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畅春园

畅春园

畅春园是清圣祖康熙帝北京西站北郊建造的第一座“避喧听政”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海淀区,圆明园南,北京大学西。原址是明朝明神宗的外祖父李伟修建的“清华园”,根据明朝笔记史料推测,原址“清华园”占地1200亩左右,被称为“京师第一名园”。清代,利用清华园残存的水脉山石,在其旧址上仿江南山水营建畅春园,作为在郊外避暑听政的离宫。

畅春园整个园区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约600米,占地900亩,是1684年清朝康熙帝南巡归来后启建,1687年建成。畅春园坐北朝南,园区南部为议政和居住用的宫殿部分,北部是以水景为主的园林部分。设园门五座,分别为大宫门、大东门、小东门、大西门、西北门。正门在南墙东侧,门内为畅春园的理政和居住区,中路沿中轴线向内依次为大宫门、九经三事殿、二宫门、春晖堂、寿萱春永殿等。东路为澹宁居、龙王庙、剑山等。西路为玩芳斋、买卖街、无逸斋等景点。园西出大西门为西花园,有湖泊四处,湖边散落有讨源书屋、观德处、承露轩等建筑,为幼年皇子居住之所。畅春园在“三山五园”建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开创之功。

如今,畅春园遗址范围内分布有北达资源中学校和北京大学教工宿舍住宅区,以及北京大学畅春园新宿舍区。1981年,恩佑寺及恩慕寺山门被列为北京市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9月,北京海淀三山五园入选首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包括畅春园。

历史沿革

前身时期

畅春园前身为明代武清候李伟私家园林清华园。李伟作为明朝外戚,采取各种手段巧取豪夺,成为京城巨富,为其营造清华园打下了雄厚的经济基础。清华园规模宏伟,建筑华丽,是京城首屈一指的私家花园。清代吴长元所著《宸垣识略》一书,称赞清华园为首都第一名园,水景也是江淮以北首屈一指的。

明末清初,清华园逐渐衰落,清军进攻北京时对其进行了破坏和劫掠。康熙帝初年,清华园归爱新觉罗·豪格豪格之孙、显亲王丹臻所有。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显亲王将该园奉献给康熙皇帝。

奉养之所

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第一次南巡归来后,命工匠在水土洁净京西仿江南山水营建畅春园,经三年而成。一方面是为了修身养性,另一方面是为了奉养皇太后。畅春园坐北朝南,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约600米。园内以园林景观为主,建筑朴素,多为小式卷棚瓦顶建筑。因康熙帝居园期间“政事几务即裁决其中”,后畅春园成皇宫之外另一个理政中心。

雍正朝,畅春园地位被圆明园取代。雍正帝继位后,将驻跸休养之所改为父皇先前赏赐圆明园,畅春园遂失去避暑听政的功能。另外,因雍正帝生母孝恭仁皇后在他即位不到半年即崩,畅春园奉养东朝的功能被闲置。乾隆朝,畅春园被重新起用,成为奉养皇太后专用之所。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正月十一日,爱新觉罗·弘历在守制结束后,陪孝圣宪皇后幸畅春园并下旨说,孝养皇太后“应有温凊适宜之所”,畅春园位于“地境爽垲,水泉清洁”都城西郊,适合颐养,当遵旧制稍加修缮,“以为皇太后高年颐养之地。”在崇庆皇太后去世后,畅春园很长一段时间内无皇太后可奉,实际上被闲置。

闲置衰落

畅春园先是守备被逐步削减。雍正前,畅春园是由巡捕三营八旗护军“分拨兵弁,巡防禁苑”。雍正时设守备2员、把总2员。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恭逢皇太后驻跸畅春园,为增强防卫,增设畅春园汛19处,日以营总1人,署副护军参领4人,护军校、护军190名守卫,夜传更筹8次。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增设畅春园汛20处,日以护军参领1人,副参领、署参领4人,护军校、护军200人守卫。但崇庆皇太后去世后,守备被逐步削减,先是裁撤畅春园汛15处,仍留门班5处,日以副参领或署参领1人,护军校、护军58人守卫。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后,畅春园汛并入负责京城治安巡捕五营,仅为中营五汛之一,所设守备1人驻扎海淀下洼子。二月,畅春园太监等被撤去,各处宫殿陈设交该苑丞等“带领园户等看守”。四月,畅春园各庙太监、和尚7名“拨往万善殿当差”,畅春园首领韩忠等5人“拨往万寿山等处当差总管”“畅春园现有园户内,著拨十名给香山公园当差”。畅春园守备力量被削弱,预示开始衰落。

嘉庆朝,虽皇帝前往畅春园恩佑寺、恩慕寺行礼仪式仍在继续,但因嘉庆帝母亲在乾隆已去世,畅春园实际上继续被闲置。嘉庆十二年 (公元1807年),畅春园内就有“殿宇房间拆去多座”;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又因使用需要而不得不修缮畅春园阅武楼工程。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二月,畅春园春晖堂发生被盗事件。除管理松懈,畅春园管理人员规模亦在逐年萎缩,园户大为缩减。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负责畅春园守卫的护军营官兵被裁撤,看守事宜交巡捕营官兵;嘉庆九年(公元1804年),嘉庆帝谕令军机大臣进一步裁汰畅春园“冗滥人员”;嘉庆十一年(公元1806年),庆桂奏称畅春园等处存在额外添设管理人员情形,嘉庆帝谕令“分别裁撤”。嘉庆十二年(1807),畅春园原定260名额设园户被裁减60名。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畅春园因奉养功能闲置而逐步走向衰落;七月二十七日,爱新觉罗·旻宁帝尊封嘉庆帝皇后钮祜禄氏为恭慈皇太后。新加封皇太后为嘉庆帝守制3年,暂居慈宁宫,释服之后,按皇祖爱新觉罗·弘历所定规矩,移养畅春园。

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五月十九日,道光帝谕内阁,变更畅春园作为奉养东朝之地的祖制。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五月,管理畅春园事务大臣奏称,园内“将及坍塌游廊一百零八间,内已坍塌四十二间,其余歪闪”,不便修理,“拟请一律拆去,拣选堪用物料尽数抵除钱粮,以归节省。”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畅春园郎中调补绮春园,署苑副4人被调拨到绮春园当差,园中事务降为六品苑丞办理。因管理松懈废弛,畅春园中土山甚至被居住在附近的太监平毁,用来盖房种树,开办花厂,从事经营活动。虽有关太监在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被惩处,但被破坏土山却无法复原。

劫难荒废

因衰败残破,朝廷无力修复,畅春园在道光朝一直被闲置,至咸丰朝已基本淡出宫廷苑囿。咸丰初年,畅春园一带盗贼群起,案件频发。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八月,紧邻畅春园老虎洞发生“一夜连劫二家重案”,事发当天夜里,正值咸丰帝还宫,“已传三筹之后,站道官兵森列,熟视无睹”。更有甚者,“屡有骑马盗匪数十人持械经过,更夫瞥见鸣锣,转被该匪威吓。”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京西园林遭遇劫难。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进据北京,直犯圆明园,肆行焚抢。英法联军烧掠进一步恶化京西的治安,“海淀区一带,土匪四起”“乘夷人滋扰之际进行抢劫”。混乱之中,已衰败的畅春园遭遇劫掠在所难免,结果是管理和守备进一步被裁减。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畅春园周围裁撤堆拨129处;十一年(公元1861年),依照步军统领衙门所奏,将修垫土道地方武装全行裁撤,又将包括畅春园在内的原设步营八旗步甲裁撤736名,“以节糜费。”同治朝,畅春园的管理和守卫几乎停止。

光绪朝,慈禧改清漪园为颐和园,在整修颐和园的过程中,远离皇家生活的畅春园变成取材之地。光绪朝奏折中有一题为《奏为畅春园势难兴复,铜狮、石笋请移至万寿山安设等事》的附片,附片的具体内容不详,但其标题已表明此时的畅春园几成废园。宣统年间,畅春园旧址偏西空地陆续被清廷编练卫戍军改造为士兵营房和训练用操场。民国时期,畅春园遗址已成荒野,仅有恩佑寺恩慕寺两座琉璃山门残存。

与北大结缘

1987年,北京大学在购得畅春园故址的东北地区部分后,新建了畅春新园,作为北大研究生居住的宿舍,优雅安静。畅春园是与北大结缘的最后一所古园子,侯仁之先生题写了畅春园石碑。

建筑位置

畅春园位于位于海淀区,圆明园以南,颐和园路北京大学西门外。

园区格局

日下旧闻考》所载,畅春园坐北朝南,园区南部为议政和居住用宫殿部分,北部是以水景为主园林部分,可见是京城西郊第一座兼有宫廷和游乐双重功能离宫型园林。从横向来说,主体建筑分为中、东、西三路,三路建筑各成体系,又彼此相连。园林山水总体设计由宫廷画师叶洮负责,聘请江南园匠张然叠山理水,同时整修万泉河水系,将河水引入园中。为防止水患,还在园西面修建了西堤(今颐和园东堤)。一位曾目睹过畅春园官吏说:畅春园“垣高不及丈,苑内绿色低迷,红英烂漫。土阜平坨,不尚奇峰怪石也。轩楹雅素,不事藻绘雕工也。”从中可以看出畅春园虽为皇家园林,但整体上仍具有自然雅淡的特色。畅春园设有总管大臣、郎中以及总领等官职,用以对畅春园进行管理。

畅春园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约600米,占地900亩(60公顷)。设园门五座,分别为大宫门、大东门、小东门、大西门、西北门,正门在南墙东侧,门内理政和居住区,中路沿中轴线向内依次为大宫门、九经三事殿、二宫门、春晖堂、寿萱春永殿、后罩殿、云涯馆、瑞景轩、延爽楼、鸢飞鱼跃亭。亭北有丁香堤、芝兰堤、桃花堤、前湖和后湖,东路为澹宁居、龙王庙、剑山、渊鉴斋、藏拙斋、兰藻斋、太朴轩、清溪书屋、小东门、恩慕寺恩佑寺。西路为玩芳斋、买卖街、无逸斋、菜园、关林北顶娘娘庙、凝春堂、蕊珠院、观澜榭、集凤轩等景点。园西出大西门为西花园,有湖泊四处,湖边散落有讨源书屋、观德处、承露轩等建筑,为幼年皇子居住之所。畅春园以园林景观为主,建筑朴素,多为小式卷棚瓦顶建筑,不施彩绘。园墙为虎皮石砌筑,堆山则为土阜平冈,不用珍贵湖石。园内有大量明代遗留古树、古藤,又种植了腊梅树、丁香、玉兰、牡丹、桃、杏、葡萄等花木,林间散布麋鹿丹顶鹤、孔雀、灰胸竹鸡,景色清幽。其追求自然朴素造园风格影响在其之后落成的避暑山庄和圆明园乾隆扩建之前)等皇家宫苑。

建筑分类

(一)政治空间。即康熙帝处理政事的场所,包括听政、观耕、选馆、引见、阅武、赐宴等活动的空间,如九经三事殿、稻田、马厂等。

(二)信仰空间。即园中所建各类寺庙,如龙王庙、府君庙、关帝庙、娘娘庙等。

(三)生活空间。即康熙帝及其亲属的起居空间,如清溪书屋、讨源书屋等。

(四)休闲空间。除上述东、中、西各路建筑景致和西花园外,还有园内两湖三堤。两湖指的是位于畅春园中心、南北相连的前湖和后湖,以两湖为中心,园中分布着大小六七处湖域,加上环绕园内外的河流水系,形成一派水乡泽国的风貌。三堤指的是前湖南部的丁香堤、兰芝堤和桃花堤,三堤蜿蜒于湖面,既丰富了水面景致,又连接了园内交通。

主要景点

恩佑寺

恩佑寺建于雍正元年(1723),是雍正为其父康熙“康熙帝荐福”而建造的,位于畅春园东北角,与清溪书屋紧相毗邻,康熙晚年常在清溪书屋宴寝,并驾崩于此。恩佑寺原有三进院落,其山门坐西朝东,外临大道,山门上额题“敬建恩佑寺”,门内横跨三座石桥。正殿面阔五间,内供三世佛,中间为释迦牟尼,左侧为药师佛,右则为无量寿佛。“二层山门额曰龙象庄严。正殿额曰心源统贯。皆世宗(雍正)御书。殿内龛额曰宝地昙霏。联曰:万有拥祥轮,净因资福;三乘参慧镜,香届超尘。皆皇上(乾隆)御书。”

恩慕寺

恩慕寺位于恩佑寺的右边,建筑规模与恩佑寺相近,南北略宽,东西稍短。此寺建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它是爱新觉罗·弘历在母亲去世后,为寄托哀思而建。恩慕寺正殿供奉药师佛,南配殿供弥勒佛,北配殿供观音。后殿供孝圣太后影像。寺内有石幢,上刻全部《药师经》。

九经三事殿

九经三事殿为畅春园的正殿,是康熙帝驻跸畅春园时临朝礼仪之所,其地位相当于紫禁城的太和殿。建筑面阔五间,灰瓦覆顶,风格朴素。康熙后期,接见外国使节、庆祝万寿盛典的千叟宴元宵节赐宴外藩蒙古王公等重要活动均在此举行。雍正帝孝敬皇后那拉氏去世后,曾在此停灵。

春晖堂、寿萱春永

乾隆三年正月,为便于皇太后颐养天年,爱新觉罗·弘历重新整修畅春园。《清实录》载,乾隆三年正月,皇帝亲临现场,视察修缮情况,同时将太后居所分别定名春晖堂及寿萱春永。《日下旧闻考》载,两处均在畅春园中路,规模为:“二宫门五楹,中为春晖堂五楹,东西配殿各五楹。后为垂花门,内殿五楹,为寿萱春永。左右配殿五楹,东西耳殿各三楹。后照殿十五楹。”

历史文化

文献记载

清代学者吴长元在《宸垣识略》一书中描写道:流泉满道,或注荒地,或伏草径,或散漫尘沙间。春夏之交,晴云碧树,花香鸟声,秋则乱叶飘丹,冬则积雪凝素。十分形象地描写出景自天成、怡人心神的婀娜风光。正因为如此,成为当时在京城营造园林的首选之区。远在辽金时代,皇家贵戚就已经在此地修建离宫别院,作为他们游玩息憩之地。在玉泉山下,辽朝建有行宫,金朝建有离宫芙蓉殿,元代建有昭化寺

相关事件

康熙二十六年二月二十二日(1687年4月3日),康熙帝玄烨第一次驻跸畅春园后,他非常喜爱这座风光秀丽的御园。当年来园居住44天。从此,玄烨年年来畅春园居住,最少的一年是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有29天;最多的是康熙四十七年,多达202天。他大多是在正月上旬办理完重大礼仪宴会后,即前来郊园,正月初二即到畅春园居住的年份有8次。通常都要住到十一月乃至十二月下旬,才离园返回皇宫,腊月二十五日至二十八日才迟迟离园年份有8次之多。其中有相当多的时间,是去南巡江浙、东谒祖陵、西游五台和北狩围场等,并非全是住在淀园。康熙帝的生日是三月十八日,他共有24次是在畅春园度过万寿节的。直到病逝于畅春园清溪书屋,36年间他居住畅春园累计为257次,共3870多天。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三月十八是康熙的60大寿。很多老人都入京向康熙皇帝祝寿。康熙甚是欢喜,于是下诏在畅春园正门前宴赏祝寿老人。为庆祝活动搭置的彩棚,从西直门一直延伸到畅春园,长达20里。康熙帝布告天下耆老,年65岁以上者,官民不论,均可按时赶到京城参加畅春园的聚宴。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又先后召集老人一千余人,宴赏于乾清官,并在宴会上赋诗《千叟宴》,“千叟宴”之名由此而定,成为当时一段佳话。

康熙帝玄烨逝世以后,雍正帝胤禛即位,引发无数是非。此事乃著名历史悬案,畅春园因此成为帝位交替的舞台。胤禛的赐园是圆明园,他决定扩建圆明园,增建上朝听政等宫廷建筑,使之成为新的御园。恩佑寺的修建,标志着畅春园全盛时代的结束,它不再是朝廷政务活动的中心,其御园的政治功能已经被圆明园所取代。雍正年间,雍正帝没有继续在这个园子居住,他还是常住自己熟悉的圆明园一带。畅春园仍是一座御苑,但其功能则不那么重要也不那么专一了。一度时间,畅春园驻扎了军队,并修建了营房。时间跨度为雍正朝13年及乾隆朝前2年,期间畅春园失去了往昔繁华热闹。

乾隆三年正月,为便于皇太后颐养天年,爱新觉罗·弘历撤出十几年的驻军,重新整修畅春园。孝圣皇太后一年四季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园中度过的。因为圆明园与畅春园相隔咫尺,便利皇帝随时前往问安。乾隆皇帝每三日必到畅春园请安一次。常“驻跸其间”,于游赏之余处理朝事。乾隆皇帝的很多诗文都作于畅春园中,现在未名湖南岸的诗碑上所镌刻的两首“御诗”即是一例。

价值意义

历史价值

畅春园是清朝在北京西郊兴建第一座“避喧理政”的大型皇家园林,在“三山五园”建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开创之功,其后雍正、乾隆两朝,都以畅春园为参照,营建圆明园和清漪园。畅春园的命名寓意“八风来朝”“六气通达”“顺天而治”,体现了封建帝王的治国理念。

中国建筑讲究以中为尊,意为帝王居天地之中而一统天下,在皇家建筑中,强调主要建筑必须在中轴线上,次要建筑分布在两侧,正殿建在中轴线的核心部位。整个畅春园布局依照皇宫定式,井然有序,前朝后寝,尊卑分明,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艺术价值

畅春园在景观设计方面不仅继承明代清华园的做法,且还有进一步发展,展现了精湛的建造艺术,达到了很高的意境和艺术效果,真所谓“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畅春园进一步强化了清华园的这一建筑艺术特色,人工挖湖十余处,通过错综交叉的水道彼此相连,浑然一体。畅春园的叠山艺术堪称一绝,园内有五十多座土山,冈峦连接,河湖之间,低冈盘桓,婉转起伏,曲径通幽。另外,还使用江南名贵山石叠砌了十几座假山,如云涯馆往北为一系列的叠石假山,出自叠山大师张然之手,怪石突兀,气势不凡。

开发与保护

畅春园遗址范围内分布有北达资源中学校和北大教工宿舍住宅区,以及北京大学畅春园新宿舍区。北京修建北四环路时曾发现园门地基遗址。1981年,恩佑寺及恩慕寺山门被列为北京市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1月15日,北京市人大代表、海淀区委书记于军对如何开展“三山五园”的保护利用,如何恢复山水田园的历史风貌,进行详细解读。

2020年9月,北京海淀三山五园入选首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其中包括畅春园。

参考资料

这座园子,见证了清王朝的兴衰.前线杂志.2024-07-29

寻觅北京的“春”地名.北青网.2024-07-29

燕京寻春:清代皇家园林里的春意.京报网.2024-07-29

北京大学房地产管理部.北京大学.2024-08-15

三山五园的起始 畅春园.北京市政协.2024-06-03

北大风物之畅春园.北京大学.2024-08-03

畅春园.北京海淀区人民政府.2024-07-29

畅春园简介.北京市人民政府.2024-06-03

为文物保护展示注入科技力量.北京日报客户端.2024-06-03

赏山游园——三山五园诗词楹联我知道 (第五十九期、第六十期) .京津冀消息通.2024-08-03

九园历史.北京大学房地产管理部.2024-08-03

康熙帝:热爱科学的哲人王vs太平有成之主?.澎湃新闻.2024-07-29

日出 辉煌的北京.新京报书评周刊.2024-07-29

康熙帝:热爱科学的哲人王vs太平有成之主?.澎湃新闻.2024-07-29

燕京寻春:清代皇家园林里的春意.京报网.2024-07-29

作为“皇家园林”之一,这里上演过真实版“步步惊心”…….京报网.2024-07-29

三山五园“买卖街”循迹.北青网.2024-07-29

这座园子,见证了清王朝的兴衰.前线杂志.2024-07-29

京华物语㊿丨清华校园与“三山五园”体系有着什么关系?.新京报.2024-07-29

京华物语㊿丨清华校园与“三山五园”体系有着什么关系?.新京报.2024-07-29

畅春园与康熙帝的居园理政.圆明园遗址公园.2024-07-29

雍正与畅春园.北京市人民政府.2024-06-03

“三山五园”之首 畅春园兴衰.网信北京.2024-07-29

皇上的家也能进?乞丐衣衫不整逛进畅春园,康熙最终这样处置了.北晚在线.2024-08-03

康熙帝身后的畅春园.光明网.2024-08-03

京华物语㊿丨清华校园与“三山五园”体系有着什么关系?.新京报.2024-07-29

康熙与畅春园.北京市人民政府.2024-06-03

乾隆与畅春园.北京联合大学.2024-06-03

海淀今年将大力恢复“三山五园”历史节点风貌,实施最严格红线管控.今日头条.2024-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