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鄢陵县

鄢陵县

陵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许昌市的一个县,位于河南省中东部,位于北纬33°46'~34°14',东经114°02'~114°19'之间,南北长57.5千米,东西宽20.87千米,国土面积869.7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末,鄢陵县常住人口54.7万人。截至2022年10月31日,鄢陵县辖12个镇,县人民政府驻鄢陵县人民路916号。

鄢陵县属黄河泛滥和双泊河冲积而成的冲积平原,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周初,为郧国北魏,置鄢陵县,属司州川郡。1912年3月,鄢陵直属河南省。1986年,鄢陵县改属许昌市

鄢陵县北距郑欧国际铁路货运班列始发站、郑州新郑国际机场50千米,西距新郑机场异地航空枢纽港、京广铁路G420千米。鄢陵县境内有311国道和许(昌)郸(城)铁路贯穿东西。2021年,鄢陵县生产总值394.7亿元,比上年增长5.2%。三次产业结构为10.7:40.1:49.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2120元。 2021年12月22日,鄢陵县被认定为全国第六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地名由来

武王伐纣灭殷后,封陆终第四子陆求言于,同时另封十邑,鄢(即古鄙国)为其一。姬宜臼元年(公元前770年),郑武公灭鄢,废为邑,因城筑于一南北向土陵上,改名鄢陵邑。古代“安”“鄢”同音,故又名“安陵氏”。

历史沿革

隋朝以前

周初,为郧国

春秋时期,属于郑地。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郑武公灭鄢,撤销鄢国,改称鄢陵。战国时期,鄢陵属韩同时又属魏。姬喜元年(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鄢陵并入韩。显王四年(公元前365年),魏惠王从山西安邑迁都大梁(今开封市),魏强韩弱,鄢陵遂属于魏。慎王三年(公元前318年),魏襄王封其弟为安(通“鄢”)陵君,鄢陵仍属魏。

秦朝时,鄢陵属颍川郡。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始置鄢陵县(治所今城北古城村),属豫州颍川郡;刘彻时,鄢陵改属陈留郡新朝王莽进行改制后,撤销鄢陵县,将鄢陵改为左亭,属豫州颍川郡许县。

东汉时期(25年—220年),属河南省刺史颍川郡。

三国时期(220年—280年),魏属颍川郡。

晋朝,属豫州颍川郡。东晋十六国时期,鄢陵境属于豫州颍川郡,但未设鄢陵县。

南北朝时期,宋无无鄢陵县建置,境域属豫州颍知府管辖。

隋至清朝

隋开皇七年(587年),复置鄢陵县(治所今安陵镇),属许昌市。隋开皇十六年(596年),鄢陵县改属消州。隋大业二年(606年),鄢陵县复属颍川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鄢陵复属消州。唐贞观元年(627年),鄢陵改属河南道许州,为上县。

五代十国后梁是,鄢陵属东京汴梁。自此至清朝,鄢陵一直隶属开封府

民国时期

1912年3月,鄢陵直属河南省

1916年,鄢陵改属豫东道。

1924年,复属河南省。

1932年,属第五行政督察区(治所许昌)。

1949年3月,划属许昌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鄢陵县属许昌专员公署。

1970年,鄢陵县改属许昌市地区。

1986年,鄢陵县改属许昌市。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10月31日,鄢陵县辖12个镇,县人民政府驻鄢陵县人民路916号。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鄢陵县位于河南省中东部,位于北纬33°46'~34°14',东经114°02'~114°19'之间,东邻扶沟县,南接西华县,北毗尉氏县,西南与临颍县相连,西北与长葛市接壤。南北长57.5千米,东西宽20.87千米,国土面积869.7平方千米,城市规划控制区面积358.72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30.06平方千米)。

地质

鄢陵县地处华北地台,华熊上元坳褶断带,嵩山—通许台拱,嵩箕穹褶断束。下元古界嵩山群五指岭组(PTIW)。岩性分三段。下部为灰白、浅黄褐色绢云石英片岩石英岩互层、夹白云岩;中部为银白、浅灰绿色千板状石英绢云母片岩夹薄层石英岩和白云岩;上部为杂色铁质绢云母片岩、绢云石英片夹石英岩、白云岩和铁矿层。厚度740米—1550米,分布于鄢陵县城以北附近地区。

地形地貌

鄢陵县属黄河泛滥和双泊河冲积而成的冲积平原。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缓慢倾斜。地面坡度1/30000 —1/80000,海拔50米~65米(个别岗陵74米),相对高度15米。

气候

鄢陵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晴朗清爽,冬季寒冷干燥。多年平均气温14.4℃,1月平均气温0.4℃;7月平均气温27.0℃。平均气温年较差26.8℃,最大日较差25.9℃ (1981年5月17日)。无霜期年平均214天,最长达242天,最短为188天。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312.8小时。年平均降水量741.2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83天。极端年最大雨量1109.5毫米(1984年),极端年最少雨量为455.8毫米(1986年)。降雨集中在每年6~8月,7月最多。:1832

水文

鄢陵县境内河道属淮河颍河水系,主要河流有清潩河双洎河康沟河、汶河大浪沟清流河老潩水、二道河、新沟河、贾鲁河等共9条。:1832

清流河系颍河左岸一支流,发源于鄢陵县域屯沟西,系老澳水下游段。流经屯沟、关庄、周桥至西华县李湾入颍河,境内长13.1千米,堤坝长26千米。

双河发源于新密市翟沟,流经新密市、新郑市长葛市尉氏县,在鄢陵县范家村西入境,流经李家、古城、彭店、孙村、朱家至扶沟县大李庄入贾鲁河,全长179千米,流域面积1693平方千米,境内长14.8千米,流域面积21平方千米。

自然资源

截至2019年12月31日,鄢陵县有耕地43380.42公顷;园地276.67公顷;林地25048.32公顷;草地28.36公顷;湿地3.25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3488.08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159.00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263.54公顷。

鄢陵县自然植被以盐生和沙生植物为主,草甸植被次之。境内分布有大面积木本与草本植物间作的植被,绝大多数为落叶阔叶林树种。

鄢陵县境内动物区系为干早平原类型。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属古北界华北区和东洋界华中区的过渡地带,南北方动物种类均有分布。境内动物有脊椎、节肢、软体、环节、线形、扁形、腔肠、原生等种类。脊椎动物又有哺乳、鸟、爬行、鱼等类别,节肢动物有昆虫、甲壳、蛛形、多足等类别。

矿藏资源

鄢陵县境内矿产资源有煤、铝矾土、耐火黏土、石灰岩,还有石油、盐、碱等。

自然灾害

鄢陵县主要自然灾害有大风、洪涝、旱灾等。1995年11月,大风持续4个小时,平均风速为14.7米/秒,柏梁镇276座塑料蔬菜大棚被大风撕成碎片,损失35.9万元。洪涝灾害年均发生2次,主要发生在5月—10月。最严重的一次洪涝灾害发生在2011年2月23日,全县12个乡镇均不同程度受灾,尤以小麦受灾严重。旱灾较为严重的发生在1986年,5月始干旱少雨。:1832

生态环境

2021年,鄢陵县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51天,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68.8%,可吸入颗粒物PM10控制为80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PM2.5浓度控制为48微克/立方米。全年平均气温15.7℃。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1年末,鄢陵县常住人口54.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5.2万人,乡村常住人口29.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6.07%,比2020年末提高1.16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0.4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31‰;死亡人口0.4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31‰;自然增长率为0‰。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鄢陵县常住人口为547411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减少4200人。全县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75182人,占50.27%;女性人口为272229人,占49.73%。

民族构成

截至2020年末,鄢陵县境内除汉族外,有31个少数民族。

经济

综述

2021年,鄢陵县生产总值394.7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158.3亿元,增长2.2%;第三产业增加值194.4亿元,增长7.4%。三次产业结构为10.7:40.1:49.2,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0.23个百分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2120元。 

鄢陵县形成了装备制造、纺织及卫生材料等主导产业集群,是优质小麦、蔬菜、辣椒、林果四大优质农产品的种植基地,形成仙芝面业、亿鑫实创、永泓农业等8个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出仙芝、金丝黄菊、鄢玉等鄢农品牌。

第一产业

鄢陵县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红薯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烟叶、油料作物、蔬菜、瓜果等。鄢陵县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河南省畜牧强县”“现代畜牧业发展重点县”。:1832

鄢陵县境内有紫来牧业猪场、万鑫牧业猪场、万盛牧业猪场、谷丰农牧专业合作社、旺龙养殖场、隆发畜牧有限公司6个生猪标准化建设项目场。

2021年,鄢陵县粮食种植面积77002.8公顷。油料种植面积2494.14公顷。蔬菜种植面积6248.6公顷。全年粮食产量53.63万吨,比上年下降5.4%。全年油料产量9134.9吨,比上年减少75.7吨,下降0.8%。蔬菜产量13.38万吨,减少3.46万吨,下降20.5%。

2021年,鄢陵县共有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场108个,年存栏5000只以上的蛋鸡养殖场67个,年出栏10000只以上的肉鸡养殖场19个,年出栏500只以上的羊养殖场22个,年出栏10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场6个。

第二产业

鄢陵县已形成以纺织、食品、建材、机电、化工、有色金属加工业为主,食品、箱包皮具、装备制造业为辅的产业发展格局。:1832

2022年,鄢陵县新增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许昌正德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河南汉歌硅橡胶制品有限公司、鄢陵中州水务有限公司、鄢陵县梅园实业有限公司。

2021年,鄢陵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1%。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增长6.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31.5%;私营企业增长6.9%。产品销售率100.2%。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0.0%,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59.4%。建筑业总产值30.69亿元,比上年增长17%。建筑企业新签合同额37.46亿元,增长24.7%。

第三产业

2021年,鄢陵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6%。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7亿元,比上年增长9.9%。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77.2亿元,同比增长7.7%;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68.3亿元,同比增长14.2%。

交通

综述

鄢陵县北距郑欧国际铁路货运班列始发站、郑州新郑国际机场50千米,西距机场异地航空枢纽港、京广铁路G420千米。

公路

鄢陵县境内有311国道和许(昌)郸(城)铁路贯穿东西;许尉高速、省道237、325、219从境内穿过。兰南高速公路永登高速公路、安罗高速均设有出站口。230国道和321、319、223、222省道贯穿全境,农村公路通达率100%。

铁路

鄢陵县境内有郑合高速铁路三洋铁路经过。其中:三洋铁路长约26千米,在鄢陵城区西南部、大马镇境内设鄢陵站。郑合高铁长约24千米,在鄢陵城区西南部、大马镇境内设鄢陵南站。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1年末,鄢陵县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665人,在校生3416人,毕业生899人。高级中学6所,在校生10959人,毕业生2429人,专任教师831人,参加高考3735人。初中中学23所,在校生27860人,毕业生9238人,专任老师1683人。小学 138所,在校生60386人,毕业生9323人,专任教师3784人。幼儿园196所,幼儿园在园幼儿25341人。鄢陵县主要学校有鄢陵县第一高级中学、鄢陵县实验小学、鄢陵县人民路小学、鄢陵县海棠路小学。

文体事业

截至2021年末,鄢陵县共有公有制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有线电视实际用户2.2万户。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2021年11月,鄢陵县人民文化馆入选第五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拟命名一二三级文化馆名单。鄢陵县图书馆被定为一级图书馆。

鄢陵县全民健身中心位于人民路中段,总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其中室内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室外活动广场4000平方米,是一座集体育竞技、体能训练、休闲游乐于一体的开放的综合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

医疗卫生

截至2021年末,鄢陵县共有卫生机构730个,其中医院25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个,卫生院12个,村卫生院530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卫生机构床位2791张,其中医院2385张,卫生院406张。卫生技术人员318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054人,注册护士1457人。按机构分,医院卫生技术人员2521人,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529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卫生技术人员24人,妇幼保健院卫生技术人员141人。

社会保障

截至2021年末,鄢陵县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400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1696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545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1.33%,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366人。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3.6万人。其中:参保职工2.9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0.7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5万人,其中:参保职工2.6万人,参保退休人员0.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2.1万人。参加工伤保险2.97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7万人。全县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2466.4万元,共保障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人员7.4万人;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2327.4万元,共保障农村低保人员10.2万人。

文化

鄢陵县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4种宗教,依法批准的宗教活动场所:基督教(54处)、伊斯兰教(5坊)、佛教(12处)、道教(9处)。

截至2022年12月,鄢陵县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

鄢陵塔

乾明寺塔位于鄢陵县城西北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邻汶河,南靠乾明寺大道。始建于隋仁寿四年(604年),宋代重建,明代修缮。原在乾明寺内,现寺废塔存。乾明寺塔为六角十三层楼阁式砖塔,高38米,由基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

许由寨遗址

许由寨遗址,位于鄢陵县陈化店镇许由村,南、北长约80米,东、西宽约70米,文化层厚3至5米。2013年,许由寨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兴国寺塔

兴国寺塔位于鄢陵县城南5千米马栏镇,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坐北向南,西临洼地,东临新建兴国寺西墙,南临大路,北为民房。1963年、1989年、2002年,河南省文物局三次拨款进行了维修。

截至2021年9月,鄢陵县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代表性项目10大类71项、各级代表性传承人52人,其中省级项目5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3人;市级项目3项,市级代表性传承人9人。其中鄢陵县省级非遗项目有筹音乐、鄢陵陈化店镇茶饮习俗、篯铿传说、古桩蜡梅制作技艺等。

鄢陵县境内土特产品主要有鄢陵蜡梅、王敬庄菊花、半百岗柑橘中国樱桃、望田菠菜等。:1835-1836

柏梁镇姚家村栽培蜡梅始于唐代,北宋广为栽植,明代远销至京城及各大城市,明清逐渐园林化。因花形半闭半开,多呈倒挂钟状,又称吊金钟蜡梅或磬口梅。1985年,被定为鄢陵县县花。1990年,中国花卉协会在鄙陵建立中国蜡梅研究中心。1989年起,在中国“二梅”评展中鄢陵古桩蜡梅盆景共获16项大奖,其中金奖8项。:1835-1836

王敬庄菊花有600余品种,以豆绿墨菊醉西施、黄白狮子、金龙探爪品种为最佳。花期半月余,特点是喜阴耐霜,棵低叶茂花朵大,花色绚丽味道香。92%农户擅长栽培菊花。每年在王敬庄举办一次菊花“花王赛”。:1835-1836

半百岗柑橘明、清就已闻名。全村年产10万余株。有佛手、佛梨、盘橘等60多个品种,以平头、绛桃、蜜罗金钱橘最优。特点是苗细根密易活,长势旺盛,果佳且多。:1835-1836

樱桃明代已广泛种植。1914年,曾参加旧金山万国商品博览会。1999年,成为昆明世界花卉园艺博览会上参赛果树唯一获奖产品。:1835-1836

望田菠菜自宋代起便为贡品。其特点是棵大肥嫩、叶厚、茎长,下锅不汤、炖菜混汁,口感无丝状感,无涩味。已注册“望田菠菜”商标。:1835-1836

景区

综述

截至2021年末,鄢陵县共有A级旅游景区7处,其中4A级以上旅游景区6处。

主要景点

2012年8月,建业地产在鄢陵建设了第一个现代农业综合体项目——建业绿色基地,项目占地5000亩,建设有高端设施农业研发与生产、优质苗木储备与生产、绿色农产品示范种植与供给、休闲观光农业(建业大食堂、美丽乡村)等板块,形成国际领先、中国国内一流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打造集“研发、生产、示范、体验”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体。2018年9月,建业绿色基地被评为国家级AAAA景区。

中原花木博览园位于许昌市东20千米,中原地区花木之乡、中国蜡梅文化之乡——鄢陵县境内。始建于2002年,占地面积1500亩,建成有怡园、鄢国文化广场、莲花湾、百年紫薇园、蜡梅文化园、东湖山水景观、西湖园林景观、曹魏文化园等景点。2003年,被国家林业局批准建立“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05年,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9年,被确定为“河南省服务业特色园区”。

鹤鸣湖风景区规划面积10050亩,水域面积3000亩,总库容1000万立方米。南岸建有“梅、兰、竹、菊、桂岛”五个半岛。鹤鸣湖主要建设有水秀剧场、鹤鸣湖广场、长寿山公园、鄢陵国际健康峰会中心、生态停车场及配套基础设施,是集亲水赏花、休闲观光、文化娱乐、健康养生于一体的天然氧吧。

五彩大地观光休闲旅游区位于鄢陵花木产业集聚区西北部,万亩花卉核心区,西临长葛市,总建设面积为1921.58亩,2016年9月28日,开园迎宾。2017年12月,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景区分为七大板块:花海花田区、游客服务功能配套区、室内花卉展示销售区、四季生态采摘区、嘉年华游乐区、房车露营区、特色餐饮区。

唐韵樱花园位于花木产业集聚区花溪大道北段路西,占地面积500余亩,2017年3月19日对外开放,与五彩大地、花溪温泉度假区、金雨玫瑰相邻、形成了一个完善的旅游产业链。2018年2月,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整个园区主要划分三级道路,分别为一级主景观道路、二级休闲环路、三级特色汀步。

友好城市

2018年,鄢陵县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五家渠市缔结为友好城市。

著名人物

马殷(852~930年),字霸图,唐许州鄢陵人。五代十国时期楚国的建立者,907~930年在位。李存勖后梁后,马殷遣其子修贡京师,并交出梁印。其后又采纳部将高郁的建议,上贡唐朝。后唐天成二年(927年),明宗封马殷为李宽,建都长沙市长兴元年(930年),去世,谥号武穆。:1836

城市荣誉

2020年3月,鄢陵县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四部门遴选为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第一批)。

2020年7月29日,鄢陵县被全国爱卫会命名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县城。

2020年11月,鄢陵县入选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12月22日,鄢陵县被认定为全国第六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参考资料

鄢陵概况.鄢陵县人民政府.2022-12-30

鄢陵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2-12-30

2021年鄢陵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许昌市人民政府.2022-12-30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鄢陵县人民政府.2022-12-30

鄢陵县年鉴.鄢陵县人民政府.2022-12-30

2022年统计用区划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22-12-30

鄢陵县区划沿革.鄢陵县人民政府.2022-12-30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全国第六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名单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2-12-30

鄢陵县.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2022-12-30

鄢陵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许昌市人民政府.2022-12-30

鄢陵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鄢陵县人民政府.2022-12-30

鄢陵县积极调整畜禽生产结构.中国许昌.2023-01-31

关于鄢陵县畜牧业经济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中国许昌.2023-01-31

2022年鄢陵县新增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鄢陵县人民政府门户网.2023-01-31

河南许昌市鄢陵县交通概况.中国小康网县域.2022-12-30

鄢陵县部分学校介绍.许昌市人民政府.2023-01-10

河南153个文化馆入选!第五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拟命名名单公示.正观新闻.2022-12-30

我市三家图书馆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一级图书馆.许昌市人民政府.2022-12-30

打赢“四场仗” 建花都新地标——鄢陵县全民健身中心项目建设侧记.中国许昌.2023-01-31

鄢陵县医疗卫生机构24小时发热门诊(诊室)就诊热线电话.许昌市人民政府.2023-01-10

国家文物局综合行政管理平台.国家文物局.2022-12-30

乾明寺塔.河南省文物局.2023-01-09

许由寨:一座远古时期的城堡.许昌市人民政府.2023-01-09

兴国寺塔.河南省文物局.2023-01-09

鄢陵县非遗“大家庭”再添“新成员”.河南大象网.2022-12-30

共推文化传承 · 共享发展成果——鄢陵县4个非遗项目参加许昌市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非遗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鄢陵县人民政府.2022-12-30

古桩蜡梅制作技艺:让蜡梅盆景“长”出神韵.许昌网.2022-12-30

许昌市鄢陵县继往开来 以“文”兴业著新篇.许昌文明网.2022-12-30

河南省A级旅游景区名录.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2022-12-30

建业绿色基地.中国搜索河南.2022-12-30

鄢陵全域旅游结硕果,建业绿色基地荣膺“国家4A级景区”!.鄢陵县人民政府.2022-12-30

中原花木博览园.鄢陵县人民政府.2022-12-30

鹤鸣湖风景区.鄢陵县人民政府.2022-12-30

五彩大地观光休闲旅游区.鄢陵县人民政府.2022-12-30

唐韵樱花园.鄢陵县人民政府.2022-12-30

市工商联组织民营企业参加五家渠市招商引资推介会 . 许昌日报数字报.2022-12-30

鄢陵县遴选为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第一批).鄢陵县人民政府.2022-12-30

全国爱卫会关于命名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的决定.卫健委网站.2022-12-30

水利部关于公布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的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22-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