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承鎔——原名陈文绅,又作陈承瑢。卢贤拔——原名卢贤达,因避石达开讳而改。李蕴泰——又名李允。
基本介绍
卢贤达
太平天国人物的别名考
史式
太平天国人物有不少人都有别名。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史料中出现的是不同的名字,这就会滋生误会。几年来,有意收集太平天国人物的别名,至今积累成篇,谨提供作为参考,并请斧正。
别名的来源有三:
一是从现在所能见到的有关太平天国的史料中收集而来,但是,已知是杜撰的说法不予采集。比如黄世仲《洪秀全演义》中云“冯云山原名冯逵”。这是小说家言,所以不予采纳。
二是通过历次太平天国史学术讨论会,比如南京会议、两广会议、四川石棉会议等会期中到革命纪念地参观访问时所得的口碑。
三是采用了近年来国内研究太平天国史的学者们的研究成果。比如石祥祯绰号铁公鸡,就是罗尔刚先生考证出来的,见《太平天国史丛考甲集。铁公鸡考》。笔者查出清。文书中的李复游就是石达开远征军中的大将李福,(载《历史知识》1983年第六期)。
所收的别名范围:
一、所谓别名包括“原名”(即过去用过的名字)、“又名”(即同时并用的名字)、“小名”(即乳名)、外号与绰号。此外还包括清代有意错写的贬称。因为他们对于自己仇恨的人,往往故意把名字写错,用些不好的字眼加以贬斥。比如把李秀成写成李受惩,张乐行写成张落刑等。其诅咒之意显而易见。
二、太平天国人物的官爵职衔一概采纳。宗教性封号,宗教性称谓也概不采纳。
三、所收的均是有别名的人物。对于没有别名的人物(或许他们有别名,没有流传下来)在此没有收录。
四、为了节省篇幅,对于所录别名不举用例,不加考证。
洪秀全——原名洪仁坤,小名火秀,又名洪秀、洪全、洪日,清。文书误记为洪泉、洪秀泉。
洪天富贵——即幼主,或称幼天王。原名洪天贵福,后加福字。因“幼主玉玺”在“洪福”二字之下横列“真王”二字,故被清。文书误记为洪福(王真)
洪宣娇——又作洪先娇。
杨秀清——原名杨嗣龙,清。文书误记杨秀青。
萧朝贵——清》文书曾贬称萧潮溃。
冯云山——原名冯乙龙。
韦昌辉——原名韦志正,又名韦正,或作韦政。
石达开——小名阿达、阿德、外号石敢当,清。文书曾误记石大剀。
秦日纲——原名秦日昌,因避韦昌辉讳而改名。清。文书误记秦日纲、秦日刚。
胡以咣——又作胡以晃,清。误记胡一洸。
陈承鎔——原名陈文绅,又作陈承瑢。
陈玉成——原名陈丕成,又名文丕,乳名狗儿,绰号四眼狗,清。文书贬称狗逆。
李秀成——原名李以文,清。文书误记李寿成,又曾贬称李受惩。
蒙得恩——原名蒙上升,后改蒙得天,再改蒙得恩。
林凤祥——又作林凤翔。
许宗扬——又名许十八。
罗大纲——原名罗亚旺,又名罗顺德。
吴如孝——又作吴汝孝。
曾天养——因避用天字改为曾添养,外号飞将军。
林启荣——又作林启荣。
黄玉昆——原名王玉昆,因避用王字而改姓。
黄再兴——原名黄天申。
李俊良——原名李俊昌,因避韦昌辉辉而改。又作李俊章,李国玱。
石祥祯——原名石祥开,又名石祥镇、镇祥、贞祥、绰号铁公鸡。
张遂谋——又作张瑞谋。
赖裕新——绰号赖剥皮。
李福猷——清。文书曾贬称李复游。
陈得才——又作陈德才。
赖文光——清。文书曾贬称赖汶光。
蓝成春——绰号蓝矮子。
倪隆怀——又作倪隆淮。
张乐行——又作张乐行,外号张老乐,清。文书曾贬称张乐刑、张落刑。
张宗禹——绰号小阎王,清。文书曾贬称张总愚。
任化邦——小名任柱。
牛宏升——又名牛洛红。
李蕴泰——又名李允。
张禹爵——原名张琢,小名张五孩,外号张五黑。
杨辅清——原名杨金生,小名阿七,绰号杨七麻子。
黄文金——绰号黄老虎。
洪仁政——又作洪仁正。
陈德风——又作陈得风,陈得松。
廖发寿——绰号廖秃子。
潘起亮——又名潘可祥,绰号小镜子。
洪全福——原名洪春魁,字其元,又字金梅生。太平天国失败外逃后改名洪全福。
李昭寿——原名李兆受,李长寿,降清后改名李世忠。
薛之元——原名薛小,降清后改名薛成良。
韦俊——又名韦俊、韦十二。
童容海——原名洪容海,因避洪秀全讳而改姓,绰号童大锣,降清后改回原名。
钱桂仁——又作钱贵仁。
周文佳——又作周文嘉。
郜永宽——又作云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