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武功山

武功山

武功山位于江西省中西部,居罗霄山脉北支,山体呈东北—西南走向,地跨萍乡、宜春市吉安县三市。武功山历史上曾与衡山、庐山齐名,并称为江南三大名山。武功山风景名胜区是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宗教文化于一体的大型山岳型自然风景区。

武功山围绕金顶已设立“武功山国家地质公园”(面积约378.3平方千米)、“武功山国家森林公园”(面积约260平方千米)、“明月山国家森林公园”(面积约136平方千米)。武功山景区面积139平方千米,主要由高山草甸、金顶、双乳峰等多处景点组成。该区以峰崖地貌、花岗核杂岩构造为主,溶沟、洼地孤峰等等地貌也有发育。区内相对高差较大,海拔为200至1918.3米。该区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4.237℃。区内森林覆盖率达88.1%,有植物2000余种,动物200余种。

武功山于1985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一批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2005年被评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2019年3月28日,武功山告别“一山三治”,正式实现统一经营管理,2020年被文化和旅游部列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22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候选地。2024年9月26日,武功山入选首批14座世界旅游名山。

名称由来

根据明朝的《武功山志》《天下名山志》等文献记载,武功山最初被称为“兹山”。“兹”字在古代文言文中通“滋”,取其草木茂盛之意。传说上古时期,有叫做“泸”或者“罗”,“潇”或者“霄”的两位道人曾经在山中隐居修炼,山南和山北两地的居民根据各自的地方口音各自命名,于是便被称为“罗霄山”或“泸潇山”。相传晋朝时,有一个姓武的四川省男性在此修炼,此山便更名为“武公山”。南北朝陈霸先将武公山更名为“武功山”,并便沿用至今。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武功山地区位于中国江西省湖南省边境的罗霄山脉中段,地处江西省中西部,萍乡市宜春市、吉安三市交界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14°04′14″至114°22′52″,北纬27°22′36″至27°41′00″。武功山东临武夷山地区,西临武陵山地区,南临万洋山区,是华东、华中、华南3个地区的交汇地带。行政区划上包括袁州区、安福县、芦溪县、莲花县、分宜县、上高县、渝水区,以及湖南省茶陵县、攸县的一部分,景区面积139平方千米。

气候

武功山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4.237℃,7月平均气温为24.468℃,1月平均气温为3.211℃,山顶低于零下10℃为结冰期,每年约70至80天。每年10月此山平均气温就将下降到10℃以下,到次年5月底平均气温才上升到10℃以上,冬季时间长达近7个月时间。此地年均雨量1723.336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4至6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的40%。相对湿度81.788%,年总辐射量为4356.795兆焦每平方米,无霜期200天左右。具有雨量充沛、气候温凉、空气潮湿、日照较少的特点。

地质地貌

地质

武功山脉位于华夏地块与扬子地块碰撞缝合带南侧和华南加里东褶皱带中段北缘,该区出露有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等时期发育的各类地层。武功山山脉主体的岩层构造主要包括寒武纪、奥陶纪沉积变质岩,以燕山运动晚期形成的火成岩为主,在印支一燕山期板块多次的碰撞过程中,通过重熔、多次岩浆强力底辟侵位引起局部地壳隆升,形成穹隆状构造,并发生伸展滑覆构造现象。 武功山地区土壤共有9个土类16个亚类55个属,由12类成土母质构成了150个土种,包括花岗石砂岩片麻岩千枚岩在内的多种成土母质,构成了以高山草甸土、山地黄壤土、山地黄棕壤土、红壤土及紫色土为主的土壤类型。

地貌

武功山地区整体地貌以中山为主,并逐级向中低山、低山过渡,整个山势呈东南高、西北低,蕴含诸多天然溶洞、飞瀑、绝岩等特殊生境。区内相对高差较大,最高点为武功山金顶,海拔为1918.3米,最低点为湖里湿地,海拔约200米。该区以峰崖地貌、花岗核杂岩构造为主,有溶沟、洼地、孤峰等发育,在地下又形成了形状奇特、大小不一的暗河和溶洞。山体北部陡峭,有断层发育,南部地形较和缓,呈现出多处连片的花岗岩节理、裂隙、陡崖,在羊狮幕景区和明月山景区一带尤为明显。除山地常态地貌类型外,武功山还有岩溶和冰川等特殊地貌类型。

水文

武功山为赣江水系的袁水、禾水湘江水系的洣水渌江的分水岭。北侧的袁水、水谷地为断裂谷地,分水岭低缓。赣江流域的袁水、禾水,湘江流域的萍水贯穿其间,形成的袁水、萍水河谷是湘赣间重要的天然通道。萍乡市武功山北麓是袁水的发源地,自西向东,经萍乡、宜春市两市,在分宜县的洋江乡车田村进入新境内支流属赣江水系。袁水洪峰流量约为5860立方米/秒,年平均流量约为112立方米/秒,枯水期流量约3至5立方米/秒。

生物多样性

植物

武功山森林覆盖率达88.1%,植物2000余种,其中裸子植物9科29属,被子植物门156科645属。区内还有4种植物特有种,即江西杜鹃、安福槭、武功山短枝竹、武功冬青。其中银杏是中生代侏罗纪的植物,在安福县有小半片自然林。香、南方红豆杉在武功山西北山脉地均有分布,由于在自然条件下红豆杉生长速度缓慢,再生能力差,所以很长时间以来,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的红豆杉原料林基地。中国已将其列为一级濒危珍稀保护植物,联合国也明令禁止采伐。南方铁杉树木高大,为中国第三纪残遗树种,分布于武功山海拔1500以下针阔叶混交林中,灌草群丛地带偶见,植株较小。除此以外,随着武功山风景区成立—旅游业发展—山地草甸生态修复,山地草甸植被覆盖度增加和减少交替,总体呈上升趋势。总体上植被覆盖度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低覆盖度草甸区集中在武功山山脉的西北侧坡面的崖壁和部分山脊线上, 而高覆盖度草甸区多分布在武功山山脉坡度较缓的东南坡面。在植被覆盖度区中, 高覆盖度草甸区所占比例最大, 反映了武功山山地草甸良好的植被覆盖状况。

动物

武功山由于地域辽阔,植被丰富,给多种野生动物繁殖和栖息创造了有利条件。截至2010年,已查明有两栖动物2目4科20种,爬行纲3目8科30种,鸟类10目18科170种,兽类7目17科50种,昆虫19目140科564种。其中黑麂云豹、金钱豹、白颈长尾雉黄腹角雉鳞甲目中国小鲵等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国大鲵虎纹蛙猕猴短尾猴、绿毛猴、水鹿大灵猫小灵猫金猫、獐、白鹇等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历史沿革

历史渊源

三国时期和晋代,葛玄及其后人葛洪就在武功山进行炼丹和道教理论研究,为道教理论做出一定贡献。 唐代,武功山成为宗教活动重要地区,与民间习俗融合、影响扩大,道观宫殿向山下延伸。 宋朝,葛玄受到褒奖,武功山的宗教发展得到赵昀认可。 元代初期,武功山兴建了多座道观。 明初,武功山的道教得到恢复,建有多座道观和宫殿。 明代中期,明世宗在武功山大兴道教,宫观殿宇达到三百多座。 清代,武功山的道教与佛教形成地域分化,但相互促进,出现了宗教文化繁荣、武功山支脉明月山佛道同兴的现象。 明代与清代之后,武功山的宗教文化逐渐衰落。 此外,武功山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红色根据地。

游览简史

在宋、明时期,武功山的香火繁盛至极,山南山北建有30多处庵、堂、寺、观。善男信女们前来朝拜,名人学士们前来登山游览并吟诗作赋,形成了络绎不绝的景象。他们留下了无数珍贵的墨迹,其中包括著名的文人如汉代著名道教灵宝派祖师葛玄、东晋道教理论家葛洪、南朝道教学者陶弘景天宝时代进士袁皓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等。经考证,他们留下了关于武功山的诗赋、匾牌、文章,总计超过百篇。

景区布局

武功山风景名胜区面积139平方千米,由金顶景区、羊狮幕景区、九龙山、发云界四大区块组成,景点200余处。目前已开发的是金顶景区和羊狮幕景区,其中金顶景区为核心景区,面积41.7平方千米。石鼓寺片区在武功山西北部的山脚下;紫极宫与许愿石在武功山中部山腰处;金顶在武功山山顶;金顶的东南方向有吊马桩。景区还包括高山草甸、古祭坛群等景观。区内还有两条索道,分别是连接石鼓寺和紫极宫的中庵索道,以及从松园上方到金顶的金顶索道。

主要景点

石鼓寺片区

武功山牌坊

武功山牌坊位于景区入口以西,牌坊两侧为由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行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学岭题写的一副对联,上联为:“金解囊橐(náng tuó),结成缘,想晋朝仙翁,西江福主,祖武念修,今又仰。”下联为:“鼎镇乾坤,安善座,喜泸山虎伏,渌水龙羡,神功浩荡,民难名。”这副对联主要描述了武功山地区的道教文化、本土武功王爷的传说和山水特征。上下联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形成了“金顶”二字,这副对联描绘了武功山的人文历史。除了主对联,还有由中国书协理事、河北省书协副主席范硕题写的外侧对联:“雄控东南,拥千峰翠嶂冠今古;虚涵日月,听万顷松涛赋画图”,这副对联主要讲的是武功山的风光。 牌坊的横批是由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解放军书法创作院院长李铎题写的行书“武功山”三字。

石鼓寺

石鼓寺依山而建,位于武功山牌坊东南方向。本寺最早建于元朝的至元年间(公元1335年至1340年)。据传,清朝乾隆下江南时,曾前往拜谒当地主持通仁禅师。当时在寺庙前发现了一块石头,其形状像鼓,于是爱新觉罗·弘历赐名为石鼓寺。现有寺庙是于2003年重建的,占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包括大雄宝殿、钟鼓楼、厢房在内的多处建筑,庙里供奉的是佛教的横三世佛: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东方药师佛以及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

紫极宫

紫极宫位于石鼓寺东南方向,地处景区中部。此庙最早由被称为俞东明的游方僧人于元朝至元五年(公元1339年)建造。现有建筑是于2005年重建的,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庙内供奉有佛教的观音菩萨,和道教的许逊许真君和武功山王爷两位神仙,共同接受信徒的供奉。

许愿石

许愿石位于紫极宫以南,地处景区中部。此石是武功山的大型象形石之一,是由于风化剥蚀、流水切割形成的锥状峰,外形类似一个巨大的心脏。许愿石的一侧是一棵南方铁杉,是中国特有古老裸子植物,也是中国的野生珍稀植物;另一侧是武功山特有的树龄百余年的迎客松。许愿石与松树被看做沾染了武功山的灵气,亲近石头与树木的人将得到赐福。许愿石以南是许愿桥,在桥两侧栏杆上有游客祈福挂上的红色丝带与同心锁。

金顶

金顶又被称为白鹤峰,是武功山主峰。此片区位于许愿石西南方向,地处景区南部,是武功山的最高点。片区主要由武功神拳、蝎子石、武功山神、高山草甸、古祭坛群、金顶标志碑、白鹤观、双乳峰等多处景点组成。

武功神拳

武功神拳是武功山著名的象形石之一,位于许愿石西南方向,地处景区景区西南部。武功神拳也被认为是该山神灵的拳头形象。传说,武功山神灵的三个化身分别为心脏、拳头和头颅。而这个象形石正好呈现了拳头的形状,因此得名“武功神拳”。这只左手握紧的拳头被认为是武功山神的神力。

武功山神

武功山神位于位于武功神拳西南方向,地处景区景区西南部。武功山神是一块巨型的象形石,其形状犹如一颗人头,被认为是山神的头部,其中一面被认为是刻画了山神的五官。这个巨型的石雕造型古朴,线条简单硬朗。与面具雕塑不同的是,傩面具所刻的神像通常较为狰狞,而武功山神头像神情却比较平和,被一部分人认为是正在沉思。

高山草甸

高山草甸海拔约1500米,位于武功山神以东、景点片区的山脊线两侧,地处景区西南部。草甸面积约100平方千米,是武功山最具有特色和体量最大的景观。武功山高山草甸是全球同纬度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山草甸,具有绝特性和唯一性,被称作最美的“云中草原”。此外,草甸植物种类丰富,目前已经发现了231种草本植物,涵盖了65个科和135个属,其中以禾本科五节芒狼尾草野古草菊科林荫千里光唇形科夏枯草等植物为主要代表,被誉为“植物基因宝库”。

古祭坛群

古祭坛群是武功山较为独特的人文景观之一,位于高山草甸以东,处于景区西南部。古祭坛群由石头垒砌而成,无需梁柱支撑。这些祭坛最早建于三国孙吴时期,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研究江南古代祭祀文化重要途径。这些祭坛殿堂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

求嗣坛

求嗣坛位于高山草甸以东,此庙也被称为“求子坛”,因求子灵验而得名。庙内供奉有道教的葛玄、葛洪、慈航道人(佛教中的观音菩萨)以及龙王,被认为除了可以求子还可以求雨,具有道佛和民间传说的神仙共处一庙的情形,在观音菩萨的像朝向南面为南海送子观音,其一侧是一眼泉水,被人称作“仙水”,一部分前来求子的人都会喝下此处的泉水。

汪仙坛

汪仙坛也被称为“望仙坛”,位于求嗣坛以东。据记载,汪可受是明朝时期的吉安县知府,他非常关心百姓。然而,因为他的正直触怒了权贵,导致他在官场上被贬职。汪可受随后选择辞去官职,前往武功山出家修行。在他去世后,当地老百姓为纪念他,在该地建立了祭坛并供奉他,以表达对他的怀念。

葛仙坛

葛仙坛又被称为“老坛”,全称为“东吴雷霆玄省之坛”,位于汪仙坛以东。葛仙坛是为了供奉道教丹鼎派祖师葛玄所建。据记载,三国时期孙吴孙权当政的赤乌元年(公元238年),著名玄学家句容市人葛玄在游历武功山期间,被山上的景色吸引。他看到这里云霞升腾聚集起来,像神话中仙人口中吹出的具有法力的气,于是决定留下来炼丹修道。葛玄经过六年的登山炼丹和道教理论研究的实践活动取得一定成果,此后便被当地人尊称为“葛仙人”。

金顶标志碑

金顶标志碑海拔1918.3米,位于葛仙坛东北方向,地处景区南部。金顶标志碑处于武功山景区最高处,于2000年由景区相关部门建成,碑的底座是萍乡的地图,碑上为“武功山”三字。2014年,因为被雷电击中,而导致受损。2016年,由武功山景区相关部门对其进行重新修建。

白鹤观

白鹤观位于景点标志碑以东,处于景区南部。山门上是由明朝安福的著名文人吴云题写的“白鹤峰”三字,山门两侧的对联是由清朝光绪年间的萍乡举人刘存一所题写的对联:“万里云山齐到眼,九霄日月可摩肩。”此庙与山下的石鼓寺和紫极宫称为武功山的三大寺庙。

吊马桩

吊马桩片区位于金顶片区以东,地处景区东南部,因石笋山峰笔直矗立,仰视如神仙栓天马的石桩而得名。区内包括聚仙台、万宝柜、双乳峰等多处景点。其中双乳峰为区内著名景点,此峰因其形态似胸部而得名。此景是200多万年前喜马拉雅期的造山运动所形成的穹状山,后来逐步经过风雨的侵蚀构成了这样的剥蚀地貌景观,属于地文景观类的奇特象形山石,总长50米,宽30米,高约35米,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

其他看点

玻璃栈道

玻璃栈道也被称为星空玻璃栈道,是一条位于武功山吊马桩至观音宕(dàng)高空栈道,全长3000余米,宽2米的栈道。该栈道跨越的最高处超过海拔1600多米,其中约有300米的部分采用了玻璃制作而成,其余部分则为防腐木建造。此栈道是中国国内在1600米海拔以上最长的玻璃栈道。

尽心桥

尽心桥位于石鼓寺东南方向,桥长6米,宽4米,是古代登山朝圣的香客捐资修建的。清代乾隆曾进行了重修,现今所见的桥面为景区进行整修加固的结果,但桥基仍然保留着古代青石板的形式。尽心桥上的小石潭名为仙池,因古代香客前往山上必定要先在桥上的仙池里浴洗,以去除身上的尘埃、洗净心中的烦躁,达到尽心尽意虔诚登山朝拜的目的而得名。

尽心瀑

尽心瀑位于尽心桥东南方向,周围被竹林包裹,瀑布高度落差约70米。清朝的诗人刘椒曾在此游览,并留下了《尽心瀑》一诗: 瀑入龙潭里,恍从天上来; 溅溅奔雪浪,滹响晴雷。 素练波中织,白云岭半开; 丹青描不就,游客借诗裁。

蝎子石

蝎子石位于高山草甸以北,因像一只竖起带着毒钩的尾巴的蝎子而得名,是长期受到风化剥蚀等自然力量作用而形成的天然景观。

好汉坡

好汉坡位于双乳峰以南。此处地形总坡度角达到45度至50度,总长度约200米,台阶数量超过500个,且中间没有休息平台。好汉坡因能够一口气爬完所有台阶都可以称为好汉而得名。

灭鼠朝王爷

灭鼠朝王爷因突出岩石形似一只老鼠翘首聆听菩萨讲经而得名。其位于好汉坡西北方向。此处北西面岩石风化并坠落,山岭顶端由于差异性风化,地形起落有致,岩性为条痕状片麻岩,为典型的高山峰林地貌。

相关文化

道教文化

三国时期孙吴赤乌元年(公元238年),著名玄学家葛玄登武功山炼丹6年,进行了丹药炼制和道教理论研究。晋时,葛玄的从孙葛洪也来到武功山,拜从祖父的弟子郑思远为师,勤修道教正一法文、三黄内文和五岳真形图经等,为道教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唐代,全国各地的道教发展迅速,其中武功山为湖南省江西省边界宗教活动的重要地区,其道教活动逐步与当地的民间习俗相融合,其影响日趋扩大,道徒不断增加,道观宫殿等道教建筑由山上逐步向山下、山外延伸。在宋朝,因为要褒扬曾在武功山炼丹的葛玄,宋徽宗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发布了一份敕谕,表彰葛真人对于民间的贡献。赵昀为了表彰葛玄佑护一方的功劳,于淳祐六年(公元1246年)颁下敕谕。元代初期,元朝统治阶级政权的稳固,道教重又兴盛起来,元年间(公元1264年至1294年),武功山地区就先后兴建了20余座道观。

明初,在朱元璋的大力倡导下,道教愈加繁盛,毁于元末战火的武功山冲仙观葛仙观等各道宫在洪武初先后复建,金顶有四座古祭坛和白鹤观,山腰有官冈庵,山麓有图坪、箕峰、集云、行宫、脚庵、冲仙、罗仙等多处道观。据《武功山志》,武功山南规模大的道观、亭、楼台就多达40余座。在明嘉靖年间(公元1521年至公元1566年),信奉道教的明世宗朱厚的母亲身患重病,于是派遣第48代张道陵和安福知县到武功山祈求葛玄、葛洪等道家神仙保佑,此后其母康复。明世宗下敕谕特加褒奖,并批拨款项在武功山大建道教丛林,武功山的道教迎来了极盛时期,山南山北的宫观殿宇达三百多座。在清代,武功山道教与佛教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地域分化,但此后两教互为促进,互为影响,后来出现了武功山支脉明月山佛道同兴的现象。明代与清代时期之后,武功山的道教逐渐衰落,金顶景区白鹤峰上分布四座古祭坛,是现存最古老的道教遗迹。

佛教文化

南北朝时期,佛教传入武功山,在唐代形成了一个兴盛时期,至明代又达到一个新的高潮,明末至清及至近代,逐渐衰落。自贞观五年(公元631年)到乾符四年(公元877年),武功山佛教迎来了初次的兴盛,在山北建起了9座大寺院,僧众达到500多人,一时间,禅风佛韵远播湖广。武功山支脉仰山兴起了五家七宗之一的沩仰宗,仰宗主要创始人是灵佑禅师和仰山慧寂禅师。在宋代,武功山周边地区的杨岐山兴起了五家七宗之一的杨岐宗。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年),方会禅师在今萍乡市上栗县杨岐山创立了被称为兴起了五家七宗之一的杨岐宗,成为禅宗主流,杨岐宗在中华佛教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明代与清代时期,以九龙山、观音岩为代表的曹洞宗古爽派、临济宗潇山白法派一跃成为武功山佛教主流,高僧辈出,此时武功山佛教文化兴盛时期。

傩(nuó)文化

傩文化,是指以鬼神信仰为核心,通过各种各样的请神逐鬼活动来祈福免灾。萍乡傩文化体现了中国湘赣之间长江流域以蚩尤为首领的三苗九黎部族文化发源地的特色。萍乡市傩舞(傩戏、傩仪、傩面具)曾多次参加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展览和演出,先后赴

台湾、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等地区、毛里求斯等国家展演。武功山傩文化是赣西傩(萍乡傩)的一部分,至今景区内乡间傩祭活动还十分活跃。每逢祭天祈福,山上都有傩舞的表演。

诗词

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武功山游记》里写道:“百崖丛峙回环,高下不一,凹凸掩映,如门如阙,如幛如楼,直坠壑底,皆密树蒙茸,平铺其下,然雾犹时时笼罩,及身至其侧,雾复倏开。”描述了成百座山崖紧密地耸立着,交错盘绕,高低不一,凹陷的山洼和突凸的峰石相互掩映的景象。徐霞客在登顶武功山后写下:“千峰嵯峨天皇碧玉簪,五岭堪比武功山。”以他对武功山景色的赞美。

文化活动

国潮文化艺术节

2021年4月16日,萍乡武功山举办了首届主题为“武林国潮热·盛世武功山”的国潮文化艺术节,活动现场举办了墨舞、汉服走秀、武术表演、唐风古乐、方阵巡游、古代游戏等精彩节目。艺术节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仅满足了游客多样化的旅游需求,还进一步提升了景区的知名度。

武功山国际帐篷节

武功山国际帐篷节始创于2008年,截至2022年已连续举办15届,是中国最早以户外运动为主题创办的狂欢盛事之一。帐篷节参与人数从最初的4000人增长至20万余人,被中国中央电视台誉为中国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帐篷节。帐篷节在传统户外露营、音乐晚会的基础上,融入原创歌曲、爱情婚礼等元素,不断提高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打造具有情怀又耳目一新的文化盛宴。

开发与保护

开发

2003年8月,萍乡市委、市政府设立了萍乡武功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为市政府派出机构,正县级建制,委托芦溪县管理。萍乡武功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专门从事武功山开发工作,提出了完善规划,分区建设的相关措施;逐步完善了旅游公路、客运索道、游步道、文化园、寺庙、通讯等多项基础设施;加大了资源保护与挖掘力度,采取得力措施切实维护了景区资源真实与完整,发现了高山瀑布、温泉、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和巨型活体野生灵芝等宝贵资源;组建并实质运作了江西武功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成功申报了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三项工作。

2013年7月1日,安福武功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2014年,为解决安福武功山目前登山难的问题,安福杨思慕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启动了安福武功山杨思慕客运架空索道工程,建设时间为2014年至2016年,建筑面积约4900平方米,索道垂直高差1067米,水平距离3474.72米,最高运行速度5米每秒,吊厢42辆,顺时针发车,逆时针运行,提高了游客旅游体验。

2017年1月,江西省出台《武功山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明确对武功山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整合、统一经营。萍乡市境内的武功山北麓游览区,安福县境内的南麓游览区,以及宜春市境内的东麓明月山国家森林公园游览区进行统一经营管理,实现统一门票、统一品牌、统一营销。2019年3月28日,《江西武功山旅游经营性业务委托经营管理协议书》在南昌市签约,标志江西武功山告别“一山三治”,正式实现统一经营管理。委托经营协议签订后,江西省旅游集团在2019年4月起对武功山景区的实质性统一经营管理,武功山“统一联票”也在同期发售。2019年12月25日,文化和旅游部拟确定江西省萍乡市武功山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并进行公示。2020年1月7日,文化和旅游部确定江西省萍乡市武功山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24年9月26日,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发布《世界旅游名山-认定标准》,宣布首批14座世界旅游名山名单,武功山在列。

保护

2007年,武功山景区全面实行封山育林,面积达266.7平方千米,并加大了造林绿化力度,严格保护古树名木。对景区内交通主干道两侧可视范围内的1万余亩稀疏林、残次林进行全面提升改造,将武功山交通主干线建成生态景观带。截至2019年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完成景区3350余户民居改造,结合新农村建设、城乡进行环境整治。包括聘请农业方面的专家论证草甸修复计划,切实修复破损草甸。加强现有水塘水质保护和以袁水为主的河流沿岸自然生态保护,使水网藻融入林网,形成自然生态廊道。

武功山管委会等部门定期开展巡查,防止人为破坏,做好金顶景区道观和祭坛的保护。配合省林业局开展森林草地湿地资源监测,及时掌握草种类别和生长、草地资源面积等情况;对景区植被、水土保持、空气质量、垃圾清理等情况进行定期监测监控,便于科学合理保护草甸资源。通过加大森林防火巡查力度,重点巡查无人管理寺庙,加强对游客和寺庙管理人员的防火宣传;景区森林及时安装防火监控;建立森林扑火队伍,配备灭火器具,24小时值班,切实防患森林火灾发生。

武功山管理委员严禁在景区内从事包括开山、采石、挖土、取沙、殡葬、攀爬、踩踏、刻划、涂抹文物古迹、在主要景点设置商业广告、在禁火区内吸烟、生火、烧香点烛、燃放烟花爆竹等活动。此外,景区通过引进环保节能产品,统一使用环保电瓶观光车、照明设施使用太阳能灯;实施水资源重复利用,旅游厕所冲水阀门均安装了智能感应器,并将洗手洗澡水收集用于冲厕所,有效解决了金顶水资源紧张的问题;智慧系统实现游客可不必换取门票,用手机直接扫二维码入园;景区内禁止使用泡沫饭盒和一次性筷子等措施,贯彻生态文明理念,倡导“节能、低碳、绿色”旅游发展方式。

获得荣誉

1985年,武功山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一批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2005年,武功山被评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

2006年,武功山成功申报国家自然遗产

2011年,武功山被列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并被授予江西省十大新旅游景区、全国风景名胜区自驾游示范基地等称号。

2020年1月7日,武功山被文化和旅游部列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022年6月,武功山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候选地。

2024年9月26日,武功山入选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公布的首批14座世界旅游名山名单。

相关事件

2023年8月23日,江西萍乡,有游客称徒步攀爬武功山时被收取10元卫生费,但途中仍然能看到很多垃圾。当事人称:景区此前没有收取过卫生费,自8月1号起开始收取10元费用,但沿途垃圾仍然很多。对此,景区工作人员回应:景区只收取门票费用,收卫生费的情况可能属于户外路线,而该路线不在景区的管辖范围。

2023年8月24日下午,当地镇政府称,收费是沈子村村委会开会讨论决定的,已上报镇里知晓。游客徒步路线并非景区内,而属于该村,因游客在山上产生了大量垃圾,于是村里收费用于清理垃圾。

参考资料

景区概况.武功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2023-05-09

知·武功山|武功山传说.武功山景区官网.2023-05-12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确定22家旅游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3-05-12

景区介绍.武功山官方网站.2023-05-12

解决“一山三治”老大难问题 江西武功山实现一票上山.今日头条.2024-02-02

武功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吉安市人民政府.2023-05-12

武功山.中国地情网.2025-03-11

武功山---江西省中西部.城市文化微信公众号.2023-05-12

首批14座世界旅游名山公布 山西恒山上榜.澎湃新闻.2024-09-28

武功山|最好的自然课堂,探秘天然动植物基因宝库!.澎湃新闻.2023-05-12

武功山佛教文化概述.武功山景区官网.2023-05-12

武功山道教文化概述.武功山景区官网.2023-05-12

云中草原,户外天堂 - 萍乡武功山风景区720度全景漫游.武功山景区官网.2023-06-06

武功山牌坊.武功山官方网站.2023-05-12

石鼓寺.武功山景区官方网站.2023-05-12

紫极宫.武功山景区官方网站.2023-05-12

许愿石.武功山景区官方网站.2023-05-12

许愿桥.武功山景区官方网站.2023-05-12

武功神拳.武功山景区官方网站.2023-05-13

武功山神.武功山景区官方网站.2023-05-13

高山草甸.武功山景区官方网站.2023-05-12

古祭坛群.武功山景区官方网站.2023-05-13

求嗣坛.武功山景区官方网站.2023-05-12

汪仙坛.武功山景区官方网站.2023-05-12

葛仙坛.武功山景区官方网站.2023-05-12

金顶标志碑.武功山景区官网.2023-05-12

白鹤峰.武功山景区官网.2023-05-12

武功山白鹤观的前世今生[图].中国江西网.2023-05-22

吊马桩.武功山景区官方网站.2023-05-13

双乳峰.武功山景区官方网站.2023-05-12

玻璃栈道景点详情.萍乡武功山官网.2023-05-23

尽心桥.武功山景区官方网站.2023-05-13

尽心瀑.武功山景区官方网站.2023-05-13

蝎子石(余和平).武功山景区官方网站.2023-05-13

好汉坡.武功山景区官方网站.2023-05-13

灭鼠朝王爷.武功山景区官方网站.2023-05-13

武功山傩文化.武功山景区官方网站.2023-05-13

【徐霞客·武功山游记】用脚步丈量风景,沉醉山川.武功山景区官方网站.2023-05-13

一场国潮文化盛宴!萍乡武功山首届国潮文化艺术节启幕.文旅头条.2023-05-12

武功山第十五届国际帐篷季将于25日启动.中国日报网百家号.2023-05-12

安福武功山风景名胜区旅游管理委员会.安福武功山管委会.2023-05-12

安福武功山杨思慕客运架空索道工程.中国吉安网.2023-05-12

萍乡武功山做活山水文章.江西省人民政府.2023-06-06

安福县多措并举保护武功山高山草甸.吉安市林业局.2023-05-13

武功山地质公园管理委员会关于保护文化遗产的通告.萍乡武功山管委会.2023-06-06

武功山:绿色出行、节能环保成为旅游新时尚.中国旅游新闻网.2023-06-06

景区回应游客爬山被收10元卫生费.中工网.2023-08-25

游客称爬山被收卫生费10元 当地回应:非景区范围 系村民开会决定.中华网.2023-08-25

官方回应“登武功山要交10元卫生费”:非景区范围,是村里收费,用于清理游客留下的垃圾 .搜狐网.2023-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