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带蕨属
附生禾草型植物,附生于树干或岩石上。中国约有13种。附生禾草型植物。
基本介绍
属中文名:书带蕨属
属拼音名:shudaijueshu
属拉丁名:Vittaria
中国植物志:03(2):12
科中文名:书带蕨科科拉丁文名:Vittariaceae所有物种:
唇边书带蕨
带状书带蕨
广叶书带蕨
姬书带蕨
剑叶书带蕨
平肋书带蕨
曲鳞书带蕨
书带蕨
锡金书带蕨
喜马拉雅书带蕨
线叶书带蕨
中囊书带蕨
形态特征
Sm. in Mem. Acad. Sc. Turin 5: 413, t. 9, f. 5. 1793; Ching in Sunyatsenia 5 (4): 233. 1940 et in Acta Phytotax. Sin. 16 (3): 11. 1978; S. H. Wu et Ching, Fern Fam. \u0026 Gen. China 267. 1991; Copel., Gen. Fil. 225. 1947; Pic. Ser. in Webbia 31 (2): 330. 1977. ——Haplopteris Presl, Tent. Pterid. 141, pl. 5, f. 21. 1836. ——Taeniopsis J. Sm. In Journ. Bot. 4: 67. 1841. ——Taenaopteris Hook., Gen. Fil. pl. 76B. 1842. ——Oetosis Neck. ex Greene in Pittonia 4: 105. 1900 non Neck. 1790, nec O. Ktze. 1891.
附生禾草型植物。根状茎横走或近直立,密被须根及鳞片;鳞片以基部着生,粗筛孔状,褐色或深褐色,常有虹色光泽;叶近生。单叶,具柄或近无柄;叶片狭线形,全缘,无毛,表皮有骨针状细胞;中脉明显,下部粗壮,向上到叶片中部或中部以上消失,小脉在中肋两侧明显,侧脉羽状,单一,在叶缘内连结,形成1列狭长的网眼,无内藏小脉。孢子囊群为线形的汇生囊群,无盖,着生于叶下面中肋两侧叶缘内或生于叶缘双唇状夹缝中,与中肋平行,每边1条,混杂有隔丝多数;隔丝顶端膨大,具细长分节的柄;孢子囊的环带由14-18(20)个增厚的细胞组成。孢子长椭圆形或椭圆形,单裂缝,外壁表面具不明显的颗粒状纹饰,或表面纹饰模糊。染色体基数x=15。
属的模式种:Vittaria lineata (L.) Sm. Pteris lineata L.
分布
约有40-50种,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附生于树干或岩石上。中国约有13种。
检索表
# 跳转号 原检索号 描述中文名 拉丁名 1 22 1 孢子囊群生于叶缘之内。 2 11 2 孢子囊群几为表面生;叶边平坦或略反卷。(平边组 Sect. Pseudotaenitis Ching)。平边组 Sect. 1 Pseudotaenitis Ching 3 43 鳞片短小而平坦,黑褐色,网眼壁厚;孢子囊群线较近叶缘,常被反卷的叶边遮盖。剑叶书带蕨Vittaria amboinensis Fee 4 3 3 鳞片大而蓬松,扭曲,网眼壁薄,黄褐色;孢子囊群线与叶缘之间有较阔的不育带。 5 10 4 叶片宽6毫米以上;鳞片宽大,长达10-20毫米;孢子囊群线与中肋之间有宽的不育带。 6 75 叶柄短而粗壮;叶片宽1-3厘米;鳞片长达20毫米。带状书带蕨 Vittaria doniana Mett. ex Hieron7 6 5无叶柄或叶柄较细;叶片宽5-12毫米;鳞片长约10毫米。 8 9 6 叶片宽6-12毫米;孢子囊群距叶缘约1-1.5毫米。广叶书带蕨Vittaria taeniophylla Copel. 9 86 叶片宽5-6毫米;孢子囊群距叶缘约1毫米。喜马拉雅书带蕨 Vittaria himalayensis Ching105 4 叶片宽2-3毫米;鳞片细小,长约0.5毫米;孢子囊群线同中肋之间无宽的不育带蕨。中囊书带蕨Vittaria mediosora Hayata 1122 孢子囊群深陷于叶缘与中肋之间的沟槽中;叶边常反卷。(卷边组Sect. Vittaria)卷边组 Sect. 2 Vittaria 1217 7 鳞片蓬松,扭曲,网眼壁薄,黄褐色。 13 168 叶片宽5-10毫米,或略宽。14 15 9叶片上面中肋处呈一狭缝。曲鳞书带蕨Vittaria plurisulcata Ching 15149中肋在叶片上面隆起,其两侧叶肉凹陷成沟槽状。平肋书带蕨Vittaria fudzinoi Makino 1613 8 叶片宽2-4毫米,上面中间具一狭缝,下面中肋粗壮,其两侧无不育空间。线叶书带蕨 Vittaria linearifolia Ching 17127 鳞片通直,网眼壁厚,黑褐色或黄褐色。181910鳞片黑褐色,长披针形,长约5-10毫米;叶片上面两侧近叶边处各有一条隆起的棱。海南书带蕨 Vittaria hainanensis C. Chr. ex Ching 191810鳞片黄褐色,短小,钻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约2-3毫米;叶片上面近叶边处无隆起的棱,仅中间凹陷或呈一狭缝。锡金书带蕨 Vittaria sikkimensis Kuhn. 202111中肋在叶下面宽扁,两侧伸展遮盖孢子囊群。 212011中肋在叶片下面隆起,狭窄,与孢子囊群线之间有或宽或窄的不育带。书带蕨Vittaria flexuosa Fee22 1 1孢子囊群深陷于叶缘的双唇状夹缝中,唇口向外。(唇边组Sect. Schizolomatopsis X. C. Zhang)。唇边组Sect. 3 Schizolomatopsis X. C. Zhang 23 2412叶片长达1米或更长,宽约1厘米或更宽;叶柄细长;根状茎的鳞片黑褐色,具光泽。唇边书带蕨Vittaria elongata Sw. 24 2312叶片长8-30厘米,宽2-4毫米;叶柄短。根状茎上鳞片黄褐色。姬书带蕨Vittaria angusteelongata Hayata
书带蕨科
书带蕨属所属科 书带蕨科 VITTARIACEAE
附生植物。根状茎横走,密被具黄褐色绒毛的须根和鳞片;鳞片粗筛孔状,透明,基部着生;叶近生。叶一型,单叶,禾草状;叶柄较短,无关节;叶片线形至长带形,通常宽不足1厘米,具中肋,侧脉羽状,单一,在近叶缘处顶端彼此连接,形成狭长的网眼,无内藏小脉,或仅具中脉而无侧脉。叶草质或革质,较厚,表皮有骨针状细胞。孢子囊形成汇生囊群,线形,表面生或生于沟槽中,无囊群盖,具隔丝。孢子椭圆形,或圆钝三角形,单裂缝或三裂缝,不具周壁,外壁表面常具小疣状纹饰或纹饰模糊,淡黄色,透明。
4属约50余种,广泛分布于全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中国有3属,约15种。
种类
1.Vittaria amboinensis剑叶书带蕨。分布于广东(信宜市、新丰、肇庆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南县、大苗山、金秀瑶族自治县、容县、象州县)、云南省(马关县、麻栗坡县、屏边苗族自治县、广南、西畴县、蒙自市)、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乐东黎族自治县、陵水、白沙黎族自治县)。也分布于印度东北部、锡金王国、缅甸、中南半岛及印度尼西亚。
2.Vittaria doniana带状书带蕨。分布于广西(凌乐、田林县)、贵州省(安龙县)、云南(麻栗坡、金平、元阳县、西盟佤族自治县、澜沧、永德县、漾濞、泸水市、福贡县、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丽江市、鹤庆县)、西藏自治区(墨脱)。附生于林中树干上或岩石上,海拔1650-3300米。也分布于缅甸北部、不丹、锡金、印度东北部等地。
3.Vittaria taeniophylla广叶书带蕨。分布于台湾(宜兰县、台中市、南投市、嘉义市、高雄市)。生树干基部,被直立。也分布于菲律宾。
4.Vittaria himalayensis喜马拉雅书带蕨。分布于云南省(镇康县、福贡、贡山、香格里拉市)、西藏(定结县、樟木)。生林中树干或岩石上,海拔1700-2900米。也分布于锡金王国、不丹、尼泊尔、印度北部。
5.Vittaria mediosora中囊书带蕨。布于台湾(阿里山、昆仑山脉)、四川省西部、云南(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景东彝族自治县、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大渡河、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察隅县、波密、错那市、吉隆、亚东、樟木、定结、米林)。附生于林中石上或树干上,海拔2700-3500米。也分布于锡金、菲律宾等地。
6.Vittaria plurisulcata曲鳞书带蕨。分布于云南省(富民县、禄劝、双柏县、金平、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景东、蒙自市、屏边苗族自治县、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生于林中树干上或岩石上,海拔1850-2900米。也分布到越南北部。
7.Vittaria fudzinoi平肋书带蕨。分布于浙江省(庆元县、临安区、昌化镇、龙泉市、遂昌县、淳安县)、安徽(黄山、歙县、休宁县)、福建省(武夷山)、江西省(井冈山市、武功山、庐山、安福、宜春市、武宁县、遂川县)、湖南省(黔宁、新宁县)、湖北(神农架林区、合丰、恩施、宣恩)、广东(乳源)、广西(融水、兴安、花坪、资源、龙胜)、重庆(城口、南川)、四川(峨眉山、都江堰、洪雅、石棉、荣经、芦山、天全县、宝兴县、雷波县、美姑、马边彝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普雄镇、甘洛县、泸定县)、贵州省(梵净山、雷公山、榕江县、息峰)、云南省(大关县、彝良县)。附生于常绿阔叶林中树干上或岩石上,海拔1300-2800米。
8.Vittaria linearifolia线叶书带蕨。分布于云南(漾濞彝族自治县、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福贡县、维西傈僳族自治县)、西藏自治区(察隅县、波密、墨脱县、易贡)。附生于林中树干上或岩石上,海拔1700-3400米。也分布于印度(阿萨姆邦),缅甸北部。
9.Vittaria hainanensis海南书带蕨。分布于海南省(三亚、白沙黎族自治县、陵水、儋州市、乐东黎族自治县)、云南(河口)。也分布到越南北部。附生于蒲葵树干上,海拔100-950米。 10.Vittaria sikkimensis锡金书带蕨。分布于云南省(马关县、普洱市、景洪市、永德县、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西藏(墨脱)。附生于常绿阔叶林中树干上或岩石上,常同白发藓混生,海拔1400-2200米。锡金王国、印度北部、缅甸、泰国北部、越南北部也有分布。
11.Vittaria flexuosa书带蕨。分布于江苏省、安徽、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台湾、湖北、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四川省、贵州省、云南、西藏自治区。附生于林中树干上或岩石上,海拔100-3200米。也分布于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印度、锡金、不丹、尼泊尔、日本、朝鲜半岛。
12.Vittaria elongata唇边书带蕨。分布于福建(永泰、宁德市)、台湾(全岛分布)、海南(全岛分布)、广东(信宜市、肇庆市、阳春、阳江市)、广西(南宁市、龙州)、云南省(河口、屏边苗族自治县、金平、勐腊县、勐海县、景洪市、福贡县、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西藏(墨脱)。附生于树上或林中岩石上,常同巢蕨 Pseudodrynaria coronans (Wall. ex Mett.) Ching,鸟巢蕨属 Neottopteris 及铁角蕨属 Asplenium 等附生蕨类植物混生,海拔190-1350米。也分布于越南、泰国、柬埔寨、老挝、缅甸、锡金王国、尼泊尔、印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日本(琉球)、澳大利亚和马达加斯加。
13.Vittaria anguste-elongata姬书带蕨。分布于福建省、海南省(万宁市)、台湾(台北市、基隆市、乌来、宜兰县、台中市、南投市、高雄市、屏东市、台东县)。生林中岩石上或树干上。也分布到菲律宾和日本南部。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