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柱国

柱国

柱国,柱国又称上柱国,官名,原为保卫国都之官,后为最高武官或勋官。战国楚国置,位极尊,仅次于令尹,掌军政政令,主征战。

秦末,项梁曾拜楚王、上柱国,陈胜以上蔡人房君蔡赐为上柱国。宇文邕建德四年(575年),置为高级勋官,正九命。隋朝置为从一品散实官,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罢。李渊武德七年(624年),置之为十二转勋官,比正二品;五代十国李嗣源天成三年(928年)诏,今后凡加勋,先自武骑尉经十二转方授为上柱国;宋代为第一阶勋官,秩正二品;金亦置,与宋制同;元代为第一阶勋官,正一品,只用于封赠;明代为最高一级文、武勋官,文、武正一品大臣可加授,如徐达常遇春李善长等,其后生前加授者唯世宗嘉靖时夏言一人,赵顼万历时张居正卒后得赠。

官名

战国时楚国设置,原为保卫首都之官,后为楚的最高武官。唐以后沿用作勋官的称号。《鹖冠子·王鈇》:“柱国不政,使下情不上闻,上情不下究,谓之政。”《史记·樊郦滕灌列传》:“﹝灌婴﹞击破楚骑於平阳,遂降彭城,虏柱国项陀。”唐元稹《宋常春等内仆局令》:“勉当柱国之荣,无忘立表之誓。”参见“上柱国”。

1、战国楚、赵置,位令尹相国下,甚尊。原为保卫国都之官。柱国原为国都之意。《战国策·齐策三》:“安邑县者,魏之柱国也;晋阳者,赵之柱国也;鄢郢之战者,楚之柱国也。”高诱注:“柱国,都也。”后为楚最高武官,亦称上柱国。位仅次于令尹。《战国策·齐策二》记昭阳对答陈轸,谓贵于上柱国的唯领令尹耳。

2、柱国大将军省称。十六国后燕慕容垂燕元元年(384)置,431年亦置,位在太尉之上,后罢。北魏末复置,位在丞相上,用以安置权臣。西魏大统三年(537),以宇文泰为之,省称柱国。大统十六年以后,共任命八人,称“八柱国”,是西魏的最高官职,其中六人分掌全国府兵。北周除授渐多,成为没有具体职掌的勋官,正九命。建德四年(575),在其上置上柱国。

3、隋朝以正二品散官,隋炀帝大业三年(607)罢。唐朝为十一转勋官,比从二品。宋代为十二等勋官第二等,从二品,政和三年(1113年)罢。金朝亦为十二阶勋官第二阶,从二品。元代为十阶勋官第二阶,从一品,只用于封赠。明代为十二阶武勋第二阶,从一品。清废。明孔贞运《明资政大夫兵部尚书节寰袁公(袁可立)墓志铭》:“赐进士及第、柱国光禄大夫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总裁国史玉牒、同知制起居经筵日讲、通家侍生孔贞运顿首拜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