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雅各
叶雅各(1894年4月30日—1967年12月24日),男,广东番禺人,中国林学家,中国近代林业开拓者之一。他从事高等林业教育和林业科学技术工作40余年,注重学以致用,培养了一批林业科技人才。
人物生平
求学经历
叶雅各,又名雅谷,1894年4月30日生于广东省番禺区。其父在美国旧金山金矿当劳工。他随母在家。7岁入私塾读书,聪明好学。及长,其父回国,在广州市开办小型碱矿,家境稍裕。此时,叶雅各就读于广州岭南学堂,毕业后于1916年自费入菲律宾大学学习。叶雅各在求学时期,目击“洋木”进口日增,而国内童山濯濯,水旱灾害频甚,感触很深。在当时北洋政府林政不修,又少有人重视林业的情况下,他毅然为振兴中林集团献身,选读林学,于1917年又赴美深造。1918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森林系科学学士;1919年又入耶鲁大学森林学院学习,获森林硕士学位,奠定了他终身致力于林业的基础。
任职经历
1921年,叶雅各离美赴欧考察森林情况后回到祖国,就任金陵大学森林系教授兼系主任。时年仅27岁,为中国林学界少数最年轻的教授之一。他痛感中国林业十分落后,要振兴林业,必须首先培养愿为林业奋斗献身的人才,并动员全国有爱林思想的人们共同努力。
从1929年起,他按照建委会的规划,在校园、林场、植物园及一切可以绿化的道路网和荒山隙地,亲自进行造林设计。采取自采种、自育苗、自栽植、自保护的勤俭建校办法,到1932年底,整个珞珈山地区,绿化成效显著,但在日军侵占期间,遭受严重摧残。抗日胜利复校后,他立即着手封山补植,不仅使山上树木尽快得到复苏,林木葱茏,而且林相更为美观。几乎每一棵如今耸立在校园内的大树,都是当年叶雅各先生筹划和亲自参加种植的。尤为难得的是,他身为生物系教授(后为农学院院长),此后若干年内几乎整日在幼林中巡视,一旦发现有破坏树木之事,立即严肃处理,决不轻饶。某名教授曾拔了一株松树用来制作圣诞树,叶先生知悉后立即登门大兴问罪之师,直至该教授认错重新种植方休。在如此悉心管理下,不足10年珞珈山上已蔚然成林,鸟语花香,成为全国绿化的典范,叶先生实在功不可没。地处东湖之滨的武汉大学以她优美的园林景色,吸引着武汉三镇足球俱乐部的人们,每逢节假日,游人如织,深受各方人士的赞誉。
1940年,他赴澳门,与先期迁居于此的家人团聚,随即担任澳门培正中学教导主任。1943年,他应广西科学馆兼馆长李四光之请,任科学馆秘书长。1944年八九月间,日军进逼桂林市,他不顾个人家庭安危,组织职工历尽艰辛将该馆数十箱仪器设备向后方搬迁,至离桂林240公里处,在日军紧迫下把仪器隐藏在南丹县地方一个大岩洞中,因而得以保存。当时广西省政府特此发给奖状和奖金,嘉奖他公而忘私的精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叶雅各先后担任湖北省农林厅技术室主任、副厅长,湖北省林业局局长,湖北省林业厅副厅长,湖北省林学会第一届副理事长,中国林学会第一、二届理事,第三届常务理事等职。他在年近花甲之时,还以极大热情,经常深入省内外山区林区和林业基层单位进行实地考察,总结林农生产经验,提倡植树造林要讲究科学,绿化要注重实效,发展林业要急国家之需。为人民群众着想,既要立足于当前,更要着眼于未来。
1962年,叶雅各有感于大跃进对自然环境、经济建设的影响,撰文《森林对风调雨顺的关系》,该文在文革中成为反动学术权威和走资派的罪状。1967年遭迫害致死,怀着壮志未酬的心情离开了人世。
教书育人
叶雅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一直任教于高等院校林业科系,主要讲授造林、森林经理,教材全系自编。他治学严谨,注重学以致用,早在金陵大学任教期间,就敏锐地指出:“栽植森林,固一永久之事业也,收效之日过远,非本人一生所及见。”启迪从事培植森林的人们,应具有长远的眼光,宽阔的胸怀。在武汉大学和华中农业大学任教时,谆谆告诫学生说,在课堂里学习,只是给你们一张步入林学大门的入场券;所学各种林业专业知识,是给你们一把打开森林宝库的钥匙。他还说,林学家的事业在山区,要走最困难的路,爬最艰险的山,穿没有走过的林,去发现前人没有来得及发现的事物。他教学循循善诱,“你晓得了呗!”这是他关心学生的口头禅。为了使学生识别和牢记某些重要树种的特征特性,往往不辞寒暑,步行数里去实地讲授。1956年,他主张湖北林业学校应建在九峰山,原有林场划归学校管理,使教学与生产实践结合。60年代初,他派专人创建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树木园和建立植物标本室,为该所的发展创造条件。综观他教书育人的指导思想是:为中国林业事业培养具有一定领导能力,擅长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处理森林业务的学行兼优的人才。
防治虫害
进入60年代后,湖北省马尾松松毛虫严重发生,开展了大面积化学药剂灭虫。针对这种状况,叶雅各撰写了《防治森林虫害策略的新趋势》一文,把防治森林害虫提高到“如何巩固我们对森林的绝对所有权”的高度来认识,他把防治分为3个部分:(1)测量受害面积和执行控制措施;(2)野外调查关于昆虫蔓延及其活动情况;(3)昆虫产生到成灾密度的原因及其计算方法。他明确指出,依靠一种措施如化学药剂是不行的。一般的执行防治人员会被具有广阔昆虫学识、生物学识、化学药物学识、生态学识及林业学识的专门人才代替。他阐明了生物与植物的环境关系,生物自然历史与广大自然平衡生物的机制森林就有树和昆虫及其他生物的关系。它们演变的方向越来越复杂,由复杂引起互相依存、互相制约而产生安定并达到平衡,免除了突然来临的害虫密度狂增的大灾害,使其它生物的生存受影响。这就是在群落中种类越多,自然平衡的机制灵活,控制昆虫的密度的效果越大。他用森林生态学的观念,提出了靠“平衡”靠“自控”来防治森林虫害的战略思想,这在今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评价
叶雅各是一位像梁希说过的那样,“提起精神来,鼓起勇气来,挺起胸膛来,打‘林钟’”,“由少年打钟打到壮,壮年打钟打到老,老年打钟打到死”,为振兴中国林业躬身实践,直到丝尽而止的“林人”。他一生对祖国林业立下的功绩,当为后人永远怀念。
主要论著
1 叶雅各.女子与森林.森林,1922.2(2):19—24。
2 叶雅各.田野林的利益.农林新报,1924(1):1—3。
4 叶雅各.植树节.农林新报,1926(58):1。
5 叶雅各.植树节的感想.休宁县农会杂志,1926(4):18—22。
6 叶雅各.江苏省森林政策之商.农林新报.1928(131):1—2。
7 叶雅各.森林对风调雨顺的关系.光明日报,1962年7月5日。
8 叶雅各.群众营造杉木林的先进经验的分析和建议.湖北省林科所编印,1962。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