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伍子胥

伍子胥

伍子胥(?-公元前484年),芈姓,伍氏,名员,又名贠,字子胥,楚国(今属湖北监利)人,封地为申(因此也称申胥),春秋末期吴国军事家、政治家。伍子胥是古代水战兵法的开创者,在中国兵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代表作品有《盖庐》《水战兵法》等。他主持开挖了世界上第一条人工运河——胥江,既避免了孙吴的水患,又便利了当地的漕运和灌溉,为苏州市的水利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对当地百姓的生计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因父亲、兄长为楚平王所杀,伍子胥辗转流亡至吴国,辅佐阖闾(阖闾)取得王位,并推荐勇士专诸。之后帮助阖闾谋划伐楚计划,使得楚国军队元气大伤。后又建议带领唐、蔡两国发动对楚战争。在阖闾死于李之战后,伍员劝谏夫差攻灭越国以安定后方,与意图北进中原争霸的夫差产生激烈矛盾。公元前484年,伍子胥被夫差赐剑令其自尽,死后其尸体被装入鸱夷(盛酒的革囊)投入钱塘江

伍员的经历不仅见诸《左传》《史记》等史书,更广泛流传于民间,成为江浙地区民俗、信仰的一部分。伍员自古以来就被江浙百姓奉为“潮神”。

生平

父兄受戮

伍员出身于楚国贵族伍氏。他的曾祖父伍参帮助楚庄王赢得邲之战。他的祖父伍举以鸟喻人,劝谏楚庄王,留下“一鸣惊人”的典故。楚平王时期,他的父亲伍奢为太傅(太子师),他的哥哥伍尚六合区(今江苏南京六合)大夫。

公元前522年(鲁昭公二十年),楚国少傅(太子少师)费无极太子建(熊建)不忠,而极力讨好楚平王。他曾前往秦国为太子建迎亲,但看到秦国女子的美貌后,建议楚平王霸占自己的儿媳、为太子建另娶别国女子。事成后,费无极离开了太子建,但害怕太子建即位后报复自己,于是向楚平王毁谤太子建,称其因秦国女子一事怨恨父王、勾结敌国准备造反。

楚平王盘问太傅伍奢。伍奢怒斥费无极的离间行径,被楚平王囚禁。费无极、楚平王认为伍奢的两个儿子伍尚、伍员有才能,是楚国的祸患,因而以伍奢为人质,派人召来两兄弟。伍尚为尽孝而选择束手就擒,随后和伍奢一同被杀。伍员武力逼退楚国使者,决心逃奔别国、借兵报仇。

离开楚国前,伍员和朋友申包胥见面,伍员发誓自己势必灭亡楚国,而申包胥也发誓自己将会保全楚国。

辗转奔吴

太子建得到通风报信,逃到宋国。伍员也前往宋国,投奔太子建。时值宋国发生华氏之乱,政局动荡,太子建、伍员只好转投郑国。但太子建和晋顷公勾结,成为晋国攻打郑国的内应,事发后被郑定公子产诛杀。伍员只好带上太子建的儿子熊胜逃向吴国。

途中,经过吴楚边境的昭关(今安徽含山北),楚国守将派兵捉拿,伍员、熊胜只能弃车徒步。二人被追兵追到江边,得到一位渔父的好心搭救。伍员以佩剑答谢渔父,渔父拒而不受,告诉伍员楚国用五万石粮食和爵位悬赏他,自己并非贪图报答。

前往吴国都城的路途中,伍员病倒,一度沦为乞丐。最终他见到了担任将军的公子光(阖闾),通过阖闾引荐,见到了吴王僚(州于)。

辅佐阖闾

公元前518年(鲁昭公二十四年),吴楚爆发边境冲突,阖闾率军攻占了钟离(今凤阳县)、居巢(今安徽六安)。伍员乘势建议州于继续伐楚,而阖闾却指出伍员报仇心切,吴国不应继续攻打强大的楚国。伍员察觉到阖闾意图自立为王,因而不愿对外用兵。他推荐勇士专诸给阖闾,然后自己带着熊胜隐居农耕,等待时机。

公元前516年(鲁昭公二十六年),楚平王去世,平王和秦国女子所生的熊即位,是为楚昭王。州于趁楚国治丧,让两位吴国公子带兵伐楚,但吴军被楚军截断了退路,无法归国。公元前515年鲁昭公二十七年),阖闾自立为王,任命伍员为吴国的行人(主管外交的要职),专门规划伐楚事宜。这时,祖父无辜受戮的楚国贵族伯嚭(也作白喜、伯)也来投奔吴王阖闾,被任命为大夫。

公元前512年(鲁昭公三十年),阖闾和伍员、伯否以及军事家孙武率军伐楚,攻占舒县(今舒城县)。之前被州于派遣伐楚的两位公子听闻阖闾篡位后,投降了楚国,被封在舒县,他们在舒县战役中被擒获。阖闾希望乘势攻打楚国的荆州(今江陵县),但孙武认为军民疲惫、需要休息,因此吴军回师。伍员建议阖闾组织三支军队轮番袭扰楚国,阖闾听从计策,楚国军队自此疲惫不堪。

公元前509年(鲁昭公三十三年),伍员亲自率军打败楚国将领囊瓦(又称公子贞、子常)的进攻,并再次夺回居巢(一说为巢邑(今安徽巢邑),非居巢)。

伐楚复仇

公元前506年(鲁定公四年),伍员、孙武一致认为吴国可以带领唐、蔡两国发动对楚决战。阖闾采纳建议,率联军与楚军在汉水两岸(一说柏举(今湖北麻城东北))对峙。吴军在柏举击败楚军主力,于是乘胜追击,阖闾发动五次战争,抵达郢都城下。这一年的十一月二十八日,楚昭王弃城逃到随国避难。第二天,吴军攻入郢都,阖闾、伍员率众对楚人进行了报复性的的烧杀掳掠,霸占楚国君臣上下的妻女,随后又派人去随国索要楚昭王。随国人认为抛弃庇护自己的楚国是不合道义的,并拒绝请求。吴国见此有理有据,便退兵。伍员入郢都后,鞭挞楚平王的坟墓。

公元前505年(鲁定公五年),吴国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阖闾率军回国,击败夫概。随后,留守楚国境内的伍员、伯嚭孙武又和秦楚军队交战多次,频频失利。伍员、孙武认为失败不足为虑,而战果已经足够丰厚,就及时撤退回国。

公元前504年(鲁定公六年),阖闾派太子夫差夺取楚国鄱阳(今鄱阳县)。这时,在伍员等能臣的辅佐下,吴国达到巅峰期,向西击溃楚国、向南征讨越国、向北威胁齐国晋国,阖闾成为一代霸主。之后,楚国国力渐渐恢复,在和吴国争夺陈国的宗主权上取胜。

直谏见诛

公元前496年(鲁定公十四年),阖闾趁越王允常去世,亲征越国,被新任越王勾践在檇(zuì)李(今嘉兴市)击败。阖闾受伤而死,临终前要求太子夫差记住勾践的杀父之仇。

夫差即位后,任命伯嚭太师丞相),加紧练兵。公元前494年(鲁哀公元年),吴国马迹山(位于今江苏太湖)大破越军,勾践残部被围困在会稽山(位于今绍兴市)上。伯否受到越国贿赂,劝夫差接受越国的投降,伍员认为勾践会是未来大患,坚决反对和约。最终夫差听信了伯否的建议。

公元前489年(鲁哀公六年),齐国齐景公去世后发生内乱,田氏首领陈僖子专擅国政。夫差想趁机北伐齐国,但伍员认为勾践励精图治、深得民心,不解决越国就对外用兵是荒谬的。夫差没有伐齐,但还是北上欺压陈国鲁国。北进得利让夫差愈发不信服伍员。

公元前485年(鲁哀公十年),夫差筹备讨伐齐国。勾践采纳鲁国外交家、孔子门徒端木赐的战略,一边帮助夫差伐齐,一边重金贿赂伯嚭。此时,伍员仍然力主攻灭越国,认为攻打齐国没有好处。夫差拒不采纳,打发伍员出使齐国,伍员预感吴国大难临头,将儿子托付给齐国大族鲍氏照料,受到夫差忌恨。公元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吴、鲁联军在艾陵打败齐国。夫差得胜回国后,责备伍员为老不尊、阻挠伐齐,伍员指责夫差用人不当、国难将至,旋即拔剑自杀,死前要求把自己的头颅挂在首都东门,以便看到越国来攻。夫差没有执行伍员的遗愿,反而将其尸体装入鸱夷(盛酒的革囊)投入钱塘江中。

形象流变

伍子胥作为经典的“大复仇”故事主角,人物事迹及形象经历了漫长的流变过程。对伍子胥生平经历的记载,《国语》《左传》《史记》《吴越春秋》《越绝书》等史籍各不相同。《左传》《国语》收录了较粗略的原始史料(《左传》提及伍子胥六次,《国语》提及伍子胥两次),重在描述吴楚两国军政大事,对伍子胥性格、思想的着墨极少,读者只能从其事迹中推测其智慧、忠诚的特点。诸子百家著作《庄子》《楚辞》《荀子》《说苑》等继承了这些原始史料,频繁将其作为论据。《韩非子》《吕氏春秋》还补充了大量细节(如伍子胥捏造宝珠一事,愚弄昭关守将)。

西汉史记》为伍子胥单独立传,并对其事迹进行深度的整理加工,凸显其隐忍刚烈的性格。而东汉杂史《越绝书》《吴越春秋》则进一步突出文学性,前者重在综述过往史籍,后者则加入大量民间传说。两本杂史还杂糅了大量体现天人感应、谶纬学说、忠孝伦理、阴阳学说等符合汉代朝野主流思想的情节,大用浪漫主义手法,显示出伍子胥故事“历史文本——文学文本”的过渡特点。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掘墓鞭尸”,《左传》《国语》未提及此事,《说苑》《吕氏春秋》提及鞭打楚平王坟墓,《史记》更进一步将其讲述为鞭打尸身三百下,而《吴越春秋》甚至“还原”了伍子胥鞭打时的具体动作、语言。

吴越春秋》定型了伍子胥的大致故事和形象。唐代开始出现以伍子胥为主角的独立文学作品,例如:唐代敦煌变文《伍子胥变文》、宋元讲史话本《吴越春秋连象平话》、杂剧《说专诸伍员吹箫》、明昆曲《浣纱记》。

传说故事

昭关脱险

伍子胥、熊胜走到昭关,被守将逮捕。伍子胥欺骗他说: “楚平王搜捕我,只是为了一颗宝珠,但现在我已经把它弄丢了,你要是抓我,我就说是你把它私吞的。”守将只好放了他们。

辗转报恩

伍子胥、熊胜刚走出昭关,又被追兵赶到江边,一位渔翁成功搭救了他们。伍子胥询问他姓名,渔父说“你是‘芦中人’,我是‘渔丈人’,今后富贵了不要忘了我。”可伍子胥仍怀疑渔翁会泄露秘密,渔翁便投江自尽。

伍子胥半路上生病,在溧阳市(今江苏阳)向一位捶洗绵絮的未婚女子讨饭,女子因为同情他,逾越礼节款待了他一顿饭食。伍子胥还是担心女子会泄露秘密,女子因此悲愤跳入濑水自杀。

伍子胥领兵攻打郑国(太子建在伍员奔吴途中被郑定公子产诛杀),郑献公惊恐万分,寻找能让吴军退兵的人,一个渔翁的儿子响应招募。吴国大军将至,渔翁的儿子在路中央敲着船桨唱道:“芦中人!”伍子胥听到后与他交谈,问他的父亲是谁。渔翁的儿子回答说自己就是当年“渔丈人”的儿子,乞求他放过郑国。伍子胥感叹道怎敢忘恩负义,于是放弃了进攻郑国。

伍子胥伐楚后班师回朝,途径溧阳,想用百金来报答那位投江的女子,但不知道她的住所,就把金子投到濑水中离去。那位女子的母亲得知后,便从濑水中捞出百金。

营造姑苏

伍子胥是苏州古城的总设计师。阖闾夺得王位后,向伍子胥请教政务,伍子胥认为吴国当务之急是建设城池、充实粮仓,得到采纳。伍子胥派人察看地形、水文,筑造了一座大城,周长四十七里。陆路、水路各有八个城门。还筑造了一座小城,方圆十里,陆路有三个城门,东面不设城门以期隔绝越国的光明。设立阊门,使阊阖之风(西风)能通过,以期向西攻破楚国,因此阊门又叫做破楚门。越国地处巳位,巳位属蛇,所以大城南门上装饰了一条木制的蛇,蛇身向北、蛇头指向城内,表示越国归属于吴国。后来夫差赦免越王勾践回国,就是在蛇门之外送别。此外,伍子胥还主持了胥江的挖掘,既避免了孙吴的水患,又便利了当地的漕运和灌溉,为苏州市的水利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对当地百姓的生计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同病相怜

伯嚭投奔阖闾后,吴国大夫被离问伍子胥:“你怎么刚见到伯否就信任他呢?”伍子胥说:“我的怨仇与伯否是相同的,您没有听过《河上歌》吗?这歌唱道:‘疾病相同的人相怜悯,忧患一样的人相救助。受惊的飞鸟紧紧相依,沙石上急流而来的水,汇在一起又流回去。’谁不喜欢和自己命运相近的人呢?”被离说:“我观察伯否,眼神像鹰、走路似虎,似乎有着逐利、嗜杀的本性,别和他亲近啊。”伍子胥不以为然。

引荐孙武

擅长兵法的孙武隐居在吴国,默默无闻。伍子胥善于鉴别人才,有一天和吴王阖闾谈论军事时,七次向阖闾推荐孙武。阖闾将信将疑,听孙武讲解兵书,大为欢欣。孙武让阖闾的宫女充当士兵来演练军阵,斩首不听号令的阖闾爱妾。阖闾不高兴,不再想重用孙武,可伍子胥辩护道:“战争是不吉的事情,不可以白白地进行试验。治理军队的人,如果不能进行征伐,那治军之道就不明不白。现在大王诚心寻访贤人,想发动战争、惩罚暴虐的楚国,从而称霸天下、威震诸侯。没有像孙武这样的将领,还有谁能驰骋千里去作战呢?”阖闾被说服,任孙武为将攻打舒县,果然大胜。

鞭尸楚王

吴王进入郢都后,伍子胥掘开楚平王的坟墓,挖出他的尸体,抽打了三百鞭。用左脚踏平王的肚子,右手挖出眼睛,谴责他说:“谁让你听信那些阿谀奉承,杀死我的父亲、兄长,难道他们死得不冤枉吗?”

阖闾作鲙

攻破郢都后,伍子胥率三军班师回国,吴王阖闾亲自制作(鱼肉切细做成的生鱼片)犒劳他。结果,过了约定的时间伍子胥还没到,做好的生鱼片都臭了。伍子胥抵达后,阖闾不知道鱼肉变质,端出来请他吃。发现鱼肉变质后,阖闾只好再做了一份生鱼片,可不料味道跟变质了的那份一模一样。吴地的人们直到《吴越春秋》成书的东汉时代,依然烹制鲙,这道菜据传就是阖闾发明的。

身死显灵

伍子胥自杀后,夫差割下了他的头,挂在高楼上,对他说:“日月烤你的肉,旋风吹你的眼,火光烧你的骨,鱼鳖吃你的肉。你骨头变成了灰,还能看见什么呢?”把伍子胥的躯体装进皮袋子里,扔到江上,伍子胥的躯体跟着潮水漂流,把江岸冲撞崩塌了。

伍子胥死后,庄稼连年歉收,老百姓都怨恨吴王。越王勾践攻进吴国首都时,南城门上悬挂的伍子胥首级让越军十分害怕。当天半夜,狂风暴雨、飞砂走石让越军伤亡惨重。越国大夫范蠡文种下跪乞求伍子胥借路。伍子胥给二人托梦,表示自己显灵只是于心不忍看到吴国灭亡,但越国灭吴是不可阻挠的天意,越军从东门入城便能畅通无阻。于是越军第二天改走水路进攻吴国都城。

文种被赐死后,勾践把文种埋葬在国都的西山。安葬了一年,伍子胥从海上过来挟着文种离开了,和他一起化作潮水在海上漂浮。吴越地区古人认为:冲在最前面的潮水就是伍子胥,在他身后涌上来的层层波浪是大夫文种。

人物评价

《庄子·盗》借比干、伍子胥两位贤臣直谏受诛的事例,论证忠君伦理的荒谬可笑。

《墨子·所染》指出,如同给丝线染色一样,人得到良师益友的指引才能有所成就。阖闾正是被伍子胥这样的贤人所“染”,才能跻身霸主之列。

《鹖冠子·备知》认为:比干、伍子胥这些典型的贤臣,和费仲、恶来这些典型的奸臣,都没有做到同时洞察事理和人心,因而结局惨淡。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伍子胥列传》结尾盛赞伍子胥刚烈坚毅、忍辱图强,即使在最困窘的流亡生涯中仍能坚持信念,最终大仇得报、名垂千古。

东汉史学家赵晔总结说:阖闾时代的吴国,凭借伍员、伯嚭孙武,实现了向西、南、北全方位的胜利。东汉史学家袁康在《越绝书》开篇就认定伍子胥是吴国霸业的大功臣。

元末明初文学家高启曾写诗凭吊伍子胥,提及他的功业和作为波涛之神的传说。

后世纪念

寺庙祠堂

伍子胥自汉代就被吴越地区被人们尊为波涛之神。王充在《论衡·书虚篇》提到,时人认为伍子胥被杀投江,驱使波涛害人来宣泄怒气,吴越地区的会稽、杭州市等地都有伍子胥之庙,以求抚平其怨恨之气。《越绝书》也把伍子胥称作“水仙”。《水经注》《荆楚岁时记》《会稽典录》《晋书》《隋书》《旧唐书》都有民间纪念伍子胥的零散记录,唐代的狄仁杰在取缔江南淫祀时唯独保留了大禹姬泰季札、伍子胥四位先贤的聂氏宗祠

民俗活动

伍子胥和端午节的很多风俗密切相关。东汉的《曹娥碑》记载,每年五月初五,浙江上虞民众要迎接“伍君”(伍子胥)。苏州市地区的端午节专为祭祀伍子胥。

时至今日,中国的很多地方仍传承着纪念伍子胥的民俗。

参考资料

端午 还有太多太多的思念.微信公众平台.2025-03-21

监利市伍相国公馆.今日头条.2025-03-21

我国古代第一条人工运河是哪一条?.微信公众平台.2025-03-21

..2023-01-10

..2023-01-10

..2023-01-10

..2023-01-09

..2023-01-05

..2023-01-09

得姓考证 伍参.中华伍氏网.2023-01-27

伍尚.六合区人民政府.2023-01-10

墨子·所染第三.识典古籍.2023-01-10

..2023-01-09

..2023-01-08

伍子胥之怒.光明网.2023-01-09

伍子胥与苏州古胥门.中国新闻网.2023-01-09

苏州端午风俗与众不同:宣扬伍子胥精神.中国新闻网.2023-01-09

..2023-01-09

..2023-01-20

..2023-01-10

《鶡冠子校注》讀札(其十).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2023-01-08

越绝外传本事第一.识典古籍.2023-01-10

吊伍子胥.识典古籍.2023-01-09

书虚篇.识典古籍.2023-01-09

越绝德序外传记苐十八.识典古籍.2023-01-09

淫祀的解释|淫祀的意思|汉典“淫祀”词语的解释.汉典.2023-01-08

唐狄梁公碑.识典古籍.2023-01-09

换个角度聊聊端午“那些事儿”.新华网.2023-01-09

..2023-01-09

..2023-01-09

..2023-01-09

全球伍氏宗亲端午相约古城苏州举行祭祀大典.中国新闻网.2023-01-09

民俗专家:“端午纪念谁”有不同地区版本_半月谈网.半月谈.2023-01-09

江苏苏州庆吴地端午首次公祭伍子胥 曾引发争议.中国新闻网.2023-01-09

子胥庙会”民俗味浓,“端午元素”— —重现,市民大饱眼福.嘉兴在线.2023-01-09

28名伍子胥后人齐集杭州吴山庙会:倡导弘扬汉学.中国新闻网.2023-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