划调整,中市区巢湖路、包河两个街道划归西市区管辖,西市区光明、益民、安庆路、州路4个街道划归中市区管辖。中市区辖三牌楼、益民、光明、逍遥津、鼓楼、县桥、寿春、安庆路、双岗、亳州路等10个街道。
2002年3月,合肥市区划调整,中市区更名为庐阳区,撤销郊区,原郊区三十岗乡、杏花村镇、大杨镇划归庐阳区管辖。庐阳区辖三十岗乡、杏花村镇、大杨镇3个乡镇和三牌楼、益民、光明、逍遥津、鼓楼、县桥、寿春、安庆路、双岗、亳州路等10个街道。
2004年7月,撤销杏花村镇,成立杏花村街道;2005年5月,撤销鼓楼街道和寿春街道,调整杏花村街道和双岗街道辖区范围,成立海棠街道和杏林街道。
至2005年年底,庐阳区辖三十岗乡、大杨镇和逍遥津、三牌楼、益民、光明、安庆路、县桥、双岗、亳州路、杏花村、杏林、海棠等1乡、1镇、11个街道及1个庐阳产业园,有86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和14个村民委员会。区人民政府驻濉溪路287号。
2012年3月,庐阳区再次区划调整:将三牌楼街道、县桥街道并入逍遥津街道。将安庆路街道、光明街道、益民街道合并,新设立三孝口街道;以路为界,调整双岗、亳州路、杏林、海棠4个街道管辖范围;重新划分杏花村街道管辖范围,增设四里河、林店2个街道;保持三十岗乡和大杨镇行政区划不变。调整后,庐阳区辖1个乡、1个镇,9个街道,街道总数减少2个。
区划详情
截至2017年底,庐阳区辖1乡1镇、9个街道和1个省级开发区:三十岗乡、大杨镇、逍遥津街道、三孝口街道、双岗街道、亳州路街道、杏林街道、海棠街道、杏花村街道、四里河街道、林店街道。庐阳区区人民政府驻亳州路街道。
人口民族
截至2017年年末,庐阳区总人口67.0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48.7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99.87%。
2021年5月21日,合肥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庐阳区人口数为69.7293万人。
经济
综述
2019年,庐阳区实现生产总值1036.61亿元,增长7.7%,增速居四城区首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4亿元、增速-22.1%,第二产业增加值198.09亿元、增速9.8%,第三产业增加值836.99亿元、增速7.2%。
2021年,庐阳区地区生产总值(GDP)1233.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1亿元,下降0.7%;第二产业增加值231.06亿元,增长6.7%;第三产业增加值1001.02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增长7.2%。三次产业结构为0.1:18.7:81.2。其中,主导产业金融业发挥主要支撑作用,增加值同比增长6.0%,占全市金融业增加值比重为超三成,拉动全区GDP增长1.7个百分点。
2022年,庐阳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59.8亿元,增长1.0%。
第一产业
2017年,庐阳区乡村转型渐入佳境。实施袁大郢、双龙街等21个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启动东瞿农村“三变”改革试点,促进土地流转企业升级,一批优质瓜果、有机蔬菜打响品牌,崔岗艺术节影响与日俱增,音乐小镇填补全省空白,赏花经济赢得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聚焦。滨水文化生态休闲区以多年涵养的优质生态资源,迎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集中区落户。
第二产业
2017年,庐阳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为112.7亿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去产能进展顺利,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耗106.4万吨标准煤,减少用能13.7万吨标准煤,下降11.3%,降幅较上半年扩大13.4个百分点。其中,皖能发电全年耗能97.3万吨标准煤,减少用能13.3万吨标煤,下降12.1%;降成本成效显著,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三项费用16.3亿元,较上年减少0.7亿元,下降4.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86.6%,较上年有所下降。
第三产业
2017年,庐阳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6.91亿元。金融业高度集聚,新引进华富瑞兴、中英人寿等22个金融项目,全区各类金融机构增至615家,金融业增加值和税收分别占合肥市34%、41%。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企业净增17家、营业收入增长40%,IE果园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科技服务集聚示范园区。文化旅游业活力迸发,结合传统节日开展城郊乡庙会、庐阳欢乐购和各类民俗文化节庆活动,依托生态资源举办跑酷公开赛、半程马拉松赛、中日韩三国围棋赛等国际性赛事,全年吸引游客近200万人次、直接带动消费突破2亿元,崔岗文化创意园入选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2018年1-7月份,庐阳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6.28亿元,总量位居合肥市四城区第一,同比增长7.4%。
社会
科学技术
截止到2017年,庐阳区成功认定国家高企93家,省级51家,市级73家,成功认定省、市创新型企业28家。累计申请专利7197件,授权2908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3436件,授权509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60%。目前庐阳区拥有1个院士工作站(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大豆工作站),国家CNAS认可的实验室1个(天威合变检测中心),省市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家。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安徽农业大学在我区设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集群成功落户庐阳区。
教育事业
截至2018年9月,庐阳区有区属省级示范高中1所、初级中学10所、小学27所、幼儿园及幼儿看护点147所(含公办园7所、公办园分园16所、企事业办园10所、民办幼儿园47所、幼儿看护点67所)、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1个、早教指导中心1个。在校中小学学生95483人,其中高中2030人、初中18914人、小学45712人;在园幼儿28827人。
医疗卫生
截至2017年年底,庐阳区有直属独立核算医疗卫生单位13家,其中公共卫生单位3家(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卫生监督所、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家(杏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亳州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逍遥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林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孝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里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1家(三十岗卫生院)、专科医疗机构1家(区牙病防治所);在岗人数43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57人,占83%。批准193家社会力量办医,归口管理27家市级以上单位(主要负责传染病防治、母婴保健、放射技术检测、计划免疫服务等)。管理27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中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政府举办8家、社会力量举办2家)、17家社区卫生服务站。
文化
2017年,庐阳区坚持文化惠民,与黄梅戏剧院合作推送低价票政策,联合万盛文化打造民生剧场,庐阳剪纸、马派皮影、周氏梅花针灸入选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南门小学、逍遥津小学成为合肥市学校戏曲传承基地。坚持典型引路,举办庐阳好人、楼道好人评选,13人当选中国和省市好人,1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培育良好风尚,积极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添公益广告文化墙53处,开展家规家训家风系列活动和文明交通、文明餐桌系列行动。庐阳区被评为安徽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区,2家单位荣获全国敬老文明号,双岗街助残服务队摘得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
体育事业
截至2018年9月,全区共建成投入使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3个,全民健身苑252个,笼式多功能健身场地4个,全民健身广场3个,庐州公园、杏花公园、四里河滨水生态公园和环城公园带等4个体育公园,社区体育俱乐部19个、青少年体育俱乐部5个,新建和改建学校体育场馆34个,全省首创委托第三方管理36所学校45个开放点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新建住宅小区全民健身苑项目建设实现全覆盖。“运动庐阳”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城市15分钟健身圈基本建成。庐阳区拥有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3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3所。连续成功举办六届中日韩三国围棋名人混双赛、两届三十岗国际乡村马拉松赛等品牌赛事。
社会保障
截至2017年年底,庐阳区居民医保参保185465人;养老保险参保39402人。办理社保申报24216份、合肥市社保关系转移2938份、异地社保关系转移815份、医保到龄1718份、居民养老保险24751份。办理失业备案6327人,接收失业职工档案1157人,档案转移2821份,档案查询1560人次,移交退休档案1709份。审核发放失业金66681人次、7603万元,办理失业人员生育补贴69人、22万元,发放生活补助金73人、44万元,办理失业金退发210人,追回41.4万元。接收整理到龄退休人员档案材料共1370份;接收整理汇总退休后一次性计划生育补助申报材料573份,发放171.9万元;整理、装订退休人员档案1210份,办理公益性岗位退休499人。2017年全区保障被征地农民31327人、享受养老保障待遇8345人(全年发放养老金5686.2万元)、发放社保补贴1225人(计148.47万元)。
旅游
风景名胜
著名人物
萨都剌(答失蛮族人),曾任京江(镇江镇)录事,司达鲁花赤,江南行御史台考掾,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司经历等职。任职期间,秉公执法,勤政爱民。至正九年(1349年)以弹劾权贵之不法,为朝廷召见,次年左迁淮南江北道廉访司经历,治所在庐州(即今合肥),是年诗人已七十九岁高龄。
杨遂,字廷佩,河南原武人。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年)以兵部郎中身份出任庐州知府,当时正值宦官刘瑾专政,吏治乌烟瘴气。庐州府境内有巨恶张珰,依仗胞弟在京城为官,横行乡里,作恶多端,无人敢惹。杨遂查明他的劣迹后,就地正法,民心大快。
获得荣誉
庐阳区相继荣获“第四批全国养老服务示范活动示范单位”、“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第二批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综合示范地区”、“第二批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区)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示范区”、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2018年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等称号。
2018年10月,荣获《中国中小城市绿皮书2018》2018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
2019年10月,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
2020年3月,入选2020中国慈善公益百佳县市。
2020年6月,入选2020中国最宜置业百佳县市。
2020年6月,被授予“第三届安徽省文明城区”称号。
2020年9月10日,入选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编制的“2020年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百强榜”排名第77位。
2021年1月18日,获“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21年8月17日,位列2021年赛迪百强区第76位。
2023年11月18日,庐阳区入选2023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排名第19位。
2023年11月18日,庐阳区入选2023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排名第58位。
2023年11月18日,庐阳区入选2023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排名第51位。
2024年9月19日,庐阳区入选2024中国市辖区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区,排名第68位。
2024年9月20日,庐阳区入选“2024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名第82位。
2024年9月20日,庐阳区入选“2024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排名第19位。
2024年11月19日,庐阳区入选“2024中国中部地区综合竞争力百强区”,排名第19位。
参考资料
庐阳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合肥市庐阳区人民政府.2024-08-13
地理位置.合肥市庐阳区人民政府.2024-03-27
庐阳概况.合肥市庐阳区人民政府.2024-03-27
合肥市庐阳区志上册.合肥市庐阳区志.2024-03-28
历史沿革.合肥市庐阳区人民政府.2024-03-27
庐阳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合肥市庐阳区人民政府.2024-03-28
历史沿革.www.ahhfly.gov.cn.2020-03-03
庐阳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_政务_澎湃新闻-The Paper.澎湃新闻-庐阳发布.2022-05-23
行政区划.庐阳区人民政府.2018-09-14
首善之区·幸福庐阳 —合肥市庐阳区区情简介.庐阳区人民政府.2018-09-14
合肥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1].合肥市统计局.2021-05-21
庐阳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解读).合肥市庐阳区人民政府.2022-07-14
2022年12月统计月报.合肥市统计局.2023-02-10
三国新城遗址公园.www.ahhfly.gov.cn.2020-03-03
萨都剌与合肥.www.ahhfly.gov.cn.2020-03-03
最新百强区榜单发布:东部地区占68席,江苏广东上榜数领跑.新浪.2021-08-18
双喜临门!凭借绿色发展、投资潜力、科技创新,枣庄滕州、薛城入选!.今日头条.2025-03-09
《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报告2024》发布.光明网.2025-03-24
2024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区,榜单来了!.百家号.2024-09-23
《中国县域发展监测报告2024》在京发布.央广网.2025-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