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西板栗是栗(学名:栗属 mollissima Blume)的一个品种,为壳斗科壳斗科栗属乔木植物。其主产于中国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一带,是河北省传统特色农产品。迁西板栗是适应气候、土壤条件范围较广的树种,而迁西县地处河北省东北部,为典型的低山丘陵地貌,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的季风气候区,其优越的自然条件为迁西板栗的生长等提供了重要保障。

迁西板栗栽培源远流长。从春秋战国始,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迁西板栗外形美观,底座小;果形端正均匀,平均每千克油栗120-140粒,大的每千克80粒;颜色呈红褐色,鲜艳有光泽,有浅薄蜡质层,皮薄,较其它地区的板栗硬、实;果仁呈米黄色,不粘内皮。迁西县境内板栗类型较多,截止到2014年,已培育出燕山短枝燕山早丰大板红燕山魁栗等特色品种,其中有3个品种获中国国家科技成果奖

迁西板栗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钙、磷等矿物质元素,而且口感细腻、甜度适中、香气宜人,可直接生食,或制成板栗保健酒、板栗窝头、栗蓬茶等来食用,已成为中国河北特产。迁西板栗作为栗的优良品种,不但营养丰富,同时具备部分栗的药用价值,在中医药中,认为长期食用可达养胃、健脾、补肾、养颜等功效。此外,迁西板栗于2001年1月,成为中国首枚板栗行业地理标志商标,也是河北省首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誉为“东方珍珠”。

栽培历史

迁西板栗栽培源远流长。从春秋战国始,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诗经》中就有“树之榛栗”的诗句,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中也有“燕秦千树栗,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的记载。《战国策》则载:苏秦燕后文公曰:燕国……,南有碣石, 雁门之饶,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因作而足于枣栗矣,此所谓天府者也”。此外,《山海经》《吕氏春秋》《史记》《西京杂记》诸书也有载述。可见迁西板栗与民生是很密切的。

但1949年以前,迁西县境内板栗生产发展缓慢,栗树只有9万亩,70万株,年产板栗2220吨。直到1978年以后,县内实行各种形式的林果生产责任制,特别是“围山转”造林模式成功后,全县板栗种植得到快速发展,成为全中国最大的板栗生产基地县。同时,研究人员通过选种、栽培、嫁接、修剪、病虫害防治,以及低产园改造、板栗花期喷硼等一系列新技术新方法,综合丰产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有力地促进了迁西板栗的科学管理。

1993年4月,中国国家林业部确定迁西县为“优质板栗基地示范县”。1995年3月,迁西县被首批百家中国特产之乡命名宣传活动组委会命名为“中国板栗之乡”。1998年,迁西板栗被河北省人民政府誉为“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十大名牌产品”。2001年,河北省林业局授予迁西县“优质板栗基地县”。21世纪以来,迁西板栗品牌迅速发展,又选出了龙山1号、5158等优良品种。这些品种有的早熟丰产,有的晚熟高产,并同时具有果形端正、个大饱满、品质优良的特性,在县内已有部分推广应用,丰富了迁西县板栗品种。

形态特征

迁西板栗外形美观,底座小;果形端正均匀,平均每千克油栗120-140粒,大的每千克80粒;颜色呈红褐色,鲜艳有光泽,有浅薄蜡质层,皮薄,较其它地区的板栗硬、实;栗仁呈米黄色,不粘内皮。

产地

迁西板栗在中国北京以东长城沿线的迁安市遵化市兴隆县宽城满族自治县青龙满族自治县等县(市)有栽培;但主产于中国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一带,是河北省传统特色农产品。该县向南靠近渤海湾,境内河流众多,形成了以中低山、高丘为主的侵蚀地貌,山地主要由片麻岩组成,而且含有钾、钠、铝、磷、镁、铁、钙、硅、等板栗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特别是磷、钙、镁、镒等养分含量均高于其他岩石,所以其特殊的结构和发育形成的土壤适宜板栗生长。

除此之外,迁西县位于东经118°6′-118°37′,北纬39°57′-40°27,属于东部季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年平均气温10.9℃,最冷月平均气温-6.5℃,最热月平均气温25.4℃。年平均降水量744.7mm,其中5-10月降雨量657.6mm,占全年降水量的88%。年平均相对湿度59%,年平均无霜期176天,全年日照2581.5h,占可照时数的58%,适宜的气温、长时间的日照、充沛的降水、充足的热量为栗树栽培和板栗发育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生长习性

在迁西地区一般栗芽从4月中旬开始萌动,4月下旬萌发并很快伸长展叶,5月份为新梢迅速生长期,6月中旬新梢停止生长,顶端生长点脱落1cm左右。加粗生长延续到9月形成层停止活动为止。此外,迁西板栗的花期一般是在六月上旬到中旬,是授粉的主要时期。而从雌花授粉到坐果成熟采收,约需3个月时间,在迁西为6月上中旬至9月上中旬,晚的可到9月下旬。

迁西板栗年周期生长变化大约是生长期占一半,休眠期占一半。从4月中旬萌芽到10月下旬落叶约需六个月时间,在此期间,栗树经过萌芽,抽枝展叶,开花,座果,花芽分化等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从果实成熟、落叶到进入休眠,再进入第二年的生长循环。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板栗园一般选择植被较好,25℃以下的阳坡或半阳坡,以沙壤土、壤土最为适宜,土壤pH值5.5-7为宜。整地在栽植前一年的雨季进行,平地采用穴状整地;山坡地修筑隔坡沟状梯田。春季土壤解冻后至萌芽前或秋季落叶后至土壤封冻前均可栽植。

育苗方式

迁西板栗栽培主要采用嫁接方式,选1-3年生的普通板栗实生苗作砧木,从品质优良、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结果树上或专设的采穗圃中采集接穗,随采随用,8月中旬到9月上旬开始嫁接,具体方法有插皮接、插皮腹接、腹接和带木质芽接。嫁接后10天就能发芽。

养护管理

虽然迁西板栗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格,但在土层厚、肥水充足的条件下生长快、结果早、品质好,所以要结合施基肥深翻改土。结合施肥,1年灌水2~3次,萌芽前、开花前、坐果后、果实迅速膨大期和封冻前土壤缺水时灌水,使土壤水分保持在50%-70%以上,雨水多的年份注意排水。

新嫁接的2-3年生幼树生长旺盛,三叉枝、四指枝、五掌枝较多,对此类枝条冬剪轮替式修剪,以保证树冠通风透光,从而使树体健壮,达到提早结果、提高果品产量和质量的目的。除此之外,迁西县板栗开花盛期在5月底至6月初,正值干旱少雨季节,气温低,受精卵不良则坐果率较低,对此为保持强盛结果能力,要及时更新结果枝系,让部分新枝替代衰老枝系。

病虫害防治

迁西板栗的主要病害有板栗叶锈病、板栗白粉病、板栗褐斑病、板栗叶斑病、蚜虫、板栗红蜘蛛等。平时在生产中就要加强土肥水管理,及时防治蚜虫等昆虫传播媒介,采取见病树就刨的措施,严防扩展。而当遇到虫害时还可综合生态学方法控制。例如:通过安放黑光灯、糖醋液诱捕害虫等。此外,还应注意果园的清洁,冬天剪除病虫枝,早春刮树皮,集中销毁。根据病虫发生规律及时防治,创造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环境。

采收与贮藏

油栗的成熟标志主要是栗果全面着色,栗蓬自然开裂,跟座与栗蓬自然脱离。迁西板栗在唐山地区最适宜的采收期是9月上旬至10月中旬,板栗达到完全成熟时方可采收。生产上常用的贮藏方法有常温沙藏、低温贮藏、速冻贮藏等方法。

用途

食用营养

迁西板栗种仁肥厚甘美,具有甜、香、糯的特点,可以被生食、炒食、煮食或烹调做菜,也可以作为小菜来替代主食,有“木本粮食”之称。此外,其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经科学测定,迁西板栗果仁含水52%以下、蛋白质4%左右、糖类38%以上、粗食纤维2%以上、维生素e 40 mg/kg以上、钙150mg/kg以上、铁4.5mg/kg以上、维生素c 230mg/kg以上,还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及对人体有益的多种微量元素和氨基酸,有利于人体的指标均匀,营养价值居中国各地板栗之首,被日本人称为“中国欧洲栗的最佳食品”。除此之外,迁西板栗作为栗的优良品种,不但营养丰富,同时具备部分栗的药用价值,在中医药中,认为长期食用可达养胃、健脾、补肾、养颜等功效。

经济用途

迁西板栗资源丰富,产量大,并以品质优异,在世界板栗市场占据优势地位。在中国,迁西板栗系列产品销往上海市大连市广州市等180多个大中城市,在珠三角、长三角及东北地区各地有较高的销售量和知名度,并成功打入美国沃尔玛公司旗下的山姆会员超市,其出口量占据全部板栗出口量的70%-80%,常居首位。除此之外,迁西板栗系列产品还打入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及欧美等国家和地区,产品具有广阔市场。

除传统的糖炒、干炒板栗外,迁西县还重视板栗的加工增值,不断研发新产品,建立迁西县板栗研发中心,开发出诸如幼栗茶、板栗保健酒,研制开发出栗花香水、栗酱、栗糕、板栗月饼、栗花纯露水、黄酮酒等多品种的板栗加工产品,同时也注重板栗副产品的综合开发利用力度,利用栗蓬制作止咳平喘药物;利用栗木制作工艺品,用废弃的栗树枝加工制作板材,以枝杈为原料加工制作灰树花菌棒等。

优良品系

迁西境内板栗类型较多,从20世纪70年代初,栽培者就通过科学的选种和嫁接,培育出了一些优良品种,截止到2014年,已培育出燕山早丰燕山魁栗燕山短枝大板红等特色品种,其中有3个品种获中国国家科技成果奖

燕山早丰

原杨家峪3113号,1980年初定名为杨家早,1989年通过省级鉴定,后改名为燕山早丰。该品种树冠高,圆头形,树姿半张开,呈圆头状。总苞小,成熟时呈“十”字张开。高产稳产,小叶榕树平均株产44.5kg,投影产量每平方米0.8kg,叶长椭圆形,叶缘钝锯齿状。栗蓬刺较密,每蓬平均油栗2.5个,出果率41%。栗果红褐色,茸毛少,个头均匀,124粒/kg,9月上旬成熟。母枝平均抽生果枝1.6个左右,果枝平均结蓬1.5个左右,80%母枝可连续三年结果。嫁接后代性状稳定,母枝嫁接后第二年开始结果。 果肉黄色,质细甜糯,含水48.47%,糖19.67%,淀粉51.34%,粗蛋白4.43%,品质上等。果实较耐贮藏。

燕山魁栗

简称燕魁,原杨家峪107号,1989年通过专家鉴定,1990年命名为燕山魁栗。该品种树冠呈半圆形,母树树姿张开,成树平均株产21.5kg,投影产量每平方米0.5kg,枝条疏生,果前梢较大,雄花序较长,幼树雄花序长20-30cm,总苞大,成熟时呈“一”字开裂。栗蓬刺密而长,平均每蓬2.9粒坚果,出果率39.5%,果个大而均匀,116粒/kg,果皮红褐色,有光泽、茸毛少,涩皮易剥离,出籽率高,空苞少,空苞率一般在5%以下。母枝平均抽生果枝2.3个,果枝平均结蓬2.4个,母枝连续结果占总发枝数87%,枝条粗壮,尾枝长。第二年开始结果,第四年平均株产2.35kg,最高达4kg,投影产量在每平方米0.5kg以上。

果肉黄白色,肉质地细腻,味香甜,糯性强,可溶性糖含量约21.12%,淀粉51.98%,粗蛋白质3.72%,适于炒食,品质极佳。果实耐贮藏。萌芽期4月中旬,展叶期4月下旬,盛花期6月中旬,果实成熟期9月中旬,落叶期11月上旬。

燕山短枝(大叶青)

原后韩庄20,1980年定名为燕山短枝也叫大叶青,是截止到2017年燕山板栗良种中唯一的短枝型品种。本品种树冠紧凑,枝条短粗,节间短,故名“燕山短枝”。树姿开放,呈半圆形,高产稳产,榕树平均株产20.9kg,投影产量每平方米0.5kg。总苞中等,成熟时呈“一”字开裂。叶长椭圆形,深绿色,叶基圆形,叶尖锐形,叶缘锯齿形。其接穗嫁接形成的后代,叶片较大,栗蓬圆形,每蓬平均油栗2.7个,很少有空蓬,出果率38%左右。栗果个大均匀整齐,114粒/kg,红褐色,茸毛少。

该品种具有较强的丰产性和适应性,母枝平均抽生1.29个果枝,果枝平均结蓬2.11个,母枝连续三年结果占68%,嫁接后第二年结果,是适宜密植栽培的优良品种。坚果适于炒食,品质佳,可溶性糖含量约20.57%,淀粉50.58%,蛋白质5.89%。萌芽期4月中旬,展叶期4月下旬,盛花期6月中旬,果实成熟期9月中旬,落叶期11月上旬。在中国北京、河北省山东省等省(市)种植表现良好,可作为主栽品种推广发展。

大板红

又称大板49,1973年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大板村实生单株中选出,1989年通过省级鉴定。树冠圆头形,树姿开张,树势强,总苞大,皮薄。结果母枝芽萌发率为78%,新梢中结果枝占38.5% ,平均结果母枝抽生结果枝2.8个,结果母枝平均结栗蓬4个,出实率36.4%,栗蓬个较小,平均栗蓬重55g,椭圆形,平均栗蓬有油栗2.5个, 果实圆形,栗顶部微凸起,单果重8.1g,123.4粒/kg,栗果整齐,色泽为鲜红褐色,茸毛少。果肉黄色肉质细腻,香甜糯俱全,涩皮易剥,适宜炒食,品质优良。每百克果含淀粉54.22g,可溶性糖20.44g,蛋白质4.68g,氨基酸3.32g,维生素c 27.0mg,果实成熟期为9月上旬。

产业发展

生产情况

截至2018年,河北省迁西县板栗栽培面积达75万亩,5000万株,人均百余株,常年产量7万吨,板栗产业总产值已突破25亿元,农民年人均收入中有5000多元直接来源于板栗。板栗加工产品销往上海市大连市广州市等180多个大中城市,国际上巳节销往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欧美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1000万公斤,占中国出口总量的1/3,河北省出口总量的近1/2。除此之外,以板栗为主要特色的景区景点达到12家,休闲采摘园达40家,2021年全县接待游客73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5亿元。

产业模式

截至2016年,迁西县已经建成3个万亩标准示范园区,20个千亩标准示范园区,板栗专业村320个,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了板栗标准化生产的辐射带动网络,共授权300多家重点板栗合作社、企业和个人使用“迁西板栗”商标,通过实行“一牌一证一合同一公示”的管理模式,保证驰名商标的严肃性、权威性。到2018年,全县70万亩板栗基地全部通过了河北省无公害果品产地认证,其中5万亩通过了日本农林水产省JAS有机认证,迁西县已经成为京东板栗的核心产区和中国最大的板栗出口基地。

除此之外,迁西县还建立了直销、连锁店,成功打入美国沃尔玛公司旗下,在广州市成都市的山姆会员超市和台资企业好又多连锁超市。此外,诸多迁西板栗相关企业纷纷扩展海外市场,如以天成食品为主的多家企业,已在东南亚各国开了100多家板栗连锁商店,出口新鲜板栗10000多吨,创造了五千万美元的外汇。截止到2023年,板栗重点企业年生产加工能力突破3万吨;迁西板栗系列产品销往国内180多个大中城市,并成功打入国际市场,外销鲜板栗达10000多吨。

品牌建设

2001年1月,迁西县林学会向中国国家商标局申请了“迁西板栗”证明商标注册申请,成为中国首枚板栗行业地理标志商标,也是河北省首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誉为“东方珍珠”。2005年“迁西板栗”被认定为河北省著名商标。2008年“迁西板栗”成为全国板栗行业中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2014年浙江大学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迁西板栗”品牌价值为19.30亿元。2021年迁西板栗公用品牌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30.25亿元,带动周边10多个市县山区农业产业增收,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消费者喜爱果品品牌”。

同时为支撑其品牌建设,迁西县先后出台了《迁西板栗“保质量、创名牌、拓市场”活动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施意见》,制定一系列奖励政策,先后探索出了板栗综合栽培技术,如矮密早丰技术,成树高产优质栽培技术,适时采收和科学贮藏技术等,全县上下合力打造迁西板栗品牌。

延伸文化

相关诗词

迁西板栗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劳动人民非常喜爱的传统果品,宋代著名诗人王安石在给外孙吴俊的诗中曾有“年少从他爱梨栗,长 成需读五车书”的佳句。清代人把风味独特的糖炒栗子称之为“灌香糖”。到现代京津一带仍传颂着糖沙栗子的佳句“堆盘栗子炒深黄,客到长谈索酒尝;寒火三更灯半池,门前高喊灌香糖。”

相关风俗

迁西县流传着许多有关板栗的风俗。当地男女青年新婚大喜的日子,老人们总要在新娘的新被子的四角缝上几颗大栗子,因栗子与“立子”谐音,乃取衍宗、喜庆之意。在洞房花烛之夜,新娘子要把栗子取出来吃了,以求“香火”永续,日后生下个健康的孩子。此外,栗乡若有客来或者家人出门远行,栗乡人不但要拿出家里好吃的东西,还会用热气腾腾清香四溢的栗乡传统菜“栗子鸡”招待,这是取栗和鸡的谐音,图个吉利。这种风俗也流传到了日本,现在不少日本人也用中国的迁西板栗做为祝福、贺婚、宴宾的礼品。

传说轶事

据《清异录》记载:晋朝皇帝一次穷追敌兵时,因军粮供应不上,将士们三天未进粒米,士气大落。行至燕山水之东,今迁西县境内.见满山遍野板栗,军士们便蒸栗为食用以饱腹,食后士气大振,很快大败敌兵。由此,军士们把栗子称为“河东饭”。

其他文化

迁西是中国著名的处暑红之乡,为打造迁西板栗柚品牌,迁西县致力于迁西板栗产业与周边县区板栗产业、中国板栗产业的共同发展与进步,先后举办过“全国板栗产业发展研讨会”“(中国)金秋板栗节”“中日栗商恳谈会”“名人走栗乡摄影展”等一系列大型活动。

其中迁西县每年都会举办河北省(迁西)金秋板栗节,活动内容主要包括开幕式、文艺演出、全国板栗及系列产品精品展、栗乡特产展示、中国板栗高层论坛、经贸洽谈、栗乡风情游、闭幕式等。2023年,迁西栗花节在唐山迁西举行,围绕“寻梦栗花,相约迁西”主题,以迁西栗花为媒,充分展示迁西县的历史、人文、文化、生态,进一步弘扬迁西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不断扩大迁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游客到迁西县观光旅游、休闲娱乐、发展经济,形成了独特的“迁西经济”,充分展示迁西“中国板栗之乡”的独特魅力。

参考资料

.中国自然标本馆.2022-12-15

.物种2000.2022-12-15

河北有名的特产之乡.河北旅游食品网.2023-10-28

迁西十大特产.博雅特产网.2023-10-28

迁西栗花节.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