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珞珈山上坐落着一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郭沫若纪念馆。此处曾是郭沫若在1938年4月至8月期间的住所。如今,故居门前的墙上铭刻着这段居住时间的信息,同时,为了确保其地理位置的准确性,武汉大学早期建筑保护管理委员会和国家GP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2004年冬季联合设立了GPS标识。
历史沿革
1938年,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武汉市成为了全国抗战的中心。同年4月,武汉大学被迫西迁,而国民政府军委会军官训练团则将此地作为团部所在地。在这片山区内的18栋别墅被用作训练团官员的住宅。由于时任政治部第七处处长的范寿康曾经是武汉大学的教授,通过他的协调,郭沫若得以租借张有桐教授的房子居住。这座房子共有三层,底层设有佣人房和厨房,上两层包括客厅、书房、卧室、浴室等设施,还有一个能够欣赏湖光山色的阳台。此外,附近还有一条通往珞珈山山顶的小径,被称为周恩来小路,这条道路在郭沫若的记忆中有提及。他还提到,自己的邻居之一是黄琪翔将军,他们的房屋相隔不远,可以从阳台上互相交流。
名称由来
虽然郭沫若在武汉大学仅居住了短暂的四个月,但在那段战火纷飞的日子里,他在这里的生活体验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对于这里的自然风光、工作氛围以及与夫人的幸福生活都感到非常满意。他曾表示,这里是他一生中居住过的所有地方中最接近理想的。因此,他对武汉大学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将其誉为武汉三镇足球俱乐部的“物外桃源”。
参考资料
珞珈山上的郭沫若故居.武汉大学新闻网.2024-09-09
游郭沫若故居记.知乎.2024-09-09
郭沫若故居(武昌珞珈山一区20号).武汉党史网.2024-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