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乔治·戈登(Charles George Gordon,1833年-1885年1月26日),英国苏格兰人,出生于伦敦东南的伍尔维奇市,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工兵上将。由于在殖民时代异常活跃,被称为中国的戈登和喀土穆的戈登。

戈登出生于一个军人世家,父亲亨利·威廉姆·戈登(Henry William Gordon)是英国皇家炮兵军官,母亲伊利萨贝斯·戈登(Elizabeth Gordon),为伦敦茶商巨头之女。戈登是家中的第三个男丁。16岁时,戈登进入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就读。1852年4月,本·戈登以优异成绩毕业。同年6月,戈登入伍,并被授予英国皇家工兵军团少尉军衔。1855年,克里米亚战争中,戈登被派往乌克兰巴拉克拉瓦参战。由于他在战斗中表现亮眼,法国政府为他颁发一枚名誉勋章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戈登参与指挥劫掠烧毁了中国皇家园林圆明园。之后,戈登因功升迁为少校,并被授予纪念牌。此外,他执行划定了天津英租界的四界,并且初步设计了英租界内的道路、街区、河坝以及地区分段分号转租计划,制定租界详图,奠定了天津英租界后来发展的基础。1863年3月,戈登被任命为“洋枪队”的新统帅。他整顿军纪,建立严格的操练制度,禁止士兵肆意掠夺,并为他们提供固定的军饷。在戈登的带领下,“常胜军”配合李鸿章淮军,对太平军发起了一场又一场的围剿,两年内参加了30余场战斗,攻克城池数十座,使太平天国终成败局。因镇压太平军“有功”,戈登受到清廷厚赏,赐黄马褂和顶戴花翎,并授予提督衔,人称“中国戈登”。此外,英国也晋升他为中校并封他为巴兹勋爵士。

1873年,戈登接受了埃及总督的邀请,前往苏丹处理刚多卡洛的当地事宜。他建立了从索伯特河到乌干达前线的哨站,以及打击奴隶交易活动。1877年,戈登成为苏丹总督。之后几年,戈登处理各种外交内政,如积极改善埃及和埃塞俄比亚的关系;通过外交谈判成功解决达尔富尔一次叛乱等等。很快,他对经年累月繁杂的工作感到筋疲力尽,于是辞职外出游历世界。1882年3月,戈登晋升为少将。1883年12月,因苏丹爆发的马赫迪战争女王陛下政府打算放弃苏丹,于是派戈登前往喀土穆处理并撤离人员。1884年1月,戈登再度被委派为苏丹总督。2月18日,他抵达了喀土穆,开始着手遣返妇孺和伤者回到埃及,约2500名妇女老弱在起义军封锁道路前被撤离。1885年1月26日,喀土穆陷落,戈登被起义军所杀。

戈登在中国和苏丹的成功经历,体现了他具备很好的管理能力,有较为娴熟的战术技巧。戈登的死让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大为震惊,她怒斥首相威廉·格莱斯顿的坐视不救,致使格莱斯顿失去民望而被迫下台,并导致自由党政府垮台,开始保守党的长期执政。此外,这也增强了英国吞并苏丹的决心。1898年,霍雷肖·赫伯特·基钦纳率领的英军击败起义军,后来苏丹被英埃共管,直到1956年独立。另一方面,作为英国殖民军官,戈登在中国和苏丹犯下了诸多罪行,如火烧圆明园、镇压两国起义军等,给两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1833年,查尔斯·乔治·戈登,英国苏格兰人,出生于伦敦东南的伍尔维奇市(Woolwich)的一个军人世家。父亲亨利·威廉姆·戈登(HenryWilliam Gordon)为英国皇家炮兵军官,母亲伊利萨贝斯·戈登(Elizabeth Gordon)为伦敦茶商巨头之女。两人共养育三男四女。戈登是家里的第三个男丁。

戈登小时候身体矮小症而羸弱,因此父母很注重他的身体锻炼。到了5岁之时,本·戈登的身体逐渐强壮起来。7岁时,戈登进入小学学习。16岁时,戈登进入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就读。刚进学院,戈登的成绩平平淡淡,有一次被教官讥讽他终身没有晋升士官的希望。戈登听后大怒,撕裂身上的肩章扔在教官脚下,并下定决心好好学习。此后,戈登日夜耕读,学业大进。1852年4月,戈登以优等生身份毕业。6月,他受命于工兵二等副官,被授予英国皇家工兵军团少尉军衔。一开始他被指派去建造威尔斯米尔福德港的防御工事。1854年,晋升中尉

初入战地

1854年10月,克里米亚战争爆发,英法联军对阵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1855年1月,戈登被派到乌克兰巴拉克拉瓦(Bala klava)参战,奉命负责在英法两军之间开凿一条防炮坑道,以便两军之间通信兵的联络。3月14日开始,戈登率领200个工兵顶着枪林弹雨亲手开凿,花了三天三夜才完成。期间,戈登额头被飞弹划破,受了点轻伤。之后,戈登随军作战。从1856年2月起的四个月时间里,戈登作为工兵副官,参与了破坏塞瓦斯托波尔的兵营、仓库以及造船场等各种战斗中,表现亮眼。为此,法国政府还给戈登颁发了一枚名誉勋章。这枚勋章是拿破仑·波拿巴所创立的最高荣誉勋章,通常不授予外国人,此次授予给戈登实属罕见特例。

1856年5月,戈登奉命离开克里米亚半岛,负责勘测和划定俄罗斯土耳其在比萨拉比亚的边境线;后又游历了俄罗斯的科热夫尼科沃和基日岛,潜心测量,并制作了新地图。1858年4月,因戈登在地图勘探和制作方面的成就,他被派往亚洲亚美尼亚高原。戈登到达该地后,作为边境勘探委员,每日沉醉于职务中。一有空闲时间,他就尝试周游列国。6个月后,戈登作为女王陛下政府的代表,前往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市参加了欧洲边境委员会。同年11月,戈登离开土耳其返回伦敦,担任工兵学校的教官。第二年4月,戈登晋升为上尉。

“中国戈登”

火烧圆明园

1860年7月,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戈登随英国远征军来到中国。当时英法联军已攻陷大沽,进犯北京城。9月26日,英法联军到达北京城外并驻扎下来。10月6日,戈登随大军进攻北京。次日,根据英国公使额尔金和英军统帅格兰特的命令,戈登指挥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夺掠宝器,破毁宫观,凶暴凌虐,无所不至,后又劫掠了避暑苑。凡是庞大不便携带的物品,则统统破坏掉。为了平息众人围着宝物互相争夺而引起的纷争,戈登还设立了分捕委员,挑选出那些没有受损的物品,允许它们随意出售。10月18日,英军纵火焚烧了圆明园。事后戈登在给母亲的信中写道:“我们在那里先是每个人发狂地尽量抢劫,然后才把整个园林烧掉。。。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这个财富即便花费400万镑也很难恢复。”之后,戈登因功升迁为少校,并授予纪念牌。

勘测英租界

1860年12月,英法联军离开北京,南下天津市,准备在那里设立冬季营地。作为英国工兵队技师,戈登带领属下主要从事搭建帐篷、侦察地形和修建碉堡等工作。同月,英国公使布鲁斯照会直隶总督恒福、三口通商大臣完颜崇厚等,提出要划天津城东南海河右岸自紫竹林至下园一带为英租界。其范围东至海河、西至海大道(今大沽路)、南至博哩道(今彰德道)、北至宝士徒道(今营口道),占地面积约为460亩。清政府被迫同意。戈登被任命为工兵队指挥官,留在了天津。他带人勘测和绘制了英租界包括道路、街区和河坝等在内的区域详图,然后把不同区域分段标号,进行拍卖。依照戈登提供的规划方案,英租界当局在租界内,排除了积水,垫高了地基,修建了码头,并修建了大批房屋。此外,到1862年春,戈登多次前往北京,侦察清朝政府和民间的局势。他还曾沿着万里长城旅行,测量当地山川河流的地形,并探查俄罗斯领土西伯利亚地区的通道。

镇压太平军

1850年起,太平天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和湖北等地取得一连串胜利,并与1853年占领了南京。1862年初,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等统兵逼近上海市。为了抵御太平军,清政府、英法两国与江浙巨商、土绅等组织了一支义勇军——“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白齐文负责训练和指挥。

1862年4月28日,戈登率领工兵队离开天津市。5月3日抵达上海,投入攻打青浦区的战斗。在战斗中,戈登颇得上级赏识。同年9月,在慈溪市之战中,华尔重伤身亡。白齐文成为新的指挥官,队伍也更名为“常胜军”。但不久白齐文因劫掠清军饷银而被撤职。江苏巡抚李鸿章只好要求英国公使另派军官来指挥“常胜军”。1863年3月,戈登被正式任命为“常胜军”的新统帅。戈登上任后,对“洋枪队”进行整顿,建立严格的操练制度,禁止士兵肆意掠夺,并为他们提供固定的军饷。“常胜军”以德义为核心,经过严格的训练,士气更加高昂,士兵们都对戈登心服口服。很快“常胜军”就以其勇猛在四方威名远扬。

1863年11月,“常胜军”和清军攻略苏州市,大破之。戈登宽大对待数百名投降的敌军。在城市中,“常胜军”严守纪律,丝毫不敢侵犯和掠夺百姓。在此之前,戈登与李鸿章达成协议,担任清军司令官程将军的顾问。戈登作为洋枪队的指挥官,在战争中遵循西欧的惯例,对于俘虏绝不虐待或杀害,因此敌军大多愿意投降。然而,李鸿章等人私下违背了与戈登的约定,将所有降将斩首,并放纵士兵在街市上肆意掠夺。戈登得知实情后,对李鸿章背信弃义的行为非常痛恨。他直接带着手枪,连续几天搜寻李鸿章,但最终未能找到。原来李鸿章自知理亏,于是躲藏起来避而不见。后在清政府皇上调停下,两人才言归于好。在戈登的带领下,“常胜军”配合李鸿章淮军,对太平军发起了一场又一场的围剿,两年内参加了30余场战斗,攻克城池数十座。1864年5月,太平军在天京(今南京)外围最后一个堡垒常州失陷,太平天国终成败局。

至此,“洋枪队”已完成任务,英政府决定解散“常胜军”,而戈登也将任满回国。因镇压太平军“有功”,戈登受到清廷厚赏,赐黄马褂和顶戴花翎,并授予提督衔,人称“中国戈登”。此外,英国也晋升他为中校并封他为巴兹勋爵士。

在非洲的日子

苏丹总督

戈登回到英国,并负责指挥皇家工兵团在葛文森(Gravesend)在泰晤士河附近的防御要塞。1871年10月,戈登代表英国到多瑙河委员会去维持多瑙河河口的加拉茨(Galatz)的船只航行。1872年,戈登被派去克里米亚半岛检阅当地的英军公墓,当他经过伊斯坦布尔市时,认识了当时的埃及首相努巴尔帕夏。两人商议在奥斯曼帝国驻埃及总督伊斯梅尔帕夏手下工作。1873年,戈登在女王陛下政府的同意下接受了埃及总督的邀请,并在1874年初到达埃及,戈登在那里成为埃及军的上校

1820年代开始,埃及政府往南扩张。在英国探险家塞缪尔·贝克(Samuel Baker)的领导下,埃及政府势力在1870年2月到达尼罗河上游的喀土穆,1871年6月到达刚多卡洛(Gondokoro)。贝克在当地遭遇了极大的困难,所以埃及总督要求戈登去处理当地事务。在开罗待了一小段时间后,戈登经由萨瓦金(Suakin,苏丹海港)和柏柏尔(柏柏尔人,苏丹北部城镇)到了喀土穆,从喀土穆他又继续沿着白尼罗河到了刚多卡洛。1874年,戈登成为苏丹赤道总督。他建立了从索伯特河(Sobat)到乌干达前线的哨站,以及打击奴隶交易活动。戈登开始与埃及和苏丹官员发生冲突。1876年10月,戈登回到伦敦并通知埃及总督他不会回到苏丹。埃及总督写信给他,戈登同意回到埃及,但坚持他必须成为全苏丹的总督。1877年2月,埃及总督同意后,戈登成为全苏丹的总督。

成为全苏丹总督后,戈登开始处理一些更广泛的问题。其中一个是改善埃及和埃塞俄比亚的关系,主要是对博戈斯(Bogos)地区的争议。战争在1875年爆发,埃及军队被击败,于是戈登到博戈斯与阿比西尼亚谈判,他两次谴责约翰尼斯四世皇帝之兄的不义行为,不过并没有得到回复。不久,达尔富尔(Darfur)又爆发起义,叛军相当庞大,而戈登认为外交途径是比较好的解决方法。这次戈登只带了一名翻译员到敌营谈判。这个大胆的行动被认为是成功的,一些叛军加入他,另一些则撤回南方。1878年3月戈登被召到开罗,他被指派为委员会主席。埃及总督谢里夫·伊斯梅尔在1879年辞职,并把位子传给他的儿子。

戈登回到南方,到了埃塞俄比亚南方的哈拉尔(Harrar)旅行考察,选择军事要地筑城,规划尼罗河和湖泊的疏通。他发现当地官僚相当腐败,于是他将当地官员免职。然后他又继续打击达尔富尔的奴隶交易活动。他又试着与阿比西尼亚签订和约,不过没有成功。戈登回到开罗并辞去总督的职务,他对于经年累月繁杂的工作感到筋疲力尽。

四处游历

1880年,戈登在布鲁塞尔拜访了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并被邀请帮忙负责刚果自由邦的事务。同年4月,好望角殖民政府给戈登提供了一个地方军队的指挥职务。5月,即将到印度担任总督的里蓬侯爵要求戈登当他的私人秘书。戈登同意了这个请求,但在他到了印度不久便辞职了。7月,戈登到了中国北京,并再度和时任直隶总督北洋政府大臣的李鸿章会面,李告诉他中国和俄罗斯有战争的危机,于是戈登便用他的影响力来确保中国不再因伊犁河谷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开战。本·戈登回到英国。1881年4月,他又离开到了毛里求斯指挥当地的皇家工兵。1882年3月,戈登晋升为少将。随后他被派到好望角去增援巴苏托兰(Basutoland,今莱索托)。数月后,他回到英国。不久后,戈登又前往巴勒斯坦,并在那里待了一年研究圣经。比利时国王再次邀请他管理刚果自由邦的事务,他接受了并且回到伦敦准备。但在他到达英国不久,女王陛下政府要求他立刻去苏丹,由马赫迪·穆罕默德(Mahommed Ahmed)领导的马赫迪战争爆发。

重返苏丹

苏丹的古埃及军队无法抵挡这场暴动,而埃及政府则正镇压另一场暴动。1882年9月后,苏丹局势到了濒临毁灭的境地。1883年12月,英国政府命令埃及放弃苏丹,但数千名埃及士兵、平民和他们的家眷仍然困在苏丹。英国政府于是要求戈登前往喀土穆处理并撤离人员。

1884年1月,戈登到达开罗。在开罗,他再度被委派为苏丹总督。2月18日,他抵达了喀土穆。戈登开始着手遣返妇孺和伤者回到埃及,约2500名妇女老弱在救主军封锁道路前被撤离。戈登希望有影响力的地方领导人佐贝尔(Zobeir)能接管苏丹,不过女王陛下政府拒绝了,因为佐贝尔曾经是奴隶。

叛军在喀土穆和苏丹东部附近不断进攻,而萨瓦金埃及军队则不断的被击败。一支由葛雷汉(Gerald Graham)将军的英国部队曾被遣到萨瓦金,并迫使叛军撤离当地。戈登曾强烈主张从萨瓦金到柏柏尔的道路应重新开放,不过这要求被伦敦政府所回绝。4月,葛雷汉将军和他的军队撤离。5月,柏柏尔的守军投降,喀土穆被完全隔离。

1884年3月18日,喀土穆的攻城战开始。虽然英国政府决定放弃苏丹,但民间仍有许多人呼吁派兵拯救戈登。8月,女王陛下政府才决定拯救戈登,但直到11月英国救援队才准备开始行动。

戈登之死

1884年12月底,加尼特·沃尔斯利的部队到达了科尔蒂(Korti)。1885年1月20日,他们到达梅特马(Metemma),在那里他们发现了戈登四个月前派来的巡逻舰,准备用来把他们运往尼罗河上游。24日,两艘汽船出发前往喀土穆,但当他们在28日抵达时,发现喀土穆已经沦陷,而戈登已战死两天了。

戈登的死让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大为震惊,她怒斥首相威廉·格莱斯顿的坐视不救,致使格莱斯顿失去民望而被迫下台,并导致自由党政府垮台,开始保守党的长期执政。另一方面,增加了英国吞并苏丹的决心。1898年,霍雷肖·赫伯特·基钦纳率领的英军击败救主军,苏丹从此成为埃及的一省,直到1956年独立。

主要成就

戈登在首次参加克里米亚战争时,在破坏塞瓦斯托波尔的兵营、仓库以及造船场等各种战斗中,表现亮眼。为此,他获得了法国政府颁发的一枚名誉勋章。这枚勋章是拿破仑·波拿巴所创立的最高荣誉勋章,通常不授予外国人,此次授予给戈登实属罕见特例。此外,戈登还负责勘测和划定俄罗斯土耳其在比萨拉比亚的边境线,并作为女王陛下政府代表参加了欧洲边境委员会。战后,戈登晋升为上尉。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戈登随英军来到中国。他负责指挥英法联军劫掠和烧毁了世界著名皇家园林圆明园。之后,戈登因功升迁为少校,并授予纪念牌。此外,他执行划定了天津英租界的四界,并且初步设计了英租界内的道路、街区、河坝以及地区分段分号转租计划,制定租界详图,奠定了天津英租界后来发展的基础。

1863年3月,戈登成为“洋枪队”的指挥官。他整顿军纪,建立严格的操练制度,禁止士兵肆意掠夺,并为他们提供固定的军饷。在戈登的带领下,“常胜军”配合李鸿章淮军,对太平军发起了一场又一场的围剿,两年内参加了30余场战斗,攻克城池数十座,使太平天国终成败局。因镇压太平军“有功”,戈登受到清廷厚赏,赐黄马褂和顶戴花翎,并授予提督衔,人称“中国戈登”。此外,英国也晋升他为中校并封他为巴兹勋爵士。

1874年,戈登接受埃及总督伊斯梅尔帕夏的邀请,负责处理苏丹刚多卡洛的当地事宜。他建立了从索伯特河(Sobat)到乌干达前线的哨站,以及打击奴隶交易活动。戈登在那里成为埃及军的上校。2年后,戈登成为全苏丹的总督。戈登积极改善埃及和埃塞俄比亚的关系;和平解决了一次在达尔富尔爆发的起义;持续打击达尔富尔的奴隶交易活动等。马赫迪战争爆发之后,戈登还返回苏丹喀土穆,负责遣返妇孺和伤者回到埃及。

人物关系

人物评价

“"他的礼貌和风度比所有我接触到的外国人都更加优秀,他的外表没有像大部分外国人一样表现出让我厌恶的自以为是,而且由于具有极佳的军事素养,他非常坦率,工作很有效率!。。。他是一位优秀的军人!”——时任江苏省巡抚李鸿章

“曾经镇压过中国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和苏丹民族革命运动的帝国主义者戈登,最终受到了苏丹人民的惩罚。”——1964年1月周恩来总理访问苏丹评

“工兵副官戈登,于战场之勇气及敏捷,殊为长官所注目。其侦察敌状,尤具机智,同僚中无比肩者。我法军曩在奚卫斯托贺陆城前之炮垒,欲知俄罗斯如何之队形,因戈登之探知,乃得尽其底蕴。其功尤巨。”——法国著名士兵慈野陆礼氏评

“戈登于塞瓦斯托波尔之役,既为世人啧啧所称赏,为文武兼备之军人。”——时任英军司令斯塔夫利评

自是以降,世人称之为“中国戈登”,名声著于天下。——《戈登将军传》评

(戈登是)英国侵华军官。——《中华辞海 第3册》评

逸闻趣事

与南丁格尔的谈话

1880年,戈登回到英国后,曾去拜访弗洛伦斯·南丁格尔,他对南丁格尔提到:“我们前线军人对国家的奉献,还不及你们护士所做的1/20。但是世人却不给护士该得的称赞。”戈登去喀土穆前,曾写下自己的生平给南丁格尔。1885年,在戈登阵亡的消息传到南丁格尔耳中后,南丁格尔根据戈登的自传,整理出版了纪念册。

旅途遇险

从1860年12月到1862年春,戈登多次前往北京,侦察清朝政府和民间的局势。他还曾沿着万里长城旅行,测量当地山川河流的地形,并探查俄罗斯领土西伯利亚地区的通道。在旅途中,戈登屡次遭遇危险,但都幸免于难。一日,戈登等人投宿路边的一家廉价旅馆。到了第二天早上,店主向他索取高额的费用。戈登一边提出质问,一边雇佣了一辆车,并装上行李。3个小时后,等一切就绪,戈登拒绝了店主的无理要求,只支付了自认为合理的费用。店主恼羞成怒,将钱扔在地上,并厉声呼喊。突然,几十个暴徒从四面八方聚集过来,挡住去路,大声喊道:“一起去见长官!”戈登等人假装顺从,走到半路,突然调转马头夺路而逃。暴徒们手持凶器,追赶了他们好几里路,最终因体力不支而停下。

后世纪念

戈登的半身雕像和日记

维多利亚女王将戈登将军的半身雕像摆放在温莎古堡的走廊中;戈登将军的日记装在特制的盒子里,然后安放在维多利亚女王私人房间附近的过道中。维多利亚女王经常会将这本日记当作最有价值的一件宝贝,展示给客人们。

戈登堂

1890年5月,天津英租界当局为纪念戈登在开辟天津英租界过程中的“贡献”,把在维多利亚公园兴建的英租界市政厅大楼命名为“戈登堂”。在该楼落成典礼上,北洋政府大臣兼直隶总督李鸿章到会并致贺词。大厅里悬挂的十分抢眼的巨幅戈登相片也是李鸿章出资请人制作后赠送给英工部局的。1897年,天津英租界第一次扩充后,将新筑的一条马路命名为戈登道(今湖北路)。1900年,上海公共租界也将西区新筑的一条重要道路命名为江宁路(Gordon Road,今江宁路)。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戈登堂被日军占领。抗战胜利后,中国国民党天津市人民政府即设于此。1949年天津解放后,戈登堂成为天津市人民政府的办公楼。1976年该楼在唐山地震中受损后被拆除,在原址上建成了天津市政府大楼。2010年,天津市政府搬走,原政府大楼被夷平后建成天津丽思卡尔顿酒店。2013年,该酒店正式营业。

史料记载

清史稿》: 戈登,英国人。同治二年,李鸿章檄领洋枪队二千攻常州、福山营。别遣吕宋兵乘小舟薄贼垒,支木桥,伏死士城墙下。日中,港东西贼营皆破,缘墙入,痛歼之,遂夺福山石城。围解,权授江苏总兵。进攻太仓,毁南门贼卡,戈登轰溃二石垒,官军继进,克之。规取昆山市,与总兵程学启度地势,以环昆多水,惟西南通市进义,策先断其归路。遂与驾轮舶以偏师绕而西,贼不虞其至也,即时败奔,夺其四垒。谭绍光构悍贼来争,与诸军大破之,薄昆城,偕李恒嵩夹击,贼酋伪朝将先期逸去。逾月,学启攻东城,戈登自果浦河奄至,扼守西路,分道疾攻。贼夺西门走,阻水,歼焉。遂留驻昆城,策应各路。移师攻花泾港,知贼必不诫,率众击北门,毁城外贼垒。次日,贼降,收吴江区震泽镇而还。

以事鸿章於上海市。先是白齐文闭松城索饷,既撤,潜通贼,领二百人入苏州市。戈登知之,亟返昆山市为备。旋攻苏城,率军三千,与学启俱力争要害,稍剪城外贼垒。伪忠王李秀成闻警赴援,屡败;而绍光所部每战犹致死,自伪纳王郜云官以下,皆萌贰志,诣营乞降。乃与学启乘单舸会云官等於洋澄湖,令斩秀成、绍光以献,学启与誓,戈登证之。未几,秀成遁,云官杀绍光,开齐门迎降,赏头等功牌、银币,并犒其军。助攻宜兴市溧阳市,并击退杨舍贼。进规常州,轰破南门,合诸军掘壕筑墙以败之。叙功,赏黄马褂、花,赐提督品级章服。

初,戈登与学启为昆弟交,每战必偕。及诛降酋,颇不直其所为,捧云官首而哭,誓不与见。嗣闻学启卒,悲不自胜,乞其战时大旗二,携归国为遗念。戈登归后,埃及乱,督师讨之,遇害。朝廷遣使往吊焉。戈登尝言:“中国人民耐劳易使,果能教练,可转弱为强。”又曰:“中国海军利於守,船炮之制,大不如小。”当时称其将略云。

相关作品

参考资料

嗯?天津的一条道到底有几个名儿?The form....澎湃新闻.2025-03-22

建筑导读|江宁路上的豪华剧院——美琪大戏院.上海市历史建筑保护事务中心.2025-03-22

婚车直入“城堡”宴会厅.新京报网.2025-03-24

神秘人买下天津丽思卡尔顿.腾讯新闻.2025-03-23

喀土穆 Khartoum (1966).豆瓣电影.2025-03-22

'General Gordon's Last Stand' by George W Joy.英国利兹政府网.2025-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