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栗坡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下辖县,位于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东南部,县境东北部与富宁、广南两县接壤,北部与西畴县相邻,西南部与马关县毗连,东南部与越南同文、 安明、官坝、渭川、黄树皮、河江 5 县 1 市接壤,国境线长 277 千米,总面积2357平方千米。截止2022年末,麻栗坡县下辖4镇7乡,县政府驻地位于麻栗坡县向阳路29号。全县常住人口23.69万。

麻栗坡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滇东南岩溶高原地貌,具有山河相间、河流深切、地形复杂、地貌类型繁多的特点。气候类型为高原亚热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海拔高差悬殊大,水热条件分布不均,形成明显的立体气候。麻栗坡县地处红河中游北岸地区,主要河流有盘龙河、畴阳河、八布河、南利河。麻栗坡县历史悠久,建制较晚。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西汉为郡都梦县地,蜀汉、晋为兴古郡进桑县(后为都县)地。唐初为黎州地,宋为大理通海都督矣部(后为最宁镇矣尼迦部)地,元为宁远州矣尼迦部地,明为阿迷州八寨长官司地(隶属临安府),清为开化府牛羊土司地。光绪十二年(1886年)会勘中越边界,设立界桩,于此驻绿营后设都司。民国3年(1914年)3月改交涉副督办为特别区对汛督办。1950年3月设麻栗坡市(隶属文山专区),1955年12月改市为县,1958年11月西畴县、麻栗坡两县合并,1961年10月分开,设麻栗坡县建制至今。

麻栗坡县地处中国—东盟两大市场结合部,位于昆明市河内两大城市辐射交汇点,南面与越南“五县一市”接壤,区位优势极佳。境内有1个国家级口岸——天保口岸、14个边民互市点和108条边民通道。县城距越南河江市64千米、首都河内市380千米。文天二级路连接州城省府,是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乃至云南省连接东南亚的重要门户和陆路通道,素有“南疆宝地”和“边陲重镇”的美誉。麻栗坡县依托矿产资源、水能资源、气候资源等资源优势,逐步形成了农业以烤烟、茶叶、麻栗坡草果、八角、咖啡等为支柱,工业以水电、矿冶等资源加工为骨干,三产以旅游、酒店、商贸为支撑的产业格局。202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11.84亿元,排全州第2位,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5.7:45.7:38.6。

麻栗坡县人文底蕴深厚,拥有以“老山精神”为特色的红色文化;彝族、壮族、苗族等极具民族风情的民族文化;小河洞遗址、大王岩岩画、对越自卫反击战的遗物等人文景观。麻栗坡拥有中国最古老的传统村落——城寨村。截止2022年末,麻栗坡县有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1项,省级3项,州级19项,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6个;有1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4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麻栗坡县拥有当今世界最好的正阳绿,被誉为“中国祖母绿、世界帝王绿”。

名称来历

因植物和地势而得名,嘉庆元年(1796年),粤、湘、川、黔客商纷纷来此经商,此地命名为“新草房街”,因街场建在一条斜坡中,四面诸山均有麻栗树,名麻栗坡街,始有麻栗坡地名。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在远古唐虞时代属西南徼外地域。春秋战国时代属句町,进桑部族区域。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

秦时设交趾郡,筑滇池赴交趾孔道,史称“交趾古道”。

西汉,麻栗坡属郡都梦县地,东汉时期,麻栗坡都属进乘县地,三国蜀汉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诸葛亮平南中战争西南夷,设南中七郡,麻栗坡隶兴古郡的进乘县地。晋泰始六年(270年)麻栗坡属都县地;永嘉五年(331年)麻栗坡属宁州兴古郡西安县地。北魏延昌四年(515),宁州改南宁州,治曲靖。境内属南宁州西地兴古郡。

隋唐至宋元时期

文帝开皇四年(584),隋在南中以州代郡,置昆、恭、协三州,隶南宁州总管。境内属昆州。唐初为黎州地,开元二十一年(733),李隆基设十五道统州,麻栗坡县归剑南道西川节度使管辖。咸通初年(860年),麻栗坡县被南诏吞并,改归通海都督府辖。干符六年(879)为通海都督地,南诏为部地。

宋为大理通海都督矣部(后为最宁镇矣尼迦部)地,元为宁远州矣尼迦部地

明清时期

明为阿迷州八寨长官司地(隶属临安府),清为开化府牛羊土司地。同治十一年(1872年)四月,“白旗军”在今麻栗坡董干地区与秦昭襄王、雷美等的“红旗军”激战数日,尸横遍野。光绪九年(1883年),法军入侵麻栗坡猛硐一带,当地苗、瑶、傣等民族奋起还击,苗族头领项崇周组织各民族武装200余人,坚持与法军战斗10余年,累败法国侵略军。光绪十二年(1886年)会勘中越边界,设立界桩,于此驻绿营后设都司,二十四年(1898年)设交涉副督办(直属省),下设6个对汛。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置麻栗坡副督办,属临安区开广兵备道。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3年(1914年)3月改交涉副督办为特别区对汛督办,属蒙自道。民国17年(1928年),成立麻栗坡特别区司法公署。民国29年,日本侵略军占领越南,中越边关实行封锁,麻栗坡成为抗日前线。民国38年(1949年)1月8日,中国国民党进攻麻栗坡接走督办,独立大队和武工队进驻麻栗坡街,县城从此解放,同年6月成立马列县人民民主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50年3月设麻栗坡市(隶属文山专区),1955年12月改市为县,1958年11月西畴、麻栗坡两县合并,1961年10月分开,设麻栗坡县建制至今。截止2023年11月,麻栗坡县下辖4个镇7个乡。 1965~1968年麻栗坡成为了援越抗美的大后方。1979~1989年,麻栗坡县又成为中越边境战争的主战场。1979年1月24日,驻麻栗坡武警边境站、边防派出所配合边防部队开始对中越边境实行军事封锁。2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奉命向占领猛硐、天保、茨竹坝、八布、杨万、董干、马林等边境一线据点的越军进行自卫还击,摧毁越军的军事据点,歼敌246名,缴获一批军用物资。1984年,4月28日,收复老山战役战斗打响,歼灭越军千余人。4月30日,收复者阴山战斗打响,歼灭越军数百人。

地理

位置境域

麻栗坡县位于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东南部,地处东经104°32′-105°18′,北纬22°48′-23°33′之间。县境东北部与富宁、广南两县接壤,北部与西畴县相邻,西南部与马关县毗连,东南部与越南同文、 安明、官坝、渭川、黄树皮、河江 5 县 1 市接壤,国境线长 277 千米。面积2357平方千米。县城距省会昆明市423千米,距文山州府80千米。县内东西横距约100千米,南北长约40千米。图源

气候

麻栗坡县夏季主要受到北上的大洋暖流控制,冬季受南下的高原寒流影响,气候类型属高原亚热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湿度大,干湿季分明,春季回温早,冬春雨量少,春季太阳辐射强,日照时数春季多、冬季少,夏季降雨集中,秋季阴雨连绵。由于地形错综复杂,海拔高差悬殊大,水热条件分布不均,形成明显的立体气候和“十里不同天”的小气候,有“热八布、冷董干、烂铁厂、干马街、雾金厂”的独特小气候特征。

全县各地年平均气温在13.1℃~3.1℃之间,年极端最高气温30.1℃~40.2℃,年极端最低气温-6.3℃~0.3℃,极差为6℃~10C。无霜期202~361天。年总辐射量为115378卡/平方厘米。辐射最高值出现在5月份,其值为13005卡/平方厘米,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其值为6646卡/平方厘米。全县年均降雨量 1100~1800毫米,但分布不均,降雨主要集中在 5~10月,占全年降雨量的 80%以上,11 月至次年 4 月降水稀少,春季和夏季干旱严重,降雨量仅占17%。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6%。全县全年日照时数3480小时,实照时数1637.1小时,占全年日照时数的47%。全县陆面平均蒸发量679.9毫米,5月蒸发量最高,6月次之,10月~次年2月蒸发量较小。

地质

麻栗坡县位于华南地槽系,地层出露齐全,岩浆岩发育,变质岩广布,地质构造复杂,有其突出的特征。县内地层包括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三大类。沉积岩出露的地层有有生界的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纪、石炭系、二叠系,中生界的三叠系,新生界的第三系、第四系。岩浆岩分为酸性岩和基性岩两大类。变质岩分布广泛,根据变质作用不同分布为区域动力热流变质岩(深变质岩)和区域低温动力变质岩两大类。

麻栗坡县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南地槽系(一级)、滇东南加里东期冒地槽(二级)、马关一麻栗坡隆褶带(三级)的北东部,经历了加里东期冒地槽、华力西一印支期准地台、印支一燕山期隆起,岩浆侵入喷发和喜山期上升剥蚀的发展过程。根据地壳运动、沉积建造和岩浆活动特点,分为南温河穹隆和八布复向斜两个四级构造单元。

地形地貌

地形

麻栗坡县地形复杂,具有山河相间、地形起伏较大的特点。山地海拔高程由南西部向北东部逐步降低,南部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2579米,中部大黑山海拔2288米,北部天平山海拔1926米,说明古高原面地形由南西向北东方向倾斜。由于盘龙河、畴阳河、八布河、南利河的侵蚀切割而形成三列大山,即南部的老君山、中部的大黑山、北部的天平山。山脉走向为南北向、东西向及北西向。河流海拔高程由南西向北东方向逐步增高,南部的盘龙河河口107米,中部的八布河河口500米,北部的南利河河口约600米,与古地形斜面相及,说明南部地壳因花岗岩侵入而隆起较高,河流侵蚀切割强烈,北部地壳上升较低,河流侵仲切割比较微弱。

地貌

麻栗坡县地处云贵高原,属滇东南岩溶高原地貌,整个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南部受河流切割多为中山峡谷,北部地区多属典型的溶洞,有峰林、石牙、溶斗、溶洞等,具有山河相间、河流深切、地形复杂、地貌类型繁多的特点。最高点为天保镇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峰,海拔2579.3 米,最低点为天保口岸盘龙河下游船头,海拔 107 米,境内山峦重迭,沟谷纵横, 地形复杂,有明显的山脉体系。全县 99.9%的面积为山区,其中 70%以上山区属于喀斯特地貌。根据地貌形态成因类型可分为4个地貌区,其中老君山—南温河花岗岩穹窿中山峡谷区,主要分布于盘龙河以南的南温河、猛硐地区;大黑山—下釐厂单面山峰丛中山峡谷地貌区,主要分布于八布河与畴阳、盘龙河之间的八布、下金厂、茨竹坝、天保等地区;八布—万—六河向斜低山河谷地貌区,主要分布于八布、杨万、六河等地区;天平山极造侵蚀峰丛中山地貌区,主要分布于新寨、马街、铁厂、董干等地区。

水文水利

水文

麻栗坡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水系,地处红河中游北岸地区,主要河流有4条,呈北西一南东向沿断裂带流入越南,汇入红河。全县主要河流除盘龙河、畴阳河、八布河、南利河外,还有较大支流猛硐河、昆河、八斗河、铜厂河、南青河等。麻栗坡县境内岩溶面积比重大,约占全县面积的 97.7%。区内地下水的赋存与分布以岩性为基础,不同岩类和分布格局决定了 地下水类型和分布特征,地下水多为径流型。按地下水埋藏条件和含水层性质,县境内的地下水可分为岩溶水、裂隙水和孔隙潜水。水质类型多属 HCO3-Ca 型和 HCO3- Ca.Mg 型软水至微硬水。

盘龙河

红河一级支流,为中越国际河流,发源于蒙自市鸣乡三门河北,原地高程2120米。千流呈西北一东南流向,流经砚山县文山市西畴县马关县和麻栗坡五县,于麻栗坡县天保镇船头出境,出境处高程106米。境内集水面积6100.2平方千米,河长252.6千米,落差2014米,平均比降8.0‰。据天宝水文站观测数据,年平均流量87.4米/秒,最大洪水流量395.0立方米/秒,最枯流量34.3米/秒,年平均含沙量0.75千克/立方米,该河流经地段多数河段属深山峡谷,两岸陡峻,河谷横断面呈“V”型。由于流域内降水丰富,流程长,集水面积大,河床纵比降大,落差集中,水流湍急,流量大,水能资源丰富。汇入盘龙河的重要支流有猛硐河、畴阳河、清水河(越南境内)、八布河、斋河(越南境内)等,小支流有曼棍河、曼文河、平寨河、那马河、八里河等。

猛硐河

红河二级支流,发源于猛硐村委会上阳村,在达彼河村汇入盘龙河,集水面积121.7平方千米,河长21.1千米,落差1179米,平均比降55.5%,年平均流量3.7立方米/秒。流域内植被良好,降雨充沛,气候湿润,水质好,落差特别集中,仅楼梯段二千米河段,落差就有400米。

畴阳河

红河二级支流,发源于西畴县兴街乡响头寨附近的石灰岩山地中。先呈西北一东南流动,中下段则按近南北向流动,至天保镇的下福田村汇入盘龙江,全长68.2千米,流域面积780平方千米,总落差598米,平均比降8.8‰。年平均流量9.8立方米/秒,最大洪水流量182立方米/秒,最枯流量2.55立方米/秒,该河的下段左岸接纳了源于老君山自然保护区的部分支流,对保护区自然环境的发展、演化有一定影响,支流多但多短小,有南油河、来西河、南辉河、南朵河等。

水利

截止2018年,麻栗坡县建成山区“五小水利”工程5398件,实施了猛硐乡、八布乡、铁厂乡集镇供水工程和云南省第五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十四五”以来,累计完成水利投资5.9863亿元。截止2020年全县共建成水库 16 座,其中:大 II 型水库 1 座,中型水库 1 座,小 I 型水库 2 座,小 II 型水库 12 座,总库容 57538.7 万立方米。

马鹿塘水库

位于麻栗坡县境内盘龙河34千米干流上,建有文山州境内梯级开发中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马鹿塘水电站,多年平均发电量18.18亿千瓦时。水库主体工程于2005年8月动工建设,2009年11月10日下闸蓄水,总库容5.5亿立方米,大坝高154米。

新寨水库

麻栗坡县新寨水库位于麻栗坡县境内南欧河上游河段上,属文山州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文山州水网规划项目,是一座以农田灌溉供水和农村生活供水为任务的小(1)型水库。新寨水库工程于2020年8月23日开工建设,截至2023年7月13日,新寨水库工程完成全部建设任务。工程主要由枢纽工程(拦河坝、导流输水隧洞、溢洪道)、供水工程(供水管道)两部分组成。大坝为粘土心墙堆石坝,最大坝高32.8米,总库容282.1万立方米,概算总投资为10933.21万元。 麻栗坡县新寨水库工程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供水量275.5万立方米,可以解决麻栗坡县麻栗镇老地房、茅草坪及南欧3个村委会共计21个村小组3179人、2474头大牲畜、5264头小牲畜生活用水困难和6520亩的农田灌溉问题。

土壤

麻栗坡县自然土壤和耕作土壤共有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石灰岩土、水稻土 6 个土类。全县耕地土壤分为 6 个土类、10 个亚类、15 个土属、17 个土种。自然土壤在海拔1800米以上地区,植被覆盖较好,气候温凉,空气湿度大,盐基淋溶性强,酸度大,表土和机质丰富,质地疏松,自然肥力高,形成黄壤。海拔在1400~1800米的铁厂等石山区,气候冷凉,植被为灌木丛,雨量充沛,湿度大,形成石灰岩棕泡土。海拔1000~1400米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一定植被覆盖,生物活动旺盛,土壤酸性大,属中山坡地,水土流失严重,形成黄红壤和红壤。海拔400~1000米地区,为盘龙河、畴阳河、八布河、南利河两岸,雨量偏少,无霜期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灌木,母质多为三叠纪上统泥质页岩,坡度较陡,气候干燥炎热,形成的土壤为赤红壤、黄色赤红壤。海拔400米以下的河谷地区终年无霜,气候酷热,形成砖红壤。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根据2022年发布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结果,麻栗坡县耕地37255.57公顷(55.88万亩),主要分布在董干镇麻栗镇、大坪镇,分别占全县耕地的17.21%、12.87%、12.64%。园地5594.79公顷(8.39万亩),主要集中分布于中部,以八布乡杨万乡、天保农场为主。林地165852.57公顷(248.78万亩),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区,其次是北方部分地区,中部地区林地分布较少,全县林地分布呈现集中分布,由中部向两端呈递增趋势。草地3008.05公顷(4.51万亩),麻栗坡县只涉及其他草地1个二级地类,3008.05公顷(4.51万亩),主要分布在董干镇、马街乡,其余地区零散分布。湿地115.36公顷(0.17万亩),主要分布在天保镇、大坪镇和麻栗镇等乡镇。城镇村及工矿用地6092.57公顷(9.14万亩)。交通运输用地3228.79公顷(4.84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063.24公顷(3.09万亩),全县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最大的乡镇是天保镇。

森林资源

麻栗坡县森林总面积87795.5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3976.4公顷、占森林总面积的95.65%,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面积3819.1公顷,占森林总面积的4.35%;森林总蓄积7054580立方米,均为有林地蓄积。森林覆盖率37.25%,其中有林地覆盖率35.63%,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覆盖率1.62%。全县健康森林面积71039.9公顷,亚健康森林面积8606.4公顷,中健康森林面积5686.2公顷,不健康森林面积2463.0公顷。全县生态公益林中的纯林、混交林面积32582.2公顷。

矿产资源

麻栗坡县矿产资源品种多、分布广,已探明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化工原料非金属、燃料矿产等固体矿产38个,金属矿产贮藏量达607.8万吨,钨矿床(点)23处,平均地质品位0.45%以上,累计地质储量936万吨,是全国罕见的高品位钨矿富集区,有含绿柱石祖母绿宝石伟晶岩脉40余条,是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具有开发前景的祖母绿矿床,因其拥有当今世界最好的正阳绿,被誉为“中国祖母绿、世界帝王绿”。且花岗石高岭土非金属矿石的开发潜力大。全县有钨矿区面积 32 平方千米,矿产资源分布在天保镇、大坪镇、猛硐瑶族自治乡等 8 个乡镇。

水资源

麻栗坡县全境水资源总量为 55.15 亿立方米,其中麻栗坡县内境地表径流水资源量为 17.51 亿 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 5.43 亿立方米,占全州地下水资源总量的 11.4%,位居全州第 5 位,现状较少开发利用。

生物资源

麻栗坡县境内具有潜在开发价值的油脂、纤维、药用等资源植物近2000种,经济林树种有油茶油桐、茶叶、八角、木棉、木漆、橡胶、咖啡、棕树等100余种。近人工种植的茶树遍布麻栗坡县4镇7乡,古茶树则主要分布在下金厂、猛硐、天保、八布、大坪、麻栗、董干等乡(镇),总面积约3万亩,总数约40万株,树龄百年到千年不等,以200年至500年居多,近千年的也有1000余株。全县野生药材资源有吴茱荑、石斛党参紫苏黄芩夏枯草、何首乌、五味子等50余种。麻栗坡县自然条件特别适宜石的生长。据调查,麻栗坡县共有野生石斛品种20种以上,是云南省石斛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家畜有水牛、黄牛、马、骡、猪、驴、山羊、猫等。家禽有鸡、火鸡、水鸭、旱鸭、鹅、鸽等。

生物多样性

麻栗坡拥有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边境绿洲。麻栗坡地处中国三大生物多样性中心的核心部位,是全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植物

截至2022年末,麻栗坡县共记录维管植物298科1398属3978种,常见野生维管植物181科1092种,其中石松门蕨类植物门26科80种,裸子植物8科16种,被子植物门147科996种。国家级保护植物多达41种,其中I级保护植物6种,Ⅱ级保护植物35种,云南省省级保护植物16种,麻栗坡特有种50种。县境内被列为国家级保护植物有红豆杉、云南穗花杉、银杏、伯乐树长蕊木兰藤枣属、异形玉叶金花等,省级保护植物有苏铁蕨、、红椿木等。

2000年,调查到古树名木143株(片)树 ,古树122株,古树群21处, 按照树种分为31科36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67株,二级保护的有23株,三级保护的有53株,主要种类有:桑科榕属的黄葛树高山榕榕树、薄叶榕、雅榕见血封喉属见血封喉榆科朴属的紫弹树、榆属的毛脉等。

动物

截止2022年末,麻栗坡县已探明野生动物120余种,其中国家1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蜂猴林麝菲氏叶猴3种,国家2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10种。

生态功能区

截止2022年末, 麻栗坡县境内有4个自然保护地,其中3个自然保护区,分别为麻栗坡老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麻栗坡马关老君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和下兴箐州级自然保护区,1个风景名胜区是麻栗坡老山省级风景名胜区。

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处麻栗坡、马关县两县的毗连地带,直线距离麻栗坡县城约 21千米,直线距离马关县城约 17.5千米,地理位置介于北纬 22°53′39″~22°58′27″、东经 104°32′50″~104°41′19″之间。 老君山自然保护区实际管护范围面积为 4609.9公顷,其中,核心区 2747.5公顷,实验区 1862.4公顷。主要保护植物有:桫椤、长蕊木兰云南穗花杉、原始莲座蕨、马尾树云南拟单性木兰、香籽含笑云南七叶树篦齿苏铁等,野生动物有:蜂猴猕猴属、青麂、麝、鳞甲目蟒蛇灵猫科黑鹇及铜鸡等。

自然灾害

麻栗坡县是典型的山区县,是不良地质灾害易发区,是云南省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隐患较为发育的地区之一。麻栗坡县地质灾害类型有不稳定斜坡、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面不均匀沉降等,每年 6 月至 10 月为主汛期,地质灾害频发。1986年7月,全县降大雨345毫米,22条公路塌方,粮管所仓库全部受淹,全县损失折合782万元。其中猛硐区连续暴雨5天,全区倒塌房屋64户191间,造成危房133户1371间,死亡7人,重、轻伤各7人。2018年9月2日云南麻栗坡县猛硐河流域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10多人死伤,11人失联,直接经济损失达14亿元。图源

其他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旱灾、冰雹灾、霜灾、病虫害等。

旱灾多发生在冬、春季节,清咸丰七~八年(1857~1858年)连续两年不下雨,庄稼旱死,饿死、冻死千余人。民国23年(1934年)农历二~八月连续不下雨(只有端午节天下雨1小时),禾苗枯死,造成次年的大饥荒。1967年、1969年、1976年、1977年、1980年也曾发生过较严重的旱灾。

冰雹灾:1953年发生冰雹灾最大的冰雹有小碗大,积地4寸,大春小秧受灾80%。1959年3月雨夹雪,附近山地下冰雹,伤亡22人,共损失粮食3.5万多公斤,大春作物13237亩,小春作物2000多亩。

病虫害:民国32年(1943年),久旱不雨,诱发病虫害,收获大减,损失粮食50%以上。1982年6月中旬,全县大春作物发生以东方黏虫为主的病虫灾,虫口密度大,虫灾蔓延迅速,全县受灾36655亩。1986年6月,全县发生水稻小秧病虫害,受灾面积28891亩,占播种面积的53.3%。

行政区划

截止2023年2月,麻栗坡县下辖4镇7乡。县政府驻地位于麻栗坡县麻栗镇向阳路29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止2022年末,麻栗坡县常住人口23.69万人,人口出生率7.6‰,人口死亡率10.55‰,人口自然增长率-2.95‰。年末全县城镇人口5.34万人,乡村人口18.35万人,全县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22.54%。根据2020年开展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县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29908人,占总人口的53.33%;女性人口为113679人,占总人口的46.67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14.28。0—14岁人口为56059人,占总人口的23.01%;15—59岁人口为146387人,占总人口的60.10%;60岁及以上人口为41141人,占总人口的16.8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30485人,占总人口的12.52%。

民族

麻栗坡县居住着汉、壮、苗、瑶、彝、傣、蒙古、仡佬族8个世居民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散杂居边疆县。根据2020年开展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县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36978人,占总人口的56.23%;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06609人,占总人口的43.77%。截止2020年,少数民族中:壮族占少数民族人口的 30.1%; 苗族占少数民族人口的42%;瑶族占少数民族人口的 17.7%;彝族占少数民族人口的5%;傣族占少数民族人口的 2.6%;仡佬族占少数民族人口的1.0%;蒙古族占少数民族人口的 1.2%;其他民族占少数民族人口的0.4%。除蒙古族外,其余 7 种世居少数民族为跨界而居的民族,在越南均有分布。

语言

汉族语言属汉藏语系汉语族,属于古代北方语言的西南官话。

苗族分布在全县12个乡镇,主要以讲西部方言川黔滇次方言为主。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内部分为东部方言(湘西)、中部方言(黔东)、西部方言(川黔滇)三大方言,麻栗坡县境苗族讲西部方言。白苗、花苗、青苗语言基本相通,且能互相交流。

壮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壮族语言分为北部方言和南部方言,麻栗坡县壮族讲北部方言。县内壮族侬支系讲侬语,土支系讲土语,二者语言基本相通。

瑶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的勉语(角瑶)和们话(瑶)方言,与海南省自称金们、他称苗族的语言完全相通。瑶族各支系内部均用瑶语交流,对外交往通用汉语。

彝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麻栗坡县境内的彝族有各支系的语言,除白支系与花倮支系保留自己的语言以及部分仆拉保留本支系语言外,孟武、普标、拉基等支系语言已消失。白倮与花倮支系语言基本相通,大部分讲汉语。

傣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麻栗坡县境内的傣族语言与西双版纳的傣族语言基本相通。

仡佬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仡佬语支。一般通用汉族语言,在与其他民族杂居共处的村寨,也讲壮语苗语和彝语。仡佬族聚居的村寨,用仡佬语交往对话。花仡佬、青仡佬、白仡佬和红仡佬语言基本相通。

蒙古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支,因长期与汉族杂居融合发展,其民族语言已失传,一切社会交往均使用汉语。

宗教信仰

麻栗坡县主要宗教有:佛教、道教,信仰包含自然、神仙、鬼神、祖先等。2008年1月经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批复,许可麻栗坡观音寺为佛教活动固定处所。观音寺设有管理委员会1个,管理委员会班子7人,有信教群众约300人,居士32名。

佛教

清嘉庆以后,麻栗坡、大坪、董干等地区均建有观音庙。麻栗坡街设观音庙、修贞祠两座,有佛教庙宇聂氏宗祠,观音庙有少量庙产。每年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为观音庙会期,六月初一至初六、九月初一至初九为“朝斗期”,信佛修贞者均参加做会,观音庙平时亦为敬神者还愿、敬香、求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破除封建迷信,捣毁庙宇、菩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间自发地恢复了一些庙宇,重塑了一些佛像。

道教

民国时期,麻栗坡地区只有麻栗镇谭寿山一人信奉道教,平时为群众驱邪,牟取报酬为生,庙会会期则执掌法事。

经济

综述

麻栗坡县东临泛珠三角经济圈和北部湾经济圈,西靠滇东南城镇群经济区,南接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区。同时,麻栗坡县处于沿边经济带东部经济区,经济区位优势凸显,麻栗坡县依托矿产资源、水能资源、气候资源等资源优势,逐步形成了农业以烤烟、茶叶、草果、八角、咖啡等为支柱,工业以水电、矿冶等资源加工为骨干,三产以旅游、酒店、商贸为支撑的产业格局。

202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11.84亿元,排全州县第2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5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1.1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3.17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5.7:45.7:38.6。

第一产业

麻栗坡县自然资源丰富,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条件得天独厚。全县共辖11个乡镇,其中天保、八布、六河、杨万、猛洞五个乡镇属低热河谷地区,光照充足,是咖啡、香蕉、木薯、甘蔗等经济作物生长的最适宜区域,而麻栗镇、大坪、下金厂、铁厂、董干、马街等乡镇以石山区为主,气侯温凉,是三七、石斛、重楼等中药材生长的最适宜区。目前,麻栗坡县以魔芋、茶叶、 烤烟、 甘蔗、香蕉、中药材等高原特色农业为支柱产业。截止2020年,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种植面积达50余万亩,建成高原特色畜禽规模养殖场14个。

截止2021年8月,全县共发展魔芋产业基地8120亩,农业产值达1.2亿元。2023年麻栗坡县已建成区域性魔芋采后处理中心3个、魔芋研究所1个,获得无公害农产品(魔芋)认证1个。云南天润云纯咖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现有脱皮脱胶初加工厂3座,脱壳分级加工厂1座,拥有“云纯、老山壮歌、弄贤寨”3个自主咖啡品牌。

麻栗坡全县共有古茶树资源3万余亩40余万株,有荒山茶5200余亩,有多个野生茶树品种。麻栗坡县全县茶叶生产主体绿色有机认证有5家9个产品,入选省级“绿色云品”品牌目录2个。2023年,麻栗坡实现茶叶产量570吨,带动4800余农户从事茶叶产业,年可实现户均增收6700元,已吸引麻栗坡农旅开发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麻栗坡县云茗茶叶加工厂、麻栗坡寅茶艺专业合作社等5家茶叶企业入驻街区,从事茶叶及相关制品销售。茶产业成为当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

2022年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37亿元,全年完成农作物总播种面积83.79万亩,比上年增长0.4%,其中:粮豆作物面积48.92万亩;经济作物面积34.87万亩。粮食总产量达11013万公斤。

第二产业

麻栗坡县第二产业以石产业、矿产业、电力产业为支柱产业,目前已有紫金矿业厦门钨业大唐发电中广核等一批全国百强企业入驻麻栗坡。石材产业链打造方面,以麻栗坡顺合石材有限公司为龙头,打造花岗石开采、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当前主要产品包括建筑栏杆、地板砖、高档建筑装饰材料、石桌、石狮等,产品销往云贵川和东南亚各地。截止2018年,麻栗坡县拥有祖母绿宝玉石龙头企业7户,石材开发企业2户(顺合石材、云发石材)。

大王岩风电场是麻栗坡县首个风电项目,由中广核新能源(麻栗坡)有限公司开发建设,总投资12亿元,建设内容为8台单机容量6.25兆瓦和17台单机容量5.0兆瓦的风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35兆瓦。2023年5月25日,麻栗坡大王岩风电场下金厂片区实现首批4台5.0兆瓦风机成功带电并网,单日发电量达480兆瓦。项目投产后,年平均等效利用小时数约为2210小时,年上网电量约47000万千瓦时,按上网电价0.2837元/千瓦时(含税)计算,20年可实现发电收入26.7亿元。

2022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204121万元,占全县GDP的18.3%。从三大门类看,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2%。

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以旅游业和边境商贸物流产业为主,麻栗坡县具有独特的区位和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依托“英雄老山圣地,中国祖母绿都”两张特色名片,带动全县第三产业的发展。天保口岸为国际口岸,是云南省对越第二大口岸。近10年来,天保口岸累计完成进出口货运量584万吨,贸易额273亿元。截至2023年5月,天保口岸完成边民互市贸易5.5亿元。

2022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36亿元。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5.85亿元,共实施国内经济合作项目30个。实际到位县外资金355800万元。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0154万元。全县接待旅游人数256.0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22亿元,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02831万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82227万元。

产业园区

麻栗坡(天保)边境贸易加工园

麻栗坡(天保)边境贸易加工园区于2012年规划,2018年开展修编,规划面积3.36平方千米,规划年限至2035年, 空间布局为“一园三片”。其中,十里长冲片区建设成为以电子、服装、特色旅游商品为主的轻工业片区;以药材生产加工、制药为主的生物科技产业;以茶叶、咖啡、甘蔗、竹笋、核桃、腊肉、热河谷农特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湾担坡大坪子片区建设以钨、、锰、铜精深加工及建材产业为主的生产示范基地;天保曼文片区形成以发展生物资源加工业为主、配套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进出口贸易产业示范区,依托口岸区位优势,形成面向东盟,服务越南的跨境电商基地。

麻栗坡边境经济合作区乡村振兴示范园

2012年5月,云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麻栗坡边境经济合作区为省级边境经济合作区。位于天保镇天保行政村新城村小组的麻栗坡边境经济合作区乡村振兴示范园,距离麻栗坡县城22千米,距天保口岸15千米。园区规划总占地面积为741.01亩,项目总投资10亿元,总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已投入使用的标准化厂房5万平方米,用于“一县一业”主导产业魔芋的加工与生产。魔芋加工厂、吴桥米线厂、咖啡豆加工厂、华润集团中草药加工厂等众多加工企业入驻该园区。

社会

教育事业

截止2022年末,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226所,其中:完中2所,职业高中1所,初级中学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完小82所,教学点29个,幼儿园101所(含民办幼儿园2所)。有教职工3782人,专任教师3698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2.6%、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8.7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6.67%。农村寄宿制学校“希望澡堂”和“少年儿童之家”实现全覆盖。全县高考上线率99.65%。

文化事业

截止2022年末,全县拥有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4.8万册,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服务中心11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62%,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7%。截止2018年,麻栗坡县开展民族文化开展传承活动“百名人才”彝族铜鼓舞传承培训共9期,传承培训1516余人次。共举办铜鼓舞、彝族服饰传承培训班20期,培训人数300余人次;国家级传承人陆孝宗组织传承培训21次,培训人数达200余人次;省级传承人陆存琼“彝族服饰”传承培训15次,培训人数达100余人次;开展铜鼓舞传承演出及传统节日舞蹈展示活动20次,展示人员累计达1500余人。2019年1月23日,在外交部的牵线搭桥下,公益机构北京巧女公益基金会发起主办的“自然公益图书馆——网易蜗牛读书”正式落户麻栗坡。 2023年1月,麻栗坡县举办首届刺绣技艺达人比赛活动,近2000余名各族群众参加了活动。2023年10月,麻栗坡县群舞《皓月欢弦》入选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第十七届云南省新剧(节)目。

科技事业

2022年全年,全县累计推广牛冻精改良配种3694头,猪人工授精配种1.18万窝,畜牧兽医科技培训0.49万人(次)。建成水稻核心样板基地和杂交水稻旱种核心样板基地各1000亩,完成高端稻谷种植36148亩。十三五以来,麻栗坡县研究与试验发展(R\u0026D)经费实现突破千万,2020年达1700万元,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0.16%,每万人口专利发明拥有量0.2件,年均递增10%。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零的突破。《白钨常温浮选技术开发》《小粒咖啡基地建设及产业化示范》等8项科技项目获省级立项扶持,开发石材、工艺茶等6项新技术,获得州级科学技术奖6项,全国和省级科普示范县创建工作通过省级验收。培养选苗育苗专家10人,种植能手81人,科技特派员38名,研发人员7人,生产技术工人15人,经营管理人才5人,销售精英10人。

医疗卫生

截止2022年末,全县有卫生机构111个(含私立医院、私立诊所和医务室),其中:医院6个、乡镇卫生院13个(含乡镇中心卫生院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保健院1个。卫生机构共有病床1378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789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320人。2019年,荷兰华人华侨向麻栗坡县捐赠价值100万元救护车。2021年,外交部向麻栗坡县38个卫生室捐赠医疗设备价值100万元。截止2020年,创建3个省级卫生乡镇和58个省级卫生村,县级组建综合卫生应急队伍35人,各乡镇均配备应急队伍和应急车辆。

体育事业

截止2019年5月,麻栗坡县共有各类体育场地757个,总面积约26.48万平方米,全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约0.94平方米。其中:篮球场(馆)507个,排球场(馆)6个,羽毛球场(馆)7个,全民健身路径114条,田径运动场14个,足球场7个,乒乓球场(馆)69个,综合体育馆1个,台球馆、体能训练馆、小操场等其它类型体育场地32个。截止2020年3月,全县组织开展“万步有约”竞赛活动和各种健身运动、体育竞赛活动,利用节假日和“全民健身日”开展县级体育活动2次,参与人数2000人次;组织老年人体育协会开展门球、乒乓球、钓鱼、棋类等有益于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体育健身活动40余次,参与人数近5万人次;开展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民族操、篮球排球足球裁判员等体育类培训班5次,培训600余人;组队参加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第六届中小学生运动会、云南省校园足球篮球排球啦啦操四级联赛总决赛、文山大众篮球争霸赛、文山州2019年校园民族操比赛等省州体育赛事活动。  

麻栗坡县体育事业发展中心

前身是麻栗坡县业余少体校,2019年12月25日按照所属单位优化整合的要求将其更名。在传统项目方面,麻栗坡的吹枪、射弩项目在2017至2021年期间多次代表文山州参加各类比赛。荣获37金30银17铜,二等奖2个、三等奖2个。2022年在云南省第十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麻栗坡县12名队员赢得了6金20银6铜的优异成绩。2022年8月8日,云南省体育工作先进表彰大会在玉溪市举行,麻栗坡县体育事业发展中心荣获“云南省体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环保事业

2022年全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7%,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7.6%。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06平方米,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98.86%,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启动乡镇集镇和64个行政村1112个村小组生活垃圾转运,完成污水治理村庄885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4.9%。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改造完成卫生户厕4000座、卫生公厕10座。县城河滨公园投入使用,腾退城市、河道空间2万平方米。1946个村民小组全部启动绿化美化,打造绿美村庄示范村240个。全面消除自建房屋安全隐患,实施农房功能提升建设302户,“裸房”改造1072户,村庄面貌整体改观。十三五期间完成 10 个省级生态文明乡镇和 93 个州级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22个行政村被评选为“云南省美丽村庄”。

社会保障

2022年全年,全县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85622人,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金居民993户1111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居民12975户22011人,全年共发放城镇低保资金555万元、农村低保资金7434万元。截止2020年,全县转移就业8.36万人,其中:贫困劳动力3.3万人。2020年5月17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发布通知,正式批准麻栗坡县退出贫困县序列。29年来,累计引进扶贫资金2.2亿元,实施了教育、温饱、卫生、培训、整村推进、产业扶持6类工程687个项目。2022年,91个贫困村19082户74879名贫困人口全部高质量脱贫“清零”,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麻栗坡县中心敬老院建于2011年,项目用地8.16亩,总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2018年8月开始运营,截止2023年10月,入住老人64人,其中特困人员54人,社会自费老人10人。工作人员共16人,其中专业养老护理员7人。2023年县人社局与6家培训机构合作,共开展了64期2766人次的培训,其中共有209名残疾人参加网络创业、电工等21个工种的培训。通过乡村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4184人就业,其中残疾人558人;开发城镇公益性岗位安置残疾人就业5人。全县创建就业帮扶车间44个,带动当地剩余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1581人,其中残疾人4人。

交通

综述

麻栗坡县境内有1个国家级口岸、1个省级口岸、14个边民互市点和108条边民通道。县城距越南河江市64千米、首都河内380千米。文天二级路连接州城省府,是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乃至云南省连接东南亚的重要门户和陆路通道,素有“南疆宝地”和“边陲重镇”的美誉。

由于长期受地理环境和历史因素影响,麻栗坡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截至2020年底,农村公路总里程达3600千米,县乡公路全部为硬化路面,建制村通硬化路率100%,建制村通客运班线率100%。计划至2025年,形成“三横、四纵、四联、一沿边”的公路骨架网络,启动贵州兴义经广南至麻栗坡至天保铁路、麻栗坡老山通用机场等项目前期规划,筑牢交通骨架、脉络,结束麻栗坡不通空运、高铁的历史。

公路

截止2022年,全县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达3627千米,所有自然村全部通公路,村组道路硬化率达92.8%。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至麻栗坡高速公路(麻栗坡段)总里程75千米。天保至麻栗坡段高速公路总里程51.157千米。截至2023年6月底,全县公路总里程3600千米。其中,国道109千米,省道77千米,县道893千米,乡道460千米,村道1998千米,专用公路63千米。县城至乡镇至建制村公路全部为硬化路面,全县11个乡(镇)105个建制村(含社区)全部通客运班线车。至2023年,已完成绿美公路建设128.1千米,麻栗坡至下金厂美丽公路成功入围2021年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评选。

公共交通

全县共拥有客运运输企业6家,公交企业1家,水上运输企业1家,共有营运客车达107辆,城市公交车辆6台,出租汽车146台,网络预约出租汽车26辆,水上运输船只4辆。

人文

综述

麻栗坡县人文底蕴深厚,拥有以“老山精神”为特色的红色文化;彝族壮族苗族等极具民族风情的民族文化;小河洞遗址、大王岩崖画、对越自卫反击战的遗物等人文景观。麻栗坡拥有中国最古老的传统村落。境内的城寨村至今仍保留着神秘而奇特的原始生活形态,彝族支系白倮人传承数千年的《铜鼓舞》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项目。

文物古迹

截止2021年,麻栗坡县境内有国家级、省、州、县文物保护单位 17个。2018年11月,麻栗坡县有文物保护单位13处,分布在全县7个乡镇。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州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10处,无宗教寺庙。现有馆藏文物藏品资料498件(套),藏品有石器、青铜器、铁器、陶器、瓷器及少数民族等文物资料。全县涉及管理机构力量不足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的有5个乡镇:大坪镇、猛硐乡、下金厂乡、铁厂乡、董干镇

大王岩岩画

大王岩岩画位于麻栗坡县麻栗镇南油村委会莱溪村小组西北约800米处, 县城东面羊角脑山南端,岩画距畴阳河面约150米。岩画点岩壁面向正南,没有人工修凿痕迹。岩壁总高二十多米,岩画距地面3.5米。图像使用黑、红、白三种颜色绘制,现可见25个,其中人物13个,牛3头,动物1只,花蕾图案8个。1983年,经云南省岩画专家杨天佑多次调查考证,大王岩岩画被初步确定为新石器时代作品,迄今大约4000余年。从画面及留下的遗痕推断,是新石器晚期至青铜时代的艺术作品,具有较高的历史考古、艺术欣赏价值。201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公布为第七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河洞新石器时代遗址

位于麻栗坡县城中心畴阳河西岸,洞口高出河面6米,洞口宽平,有一暗河从洞口流出。洞中次生碳酸钙景观形状各异,以钟乳石、石幔、石柱和动物形状为主。1975年7月,云南省博物馆文物考古工作队在小河洞内发掘出大量石斧、石、石锄、石印模、石饰物、陶片及蚌、熊、虎骨等动物化石文物,确定小河洞遗址属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新石器遗址中时代偏早的一种类型,是滇东南地区至今发现的唯一新时器时代洞穴遗址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止2020年6月,全县共有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1项,省级3项,州级19项,县级176项,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人,省级9人,州级14人,县级35人。

壮族彝族铜鼓舞

铜鼓舞是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壮族、彝族民众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古老舞种之一,分布于广南、麻栗坡、富宁县西畴县马关县、邱北等县的壮、彝村寨,而以广南县壮族、彝族和麻栗坡县新寨乡和富宁县木央乡几个彝族白倮支系的铜鼓舞最具代表性。铜鼓舞始于文山壮、彝先民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铜鼓舞属族群性的集体舞蹈。舞者围成圆圈,踏着鼓声节奏沿逆时针方向起舞,跳完一组舞蹈动作再跳另一组,内容都是壮族、彝族农耕生产生活的反映。壮族铜鼓舞表演时,一人敲铜鼓,另一人以木盒辅助形成共鸣滑音,这在其他音乐演奏中是找不到的。彝族铜鼓演奏则是一种专门技巧,一人用公、母两面铜鼓可演奏十二种音调组合,简称十二调。彝族的铜鼓舞还包含着本地民族的历法文化内容,积淀着壮、彝先民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等多方面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和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吹枪

吹枪是云南省特有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比赛项目。主要流传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董干镇中越边境一线苗族同胞当中,麻栗坡县是吹枪项目的发源地。吹枪在苗语里叫“盏炮”,数百年来,苗族同胞一直用这种古老的武器来守护庄稼,用其打鸟、打老鼠、打马蜂窝等。2005年6月列为县级非遗保护名录,2009年6月列为州级非遗保护名录,2009年8月列为省级非遗保护名录。麻栗坡县的吹枪项目传承人,先后在各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取得46金39银20铜的不俗成绩,成为麻栗坡县的两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名片之一。

习俗

节庆习俗

苗族花山节

苗族踩“花山节”又称“踩花山,是苗族民间一个盛大的传统节日。花山节的活动场地一般选择在较为平缓的土坡上举行。花场中竖立一根五、六丈高的竹杆或树杆,这就是花杆,花杆上挂着一块红布和一块黑布。每年的腊月十六日,花山主持人就把花杆立好,让人们知道这里有花场,到了正月初一就开始踩花山。关于踩花山的来历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为了求子而立,在苗族群众中,不会生育的人家为求得孩子立花杆踩花山,主人一办就是三年,头年踩三天,次年踩五天,第三年踩七天。

瑶族盘王节

瑶族主要节日是盘王节,在农历十月十六日这天,瑶族同胞家家备办四两新麻和棉线作为祭祀礼品,以示对瑶族祖先怀念。同时杀鸡宰羊,男女老少身着盛装唱歌跳舞,欢庆节日。在瑶族传统文化中,盘古和盘瓠(也作盘护)被瑶族盘瑶支系作为始祖神和民族保护神,统称为“盘王”,“盘王节”就是瑶族祭祀始祖“盘王”的活动。

彝族荞菜节

每年农历四月第一个龙日之时,是彝族支系白倮人的传统节日“荞菜节”。荞菜节,是白倮人一年中最为重大的传统节日,当地又称荞菜节为过荞节,视荞菜节如同过大年。节日里,白倮人杀鸡宰牛祭祀,到菜地里喊荞魂"回家",送到木楼上与祖先共享。穿着盛装的白倮男女老幼在寨老的带领下,齐集村边的龙树下,在铜鼓的敲打声中,尽情表演狮子舞、棍棒舞等各种舞蹈。

民族服饰

彝族白倮支系服饰

彝族白倮支系服饰制作是流传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董干镇新寨村委会城寨村白倮人聚居地的一种古老传统技艺。于2013年列入云南省第三批非遗保护项目。彝族白倮服饰原料都是采用自种、自纺、自染的棉花土布。彝族妇女把种出的棉花脱子后用手摇纺线机纺成线,在传统的土织布机上织成布匹,然后在布匹上根据男、女、老、少服饰特点徒手点蜡、染色、脱蜡、刺绣后,形成其本民族独特的图腾纹样后缝制而成,形成一套完整的服饰最主要是经过纺织工艺和蜡染工艺两个最核心的流程。

饮食

麻栗坡县居民主食以农玉蜀黍属、大米、糯米为主,兼以小麦、豆类、薯等。壮族喜爱糯米,常做成糍粑、褡裢粑、火草粑、五色糯米饭、甜酒、米胖等。岜夯鸡是壮族民间的一种独特传统食品,也是壮族接客宴请必不可少的一道佳肴。傣族喜吃糯食和槟榔,逢年过节或走亲串戚都做粽子、饵快、粑粑和糯米饭作礼品互送。粽子内搀赤豆和瘦肉条,包成拱形,南温河地区傣族的凉粽很有名气。

麻粟坡彝家坨坨肉

坨坨肉是彝族人民的一道传统名菜,其特色以原汁原味,肥肉入口即化,滋润爽口,瘦肉鲜滑嫩脆,越嚼越香,回味无穷而著称。坨坨肉是将肉(牛、羊、猪、鸡等肉皆可)砍成拳头大小的块状,入锅加水煮熟后捞出放入簸箕中,撒以盐拌匀即成。

芭蕉粑

其制作工艺非常简单,原料是糯米粉、豆沙和香蕉树,芭蕉粑的味道甜中带有微微的酸味,酸甜可口,味道纯正。是当地壮族群众赠送亲朋好友的佳品,也是节日庆典少不了的一道佳肴。

凉拌草果芽

选取没有成形果实的麻栗坡草果嫩芽。将颜色呈粉红色,清香四溢的草果芽切成片后,放入豆豉搅拌即可食用。嚼到嘴里,那种鲜嫩芳香的味道美不胜收,称得上上等的原生态山珍美味。

柠檬叶凉鸭(鸡)

南温河一带,此道菜是傣族逢年过节、红白宴席都少不了的一道风味名菜,有数百年历史。选用当地的大山上野生的柠檬树叶,鸡、鸭也一定要是土生土长不喂混合饲料的本地品种。味道馨香四溢,鲜美,酸甜,不油腻,开胃健脾

艺术

小钱舞

小钱舞是壮族土支系集祭祀、娱乐为一体的传统舞蹈,红白喜事、婚丧嫁娶都可跳。传说是壮族民间借杨六之名纪念宋朝时期本族起义领袖侬智高,至今已有1000余年历史。《 小钱舞》道具用“个个子”和铜钱做成,长二尺五寸,“个个子”中间有十九排,每排五枚铜钱(币),共由五十七枚铜钱(币)组成。《 小钱舞》在祭祀活动中,主要是躯除冤魂,祷求后人健康平安,壮族先民还将小钱与武术动作相互结合,用小钱锤打肩、腿、头等动作,使舞蹈更有趣味性、观赏性。2017年9月举办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艺汇演中,麻栗坡县大坪镇高梁村委会马卡村文艺队表演的《小钱舞》获得舞蹈(传统)类银奖。

梓潼戏

梓潼戏流传于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的一个戏曲剧种,以饰演“梓潼帝君”而得名。不论唱念皆使用本地方言,但表演的方言又带有川、黔方言韵味。分坛演出,连演出前后的仪式在内,共分八坛。梓潼戏分生、旦、净、丑,由于是单剧本连台本戏,戏中人物的角色是固定的,如陈子春为正生,燃灯道人、唐皇、魏徵为老生,陈烈为净角,余三兄弟为小生,纯英、龙等为旦角,龙精、虎精、凤精为净角,众妖为丑角等。梓潼戏为求子祈愿类型,一般是婚后不育,或有女无男,或童子久病不愈的人家邀请演出,意在求子许原、祈神赐福;或是愿望已然实现,携子还愿,致谢神灵。

地方特产

麻栗坡祖母绿

麻栗坡县境内已发现的含祖母绿伟晶岩脉多达数十条,分布范围近10平方千米,是目前世界上罕见的大型祖母绿矿床之一,也是到目前为止中国境内发现的唯一一个具有可开发前景的祖母绿矿床。矿床类型独特、宝石质地优良,品质具有颗粒大、颜色纯、质量好、奇异宝石多等特点。麻栗坡出品的祖母绿,色彩饱和度为全球翘楚,甚至超越了传统产区哥伦比亚。1996年,麻栗坡祖母绿被原地质矿产部部长宋瑞祥命名为“中国祖母绿”,麻栗坡也因此被誉为“祖母绿之乡”。

老山古树茶

老山古树茶,大多分布于麻栗坡海拔800至1800米的山头,大部分土壤为沙质土,土层深厚但通气良好,酸碱度适宜,加上茶树生长的环境森林茂密,树木葱郁,落叶多,土壤肥沃,有机质丰富,从而造就了老山古树茶不仅生态有机,且具备清香、甘甜的独有特质,深受广大茶爱好者青睐。2023年8月,麻栗坡县云深居茶厂的“月光白”和“归蜜古树生茶”获得认可,从2000多款选品中脱颖而出。其中“月光白”获得中国-南亚博览会首届南亚茶叶节特别金奖甜柔奖,“归蜜古树生茶”获得国际茶王金奖。2023年4月22日至23日,首届“老山国际春茶节”在麻栗坡县举行,外交部部长助理华春莹视频为开幕式致辞,麻栗坡古树茶进入国礼名录。

小粒咖啡

麻栗坡小粒咖啡是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的特产。麻栗坡县海拔1000米以下的八布、六河、杨万及天保、大坪等热带河谷地区,年平均气温19℃—23℃,年降雨量1300毫米—1600毫米,终年无霜,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非常适宜咖啡种植。据专家对麻栗坡热带自然资源考察,认为麻栗坡生产的咖啡浓而不苦、香而不烈、并略带果味,是咖啡中的上品。

传统村落

城寨村位于麻栗坡县东部,分别与广南、富宁县两县接壤。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因素制约,城寨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民生活十分困难,至今还传承着原始而古朴的生活方式。城寨村共有151户686人,全部为彝族白倮人。每年农历四月第一个龙日是彝族支系白倮人传统节日的“荞菜节”,是白倮人祭祀祖先、娱神娱人的盛大节日。在节日里,白倮人宰牛祭祀,到菜地里喊“荞魂”回家,送到楼上与祖先共享。穿着盛装的白倮男女老幼在寨老的带领下,在铜鼓和皮鼓敲打声中、云集龙树下,尽情表演狮子舞、棍棒舞等各种舞蹈。城寨村是古老的白倮人村寨,保留着古朴的着装、奇异的民间风俗和独特的干栏式建筑,被列入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被住建部认定为第一批“中国最传统村落”,城寨村的《铜鼓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项目。

地方象征

县树 凤凰木

本种树冠扁圆而开展,枝叶密茂,花大而色泽鲜艳,盛开时红花与绿叶相映,色彩夺目,特别艳丽,“叶如飞凰之羽,花若丹凤之冠”,故名凤凰木。凤凰木有火热、思念、吉祥之意,适种在麻栗坡这片“红色”热土。5月凤凰花开,鲜如焰火,红色扎根,彰显出麻栗坡人民对红红火火、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边疆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

县花 老山兰

老山兰属于墨兰,因在老山上遍布而得名。老山兰有品性高洁、无私无畏之意。老山兰激励着新时代老山儿女胸怀“国之大者”,传承弘扬“国家至上、人民至上、奉献至上”的老山精神,扎根边疆、心向中央,拥护核心、心向北京,守好国土、建好家园,绘就秀美幸福边关美景。

风景名胜

综述

麻栗坡县将红色旅游资源与红色教育、边境旅游、生态旅游等融合,形成以麻栗坡烈士陵园老山作战纪念馆、老山主峰、老山支前参战纪念馆、曼棍洞、天保国门文化暨党建示范区、南京老山国家森林公园神炮军事主题公园等景点为主线的精品教学路线。2020年10月,麻栗坡英雄老山圣地景区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入选全国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截止2022年末,县境内共有1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4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

主要景点

英雄老山圣地景区

麻栗坡“英雄老山圣地”旅游区是以老山为核心打造的红色旅游圣地,位于麻栗坡县南部。旅游区主要包括老山神炮、天保口岸、老山主峰三大片区,总面积30平方千米,主要包含游客中心(南疆记忆陈列馆)、老山神炮(陆战装备馆)、野外拓展基地、地雷展览馆、老山栈道、天保口岸、老山支前参战陈列馆、老山主峰等景点。

清凉洞景区

清凉洞旅游区位于麻栗坡县天保镇境内,为喀斯特地貌溶洞。洞的四周峰峦叠翠、森林茂密、果树成林。

老山药王谷

老山药王谷生态旅游区位于老山腹地,海拔1100米,属热带亚热带原始森林,面积3800亩,植被覆盖较好,有红豆杉、罗汉松、花梨木、黄江木、木等十余种珍稀植物。区域内种有石斛重楼、金线莲等珍稀中药材116种,是发展特色医疗、疗养康复、美容保健等医疗旅游的最佳地。药王谷属于老山自然保护区,依托丰富的生态中草药资源打造养生休闲、药膳养生、药膳餐饮、生态养老、生态采摘、高山露营等拓展项目。

著名人物

对外交流

天保口岸为国家级一类口岸,是云南省对越第二大口岸,也是麻栗坡(天保)边境经济合作区核心功能区,与越南河江省清水口岸相对应,是云南省乃至大中国西南地区进入越南和连接东南亚、南亚最重要的陆路通道之一。2019年,天保口岸累计有23.9万人次参与互市贸易,人均增收4885元。2020年,虽受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天保口岸仍有15.1万人次参与互市贸易,实现收入754万元,人均增收3164元。截至2023年6月8日,麻栗坡天保口岸累计进出口货运量19.21万吨,进出口贸易额10.75亿元。主要出口商品有电力、鲜花、蔬菜等;主要进口商品有干辣椒、旋切木单板、火龙果木薯淀粉、去壳花生、干绿豆、干赤豆等。2023年10月27日,麻栗坡县举行云南麻栗坡边境经济合作区天保口岸国门区域提升改造和麻栗坡县茶产业项目签约仪式。

重要荣誉

2016年,麻栗坡县获得“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县”称号

2020年9月,麻栗坡县获得“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2020年10月,麻栗坡县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

2021年11月,麻栗坡县被评为“第九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云南省)”

2023年1月,麻栗坡县获得“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23年8月,麻栗坡县被列入云南省2022年度绿美景区标杆典型拟奖补名单

参考资料

Unique Vanadium-Rich Emerald from Malipo, China.Gemological Institute of America .2023-10-06

麻栗坡县基本县情.麻栗坡县人民政府.2023-09-26

麻栗坡县查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09-26

麻栗坡基本县情.麻栗坡县人民政府.2023-11-12

统计信息公开.麻栗坡县人民政府.2023-09-26

麻栗坡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麻栗坡县人民政府.2023-11-12

跟着地图游文山 | 到麻栗坡,来一场爱国主义教育之旅.文山发布.2023-10-06

【景点】麻栗坡“英雄老山圣地”旅游区简介.文旅幻彩麻栗坡.2023-10-06

政府信息 公开指南.麻栗坡县人民政府.2023-09-26

麻栗坡概况.麻栗坡县人民政府.2023-09-26

云南麻栗坡:全力打造沿边开放大通道.新华网.2023-10-04

麻栗坡、马关老君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20—2030年).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9-27

麻栗坡县2022年经济运行保持持续向好态势.微信公众平台.2023-11-06

麻栗坡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9-27

麻栗坡县命名35名县级“非遗”传承人.文明麻栗坡.2023-10-05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麻栗坡大王岩岩画保护标志碑设置完成.文明麻栗坡.2023-10-05

【云南县域“十四五”这样开局】麻栗坡县:打造红色旅游示范县.腾讯网.2023-10-04

麻栗坡县.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2023-09-26

美丽云南(第二季)| 边陲重镇 英雄圣地——美名:文山 · 麻栗坡县.云南地方志.2023-09-26

麻栗坡县林业和草原概况.麻栗坡县林草局.2023-10-04

麻栗坡县地图.云南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2023-09-26

麻栗坡县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2020-2035 年).麻栗坡县人民政府.2023-11-06

2021年统计年鉴.麻栗坡县人民政府.2023-11-06

麻栗坡县完成水利投资5.5亿元.云南省人民政府.2023-10-05

麻栗坡县深入践行“三个工作法”推进综合水利工程快速发展.微信公众平台.2023-11-06

麻栗坡县旅游推荐.中国政府网 外交帮扶.2023-10-04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畅享文山 | 麻栗坡:马鹿塘水库——闪闪发亮的高原“翡翠”.微信公众平台.2023-11-06

麻栗坡县新寨水库工程完成全部建设任务.微信公众平台.2023-11-06

麻栗坡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通知公告.麻栗坡县人民政府.2023-10-04

麻栗坡:深山云雾茶飘香.微信公众平台.2023-11-06

麻栗坡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麻栗坡县“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的通知.麻栗坡县人民政府.2023-11-06

《麻栗坡县常见野生植物图鉴》问世了.关注森林网.2023-10-04

麻栗坡生态持续向好!野生动物数次亮相央视!.云南网.2023-11-06

让老君山成为野生动植物生长的净土.微信公众平台.2023-11-06

麻栗坡:保护生物多样性 绘就生态新画卷.微信公众平台.2023-11-06

喜迎COP15 | 盘点文山州8个自然保护区.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10-04

云南省2014年自然保护区名录.云南省生态环境厅.2023-10-04

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3-10-04

政务要闻.麻栗坡县人民政府.2023-10-04

【工作动态】州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到麻栗坡县法院调研指导工作.澎湃新闻.2023-10-04

政府领导.麻栗坡县人民政府.2023-10-04

《人民政协报》关注文山州:省州县三级政协联动协商议事 让马鹿塘水库环境更加秀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10-04

唱响示范创建“四部曲” 开创宗教和顺新天地.微信公众平台.2023-11-06

麻栗坡县:“五抓实”打造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升级版.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10-04

麻栗坡:五举措做大做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中国新闻网·云南.2023-10-04

麻栗坡县:谱写新篇章 迈出坚实步伐.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2023-11-06

麻栗坡将拥有自己的咖啡产业园 而且是文山州第一个!.微信公众平台.2023-11-06

“两厂一街”开业!麻栗坡县茶产业步入快车道.微信公众平台.2023-11-06

系列报道(二) | 麻栗坡茶产业:小小“绿叶子”鼓圆“钱袋子”.微信公众平台.2023-11-06

麻栗坡县石材产业年可实现产值6亿元.麻栗坡老山先锋.2023-10-04

英雄沃土 红色南疆——看麻栗坡边陲老区展新颜. 麻栗坡统一战线.2023-10-04

麻栗坡县石材产业可实现年产值6亿元.文明麻栗坡.2023-10-04

拼经济 麻栗坡在行动 | 总投资12亿元的麻栗坡大王岩风电场项目实现首批风机带电并网.相约老山.2023-10-05

拼经济 文山在行动 | 20年可实现发电收入26.7亿元!麻栗坡县大王岩风电场项目收官投产.文山新闻网.2023-11-12

红色旅游“线”串起民族团结“同心圆”——麻栗坡县的生动实践.今日民族.2023-10-05

文山这十年丨麻栗坡:争当沿边开发开放排头兵.相约老山.2023-10-05

州市动态 | 文山州四举措推动外贸“爆发式”增长.云南省商务厅.2023-10-05

文山州·麻栗坡(天保)边境贸易加工园区.云南省工业园区协会.2023-10-05

拼经济 文山在行动 | 麻栗坡:加快天保口岸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口岸经济跑出“加速度”.云南文山州政府.2023-10-04

麻栗坡县人民政府信息公开.麻栗坡县人民政府.2023-10-06

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公开.麻栗坡县人民政府.2023-10-05

自然公益图书馆——网易蜗牛读书落户麻栗坡.中国政府网 外交帮扶.2023-10-05

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公开.麻栗坡县人民政府.2023-10-05

【喜报】文山州文工团舞剧《锦绣如歌》、麻栗坡县群舞《皓月欢弦》入选十七届云南新剧节目!.文旅幻彩麻栗坡微信公众号.2023-10-05

麻栗坡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麻栗坡县“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麻栗坡县人民政府.2023-10-04

医疗卫生信息公开.麻栗坡县人民政府.2023-10-05

医疗卫生信息公开.麻栗坡县人民政府.2023-10-05

打造“健康麻栗坡”为民生幸福护航.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10-05

麻栗坡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0.94平方米.微信公众平台.2023-11-06

喜报!麻栗坡县体育事业发展中心荣获“云南省体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相约老山 微信公众平台.2023-10-05

乡村振兴信息公开.麻栗坡县人民政府.2023-10-05

外交部29年倾情帮扶麻栗坡县纪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10-05

【文山这十年】麻栗坡:人民富足 边疆稳固.中国网.2023-10-04

麻栗坡县人民政府.麻栗坡县人民政府.2023-11-06

麻栗坡县五强化促进残疾人就业.麻栗坡县人民政府.2023-11-06

【砥砺奋进的五年】公路畅通 农民受益——麻栗坡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纪实.文明麻栗坡.2023-10-05

麻栗坡县“十三五”综合交通建设综述.云南网文山频道.2023-10-05

麻栗坡:全面加速深化改革 打造人民满意交通.微信公众平台.2023-10-05

绿美文山 | 麻栗坡:城乡呈现“高颜值”.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10-06

13名公益文物保护人员正式受聘上岗.微信公众平台.2023-11-06

云南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图.路客中国.2023-10-05

文山州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三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10-05

铜鼓舞(文山壮族、彝族铜鼓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10-05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的通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网站.2023-10-05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云南省第五批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云南省人民政府.2023-11-12

文山州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五批州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云南省人民政府.2023-10-05

5月13日!麻栗坡非遗项目“吹枪”将亮相央视!.文山文旅.2023-10-05

发展民族体育 云南省第十二届民族运动会赛场精彩不断.云南网.2023-10-05

麻栗坡苗族花山节.英雄老山.2023-10-06

【文山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探秘麻栗坡城寨" 荞菜节" !.微信公众平台.2023-10-06

麻栗坡万人齐聚过荞菜节 品这席白倮人传承千年的文化盛宴.文明麻栗坡.2023-10-06

云南彝族白倮人的蜡染(组图).人民网.2023-10-06

文山麻栗坡城寨村 彝族白倮文化的博物馆.彝族人网.2023-10-06

文山百味:麻粟坡彝家坨坨肉,藏在民间的传统美味.微信公众平台.2023-10-05

【美食】麻栗坡人餐桌上的独门美味.文旅幻彩麻栗坡.2023-10-05

【“非遗”传承】麻栗坡不止有《铜鼓舞》 还有1000多年历史的壮族《小钱舞》!.文明麻栗坡.2023-10-06

梓潼戏:一个鲜为人知的傩愿戏剧种.文山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 .2023-10-06

游线丨去麻栗坡淘一颗绿茵茵的祖母绿.文山文旅.2023-10-06

麻栗坡县域品牌“圣地老山”.文山统战.2023-10-06

凭实力出圈!麻栗坡古树茶获国际金奖.微信公众平台.2023-10-06

系列报道(一) | 麻栗坡茶:因质而挺 因信而立.微信公众平台.2023-11-06

城寨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2023-10-05

清明花语·致敬英烈.相约老山.2023-10-06

最美林草·乡土树种——凤凰木!.文山林草.2023-10-06

快收藏!麻栗坡县县树、县花是它们…….文山林草.2023-10-06

麻栗坡县“一打造五提升”红色旅游文化成为全国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10-06

文山州A级景区打卡——红色教育胜地麻栗坡.微信公众平台.2023-11-06

文山州11家景区正式批准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澎湃新闻.2023-10-06

追寻红色记忆 传承“老山精神”.百家号.2023-10-06

麻栗坡县构建开放新高地推动“沿边”变“金边”.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10-04

厉害!天保口岸进出口贸易额突破10亿!.微信公众平台.2023-11-06

麻栗坡县举行天保口岸国门区域提升改造项目和茶产业项目签约仪式.微信公众平台.2023-11-06

麻栗坡县法制宣传教育获中宣部、司法部表彰.微信公众平台.2023-10-06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全省民族团结 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的决定.云南省人民政府.2023-10-06

麻栗坡县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县”续写拥军优属工作新篇章.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10-06

公示!富宁、麻栗坡拟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腾讯网.2023-10-06

文山州一集体荣获“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先进集体”.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10-06

【公示】麻栗坡“英雄老山圣地”景区拟获奖补.微信公众平台.2023-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