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烈王(?-前369年,又称周夷烈王),姓姬,名喜,是姬骄之子。他在前376年至前369年在位,共7年。周烈王在位期间,秦国强盛,开启了秦国迁都栎阳(今陕西省临潼市)的序幕。周烈王五年(前371年),秦献公攻占韩国六座城市;周烈王六年(前370年),齐威王朝见周天子,声名盛极一时。公元前369年,周烈王病逝,谥号为烈王。
人物生平
周安王在位长达二十六年,驾崩后,其子姬喜继承大统,即周夷烈王。烈王二年,太史儋在面见秦献公时,预言道:“昔者周与秦合而别,别五百岁复合,合十七岁而霸王出焉。”此言暗指周秦两国虽曾分离,但五百年后终将再度紧密相连,且在此后的十七年内,将有霸主崛起,一统天下。
同年,齐威王不顾当时周代已日渐衰微,诸侯纷纷疏离之态,亲自朝拜周烈王。此举在诸侯间引起了轰动,皆赞齐威王之贤德,认为他能在乱世之中,不忘君臣之礼,实属难能可贵。然而,好景不长,公元前369年,周夷烈王姬喜病逝。姬喜死后,被追谥为“烈王”。
基本介绍
周烈王姬喜统治的时代,恰逢秦献公政权步入其辉煌的后期。秦献公当政时废除了长期沿袭的野蛮殉葬制度,也为国家赢得了更多的民心与尊重。
为了进一步推动国家的发展,秦献公决定将首都自雍城遗址(今陕西凤翔)东迁至栎阳(今临潼区),使得秦国能够更便捷地吸收先进的文化与技术,同时也有效削弱了旧贵族势力的影响,为中央集权的加强扫清了障碍。
在内政方面,秦献公实施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 他还清理户籍,整顿军队,同时,他还重视经济发展,这些努力为后来秦孝公时期商鞅变法的顺利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
公元前371年,秦献公亲率大军出征,成功攻占了韩国的六座城池,这一胜利标志着秦国向东扩张战略的初步实现。
轶事典故
齐威王朝拜周烈王。当时周代已经十分衰弱,诸国都不来朝拜,唯独齐威王来朝拜,因此天下都称齐威王贤德。齐威王召见即墨区大夫,告诉他,自从你为官以来,诽谤你的话天天都有,然而我派人去巡查发现,人民富足,地方生活安定。这就是你不侍奉我的左右近侍,求他们帮你说好话的原因吧。然后齐威王赏了即墨大夫。后来又召见东阿县大夫,告诉说赞誉你的话天天都有,然而我派人去巡查发现田野不辟,人民陷于贫穷饥饿中。过去其他国家侵占我友国领土时你也不帮忙,这就是你侍奉我左右近侍,所以他们才帮你说好话的原因吧。就在当天齐威王将赞誉东阿大夫的近侍们进行了处死。于是群臣再也不敢巧言欺诈,凡事务必说明事情,齐国因而成为了天下强国。
史籍记载
《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
参考资料
史记·十二本纪·周本纪 .古诗文网.2024-08-05
《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国学网.2013-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