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洪仁玕

洪仁玕

洪仁(1822年—1864年),字谦益,号尹吉甫,广东花县(今花都区)人。洪秀全的族弟,太平天国后期主要领导人之一。

爱新觉罗·旻宁二年(公元1822年)正月二十九日,洪仁玕出生。其八岁开始读书,曾跟随洪秀全学习,后加入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洪秀全到广西起义后,多次让洪仁玕一同跟随,但是由于清军阻挠,多次均未能成行。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洪仁玕跟随洪秀全的使者江隆昌在广东起义,结果兵败被抓,洪仁玕侥幸逃脱后流亡香港特别行政区。洪仁玕在香港结识瑞典教士韩山文,在韩山文的帮助下,其定居香港,成为伦敦布道会的传道师。

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洪仁玕离开香港,前往太平天国都城天京(今南京)投奔洪秀全,洪秀全封他为开朝精忠军师顶天扶朝纲干王,总领全国。洪仁玕将他的治国方略写成一卷《资政新篇》上奏洪秀全,洪秀全赞赏有加,准备予以实行。而后五年,太平天国四处征战,洪仁玕接连打垮清军江南大营和攻克苏州、浙江省地区。 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形势逆转,天京被围,洪秀全将儿子洪天贵福托付给洪仁玕照顾。洪仁玕带着洪天贵福一起逃亡,逃至石成县杨家牌时,被清军夜袭,洪仁玕与洪天贵福均被俘。十月十一日,洪仁玕在江西南昌就义。

洪仁玕的思想主张大都汇聚在《资政新篇》一书中,其提出诸多现代化改革措施。历史学者罗尔纲评价说,洪仁玕有着青年人的敏锐观察力,中华男儿的爱国热忱,他对各国的政治经济学和世界形势,了然于胸。《剑桥中国史》中评价说,洪仁玕的研究从神学到西方科学和政治经济学,不但使他成为太平天国领袖中文化最高的人,而且是西方文化最早的传播者之一。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洪仁玕是广东花县官禄布村人,爱新觉罗·旻宁二年(公元1822年)正月二十九日出生。他是洪秀全的族弟,八岁读书,曾跟随洪秀全学习过一年。二十二岁做私塾老师。洪秀全在家乡创立上帝教时,最早参加的两个人就是冯云山和洪仁玕。洪仁玕因为信仰雅威,就把私塾中的孔子牌位除去,导致学童都离开了私塾。洪仁玕的哥哥知道这事后,殴打了他一顿,把他赶出家门。洪仁玕对此很不理解,认为自己是老师,孔子去世这么多年不可能再教人什么,自己不拜他是应该的。

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洪秀全到广西壮族自治区传教,邀请洪仁玕一同前往,但洪仁玕以家中母亲年迈为由没有前去。后来洪仁玕到广州市参加科举考试,接连参加了五次院试,一直考到28、29岁左右,但都没有考中秀才。

入桂不成

金田起义之前,洪秀全派人回花县将自己的家族亲人都接到金田,而此时洪仁玕在清远市教书,在朋友的极力挽留下,洪仁玕没有前往金田。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夏,洪秀全在桂平新墟驻军时,再次派人到广东省召集家族成员和广东的拜上帝会成员前往广西壮族自治区,这次洪仁玕随大约五十人一同前往。他们到达浔州时,发现太平军已经转移驻地,并且清朝官兵正在抓捕和拜上帝会有关系的人。洪仁玕让其他人返回,自己和另外三个人继续前进。因为清朝官兵的围追堵截,道路不通,洪仁玕只得返回。洪仁玕回到花县后,发现清朝官兵已经到这里来抓捕洪秀全的族人,他意识到在家不安全,于是转移到清远市的朋友家居住。不久后,洪仁玕与冯云山的长子和侄子一同再次前往广西。这一次清朝官兵检查得更加严格,他们又被迫返回广东省

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正月,洪秀全派遣使者江隆昌再次来到广东,带着诏书召集洪家族人和拜上帝会会员前往广西壮族自治区,在永安州汇合。江隆昌曾经在金田参加起义,亲眼见证过场场胜利,于是他与会员决定在广东清远县谷岭也发动起义。但因为缺乏准备,起义被清朝官兵剿灭,江隆昌牺牲。起义失败后,洪仁玕和其他人才赶到谷岭,被清代官兵全部抓获。关押期间,洪仁玕挣脱捆绑,趁夜间大雨逃入山中。洪仁玕偶然得到一位父老帮助,父老安排自己的孙子给他带路,逃出清朝官兵抓捕。同年三月,这位青年是个基督徒,他将洪仁玕辗转带到香港特别行政区,并介绍给瑞典教士韩山文。洪仁玕在香港居住几个星期后觉得没办法维持生活,于是又回到广东省隐居做私塾老师。

流亡香港

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十月,洪仁玕在广东接受洗礼,然后带着另外三位来自清远市的朋友到香港面见韩山文。洪仁玕向韩山文讲述了洪秀全起义的过程,韩山文根据这些资料写了一本《洪秀全的异梦及广西乱事的始原》。次年三月,洪仁玕在韩山文的帮助下,从香港乘船中转上海市,意图前往天京(今南京)。此时在苏州市,常州一带都是清朝官兵,道路不通,外国人不愿意送洪仁玕进入天京,而在上海起义的小刀会又不信他是洪秀全的族弟,所以洪仁玕没办法进入天京,只得留在上海学习天文历法。同年冬,洪仁玕返回香港特别行政区,继续学习天文。此时韩山文已经去世,洪仁玕被伦敦布道会接收,成为该会的传道师,定居香港。同时,洪仁玕看到洪秀全起义成功,自己下定决心学本事,将来辅佐洪秀全。

辅佐秀全

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五月,正值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大沽炮台之际,英国传教士詹马士出面,资助洪仁玕前往天京的路费,想让洪仁玕将基督教传播到天京,改变太平天国的宗教。洪仁玕拿到路费后离开香港,从广州市南雄市,过大庾岭,到江西饶州。又从饶州到湖北黄梅县。最后化装为商人,通过清朝统治区,到了太平天国辖境安徽长塘河地方,由防守官陪送,于次年三月十三日到达天京。洪秀全见到洪仁玕非常高兴,当即封他为干天福。二十九日进封干天义,加天朝九门御林主将。四月初一日,又特封开朝精忠军师顶天扶朝纲干王,总领全国。洪仁玕将他的所知写成一卷《资政新篇》上奏洪秀全,洪秀全把它纳入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轨道之中,准备予以实行。

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三月二十六日,太平天国军队击溃清军江南大营,天京解围。四月初一日,洪仁玕登朝庆贺,与陈玉成李秀成李世贤等太平天国将领讨论下一步计划。陈玉成主张救安庆市,李世贤主张取闽、浙。洪仁玕认为天京距离四川省、北京、云南省广东省都太远,但是距离苏州市杭州市上海市很近,应该乘胜攻击这里,然后再攻取湖北和江西省,这样一来长江两岸就能全被太平天国占领。李秀成赞同洪仁玕的主张,于是洪秀全下令,太平天国出兵。四月攻占苏州,五月攻占嘉兴市,七月进军山海。同年冬,陈玉成率领北路军进蕲州镇黄州府,李秀成率领南路军进江西,南北路军会师武昌、攻占湖北。

同年十月,洪仁玕的朋友容闳到天京来拜访他。容年少时就读澳门马礼逊学校,后来留学美国耶鲁大学,熟悉西方文化,洪仁玕知晓他的才能,便向他请教建国方略。容闳提出七条建议:一、依正规的军事制度,组织一优良军队;二、设立军事学校,以养成多数有学识的军官;三、建设海军学校;四、建设良好政府,聘用富有经验的人才,为各部行政顾问;五、创立银行制度,并且厘订度量衡标准;六、颁定各级学校教育制度,将耶稣圣经列为主课;七、设立各种实业学校。洪仁玕认为容闳的建议中肯,便奏请洪秀全采纳建议,并封容闳爵位。但洪秀全并未实行这些意见,所以容闳也没有接受爵位,不久后容闳就与洪仁玕辞别。

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二月,陈玉成攻占湖北黄州后,因英国侵略者阻止,把进攻武昌、汉口的军队,转向鄂北,攻取德安、随州市李秀成于四月攻占湖北南部通城县大冶市、兴郭州、鄂城区等地后,也没有向武昌、汉口进军,而是退回江西省转入浙江省。此时,清军包围安庆市,洪仁玕亲自带兵从徽州出兵援救安庆。由于各个将领各自为战,合围湖北的计划落空,安庆也被清军夺回。太平天国失去安庆后,长江北岸的其他城市相继失陷,清军控制长江交通,扼断了太平天国的粮食通道。随即苏州市失守,天京告急。

兵败身死

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天京形势危急,洪秀全将儿子洪天贵福托付给洪仁玕照顾,洪仁玕答应。十一月,洪仁玕奉洪秀全之命离开天京到各地催促将领出兵解救天京,但各地将领均以天京没有军粮为由不出兵。次年,天京失守,洪天贵福逃到广德州。那时候洪仁玕正在湖州市,便前往迎接。但此时湖州粮食和兵员都不充足,不能建都,于是洪仁玕建议到建昌、抚州等地与将领李世贤的军队汇合前往湖北,再与将领陈得才的军队汇合,以荆州市襄阳市为根据地,时刻准备攻占长安。于是二人率军从湖州进入江西省,但李世贤的军队已经去攻打南雄市,洪仁玕只得保护洪天贵福继续前往寻找李世贤,二人一路上都在被清军追击。八月二十七日,二人率军到达石成县杨家牌时,被清军夜袭,全军覆没,洪仁玕与洪天贵福均被俘。十月十一日,洪仁玕在江西南昌就义。

施政举措

订正历法

太平天国建立初期,洪秀全实施历法改革,认为太平天国天历应该平均圆满,无有亏缺,所以废除了闰月制度。但洪仁玕认为这是违反天象,不符合科学的。于是在清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十月,洪仁玕奏请洪秀全订正历法,改行四十年一周期的办法,并在历书上增加有关农业生产的知识,以求便民耕种。同时写下一篇《天历序》,阐述自己对于历法的见解。

洪仁玕指出旧历书中的天干地支,日时吉凶,都是违背科学的,是封建统治者捏造出来欺骗人民的,并且以此为根据的算命、卜卦、看风水等等都是骗人的。洪仁玕根据天体运行规律,对中国历代历法的误差、迷信进行批判,而对太平天国的新历予以支持。

考试改革

太平天国的考试制度原分县、省、京三级,县试取中的为秀才,省试取中的为举人,京试也称天试,元甲三人称状元、榜眼、探花,二甲称翰林,三甲称进士,都分文武两科。文科所试科目以文、诗两项为主。洪仁玕对此进行改革,拟订《士阶条例》,将原行三级考试制改为乡、县、郡、省、京五级考试。乡试取中的,文称信士,武称艺士。县试取中的,文称秀士,武称英士。郡试取中的,文称贤士,武称能士。省试取中的,文称约士,武称猛士。京试即天试,元甲三名,文武都称状元、榜眼、探花。二甲首名,文武都称传胪,其余文称国士,武称威士。体制大体上仍和旧制相同,但乡试由乡官参加取士的基层工作,扩大了乡官的职权。并且增加策论一项,使考试内容不再专重辞藻,更注重经济实用。

人物著作

洪仁玕著有《资政新篇》《天历序》《英杰归真》《戒浮文巧言谕》《钦定军次实录》《钦定士阶条例》等作品,现收录在《洪仁玕文集》中。

《资政新篇》是洪仁玕提出的具有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方案。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世界已经进入资本主义自由发展的时代,而中国的商品经济也已经相应发展,出现民族资本主义萌芽。打着反对清朝封建统治旗号的太平天国,为了取得革命胜利,在经济措施上想要跟上世界发展的趋势,将《资政新篇》作为政治纲领提出。

资政新篇》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阐释用人制度,禁止私下结党。第二部分废除腐朽习俗,禁止女子缠脚、占卜吉凶等。第三部分效仿西方国家,实行社会经济政策。第四部分为采取新的刑法制度,强调国家以法治为先,同时废除酷刑。

《资政新篇》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批判精神,洪仁玕所设想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是符合历史发展方向的,对推动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但当时太平天国正在忙于征战,没有付诸实施的客观环境和条件,诸多改革措施进停留在思想层面,未有机会实施。

思想主张

经济

洪仁玕主张发展工业、采掘业、交通运输业等实业,反对佛教、道教等不事生产的行为。他主张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关注金融、财政、邮政、保险等领域,既要建立邮政系统,也要兴建市镇公司,同时效仿西方建立起财物保险制度。洪仁玕的经济主张仍然比较粗糙,但已经超越了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倾向。

政治

洪仁玕的政治纲领没有超越君主制度。但在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同时受到太平天国内乱的影响,他主张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反对割据的结盟方式,认为割据结盟会造成消极影响。而为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必得加强中枢的实力,所以必须通过构建火车系统,新闻体系,来加强中枢实力。他主张设立类似监察机构的新闻官,新闻官负责收集民众的意见和当地重大事件信息。新闻官具有独立性,不受其他官员节制,也不能节制其他官员,他认为这种方式能让新闻官保持清廉。

为了辅助地方政权,强化行政能力,洪仁玕还主张建立市民公会这种类似地方自治机关的组织,处理教育和帮扶当地贫困人口的责任。

文化

洪仁玕对传统的封建观念和文化持有一定程度的批判态度。他认为儒教并非完满无缺的,儒教的中庸概念导致人们循规蹈矩,不敢对错误的秩序进行抗争。他称赞基督教的罪与罚,他认为恶人应当予以惩办,而善良的人们要求改变痛苦生活是合理的,当以宽容允诺。所以洪仁玕主张对古代典籍进行删改,使其更符合天道。

洪仁玕同样指责佛教和道教,他认为这两个宗教导引人们脱离现实,消极出世谋得幸福的活动是虚假的。他还反对偶像崇拜,认为农民拜田祖、社稷等神,并不能免于灾荒,那些神像只是无知觉的木雕泥塑。

洪仁玕指责当时流行的陈腐文学,他认为当时文坛的作品都受到了宋明理学的禁,内容都是吟风弄月的浮薄和百无聊赖的呻吟,是一种空洞无物、朽败和雕琢的文学。洪仁玕认为无论是八股文、桐城派文言文、仿宋的同光体诗与艳体诗词之类,都充溢着没落的气息。他主张文章要朴实无华,服务于社会和实践,寻求经济的方策。

社会

洪仁玕谴责买卖和蓄奴现象,主张立法消除人口买卖。同时主张禁止罂粟,先禁止官员,然后向下推行,将鸦片馆的收入转而资助医院。他还主张关闭戏院、停止修建亭台楼阁,转而建设医院、学校等有利于民生的实事。他主张对一切不事生产劳动的寄生者,采取严厉措施,无论富有还是贫穷,每天必须工作三个时辰以上。同时他还主张建立社会福利机构,收养残疾人,教他们生存技能,兴建市政建筑,新修街道。

人物评价

洪仁玕的好友容闳评价说,洪仁玕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居住时间长,见识多,比太平天国的其他王更了解外界的情况,比洪秀全的见识也更高一筹,他懂得欧洲的各大强国发展起来的原因。

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评价,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讲述的内容非常有见地,各种方法都是参考西方人的行为,他是太平天国中对西方各国情况最了解的人。

太平天国史》的作者罗尔纲评价说,洪仁玕有着青年人的敏锐观察力,中华男儿的爱国热忱,他对各国的政治经济学和世界形势,了然于胸。他能看出中国的危机,对于如何始能振兴中华,将来以何种方案去辅助洪秀全建设太平天国,都进行了深思熟虑的探索。

剑桥中国史》中评价洪仁玕说,他的研究从神学到西方科学和政治经济学,不但使他成为太平天国领袖中文化最高的人,而且是西方文化最早的传播者之一。

人物关系

影视形象

2000年出品的电视剧《太平天国》中,演员王基明饰演洪仁玕。

参考资料

..2023-11-02

..2023-11-02

..2023-11-02

..2023-11-02

..2023-11-02

太平天国.豆瓣电影.2023-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