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弘(510年或511年-574年或575年),字广略,原州区(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长城县人,南北朝时期北魏、西魏、北周将领。早年被万俟丑奴所俘,后归顺尔朱天光,又归顺夏州刺史宇文泰,被授予子都督。西魏大统三年,授帅都督,进封公爵,跟随宇文泰征战东魏,迁使持节、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赐姓纥干氏。平定汉中市及讨伐羌、氐、蛮族的叛乱。北周建立后,进爵雁门郡公,出任岷州刺史。跟随杨忠东征北齐,拜大将军。击退吐谷浑入侵,迎接南陈将领华皎,攻占北齐的宜阳郡,授柱国大将军,迁司空、太子少保、襄阳市刺史。建德市四年,在任上去世,时年六十五岁。
人物生平
北魏时期
田弘年少时慷慨激昂,立志建功立业,体力过人,勇敢而有智谋。北魏永安年间(528年—529年),田弘被万俟丑奴俘虏。尔朱天光入关镇压万俟丑奴叛乱,田弘从原州区前来归顺,授任都督(一作子都督)。
当时,宇文泰刚刚执掌兵权,田弘请求拜见并与宇文泰谈论时事。宇文泰赏识他的才能,当即分派他担任职务。永熙三年(534年),元修元修受到高欢所逼迫,想依靠宇文泰的势力来维持自己的地位,便从洛阳市迁都长安。田弘由于迎接魏孝武帝有功,封爵鹑阴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田弘尽心尽力辅佐宇文泰,宇文泰曾将自己所穿的铁甲赏赐给田弘,说道:“天下倘若平定,你再把这副铁甲拿给我看。”
西魏时期
大统元年(535年),宇文泰拥立南阳王元宝炬登基,建立西魏政权,是为元宝炬。元宝炬虽然名为皇帝,但西魏实际掌权者是宇文泰。
大统三年(537年),田弘改任帅都督,进封公爵。当时宇文泰与高欢相对抗,双方不断争战,田弘亦跟随宇文泰收复弘农,战于沙苑,解洛阳市之围,破河桥敌阵,屡建战功,多次受到优厚赏赐,赐姓纥干氏。大统十四年(548年),授任使持节、都督原州区诸军事、原州(今宁夏固原)刺史。由于田弘功劳声望都很高,所以朝廷让他衣锦荣归,治理出生之州。宇文泰在同州时,文武百官云集,就对他们说:“如果人人都像田弘那样尽心,天下岂不早就平定!”当即授任田弘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西魏夺取南梁的梁州、益州后,南朝梁信州刺史萧韶等人各自占据自己的地盘,拒不投降西魏。田弘奉命率军前往讨伐,将他们全部平定。后来,田弘先后击败西平叛乱的羌族和凤州叛乱的氐人。
田弘每次临阵作战,总是挫败敌军锋锐,勇往直前,曾先后身中一百余箭,骨折九次,战马被长矛刺中十次,朝廷认为他十分勇健。信州各蛮族反叛时,田弘奉命与贺若敦等人将其讨平。
北周时期
宇文觉元年(557年),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受禅登基,建立北周政权,是为孝闵帝。孝闵帝登基后,田弘进封雁门郡公,食邑增至二千七百户。
保定元年(561年),田弘出任岷州(今甘肃岷县)刺史。田弘虽是武将,但治理地方遵守法制,百姓十分安宁。
保定市三年(563年),田弘跟随随公杨忠东征北齐,授任大将军。
保定四年(564年),田弘再次跟随杨忠东征北齐。返回后,仍然镇守岷州。吐谷浑侵犯北周西部边界,宕昌羌人暗中接应,朝廷诏命田弘率军前往讨伐,共擒获其二十五位王,攻破七十六处栅栏,将其平定。
天和二年(567年),南陈湘州刺史华皎归附北周,田弘跟随卫公宇文直前往支援。周军与陈军交战失利,于是任命田弘为江陵总管。陈朝将领吴明彻来犯,田弘与西梁国主萧岿退守纪南,命令江陵县副总管高琳固守,吴明彻退兵后,才回到江陵。朝廷随即命令田弘为仁寿城主,以进逼北齐的宜阳县(今河南宜阳县)。北齐将领段韶、斛律光从定陇出兵,作为宜阳后援,田弘与陈公宇文纯将其击败,攻占宜阳等九城。因功食邑增加五百户,进位柱国大将军。
建德二年(573年),田弘升任司空、少保。
建德三年(574年),田弘出任总管襄、郢、昌、丰、唐、蔡六州诸军事,襄阳市(今湖北襄阳县)刺史。同年,田弘卒于任上。
亲属成员
儿子
长子:田仁恭,字长贵,是北周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官至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曾担任幽州总管和雁门郡公。在隋朝,他被授予太师和左武卫大将军的高位,并获封观国敬公,逝世后追赠司空之职。
次子:田德懋,隋朝平原郡公,授太子千牛备身,官至尚书驾部郎。
孙子
田世师,田仁恭的儿子,隋朝的右武卫大将军,同时被封为观国公。
史籍记载
《周书·卷二十七·列传第十九》
《北史 卷六十五 列传第五十三》
后世纪念
墓志铭
【志盖】
【志文】
大周使持节少师柱国大将军大都督襄阳市总管襄州剌史故雁门公墓志 /
公讳弘,字广略,原州长城郡长城县人也。本姓田氏,七族之贵,起于沙麓之;五世其昌,基于凤皇/之繇。千秋陈父子之道,人主革心;延年议社稷之计,忠臣定策。公以星辰下降,更禀精灵,山岳上升,/偏承秀气。准阴少年,既知习勇,颖川月旦,即许成名。永安中,从陇西王入征,即任都督。永熙中,奉迎/曹操迁都,封鹑阴县开国子。转帅都督,进爵为公。太祖文皇帝始用勤王之师,将有兵车之会,/公于高平奉见,即陈当世之策。太祖憘云:“吾王陵来矣。”天水有大陇之功,华阳有小关之捷,襄城/则不伤噍类,高壁则不动居民。倂援,飞鸡燧象,虽以决胜为先,终取全军为上。大统十四年,授/持节、都督原州区诸军事、原州刺史。虽为衣锦,实曰冶兵。乞留将军,非但南部将校;争迎刺史,岂直西/河童子。又增封一千三百户。侍从 太祖平窦军、复弘农、破沙苑、战河桥、经北芒,月晕星眉,看旗听/鼓,是以决胜千里,无违节度。乃授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寻而金阻兵,轵关须援,赐以白/虎之诏,驰以追锋之车。白起来,即勇三军之气;长平侯战,果得壮士之心。魏前元年,迁骠骑大将/军、开府。梁汉之南,岷江以北,西穷绵竹,东极夷陵,补置官人,随公处分,加侍中。魏乐推,周代受/命,进爵雁门郡公,食邑通前三千七百户。文昌左星,初开上将之府;陵云复道,始列功臣之封。保定市/三年,都督岷、兆二州五防诸军事,岷州刺史。朝廷有晋阳之师,追公受。太原市寒食节之乡,呼河守冰/之路,无远袭,走马凌城,奇决异谋,斯之谓矣。拜大将军,增邑千户,余官如故。玉关西伐,独拜于卫/青;函谷东归,先登于韩信。方之此授,异代同荣。江汉未宁,蹔劳经略,更总四州五防诸军事。而庞德/待问,先言入蜀之功;羊祜来朝,即见平吴之策。白帝加兵,足惊巴浦;荆门流,实动清西陵。既而越舸/凌江,咸中火箭,吴兵济汉,并值胶船。尔后乘兆河,观兵墨水,白兰拓境,甘松置阵,板载十城,蕃篱/千里。论龙涸之功,增封千户,并前合六千户。蜀侯见义,求静西江,浑王畏威,请蕃南国。月冶兵,收/功霸楚,熊山积仗,克复全韩。天和六年,授柱国大将军。建德市二年,拜司空。楚之上相,以黄歇为能/贤;汉之宗卿,以王梁为谶。寻解司空,授少保,匡衡加答拜之礼,张禹受绝席之恩,郁为帝师,得人/盛矣。三年授都督襄、郢、昌、丰、唐、蔡六州诸军事,襄阳市刺史。下车布政,威风歙然,猾吏去官,贪城解印。/楼船校战,正论舟之兵;井赋均田,始下沮漳之餫。既而南中障,不宜名士,长沙市太傅,遂不生还,/伏波将军,终成永别。四年正月三日于州镇,春秋六十有五。天子举哀,三日废务,诏葬之仪,/并极功臣之礼。有 诏赠少师、原交渭河兆岷七州诸军事、原州刺史。谥曰晋襄公。其年四月/ 五日,归葬于原州高平之北山。公性恭慎,爱文武,无三惑,畏四知。仪表端庄,风神雅正,憘怒之间,不/形辞气,颇观史籍,略究兵书。忠臣孝子之言,事君爱亲之礼,莫不殷勤诵读,奉以书绅。至于羽檄交/驰,风尘四起,秘计奇谋,深沉内断,故得战胜攻取,算无遗策,有始有卒,哀荣可称。在州疾甚,不许祈/祷,吏民悲恸,城市废业。世子恭,攀号扶侍,途步千里,毁瘠淄尘,有伤行路。呜呼哀哉,乃为铭曰: /
有之后,言育于姜,长陵上相,淄河贤王。荣归历下,单据聊阳,安平烈烈,京兆堂堂。乃祖乃父,重光/累德,驱传扬旌,燕南赵北。白马如电,玄旗如墨,箭下居延,泉惊疏勒。公之世载,幼志夙成,祥符岁德,/庆表山精。纯深成性,廉节扬名,忠泉涌剑,孝水沾缨。勇气沉深,雄图超忽,削树龟林,乘冰马窟。义秉/高让,仁彰去伐,屈体廉公,还疑无骨。水土须政,公实当官,兵戈须主,公乃登坛。长城远袭,地尽邯郸市,/宜阳积仗,—举全韩。作镇南国,悠然下土,赤蚁玄蜂,含沙吹蛊。惜乏芝洞,嗟无菊浦,南郡不归,长沙市/遂古。黄肠反葬,玄甲西从,旌旄寂拥,帷盖虚重。高平柏谷,山绕旅松,惟兹盛德,留铭景锺/
世子使持节、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大都督、司宪恭。次息大都督、贝丘县开国侯备。
折叠神道碑
《周柱国大将军纥干(田)弘神道碑》
公讳弘,字广略,原州长城县人也。本姓田氏,虞宾在位,基于揖让之风;凤凰于飞,绍于亲贤之国。论其继世之功,则狄城有庙;序其移家之治,则长陵有碑。况复高庙上书,小车而对汉祖;聊城市祭鸟,长兵而驱燕将。
公以胎教之月,岁德在寅;载诞之辰,星精出。是以月中生树,童子知言,水上浮瓜,青衿不戏。既而,(张良)受书黄石,意在王者之图;(勾践)挥剑白猿,心存霸国之用。魏永安中,任子都督,翻原州城,受陇西王节度。于时洛邑乱离,当涂危逼。礼乐征伐,不出于天子(元修);举贤诛暴,实在于强臣(高欢)。太祖文皇帝(宇文泰)始创霸功,初勤王室,马搜乘,誓众太原市。公仗剑辕门,粗谋当世。随何远至,实释汉帝(刘邦)之忧;许攸夜来,即定曹王(曹操)之业。永熙中,奉迎魏武帝(元修)入关,封鹑阴县开国子,邑五百户。太祖以自著铁甲赐公,云:「天下若定,还将此甲示寡人。」白水良剑,罢朝而赠陈宠;青骊善马,回军而赐李忠。并经舆服,足为连类。大统三年,转帅都督,进爵为公。十四年,授使持节、都督原州区诸军事、原州刺史。仙人(成武丁)重返,更入桂阳之城;龙种(熊心)复归,还寻白沙之路。公此衣锦,乡里荣之。侍从太祖,战河桥,复弘农,解华山围,平沙苑阵,必有元勋,常蒙别赏。太祖在同州,文武并集,号令云:「人人如纥干弘尽心,天下岂不早定。」即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魏前元年,转骠骑将军、开府。祈连犹远,即受冠军(霍去病)之侯;沙漠未开,先置长平(卫青)之府。梁信州刺史萧韶、宁州刺史谯淹等,犹处永安,称兵渔阳。公受命中军,迅流下濑,遂得朝发白帝,暮宿江陵,猿啸不惊,鸡鸣即定。西平反羌,本有渔阳之勇;凤州叛氐,又习仇池之气。公摧锋直上,白刃交前,万死一决,凶徒多溃。身被一百余箭,伤肉破骨者九疮。马被十。布布申上,朝廷壮焉。
葛屦纠纠,魏有去旧之歌;零露瀼瀼,周受惟新之命。乃进爵封雁门郡公,食邑通前二千七百户。保定市元年,授使持节、都督岷州诸军事、岷州刺史。陇头流水,延望秦关;种上峨眉,犹通蜀道。公不发私书,不燃官烛,兽则相负渡江,虫则相衔出境。四年,拜大将军,余官如故。卫青受诏,未入玉门之关;窦宪当官,犹在燕山之下。公之此授,差无惭德。浑王叛换,梗我西疆;宕羌首窜,藩篱携贰。公受脤于社,偏师远袭,扬鞭龙涸,系马甘松。二十五王,靡旗乱辙;七十六栅,鹑奔雉窜。既蒙用命之赏,乃奉旋师之乐。天和二年,被使南征。带甲百万,舻千里。江源水起,海若乘流。官之城,登巢悬。吴兵习流,长驱战舰,风灰箭火,倏忽凌城。公以白羽麾军,朱丝度水,七十余日,始得解衣。朝廷以晋克夏阳,先通灭之政;秦开武遂,始问吞韩之谋。是以驰传追公,以为仁寿城主。齐将段孝先(段韶)、斛律光,出军定陇,以为宜阳之援。公背各水而面熊山,阵中军而疏行首,乘机一战,宜阳衔璧。增封五百户,进柱国大将军,司勋之册也。建德市元年,拜司空。二年,迁少保。姬朝三列之封,少保为前。炎正五官之城,冬官为北。频烦宠命,是谓能贤。三年,授使持节、都督襄郢昌丰唐蔡六州诸军事、襄阳市刺史。江汉之间,不惊鸡犬,樊襄之下,更多冠盖。既而三湘辽远,时遭入,五溪卑湿,或见鸢飞。旧疾增加,薨于州镇。天子画凌烟之阁,言念旧臣;出平乐之宫,实思贤傅。有诏赠某官,礼也。即以四年四月二十五日,归葬于原州高平之镇山。属国玄甲,轻车介士,一依霍骠骑(霍去病)之礼,卫将军之葬,呜呼盛哉!
公入仕四十五年,身经一百六战。通中陷刃,疾甚曹参;刮骨敷药,事多关羽。而风神果勇,仪表沉雄,事亲无隐无犯。学不专经,略观书籍;兵无颜师古,自得纵横。青乌甲乙之占,白马星辰之变,九宫推步,三门起伏,天弧射法,太乙营图,并皆成诵在心,若指诸掌。虏青犊之兵,甚有秘计;烧乌巢之米,本无遗策。西零贼退,屈指可知;南郡兵回,插标而待。常愿执金鼓而问吴王,横雕戈而返齐地,有志不就,忠贞死焉。世子恭等,孝惟纯深,居丧过礼。对其苫寝,则木梓树寒生;闻其悲泣,则巢禽夜下。呜呼哀哉!乃为铭曰:
天齐水合,日观山连。兵强东楚,地远西燕。五卿咸正,三王并贤。灵龙理起。燧象还燃。自天之德,乃祖乃父。维岳降神,生申及甫。北门梁栋,西州云雨。(田单)勇慑燕城,(田横)名题汉柱。公始青衿,风神世载。食肉目不惊,家禽能对。剑学千门,书观六代。有竭忠贞,无遐敬爱。乃数军实,乃握虎符。浇沙成垒,聚石成图。风云顺逆,营阵孤虚。灵雨钲鸣,火飞孤。淮安市(韩信)受册,车骑登坛。公为上将,有此同官。下江烧楚,上地吞韩。推功玉案,定策珠盘。天有三阶,公承其命。国有六卿,公从其政。台曜偕辉,槐庭重映。匡赞七德,谟八柄。腹满精神,心开明镜。伏波(路博德)受脤,楼船(杨仆)推毂,东道未从,南征不复。饮丹有井,浇泉无菊。功存柳林,身在木。移茵反葬,提柩山行。灵陇水,哀挽长城。山如北邙,树似东平县。松门石起,碑字金生。眇眇山河,茕茕子。泣血徒步,夺菠千里。孝妇河先枯。悲云即起。世数存没,哀荣终始。
【疏证】
田弘,卒于宇文邕建德四年(575),终年六十五岁,则其生年为元恪永平四年(511)。田弘是西魏北周的重要将领,《周书》卷二七、《北史》卷六五有传,另《庾子山集注》卷一四有《周柱国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可与墓志互补。
志文“大统十四年,授持节、都督原州诸军事、原州刺史”。神道碑作“使持节”,未知孰是。本传在记授原州刺史前,“累蒙殊赏,赐姓纥干姓”。墓志与神道碑俱言其“本姓田氏”,但都没有明确记载其赐姓一事。
志文“周代受命,进爵雁门郡公,食邑通前三千七百户。……保定市三年,都督岷、兆二州五防诸军事,岷州刺史”。神道碑及本传均记为“食邑通前二千七百户”,又均记保定元年任岷州刺史。若非传抄错误,那么神道碑文与墓志文可能并非一人所作。
志文“归葬于原州高平之北山”。其中“北山”神道碑作“镇山”,二者当同指。
田弘世子恭,《周书》卷二七、《北史》卷六五、《隋书》卷五四有传,而次子备,不见于史传。
参考资料
《周书·卷二十七·列传第十九》.国学导航.2015-06-03
周柱国大将军纥干(田)弘神道碑 - 华夏田氏网.华夏田氏网.202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