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都库什山脉
兴都库什山脉(英语:Hindu Kush Mountains;普什图语:هندوکش),是位于亚洲中部的山脉,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其平均海拔约5000米,最高点为海拔7690米的蒂里奇米尔山。兴都库什山脉全长约800千米,宽约240千米,范围面积约55000平方千米,横跨阿富汗、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中国等国。
兴都库什山脉是亚洲的两大主要气候区的分水岭,东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中部和西部属于地中海气候。兴都库什山脉是约5000万年前印度板块和欧亚大陆板块碰撞的产物,东北部连接了喀喇昆仑山脉、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形成了山结帕米尔高原;该山脉是中亚阿姆河流域、南亚印度河流域的分界线,同时也是喀布尔河、赫尔曼德河的发源地。兴都库什山脉拥有丰富的青金石资源,阿富汗巴达赫尚省科克奇河,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青金石矿床。兴都库什山脉拥有阿富汗瓦罕和巴基斯坦红其拉甫等国家公园,有雪豹、马可波罗盘羊等珍稀物种。
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曾占据兴都库什山脉。公元前327年前后,亚历山大通过兴都库什山脉进入印度次大陆。兴都库什山脉历史上是世界宗教中心之一,留下了巴米扬佛像、古巴克特里亚等文化遗产。兴都库什山脉间的瓦罕走廊是连接中亚和东亚地区的重要通道;20世纪时,英国和俄罗斯就以兴都库什山脉(瓦罕走廊)为界瓜分亚洲中部和南部。进入近现代后,兴都库什山脉成为阿富汗冲突频发的地区之一。
命名
兴都库什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大约公元1000年出版的地图上。此名称的由来还没有统一的说法,有许多学者、作家提出不同的理论。伊本·白图泰认为, “兴都库什(Hindu Kush)”被理解为“印度教徒的杀手”,暗示当时印度奴隶在被强制迁徙到突厥斯坦地区时死于阿富汗山地的严酷气候。
另一些人则认为,在前伊斯兰教时期,“Hindu Kush”是阿富汗信奉印度教和信奉非印度教的南北地区分界山脉名称,是印地语“Hindu Koh”的变体。还有些人认为,兴都库什只是一个假定的阿维斯坦称谓,意思是“水山”。
历史成因
兴都库什山脉位于特提斯构造域,北部发育为后华力西期地台,南部则发育为特提斯造山带,两者之间为近东西向狭窄的过渡带。该山脉所在的阿富汗—塔吉克斯坦盆地自中生代以来,经历了伸展裂陷到强烈挤压的发育过程,兴都库什山脉则形成于晚古生代褶皱基底之上。有观点认为,兴都库什山脉是喀喇昆仑山脉的延伸,二者都是大约5000万年前印度板块和欧亚大陆板块碰撞的产物。
新生代以来,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和汇聚作用造成了兴都库什—帕米尔高原地区强烈的地壳变形,在帕米尔高原的北向推挤和旋转作用下,兴都库什山脉周边的昆仑山脉、天山等也成为大陆内部新构造运动十分强烈的地区。印度板块在兴都库什山脉地区呈现自南往北的俯冲;欧亚板块在帕米尔地区呈现由北往南的俯冲;同时在兴都库什和帕米尔之间存在俯冲交汇区,印度板块在兴都库什地区主动往北俯冲,而欧亚板块在帕米尔地区被动往南东—南向俯冲,形成两大板块的相互俯冲。在两大板块碰撞区,断裂构造十分发育。
渐新世末期(25Ma前),随着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碰撞,青藏高原包括昆仑山脉、帕米尔高原以及阿尔金山脉和天山逐步隆起,塔里木盆地与古特提斯海分离,海水从西南退出,塔里木海湾消失,中亚地区逐步成为大型的封闭内陆盆地。盆地内的兴都库什山脉变成全球最崎岖的地区之一,山峰海拔普遍高达6000米,被狭窄陡峭的河谷分割;该区域内的阿富汗成为一个不规则形状的挂叶,瓦罕走廊和帕米尔高原构成其东北部地貌的主干。
上新世末—早更新世初,青藏高原及其北缘昆仑山脉系和帕米尔、天山等大幅度隆起,塔里木盆地周边山地达到海拔5000~7000米,从而也改变了该地区的大气环流,导致塔里木盆地成为内陆干旱区。第四纪初冰期,山地降水丰富,发育大规模的山岳冰川,间冰期大量冰雪融水汇集成水量丰富众多河流。
位置境域
兴都库什山脉位于中亚地区,东西长约800千米,南北宽约240千米;横跨阿富汗、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中国,面积约 55,000 平方千米,其中约10000平方千米位于巴基斯坦境内。兴都库什山脉北部与喀喇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等汇合,形成了帕米尔高原山结(即帕米尔高原)。
地理特征
气候
兴都库什山脉是亚洲两大主要气候区的分水岭,该地区的气候特点是从西向南亚气候类型的过渡,即从冬春雨区向夏季季风区的过渡。兴都库什山脉北侧和西北侧降雨较少,降雨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东部地区位于夏季季风多雨地区,夏季多雨或多雪(从7月到9月),冬季干燥;中部和西部与地中海气候区接壤,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潮湿或多雪(从12月到3月初)。阿富汗境内该山脉年平均降雨量为240毫米;东部靠近阿富汗贾拉拉巴德地区夏季最高气温49℃,北部和东北部地区冬季最低气温-30℃左右;靠近喀布尔地区的全年平均气温13℃左右,7月平均气温为25℃。
地质
地质构造
兴都库什山脉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两大板块碰撞的强烈变形区,断裂构造十分发育,两大板块的相互挤压作用主导性地控制了区域深大断裂的性质,受印度板块的北向推挤作用,区域断层主要以逆冲性质为主,并满足区域运动几何协调的走滑性质,从南到北依次有主前缘逆冲断裂、喀喇昆仑山脉主逆冲断裂、喀喇昆仑断裂等逆冲性质为主的大型断裂;在东西两侧则主要分布走滑性质为主的断裂(如加德兹断裂、恰曼断裂、赫拉特断裂等)或由逆冲性质为主逐渐转化为走滑性质为主的断裂(喀喇昆仑断裂)。
岩性
兴都库什山脉的大部分出露由变质岩组成;其中包括约1.15亿年前的变质花岗闪长岩,以及角闪岩和绿片岩相的变质沉积岩;兴都库什山脉还含有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期间侵入的新生代花岗石,这是大约在过去6500万年间形成的花岗岩。
矿产资源
兴都库什山脉的矿藏主要分布在阿富汗山区;如,阿富汗东北部的巴达赫尚省山区有世界上最好的青金石,在Konar河谷有绿柱石,兴都库什省中部的Karkar和伊什普什塔(Ishpushta)有煤矿,毗邻兴都库什省西部的北部平原有天然气,而南部靠近HājjíGak和Paghmān(喀布尔西部)和北部靠近Feyābād的Bābā山脉含有铁矿床。
地形地貌
兴都库什山脉位于亚洲中部,大致呈西南-东北走向,平均海拔约5000米,最高点蒂里奇米尔山(Tirich Mir),海拔7690米;兴都库什山脉长约900千米,南北宽约240千米,范围面积约55000平方千米,兴都库什山脉可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主要部分。
东兴都库什山脉从卡拉姆巴尔山口延伸至巴罗吉尔(Barowghīl)山口,该地区海拔不是很高,山脉通常呈圆形穹顶。由卡拉姆巴尔山口往西,主山脊迅速上升到巴巴坦吉(Baba Tangi,海拔6513 米),并变得崎岖不平;在此后的大约160 千米范围内,集中了整个地区最高的山脉,由大约24座海拔超过7000 米的山峰组成。兴都库什山脉的大部分主要冰川也在该区,其中包括科特加兹冰川、尼罗吉冰川、阿特拉克冰川和蒂里奇冰川。
中部兴都库什山脉从多拉山口到喀布尔西北部的谢巴尔 (Shībar) 山口,将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北部的巴达赫尚省(Badakhshan)与南部喀布尔(Kabul)河的努里斯坦(Nurestan)和库希斯坦(Kuhestan)这些传统地区分隔开来;这一地区高峰集中,构成一个连绵山峰的“高峰平原”;该地区的最高峰比东部的高峰要低一些,科-依-班达科尔峰最高,为6843米。
西兴都库什山脉也称为巴巴山脉(Kūh-e Bābā),从谢巴尔山口到克尔木山口。该地区的山脉呈扇形缓缓向阿富汗和伊朗边界的赫拉特城散开,地势逐渐降低,最后成为丘陵地带。
水文和水利
水文
河流
兴都库什山脉的主要河流有赫尔曼德河(Helmand),哈里河(Harirud)和喀布尔河(Kabul)。较小的河流有潘杰希尔(Panjsher)河、阿林加尔(Alingar)河、科纳尔河与潘杰科拉(Panjkora)河等,它们沿东北至西南方向流动,最后汇入喀布尔河。在兴都库什山脉的瓦罕走廊还有喷赤河及其支流帕米尔河。
赫尔曼德河
赫尔曼德河(Helmand)发源于阿富汗境内的兴都库什山脉西南麓,全长1300千米,是阿富汗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当地重要水源,最后注入伊朗境内的雨季湖。
喀布尔河
喀布尔河(Kabul)是印度河(Indus)上游右岸的最大支流,全长700千米,发源于兴都库什山脉,从西北流向东南。其中约560千米的中上游在阿富汗境内,其间多为山地河谷,下游流经巴基斯坦的白沙瓦盆地(Peshawar)后与印度河(Indus)相汇,最终注入阿拉伯海。
哈里河
哈里河(Harirud)全长1100千米,发源于兴都库什山脉的西部余脉,从东南流向西北。在阿富汗西北部的长度约占其全长的一半有余,后进入土库曼斯坦境内,最终在卡拉库姆沙漠中消失。
水利
兴都库什山脉地区的阿富汗是多条跨界流域的上游国家,境内有喀布尔河(Kabul River)、赫尔曼德河(Helmand River)和哈里河(Harirud River)三条跨界河流,拥有优先开发河流的水权力(hydropower)。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与人口快速增长,为满足国内粮食消费,阿富汗大力发展灌溉农业,积极推进水电站项目。2016年,印度援建阿富汗在捷詹河上修建了萨尔玛大坝(Salma Dam);2019年,阿富汗在哈里河上又启动了帕施丹大坝(Pashdan Dam)建设;2022年7月,塔利班政府启动了赫尔曼德河上游的卡贾基大坝二期工程。
卡贾基水电站大坝
20世纪50年代,美国在赫尔曼德河上游建成卡贾基水电站大坝,意在向当地引进灌溉和发电技术,发电项目始于2002年。 2004年,美国国际开发署投资5亿美元用于卡贾基水电站的扩建工程。 2016年,美国国际开发署援助阿富汗三台涡轮机并使之投入使用,使卡贾基水坝的储水量达17.15亿立方米,装机容量高达52.5兆瓦。 2022年7月,塔利班政府启动卡贾基大坝二期工程。
萨尔玛大坝
萨尔玛大坝(Salma Dam)位于阿富汗境内的哈里河上,于2016年由印度援建。该大坝被称为“印度—阿富汗友谊大坝”,兼具发电、灌溉功能,灌溉面积30.09万公顷,占阿富汗灌溉耕地总面积的9%,惠及人口200万人,成为捷詹河上游第一大坝。
冰川
兴都库什山脉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均有冰川,特别是在山峰和山脊的北坡(阴影面);其中,兴都库什山脉中部和东部以及科哈贾穆罕默德山脉的最高部分冰川覆盖最多。来自亚洲地球科学杂志的数据,截止到1990年,兴都库什山脉共有冰川1007条,约576平方千米;由于气温上升和降水季节变化,导致冰川退缩加剧,到2015年,兴都库什山脉冰川减少到998条,约492平方千米。该地区的冰川溶化,形成了众多冰川湖。冰川是兴都库什山脉地区重要的自然资源,全年为该地区提供灌溉用水和能源。
生物多样性
植物
兴都库什山脉的山区大部分都是贫瘠的土地,有242种植物,最多的是稀疏的树木和矮小的灌木丛;低海拔地区硬叶林以栎树和黑橄榄(野橄榄)为主;高海拔地区有针叶林,如雪松、云杉、冷杉属等,兴都库什山脉的内部山谷还有沙漠植被。如,在兴都库什-喀喇昆仑山脉帕米尔高原景观区内,上部植被带,矮灌木占主导地位;草原与荒漠植被主要分布于海拔3300~3600米之间的坡地;在低洼的山谷地带,主要稀疏分布着刺矶松属、蒿属、柳属、怪柳属、桦属和杨属等植物。
动物
兴都库什山脉地处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山脉生态区,该区是全球四个生物多样性热点的独特交汇点,仅在1998年-2008年期间,就在局部地区发现了至少353种科学新物种,包括50种特有的脊椎动物;该地区有200多种动物。在兴都库什喀喇昆仑山脉帕米尔高原交汇区内栖息着相当数量的全球性濒危的哺乳动物,包括雪豹(Panthera uncia)、马可波罗盘羊 (Ovis ammon polii)、岩羊(Pseudois nayaur)、捻角山羊 (Capra falconeri)、麝属(Moschus moschiferus)以及像长尾旱獭等小型哺乳动物;该区还栖息着许多鸟类,如藏雪鸡(Tetraogallus tibetanus)和斑头雁(Anser indicus)等
自然保护地
为保护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山脉地区的生态环境,该地区进行了生物多样性等环境保护跨界合作,并于2020年12月,该地区“八国部长级首脑会议”明确通过了《兴都库什-喜马拉雅行动倡议》。在兴都库什-喀喇昆仑帕米尔高原交汇区,相邻各国政府建立了包括阿富汗瓦罕国家公园、巴基斯坦Broghil国家公园和中国新疆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自然保护区等6个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超过33000平方千米,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自然地理单元和生物、文化多样性。
瓦罕国家公园
瓦罕国家公园(Wakhan National Park)是阿富汗的第二个国家公园,于2014年6月,在纽约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帮助下建立。公园位于阿富汗瓦罕,地处阿富汗东南部的兴都库什山脉和帕米尔高原交界处,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千米,比美国黄石公园还要大25%。这里有著名的瓦罕走廊,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属于高寒山区,是濒危动物雪豹等的主要栖息地之一。该地区的生物学意义体现在动植物多样性上,约有20%的特有植物和动物群。
红其拉甫国家公园
红其拉甫国家(Hongqilafu Country)公园位于巴基斯坦北部地区,该公园于1975年4月29日正式建立,面积4455平方千米;该公园具有海拔落差大的特点,最低海拔3200米,最高海拔7700米,是巴基斯坦第三大国家公园,同时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国家公园之一。红其拉甫国家公园是巴基斯坦高山生物的重要保护基地,也是不少濒危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如马可波罗盘羊等;马可波罗盘羊,是以著名探险家马可·波罗的名字命名的,是世界上最大野生种羊盘山羊的亚种,主要以毗邻中国、巴基斯坦、阿富汗的帕米尔高原为栖息地,现在仅剩下约6000只,濒临灭绝。
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
兴都库什山脉地区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交界处,是地球上构造活动最活跃的地带之一;由于板块移动至今仍在持续,兴都库什-帕米尔地区地质活动频繁,成为世界著名的中源地震区,地震成为兴都库什山脉地区最主要的地质灾害。其它的地质灾害还有雪崩、山体滑坡等。2015年10月26日,阿富汗兴都库什山脉地区发生7.8级地震,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伊斯兰堡以及印度首都新德里、以及中国新疆喀什和阿克苏市等地均震感强烈;据路透社报道,此次地震造成阿富汗境内至少52人死亡,巴基斯坦境内至少228人死亡。2023年10月7日下午,阿富汗北部兴都库什地区先后发生两次6.2级地震,10月15日再次发生6.4级地震。
气象灾害
兴都库什山脉的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灾等。兴都库什山脉阻挡了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导致该地区的年平均降雨量只有240毫米,属于典型的干旱地区。联合国早期的一份报告显示,21世纪的头10年,阿富汗遭受了8次“慢性且长期干旱的冲击”。2022年8月中旬,阿富汗多省连续遭遇山洪暴发,阿富汗灾难管理部的数据显示,灾害造成180人死亡,200多人受伤。
人类活动
历史沿革
早期历史
公元前6世纪中期,波斯帝国建立者居鲁士二世(Cyrus II)挥军东进,逐步占据兴都库什山脉南北。公元前327年前后,亚历山大侵入阿富汗兴都库什地区,之后,该地区经历了叙利亚塞琉西帝国、希腊化巴克特里亚王国。公元前2世纪,中国古代张骞,发现“蜀身毒道”,也即现在所称的“南方丝绸之路”,中国开始与阿富汗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商贸往来。
宗教兴盛时期
在公元1世纪兴都库什地区逐渐皈依佛教,并逐渐开始广为流传;巴米扬大佛,就是佛教曾经在兴都库什地区繁荣兴盛的历史证明;当时,游牧的贵霜帝国民族,建立起横跨中亚到北印度的庞大帝国,受惠于海陆丝绸之路的商业贸易,不仅本国经济空前繁荣,佛教文化也获得飞跃发展。公元7世纪,中国的佛教僧人唐僧途经巴米扬,将其描述为一个繁荣的佛教中心;同期,阿拉伯军队将新宗教伊斯兰教带到了阿富汗兴都库什地区;公元10-12世纪,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建立了伊斯兰政权加兹尼王朝;包括阿富汗兴都库什山脉地区在内的中亚地区逐步伊斯兰化,佛教开始在这片土地渐渐消失。
随着加兹尼王朝日益衰弱,12世纪中叶让位于古尔王朝。 13世纪初,古尔王朝又被另一个中亚王朝花剌子模王朝击溃。大约1220年,蒙古族统治了这片土地。14世纪末,中亚军事领袖帖木儿征服了阿富汗大部分地区。这段时期,兴都库什山脉建造了大量伊斯兰建筑古迹,包括许多清真寺、圣地和尖塔,如赫拉特、博斯特堡等。
1504年10月,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占领喀布尔,然后迁往印度,在那里建立了莫卧儿帝国。16~17世纪,莫卧儿帝国和萨菲王朝都在争夺阿富汗,在兴都库什山脉及其附近,莫卧儿人控制喀布尔,波斯人控制赫拉特。
近现代
18世纪,普什图人艾哈迈德·沙阿 (Ahmad Shah) 带兵驻守阿富汗兴都库什山脉地区,并于1747年接管阿富汗,管辖范围包括兴都库什山脉;1772 年,其子帖木儿沙阿继位,定喀布尔为首都;1793年帖木儿去世后,阿富汗兴都库什山脉地区分割成一些小公国。
1826年,多斯特·穆罕默德汗 (Dost 穆罕默德 Khan) 成为阿富汗兴都库什山脉新的统治者。1837年,其军队在贾姆鲁德击败了锡克教徒,引起英国人的不安。1838年,英国对阿富汗进行军事干预,在喀布尔和兴都库什山脉以南地区建立英国驻军,引发了第一次英阿战争。1842年冬天,穆罕默德的儿子穆罕默德·阿克巴尔·汗 (Muhammad Akbar Khan) 全歼英国驻军,多斯特·穆罕默德汗统一阿富汗部分地区,其中包括兴都库什山脉。1847年,俄罗斯进入阿富汗北部阿姆河兴都库什山脉地区;随后,英国入侵阿富汗,并爆发第二次英国-阿富汗战争。 1895年3月,英俄两国因博弈需要,在兴都库什山脉划出瓦罕走廊为势力缓冲区。
现代
20世纪80年代,苏联军队入侵阿富汗,阿富汗游击队通过巴基斯坦从美国获得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和战略物资的支持。在苏联军队撤离和美苏冷战结束后,当时许多参加战争的“圣战者”变成阿富汗塔利班和基地组织部队,以极端的伊斯兰教法对当地进行统治,并以喀布尔、兴都库什山脉和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其他地区做为基地。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开始打击基地组织及其塔利班盟友,使得兴都库什再一次成为军事化的冲突地区,但实际上这并没有使阿富汗脱离恐怖组织的统治,而是使当地的安全局势愈演愈烈。2019年6月和9月,阿富汗塔利班派出代表巴拉达尔先后访问了中国和俄罗斯,双方就阿富汗和平和解进程、打击恐怖主义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政区和人口
人口
截止到1980年末,兴都库什山脉地区(包括边境山谷在内)有100万人居住,其中20万人居住在巴基斯坦的兴都库什山脉,主要分布在吉德拉尔-科纳、潘杰希尔省、安达拉布、瓦尔萨伊-法尔等地区。兴都库什山北侧阿富汗的朱尔姆地区,是塔利班武装盘踞的重点区域之一,截止到2015年10月底,人口约为5.2万。兴都库什山脉的瓦罕走廊地区,一直是瓦基人(Wakhi)居住的地方,截止到2021年9月,共有1.2万居民。
民族
兴都库什山脉地区主要以塔吉克族、努里斯坦人、帕舍人和科乌拉人为主;此外,还有少量的什叶派哈扎克拉斯人和逊尼派土耳其人。塔吉克人主要分布在兴都库什山脉的西部、西北和北部;努里斯坦人和帕舍人主要分布在兴都库什山脉的南部;科乌拉人主要分布在巴基斯坦东部的兴都库什山脉地区;什叶派哈扎克拉斯人和逊尼派土耳其人主要分布在兴都库什山脉地区西部和西北部的边缘地区。
语言
兴都库什山脉地区的语言差异很大,概括性可分为波斯语系、印度-伊朗语系和达尔迪克语系三个主要的语言系。兴都库什山脉西部、西北和北部的塔吉克人操波斯语系,他们讲各种伊朗东北部的语言。兴都库什山脉南部的努里斯塔尼人形成了自己的印度-伊朗语系,他们讲努里斯坦尼语;该区域内的帕萨伊人讲帕萨伊语,属于达尔迪克语系。巴基斯坦东部兴都库什山脉地区的科霍族人也操达尔迪克语系,他们讲科瓦尔语。
在兴都库什喀喇昆仑山脉帕米尔高原交汇区,是个特例;该区域居住着许多不同的族群,均信仰伊斯兰教,虽然每个族群拥有自己的语言, 但Waihai语是各族群间通用的交流媒介。
经济
兴都库什山脉地区的经济以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为主。畜牧业、农业和矿产开发是该地区的经济支柱。在阿富汗一些地区,罂粟被大量种植,曾是世界最大的罂粟产地之一。
兴都库什山脉地区第一产业主要是畜牧业和农业;农业以粮食、经济作物和水果种植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大麦、小米、玉米等,经济作物主要有阳芋、春早和豆类等,水果主要有桑树、胡桃属、杏仁、大枣、杏树和苹果等。在兴都库什山脉灌溉用水充足的地方,土地被集约利用。地势较低(海拔约2000米)的地区种植水稻;在海拔较高(2400~2500米)地区种植水果;在高海拔(3200~3400 米)地区种植粮食和经济作物。在兴都库什喀喇昆仑帕米尔高原交汇区,牧业是该区的主导产业,区内大部分柯尔克孜族以游牧为生,其他族群则通过农畜牧结合的方式维系生计,即在高山牧场放牧野牦牛、绵羊和山羊,于谷地种植作物。
兴都库什山脉地区的第二产业主要是矿产开发。在阿富汗山区有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有一些矿产被开发利用。阿富汗巴达赫尚省的青金石矿山就世界闻名,每年出口的青金石总价值大约2亿美元;位于阿富汗兴都库什山脉中部的卡卡尔和艾什波什泰赫(伊施普塔)有煤炭开采;北部平原有天然气开采,并出口到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在哈杰-安卡加克附近的巴波哈山脉和帕格赫马恩(喀布尔西部)以及费塔-阿卡博德附近的北部地区,也有铁矿石的开采。
伴随着各种新的挑战,更多的商业机遇也随之诞生,如当地特有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传统行业产业链的增长、文化与生态旅游业的拓展;基于 “一带一路”和中巴经济走廊投资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当地市场与区域市场以及国际市场的联通等,也为促进和改善当地经济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罂粟种植
阿富汗曾是世界鸦片生产第一大国,产量占全球约八成,罂粟是该国最赚钱的经济作物。毒品是阿富汗塔利班的重要经济来源,2020财年毒品收入为4.16亿美元,与矿石开采相当。国际毒品产地,以东南亚的“金三角地区”、中亚的“金新月”以及南美的“银三角”著名;其中,阿富汗兴都库什山脉地区的“金新月”产量最大,2020年,其罂粟种植面积近11万公顷;平均每年生产4000吨毒品,巅峰时占据全球毒品产量的3/4。
塔利班曾在2000年与联合国合作禁止了阿富汗的海洛因生产,并宣布种植罂粟属于违反伊斯兰教教法的行为,因此,塔利班控制地区的罂粟种植面积减少了九成,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禁毒运动之一。但随着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那些因战乱失去经济收入的农民们又重操旧业,仅仅几个月,阿富汗再次成为罂粟最大生产国。
2021年8月,阿富汗塔利班重新掌握政权。2022年4月,塔利班颁布法令,全面禁毒;鸦片种植面积出现了锐减,大量罂粟种植区在2022年至2023年间被铲除,现已种上了小麦。
青金石
阿富汗兴都库什地区拥有丰富的青金石资源,在巴达赫尚省萨雷散格河谷中有一条科克奇河,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青金石矿床,每块青金石最少2公斤,最大块的甚至可达150公斤,产量极大,每年这里输出的青金石就有上千吨。阿富汗的青金石采矿史,距今已超过6500年;公元前4500年古埃及法老就用青金石制作圣甲虫护身符。2014-2015年,从巴达赫尚省矿山出口的青金石总价值大约2亿美元;从联合国的数据来看,2020年,塔利班来源于青金石的收入近5亿美元。中国市场上的青金石,90%以上都来源于阿富汗的兴都库什地区。
交通运输
兴都库什山脉交通主要以公路为主;其中部和东部有两个山口(Dorah和Baroghil),是印度和图兰/巴克特里亚之间的长途贸易的主要通道。1933年,第一条穿越兴都库什山的汽车公路开通,穿越希巴尔山口的山脉;1964年,又在山顶开通了一条隧道,大大改善了进出兴都库什山脉的交通,使得这条公路成为穿越该地区的主要通道。喀喇昆仑公路起于中国新疆喀什,穿越兴都库什山脉进入巴基斯坦。
喀喇昆仑公路北起新疆喀什,穿越喀喇昆仑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脉西端,经过中巴边境口岸红其拉甫口岸,南到巴基斯坦北部城市塔科特,全长1224千米,其中中国境内415千米,巴基斯坦境内809千米。是联系中国和巴基斯坦的纽带,也是两国友谊的象征。
瓦罕走廊
瓦罕走廊位于中国西侧邻国塔吉克斯坦和巴基斯坦之间,是一条狭长地带,长约300多千米,最窄处15千米、最宽处75千米;像是阿富汗巴达赫尚省向东伸出的细细“臂膊”,夹在塔吉克斯坦与巴基斯坦之间,一直延伸到中国新疆,把阿富汗巴达赫尚省和中国新疆连接在一起,历史上曾经是丝绸之路最重要的交通要道之一。瓦罕走廊是19世纪英俄两国在中亚地区博弈的结果。
19世纪,大英帝国和俄罗斯帝国在田原拓张自己的势力范围时,出于博弈需要,约定在双方势力交界处——当时的英属印度(今巴基斯坦属于其势力范围内)与沙俄(今塔吉克斯坦属于其势力范围内)之间隔离出一条缓冲带。于是两个欧洲国家在中亚划界,私自瓜分了第三国的领土—当时属于清朝管辖的帕米尔地区,划给了第四国—阿富汗,造成了今天瓦罕走廊这段奇异的国界分隔。
环境问题和保护
兴都库什山脉所在的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山脉地区被称为地球“第三极”“亚洲水塔”,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基因库”。作为生物多样性的“堡垒”,这一地区是35000多种植物和200多种动物的生命摇篮。然而,由于生态系统过度利用、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叠加,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正在遭到破坏。生态退化与生活贫困交织让这一区域的发展陷入恶性循环。
环境问题
随着气候变化和气温升高,兴都库什山脉地区的动物和植物物种被赶到山上,这会影响整个食物链,扰乱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种群的平衡,导致适应空间的耗尽。2019年ICIMOD的《兴都库什-喜马拉雅评估报告》显示,到2100年全球变暖幅度即使限制在1.5℃,兴都库什山脉地区的温度也会上升1.8℃,山区的温度则会上升2.2℃;届时,该地区约1/3的冰川将融化,这会对该地区居民造成生活和环境上的不利影响。
兴都库什山脉地区空前的人类发展速度和土地利用方式,包括森林砍伐、人工经济林纯林的种植等都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迅速丧失。同时,该地区的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野生动物栖息地丧失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也在兴都库什山脉区域加速生物多样性的减少。ICIMOD统计,根据当前生物多样性丧失和土地退化的速度,到本世纪末,兴都库什山脉1/4的特有物种可能会灭绝;此外,偷猎和非法贸易野生动物和产品,过度放牧、采矿、地下水超采等都会导致环境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随之而来的对自然资源的加速开发利用,使得兴都库什地区社会在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等方面的能力下降;这两种作用力的交织令当今该区始终扭结于发展与保护的矛盾之中。
保护
兴都库什山脉所在地区“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最大山地系统之一,也是亚洲最重要的10条河流的发源地,为超过20亿人口(约为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一)提供了水资源;同时,该地区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最重要的区域之一,涵盖了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中的4个,被称为全球的“基因库”。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山脉全长3500公里,横跨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中国等八个中亚与南亚国家,共同的生态环境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人民连接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保护该地区的环境也就成为共同的使命与任务。2020年12月,八国部长级首脑会议明确通过了《兴都库什-喜马拉雅行动倡议》,促使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等环境保护进行跨界合作。阿富汗于2014年6月,在纽约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帮助下建立了瓦罕国家公园,对保护兴都库什山脉地区动植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化
从文明史的角度,阿富汗及横亘在它身上的兴都库什山脉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公元1世纪,该地区就从两个方向上接受了来自希腊的艺术。公元7世纪,佛教和伊斯兰教也是穿越兴都库什山中部进入印度次大陆。作为历史交叉路口的兴都库什山脉地区,在人类早期就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文化艺术和商贸流通要道。
世界文化遗产
兴都库什山脉作为古丝绸之路的一部分,横跨阿富汗、巴基斯、塔吉克斯坦和中原地区,该地区分布着4处世界级文化遗产,包括阿富汗的巴米扬山谷、巴基斯坦的塔克特依巴依佛教遗址等。
巴米扬山谷文化景观和考古遗址
巴米扬山谷文化景观和考古遗址(Cultural Landscape and Archaeological Remains of the Bamiyan Valley)位于阿富汗北部马扎里沙里夫以西,它向世人展示了从公元1世纪至13世纪期间以古代巴克特里亚文化为特征的艺术和宗教发展。在此发展过程中,佛教艺术的健驮逻流派兼收并蓄了各种文化影响。这一地区汇集了大量的佛教寺院、庙宇,以及伊斯兰教时期的防御建筑;但由于该遗址遭到遗弃、缺乏保护,佛像受到炸药爆破的破坏,四大石窟壁画也受到劫掠和非法挖掘,因而被列为濒危世界遗产。
贾姆宣礼塔和考古遗址
贾姆宣礼塔和考古遗址(Minaret and Archaeological Remains of Jam)位于阿富汗赫拉特以东哈里鲁德河沿岸崎岖的山谷内,塔高65米,其历史可追溯到12世纪。塔外砌有烧制精巧的砖石,顶部饰有蓝色釉面的琉璃瓦铭刻,此建筑之工艺代表了该地区建筑和艺术的最高水准。尖塔地处古尔省中央,依山傍水,在狭窄河谷中拔地而起,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为其平添几分魅力。该遗址由于缺乏立法保护、缺少保护措施和管理方案、维护状况不佳等因素,被列为濒危世界遗产。
塔克特依巴依佛教遗址与萨尔依巴赫洛古遗址
塔克特依巴依佛教遗址与萨尔依巴赫洛古遗址(Buddhist Ruins of Takht-i-Bahi and Neighbouring City Remains at Sahr-i-Bahlol)位于巴基斯坦开伯尔-普什图省,塔克特依巴依是一组佛教寺庙建筑群,建于1世纪早期,位于一座152米高的山顶上,附近有萨尔依巴赫洛古遗迹。萨尔依巴赫洛是同一时期的一座小型、具有防御设施的城市,内有多个佛教相关遗迹。
塔克西拉
呾叉始罗城址(Taxila)位于巴基斯坦旁遮普省拉瓦尔品第地区,为一个跨越多个时代的考古遗址。从中石器时代的坟墓、公元前200年锡尔凯波的防御工事、公元1世纪的锡尔苏克城,可以了解这座位于印度河畔城市的发展历程。它在各个时期分别受到了波斯、希腊和中亚文化的影响。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2世纪,这座城市还是重要的佛学中心。
希腊化艺术传播
公元前327年前后,亚历山大一世通过兴都库什山脉进入印度次大陆,侵入阿富汗等中亚地区,开启了艺术史上著名的“希腊化艺术传播”在中亚的旅程;位于兴都库什山脉西段的巴米扬成为希腊艺术进入中亚的十字路口,自此,贵霜帝国(现在的阿富汗)艺术继承发扬了大夏希腊化文化遗产,对希腊艺术和草原艺术兼收并蓄。
希腊式建筑
亚历山大去世后,帕提亚和大夏行省的希腊人总督宣布独立,成立了巴克特里亚王国,包括了阿富汗北部的兴都库什山脉地区。这是一个希腊人统治的希腊化王国,他们建造希腊式的城市和宫殿,希腊石柱和当地因地制宜的土坯泥墙结合成新式的希腊建筑;阿伊哈努姆古城(Ai-khanoum)就是代表,古城中神殿、宫殿、竞技场、圆形剧院等建筑群的希腊式柱头和马赛克地板是希腊建筑的标识。类似的城市还有巴克特里亚的首都巴克特拉(中国史书称之为“蓝氏城”),同样拥有城墙、神庙、剧院等全套希腊城市构成要素。
希腊罗马式艺术品
阿富汗朱兹詹(Jowzjan)省,乃希比尔甘(Shibirgan)城外东北的蒂拉丘地(Talia Tepe),是一座方形神庙所形成的废墟;1978年11月至1979年2月,遗址由苏联考古学家发掘,在废墟上共发掘六座墓葬,出土金器多达两万余件,人们把这一惊人宝藏称为“黄金之丘”。其中,有女性头戴金步摇、雅典娜、阿芙洛狄涅、带翼天使和海豚等艺术品,其生动的造型艺术手法都来自希腊罗马风格。
风景名胜
兴都库什山脉是世界上最大山地系统—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山脉的重要一部分,它毗邻世界最高山峰、拥有世界第33高峰,孕育出丰富的文化和景观资源。兴都库什山脉主要景点有巴米扬大佛、蒂里杰米尔峰、班达米尔国家公园等。
班达米尔国家公园
班达米尔国家公园(Band-e Amir National Park)是阿富汗第一个国家公园,建于2009年,位于中部巴米扬省兴都库什山脉。公园占地590平方千米,由六个被洞石分隔的湖泊组成。公园名字的意思是“司令的堤坝”,当中的司令指的是伊斯兰教第四位哈里发阿里。当地是信奉什叶派伊斯兰教的哈扎尔人的聚居地区,相传是阿里“筑成”这些“堤坝”。
蒂里奇米尔峰
蒂里杰米尔峰(Tirich Mir)位于巴基斯坦西北边境省奇特拉尔县境内,是兴都库什山脉的最高峰,海拔7708米,为世界第33高峰。1950年,挪威探险家Arne Næss首先成功攀登蒂里杰米尔峰。离山峰最近的村庄为蒂里杰村,主要使用科瓦语。
地区冲突
阿富汗和克什米尔-印巴冲突的重要部分
自从印度和巴基斯坦脱离英国王室独立后,阿富汗和克什米尔问题就相互依存。阿富汗是1947年反对巴基斯坦加入联合国的唯一国家,以抗议巴基斯坦声称其拥有俾路支省和西北边境省划出部分领土主权。1948年第一次印巴战争爆发,普什图族人站出来支持克什米尔人,他们拒绝将克什米尔并入印度,随着联合国安理会发布决议,举行了决定该地区命运的全民公投。1979年,克什米尔人试图效仿阿富汗圣战经历,点燃了阿富汗圣战星火。1989年苏联军队被圣战者军队击败后,爆发了持续多年的大规模克什米尔起义。 1999年底,印度被迫与阿富汗塔利班进行对话,以结束印度飞机在印度领空被克什米尔武装分子劫持并转飞坎大哈机场的危机,而塔利班赞同的交易结果是允许克什米尔劫机者安全离开,以换取释放被劫持的印度飞机和乘客。
9·11事件发生之后,巴基斯坦前总统佩尔韦兹·穆沙拉夫将他的国家与国际反恐联盟联系起来,根据当时给穆沙拉夫的一封著名信件,美国前总统乔治·W· 布什和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做出了解决克什米尔问题和保护核武库的承诺。为了废除“克什米尔换取阿富汗”协议,印度展开广泛宣传,认为克什米尔正在发生的事情是一场反恐战争,声称克什米尔解放运动加入了阿富汗塔利班和基地组织,并在其西部与巴基斯坦接壤边界上调动了大量武装力量。后来,印度说服美国将克什米尔问题移出美国南亚特使的任务。随着印度两个盟友(苏联和美国)在该问题上的连续失败,塔利班重新掌权,相互交织在一起的阿富汗和克什米尔问题重新引起国际大国的关注,这些国家无法为克什米尔问题寻找到解决答案,也无法就阿富汗问题达成国际共识。
潘杰希尔冲突
潘杰希尔冲突,是支持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的民族抵抗阵线等派系与阿富汗塔利班控制的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之间发生的武装冲突。2021年8月15日塔利班攻占首都喀布尔以后,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副总统阿姆鲁拉·沙雷就任临时总统,并宣布抵抗。8月26日,宣布短暂停火。9月1日,随着塔利班袭击民族抵抗阵线的阵地,谈判破裂,战斗重新开始。截至2021年9月3日,除了潘杰希尔省的反对派之外,阿富汗中部还有一些地区仍然在少数民族和宗教少数群体的支持下抵抗塔利班。9月6日,塔利班控制了潘杰希尔省的大部分地区,抵抗战士撤退到山区,继续在该省境内战斗。9月中旬山谷中的冲突基本停止,抵抗运动领导人阿姆鲁拉·萨利赫和艾哈迈德·马苏德逃往邻国塔吉克斯坦。尽管如此,民族解放阵线仍在继续战斗,到2021年底,抵抗者仍控制着萨曼甘坦杜尔克的广大山区,并在其他地方开展游击运动。
参考资料
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2024-04-01
Hindu Kush.britannica.2024-03-26
HINDU.伊朗百科全书.2024-03-18
兴都库什.世界のニュース(世界新闻评论).2024-04-09
帕米尔,群山的“玫瑰结”.中国国家地理.2024-04-06
文明的回响:来自阿富汗的古代珍宝.文明.2024-03-31
青金石,阿富汗的瑰宝,塔利班的财源.今日头条.2024-03-30
“亚洲水塔”,生物多样性保护刻不容缓.中国气象局.2024-03-26
世界十大最美自然保护区.今日头条.2024-03-30
走近那方神奇山川.今日头条.2024-03-31
譬若香山.故宫博物馆.2024-04-06
阿富汗巴米扬省.甘肃省外事办.2024-04-06
古巴克特里亚..unesco.2024-03-26
探秘阿富汗瓦罕走廊 曾经通达的传奇之路 现在世界上最偏远难达的地区.中国国家地理.2024-04-01
Afghanistan.msn.2023-11-25
中亚山脉的成因:远离板块碰撞的构造复活.河北省自然资源厅 海洋局.2024-03-30
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在兴都库什—帕米尔地区相互俯冲的动力作用分析.地球物理学报.2024-03-30
关注阿富汗变局!命运多舛也与气候有关?.中国气象报.2024-04-04
瓦罕走廊与瓦罕帕米尔考辩.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04-06
瓦罕走廊.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4-04
外媒:伊朗、阿富汗为赫尔曼德河水资源互相喊话.环球网.2024-03-31
西南大学伊朗研究中心.西南大学.2024-03-31
美艰难推进阿富汗电网建设 不满卡尔扎伊不配合.中国新闻网.2024-03-31
阿富汗兴都库什山脉晚更新世以来冰川现状及ELA变化.ScienceDirect.2024-04-04
兴都库什喀喇昆 仑帕米尔高原交 汇区景观保护与 发展行动.Bing.2024-03-31
Leveraging the 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 for conservation in the Hindu Kush Himalaya.iucn.2024-03-31
Global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ScienceDirect .2024-03-30
多发地震的阿富汗.芜湖市地震局.2024-03-29
山地、气候变化、可持续性与人类: 《兴都库什-喜马拉雅评估报告》 的主要发现.icimod.2024-03-26
阿富汗北部强震波及多国 已致至少282人死亡.海口网.2024-03-26
多国遭遇旱灾之际,洪水却侵袭了这个亚洲内陆国家 | 京酿馆.今日头条.2024-03-26
阿富汗之殇:巴米扬大佛的前世今生.澎湃新闻.2023-08-18
An Historical Guide to Kabul.msn.2024-04-06
塔利班首席谈判代表在北京会见中方官员 外交部回应.中国日报中文网.2024-04-06
与美国谈判破裂后 塔利班代表团访问俄罗斯.央视网.2024-04-06
综合消息:阿富汗巴基斯坦强震死伤者上升 救援工作面临困难.新华网.2024-04-06
阿富汗瓦罕走廊:通往与世隔绝之地的一条新路.BBC.2024-04-06
抗美20年,塔利班的钱哪来的?.今日头条.2024-03-30
阿富汗罂粟种植一年锐减95%.今日头条.2024-04-10
锐减至0.4%,塔利班政府在这事上“取得极大进展”.澎湃新闻.2024-04-10
“最”公路丨中巴公路到底有多难修?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改委.2024-04-01
报告称“地球的脉搏”正遭受气候变化严重威胁.今日头条.2024-03-31
读书|1960年,穿行于兴都库什山的汤因比.今日头条.2024-04-01
巴米扬山谷的文化景观和考古遗址.unesco.2024-03-26
Buddhist Ruins of Takht-i-Bahi and Neighbouring City Remains at Sahr-i-Bahlol.unesco.2024-03-27
Minaret and Archaeological Remains of Jam.unesco.2024-03-26
Taxila.unesco.2024-03-27
为何我们一定要强烈关注阿富汗文化遗产?.今日头条.2024-04-01
巴米扬——文明的十字路.故宫博物院.2024-04-10
文明的回响:来自阿富汗的古代珍宝.今日头条.2024-04-10
国际山地中心举行兴都库什-喜马拉雅行动倡议中国伙伴咨询会暨宣讲会.中国科学院水利部.2024-03-27
蒂里杰米尔峰.advisor.trave.2024-03-28
阿富汗景点.advisor.2024-04-01
在巴基斯坦旅游景点.advisor.2024-04-01
班达米尔国家公园.Advisor.Travel .2024-03-28
阿富汗和克什米尔 印巴冲突的一方面.aljazeera.2024-03-27
AFP or licensors Taliban in Afghanistan.vrt.2024-03-27
Taliban completes conquest of Afghanistan after seizing Panjshir.longwarjournal.2024-03-27
塔利班说他们占领了阿富汗最后一个抵抗地区.金融时报.2024-03-27
美媒探访反塔阵地潘杰希尔:几无抵抗迹象,似乎“和平”已至.今日头条.2024-03-27
Afghan resistance has sanctuary in Tajikistan, but fighting Taliban a ‘non-viable prospect’.France 24.2024-03-27
چه کسانی در سمنگان با طالبان میجنگند؟.独立电视.2024-03-27
نیروهای جبهه مقاومت ملی مناطق وسیع کوهستانی تندورک در سمنگان را در کنترل خود دارند.独立电视.2024-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