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珈山
珞珈山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299号武汉大学内,是位于武汉市武汉大学的景点,海拔118.5米,为东湖南岸临湖最高峰,山顶可远眺东湖全景和武汉景色。
珞珈山位于武汉大学中央,为群山之首,东西长1280米。珞珈山上树木茂盛,是山地丘陵地带,属于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类型,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降水季节差异大,春天的桃花樱花、夏天的苍翠、秋天树木的色彩、冬天的腊梅树,都各有特色。并有十八栋、半山庐、珞珈山水塔等人文景观。登山远眺,可见东湖碧波万顷,远山隐隐,帆影点点。
珞珈山被誉为全国树木园。1983年珞珈山上的十八栋别墅群被列为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包括“十八栋”周恩来故居、武汉大学郭沫若故居在内的武汉大学15处26栋早期建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在《2019五一出行预测报告》中显示,珞珈山在“十大热门景区”名单上排名第三,在武汉自然风光景点榜中排名第六。
命名简介
珞珈山,原名罗家山,亦名落架山。1793年的《江夏县志》称珞珈山为“逻迦山”。1869年《江夏县疆域图》称珞珈山为罗家山。珞珈山这个名字,是武汉大学首任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改的。珞,是石头坚硬的意思;珈,是古代妇女戴的头饰。
自然地理
《江夏县志》记载:“逻迦山在(武昌区)县东北二十里湖滨。”珞珈山是个三面环水,面积“共计三千亩”的湖岸半岛。珞珈山位于武汉大学中央,为群山之首,海拔约118米,东西长1280米。珞珈山东西走向,为坚硬石英砂岩组成的蚀余山。山上林木茂密,植物多样,四季风景各不同。
珞珈山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降水季节差异大。春天较为短暂且冷暖变化大,夏天比较多短时雷阵雨、非常闷热,秋天气温和风雨骤变,冬天以降雨为主、偶尔也有降雪天气。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加上几代人的努力,使得珞珈山内形成了物种丰富的植物群落、季相分明的植被景观。其植物总种数已达1260 种及种下单位。
珞珈山植物不但多种多样、种类齐全;而且还有珍稀濒危植物、古树名木,素有“全国树木园”之誉。水杉、池杉、杜仲、落叶松、雪松、油樟、银杏等名贵树种很常见。
现在的珞珈山植物那么多,是因为珞珈山的前辈 们重视植物造林,首任校长王世杰亲自带领师生在珞珈山半年植树50万株。建校初,农学院院长叶雅各亲自规划校园物种、组织种植,那时他带领师生们栽种树木30多种,另有花果树木30多种,造林面积近2000亩。学校还先后从美国、英国、日本等地引进800余种木本及草本植物,并从四川省、安徽省、江西省、云南省、贵州省等地大量引进种苗,并开辟了植物园。上个世纪80年代,武汉大学就规划建设了樱园、梅园、桂园、枫园等植物专类园。
动物资源
珞珈山内有可观数量的动物种类,主要有:赤狐、黄鼬、刺猬,是珞珈山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历史沿革
1793年的《江夏县志》称珞珈山为“逻迦山”。1869年《江夏县疆域图》称珞珈山为罗家山。
1928年,蔡元培任命李四光、叶雅各、张难先、石瑛等共同组成了武汉大学建筑设备委员会,珞珈山麓东湖之滨被设置为武汉大学的新校址。
武汉大学于1929年7月向湖北省人民政府呈报了选址珞珈山建设新校舍的计划:把东面大致以珞珈山南山脚为界,至珞珈山西山头,至茶叶港桥头止,此线以北最早划定并提交省政府确认的新校址范围。
1930年,武汉大学珞珈山新校舍破土动工。1932年,国立武汉大学校址由武昌区东厂口迁至珞珈山。
20世纪30年代初,武汉大学师生在一片荒芜的珞珈山新校址植树造林。
抗战初期,珞珈山是共产党人联合国民政府共同抗日的重要场所。周恩来夫妇在珞珈山会见了李宗仁、埃德加·斯诺、斯沫特莱等一批爱国民主人士、抗日将领、国际友人等,做了大量的革命宣传和统战工作,还在那里与蒋介石夫妇相遇,那时,珞珈山上的周恩来故居又有“国共合作抗日小客厅”之誉。
1947年6月1日,武汉国民党反动当局包围珞珈山,为镇压学生运动,制造了震惊全国的“武大六一惨案”。
方位布局
珞珈山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部东湖西南岸边,周围有狮子山、火石山、笔架山、乌鱼岭、侧船山、半边山、团山、扁担山、廖家山、郭家山、陈家山等十几座山头,珞珈山南北对应的是狮子山,海拔约65米,宛如一头睡狮静卧校园北部,托起老图书馆、老斋舍等雄伟的早期主体建筑。其余几座小山头簇拥在它们周围,海拔在50米以下,诸峦起伏,相互呼应,错落有致。
武汉大学校友何五元在《珞珈赋》中写道:“珞珈有山,雄峙东湖之南,遥踞大江之阴。东临碧水,磨山依稀弄影;西起洪岳,宝塔巍然可登;南极通,达中南之枢纽;北揽湖光,仰屈子之行吟。”生动地道出了武大在武汉东湖风景区的重要地位。
重要景点
十八栋
“十八栋”建在海拔110多米处的山腰,面朝东湖之水,具有异域风情的建筑与山上的樟、栎、松、柏相互映衬,将东方的儒雅、西方的浪漫就巧妙地融为一体。周恩来、郭沫若、康泽、黄琪翔等国共两党要员都曾住过珞珈山上的“十八栋”,埃德加·斯诺也曾言说访问过珞珈山。
郭沫若故居
武汉大学郭沫若故居位于珞珈山东南麓的一区20号。1930年11月开工,1931年9月竣工。建筑面积236平方米,工程造价1.5万元。由汉协胜营造厂中标承建。这是一栋两单元三层砖木结构的教授别墅。这住房背山面湖,一共三层,下层有佣人室和厨房,上两层都有客厅、书房、卧室、浴室,还有可以眺望湖光山色的阳台。下山可到东湖游泳,上山就是珞珈山的山顶。
周恩来故居
周恩来故居(19栋27号)是一栋标准英式田园别墅,红瓦青砖,地基开阔。别墅由两个哥特式风格的拱形门栋分开,楼栋之间有一精致花园,种有一棵大芭蕉树。周恩来旧居于1983年被武汉市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又被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汉大学校史馆
武汉大学校史馆展区面积为1200平方米,包括通史展与专题展两个部分,通史展分为百年沧桑、世纪华章两个展厅,专题展分为珞珈宫、武汉大学杰出人物展两个部分。世纪华章”展厅位于地上五楼,展示了武大2000年合并后十余年来的办学成绩,展示照片400余张,另有近年来学校取得的教学、科研重要成果获奖证书、著作及实物600余件。四楼为专题展区,其中,大厅为“珞珈黉宫”专题展厅,展示了武汉大学自20世纪20年代末以来在武昌区珞珈山地区近百年的校园建设历程,包括历史图片200余张,实物10余件;外围走廊为“武汉大学杰出人物展”,包括“大师云集”“英才辈出”“武汉大学校友中的院士”三个部分。
六一惨案纪念亭
“六一”纪念亭为六角,柱为六根,蕴含六月的意思。亭内立大理石碑,纪念碑正面记述事变经过,背后书写三烈士传略,皆由当年中文系讲师李健章先生所撰。
半山庐
半山庐曾是蒋介石和宋美龄的住所,是由两层砖木结构造成的住宅建筑,两个阳台将三栋两层的楼房连缀而成,中间一楼伸出一个装饰性屋檐为入口,八个屋檐毫无装饰讲究,整栋小楼用色简拙,皆青砖墨瓦,外表及显质朴,与珞珈山的苍秀山势浑然一体。
地堡遗址
地堡遗址在珞珈山顶上,处于半掩式,武汉地方史志专家们踏访现场,判定这是武汉抗战时期为保护蒋介石、周恩来等国共要人修筑的防御工事。
时令景观
1、春天的樱花 三月的春天珞珈山的樱花便如约开成了霞。
2、夏天的珈珞山绿色匆匆,万物生辉:“青叶苏索,飞燕穿廊”,蜻蜓凤蝶总科飞舞,荷叶田田,别有一番风味。
3、秋天黄色盛装出场,赏灿烂的秋菊、金黄的银杏
4、冬天观树木,初冬的珞珈山五彩斑斓,有金灿灿的银杏和艳丽的梧桐树。
相关文化
珈珞山纪录者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珞珈山十八栋”是上世纪30年代初,武汉大学为招揽贤才建造的一批欧式别墅群。周恩来、郭沫若等都曾在这里居住。珈珞山的“六一”纪念亭记录着国民党武大人的伤害。
“珞珈山”就是武汉大学和一份荣耀的代名词。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珞珈山位于武汉大学校园内,是武汉大学内最高的山峰。珞珈山蕴含着武大的价值内核,是武大学子赖以依归的精神家园,象征着武汉大学的品牌。武汉大学由于选址珞珈山也被渲染上了‘山水城市’的色彩。
珞珈山是中国培养植物学家的摇篮。
宋庆龄的二十三行诗
1953年12月,宋庆龄曾在东湖的西北岸边的九女墩前,为太平军中九位女英雄写下诗词,题为《无名烈士》:
“我们为那九个无名的妇女树立起碑石
为了敬仰她们
也为了敬仰所有的中国妇女
我们纪念着过去
为了展望到将来
我们今日正在建设著明天
为了所有的人民
……”
关于《珞珈赋》
1985年武汉大学1988学生何五元为记录珞珈山的美好,造作了《珞珈赋》,他的作品雕刻在汉林广场的石碑上。
武汉大学图书馆 收藏了《珞珈赋》原稿,图书馆党委书记楚龙强向沈祥源颁发了收藏证书,称这是珞珈精神和珞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传说
重要事件
开发与保护
参考资料
【美在珞珈】湖光山色 ——武汉大学自然风光掠影(一).武汉大学新闻网.2023-12-01
武汉大学-珞珈山.携程旅行.2023-11-30
天地图·在线地图.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2023-12-04
新生小贴士 | 安居珞珈篇之关于气候与宿舍,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武大招办公众平台.2023-12-03
【全国科普日专题活动】珞珈山之舞动精灵:校园的野生动物(兽类篇).武汉大学新闻网.2023-12-02
美景环绕,历史钩沉,原来你是这样的珞珈山!.武汉大学微信公众平台.2023-12-01
红色武大印迹.中青在线.2023-11-30
沐浴在自由的芬芳里歌唱 ——创作《珞珈赋》的回忆.武汉大学新闻 网.2023-12-01
走进珞珈山之一:从濯濯童山到嘉木葱茏 ——探寻武汉大学校园风物之美.武汉大学新闻网.2023-11-30
2019五一出行预测报告出炉 珞珈山、东湖上榜十大热门景区.央广网.2023-12-03
珞珈山名故事多︱三镇古今.长江日报.2023-11-30
历史上的今天丨闻一多铜像在武汉大学樱园落成.腾讯网.2023-11-30
最美东湖畔,诗情画意的珞珈山名是这样来的…….腾讯网.2023-11-30
武大建成记:珞珈山新校址内的土地征收与纠纷.澎湃新闻.2023-11-30
珞珈山.知网百科.2023-12-03
《珞珈山植物原色图谱》(第2版)出版发行.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23-11-30
走进珞珈山之二:筚路蓝缕“筑”梦珞珈山.武汉大学新闻网.2024-01-08
走进珞珈山之五: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武大校训的百年传承.武汉大学新闻网.2023-12-01
武大有片海,5195亩!.澎湃.2023-12-01
走进珞珈山之七:永不褪色的红色印记.武汉大学新闻网.2023-11-30
珞珈山.途牛.2023-12-01
走进珞珈山之三:十八栋 珞珈山上的仙山楼阁.武汉大学新闻网.2023-11-30
珞珈山上的郭沫若故居.武汉大学新闻网.2023-11-30
赏樱时节忆珞珈.湖北文=旅之声.2023-11-30
澎湃新闻.你好,珞珈山的夏天…….2023-11-30
绝!美!珞!珈!秋!.澎湃新闻.2023-11-30
初冬的珞珈山 美得让人心醉.凤凰网.2023-11-30
那些年,武大人不能忘却的纪念!.中青在线.2023-11-30
【家是珞珈】不是每一所大学都有一座珞珈山.武汉大学新闻网.2023-11-30
这就是校魂 ——《珞珈山原色图谱》代序(节选).武汉大学新闻网.2023-11-30
武大学者又绘神农架植物图谱(组图) 为目前收录物种最多图谱之一.武汉大学新闻网.2023-11-30
对话《珞珈赋》作者何五元校友.武汉大学新闻网.2023-11-30
沈祥源教授捐赠手稿 《珞珈赋》原稿入藏图书馆.武汉大学新闻网.2023-11-30
东湖故事丨珞珈山的来历.武汉广播电视台.2023-12-01
武大何以“最美”:打造东湖景区的拓荒者.澎湃.2023-12-01
珞珈史迹知多少:武大“国保”名单内外的历史建筑.澎湃.2023-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